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關燈
風範。

    ⑤行剽:從事搶劫。

     太史公曰:梁孝王雖以親一愛一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①,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貨②,廣宮室,車服拟于天子③。

    然亦僭矣④。

     ①會:适逢,遇上。

    ②植:通“殖”。

    增殖,積累。

    ③車服:車馬服飾。

    ④僭:超越本分。

     褚先生曰:臣為郎時,聞之于宮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稱道之也。

    竊以為令梁孝王怨望,欲為不善者①,事從中生②。

    今太後,女主也,以一愛一少子故,欲令梁王為太子。

    大臣不時正言其不可狀③,阿意治小④,私說意以受賞賜⑤,非忠臣也。

    齊如魏其侯窦嬰之正言也⑥,何以有後禍?景帝與王燕見⑦,侍太後飲,景帝曰:“千秋萬歲之後傳王。

    ”太後喜悅。

    窦嬰在前,據地言曰⑧:“漢法之約,傳子适孫⑨,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帝約乎!”于是景帝默然無聲。

    太後意不說。

     ①欲為不善:指個企圖繼承帝位事。

    ②中:指宮中。

    ③時:及時。

    ④阿意:曲從人意。

    治小:指管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

    ⑤私說意:指暗地裡辦些使太後感到滿意的事。

    說,同“悅”。

    ⑥齊:皆,全。

    正言:指下文應“傳子适孫”而不應“傳弟”的話。

    ⑦燕見:亦作“宴見”,謂帝王閑暇時召見臣下。

    燕,通“宴”。

    ⑧據地:指稽首至地。

    ⑨适(dí,敵)孫:嫡長孫。

    适,同“嫡”。

    封建宗法制度下稱正妻為“适”。

    有時指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也專指正妻所生的長子。

     故成王與小弱弟立樹下①,取一桐葉以與之,曰:“吾用封汝。

    ”周公聞之,進見曰:“天王封弟,甚善。

    ”成王曰:“吾直與戲耳②。

    ”周公曰:“人主無過舉③,不當有戲言,言之必行之。

    ”于是乃封小弟以應縣。

    是後成王沒齒不敢有戲言④,言必行之。

    《孝經》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此聖人之法言也⑤。

    今主上不宜出好言于梁王。

    梁王上有太後之重,驕蹇日久⑥,數聞景帝好言⑦,千秋萬世之後傳王,而實不行。

     ①弱:年少。

    ②直:隻,但。

    ③過舉:錯誤的、不恰當的舉動。

    ④沒齒:沒世,一輩子。

    ⑤法言:格言。

    ⑥驕蹇(jiǎn,揀):不順從,傲慢。

    ⑦數:多次。

     又諸侯王朝見天子,漢法凡當四見耳。

    始到,入小見①;到正月朔旦②,奉皮薦璧玉賀正月③,法見④;後三日,為王置酒,賜金錢财物;後二日,複入小見,辭去。

    凡留長安不過二十日。

    小見者,燕見于禁門内⑤,飲于省中⑥,非士人所得入也⑦。

    今梁王西朝,因留,且半歲。

    入與人主同辇,出與同車。

    示風以大言而實不與⑧,令出怨言,謀畔逆⑨,乃随而憂之,不亦遠乎⑩!非大賢人,不知退認。

    今漢之儀法,朝見賀正月者,常一王與四侯俱朝見,十餘歲一至。

    今梁王常比年入朝見(11),久留。

    鄙語曰“驕子不孝”(12),非惡言也。

    故諸侯王當為置良師傅,相忠言之士(13),如汲黯、韓長孺等,敢直言極谏,安得有患害! ①小見:即“燕見”。

    ②朔旦:夏曆初一早晨。

    ③皮薦:皮墊。

    ④法見:按照禮儀制度所進行的正式朝見。

    ⑤禁門:皇宮門。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⑥省:王宮禁地。

    ⑦士:一般官吏或書生。

    ⑧大言:指繼承帝位的話。

    ⑨畔:通“叛”。

    ⑩遠:指遠離事理。

    (11)比年:連年。

    比,接連。

    (12)鄙語:俗語。

    (13)相忠言之士:即以忠言之士為相。

     蓋聞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後,燕見,與景帝俱侍坐于太後前,語言私說①。

    太後謂語曰:“吾聞殷道親一親②,周道尊尊③,其義一也。

    安車大駕④,用梁孝王為寄。

    ”景帝跪席舉身曰:“諾。

    ”罷酒出,帝召袁盎諸大臣通經術者曰⑤:“太後言如是,何謂也?”皆對曰:“太後意欲立梁王為帝太子。

    ”帝問其狀,袁盎等曰:“殷道親一親者,立弟。

    周道尊尊者,立子。

    殷道質⑥,質者法天⑦,親其所親,故立弟。

    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⑧。

    故立長子。

    周道,太子死,立适孫。

    殷道,太子死,立其弟。

    ”帝曰:“于公何如?”皆對曰:“方今漢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當立子。

    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⑨。

    宋宣公死,不立子而與弟。

    弟受國死,複反之與兄之子⑩。

    弟之子争之,以為我當代父後,即刺父兄子。

    以故國亂,禍不絕。

    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11)。

    臣請見太後白之。

    ”袁盎等入見太後:“太後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終(12),欲誰立?”太後曰:“吾複立帝子。

    ”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13),生禍,禍亂後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狀報太後(14)。

    太後乃解說,即使梁王歸就國。

    而梁王聞其義也于袁盎諸大臣所(15),怨望,使人來殺袁盎。

    袁盎顧之曰:“我所謂袁将軍者也,公得毋誤乎(16)?”剌者曰:“是矣!”剌之,置其劍(17),劍著身(18)。

    視其劍,新治。

    問長安中削厲工(19),工曰:“梁郎某子來治此劍。

    ”以此知而發覺之,發使者捕逐之。

    獨梁王所欲殺大臣十餘人,文吏窮本之(20),謀反端頗見(21)。

    太後不食,日夜泣不止。

    景帝甚憂之,問公卿大臣,大臣以為遣經術吏往治之,乃可解。

    于是遣田叔、呂季主往治之。

    此二人皆通經術,知大禮。

    來還,至霸昌廄,取火悉燒梁之反辭,但空手來對景帝。

    景帝曰:“何如?”對曰:“言梁王不知也(22)。

    造為之者,獨其幸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

    謹以伏誅死,梁王無恙也。

    ”景帝喜說,曰:“急趨谒太後。

    ”太後聞之,立起坐餐,氣平複。

    故曰,不通經術知古今之大禮,不可以為三公及左右近臣。

    少見之人,如從管中窺天也。

     ①語言私說:指他們母子、兄弟之間高興地說貼凡話。

    說,同“悅”。

    ②親一親:一愛一其親屬。

    ③尊尊:尊敬其長輩。

    ④安車大駕:安車,古代一種小車,以其可以坐乘,故名“安車”。

    又以凡婦人均坐乘,所以太後用以自指。

    犬駕:本指帝王出行的車駕,這裡用為死亡的諱稱。

    ⑤經術:經學、儒術。

    ⑥質:質樸。

    ⑦法:取法,效法。

    ⑧本始:本原。

    ⑨非:責備。

    ⑩反:同“返”。

    (11)引語出自《公羊傳·隐公三年》。

    大,尊崇。

    居正,遵循正道。

    (12)即:如果。

    (13)不立正:指不立嫡長子。

    (14)小不忍:在小的方面不克制。

    此句指窦太後如果一味疼一愛一梁孝王,不克制自己的偏心,就将會造成皇族内部争奪繼承權的禍亂。

    (15)義:通“議”。

    主意,建議。

    (16)得毋:莫不是,該不會。

    (17)置:放棄,丢棄。

    (18)著:附着,加……于上。

    (19)削曆工:制作或磨砺刀劍的工匠。

    (20)窮本:窮盡本源。

    (21)見:同“現”。

    (22)言: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