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關燈
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遂會諸侯于陳,盡定楚地。

    還至雒陽,赦信以為淮陰侯,而與功臣剖符定封⑨。

     于是與平剖符,世世匆絕,為戶牖侯。

    平辭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謀計,戰勝克敵,非功而何?”平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上曰:“若子可謂不背本矣⑩。

    ”乃複賞魏無知。

    其明年,以護軍中尉從攻反者韓王信于代。

    卒至平城(11),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

    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阏氏(12),圍以退開。

    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

     高帝南過曲逆,上其城,望見其屋室甚大,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

    ”顧問禦史曰:“曲逆戶口幾何?”對曰:“始秦時三萬餘戶,間者兵數起,多亡匿,今見五千戶(13)。

    ”于是乃诏禦史(14),更以陳平為曲逆侯,盡食之,除前所食戶牖。

     其後常以護軍中尉從攻陳豨及黥市。

    凡六出奇計,辄益邑,凡六益封。

    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

     ①蹑:踩。

    ②楚王:漢滅楚後,改封韓信為楚王。

    ③趣:通“促”,催促,促使。

    ④巡狩:帝王離開國都巡察各地。

    ⑤弟:通“第”,但,隻。

    ⑥禽:同“擒”。

    ⑦豫:通“預”。

    ⑧後車:副車,侍從之車。

    ⑨剖符:帝王分封諸侯或功臣時,把一種竹制的憑證剖成兩半,帝王與諸侯各執一半,以示信用。

    ⑩背本:背棄根本,忘本。

    (11)卒:通“猝”,倉猝。

    (12)阏氏:匈奴王後的稱号。

    (13)見:同“現”。

    (14)诏:皇帝下命令。

     高帝從破布軍還,病創,徐行至長安。

    燕王盧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國将兵攻之。

    既行,人有短惡哙者。

    高帝怒曰:“哙見吾病,乃冀我死也。

    ”用陳平謀而召绛侯周勃受诏一床一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哙将①,平至軍中即斬哙頭!”二人既受诏,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後弟呂嬃之夫②,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

    甯囚而緻上,上自誅之。

    ”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哙③。

    哙受诏,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而令降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縣。

     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太後及呂嬃讒怒,乃馳傳先去。

    逢使者诏平與灌嬰屯于荥陽。

    平受诏,立複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

    呂太後哀之,曰:“君勞,出休矣。

    ”平畏讒之就④,因固請得宿衛中⑤。

    太後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⑥。

    ”是後呂嬃讒乃不得行。

    樊哙至,則赦複爵邑。

     ①馳傳:駕驿站車馬急行。

    傳,傳車,驿站的專用車輛。

    ②弟:女弟,即妹妹。

    ③節:符節:朝廷用以傳達命令的憑證。

    ④就:歸于,加于。

    ⑤宿衛:在宮中值宿警衛。

    ⑥傅:教導,輔佐帝王或王子。

     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卒,以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王陵者,故沛人,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

    陵少文,任氣,好直言。

    及高祖起沛,入至鹹陽,陵亦自聚一黨一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

    及漢王之還攻項籍,陵乃以兵屬漢。

    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①,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

    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劍而死②。

    項王怒,烹陵母。

    陵卒從漢王定天下。

    以善雍齒,雍齒,高帝之仇,而陵本無意從高帝,以故晚封,為安國侯。

     安國侯既為右丞相,二歲,孝惠帝崩。

    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曰:“不可。

    ”問陳平,陳平曰:“可。

    ”呂太後大怒,乃詳遷陵為帝太傅③,實不用陵。

    陵怒,謝疾免,杜門竟不朝請④,七年而卒。

     ①東鄉:向東。

    鄉,通“向”。

    古時以朝東方向的位置為尊。

    ②伏劍:以劍自一殺。

    ③詳:通“佯”,假裝。

    ④朝着:朝見皇帝。

    漢律,春季朝見皇帝為“朝”,秋季朝見皇帝為“請”。

     陵之免丞相,呂太後乃徙平為右丞相①,以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左丞相不治,常給事于中②。

     食其亦沛人。

    漢王之敗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呂後為質,食其以舍人侍呂後。

    其後從破項籍為侯,幸于呂太後。

    及為相,居中,百官皆因決事。

     呂嬃常以前陳平為高帝謀執樊哙,數讒曰:“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

    ”陳平聞,日益甚。

    呂太後聞之,私獨喜。

    面質呂嬃于陳平曰:“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如耳。

    無畏呂嬃之讒也。

    ” 呂太後立諸呂為王,陳平僞聽之。

    及呂太後崩,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謀也。

    審食其免相。

     ①徙:調職。

    ②給事:辦公,處理事情。

     孝文帝立,以為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陳平欲讓勃尊位,乃謝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

    平曰:“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平。

    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

    願以右丞相讓勃。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

    賜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戶。

     居頃之,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①,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②?”勃謝曰:“不知。

    ”問:“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于是上亦問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③;問錢谷,責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④!陛下不知其驽下⑤,使待罪宰相⑥。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内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孝文帝乃稱善。

    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強對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

    居頃之,绛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卒,谥為獻侯。

    子共侯買代侯⑦。

    二年卒,子簡侯恢代侯。

    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

    二十三年,何坐略人一妻,棄市,國除。

     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

    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複起,以吾多陰禍也⑧。

    ”然其後曾孫陳掌以衛氏親貴戚,願得續封陳氏,然終不得。

     ①益:漸漸地。

    ②決獄:判決案件。

    ③責:詢問。

    ④主臣:表示惶恐的詞語。

    ⑤驽(nú,奴)下:形容才能低下的謙語。

    驽,劣馬。

    ⑥待罪:臣子對帝王禀奏時的謙詞,意思是說不能勝任自己的職位,必将獲罪。

    ⑦共:通“恭”,谥号用字。

    ⑧陰禍:暗中積下的禍因。

     太史公曰: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

    方其割肉俎上之時①,其意固已遠矣。

    傾側擾攘楚魏之間②,卒歸高帝。

    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③。

    及呂後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①俎:割肉用的砧闆。

    ②傾側擾攘:彷徨不定的樣子。

    ③振:挽救,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