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關燈
支菊生譯注 【說明】 劉邦分封的同姓諸王中,齊國是封地最大的一個。

    呂後專權時,把它分割為四。

    呂後去世,文帝即位,為了安一撫齊王劉襄,又把被呂後分割的土地複歸于齊。

    齊文王時,齊國再被分割。

    文王死後無子,文帝又把齊悼惠王的幾個兒子分封在齊地為王。

    這樣,齊國終被分成了七個諸侯國。

    本篇所記就是從高祖到武帝時期齊國的分合興衰史。

    齊雖分割為七,但國王都是第一齊王悼惠王劉肥的後代,因而名為《齊悼惠王世家》。

     齊國的興衰與漢初百年的曆史息息相關。

    本篇記事雖較紛雜,但卻突出了兩個重點。

    一是呂後專權及諸呂被誅,其中一些史實可與他篇互相印證,有些史實則為他篇所無。

    如朱虛侯劉章以軍法行酒令一段,就是後頗為流傳的曆史故事。

    另一個重點是七國之亂,齊地七王中有濟南、菑川、膠西、膠東四王直接參加了這次叛亂,結果都是兵敗被殺。

    抓住了這兩個重點,齊國的分合興衰就盡在其中了。

    由此看來,本篇事雖雜亂,并非無章;頭緒紛繁,卻能有序。

    司馬遷駕馭史料的能力令人歎服。

     本篇涉及的人物很多,讀來有應接不暇之感,主要人物都給讀者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劉澤的善于權謀在這裡又有更具體的記載,可補卷五十一《荊燕世家》之不足。

    劉章的勇武、無畏,特别是在誅除諸呂中的重要作用,本篇記述較為集中。

    他如齊厲王的荒一婬一,其母紀太後的自私、專斷,宦官徐甲的小人得志,武帝近臣主父偃的公報私仇等等,記述都較為生動。

     【譯文】 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祖最大的庶子。

    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一婦,姓曹氏。

    高祖六年前(前201),立劉肥為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齊王是孝惠帝的哥哥。

    孝惠帝二年(前193),劉王入京朝見皇帝。

    惠帝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同家人兄弟的禮節一樣。

    呂太後為此發怒,将要誅殺齊王。

    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就用他的内史勳的計策,把城陽郡獻出,做為魯元公主的封地。

    呂太後很高興,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在惠帝六去世。

    他的兒子劉襄即位,這就是哀王。

     哀王元年(前188),孝惠帝去世,呂太後行使皇權,天下事都由呂後決斷。

    二年,高後把她哥哥的兒子郦侯呂台封為呂王,分出齊國的濟南郡做為呂王的封地。

     哀王三年,他的弟弟劉章進入漢宮值宿護衛,呂太後封他為朱虛侯,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四年之後,封劉章的弟弟興居為東牟侯,都在長安宮中值宿護衛。

     哀王八年,高後分割齊國的琅邪(yá,牙)郡把營陵侯劉澤封為琅邪王。

     第二年,趙王劉友入朝,在他的府邸被幽禁而死。

    三個趙王都被廢黜。

    高後封呂氏子為燕王、趙王、梁王,獨攬大權,專斷朝政。

     朱虛侯二十歲時,很有氣力,因劉氏得不到職位而忿忿不平。

    他曾侍奉高後宴,高後令朱虛侯劉章當酒吏。

    劉章親自請求說:“臣是武将的後代,請允許我按軍法行酒令。

    ”高後說:“可以。

    ”到酒興正濃的時候,劉章獻上助興的歌舞。

    然後又說:“請讓我為太後唱耕田歌。

    ”高後把他當作孩子看待,笑着說:“想來你的父親知道種田的事,如果你生下來就是王子,怎麼知道種田的事呢?”劉章說:“臣知道。

    ”太後說:“試着給我說說種田的事。

    ”劉章說:“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鋤。

    ”呂後聽了默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呂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追過去,拔劍把他斬殺了,然後回來禀報說:“有一個人逃離酒席,臣謹按軍法把他斬了。

    ”太後和左右都大為吃驚,既然已經準許他按軍法行一事,也就無法治他的罪。

    飲宴也因而結束。

    從此以後,呂氏家族的人都懼怕朱虛侯,即使是大臣也都依從朱虛侯。

    劉氏的聲勢又漸漸強盛起來。

     第二年,高後去世。

    趙王呂祿任上将軍,呂王呂産任相國,都住在長安城裡,聚集軍隊威脅大臣,想發動叛亂。

    朱虛侯劉章由于妻子是呂祿的女兒,所以知道了他們的陰謀,于是派人偷出長安報告他的哥哥齊王,想讓他發兵西征,朱虛侯、東牟侯做内應,以便誅殺呂氏族人,趁機立齊王為皇帝。

     齊王聽到這個計策之後,就和他的舅父驷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出兵。

    齊國相召平聽到了這件事,就發兵護衛王宮。

    魏勃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可是并沒有朝廷的虎符驗證。

    相君您圍住了王宮,這本來就是好事。

    我請求替您領兵護衛齊王。

    ”召平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魏勃領兵圍住王宮。

    魏勃領兵以後,竟派兵包一皮一皮圍了相府。

    召平說:“唉!道家的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正是如此呀。

    ””終于自一殺而死。

    當時齊王讓驷君做國相,魏勃任将軍,祝午任内史,把國中的兵力全部發出。

    派祝午到東邊去詐騙琅邪王說:“呂氏族人叛亂,齊王發兵想西進誅殺他們。

    齊王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年紀也小,不熟悉征戰之事,願把整個封國托付給大王。

    大王從高帝那時起就是将軍,熟悉戰事。

    齊王不敢離開軍隊,就派臣請大王到臨淄去會見齊王商議大事,一起領兵西進平定關中之亂。

    ”琅邪王相信了,認為不錯,就飛馳去見齊王。

    齊王與魏勃等趁機扣留了琅邪王。

    派祝午把琅邪國的軍隊全部發出并且統領這些軍隊。

     琅邪王劉澤被騙之後,不能返回封國,于是就哄勸齊王說:“齊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長子,推求本源來說,大王正是高皇帝的嫡長孫,繼承皇位。

    如今大臣們還在猶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是最年長的,大臣來是等待我去決定大計的。

    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這裡,我也就不能有什麼作為了,不如讓我入關計議大事。

    ”齊王認為很對,就準備了許多車送琅邪王入朝。

     琅邪王走了以後,齊王就起兵向西進攻呂國的濟南。

    這時劉哀王給諸侯王發出書信說:“高祖平定天下之後,封子弟們為王,悼惠王封在齊國。

    悼惠王去世後,惠帝派留侯張良來立臣為齊王。

    惠帝去世,高後專一政,她年紀已老,聽任諸呂擅自廢黜高帝所封諸王,又殺害了三位趙王,滅了梁、燕、趙三國,讓呂氏族人去為王,還把齊國分為四國。

    忠臣們進谏,主上昏亂不聽。

    如今高後去世,皇帝年少,還不能治理天下,當然要依仗大臣和諸侯。

    現在諸呂又擅自尊為高官,聚集軍隊耀武揚威,脅迫諸侯和忠臣,假傳聖旨來号令天下,漢家朝廷因而十分危急。

    如今寡人率領軍隊入關就是要誅殺那些不應為王的人。

    ” 朝廷聽說齊王發兵西進,相國呂産就派大将軍灌嬰帶兵東進攔擊齊兵。

    灌嬰到了荥陽,心中考慮道:“諸呂領兵聚集關中,想要危害劉氏而自立為皇帝。

    我現在如果打敗了齊國回朝報捷,這就等于為呂氏增加本錢了。

    ”于是就讓軍隊停下來駐紮荥陽,派出使者通告齊王和諸侯,願互相聯合,等待呂氏一叛亂就共同誅殺他們。

    齊王聽說此事後,就向西進兵奪回他們的故地濟南郡,并在齊國西界駐軍來等待履行盟約。

     呂祿、呂産要在關中叛亂,朱虛侯劉章與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誅殺了他們。

    朱虛侯首先斬殺了呂産,于是太尉周勃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