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第十八

關燈
大,都不敢殺害趙王将相的家屬,趙國又怎敢殺害将軍您的家屬呢?“韓廣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于是就自立做了燕王。

    過了幾個月,趙國派人護送燕王的母親及其家屬來到了燕國。

     在這個時候,到各地去攻城占地的将領,數不勝數。

    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達了狄縣,狄縣人田儋(dān,丹)殺死了狄縣縣令,自立為齊王,憑借齊地的力量來反擊周市。

    周市的軍隊潰散了,退回到了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後代甯陵君咎做魏王。

    其時咎在陳王那裡,不能回到魏地去。

    魏地平定以後,大家想共同擁立周市做魏王,周市不肯接受。

    使者先後五次往返于陳王與周市之間,陳王乃答應立甯陵君咎做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國去。

    周市最後做了魏國的相。

     将軍田臧等人一起謀劃說:”周文的軍隊已經潰散,秦國的軍隊早晚就要到來,我們包一皮一皮圍荥陽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國的軍隊到來,一定會被打得大敗。

    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隊,足以守住荥陽就可以了,把其餘一精一銳的軍隊全部拿來迎擊秦軍。

    現在代理王吳廣驕橫,又不懂用兵權謀,這樣的人無法和他商量議事,不殺了他,我們的計劃恐怕會被搞壞。

    “于是他們就假冒陳王的命令殺掉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給了陳王。

    陳王就派使者賜給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軍。

    田臧就派部将李歸等人駐守荥陽城,自己帶了一精一銳的部隊西進到敖倉迎戰秦軍。

    雙方交戰時,田臧戰死,軍隊潰散。

    章邯領兵趁機到荥陽城下來攻打李歸這些人,打敗了他們,李歸等人戰死。

     陽城人鄧說(yuè,月)領兵駐紮在郯城(按:當是郏城。

    見原文注釋),被章邯部将所帶的一支部隊擊敗,鄧說率軍潰逃到陳縣。

    铚人伍徐率兵駐紮在許縣,也被章邯的軍隊擊潰了他。

    伍徐的軍隊都潰散逃到了陳縣。

    陳王殺了鄧說。

     陳勝剛剛自為王時,陵縣人秦嘉、铚縣人董緤、符離人朱雞石、取慮(qiū,lǔ,秋闾)人鄭布、徐縣人丁疾等都單獨起兵反秦,他們領兵把東海郡守名叫慶的圍困在郯城。

    陳王聽說後,就派武平君畔做将軍,督率郯城下的各路軍隊。

    秦嘉拒不接受這個命令,自立為大司馬,讨厭隸屬于武平君畔。

    便告訴他的軍吏說:“武平君年輕,不懂得軍事,不要聽他的!”接着就假托陳王的命令殺死了武平畔。

     章邯打敗伍徐以後,接着進攻陳縣,陳王的上柱國房君蔡賜戰死了。

    章邯又領兵進攻駐守在陳縣西面的張賀部隊。

    陳王親自出來督戰,結果楚軍還是戰敗,張賀陣亡。

     十二月,陳王退到了汝陰,在回到下城父時,他的車夫莊賈殺了他投降秦軍。

    陳勝死後安葬在砀(dàng,蕩)縣,谥号叫隐王。

     陳王從前的侍臣呂臣将軍組織了一支青巾裹頭的“蒼頭軍”,從新陽起兵攻打陳縣,攻克後,殺死了莊賈,又以陳縣為楚都。

     當初,陳王剛到陳縣的時候,曾命令铚縣人宋留領兵去平定南陽,再進兵武關。

    宋留攻占了南陽之後,傳來了陳王被殺的消息,于是南陽又被秦軍奪了回去。

    宋留不能進入武關,就往東到了新蔡,不料又遇上了秦軍,宋留帶着部隊投降了秦軍。

    秦軍押解宋留到了鹹陽,将他五馬分一屍一示衆。

     秦嘉等人聽說陳王的軍隊已經兵敗逃走了,就立景駒做了楚王,率兵到了方與,準備在定陶附近襲擊秦軍。

    于是派公孫慶出使齊國去會見齊王田儋,想聯合他一同進兵。

    齊王說:“聽說陳王戰敗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來向我請示就自立為王呢?”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而立王,楚國為什麼要向齊國請示才能立王呢?何況楚是首先起義反秦的,理當号令天下。

    ”田儋殺死了公孫慶。

     秦的左右校尉率領部隊再次進攻陳縣,并占領了它。

    将軍呂臣失敗逃跑後,重新集結兵馬。

    并與當年在鄱(pó,婆)陽為盜後被封為當陽君的黥(qíng,情)布所率領的軍隊聯合起來,又攻擊秦左右校尉的軍隊,在青波把他們打敗了,再度以陳縣為楚都。

    這時正好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陳勝稱王總共六個月的時間。

    當了王之後,以陳縣為國都。

    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雇傭給人家耕田的夥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着宮門說:“我要見陳涉。

    ”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一綁起來。

    經他反複解說,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

    等陳王出門時,他攔路呼喊陳涉的名子。

    陳王聽到了,才召見了他,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

    走進宮殿,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後,客人說:“夥頤!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傳“夥涉為王”的俗語,就是從陳涉開始的。

    這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涉從前的一些舊事。

    有人就對陳王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于您的威嚴。

    ”陳王就把來客殺死了。

    從此之後,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沒有再親近陳王的人了。

    陳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

    将領們攻占了地方回到陳縣來,命令稍不服從,就抓起來治罪,以苛刻地尋求群臣的過失作為對陳王的忠心。

    凡是他倆不喜歡的人,一旦有錯,不交給負責司法的官吏去審理,就擅自予以懲治。

    陳王卻很信任他們。

    将領們因為這些緣故就不再親近依附他了。

    這就是陳王所以失敗的原因。

     陳勝雖然已經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終于滅掉了秦王朝,這是由于陳涉首先起義反秦的結果。

    漢高祖時,在砀縣安置了三十戶人家為陳涉看守墳墓,到現在仍按時殺牲祭祀他。

     褚先生說:地形險阻,是便于用來固守的;武器裝備和法制規章,是便于統治國家的。

    但這些還不是最可靠的。

    先王以仁義道德作為治國的根本,而把鞏固邊塞、制定法律條文看成枝葉,難道不是這樣嗎?我聽賈誼說道: 秦孝公占據崤山和函谷的險固地勢,擁有整個雍州地區,君臣牢固把守,随時窺視着周王朝的政權,大有席卷天下,包一皮一皮舉宇内,囊括四海的勁頭兒,并吞八方極遠之地的心氣兒。

    就在這個時候,商鞅輔佐秦孝公,對内建立法令制度,緻力于耕種紡織,整治攻守的武器,對外用連橫的策略使諸侯們互相争鬥。

    于是秦國像兩手相合那樣容易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國事業,遵循着先人留下來的策略,向南面奪取了漢中,向西南奪取了巴蜀,向東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奪得了沖要險阻的郡邑。

    諸侯們因此而恐懼驚慌,相會結盟商量對策來削弱秦國。

    他們不吝惜珍貴的财寶和富饒的土地,用來招納天下的人才。

    采取合縱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支援,為一體。

    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誠信義,寬宏厚道而一愛一惜人才,尊重賢者而器重士人。

    他們互相約定實行合縱聯合抗秦,破壞秦國的連橫策略,聯合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有關人士。

    于是六國的人才,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替他們策劃;有齊明、周最、陳轸、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yuè,月)毅這些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膑、帶他、兒(ní,泥)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

    諸侯們曾經用相當于秦國十倍的土地,百萬的大軍,攻打函谷關而進擊秦國。

    秦國開關迎敵,九國的軍隊反逃跑而不敢前進。

    秦國沒有耗費一個箭頭,而天下的諸侯卻已經疲憊不堪了。

    于是合縱解散,盟約破壞,各自争相割地賄賂秦國。

    秦國有充餘的力量來利用諸侯的弱點,追趕逃亡敗走的敵人,殺得他們橫一屍一百,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來;秦國趁着有利的形勢,方便的時機,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強國請求臣服,弱國前來朝拜稱臣了。

     “延續到秦孝文王、莊襄王的時候,他們在位的時間短暫,國家沒有什麼事。

     “到了秦始皇,發揚六代傳下來的功業,像駕車似的揮動長鞭來駕禦各諸侯國,吞并了東周和西周兩個小一柄一,滅亡了六國諸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來鞭笞天下的人民,聲威震懾四海。

    向南方奪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設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長們,低着頭,用繩子拴住自己的脖子來投降,把自己的一性一命交給秦王朝的下級官吏掌握。

    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萬裡長城,作為邊疆上的屏障來防守,把匈奴向北驅趕了七百多裡;匈奴人不敢到南邊來牧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來報仇。

    于是廢除了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燒了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圖使老百姓愚昧無知;他還毀壞各地的名城,殺戳豪傑,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鹹陽,熔化刀劍和箭頭,鑄成十二個金屬人像,來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

    然後依憑華山當作城牆,憑借黃河作為護城河,依據億丈高的華山,臨守着深險莫測的黃河,作為守衛的險要之地。

    良将拿着強弓,防守沖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帶領一精一幹的士兵,擺列着鋒利的武器,嚴厲盤查過往的行人是誰。

    天下已經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為關中的堅固,是千裡金城,可以作為子子孫孫萬世當皇帝的基業了。

     “秦始皇死了以後,他的餘威還震懾着遠方。

    然而陳涉是一個用破甕作窗戶,用草繩拴門軸的窮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發戍守邊境的人。

    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