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宋尚齋何平譯注
【說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國的統一,結束了戰國二百多年的紛争局面,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
統一之後,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迸的措施,進行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推動了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中國曆史的前進起到了進步的作用。
但是,秦始皇為了加強統一帝國的統治,加重了對農民的削和壓迫。
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和殘酷的刑罰,一逼一十得廣大農民走投無路。
終于在公元前209年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
由于各地紛紛響應,使這次起義迅速發展成燎原大火。
陳勝、吳廣雖在起義後不久身死,但各地紛起響應的起義部隊終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
《陳涉世家》是記這次起義的領袖陳涉、吳廣的傳記。
文中真實、具體、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鬥争一精一神。
文章也比較生動的描寫了陳涉和吳廣的形象。
陳涉出身雇農,胸懷大志,有政治遠見,他要求人民從“苦秦”中解放出來;他聰明果斷,具有組織群衆、制定策略、指揮戰争的卓越才幹,不愧是農民階級的傑出領袖。
吳廣雖然刻畫簡略,但從他與謀起義、誘殺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現了非凡的機智勇敢和反抗一精一神。
在他們身上,都充分地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統治而“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氣概。
文章也寫到了起義軍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殘殺,陳涉稱王後的貪圖享受、信用一奸一邪、脫離群衆,表明了農民階級的局限一性一。
本文在寫作上按事件的發展順序記事。
寫起義過程,先寫起義的原因,起義前的謀劃,再寫起義的爆發和發展,直至政權的建立,肪絡非常清晰。
在記述中,則采取了先因後果的寫法。
寫起義的動議,則先寫暴秦的嚴刑峻法;寫起義的發生,則又先寫将尉的殘酷等等。
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義的正義一性一。
文中還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對起義的過程、轟轟烈烈的聲勢以及起義領袖的一精一神面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展現,從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史記》體例,“世家”是王侯的傳記,陳涉不屬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這是因為司馬遷認為:“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迹,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司馬遷敢于為陳涉立傳,并破格将其事迹列入“世家”,表明他對陳涉曆史地位及起義作用的重視和肯定,也表現了他卓越的見識。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吳廣,是陽夏人,字叔。
陳涉年輕的時侯,曾經和别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當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時,感慨惱恨了好一會兒,說:“假如誰将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
”和他一起受雇傭的夥伴們笑着回答說:“你是被雇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涉歎息着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麼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調居住在裡巷左邊的貧民去防守漁陽,一共有九百人駐紮在大澤鄉。
陳勝、吳廣都編入這次征發的行列之中,當了屯長。
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
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事而死好不好?”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
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規勸皇上的緣故,皇上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
如今有人聽說他并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
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項燕原是楚國的将軍,多次立功,一愛一護一士兵,楚國人都很一愛一戴他。
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
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号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
”吳廣認為很對。
于是他他就去占蔔吉兇,占蔔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道:“你們的事都能成,能夠建功立業。
然而你們向鬼神問過吉兇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揣摩占蔔人所說向鬼神問吉兇的意思,說:“這是教我們先在衆人中樹立威望。
”于是就用朱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一進别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裡。
戍卒買魚回來煮着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對這事自然覺得很奇怪了。
“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一草木叢生的古廟裡,在夜裡點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
“戍卒們在深更半夜聽到這種鳴叫一聲,都驚恐起來。
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處議論紛紛,都指指點點地看着陳勝。
吳廣一向關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願為他效勞出力。
押送隊伍的縣尉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以激怒縣尉,惹他當衆侮辱自己,借以激怒衆人。
那縣尉果然鞭打吳廣,縣尉又拔一出佩劍,吳廣奮起奪劍殺死了縣尉。
陳勝幫助他,合力殺死了兩個縣尉。
随即召集屬下号召說:”各位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
即使不被殺頭,但将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
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将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屬下的人聽了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心甘情願地聽憑差遣。
“于是就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将項燕的名義舉行起義,以順應民衆的願望。
大家都露出右臂作為标志,号稱大楚。
他們又築起高台來宣誓,用将尉的頭作祭品。
陳勝任命自己做将軍,吳廣做都尉。
首先進攻大澤鄉,攻克後又攻打蕲(qí,奇)縣。
蕲縣攻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蕲縣以東的地方。
一連進攻铚、酂、苦柘(zhè,這)、谯幾個地方,都攻克了。
他們一面進軍,一面不斷補充兵員擴大隊伍。
等行進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
攻打陳縣時,那裡的郡守、縣令正好都不在,隻有留守的郡丞領兵與起義軍在城門下作戰。
結果郡丞兵敗身死,于是起義軍就進入城中占領了陳縣。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傑都來開會議事。
與會的人都說:”将軍您身披铠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讨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論功勞應該稱王。
“陳涉于是就自立為王,國号為張楚。
在這個時候,各個郡縣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們官吏的罪狀,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涉。
于是就以吳廣為代理王,督率各将領向西進攻荥陽。
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馀去攻占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人鄧宗攻占九江郡。
這時候,楚地幾千人聚集在一起起義的,多得不計其數。
葛嬰到達東城,立襄強為楚王。
葛嬰後來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接着就殺了襄強,回來向陳勝報告。
一到陳縣,陳勝就殺了葛嬰。
陳勝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屬魏國的地方。
吳廣包一皮一皮圍了荥陽。
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荥陽,吳廣久攻不下。
陳勝召集國内的豪傑商量對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賜做上柱國。
周文,是陳縣有名的賢人,曾經是項燕軍中的占蔔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黃歇手下做過事,他自稱熟習用兵,陳王就授給他将軍印,帶兵西去攻秦。
他一路上邊走邊召集兵馬,到達函谷關的時候,有戰車千輛,士兵幾十萬人,到了戲亭時,就駐紮了下來。
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骊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兒子,全部調集來攻打張楚的大軍,把楚軍全給打敗了,周文失敗之後,逃出了函谷關,在曹陽駐留了兩三個月。
章邯又追來把他打敗了,再逃到渑池駐留了十幾天。
章邯又來追擊,把他打得慘敗。
周文自一殺,他的軍隊也就不能作戰了。
武臣到達邯鄲,就自立為趙王,陳馀做大将軍,張耳、召騷任左、右丞相。
陳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逮捕囚禁了起來,打算殺死他們。
上柱國蔡賜說:“秦王朝還沒有滅亡就殺了趙王将相的家屬,這等于是又生出一個與我們為敵的秦國來。
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
”陳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趙國去祝賀,同時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做成都君,催促趙國的軍隊速進軍函谷關。
趙王武臣的将相們商議說:“大王您在趙國稱王,并不是楚國的本意。
等到楚滅秦以後,一定會來攻打趙國。
最好的辦法莫過于不派兵向西進軍,而派人向北攻取原來燕國的轄地以擴大我們自己的土地。
趙國南面據黃河天險,北面又有燕、代的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戰勝了秦國,也不敢來壓制趙國。
如果楚國不能戰勝秦國,必定就會借重趙國。
到時候趙國趁着秦國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
”趙王認為說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韓廣領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國原來的貴族豪傑勸告韓廣說:“楚國已經立了王,趙國也已立了王。
燕國地方雖然小,過去也是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希望将軍您自立做燕王。
”韓廣回答說:“我的母親還留在趙國,使不得。
”燕人說:“趙國現在正西面擔憂秦,南面擔憂楚,他的力量不能來限制我們。
況且以楚國的強
統一之後,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迸的措施,進行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推動了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中國曆史的前進起到了進步的作用。
但是,秦始皇為了加強統一帝國的統治,加重了對農民的削和壓迫。
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和殘酷的刑罰,一逼一十得廣大農民走投無路。
終于在公元前209年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
由于各地紛紛響應,使這次起義迅速發展成燎原大火。
陳勝、吳廣雖在起義後不久身死,但各地紛起響應的起義部隊終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
《陳涉世家》是記這次起義的領袖陳涉、吳廣的傳記。
文中真實、具體、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鬥争一精一神。
文章也比較生動的描寫了陳涉和吳廣的形象。
陳涉出身雇農,胸懷大志,有政治遠見,他要求人民從“苦秦”中解放出來;他聰明果斷,具有組織群衆、制定策略、指揮戰争的卓越才幹,不愧是農民階級的傑出領袖。
吳廣雖然刻畫簡略,但從他與謀起義、誘殺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現了非凡的機智勇敢和反抗一精一神。
在他們身上,都充分地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統治而“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氣概。
文章也寫到了起義軍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殘殺,陳涉稱王後的貪圖享受、信用一奸一邪、脫離群衆,表明了農民階級的局限一性一。
本文在寫作上按事件的發展順序記事。
寫起義過程,先寫起義的原因,起義前的謀劃,再寫起義的爆發和發展,直至政權的建立,肪絡非常清晰。
在記述中,則采取了先因後果的寫法。
寫起義的動議,則先寫暴秦的嚴刑峻法;寫起義的發生,則又先寫将尉的殘酷等等。
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義的正義一性一。
文中還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對起義的過程、轟轟烈烈的聲勢以及起義領袖的一精一神面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展現,從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司馬遷敢于為陳涉立傳,并破格将其事迹列入“世家”,表明他對陳涉曆史地位及起義作用的重視和肯定,也表現了他卓越的見識。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吳廣,是陽夏人,字叔。
陳涉年輕的時侯,曾經和别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當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時,感慨惱恨了好一會兒,說:“假如誰将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
”和他一起受雇傭的夥伴們笑着回答說:“你是被雇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涉歎息着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麼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調居住在裡巷左邊的貧民去防守漁陽,一共有九百人駐紮在大澤鄉。
陳勝、吳廣都編入這次征發的行列之中,當了屯長。
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
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事而死好不好?”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
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規勸皇上的緣故,皇上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
如今有人聽說他并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
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項燕原是楚國的将軍,多次立功,一愛一護一士兵,楚國人都很一愛一戴他。
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
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号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
”吳廣認為很對。
于是他他就去占蔔吉兇,占蔔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道:“你們的事都能成,能夠建功立業。
然而你們向鬼神問過吉兇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揣摩占蔔人所說向鬼神問吉兇的意思,說:“這是教我們先在衆人中樹立威望。
”于是就用朱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一進别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裡。
戍卒買魚回來煮着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對這事自然覺得很奇怪了。
“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一草木叢生的古廟裡,在夜裡點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
“戍卒們在深更半夜聽到這種鳴叫一聲,都驚恐起來。
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處議論紛紛,都指指點點地看着陳勝。
吳廣一向關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願為他效勞出力。
押送隊伍的縣尉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以激怒縣尉,惹他當衆侮辱自己,借以激怒衆人。
那縣尉果然鞭打吳廣,縣尉又拔一出佩劍,吳廣奮起奪劍殺死了縣尉。
陳勝幫助他,合力殺死了兩個縣尉。
随即召集屬下号召說:”各位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
即使不被殺頭,但将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
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将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屬下的人聽了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心甘情願地聽憑差遣。
“于是就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将項燕的名義舉行起義,以順應民衆的願望。
大家都露出右臂作為标志,号稱大楚。
他們又築起高台來宣誓,用将尉的頭作祭品。
陳勝任命自己做将軍,吳廣做都尉。
首先進攻大澤鄉,攻克後又攻打蕲(qí,奇)縣。
蕲縣攻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蕲縣以東的地方。
一連進攻铚、酂、苦柘(zhè,這)、谯幾個地方,都攻克了。
他們一面進軍,一面不斷補充兵員擴大隊伍。
等行進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
攻打陳縣時,那裡的郡守、縣令正好都不在,隻有留守的郡丞領兵與起義軍在城門下作戰。
結果郡丞兵敗身死,于是起義軍就進入城中占領了陳縣。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傑都來開會議事。
與會的人都說:”将軍您身披铠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讨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論功勞應該稱王。
“陳涉于是就自立為王,國号為張楚。
在這個時候,各個郡縣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們官吏的罪狀,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涉。
于是就以吳廣為代理王,督率各将領向西進攻荥陽。
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馀去攻占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人鄧宗攻占九江郡。
這時候,楚地幾千人聚集在一起起義的,多得不計其數。
葛嬰到達東城,立襄強為楚王。
葛嬰後來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接着就殺了襄強,回來向陳勝報告。
一到陳縣,陳勝就殺了葛嬰。
陳勝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屬魏國的地方。
吳廣包一皮一皮圍了荥陽。
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荥陽,吳廣久攻不下。
陳勝召集國内的豪傑商量對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賜做上柱國。
周文,是陳縣有名的賢人,曾經是項燕軍中的占蔔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黃歇手下做過事,他自稱熟習用兵,陳王就授給他将軍印,帶兵西去攻秦。
他一路上邊走邊召集兵馬,到達函谷關的時候,有戰車千輛,士兵幾十萬人,到了戲亭時,就駐紮了下來。
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骊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兒子,全部調集來攻打張楚的大軍,把楚軍全給打敗了,周文失敗之後,逃出了函谷關,在曹陽駐留了兩三個月。
章邯又追來把他打敗了,再逃到渑池駐留了十幾天。
章邯又來追擊,把他打得慘敗。
周文自一殺,他的軍隊也就不能作戰了。
武臣到達邯鄲,就自立為趙王,陳馀做大将軍,張耳、召騷任左、右丞相。
陳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逮捕囚禁了起來,打算殺死他們。
上柱國蔡賜說:“秦王朝還沒有滅亡就殺了趙王将相的家屬,這等于是又生出一個與我們為敵的秦國來。
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
”陳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趙國去祝賀,同時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做成都君,催促趙國的軍隊速進軍函谷關。
趙王武臣的将相們商議說:“大王您在趙國稱王,并不是楚國的本意。
等到楚滅秦以後,一定會來攻打趙國。
最好的辦法莫過于不派兵向西進軍,而派人向北攻取原來燕國的轄地以擴大我們自己的土地。
趙國南面據黃河天險,北面又有燕、代的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戰勝了秦國,也不敢來壓制趙國。
如果楚國不能戰勝秦國,必定就會借重趙國。
到時候趙國趁着秦國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
”趙王認為說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韓廣領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國原來的貴族豪傑勸告韓廣說:“楚國已經立了王,趙國也已立了王。
燕國地方雖然小,過去也是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希望将軍您自立做燕王。
”韓廣回答說:“我的母親還留在趙國,使不得。
”燕人說:“趙國現在正西面擔憂秦,南面擔憂楚,他的力量不能來限制我們。
況且以楚國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