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宋尚齋何平譯注
【說明】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世家》詳細地記述了他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極高的政治熱情,即使在他遭到打擊、排斥、嘲諷、甚至圍困的時候也仍然不減。
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不辭勞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奔走遊說。
雖然到處碰壁,但仍執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當篇幅,真實地記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動,寫得生動具體、形象一逼一十真。
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講學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學在官府,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教育對象擴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這在我國教育史上,實在是個創舉,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中對孔子的辦學思想、教學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作風,都有全面地描寫,突出地表現了這位偉大教育家的風範。
文章也寫了孔子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修養,以及他在整理和傳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績。
他整理和編纂過《詩》、《易》、《禮》、《樂》、《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為教學内容的重點,從而對這些古文獻的傳播和保存作出了傑出貢獻。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頭緒也很紛亂,但司馬遷在這篇洋洋近萬言的文章中卻記述得線索清楚,有條不紊,而且重點突出,在記述故事的同時,注意人物一性一格特征的描寫,從而較全面地展現出了孔子的形象和一精一神風貌。
司馬遷寫曆史人物,暗含一愛一憎褒貶的的感情,有較為鮮明的傾向一性一。
他對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處處流露了出來,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話,用孔子自己的語言來表現其人,不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實感,而且也使人覺得親切感人。
【譯文】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的陬(zōu,鄒)邑。
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
叔梁纥年老時娶顔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們到尼丘山向神明禱告後而得孔子的。
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誕生。
他剛出生時頭頂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給他取名叫丘。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死了,埋葬在防山。
防山在魯國東部,因此孔子無法确知父親的墳墓在何處,是母親沒有把父親埋葬的地方告訴他。
孔子小時候做遊戲,常常擺起各種祭器,學做祭祀的禮儀動作。
孔子的母親死後,就把靈柩暫且停放在五父之衢,這是出于慎重沒有馬上埋葬。
陬邑人輓父的母親把孔子父親的葬地告訴了他,然後孔子才把母親遷去防山同父親葬在一起。
孔子腰間還系着孝麻帶守喪時,季孫氏舉行宴會款待名土,孔子前往參加。
季孫氏的家臣陽虎阻撓說:“季氏招待名士,沒有請你啊。
”孔子因此而退了回來。
孔子十七歲那年,魯國大夫釐子病危,臨終前告誡兒子懿子說:“孔丘這個人,是聖人的後代,他的祖先在宋國滅敗。
他的先祖弗父何本來繼位做宋國國君,卻讓位于他的弟弟厲公。
到他的另一個先祖正考父時,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銘文說:‘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時彎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時俯首而受。
走路時順根快走,也沒人敢欺侮我;我就在這個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
’他就是這般恭謹節儉。
我聽說聖人的後代,雖不一定做國君執政,但必定會有才德顯達的人出現。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禮,他不就是才德顯達的人嗎?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為師。
等到孟釐子死後,孟懿子和魯國人南宮敬叔便前往孔子處學禮。
這一年,季武子死了,由平子繼承了卿位。
孔子家境貧窮,社會地位低下。
到長大之後,曾給季氏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吏,出納錢糧算得公平準确;也曾提任過管理牧場的小吏,牲畜蕃息。
因此他又升任主管營建工程的司空。
過了不多久,他離開了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國遭遇到驅逐,又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最後又返回了魯國。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覺得他與一般人不一樣。
魯國後來對他好了,所以他終于返回了魯國。
魯國人南宮敬叔對魯昭公說:“請讓我與孔子一起到周去。
”魯昭公就給了他一輛車子、兩匹馬,一名童仆,随他出發,到周去學禮,據說是見到了老子。
告辭時,老子送他們時說:“我聽說富貴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辭送人。
我不是富貴的人,隻能竊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辭為您送行。
這幾句話是:‘聰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脅,那是因為他喜歡議論别人的緣故;博學善辯識見廣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為他好揭發别人罪惡的緣故。
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
’孔子從周回到魯國之後,跟從他學習的弟子就漸漸多起來了。
在這個時候,晉平公一婬一亂無道,韓氏、趙氏、魏氏、中行氏、範氏、知氏六家大臣把持國政,不斷出兵攻打東邊的侯國,楚靈王軍隊強大,也時常侵犯中原各國;齊是大國又靠近魯國。
魯國既小又弱,歸附楚國就惹怒晉國;歸附晉國就招緻楚國來讨伐;對于齊國如果奉事不周到,齊國的軍隊就侵犯魯國。
魯昭公二十年(前522),這時孔子大是三十歲了。
齊景公帶着嬰來到魯國,景公問孔子說:“從衣秦公國家小而又處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夠稱霸,這是什麼原因呢?”孔子回答說:“秦國雖小,志向卻很大;所處地方雖然偏僻,但施政卻很恰當。
秦穆公親自拔用五張黑公羊皮贖來的百裡奚,授給他大夫的官爵,把他從拘禁中一解救出來,就與他一連談了三天的話,随後就把執政大權交給他了。
用這種一精一神來治理國家,就是統治整個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當個霸主還算是小的呢。
”景公聽了很高興。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季平子因為與郈昭伯鬥雞怨的事得罪了魯昭公,昭公率軍隊攻打平了,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昭公,昭公的軍隊吃了敗仗,逃奔到齊國,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
其後過了不久,魯國發生了變亂。
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關系接近景公。
他與齊國的樂官談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就學習了起來,有三個月的時間竟嘗不出肉的味道,齊國人都稱贊他。
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
”景公聽了後說:“對極了!假如國君不像個國君,臣子不像個臣子,父親不像個父親,兒子不像個兒子,即使有很多的糧食,我怎麼能吃得着呢!”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管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節約開支,杜絕一浪一費。
”景公聽了很高興,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賞給孔子。
晏嬰勸阻說:儒者這種人,能說會道,是不能用法來約束他們的;他們高傲任一性一自以為是,不能任為下臣使用;他們重視喪事,竭盡哀情,為了葬隆重而不惜傾家蕩産,不能讓這種做法形成風氣;他們四處遊說乞求官祿,不能用他們來治理國家。
自從那些聖賢相繼下世以後,周王室也随之衰微下去,禮崩樂壞已有好化時間了。
現在孔子講究儀容服飾,詳定繁瑣的上朝下朝禮節,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規矩,這些繁文缛節,就是幾代人也學習不完,畢生也搞不清楚。
您如果想用這套東西來改變齊國的風俗,恐怕這不是引導老百姓的好辦法。
”之後,齊景公雖然很有禮貌地接見孔子,可不再問起有關禮的問題了。
有一天,景公慰留孔子說:“用給季氏那樣高的待遇給您,我做不到。
”所以就用上卿季孫氏、下卿孟孫氏之間的待遇給孔子。
齊國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
景公對孔子說:“我已年老了,不能作用你了。
”孔子于是就離開齊國,返回了魯國。
孔子四十二歲那年,魯昭公死在齊國的乾侯,魯定公繼位。
定公繼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死了,季恒子繼立為上卿。
季桓子氣掘井時掘得一個腹大口小的陶器,裡面有個像羊的東西,告訴孔子時卻謊稱“得到一隻狗”。
孔子說:“據我所知,那裡面是羊。
我聽說,山林中的怪物是一種叫‘夔’的單足獸和會學人聲的山一精一‘罔阆’,水中的怪物是神龍和叫‘罔象’的水怪,泥土中的怪物是一種雌雄未明的‘墳羊’。
” 吳國攻打越國,把越國的國都會稽摧毀了,得到一節骨頭,有一輛車長。
吳國派使者來問孔子:“什麼骨頭最大?”孔子說:“大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遲到,大禹就把他殺死并陳一屍一示衆,他的骨頭一節就有一車長,這就是最大的骨頭了。
”吳國的使者又問:“那神又是誰呢?”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能興雲緻雨足可造福天下,負責監守山川按時祭祀的就是神。
守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們都隸屬于王者”。
吳使又問:“防風氏是監守什麼的?”孔子說:“汪罔氏的君長監守封山和禺山一帶的祭祀,是釐姓。
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長翟,現在叫做大人。
”吳使問:“人的身高有多少?”孔子回答說:“僬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過三丈,數得上是最高的了。
”吳國使者聽了之後說:“了不起呀聖人!” 季桓子有個一寵一臣叫仲梁懷,與陽虎有怨仇。
陽虎想要驅逐仲梁懷,季氏家臣公山不狃阻止了他。
這年秋天,仲梁懷更加驕橫了,陽虎把捉了起來。
季桓子對此很惱怒,陽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了起來,直到季桓認輸訂立了盟約才把他釋放出來。
陽虎從此以後更加看不起季氏。
季氏辦事也竟然淩駕于魯君之上,魯國出現了大臣專權的局面。
因此魯國自大夫以下都不守禮分,超越職權違背了正道。
所以孔子不願意再在魯國做官了,退閑在家,專心研究整理《詩》、《書》、《禮》、《樂》這些典籍,學生們越來越多,有的甚至來自遠方,無不虛心向孔子求教。
魯定公八年(前502),公山不狃在季桓子手下感到不如意,就利用陽虎作亂,打算廢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的嫡生嗣子,另立平日為陽虎所喜歡的庶子,于是就把季桓子抓了起來。
桓子用計騙子他,才得以逃脫出來。
魯定公九年(前501),陽虎作亂失敗,逃奔到了齊國。
這時,孔子五十歲。
公山不狃憑借費城反叛季氏,他派人來召請孔子去幫忙。
孔子探索所依循的治國之道已經很久了,但抑郁不得志,無處可以施展,沒有人能任用自己,就說:“當初周文王、周武王興起于豐、鎬而建立了王業,現在費城雖然小,該也差不多吧!”想要應一召前去,子路不高興,阻止孔子。
孔子說:“他們請我去,難道會讓我白白跑一趟嗎?如果重用了我,我将在東方建立一個像周那樣的王朝!”然而最終也沒能成行。
以後魯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長官,一年後,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辦法。
孔子便由中都長官提升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為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前500)的春天,魯國與齊國和解。
到了夏天,齊國大夫黎?對景公說:“魯國起用了孔丘,勢必危及齊國”。
于是齊景公就派使者告訴魯國,說要與魯定公行友好會晤,約定會晤的地點在夾谷。
魯定公準備好車輛随從,毫無戒備地前去赴約。
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辦會晤典禮事宜,他對定公說:“我聽說辦理外交必須要有武裝準備,辦理武事也必須有外交一配合。
從前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帶齊必要的官員随從。
請求您安排左、右司馬一起去。
”定公說:“好的。
”就帶了左、右司馬一道去。
定公在夾谷與齊侯相會。
在那裡修築了盟壇,壇上備好席位,設置了三級登壇的台階,用國君相遇的簡略節相見,拱手揖讓登壇。
彼此饋贈應酬的儀式行過之後,齊國管事的官員快步上前請示說:“請開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樂”。
齊景公說:“好的。
”于是齊國的樂隊以旌旗為先導,有的頭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執矛、戟、劍、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鬧着一湧而上。
孔子見狀趕忙跑過來,一步一階快步登台,還差一級台階時,便揚起衣袖一揮,說道:“我們兩國國君為和好而來相會,為什麼在這裡演奏夷狄的舞樂,請命令管事官員叫他們下去!”主管官員叫樂隊退下,他們卻不肯動,左右看看嬰與齊景公的眼色。
齊景公心裡很慚愧,揮手叫樂隊退下去。
過了一會兒,齊國的管事官員又跑來說道:“請演奏宮中的樂曲”。
景公說:“好的。
”于是一些歌舞雜技藝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來表演了。
孔子看了又急跑過來。
一步一階往台上走,最後一階還沒有邁上就說:“普通人敢來胡鬧迷惑諸侯,論罪當殺!請命令主事官員去執行!”于是主事官員依法将他們處以腰斬,叫他們來個手足異處。
齊景公大為恐懼,深深觸一動,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國之後很是慌恐,告訴他的大臣們說:“魯國是用君子的道理來輔佐他們的國君,而你們卻僅拿夷狄的辦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魯國國君,這該怎辦呢?”主管官員上前回答說:“君子有了過錯,就用實際行動來向人家道歉認錯;小人有了過錯,就用花言巧語來謝罪。
您如果痛心,就用具體行動來表示道歉吧。
”于是齊景公就退還了從前所侵奪的魯國郓、汶陽、龜陰的土地,以此來向魯國道歉并悔過。
魯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對定公說:“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築起高一丈長三百丈的城牆。
”于是就派仲由去當季氏的管家,打算拆毀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封邑的城牆。
這時,叔孫氏首先把郈邑的城牆拆了。
季孫氏也準備拆費邑的城牆,公山不狃和叔孫辄就帶領費邑的人襲擊魯國。
魯定公和季孫、孟孫、叔孫三人就躲進了季孫的住宅,登上了季孫武子的高壇。
公山不狃率領的費邑人進攻他們,沒有能打進去,但有的人已經突入魯定公所登高壇的近側。
孔子命令申句須、樂颀下台來攻打他們,費邑人失敗逃走,魯國人乘勝追擊,在姑蔑把他們徹底擊潰。
公山不狃、叔孫辄兩人逃到了齊國,費邑的城牆終于被拆毀了。
接着準備拆成城,孟孫氏的家臣公斂處父告訴孟孫說:“拆除了成邑的城牆,齊國人必将進一逼一十到我們的北大門。
且成城又是你們孟氏的屏障,沒有成城也就等于沒有孟氏。
我不打算拆毀”。
十二月,魯定公率兵包一皮一皮圍了成城,沒有攻下來。
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歲,他由大司寇理國相職務,臉上露出喜悅神色。
他的弟子說:“聽說郡子大禍臨頭不恐懼,大福到來也不喜形于色”。
孔子說:“有這句話,但不是還有一句‘樂在身居高位而禮賢下士’的話嗎?”于是就把擾亂國政的大夫少正卯殺了。
孔子參預國政三個月,販賣豬、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價了;男一女行人都分開走路;掉在路上的東西也沒人撿走;各地的旅客來到魯國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員們求情送禮,都能得到滿意的照顧,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樣。
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說:“孔子在魯國執政下去,一定會稱霸,一旦魯國稱霸,我們靠它最近,必然會首先來吞并我們。
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給他們呢?”黎?說:“我們先試着阻止他們一下,如果不成,再送給他們土地,這難道還算遲嗎!”于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都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他學會跳《康樂》的舞蹈,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
先把女樂和紋馬彩車安置在魯城南面的高門外。
季桓子身着便服前往觀看再三,打算接受下來,就告訴魯君以外出到各地周遊視察為名,乘機整天到南門觀齊國的美一女和駿馬,連國家的政事也懶得去管理了,子路看到這種情形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了吧。
”孔子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法把典禮後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麼我還可以留下不走”。
季桓子終于接了齊國送來的女子樂一團一,一連三天不過問政務;在郊外祭祀束後,又違背常禮,沒把烤肉分給大夫們。
孔子于是離開了魯國,當天就在屯地住宿過夜。
魯國一個名叫師己的樂師來為他送行,說道:“先生您是沒有過錯的。
”孔子說:“我唱一首歌,好不好?”于是唱道:“那些婦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親信攆走;接近那些婦女,可以使人敗事亡身。
悠閑啊悠閑,我隻有這樣安度歲月!”師己返回後,桓子問他說:“孔子說了些什麼?”師己如實相告。
桓子長歎一聲,說“先生是怪罪我們接受了齊國那一群女樂的緣故啊!” 孔子于是到了衛國,寄住在子路妻子的兄長顔濁鄒家中。
衛靈公問孔子:“你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米六鬥。
”衛國也照樣給了他俸米六萬鬥。
過了不多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的壞話,衛靈公就派公孫餘假用兵仗監視孔子的出入。
孔子害怕在這裡獲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衛國。
孔子将要到陳國去,經過一個叫匡的地方,弟子顔刻替他趕車,顔刻用馬鞭子指着說:“從前我進入過這個城,就是由那缺口進去的”。
匡人聽說,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來了,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于是匡人就圍困了孔子。
孔子的模樣很像陽虎,所以被困在那裡整整五天。
顔淵後來趕到,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
”顔淵說:“老師您活着,我怎麼敢死!”匡人圍攻孔子越來越急,弟子們都很害怕。
孔子說:“周文王已經死去,周代的禮樂制度不就在我們這裡嗎?上天如果要毀滅這些禮樂制度的話,就不會讓我們這些後死的人承提起維護它的責任。
上天并沒有要消滅周代的這些禮樂,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孔子派子一個跟從他的人到甯武子那裡稱臣,然後才得以離開匡地。
孔子離開匡地之後就到了一個叫蒲的地方,過了一多月,又返回了衛國,寄住在蘧伯玉家。
衛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們國君,願意與我們國君建立像兄弟一樣交情的,必定會來見見我們南子夫人的,我們南子夫人也願意見見您”。
孔子開始還推辭謝絕一番,最後不得已才去見她。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帳中等待。
孔子進門後,面朝北叩頭行禮。
南子夫人在帷帳中拜了兩拜,她披戴的環佩玉器首飾發出了叮當撞擊的清聲響。
事後孔子說:“我來就不願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
”子路不高興。
孔子發誓說:“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靈公與夫人南同坐了一輛車子,宦官雍渠陪待車右,出宮後,讓孔子坐在第二輛車子上跟從,大搖大擺地從市上走過。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喜好道德像這樣喜歡美色的人啊。
”于是對衛靈公的所作所為感到厭惡,就離開衛國,往曹國去了。
這一年,魯定公死了。
孔子離開曹國到達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
宋國的司馬桓魋想殺死孔子,就把樹砍掉了。
孔子隻得離開這個地方。
弟子們催促說:“我們可以快點走了。
”孔子說:“上天既然把傳道德的使命賦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麼樣!” 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們走失散了,孔子一個人站在外城的東門。
鄭國人有看見了就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臯陶,肩膀像鄭子産,可是從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一精一打采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見面把原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
孔子高興地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 孔子于是到達陳國,寄住在司城貞子家裡。
過了一年多,吳王夫差來攻打陳國,奪取了三個城邑才退兵。
趙鞅攻打朝歌。
楚國包一皮一皮圍了蔡國,蔡國遷移到吳地。
吳國在會稽打敗了越王勾踐。
有一天,許多隻隼(sǔn,損)落在陳國的宮廷中死了,有隼(hù,戶)木做的箭穿在身上,箭頭是石頭制做的,箭長一尺八寸。
陳湣鮑派使者向孔子請教,孔子說:“這些隼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這是肅慎部族的箭。
從前周武王伐纣滅商,溝通了與各少數民族的民族的聯系,讓九夷百蠻
《孔子世家》詳細地記述了他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極高的政治熱情,即使在他遭到打擊、排斥、嘲諷、甚至圍困的時候也仍然不減。
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不辭勞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奔走遊說。
雖然到處碰壁,但仍執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當篇幅,真實地記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動,寫得生動具體、形象一逼一十真。
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講學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學在官府,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教育對象擴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這在我國教育史上,實在是個創舉,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中對孔子的辦學思想、教學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作風,都有全面地描寫,突出地表現了這位偉大教育家的風範。
文章也寫了孔子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修養,以及他在整理和傳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績。
他整理和編纂過《詩》、《易》、《禮》、《樂》、《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為教學内容的重點,從而對這些古文獻的傳播和保存作出了傑出貢獻。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頭緒也很紛亂,但司馬遷在這篇洋洋近萬言的文章中卻記述得線索清楚,有條不紊,而且重點突出,在記述故事的同時,注意人物一性一格特征的描寫,從而較全面地展現出了孔子的形象和一精一神風貌。
司馬遷寫曆史人物,暗含一愛一憎褒貶的的感情,有較為鮮明的傾向一性一。
他對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處處流露了出來,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話,用孔子自己的語言來表現其人,不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實感,而且也使人覺得親切感人。
【譯文】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的陬(zōu,鄒)邑。
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
叔梁纥年老時娶顔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們到尼丘山向神明禱告後而得孔子的。
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誕生。
他剛出生時頭頂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給他取名叫丘。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死了,埋葬在防山。
防山在魯國東部,因此孔子無法确知父親的墳墓在何處,是母親沒有把父親埋葬的地方告訴他。
孔子小時候做遊戲,常常擺起各種祭器,學做祭祀的禮儀動作。
孔子的母親死後,就把靈柩暫且停放在五父之衢,這是出于慎重沒有馬上埋葬。
陬邑人輓父的母親把孔子父親的葬地告訴了他,然後孔子才把母親遷去防山同父親葬在一起。
孔子腰間還系着孝麻帶守喪時,季孫氏舉行宴會款待名土,孔子前往參加。
季孫氏的家臣陽虎阻撓說:“季氏招待名士,沒有請你啊。
”孔子因此而退了回來。
孔子十七歲那年,魯國大夫釐子病危,臨終前告誡兒子懿子說:“孔丘這個人,是聖人的後代,他的祖先在宋國滅敗。
他的先祖弗父何本來繼位做宋國國君,卻讓位于他的弟弟厲公。
到他的另一個先祖正考父時,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銘文說:‘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時彎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時俯首而受。
走路時順根快走,也沒人敢欺侮我;我就在這個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
’他就是這般恭謹節儉。
我聽說聖人的後代,雖不一定做國君執政,但必定會有才德顯達的人出現。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禮,他不就是才德顯達的人嗎?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為師。
等到孟釐子死後,孟懿子和魯國人南宮敬叔便前往孔子處學禮。
這一年,季武子死了,由平子繼承了卿位。
孔子家境貧窮,社會地位低下。
到長大之後,曾給季氏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吏,出納錢糧算得公平準确;也曾提任過管理牧場的小吏,牲畜蕃息。
因此他又升任主管營建工程的司空。
過了不多久,他離開了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國遭遇到驅逐,又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最後又返回了魯國。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覺得他與一般人不一樣。
魯國後來對他好了,所以他終于返回了魯國。
魯國人南宮敬叔對魯昭公說:“請讓我與孔子一起到周去。
”魯昭公就給了他一輛車子、兩匹馬,一名童仆,随他出發,到周去學禮,據說是見到了老子。
告辭時,老子送他們時說:“我聽說富貴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辭送人。
我不是富貴的人,隻能竊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辭為您送行。
這幾句話是:‘聰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脅,那是因為他喜歡議論别人的緣故;博學善辯識見廣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為他好揭發别人罪惡的緣故。
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
’孔子從周回到魯國之後,跟從他學習的弟子就漸漸多起來了。
在這個時候,晉平公一婬一亂無道,韓氏、趙氏、魏氏、中行氏、範氏、知氏六家大臣把持國政,不斷出兵攻打東邊的侯國,楚靈王軍隊強大,也時常侵犯中原各國;齊是大國又靠近魯國。
魯國既小又弱,歸附楚國就惹怒晉國;歸附晉國就招緻楚國來讨伐;對于齊國如果奉事不周到,齊國的軍隊就侵犯魯國。
魯昭公二十年(前522),這時孔子大是三十歲了。
齊景公帶着嬰來到魯國,景公問孔子說:“從衣秦公國家小而又處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夠稱霸,這是什麼原因呢?”孔子回答說:“秦國雖小,志向卻很大;所處地方雖然偏僻,但施政卻很恰當。
秦穆公親自拔用五張黑公羊皮贖來的百裡奚,授給他大夫的官爵,把他從拘禁中一解救出來,就與他一連談了三天的話,随後就把執政大權交給他了。
用這種一精一神來治理國家,就是統治整個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當個霸主還算是小的呢。
”景公聽了很高興。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季平子因為與郈昭伯鬥雞怨的事得罪了魯昭公,昭公率軍隊攻打平了,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昭公,昭公的軍隊吃了敗仗,逃奔到齊國,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
其後過了不久,魯國發生了變亂。
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關系接近景公。
他與齊國的樂官談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就學習了起來,有三個月的時間竟嘗不出肉的味道,齊國人都稱贊他。
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
”景公聽了後說:“對極了!假如國君不像個國君,臣子不像個臣子,父親不像個父親,兒子不像個兒子,即使有很多的糧食,我怎麼能吃得着呢!”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管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節約開支,杜絕一浪一費。
”景公聽了很高興,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賞給孔子。
晏嬰勸阻說:儒者這種人,能說會道,是不能用法來約束他們的;他們高傲任一性一自以為是,不能任為下臣使用;他們重視喪事,竭盡哀情,為了葬隆重而不惜傾家蕩産,不能讓這種做法形成風氣;他們四處遊說乞求官祿,不能用他們來治理國家。
自從那些聖賢相繼下世以後,周王室也随之衰微下去,禮崩樂壞已有好化時間了。
現在孔子講究儀容服飾,詳定繁瑣的上朝下朝禮節,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規矩,這些繁文缛節,就是幾代人也學習不完,畢生也搞不清楚。
您如果想用這套東西來改變齊國的風俗,恐怕這不是引導老百姓的好辦法。
”之後,齊景公雖然很有禮貌地接見孔子,可不再問起有關禮的問題了。
有一天,景公慰留孔子說:“用給季氏那樣高的待遇給您,我做不到。
”所以就用上卿季孫氏、下卿孟孫氏之間的待遇給孔子。
齊國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
景公對孔子說:“我已年老了,不能作用你了。
”孔子于是就離開齊國,返回了魯國。
孔子四十二歲那年,魯昭公死在齊國的乾侯,魯定公繼位。
定公繼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死了,季恒子繼立為上卿。
季桓子氣掘井時掘得一個腹大口小的陶器,裡面有個像羊的東西,告訴孔子時卻謊稱“得到一隻狗”。
孔子說:“據我所知,那裡面是羊。
我聽說,山林中的怪物是一種叫‘夔’的單足獸和會學人聲的山一精一‘罔阆’,水中的怪物是神龍和叫‘罔象’的水怪,泥土中的怪物是一種雌雄未明的‘墳羊’。
” 吳國攻打越國,把越國的國都會稽摧毀了,得到一節骨頭,有一輛車長。
吳國派使者來問孔子:“什麼骨頭最大?”孔子說:“大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遲到,大禹就把他殺死并陳一屍一示衆,他的骨頭一節就有一車長,這就是最大的骨頭了。
”吳國的使者又問:“那神又是誰呢?”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能興雲緻雨足可造福天下,負責監守山川按時祭祀的就是神。
守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們都隸屬于王者”。
吳使又問:“防風氏是監守什麼的?”孔子說:“汪罔氏的君長監守封山和禺山一帶的祭祀,是釐姓。
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長翟,現在叫做大人。
”吳使問:“人的身高有多少?”孔子回答說:“僬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過三丈,數得上是最高的了。
”吳國使者聽了之後說:“了不起呀聖人!” 季桓子有個一寵一臣叫仲梁懷,與陽虎有怨仇。
陽虎想要驅逐仲梁懷,季氏家臣公山不狃阻止了他。
這年秋天,仲梁懷更加驕橫了,陽虎把捉了起來。
季桓子對此很惱怒,陽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了起來,直到季桓認輸訂立了盟約才把他釋放出來。
陽虎從此以後更加看不起季氏。
季氏辦事也竟然淩駕于魯君之上,魯國出現了大臣專權的局面。
因此魯國自大夫以下都不守禮分,超越職權違背了正道。
所以孔子不願意再在魯國做官了,退閑在家,專心研究整理《詩》、《書》、《禮》、《樂》這些典籍,學生們越來越多,有的甚至來自遠方,無不虛心向孔子求教。
魯定公八年(前502),公山不狃在季桓子手下感到不如意,就利用陽虎作亂,打算廢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的嫡生嗣子,另立平日為陽虎所喜歡的庶子,于是就把季桓子抓了起來。
桓子用計騙子他,才得以逃脫出來。
魯定公九年(前501),陽虎作亂失敗,逃奔到了齊國。
這時,孔子五十歲。
公山不狃憑借費城反叛季氏,他派人來召請孔子去幫忙。
孔子探索所依循的治國之道已經很久了,但抑郁不得志,無處可以施展,沒有人能任用自己,就說:“當初周文王、周武王興起于豐、鎬而建立了王業,現在費城雖然小,該也差不多吧!”想要應一召前去,子路不高興,阻止孔子。
孔子說:“他們請我去,難道會讓我白白跑一趟嗎?如果重用了我,我将在東方建立一個像周那樣的王朝!”然而最終也沒能成行。
以後魯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長官,一年後,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辦法。
孔子便由中都長官提升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為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前500)的春天,魯國與齊國和解。
到了夏天,齊國大夫黎?對景公說:“魯國起用了孔丘,勢必危及齊國”。
于是齊景公就派使者告訴魯國,說要與魯定公行友好會晤,約定會晤的地點在夾谷。
魯定公準備好車輛随從,毫無戒備地前去赴約。
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辦會晤典禮事宜,他對定公說:“我聽說辦理外交必須要有武裝準備,辦理武事也必須有外交一配合。
從前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帶齊必要的官員随從。
請求您安排左、右司馬一起去。
”定公說:“好的。
”就帶了左、右司馬一道去。
定公在夾谷與齊侯相會。
在那裡修築了盟壇,壇上備好席位,設置了三級登壇的台階,用國君相遇的簡略節相見,拱手揖讓登壇。
彼此饋贈應酬的儀式行過之後,齊國管事的官員快步上前請示說:“請開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樂”。
齊景公說:“好的。
”于是齊國的樂隊以旌旗為先導,有的頭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執矛、戟、劍、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鬧着一湧而上。
孔子見狀趕忙跑過來,一步一階快步登台,還差一級台階時,便揚起衣袖一揮,說道:“我們兩國國君為和好而來相會,為什麼在這裡演奏夷狄的舞樂,請命令管事官員叫他們下去!”主管官員叫樂隊退下,他們卻不肯動,左右看看嬰與齊景公的眼色。
齊景公心裡很慚愧,揮手叫樂隊退下去。
過了一會兒,齊國的管事官員又跑來說道:“請演奏宮中的樂曲”。
景公說:“好的。
”于是一些歌舞雜技藝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來表演了。
孔子看了又急跑過來。
一步一階往台上走,最後一階還沒有邁上就說:“普通人敢來胡鬧迷惑諸侯,論罪當殺!請命令主事官員去執行!”于是主事官員依法将他們處以腰斬,叫他們來個手足異處。
齊景公大為恐懼,深深觸一動,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國之後很是慌恐,告訴他的大臣們說:“魯國是用君子的道理來輔佐他們的國君,而你們卻僅拿夷狄的辦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魯國國君,這該怎辦呢?”主管官員上前回答說:“君子有了過錯,就用實際行動來向人家道歉認錯;小人有了過錯,就用花言巧語來謝罪。
您如果痛心,就用具體行動來表示道歉吧。
”于是齊景公就退還了從前所侵奪的魯國郓、汶陽、龜陰的土地,以此來向魯國道歉并悔過。
魯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對定公說:“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築起高一丈長三百丈的城牆。
”于是就派仲由去當季氏的管家,打算拆毀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封邑的城牆。
這時,叔孫氏首先把郈邑的城牆拆了。
季孫氏也準備拆費邑的城牆,公山不狃和叔孫辄就帶領費邑的人襲擊魯國。
魯定公和季孫、孟孫、叔孫三人就躲進了季孫的住宅,登上了季孫武子的高壇。
公山不狃率領的費邑人進攻他們,沒有能打進去,但有的人已經突入魯定公所登高壇的近側。
孔子命令申句須、樂颀下台來攻打他們,費邑人失敗逃走,魯國人乘勝追擊,在姑蔑把他們徹底擊潰。
公山不狃、叔孫辄兩人逃到了齊國,費邑的城牆終于被拆毀了。
接着準備拆成城,孟孫氏的家臣公斂處父告訴孟孫說:“拆除了成邑的城牆,齊國人必将進一逼一十到我們的北大門。
且成城又是你們孟氏的屏障,沒有成城也就等于沒有孟氏。
我不打算拆毀”。
十二月,魯定公率兵包一皮一皮圍了成城,沒有攻下來。
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歲,他由大司寇理國相職務,臉上露出喜悅神色。
他的弟子說:“聽說郡子大禍臨頭不恐懼,大福到來也不喜形于色”。
孔子說:“有這句話,但不是還有一句‘樂在身居高位而禮賢下士’的話嗎?”于是就把擾亂國政的大夫少正卯殺了。
孔子參預國政三個月,販賣豬、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價了;男一女行人都分開走路;掉在路上的東西也沒人撿走;各地的旅客來到魯國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員們求情送禮,都能得到滿意的照顧,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樣。
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說:“孔子在魯國執政下去,一定會稱霸,一旦魯國稱霸,我們靠它最近,必然會首先來吞并我們。
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給他們呢?”黎?說:“我們先試着阻止他們一下,如果不成,再送給他們土地,這難道還算遲嗎!”于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都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他學會跳《康樂》的舞蹈,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
先把女樂和紋馬彩車安置在魯城南面的高門外。
季桓子身着便服前往觀看再三,打算接受下來,就告訴魯君以外出到各地周遊視察為名,乘機整天到南門觀齊國的美一女和駿馬,連國家的政事也懶得去管理了,子路看到這種情形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了吧。
”孔子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法把典禮後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麼我還可以留下不走”。
季桓子終于接了齊國送來的女子樂一團一,一連三天不過問政務;在郊外祭祀束後,又違背常禮,沒把烤肉分給大夫們。
孔子于是離開了魯國,當天就在屯地住宿過夜。
魯國一個名叫師己的樂師來為他送行,說道:“先生您是沒有過錯的。
”孔子說:“我唱一首歌,好不好?”于是唱道:“那些婦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親信攆走;接近那些婦女,可以使人敗事亡身。
悠閑啊悠閑,我隻有這樣安度歲月!”師己返回後,桓子問他說:“孔子說了些什麼?”師己如實相告。
桓子長歎一聲,說“先生是怪罪我們接受了齊國那一群女樂的緣故啊!” 孔子于是到了衛國,寄住在子路妻子的兄長顔濁鄒家中。
衛靈公問孔子:“你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米六鬥。
”衛國也照樣給了他俸米六萬鬥。
過了不多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的壞話,衛靈公就派公孫餘假用兵仗監視孔子的出入。
孔子害怕在這裡獲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衛國。
孔子将要到陳國去,經過一個叫匡的地方,弟子顔刻替他趕車,顔刻用馬鞭子指着說:“從前我進入過這個城,就是由那缺口進去的”。
匡人聽說,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來了,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于是匡人就圍困了孔子。
孔子的模樣很像陽虎,所以被困在那裡整整五天。
顔淵後來趕到,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
”顔淵說:“老師您活着,我怎麼敢死!”匡人圍攻孔子越來越急,弟子們都很害怕。
孔子說:“周文王已經死去,周代的禮樂制度不就在我們這裡嗎?上天如果要毀滅這些禮樂制度的話,就不會讓我們這些後死的人承提起維護它的責任。
上天并沒有要消滅周代的這些禮樂,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孔子派子一個跟從他的人到甯武子那裡稱臣,然後才得以離開匡地。
孔子離開匡地之後就到了一個叫蒲的地方,過了一多月,又返回了衛國,寄住在蘧伯玉家。
衛靈公有個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們國君,願意與我們國君建立像兄弟一樣交情的,必定會來見見我們南子夫人的,我們南子夫人也願意見見您”。
孔子開始還推辭謝絕一番,最後不得已才去見她。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帳中等待。
孔子進門後,面朝北叩頭行禮。
南子夫人在帷帳中拜了兩拜,她披戴的環佩玉器首飾發出了叮當撞擊的清聲響。
事後孔子說:“我來就不願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
”子路不高興。
孔子發誓說:“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靈公與夫人南同坐了一輛車子,宦官雍渠陪待車右,出宮後,讓孔子坐在第二輛車子上跟從,大搖大擺地從市上走過。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喜好道德像這樣喜歡美色的人啊。
”于是對衛靈公的所作所為感到厭惡,就離開衛國,往曹國去了。
這一年,魯定公死了。
孔子離開曹國到達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
宋國的司馬桓魋想殺死孔子,就把樹砍掉了。
孔子隻得離開這個地方。
弟子們催促說:“我們可以快點走了。
”孔子說:“上天既然把傳道德的使命賦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麼樣!” 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們走失散了,孔子一個人站在外城的東門。
鄭國人有看見了就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臯陶,肩膀像鄭子産,可是從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一精一打采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見面把原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
孔子高興地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 孔子于是到達陳國,寄住在司城貞子家裡。
過了一年多,吳王夫差來攻打陳國,奪取了三個城邑才退兵。
趙鞅攻打朝歌。
楚國包一皮一皮圍了蔡國,蔡國遷移到吳地。
吳國在會稽打敗了越王勾踐。
有一天,許多隻隼(sǔn,損)落在陳國的宮廷中死了,有隼(hù,戶)木做的箭穿在身上,箭頭是石頭制做的,箭長一尺八寸。
陳湣鮑派使者向孔子請教,孔子說:“這些隼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這是肅慎部族的箭。
從前周武王伐纣滅商,溝通了與各少數民族的民族的聯系,讓九夷百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