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支菊生譯注
【說明】
公元前386年,齊國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國君,成為齊國的新主,從此齊國就由姜姓國變為田姓國。
田氏先祖最早來到齊國的是田完(即陳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為《田敬仲完世家》,簡稱《田完世家》。
史書又常稱此後的齊國為田齊,所以也稱本篇為《田齊世家》。
齊國在春秋時就是個強國,春秋後期漸趨衰落,但根基并未動搖,所以田氏代齊之後,很快又成了戰國時代的強國。
本篇前半主要記述田氏代齊的過程,以簡短記事為主。
後半則使用以人物代記事的方法,既突出了人物,又完成了記事任務,一舉兩得。
齊威王是本篇中較為突出的人物,作者選擇了幾個重要事例表現了他的不同尋常。
一是嚴明賞罰。
對即墨大夫的重賞,對阿大夫的烹殺,一舉震懾了全國,官吏們不敢再文過飾非,使齊國大治。
二是重用賢才。
文中記述了一段齊威王與梁惠王的談話,梁惠王以有十枚照夜珠自诩,而齊威王卻把自己的賢臣良将視如珍寶,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齊威王對人才的重視。
三是善于聽取臣下意見。
威王和鄒忌議論鼓琴與治國,同大臣讨論是否救趙等,都表現了他的這個特點。
齊宣王是齊國的又一位重要人物。
這裡突出了他的兩件大事,一是任用田忌、孫膑,大敗魏軍于馬陵,使齊國威震一時;二是“喜文學遊說之士”。
這第二件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舉。
齊宣王對文學遊說之士“皆賜列第,為上大夫”,讓他們“不治而議論”,使稷下先後集中了學士“數百千人”,臨淄成了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對百家争鳴起了促進作用。
齊宣王對文化史的這一貢獻是應該肯定的。
齊湣王是本篇記述的另一個重點。
他曾有過一番作為,放棄東帝的稱号,征讨宋國的暴君等,都提高了齊國的威望。
但他驕傲輕敵,燕相樂毅率五國軍隊來攻,齊國幾乎滅亡。
這次慘敗使齊國一蹶不振,雖有襄王五年時的田單複齊,但齊國的衰亡已無法挽回了。
本篇還涉及到一些有名的曆史人物,鄒忌是着墨較多的一個。
他通過鼓琴與齊威王論治國之道,淳于髡(kūn,昆)諷以微言,他能應答如響,都顯示出他具有輔國的大才。
但他當權後卻使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田忌,又表現了他的權勢欲。
其他人物雖着墨不多,也都各具特色。
篇末,太史公認為,田氏代齊“非必事勢之漸然”,而似乎是在遵循着當初占蔔的預兆。
既否定曆史發展的趨勢,又宣揚迷信,古今不少學者對此予以批評是完全應該的。
【譯文】 陳完是陳厲公陳他(tuō,托)的兒子。
完初生的時候,周太史正好路過陳國,陳厲公請他給陳完蔔卦,蔔得的卦是《觀卦》變為《否(pǐ,匹)卦》,太史說:“卦辭的意思是:觀看國家的風俗民情,利于做君王的上賓。
這是說他将取得陳國君位擁有國家吧?也許是不在陳國而在他國吧?或者是不應驗在他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
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國。
姜姓是帝堯時四嶽的後代。
事物不可能是兩個同時強大,陳國衰落後,他這一支将要昌盛起來吧!” 厲公是陳文公的小兒子,他的母親是蔡國女子。
文公去世後,厲公的哥哥陳鮑即位,這就是桓公。
桓公和弟弟陳他不同母。
趁桓公生病的時候,蔡國人替陳他殺死了公陳鮑和太子陳免,立陳他為君,這就是厲公。
厲公即位以後,娶蔡國之女為妻。
這個蔡女和蔡國人通一奸一,常常回蔡國去,厲公也經常去蔡國。
桓公的小兒子陳林怨恨厲公殺死了他的父兄,就讓蔡國人誘騙厲公并把他殺了。
陳林自立為國君,這就是莊公。
所以陳完不能立為國君,隻是陳國大夫。
厲公的被殺,是由于為一婬一亂而出國,所以《春秋》裡說“蔡人殺陳他”,這就是指責他的罪惡。
莊公去世後,弟弟杵臼即位,這就是陳宣公。
宣公二十一年(前672),殺死了太子禦寇。
禦寇和陳完相友一愛一,恐怕災禍牽連到自己,所以陳完逃奔齊國。
齊桓公想要任他為卿,他推辭說:“我這個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夠免除種種負擔,已經是您給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擔當這麼高的職位。
”齊桓公讓他任管理百工的工正。
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為此事進行占蔔,占蔔的結果說:“這叫做鳳凰飛翔,和諧的鳴聲锵锵。
有妫(guī,歸)氏的後代,将在姜氏那裡成長。
五代之後就要昌盛,和正卿的地位一樣。
八代之後,地位之高沒人比得上。
”他終于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
陳完逃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已在位十四年了。
陳完去世後,谥号是敬仲。
敬仲生了稺(zhì,志)孟夷。
敬仲到齊國之後,把陳氏改為田氏。
田稺孟夷生了湣孟莊,田湣孟莊生了文子須無。
田文子侍奉齊莊公。
晉國大夫栾逞在晉國作亂,逃奔到齊國來,齊莊公給他優厚的待遇。
晏嬰和田文子勸谏,莊公不聽。
田文子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桓子無宇。
田桓子無宇有力氣,侍奉齊莊公,很受一寵一信。
無宇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武子開和釐(xī,西)子乞。
釐子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他向百姓征收賦稅時用小鬥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用大鬥,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而齊景公也不加禁止。
因此田氏得到齊國的民心,他們家族越來越強大,百姓心向田氏。
晏子多次向景公進谏,景公不聽。
不久晏子到晉國出使,他與叔向私下裡說:“齊國的政權最終要歸到田氏的手裡呀。
” 晏嬰去世後,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反叛。
晉國加緊追擊他們,範氏和中行氏向齊國請求借糧,田乞想作亂,要在諸侯中結一黨一,于是對齊景公說:“範氏和中行氏多次對齊國有恩德,齊國不能不救他們。
”齊國就派田乞去救援,并且給他們送去了糧食。
齊景公的太子死了,景公有個一寵一姬叫芮子,芮子生的兒子叫荼。
景公生病時,讓他的宰相國惠子和高昭子立兒子荼為太子。
景公去世後,高、國兩位宰相立荼為國君,這就是晏孺子。
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
陽生平時和田乞關系很好。
晏孺子即位後,陽生逃奔魯國。
田乞假裝侍奉高昭子和國惠了,每次上朝都替參乘在車上陪侍。
并且說:“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
孺子即位後,您兩位任宰相,大夫們人人自危,圖謀作亂。
”田乞又騙大夫們說:“高昭子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幹吧!”大夫們都依從他。
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兵進入宮廷,攻擊高昭子。
昭子聽說後,與國惠子去救國君。
國君的軍隊失敗了。
田乞的部下去追國惠子,惠子逃到莒(jǔ,舉),于是又返回去殺高昭子。
晏嬰的兒子晏圉(yǔ,雨)逃奔魯國。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
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
田乞邀請大夫們說:“田常的母親有祭祀後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
”大夫們都來田氏家飲酒。
田乞把陽生裝在口袋裡,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宴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
”大夫們都俯身拜見。
即将訂盟擁立陽生,田乞編謊話說:“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
”鮑牧怒沖沖地說:“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
”鮑牧恐怕災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怎麼不可以呢!”終于在田乞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
于是派人把晏孺子遷到骀,并且殺死了孺子荼。
悼公即位後,田乞任宰相,獨攬齊國政權。
四年之後,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常接替了職位,這就是田成子。
鮑牧和齊悼公不和,殺死了悼公。
齊國人共同擁立悼公的兒子壬,這就是簡公。
成子田一黨一與監止一起任左右相,輔佐簡公。
田常心中忌妒監止,因為監止受簡公一寵一信,他的權力不能除去。
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親釐子的措施,用大鬥把糧食借出,用小鬥收回。
齊國人唱歌頌揚他說:“老太太采芑(qǐ,起)菜呀,送給田成子!”齊國大夫上朝,禦鞅向簡公進谏說:“田常、監止不可兩立,請君主來選擇吧!”簡公不聽。
子我是監止的同族,平時與田氏不和。
田氏的遠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一寵一。
子我說:“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孫都殺光,讓你來接續田氏宗族。
”田豹說:“我隻是田氏的遠房啊。
”子我不聽。
不久田豹對田氏說:“子我将要誅滅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災禍就要來了。
”子我住在簡公的宮裡,田常兄弟四人也乘車到了宮中,想殺了我。
子我閉門。
簡公正與一寵一妃在檀台飲酒作樂,就想攻打田常。
太史子餘說:“田常不敢作亂,他是要為國除害。
”簡公才停止了。
田常出宮後,聽說簡公發努,恐怕自己要被殺,想出外逃亡。
田子行說:“遲疑不決,是事業的大敵。
”田常于是攻擊了我。
子我率領他的部下進攻田氏,不能取勝,隻能外出逃亡。
田氏的部下追趕并殺死了子我和監止。
簡公出逃,田氏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簡公捉住了。
簡公說:“早聽禦鞅的話,也不會受到這樣的災難。
”田氏的部下恐怕簡公恢複君位後會殺他們,就把簡公殺了。
簡公即位四年被殺。
于是田常讓簡公的弟弟骜即位,這就是平公。
平公即位後,任田常為宰相。
田常殺了簡公以後,害怕各國諸侯聯合誅殺自己,就把侵占魯國、衛國的土地全部歸還。
西邊同晉國、韓氏、魏氏、趙氏訂約,南方與吳國、越國互通使臣,建立功德,施行賞賜,親近百姓,因此齊國重又安定。
田常對齊平公說:“施行恩德是人們所希望的,由您來施行;懲罰是人們所厭惡的,請讓臣去執行。
”這樣做了五年,齊國的政權都歸田常把持了。
于是田常把鮑氏、晏氏、監止和公族中較強盛的全部誅殺了,并分割齊國從安平以東到琅邪的土地,作為自己的封地。
他的封地比齊平公享有的鄰地還要大。
田常挑選身高七尺以上的齊國女子做後宮姬妾,姬妾達一百多人,并且讓賓客侍從随便出入後宮,不加禁止。
到田常去世的時候,姬妾生下七十多個兒子。
田常去世後,他的兒子襄子田盤接替他的職位,任齊國宰相。
田常的谥号是成子。
田襄子做齊宣公宰相後,晉國韓、趙、魏三家殺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領地。
襄子也讓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去做齊國大小城邑的大夫,與三晉互通使臣,幾乎已經擁有齊國。
襄子去世後,他的兒子莊子田白繼承父位。
田莊子輔佐齊宣公。
宣公四十三年(前413),齊國進攻晉國,攻毀黃城,圍困陽狐。
第二年,進攻魯城、葛邑和安陵。
再一年,奪取魯國一城。
田莊子去世後,他的兒子太公田和繼承父位。
田太公輔佐齊宣公。
宣公四十八年(前408),齊國奪取魯國的郕(chég,成)城。
第二年,齊宣公與鄭國人在西城相會。
齊國攻伐衛國,攻占了(guàn,貫)丘。
宣公五十一年(前405),齊宣公去世,田會在廪丘反叛。
齊宣公去世後,他的兒子康公貸即位。
貸即位十四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
太公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隻給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給對其祖先的祭祀。
第二年,魯軍在平陸打敗齊軍。
再過三年,齊太公田和與魏文侯在濁澤相會,請求成為諸侯。
魏文侯就派使臣報告周天子和各國諸侯,請求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這一請求。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正室,開始紀元年。
齊侯太公田和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兒子桓公田午即位。
桓公午五年(前380),秦國、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桓公田午召集大臣商議說:“早去救它好,還是晚去救它好?”驺(zōu,鄒)忌說:“不如不救。
”段幹朋說:“如果不救,韓國失敗就要并入魏國,不如去救它。
”田臣思說:“您的計謀錯了!秦、魏進攻韓國,楚、趙一定去救它,這是上天把燕國送給齊國。
”桓公說:“好極了!”于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一定去援救,并把它送走。
韓國自以為得到了齊國的救兵,因而與秦、魏交戰。
楚趙兩國知道以後,果然發兵救援。
齊國趁機出兵襲擊燕國,占領了桑丘。
桓公六年,援救衛國。
桓公去世,他的兒子威王因齊即位。
這一年,原來的齊康公去世,斷絕了後代,封地都歸田氏所有。
齊威王元年(前378),三晉趁齊國有喪事來進攻靈丘。
三年,韓、趙、魏滅晉後并瓜分了它的土地。
六年,魯國進攻齊國,攻入陽關。
晉國進攻齊國,打到博陵。
七年,衛國進攻齊國,奪取薛陵。
九年,趙國進攻齊國,占領甄(juàn,倦)城。
威王開始即位以來,不理國事,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辦理,九年之間,各國諸侯都來讨伐,齊國人不得太平。
于是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您治理即墨,毀謗您的言論每天都有。
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視察,田野得到開發
田氏先祖最早來到齊國的是田完(即陳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為《田敬仲完世家》,簡稱《田完世家》。
史書又常稱此後的齊國為田齊,所以也稱本篇為《田齊世家》。
齊國在春秋時就是個強國,春秋後期漸趨衰落,但根基并未動搖,所以田氏代齊之後,很快又成了戰國時代的強國。
本篇前半主要記述田氏代齊的過程,以簡短記事為主。
後半則使用以人物代記事的方法,既突出了人物,又完成了記事任務,一舉兩得。
齊威王是本篇中較為突出的人物,作者選擇了幾個重要事例表現了他的不同尋常。
一是嚴明賞罰。
對即墨大夫的重賞,對阿大夫的烹殺,一舉震懾了全國,官吏們不敢再文過飾非,使齊國大治。
二是重用賢才。
文中記述了一段齊威王與梁惠王的談話,梁惠王以有十枚照夜珠自诩,而齊威王卻把自己的賢臣良将視如珍寶,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齊威王對人才的重視。
三是善于聽取臣下意見。
威王和鄒忌議論鼓琴與治國,同大臣讨論是否救趙等,都表現了他的這個特點。
齊宣王是齊國的又一位重要人物。
這裡突出了他的兩件大事,一是任用田忌、孫膑,大敗魏軍于馬陵,使齊國威震一時;二是“喜文學遊說之士”。
這第二件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舉。
齊宣王對文學遊說之士“皆賜列第,為上大夫”,讓他們“不治而議論”,使稷下先後集中了學士“數百千人”,臨淄成了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對百家争鳴起了促進作用。
齊宣王對文化史的這一貢獻是應該肯定的。
齊湣王是本篇記述的另一個重點。
他曾有過一番作為,放棄東帝的稱号,征讨宋國的暴君等,都提高了齊國的威望。
但他驕傲輕敵,燕相樂毅率五國軍隊來攻,齊國幾乎滅亡。
這次慘敗使齊國一蹶不振,雖有襄王五年時的田單複齊,但齊國的衰亡已無法挽回了。
本篇還涉及到一些有名的曆史人物,鄒忌是着墨較多的一個。
他通過鼓琴與齊威王論治國之道,淳于髡(kūn,昆)諷以微言,他能應答如響,都顯示出他具有輔國的大才。
但他當權後卻使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田忌,又表現了他的權勢欲。
其他人物雖着墨不多,也都各具特色。
篇末,太史公認為,田氏代齊“非必事勢之漸然”,而似乎是在遵循着當初占蔔的預兆。
既否定曆史發展的趨勢,又宣揚迷信,古今不少學者對此予以批評是完全應該的。
【譯文】 陳完是陳厲公陳他(tuō,托)的兒子。
完初生的時候,周太史正好路過陳國,陳厲公請他給陳完蔔卦,蔔得的卦是《觀卦》變為《否(pǐ,匹)卦》,太史說:“卦辭的意思是:觀看國家的風俗民情,利于做君王的上賓。
這是說他将取得陳國君位擁有國家吧?也許是不在陳國而在他國吧?或者是不應驗在他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
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國。
姜姓是帝堯時四嶽的後代。
事物不可能是兩個同時強大,陳國衰落後,他這一支将要昌盛起來吧!” 厲公是陳文公的小兒子,他的母親是蔡國女子。
文公去世後,厲公的哥哥陳鮑即位,這就是桓公。
桓公和弟弟陳他不同母。
趁桓公生病的時候,蔡國人替陳他殺死了公陳鮑和太子陳免,立陳他為君,這就是厲公。
厲公即位以後,娶蔡國之女為妻。
這個蔡女和蔡國人通一奸一,常常回蔡國去,厲公也經常去蔡國。
桓公的小兒子陳林怨恨厲公殺死了他的父兄,就讓蔡國人誘騙厲公并把他殺了。
陳林自立為國君,這就是莊公。
所以陳完不能立為國君,隻是陳國大夫。
厲公的被殺,是由于為一婬一亂而出國,所以《春秋》裡說“蔡人殺陳他”,這就是指責他的罪惡。
莊公去世後,弟弟杵臼即位,這就是陳宣公。
宣公二十一年(前672),殺死了太子禦寇。
禦寇和陳完相友一愛一,恐怕災禍牽連到自己,所以陳完逃奔齊國。
齊桓公想要任他為卿,他推辭說:“我這個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夠免除種種負擔,已經是您給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擔當這麼高的職位。
”齊桓公讓他任管理百工的工正。
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為此事進行占蔔,占蔔的結果說:“這叫做鳳凰飛翔,和諧的鳴聲锵锵。
有妫(guī,歸)氏的後代,将在姜氏那裡成長。
五代之後就要昌盛,和正卿的地位一樣。
八代之後,地位之高沒人比得上。
”他終于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
陳完逃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已在位十四年了。
陳完去世後,谥号是敬仲。
敬仲生了稺(zhì,志)孟夷。
敬仲到齊國之後,把陳氏改為田氏。
田稺孟夷生了湣孟莊,田湣孟莊生了文子須無。
田文子侍奉齊莊公。
晉國大夫栾逞在晉國作亂,逃奔到齊國來,齊莊公給他優厚的待遇。
晏嬰和田文子勸谏,莊公不聽。
田文子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桓子無宇。
田桓子無宇有力氣,侍奉齊莊公,很受一寵一信。
無宇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武子開和釐(xī,西)子乞。
釐子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他向百姓征收賦稅時用小鬥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用大鬥,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而齊景公也不加禁止。
因此田氏得到齊國的民心,他們家族越來越強大,百姓心向田氏。
晏子多次向景公進谏,景公不聽。
不久晏子到晉國出使,他與叔向私下裡說:“齊國的政權最終要歸到田氏的手裡呀。
” 晏嬰去世後,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反叛。
晉國加緊追擊他們,範氏和中行氏向齊國請求借糧,田乞想作亂,要在諸侯中結一黨一,于是對齊景公說:“範氏和中行氏多次對齊國有恩德,齊國不能不救他們。
”齊國就派田乞去救援,并且給他們送去了糧食。
齊景公的太子死了,景公有個一寵一姬叫芮子,芮子生的兒子叫荼。
景公生病時,讓他的宰相國惠子和高昭子立兒子荼為太子。
景公去世後,高、國兩位宰相立荼為國君,這就是晏孺子。
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
陽生平時和田乞關系很好。
晏孺子即位後,陽生逃奔魯國。
田乞假裝侍奉高昭子和國惠了,每次上朝都替參乘在車上陪侍。
并且說:“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
孺子即位後,您兩位任宰相,大夫們人人自危,圖謀作亂。
”田乞又騙大夫們說:“高昭子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幹吧!”大夫們都依從他。
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兵進入宮廷,攻擊高昭子。
昭子聽說後,與國惠子去救國君。
國君的軍隊失敗了。
田乞的部下去追國惠子,惠子逃到莒(jǔ,舉),于是又返回去殺高昭子。
晏嬰的兒子晏圉(yǔ,雨)逃奔魯國。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
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
田乞邀請大夫們說:“田常的母親有祭祀後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
”大夫們都來田氏家飲酒。
田乞把陽生裝在口袋裡,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宴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
”大夫們都俯身拜見。
即将訂盟擁立陽生,田乞編謊話說:“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
”鮑牧怒沖沖地說:“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
”鮑牧恐怕災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怎麼不可以呢!”終于在田乞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
于是派人把晏孺子遷到骀,并且殺死了孺子荼。
悼公即位後,田乞任宰相,獨攬齊國政權。
四年之後,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常接替了職位,這就是田成子。
鮑牧和齊悼公不和,殺死了悼公。
齊國人共同擁立悼公的兒子壬,這就是簡公。
成子田一黨一與監止一起任左右相,輔佐簡公。
田常心中忌妒監止,因為監止受簡公一寵一信,他的權力不能除去。
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親釐子的措施,用大鬥把糧食借出,用小鬥收回。
齊國人唱歌頌揚他說:“老太太采芑(qǐ,起)菜呀,送給田成子!”齊國大夫上朝,禦鞅向簡公進谏說:“田常、監止不可兩立,請君主來選擇吧!”簡公不聽。
子我是監止的同族,平時與田氏不和。
田氏的遠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一寵一。
子我說:“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孫都殺光,讓你來接續田氏宗族。
”田豹說:“我隻是田氏的遠房啊。
”子我不聽。
不久田豹對田氏說:“子我将要誅滅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災禍就要來了。
”子我住在簡公的宮裡,田常兄弟四人也乘車到了宮中,想殺了我。
子我閉門。
簡公正與一寵一妃在檀台飲酒作樂,就想攻打田常。
太史子餘說:“田常不敢作亂,他是要為國除害。
”簡公才停止了。
田常出宮後,聽說簡公發努,恐怕自己要被殺,想出外逃亡。
田子行說:“遲疑不決,是事業的大敵。
”田常于是攻擊了我。
子我率領他的部下進攻田氏,不能取勝,隻能外出逃亡。
田氏的部下追趕并殺死了子我和監止。
簡公出逃,田氏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簡公捉住了。
簡公說:“早聽禦鞅的話,也不會受到這樣的災難。
”田氏的部下恐怕簡公恢複君位後會殺他們,就把簡公殺了。
簡公即位四年被殺。
于是田常讓簡公的弟弟骜即位,這就是平公。
平公即位後,任田常為宰相。
田常殺了簡公以後,害怕各國諸侯聯合誅殺自己,就把侵占魯國、衛國的土地全部歸還。
西邊同晉國、韓氏、魏氏、趙氏訂約,南方與吳國、越國互通使臣,建立功德,施行賞賜,親近百姓,因此齊國重又安定。
田常對齊平公說:“施行恩德是人們所希望的,由您來施行;懲罰是人們所厭惡的,請讓臣去執行。
”這樣做了五年,齊國的政權都歸田常把持了。
于是田常把鮑氏、晏氏、監止和公族中較強盛的全部誅殺了,并分割齊國從安平以東到琅邪的土地,作為自己的封地。
他的封地比齊平公享有的鄰地還要大。
田常挑選身高七尺以上的齊國女子做後宮姬妾,姬妾達一百多人,并且讓賓客侍從随便出入後宮,不加禁止。
到田常去世的時候,姬妾生下七十多個兒子。
田常去世後,他的兒子襄子田盤接替他的職位,任齊國宰相。
田常的谥号是成子。
田襄子做齊宣公宰相後,晉國韓、趙、魏三家殺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領地。
襄子也讓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去做齊國大小城邑的大夫,與三晉互通使臣,幾乎已經擁有齊國。
襄子去世後,他的兒子
田莊子輔佐齊宣公。
宣公四十三年(前413),齊國進攻晉國,攻毀黃城,圍困陽狐。
第二年,進攻魯城、葛邑和安陵。
再一年,奪取魯國一城。
田莊子去世後,他的兒子太公田和繼承父位。
田太公輔佐齊宣公。
宣公四十八年(前408),齊國奪取魯國的郕(chég,成)城。
第二年,齊宣公與鄭國人在西城相會。
齊國攻伐衛國,攻占了(guàn,貫)丘。
宣公五十一年(前405),齊宣公去世,田會在廪丘反叛。
齊宣公去世後,他的兒子康公貸即位。
貸即位十四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
太公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隻給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給對其祖先的祭祀。
第二年,魯軍在平陸打敗齊軍。
再過三年,齊太公田和與魏文侯在濁澤相會,請求成為諸侯。
魏文侯就派使臣報告周天子和各國諸侯,請求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這一請求。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正室,開始紀元年。
齊侯太公田和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兒子桓公田午即位。
桓公午五年(前380),秦國、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桓公田午召集大臣商議說:“早去救它好,還是晚去救它好?”驺(zōu,鄒)忌說:“不如不救。
”段幹朋說:“如果不救,韓國失敗就要并入魏國,不如去救它。
”田臣思說:“您的計謀錯了!秦、魏進攻韓國,楚、趙一定去救它,這是上天把燕國送給齊國。
”桓公說:“好極了!”于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一定去援救,并把它送走。
韓國自以為得到了齊國的救兵,因而與秦、魏交戰。
楚趙兩國知道以後,果然發兵救援。
齊國趁機出兵襲擊燕國,占領了桑丘。
桓公六年,援救衛國。
桓公去世,他的兒子威王因齊即位。
這一年,原來的齊康公去世,斷絕了後代,封地都歸田氏所有。
齊威王元年(前378),三晉趁齊國有喪事來進攻靈丘。
三年,韓、趙、魏滅晉後并瓜分了它的土地。
六年,魯國進攻齊國,攻入陽關。
晉國進攻齊國,打到博陵。
七年,衛國進攻齊國,奪取薛陵。
九年,趙國進攻齊國,占領甄(juàn,倦)城。
威王開始即位以來,不理國事,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辦理,九年之間,各國諸侯都來讨伐,齊國人不得太平。
于是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您治理即墨,毀謗您的言論每天都有。
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視察,田野得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