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沒有積壓公事,齊國的東方因而得到安。
這是由于您不會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贊揚啊!”于是,封給他一萬戶食邑,又召見阿城大夫對他說:“自從你治理阿城,贊揚你的話每天都能聽到。
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視察,田野荒廢,百姓貧苦。
從前趙軍進攻甄城,你未能援救。
衛國奪取薛陵,你也不知道。
這是你用财物賄賂我的左右來求得贊揚吧!”當天就烹殺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經吹捧過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殺了。
于是發兵往西邊進攻趙、衛,在濁澤打敗魏軍并圍困了魏惠王。
魏惠王請求獻出觀城來講和。
趙國人歸還了齊國的長城。
于是齊國全國震驚,人人都不敢文過飾非,努力表現出他們的忠誠。
齊國得到很好的治理。
諸侯聽到以後,不敢對齊國用兵有二十多年。
驺忌子由于善彈琴而進見齊威王,威王很喜歡他,并讓他住在宮中的右室。
沒多久,威王正在彈琴,驺忌子推門就進來說:“琴彈得好極了!”威王突然不高興,離開琴手按寶劍說:“先生隻看到我的樣子,還沒有認真觀察,怎麼能知道彈得好呢?”驺忌子說:“大弦緩慢并且溫和,這是象征國君;小弦高一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手指勾弦用力,放開舒緩,象征政令;發出的琴聲和諧,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一聲而不相幹擾,象征四時:我由此能知道您彈得好。
”威王說:“你很善于談論音樂。
”驺忌子說:“何止是談論音樂,治理國家和安一撫人民都在其中啊!”威王又突然不高興說:“如果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比得上您的。
如果是治理國家和安一撫人民,又怎麼能在琴弦之中呢?”驺忌子說:“大弦緩慢并且溫和,象征國君;小弦高一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勾弦用力但放開舒緩,象征政令;彈出的琴聲和諧,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一聲不相幹擾,象征四時。
回環往複而不亂,是由于政治昌明;連貫而輕快,是由于保了将亡之國:所以說琴音調諧就能保天下太平。
治理國家和安一撫人民,沒有比五音的道理更相像的了。
”威王說:“好極了。
” 驺忌子進見威王才三個月就接受了相印。
淳于髡見了他說:“您真會說話呀!我有些淺薄的相法,願在您面前陳述。
”驺忌子說:“恭敬地接受教誨。
”淳于髡說:“侍奉國君能周到無誤,你的身名就都能興盛;如果稍有不周或失誤,身名都要毀滅。
”驺忌了說:“恭敬地接受指教,我要把您的話謹記在心。
”淳于髡說:“用豬油塗抹棘木車軸,是為了使它潤一滑,然而,如果軸孔是方形的就無法轉動。
”驺書子說:“謹受指教,我要小心地在國君左右侍奉。
”淳于髡說:“拿膠粘用久了的弓幹,是為了粘合在一起,然而膠不可能把縫隙完全合起來。
”驺忌子說:“謹受指教,我要使自己依附于萬民。
”淳于髡說:“狐皮襖即使破了,也不能用黃狗皮去補。
”驺忌子說:“謹受指教,我要小心地挑選君子,不讓小人混雜在其中。
”淳于髡說:“大車如果不較正,就不能正常載重;琴瑟不把弦調好,就不能使五音和諧。
”驺忌子說:“謹受指教,我要認真制訂法律并監督一奸一猾的官吏。
”淳于髡說完後,快步走出,到門外對他的仆人說:“這個人,我對他說了五條隐語,他回答我就像回聲的響應一樣,這個人不久必定要受封啊!”過了整一年,威王把下邳封給驺忌子,封号是成侯。
威王二十三年,齊王與趙王在平陸相會。
二十四年,齊王與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獵。
魏王問道:“大王也有寶物嗎?”威王說:“沒有。
”魏王說:“像寡人的國家這樣小,也還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寶物呢?”威王說:“寡人當作寶物的與大王不同。
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鎮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
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裡捕魚。
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
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戒備盜賊,結果就道不拾遺。
這些都将光照千裡,豈隻是十二輛車呢!”魏惠王心中慚愧,敗興離去。
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包一皮一皮圍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救趙好還是不救趙好?”驺忌子說:“不如不救。
”段幹朋說:“不救就是不義,并且對我們不利。
”威王說:“為什麼呢?”段幹朋回答說:“魏國并吞邯鄲,這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救趙,軍隊駐在趙國郊外,這就使趙國不被攻伐而魏軍也會完好無損。
所以不如向南進攻魏國的襄陵使魏軍疲憊,邯鄲即使被攻下,我們也可以利用魏國的疲憊使它受挫。
”威王聽了他的計謀。
後來成侯驺忌與田忌關系不好,公孫閱對成侯驺忌說:“您為什麼不考慮伐魏?那樣,田忌一定領兵。
如果戰勝有功,那是您的計謀正确;如果打不勝,田忌不是向前死戰就是向後敗北,他的命就在您的手裡了。
”于是成侯向威王建議,派田忌南攻襄陵。
十月邯鄲被攻克,齊國趁機起兵進攻魏軍,在桂陵大敗魏軍。
于是齊國成為諸侯中最強的國家,自稱為王,來号令天下。
威王三十二年,威王殺了他的大夫牟辛。
威王三十五年,公孫閱又對成侯驺忌說:“您為什麼不讓人拿黃金十斤到街上去占蔔,說‘我是田忌的人。
我們三戰三勝,聲威滿天下。
想要做大事,是吉利還是不吉利?’”問蔔的人走了以後,就派人逮捕為他占蔔的先生,在威王那裡驗證問蔔之辭,田忌聽說之後,就率領他的部下襲擊臨淄,捕捉成侯,沒有取勝就逃跑了。
威王三十六年,齊威王去世,他的兒子宣王辟彊即位。
宣王元年(前342),秦國任用商鞅。
周天子把霸主的稱号送給秦孝公。
宣王二年,魏國進攻趙國。
趙國與韓國友好,一起攻打魏國,趙國不利,在南梁戰敗。
宣王召回田忌恢複他原來的職位。
韓國向齊國求救。
宣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驺忌子說:“不如不救。
”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就要失敗而并入魏國,不如早去援救它。
”孫膑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回過頭來反倒聽從韓國的指揮。
況且魏國已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
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系,又可晚一些去利用魏軍的疲憊,這樣就能有更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
”宣王說:“很好。
”于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并把他送走。
韓國由于依仗齊國救援,結果五戰都失敗了,隻好向東把國家托付給齊國。
齊國趁勢出兵,派田忌、田嬰為統帥,孫膑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并在馬陵大敗魏軍,殺死魏将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
此後,三晉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在博望朝拜齊王,盟誓之後離去。
宣王七年,齊王與魏王在平阿以南相會。
第二年,又在甄城相會。
魏惠王去世。
再一年,齊宣王與魏襄王在徐州相會,諸侯互相稱王。
宣王十年,楚軍包一皮一皮圍齊國的徐州。
十一年,齊國與魏國攻伐趙國,趙國決黃河水淹齊國、魏國的軍隊,齊、魏退兵。
十八年,秦惠王稱王。
宣王喜一愛一博學和能言善辯的士人,像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環淵一流的七十六人,都賜給府第,封為上大夫,讓他們不處理政事而專門議論學術。
因此齊國的稷下學士又多起來了,将近數百以至上千人。
宣王十九年,齊宣王去世,他的兒子湣王田地即位。
湣王元年(前323),秦國派張儀與各國執政大臣在齧(niè,聶)桑相會。
三年,湣王把田嬰封在薛。
四年,湣王從秦國迎娶他的夫人。
七年,齊國與宋國攻打魏國,在觀澤把魏軍打敗。
湣王十二年,齊國攻打魏國。
楚國圍攻韓國的雍氏,秦國打敗楚将屈丐。
蘇代對楚國大臣田轸說:“臣有事願拜見您,這件事非常完滿,會使楚國對您有利,成功了是福,不成功也是福。
今天我站在門口,有人說到魏王曾對韓馮(píng,平)、張儀說:‘煮棗将要失陷,齊軍又來進犯,您二位來救寡人就可以不敗;不來救寡人,寡人就無能為力了。
’這隻是婉轉之辭。
秦、韓的軍隊不向東救魏,十幾天之後,魏國就要轉變策略,韓國追随秦國,秦國驅逐張儀,拱手侍奉齊、楚,這樣,您的事就成功了。
”田轸說:“怎麼才能使秦、韓軍隊不向東進呢?”蘇代回答說:“韓馮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韓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将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打退齊、宋,我趁勢聚合三國的軍隊,利用屈丐戰敗後的疲備,向南要求楚國割地,韓國失去的舊地一定能全部收回。
’張儀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秦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将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抵擋齊、宋,我将聚合三國的軍隊,趁屈丐戰敗後的疲憊,向南要楚國割地,名義上是為保存将亡的國家,實際上是攻伐三川之後返回來,這是王者的事業。
’您讓楚王給韓國土地,讓秦國控制兩國議和,您對秦王說‘請讓楚國給韓國土地,而大王可以在三川一帶施逞威風,韓國的軍隊沒有動用就從楚國得到了土地。
’韓馮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對秦國說呢?他說‘秦國不用兵就得到了三川,進攻楚國、韓國、使魏國受到困窘,魏國便不敢向東聯齊,這樣就孤立了齊國’。
張儀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說呢?他說‘秦國、韓國想得到土地卻按兵不動,聲威震動了魏國,魏國不想失去和齊、楚的關系也就有所憑借了。
’魏國轉就對秦國、韓國的态度,争着侍奉齊國和楚國,楚國正想得到魏國侍奉而又不想給韓國土地,您讓秦國、韓國不用兵就能得到土地,這是對兩國有大恩德啊。
秦韓兩國國王受韓馮、張儀的威脅,向東發兵以便使魏國順服,您可以常常持勝券去責問秦、韓,這樣就使秦、韓兩國喜歡您而厭惡張儀用的本錢太多了。
” 湣王十三年,秦惠王去世。
二十三年,齊軍和秦軍在重丘擊敗楚軍。
二十四年,秦國派泾陽君到齊國作人質。
二十五年,把泾陽君送回秦國。
孟嘗君薛文到秦國,立即任秦國宰相,不久又逃離秦國。
二十六年,齊國與韓國、魏國一起進攻秦國,到函谷關駐紮軍隊。
二十八年,秦把河外之地給韓國以求和,三國軍隊撤去。
二十九年,趙國人殺了他們的主父。
齊國幫助趙國滅了中山國。
湣王三十六年,齊湣王自稱東帝,秦昭王自稱西帝。
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在章華東門拜見齊王。
齊王說:“嘿,好啊,您來了!秦國派魏冉送來了帝号,您認為怎麼樣?”蘇代回答說:“大王對臣的提問太倉卒了,而禍患的生産常常是不明顯的。
希望大王接受帝号,但不要馬上就準備稱帝。
秦國稱帝後,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稱帝,也不算晚。
況且在争稱帝名時表示謙讓,也沒什麼關系。
如果秦國稱帝後,天下都憎惡他,大王也就不要稱帝,以此收攏天下人心,這是很大的本錢。
況且天下并立兩帝,大王認為天下是尊崇齊國呢,還是尊崇秦國呢?”湣王說:“尊崇秦國。
”蘇代說:“如果放棄帝号,天下是敬一愛一齊國呢,還是敬一愛一秦國呢?”湣王說:“敬一愛一齊國而憎恨秦國。
”蘇代說:“東西兩帝訂立盟約進攻趙國有利,還是讨伐宋國的暴君有利?”湣王說:“讨伐宋國的暴君有利。
”蘇代說:“盟約是均等的,可是與秦國一起稱帝,天下隻尊崇秦國而輕視齊國,放棄了帝号,天下就會敬一愛一齊國而憎恨秦國,進攻趙國不如讨伐宋國的暴君有利,所以希望大王明确地放棄帝号以收攏天下人心,背棄盟約,抛開秦國,不與秦國争高低,大王要利用這個時機攻下宋國。
占有宋國,魏國的陽地也就危急了;占有濟水以西,趙國的阿地以東一帶就危急了;占有淮水以北,楚國的東部就危急了;占有陶、平陸,魏都大梁的城門就被堵塞了。
放棄帝号而用讨伐宋國暴君的事代替,這樣,國家地位提高,名聲受人尊崇,燕國、楚國會因形勢所迫而歸服,天下各國都不敢不聽從齊國,這是像商湯和周武王那樣的義舉呀。
名義上敬重秦國的稱帝,然後讓天下人都憎恨它,這就是所謂由卑下變為尊貴的辦法。
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
”于是齊國放棄帝号,重新稱王,秦國也放棄了帝位。
湣王三十八年,齊國讨伐宋國。
秦昭王發怒說:“我一愛一宋國和一愛一新城、陽晉是一樣的。
齊國的韓聶和我是朋友,可是卻進攻我所一愛一的地方,為什麼呢?”蘇代為齊國對秦王說:“韓聶進攻宋國,就是為了大王。
齊國強大,再有宋國的輔助,楚、很必然恐慌,恐慌就一定向西侍奉秦國,這樣,大王不用一兵,不傷一卒,不用費事就會使魏國割讓安邑,這就是韓聶告求于大王的。
”秦王說:“我擔心齊國很難看透,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橫,這怎麼解釋呢?”蘇代回答說:“天下
這是由于您不會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贊揚啊!”于是,封給他一萬戶食邑,又召見阿城大夫對他說:“自從你治理阿城,贊揚你的話每天都能聽到。
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視察,田野荒廢,百姓貧苦。
從前趙軍進攻甄城,你未能援救。
衛國奪取薛陵,你也不知道。
這是你用财物賄賂我的左右來求得贊揚吧!”當天就烹殺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經吹捧過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殺了。
于是發兵往西邊進攻趙、衛,在濁澤打敗魏軍并圍困了魏惠王。
魏惠王請求獻出觀城來講和。
趙國人歸還了齊國的長城。
于是齊國全國震驚,人人都不敢文過飾非,努力表現出他們的忠誠。
齊國得到很好的治理。
諸侯聽到以後,不敢對齊國用兵有二十多年。
驺忌子由于善彈琴而進見齊威王,威王很喜歡他,并讓他住在宮中的右室。
沒多久,威王正在彈琴,驺忌子推門就進來說:“琴彈得好極了!”威王突然不高興,離開琴手按寶劍說:“先生隻看到我的樣子,還沒有認真觀察,怎麼能知道彈得好呢?”驺忌子說:“大弦緩慢并且溫和,這是象征國君;小弦高一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手指勾弦用力,放開舒緩,象征政令;發出的琴聲和諧,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一聲而不相幹擾,象征四時:我由此能知道您彈得好。
”威王說:“你很善于談論音樂。
”驺忌子說:“何止是談論音樂,治理國家和安一撫人民都在其中啊!”威王又突然不高興說:“如果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比得上您的。
如果是治理國家和安一撫人民,又怎麼能在琴弦之中呢?”驺忌子說:“大弦緩慢并且溫和,象征國君;小弦高一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勾弦用力但放開舒緩,象征政令;彈出的琴聲和諧,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一聲不相幹擾,象征四時。
回環往複而不亂,是由于政治昌明;連貫而輕快,是由于保了将亡之國:所以說琴音調諧就能保天下太平。
治理國家和安一撫人民,沒有比五音的道理更相像的了。
”威王說:“好極了。
” 驺忌子進見威王才三個月就接受了相印。
淳于髡見了他說:“您真會說話呀!我有些淺薄的相法,願在您面前陳述。
”驺忌子說:“恭敬地接受教誨。
”淳于髡說:“侍奉國君能周到無誤,你的身名就都能興盛;如果稍有不周或失誤,身名都要毀滅。
”驺忌了說:“恭敬地接受指教,我要把您的話謹記在心。
”淳于髡說:“用豬油塗抹棘木車軸,是為了使它潤一滑,然而,如果軸孔是方形的就無法轉動。
”驺書子說:“謹受指教,我要小心地在國君左右侍奉。
”淳于髡說:“拿膠粘用久了的弓幹,是為了粘合在一起,然而膠不可能把縫隙完全合起來。
”驺忌子說:“謹受指教,我要使自己依附于萬民。
”淳于髡說:“狐皮襖即使破了,也不能用黃狗皮去補。
”驺忌子說:“謹受指教,我要小心地挑選君子,不讓小人混雜在其中。
”淳于髡說:“大車如果不較正,就不能正常載重;琴瑟不把弦調好,就不能使五音和諧。
”驺忌子說:“謹受指教,我要認真制訂法律并監督一奸一猾的官吏。
”淳于髡說完後,快步走出,到門外對他的仆人說:“這個人,我對他說了五條隐語,他回答我就像回聲的響應一樣,這個人不久必定要受封啊!”過了整一年,威王把下邳封給驺忌子,封号是成侯。
威王二十三年,齊王與趙王在平陸相會。
二十四年,齊王與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獵。
魏王問道:“大王也有寶物嗎?”威王說:“沒有。
”魏王說:“像寡人的國家這樣小,也還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寶物呢?”威王說:“寡人當作寶物的與大王不同。
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鎮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
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裡捕魚。
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
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戒備盜賊,結果就道不拾遺。
這些都将光照千裡,豈隻是十二輛車呢!”魏惠王心中慚愧,敗興離去。
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包一皮一皮圍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救趙好還是不救趙好?”驺忌子說:“不如不救。
”段幹朋說:“不救就是不義,并且對我們不利。
”威王說:“為什麼呢?”段幹朋回答說:“魏國并吞邯鄲,這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救趙,軍隊駐在趙國郊外,這就使趙國不被攻伐而魏軍也會完好無損。
所以不如向南進攻魏國的襄陵使魏軍疲憊,邯鄲即使被攻下,我們也可以利用魏國的疲憊使它受挫。
”威王聽了他的計謀。
後來成侯驺忌與田忌關系不好,公孫閱對成侯驺忌說:“您為什麼不考慮伐魏?那樣,田忌一定領兵。
如果戰勝有功,那是您的計謀正确;如果打不勝,田忌不是向前死戰就是向後敗北,他的命就在您的手裡了。
”于是成侯向威王建議,派田忌南攻襄陵。
十月邯鄲被攻克,齊國趁機起兵進攻魏軍,在桂陵大敗魏軍。
于是齊國成為諸侯中最強的國家,自稱為王,來号令天下。
威王三十二年,威王殺了他的大夫牟辛。
威王三十五年,公孫閱又對成侯驺忌說:“您為什麼不讓人拿黃金十斤到街上去占蔔,說‘我是田忌的人。
我們三戰三勝,聲威滿天下。
想要做大事,是吉利還是不吉利?’”問蔔的人走了以後,就派人逮捕為他占蔔的先生,在威王那裡驗證問蔔之辭,田忌聽說之後,就率領他的部下襲擊臨淄,捕捉成侯,沒有取勝就逃跑了。
威王三十六年,齊威王去世,他的兒子宣王辟彊即位。
宣王元年(前342),秦國任用商鞅。
周天子把霸主的稱号送給秦孝公。
宣王二年,魏國進攻趙國。
趙國與韓國友好,一起攻打魏國,趙國不利,在南梁戰敗。
宣王召回田忌恢複他原來的職位。
韓國向齊國求救。
宣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驺忌子說:“不如不救。
”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就要失敗而并入魏國,不如早去援救它。
”孫膑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回過頭來反倒聽從韓國的指揮。
況且魏國已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
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系,又可晚一些去利用魏軍的疲憊,這樣就能有更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
”宣王說:“很好。
”于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并把他送走。
韓國由于依仗齊國救援,結果五戰都失敗了,隻好向東把國家托付給齊國。
齊國趁勢出兵,派田忌、田嬰為統帥,孫膑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并在馬陵大敗魏軍,殺死魏将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
此後,三晉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在博望朝拜齊王,盟誓之後離去。
宣王七年,齊王與魏王在平阿以南相會。
第二年,又在甄城相會。
魏惠王去世。
再一年,齊宣王與魏襄王在徐州相會,諸侯互相稱王。
宣王十年,楚軍包一皮一皮圍齊國的徐州。
十一年,齊國與魏國攻伐趙國,趙國決黃河水淹齊國、魏國的軍隊,齊、魏退兵。
十八年,秦惠王稱王。
宣王喜一愛一博學和能言善辯的士人,像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環淵一流的七十六人,都賜給府第,封為上大夫,讓他們不處理政事而專門議論學術。
因此齊國的稷下學士又多起來了,将近數百以至上千人。
宣王十九年,齊宣王去世,他的兒子湣王田地即位。
湣王元年(前323),秦國派張儀與各國執政大臣在齧(niè,聶)桑相會。
三年,湣王把田嬰封在薛。
四年,湣王從秦國迎娶他的夫人。
七年,齊國與宋國攻打魏國,在觀澤把魏軍打敗。
湣王十二年,齊國攻打魏國。
楚國圍攻韓國的雍氏,秦國打敗楚将屈丐。
蘇代對楚國大臣田轸說:“臣有事願拜見您,這件事非常完滿,會使楚國對您有利,成功了是福,不成功也是福。
今天我站在門口,有人說到魏王曾對韓馮(píng,平)、張儀說:‘煮棗将要失陷,齊軍又來進犯,您二位來救寡人就可以不敗;不來救寡人,寡人就無能為力了。
’這隻是婉轉之辭。
秦、韓的軍隊不向東救魏,十幾天之後,魏國就要轉變策略,韓國追随秦國,秦國驅逐張儀,拱手侍奉齊、楚,這樣,您的事就成功了。
”田轸說:“怎麼才能使秦、韓軍隊不向東進呢?”蘇代回答說:“韓馮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韓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将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打退齊、宋,我趁勢聚合三國的軍隊,利用屈丐戰敗後的疲備,向南要求楚國割地,韓國失去的舊地一定能全部收回。
’張儀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秦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将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抵擋齊、宋,我将聚合三國的軍隊,趁屈丐戰敗後的疲憊,向南要楚國割地,名義上是為保存将亡的國家,實際上是攻伐三川之後返回來,這是王者的事業。
’您讓楚王給韓國土地,讓秦國控制兩國議和,您對秦王說‘請讓楚國給韓國土地,而大王可以在三川一帶施逞威風,韓國的軍隊沒有動用就從楚國得到了土地。
’韓馮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對秦國說呢?他說‘秦國不用兵就得到了三川,進攻楚國、韓國、使魏國受到困窘,魏國便不敢向東聯齊,這樣就孤立了齊國’。
張儀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說呢?他說‘秦國、韓國想得到土地卻按兵不動,聲威震動了魏國,魏國不想失去和齊、楚的關系也就有所憑借了。
’魏國轉就對秦國、韓國的态度,争着侍奉齊國和楚國,楚國正想得到魏國侍奉而又不想給韓國土地,您讓秦國、韓國不用兵就能得到土地,這是對兩國有大恩德啊。
秦韓兩國國王受韓馮、張儀的威脅,向東發兵以便使魏國順服,您可以常常持勝券去責問秦、韓,這樣就使秦、韓兩國喜歡您而厭惡張儀用的本錢太多了。
” 湣王十三年,秦惠王去世。
二十三年,齊軍和秦軍在重丘擊敗楚軍。
二十四年,秦國派泾陽君到齊國作人質。
二十五年,把泾陽君送回秦國。
孟嘗君薛文到秦國,立即任秦國宰相,不久又逃離秦國。
二十六年,齊國與韓國、魏國一起進攻秦國,到函谷關駐紮軍隊。
二十八年,秦把河外之地給韓國以求和,三國軍隊撤去。
二十九年,趙國人殺了他們的主父。
齊國幫助趙國滅了中山國。
湣王三十六年,齊湣王自稱東帝,秦昭王自稱西帝。
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在章華東門拜見齊王。
齊王說:“嘿,好啊,您來了!秦國派魏冉送來了帝号,您認為怎麼樣?”蘇代回答說:“大王對臣的提問太倉卒了,而禍患的生産常常是不明顯的。
希望大王接受帝号,但不要馬上就準備稱帝。
秦國稱帝後,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稱帝,也不算晚。
況且在争稱帝名時表示謙讓,也沒什麼關系。
如果秦國稱帝後,天下都憎惡他,大王也就不要稱帝,以此收攏天下人心,這是很大的本錢。
況且天下并立兩帝,大王認為天下是尊崇齊國呢,還是尊崇秦國呢?”湣王說:“尊崇秦國。
”蘇代說:“如果放棄帝号,天下是敬一愛一齊國呢,還是敬一愛一秦國呢?”湣王說:“敬一愛一齊國而憎恨秦國。
”蘇代說:“東西兩帝訂立盟約進攻趙國有利,還是讨伐宋國的暴君有利?”湣王說:“讨伐宋國的暴君有利。
”蘇代說:“盟約是均等的,可是與秦國一起稱帝,天下隻尊崇秦國而輕視齊國,放棄了帝号,天下就會敬一愛一齊國而憎恨秦國,進攻趙國不如讨伐宋國的暴君有利,所以希望大王明确地放棄帝号以收攏天下人心,背棄盟約,抛開秦國,不與秦國争高低,大王要利用這個時機攻下宋國。
占有宋國,魏國的陽地也就危急了;占有濟水以西,趙國的阿地以東一帶就危急了;占有淮水以北,楚國的東部就危急了;占有陶、平陸,魏都大梁的城門就被堵塞了。
放棄帝号而用讨伐宋國暴君的事代替,這樣,國家地位提高,名聲受人尊崇,燕國、楚國會因形勢所迫而歸服,天下各國都不敢不聽從齊國,這是像商湯和周武王那樣的義舉呀。
名義上敬重秦國的稱帝,然後讓天下人都憎恨它,這就是所謂由卑下變為尊貴的辦法。
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
”于是齊國放棄帝号,重新稱王,秦國也放棄了帝位。
湣王三十八年,齊國讨伐宋國。
秦昭王發怒說:“我一愛一宋國和一愛一新城、陽晉是一樣的。
齊國的韓聶和我是朋友,可是卻進攻我所一愛一的地方,為什麼呢?”蘇代為齊國對秦王說:“韓聶進攻宋國,就是為了大王。
齊國強大,再有宋國的輔助,楚、很必然恐慌,恐慌就一定向西侍奉秦國,這樣,大王不用一兵,不傷一卒,不用費事就會使魏國割讓安邑,這就是韓聶告求于大王的。
”秦王說:“我擔心齊國很難看透,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橫,這怎麼解釋呢?”蘇代回答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