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家第十五

關燈
支菊生譯注 【說明】 韓國是戰國時期力量最弱的國家。

    它東鄰魏國,西鄰秦國,兩個鄰國都比它強大得多。

    韓國兩面受敵,常被侵伐,一篇《韓世家》,最常見的字句是“秦拔我××”、“秦伐我”、“魏敗我”、“魏攻我”等等。

    加以韓國的經濟條件較差,人口較少,因而國力難于興盛。

    客觀條件固然是韓國弱小的重要原因,但主觀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

    從三家分晉直到韓國滅亡,将近二百年間,韓國基本上未曾出現過一位較有作為的國君。

    就這一點來說,韓國的曆史比起其他六國來就有些遜色了。

    不過,韓國卻曾出現過兩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時為相,實行政治改革,結果使韓國“國内以治,諸侯不來侵伐”,前後達十五年之久。

    這可以算是韓國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頁了。

    可惜的是本篇中關于申不害的記載比較簡略,在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中所附的申不害傳中也同樣簡略,緻使我們無從了解申不害政績的詳情。

    盡避如此,司馬遷還是對這位政治家給以明确的肯定。

     韓國的另一位傑出的人物是韓非,本篇中僅有幾句話的記載。

    從《老子韓非列傳》中我們知道,這位韓國公子曾向當權者提出不少改革建議,但都未被采納。

    韓國如果能重用韓非,曆史也可能是另外一種面貌吧! 在篇末的論贊中,作者把韓國所以能“終為諸侯十餘世”,歸功于當被韓厥能使趙氏香火不滅,積下了“陰德”。

    這種說法表明這位偉大史學家的唯物史觀是不徹底的。

     【譯文】 韓國的祖先和周天子同姓,姓姬氏。

    以後他的後代待奉晉國,被封在韓原,稱為韓武子。

    韓武子之後再傳三代有了韓厥,他随封地的名稱為韓為氏。

     韓厥在晉景公三年(前597)的時候,晉國司寇屠岸賈将要作亂,說是誅殺靈公的賊臣趙盾。

    趙盾早已經死了,就要殺他的兒子趙朔。

    韓厥阻止屠岸賈,屠岸賈不聽。

    韓厥就去告訴趙朔,讓他逃走。

    趙朔說:“您一定能不使趙氏的後代斷絕,我死後也就沒有遺恨了。

    ”韓厥答應了他。

    等到屠岸賈誅滅趙氏的時候,韓厥稱病不出家門。

    程嬰、公孫臼把趙氏孤兒趙武藏了起來,韓厥是知道這件事的。

     晉景公十一年(前589),韓厥和郤克率領八百輛戰車的兵力征讨齊國,在鞍打敗了齊頃公,俘虜了逢醜父。

    從這時候起,晉國設置了六卿,韓厥位居一卿,号為獻子。

     晉景公十七年,景公生病,占蔔的結果說是大業的後代子孫不順心的人在作怪。

    韓厥就贊揚趙衰(cuī,崔)的功勞,并說他如今已沒有人接續香火,以此來感動景公。

    景公問道:“他還有後代嗎?”韓厥當時就談到了趙武,景公因而把趙氏原有的田邑重新給他,讓他接續趙氏的香火。

     晉悼公七年(前566),韓獻子告老。

    獻子去世後,他的兒子宣子繼承爵位。

    宣子遷徙到州邑。

     晉平公十四年(前544),吳國的季劄到晉國出使,他說:“晉國的政權最終要屬于韓、魏、趙三家。

    ”晉頃公十二年(前514)韓宣子和趙、魏兩家一起瓜分子祁氏、羊舌氏的十個縣。

    晉定公十五年(前497)韓宣子和趙簡子攻打範氏、中行氏。

    宣子去世,他的兒子貞子繼承爵位。

    貞子遷居到平陽。

     韓貞子去世,他的兒子簡子繼位。

    韓簡子去世,他的兒子莊子繼位。

    韓莊子去世,他的兒子康子繼位。

    韓康子和趙襄子、魏桓子一起打敗了知伯,瓜分了他的領地,他們三家的領地更大了,超過了諸侯。

     韓康子去世後,他的兒子武子繼位。

    武子二年,進攻鄭國,殺死了他們的國君鄭幽會。

    十六年,韓武子去世,他的兒子景侯即位。

     韓景侯虔元年(前408),進攻鄭國,占領雍丘。

    二年,鄭軍在負黍打敗了趙軍。

     景侯六年(前403)韓與趙、魏一起被承認為諸侯國。

     景侯九年,鄭國包一皮一皮圍韓國的陽翟。

    景侯去世。

    他的兒子列侯韓取即位。

     列侯三年(前397),聶政刺殺了韓國宰相俠累。

    九年,秦國進攻韓國的宜陽,占領了六邑。

    十三年,列侯去世,他的兒子文侯即位。

    這一年魏文侯去世。

     韓文侯二年(前385),韓國進攻鄭國,占領陽城。

    進攻宋國,打到彭城,俘虜了宋國國君。

    七年,進攻齊國,打到桑丘。

    鄭國反叛晉國。

    九年,韓國進攻齊國,打到了靈丘。

    十年,韓文侯去世,他的兒子哀侯即位。

     韓哀侯元年(前376),韓與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

    二年,韓國滅了鄭國,于是把都城遷到了新鄭。

     哀侯六年,韓嚴殺死了他的國君哀侯,哀侯的兒子懿侯即位。

     懿侯二年(前36一9),魏軍在馬陵打敗韓軍。

    五年,韓侯與魏惠王在宅陽相會。

    九年,魏軍在浍水打敗了韓軍。

    十二年,懿侯去世,他的兒子昭侯即位。

     韓昭侯元年(前358),秦軍在西山打敗韓軍。

    二年,宋國奪取了韓國的黃池。

    魏國奪取了朱邑。

    六年,韓軍征讨東周國,攻占了陵觀、邢丘。

     昭侯八年,申不害任韓國宰相,運用君主駕馭群臣的權術,實行法家的治國之道,國内得到安定,各諸侯國不敢前來侵犯。

     昭侯十年,韓姬殺死了他的國君悼公。

    十一年,昭侯到秦國去。

    二十二年,申不害去世。

    二十四年,秦軍攻下了韓國的宜陽。

     昭侯二十五年,發生旱災,修建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