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家第十五

關燈
的城門。

    屈宜臼說:“昭侯出不了這座門。

    為什麼呢?因為不合時宜。

    我所說的時,不是指的時間,人本來就有順利或不順利的時候。

    昭侯曾經順利過,可是并沒有修建高門。

    去年秦國攻下了他們的宜陽,今年發生旱災,昭修不在這個時候救濟民衆的急難,反而是更加奢侈,這就叫做衰敗的時候卻做奢侈的事情。

    ”二十六年,高門修成了,昭侯也去世了,果然沒能出這座門。

    他的兒子宣惠王即位。

     宣惠王五年(前328),張儀任秦國宰相。

    八年,魏軍打敗了韓國将軍韓舉。

    十一年,把君号改稱為王。

    與趙王在區鼠相會。

    十四年,秦軍進攻并在鄢陵打敗韓軍。

     宣惠王十六年,秦軍在脩魚打敗韓軍,在濁澤俘虜了韓國将領和申差。

    韓國着急了,相國公仲對韓王說:“盟國是不可靠的。

    如今秦國想征伐楚國已經很久了,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向秦王求和,送給它一座名城,并準備好盔甲武器,和秦軍一起向南征伐楚國,這是用一失換二得的計策。

    ”韓王說:“好。

    ”于是為公仲的行動作好警戒,他要西行與秦國講和。

    楚王聽說後非常驚恐,召見陳轸(zhēn,枕)把情況告訴他。

    陳轸說:“秦國想攻伐楚國已經很久了,現在又得到韓國的一座名城,并且還準備好了盔甲武器,秦韓合兵攻伐楚國,這是秦國祈禱祭祀夢寐以求的,如今已經得到了,楚國一定要受到侵伐。

    大王聽我的意見,先在全國加強警戒,發兵聲言援救韓國,讓戰車布滿道路,然後派出使臣,多給他配備車輛,帶上厚禮,讓韓國相信大王是在救他們。

    即使韓王不聽我們的意見,韓國也一定會感激大王的恩德,一定不會列隊前來攻楚,這樣秦韓就不和了,即使軍隊到了,也不會成為楚國的大患。

    如果韓國聽從我們的意見,停止向秦求和,秦國必定大怒,因而對韓國的怨恨加深;韓國到南方結交楚國,必定慢待秦國,慢待秦國,應酬秦國時必定下很尊重:這就是利用秦韓軍隊之間的矛盾來免除楚國的禍患。

    ”楚王說:“很好!”于是在全國加強警戒,發兵聲言去救援韓國,讓戰車布滿道路,然後派出使臣,給他配備很多車輛,讓他帶着厚禮到韓國。

    楚使對韓王說:“敝國雖小,已經把軍隊全派出來了。

    希望貴國能随一心一所一欲地同秦國作戰,敝國君将讓楚軍為韓國死戰。

    ”韓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就停止了公仲到秦國議和的行動。

    公仲說:“不能這樣,以實力侵犯我們的是秦國,用虛名來救我們的是楚國。

    大王想依靠楚國的虛名,而輕易和強敵秦國絕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大加嘲笑。

    況且楚韓并非兄弟之國,又不是早有盟約共謀伐秦的。

    我們已有了聯秦攻楚的迹象,楚國才聲言發兵救韓,這一定是陳轸的計謀。

    況且大王已經派人把我們的打算通報秦國了,現在又決定不去,這是欺編秦國。

    輕易欺騙強秦,而聽信楚國的謀臣,恐怕大王必定要後悔的。

    ”韓王不聽勸告,終于和秦國斷交。

    秦國因而大怒,增加兵力進攻韓國,兩國大戰,而楚國救兵一直沒到韓國來。

    十九年,秦軍大敗韓軍于岸門。

    韓國隻好派太子倉去作人質來向秦國求和。

     宣惠五二十一年,韓國同秦國一起攻楚,打敗了楚将屈丐,在丹陽斬殺了八楚軍。

    這一年,宣惠王去世,太子倉即位,這就是襄王。

     襄王四年(前308),和秦武王在臨晉會見。

    這年秋天,秦國派甘茂進攻韓國的宜陽。

    五年,秦攻下宜陽,斬殺韓軍六萬。

    秦武王去世。

    六年,秦國又把武遂還給韓國。

    九年,秦國再度攻取了韓國的武遂。

    十年,韓國太子嬰朝見秦王後回國。

    十一年,秦軍攻韓,占領了穰(ráng,陽平“讓”)邑。

    韓國和秦國進攻楚國,打敗了楚将唐昧。

     襄王十二年,太子嬰去世。

    公子咎和公子虮虱争做太子。

    當時虮虱在楚國做人質。

    蘇對韓咎說:“虮虱流記在楚國,楚王特别想把他送回國。

    現在十幾萬楚軍駐在方城山北邊,您為什麼不讓楚國在雍氏城的旁邊建起一座萬戶的城邑,這樣,韓王必定派兵去救雍氏,您一定做統帥。

    您就可以利用韓楚兩國的軍隊擁戴虮虱,把他接回韓國,将來他完全聽從您是一定的,他一定會把楚韓邊境封給您的。

    ”韓咎聽從了他的計謀。

     楚軍包一皮一皮圍雍氏,韓國向秦國求救。

    秦國沒有發兵,派公孫昧來到韓國。

    公仲對公孫昧說:“您認為秦國将會援救韓國嗎?”公孫昧回答說:“秦王是這樣說的:‘我們要取道南鄭、藍田,出兵到楚國等待您的軍隊。

    ’恐怕是不能會合了。

    ”公仲說:“您以為真會是這樣嗎?”公孫昧回答說:“秦王一定仿效張儀原來的計謀。

    當初楚威王進攻魏國的時候,張儀對秦王說:‘秦國和楚國進攻魏國,魏國失敗就會倒向楚國,韓國本來就是它的盟國,這樣,秦國就孤立了。

    我們不如出兵來迷惑他們,讓魏國和楚國大戰,秦軍就可以占領西河以外的土地後再回來。

    ’現在看秦王的樣子表面上是同韓國結盟,其實是暗中同楚國交好。

    您等待秦軍的到來,必定會輕率地同楚軍打仗。

    楚國暗中已經得知秦軍不會為韓國效力,一定很容易同您相對抗。

    您這一仗如果勝了楚國,秦國就會和您共同淩駕楚國之上,然後到三川一帶揚威而回。

    您這一仗如果不能戰勝楚國,楚國阻塞三川據守,您就不能得救了。

    我私下裡為您擔憂。

    秦人司馬庚三度往返于郢(yǐng,影)都,秦相甘茂和楚相昭魚在商於(wū,巫)相會,表面上揚言說要收回攻韓楚軍的印信,其實雙方好像是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