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家第十五

關燈
麼密約。

    ”公仲驚恐地說:“那麼該怎麼辦呢?”公孫昧說:“您一定要先從韓國自身考慮,然後考慮秦國是否來救援,先想好自救的方法,然後再考慮怎樣應付張儀那種計謀。

    您不如盡快讓韓國同齊楚兩國聯合,齊楚必定會把國事托付給您。

    您所厭惡的隻是張儀那種欺詐的計謀,其實還是不能無視秦國呀!”于是楚國解除了對雍氏的圍困。

     蘇代又對秦太後的弟弟芈(mǐ,米)戎說:“公叔伯嬰唯恐秦國把虮虱送回韓國,您為什麼不為韓國到楚國去請求放回質子虮虱呢?楚國如果不答應把質子放回韓國,那麼公叔伯嬰就知道秦楚兩國并不重視虮虱的事,一定會使韓國與秦楚聯合。

    秦楚就能依靠韓國使魏國受窘,魏國不敢同齊國聯合,這樣,齊國就孤立了。

    然後您再替秦國請求楚國把質子虮虱送到秦國,楚國不答應,就會同韓國結怨。

    韓國就要依靠齊國和魏國的力量去圍困楚國,楚國必家會尊重您。

    您依靠秦國和楚國的尊重向韓國施以恩德,公叔伯嬰一定會拿整個國家來侍奉您。

    ”于是虮虱終于未能回到韓國。

    韓國立公子咎為太子。

    齊王、魏王到韓國來。

     襄王十四年,韓國與齊、魏兩國一起進攻秦國,到了函谷關就在那裡駐軍。

    十六年,秦國把河外之地和武遂還給韓國。

    襄王去世,太子咎即位,這就是釐(xī,西)王。

     釐王三年(前293),派公孫喜率領周和魏的軍隊攻秦。

    秦國大敗韓軍二十四萬,在伊阙俘虜了公孫喜。

    五年,秦軍攻下韓國的宛城。

    六年,韓國把武遂地帶的二百裡土地給了秦國。

    十年,秦軍在夏山打敗韓軍。

    十二年,韓釐王與秦昭王在西周國相會,并幫助秦國進攻齊國。

    齊國戰敗,齊湣(mǐ,敏)王外出逃亡。

    十四年,韓王與秦王在兩周國之間相會。

    二十一年,派暴?(yuān,冤)救援魏國,被秦軍打敗,暴?逃到開封。

     釐王二十三年,趙、魏兩國進攻韓國的華陽。

    韓國向秦國告急,秦國不來援救。

    韓國相國對陳筮(shì,士)說:“事态急迫,您雖有病,還是希望您連夜到秦國去。

    ”陳筮到秦先會見穰侯魏冉。

    穰侯說:“事情緊迫了吧?所以才派你來。

    ”陳筮說:“還不很急呀。

    ”穰侯發怒道:“如果這樣,你的君主還能派你做使臣嗎?你們的使臣來來往往,都是來向我們告急的,你來了卻說不急,為什麼?”陳筮說:“韓國如果真的危急,就要改變政策去追随其他國家,因為還沒到危急的時候,所以我又來了。

    ”穰侯說:“你不必去見秦王了,現在我立即發兵救援韓國。

    ”過了八天,秦軍趕到,在華陽山下打敗趙軍和魏軍。

    這一年,釐王去世,他的兒子桓惠王即位。

     桓惠王元年(前272),韓軍進攻燕國。

    九年,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陉城,并在汾水旁築城。

    十年,秦軍在太行山進擊韓軍,韓國的上一黨一郡守獻出上一黨一郡投降趙國。

    十四年,秦國守取趙國的上一黨一。

    在長平殺死了馬服君之子趙括率領的軍卒四十萬人。

    十七年,秦軍攻占韓國的陽城、負黍。

    二十二年,秦昭王去世。

    二十四年,秦軍攻占韓國的城臯、荥陽。

    二十六年,秦軍全部攻占了韓國的上一黨一地區。

    二十九年,秦軍攻下韓國的十三座城。

     三十四年,桓惠王去世,他的兒子韓王安即位。

     韓王安五年(前234),秦國進攻韓國,韓國形勢危急,派韓非出使秦國,秦國把韓非留下,後來就把他殺了。

     九年,秦軍俘虜了韓王安,韓國領土全部歸屬秦國,設置為颍川郡。

    韓國終于滅亡。

     太史公說:韓厥感動了晉景公,讓趙氏孤兒趙武繼承了趙氏的爵位,因而成全了程嬰和公孫杵臼的大義,這是天下少有的陰德。

    韓氏在晉國,并沒看到有什麼大功,然而,終于能和趙氏、魏氏一樣,做諸侯十幾代之久,這是很應該的呀! 【原文】【注解】 韓之先與周同姓①,姓姬氏。

    其後苗裔事晉②,得封于韓原,曰韓武子。

    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

     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将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③。

    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

    韓厥止賈,賈不聽。

    厥告趙朔令亡④。

    朔曰:“子必能不絕趙祀⑤,死不恨矣。

    ”韓厥許之。

    及賈誅趙氏,厥稱疾不出。

    程嬰、公孫杵臼之藏趙孤趙武也,厥知之⑥。

     ①韓之先:據《索隐》,周武王分封其子之一為韓侯,後來國被滅,下面說的韓武子就是他的後代。

    ②苗裔:後代子孫。

    ③靈公子賊趙盾:晉靈公暴虐,被趙穿殺死。

    因趙盾身為正卿,沒有聲讨弑君之賊,所以史官記載說:“趙盾弑其君”。

    事祥見卷四十三《趙世家》。

    ④亡:逃走。

    ⑤絕趙祀:斷絕趙氏祖先的祭祀,也就是斷絕後代。

    ⑥關于屠岸賈誅滅趙氏以及公孫杵臼和程嬰救出并藏匿趙氏孤兒事,詳見卷四十三《趙世家》。

     景公十一年,厥與郤克将兵八百乘伐齊①,敗齊頃公于鞍②,獲逢醜父。

    于是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号為獻子。

     晉景公十七年,病,蔔大業之不遂者為祟③。

    韓厥稱趙成季之功④,今後無祀,以感景公。

    景公問曰:“尚有世乎⑤?”厥于是言趙武,而複與故趙氏田邑⑥,續趙氏祀。

     晉悼公(十)[七]年,韓獻子老⑦。

    獻子卒,子宣子代。

    宣子徙居州⑧。

     ①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春秋時,一乘戰車的兵力是,車上甲士三人,車下步卒七十二人。

    ②敗齊頃公于鞍:這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戰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