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第十四

關燈
二十年,魏國把邯鄲歸還趙國,魏王與趙侯在漳水之濱會盟。

    二十一年,與秦君在彤相會。

    趙成侯去世。

    二十八年,齊威王去世。

    中山君任魏國宰相。

     惠王三十年,魏軍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告急。

    齊宣王用孫子的計策,進擊魏國援救趙國。

    魏國于是大量發兵,派龐涓率領,讓太子申做上将軍。

    魏軍經過外黃的時候,外黃徐子對太子申說:“我有百戰百勝的方法。

    ”太子說:“可以讓我聽聽嗎?”徐子說:“本來就想要呈獻給您的。

    ”他接着說:“太子親自領兵攻齊,即使大勝并占領莒地,富也不過就是擁有魏國,貴也不過就是做魏王。

    如果不能戰勝齊國,那就會萬世子孫也不能得到魏國了。

    這就是我的百戰百勝的方法。

    ”太子申說:“好吧,我一定聽從您的意見回國去。

    ”徐子說:“太子雖然想回去,已經不可能了。

    那些勸太子打仗,想從中得利的人太多了。

    太子雖然想回去,恐怕不可能了。

    ”太子于是想回去,他的駕車人卻說:“将軍領兵剛出來就回去,和打敗仗是一樣的。

    ”太子申果然同齊軍作戰,在馬陵戰敗。

    齊軍俘虜了魏太子申,殺死了将軍龐涓,魏軍終于大敗。

     惠王三十一年,秦、趙、齊一起進攻魏國,秦将商鞅詐騙并俘虜了魏國将軍公子卬,然後又襲擊奪取了他的軍隊,打敗了魏軍。

    秦國任用商鞅,東邊的領土到了黃河,而齊國、趙國又屢次打敗魏國,安邑又靠近秦國,于是魏國就把都城遷到大梁。

    公子赫被立為太子。

     惠王三十三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從秦國逃出來投奔魏國,魏人惱怒,不收留他。

    三十五年,魏王與齊宣王在平陽南邊相會。

     惠王屢次遭受軍事上的失敗,就用謙恭的禮節和優厚的禮物來招納賢人,鄒衍、淳于髡(kūn,昆)、孟轲都來到魏國。

    梁(魏)惠王說:“寡人沒有才能,軍隊三次在國外受挫折,太子被俘,上将戰死,國内因而空虛,以緻使祖先的宗廟社稷受到羞辱,寡人非常慚愧。

    老先生屈尊親臨敝國朝廷,将用什麼方法使我國得利呢?”孟轲說:“君主不可以像這樣談論利益。

    君主想得利,那麼大夫也想得利;大夫想得利,那麼百姓也想得利,上一上一下一下都來争利,國家就危險了。

    作為一國君主,講仁義就行了,為什麼要講利呢?” 惠王三十六年,再次與齊王在甄邑相會。

    這一年,惠王去世,他的兒子襄王即位。

     襄王元年(前334),魏王與諸侯在徐州相會,是為了互相稱王。

    襄王追尊他的父親惠王為王。

     襄王五年,秦軍在雕陰打敗魏國龍賈率領的軍隊四萬五千人,并圍困魏國的焦城和曲沃。

    魏國把河西之地割給秦國。

     襄王六年,魏王與秦王在應城相會。

    秦軍奪取魏國的汾陰、皮氏和焦城。

    魏軍征讨楚國,在陉山打敗了楚軍。

    七年,魏國把上郡全部給了秦國。

    秦軍占領了魏國的蒲陽。

    八年,秦國把焦城、曲沃歸還魏國。

     襄王十二年,楚軍在襄陵打敗魏軍。

    各諸侯國的執政大臣與秦相張儀在齧(niè,聶)桑相會。

    十三年,張儀任魏國宰相。

    魏國有女子變成男子。

    秦軍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

     襄王十六,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哀王即位。

    張儀又回到秦國。

     哀王元年(前318),五國聯合攻秦,沒有勝利就撤兵了。

     哀王二年,齊軍在觀津打敗魏軍。

    五年,秦國派樗(chū,出)裡子攻取魏國的曲沃,并在岸門趕跑了犀首公孫衍。

    六年,秦國派人來魏國立魏公子政為太子。

    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

    七年,魏軍進攻齊國。

    同秦軍一起征讨燕國。

     哀王八年,魏軍進攻衛國,攻克兩座城邑。

    衛國國君非常憂慮,魏大夫如耳去見衛君,他說:“讓我去使魏國收兵,并免去成陵君,可以嗎?”衛君說:“先生果真能做到,我願意世世代代以衛國侍奉先生。

    ”如耳見了成陵君說道:“從前魏軍攻趙,斷絕羊腸坂,攻克阏與,準備割裂趙國,把它分為兩半,可是趙國所以沒有滅亡,是因為魏國是合縱的盟主。

    如今衛國已瀕臨滅亡,将向西方請求侍奉秦國。

    與其由秦國來解救衛國,不如由魏國來寬釋衛國,這樣,衛國一定會永遠感激魏國的恩德。

    ”成陵君說:“是的。

    ”如耳又去見魏王說:“臣曾去進見衛君。

    衛國本來是周王室的分支,它雖号稱小一柄一,但寶器非常多。

    如今國家瀕臨危難,可是寶器還不獻出來,原因是他們心裡認為進攻衛國或寬釋衛國都不由大王做主,所以寶器即使獻出來也一定不會到大王手裡。

    臣私下裡猜測,最先建議寬釋衛國的人,一定是接受了衛國賄賂的人。

    ”如耳出去後,成陵君進來,照如耳所說的話拜見魏王。

    魏王聽了他的意見,撤回了魏軍,同時也免去了成陵君的職位,終身不再見他。

     哀王九年,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

    張儀、魏章都歸附魏國。

    魏國宰相田需去世,楚國唯恐張儀、犀首或薛公做魏相。

    楚國宰相昭魚對蘇代說:“田需死了,我恐怕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有一人要做魏相了。

    ”蘇代說:“那麼做宰相的是誰對您才有利呢?”昭魚說:“我想讓魏國太子親自做宰相。

    ”蘇代說:“請允許我為您北上,一定會讓他做宰相。

    ”昭魚說:“怎麼辦?”蘇代回答說:“您來做梁王,請讓我向梁王遊說。

    ”昭魚說:“你怎麼說?”蘇代回答說:“我從楚國來,昭魚非常擔憂,他說:‘田需去世了,我恐怕張儀、犀首、薛公三人中有一人要做魏相了。

    ’我說:‘梁王是一位賢君,一定不會讓張儀做宰相。

    張儀做了宰相,一定會偏向秦國,不助魏國。

    犀首做了宰相,也一定偏向韓國,不助魏國。

    薛公做了宰相,也一定偏向齊國,不助魏國。

    梁王是一位賢君,一定會知道這樣對魏國不利。

    ’魏王會說:‘那麼寡人應該讓誰做宰相呢?’我說:‘不如讓太子親自做宰相。

    太子親自做宰相,這三個人都會認為太子不是長期任宰相,都将盡力讓他們原來的國家侍奉魏國,想借此得到丞相的地位。

    以魏國的強大,再加上三個大國的輔助,魏國一定會安定的。

    所以說不如讓太子親自做宰相。

    ’”于是北上見到魏王,把這些話告訴他。

    魏國太子果然做了宰相。

     哀王十年,張儀去世。

    十一年,魏王與秦武王在應城相會。

    十二年,魏太子到秦國朝拜。

    秦軍來進攻魏國的皮氏,沒有攻克就撤兵了。

    十四年,秦國把秦武王王後送回魏國。

    十六年,秦軍攻下魏國的蒲反、陽晉和封陵。

    十七年,魏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

    秦國把蒲反還給魏國。

    十八年,魏國與秦國聯合攻楚。

    二十一年,魏軍與齊軍、韓軍聯合在函谷關打敗秦軍。

     哀王二十三年,秦國又把河外之地以及封陵還給魏國,同魏國講和。

    哀王去世,他的兒子昭王即位。

     昭王元年(前295),秦軍攻占魏國襄城。

    二年,魏軍與秦軍交戰,魏軍失利。

    三年,魏國幫助韓國進攻秦國,秦将白起在伊阙打敗二十四萬韓魏軍。

    六年,魏國把河東四百裡土地讓給秦國。

    芒卯因善用詭詐之計被魏國重用。

    七年,秦軍攻下魏國大小城邑六十一處。

    八年,秦昭王親自稱西帝,齊湣王自稱東帝,過了一個多月,都重新稱王收回了帝号。

    九年,秦軍攻克魏國新垣、曲陽兩城。

     昭王十年,齊國滅了宋國,宋王死在魏國的溫邑。

    十二年,魏國與秦、趙、韓、燕共同攻伐齊國,在濟西把齊軍打敗,齊湣王出外逃亡。

    燕軍單獨進入臨淄。

    魏王與秦王在西周國相會。

     昭王十三年,秦軍攻下魏國的安城。

    軍隊到了大梁,又撤離了。

    十八年,秦軍攻陷楚國的郢都,楚王遷都到陳城。

     昭王十九年,昭王去世,他的兒子安釐(xī,西)王即位。

     安釐王元年(前276),秦軍攻下魏國兩座城。

    二年,又攻下魏國兩座城,陳兵大梁城下,韓國派兵來援救,把溫邑讓給秦國求和。

    三年,秦軍攻下魏國四座城,斬殺四萬人。

    四年,秦軍打敗魏軍和韓軍、趙軍、殺死十五萬人,趕跑了魏将芒卯。

    魏将段幹子請求把南陽讓給秦國求和。

    蘇代對魏王說:“想升官的是段幹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

    如今大王讓想得土地的人控制官印,讓想升官的人控制土地,魏國的土地不送光了就不會終結。

    況且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着幹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是不會滅的。

    ”魏王說:“那是當然了,盡避如此,可是事情已經開始實行,不能更改了。

    ”蘇代回答說:“大王沒見過玩博戲的人所以特别看重枭子的緣故,是由于有利就可以吃掉對方的子,無利就停下來。

    如今大王說‘事情已經開始實行,不能更改了’,大王使用智謀怎麼還不如博戲時的用枭呢?” 安釐王九年,秦軍攻下魏國懷邑,十年,在魏國作人質的秦國太子死了。

    十一年,秦軍攻下魏國的郪丘。

     秦昭王對左右侍臣說:“現在的韓、魏和他們初起時比,哪個階段強?”回答說:“不如初起時強。

    ”秦王說:“現在的如耳、魏齊和從前的孟嘗君、芒卯相比,誰更賢能?”回答說:“如耳、魏齊不如孟嘗君和芒卯。

    ”秦王說:“靠孟嘗君和芒卯的賢能,率領韓、魏的強兵來進攻秦國,還未能把寡人怎麼樣呢。

    如今由無能的如耳、魏齊率領疲弱的韓、魏軍隊來攻打秦國,他們不可能把寡人怎麼樣也是很明顯的了。

    ”左右侍臣都說:“太對了。

    ”中旗倚着琴卻回答說:“大王對天下形勢的估計錯了。

    當初晉國六卿掌權的時候,智氏最強,滅了範氏和中行氏,又率領韓、魏的軍隊在晉陽圍攻趙襄子,決開晉水淹灌晉陽城,隻剩下三版高沒有淹沒。

    知伯巡察水勢,魏桓子駕車,韓康子在車右陪侍。

    知伯說:‘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滅亡别人的國家,如今才知道了。

    ’既然晉水可以淹灌晉陽,汾水自然也可以淹灌魏都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韓都平陽。

    于是魏桓子用臂肘碰一碰韓康子,韓康子也用腳碰一碰魏桓子,兩人在車上用肘和腳暗中示意,結果知氏的領土被瓜分,知伯身死國亡,被天下人嘲笑。

    如今秦兵雖然較強,但不會超過知氏;韓、魏雖然較弱,但還是要勝過當初在晉陽城下的時候。

    現在正是他們用肘和腳暗中互相聯合的時候,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勢看得太簡單了!”于是秦王有些驚恐。

     齊、楚兩國聯合起來攻魏,魏國派人到秦國求救,使臣絡繹不絕,可是秦國的救兵卻不來。

    魏國有個叫唐睢(jū,居)的人,九十多歲了,對魏王說:“老臣請求到西方去遊說秦王,一定讓秦國的軍隊在我離秦之前出發。

    ”魏王再拜,就準備好車輛派他前去。

    唐睢到秦國,入宮拜見秦王。

    秦王說:“老人家疲憊不堪地遠路來到秦國,太辛苦了!魏國來求救已是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國的危急了。

    ”唐睢回答說:“大王既然已經知道魏國的危急卻不發救兵,我私下以為是出謀劃策之臣無能。

    魏國是有萬輛戰車的大國,之所以向西侍奉秦國,稱為東方藩屬,接受秦國賜給的衣冠,春秋兩季都向秦國送祭品,是由于秦國的強大足以成為盟國。

    如今齊、楚的軍隊已經在魏都的郊外會合,可是秦國還不發救兵,也就是依仗魏國還不太危急吧。

    假如到了特别危急的時候,它就要割地來加入合縱集一團一,大王您還去救什麼呢?一定要等到危急了才去救它,這是失去東邊一個作為藩屬的魏圍,而增強了齊和楚兩個敵國,那麼大王您有什麼利益呢?”于是秦昭王馬上就發兵援救魏國,魏國才恢複了安定。

     趙國派人對魏王說:“為我殺了範痤,我們願意獻出七十裡土地。

    ”魏王說:“好。

    ”于是派官吏去逮捕範痤,包一皮一皮圍了他的家但還沒有殺他。

    範痤因而上了屋頂騎在屋脊上,對使臣說:“與其用死範痤去作交易,不如用活範痤去作交易。

    如果把我範痤殺死了,趙國卻不給大王土地,那麼大王将怎麼辦呢?所以不如與趙國先把割讓的土地劃定了,然後再殺我。

    ”魏王說:“很好。

    ”範痤于是給信陵君上書說:“範痤是過去魏國免職的宰相,趙國用割地為條件要求殺我,而魏王竟聽從了,如果強秦沿用趙國的辦法對待您,那麼您将怎麼辦?”信陵君向趙王進谏之後範痤被釋放了。

     魏王因為秦國曾經援救的緣故,想要親近秦國,攻伐韓國,以便收回原來的土地。

    信陵君無忌對魏王說: 秦人和狄戎的習俗相同,有虎狼一樣的心腸,貪婪兇狠,好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