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家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常山并駐守在那裡,僅三百裡路就可直達燕國,代馬胡犬從此不再東入趙國,昆山之玉也不能運至趙國,這三種寶物也就不再為大王所有了。
大王長期攻代齊國,跟随強秦進攻韓國,禍患必定會達到這種地步。
希望您多加考慮。
況且齊國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國軍隊集結在一起,就是為了加禍于大王。
燕、秦兩國的盟約一訂立,出兵的日子就不遠了。
五國想把趙國土地一分為三,齊國背棄了五國盟約而為解除趙國之禍犧牲自己,向西進兵抑制強秦,使秦國廢除帝号請求屈服,把高平、根柔還給魏國,把?(xíng,刑)分、先俞還給趙國。
齊國侍奉大王,應該說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卻讓齊國服罪,我擔心以後侍奉大王的國家不敢那麼堅決了。
希望大王仔細考慮。
如今大王不與各國進攻齊國,天下各國必定認為大王主持正義,齊國将捧着江山社稷更盡心的侍奉大王,天下各國一定都會敬重大王的正義。
大王可以帶領各國同秦國友好,如果秦國強一暴,大王就帶領各國抑制它,這樣,一世的名譽榮耀都被大王掌握了。
于是趙國就停止進兵,謝絕秦國,不再進攻齊國。
惠文王與燕王相會。
廉頗領兵,進攻齊國的昔陽,把它攻下了。
惠文王十七年,樂毅率領趙國軍隊攻打魏國的伯陽。
秦國怨恨趙國不同它一起進攻齊國,就征伐趙國,攻下趙國的兩座城。
十八年,秦國攻下趙國的石城。
趙王再次到衛地的東陽,決黃河水,征伐魏國。
大水成災,漳水泛濫。
魏冉來趙國任宰相。
十九年,秦軍奪取了趙國的兩座城。
趙國把伯陽還給魏國。
趙奢領兵,攻打齊國的麥丘,把它攻取了。
二十年,廉頗領兵,進攻齊國。
趙王與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會。
二十一年,趙國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邊。
二十二年,瘟疫大規模流行。
立公子丹為太子。
二十三年,樓昌領兵,進攻魏國的幾邑,未能奪取。
十二月,廉頗領兵,再攻幾邑,占領了它。
二十四年,廉頗領兵,進攻魏國的房子,攻克了,就築起城牆才回去。
又進攻安陽,把它奪取了。
二十五年,燕周領兵,進攻昌城、高唐,都攻克了。
趙國和魏國一起攻秦,秦國大将白起在華陽打敗趙軍,俘虜一名趙将。
二十六年,奪回被東胡脅迫叛離的代地。
二十七年,又把漳水改道在武平以南。
封趙豹為平陽君。
黃河泛濫,大水成災。
二十八年,蔺相如征代齊國,打到平邑。
停止修建北邊九門縣的大城。
燕國将領成安君和公孫一操一殺死了他們的國王。
二十九年,秦與韓相助攻趙,包一皮一皮圍了阏與。
趙國派趙奢領兵,襲擊秦軍,在阏與城下大敗秦軍,趙王賜給他馬服君的封号。
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
趙王剛剛即位,太後掌權,秦國加緊進攻。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一定要讓長安君來作人質,才能出兵。
”太後不肯,大臣極力進谏。
太後明确地對左右說:“有再來談讓長安君去作人質的,老婦一定要唾他的臉。
”左師觸龍說希望拜見太後,太後怒氣沖沖地等着他。
觸龍進宮後,慢慢地走着小碎步坐下,自己告罪說:“老臣我腳有一毛一病,簡直不能快跑,沒來拜見您有很久了。
我私下裡寬恕自己,可是又恐怕太後的身一體有什麼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後。
”太後說:“老婦我依仗車辇行動。
”觸龍說:“您的飲食沒有減少吧?”太後說:“就靠喝粥罷了。
”觸龍說:“老臣我近來很不想吃飯,就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裡,多少增加了點食欲,身一體也舒适一些了。
”太後說:“老婦我辦不到。
”太後不平和的臉色稍有緩和。
左師公觸龍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沒什麼出息,可是我已經衰老,心裡很疼一愛一他,希望他能補上黑衣衛士的空缺來保衛王宮,我冒着死罪向您禀告。
”太後說:“好吧!年紀多大了?”回答說:“十五歲了。
雖然還不大,但願在我還沒入土的時候把他托付給您。
”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一愛一小兒子嗎?”回答說:“超過婦人。
”太後笑着說:“婦人一愛一得更厲害。
”觸龍說:“老臣私下裡認為您老疼一愛一燕後勝過一愛一長安君。
”太後說:“您錯了,比一愛一長安君差得多了。
”左師公說:“父母疼一愛一子女,就應該為他們考慮得周到長遠。
您老送燕後遠嫁的時候,握着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想到她要去那麼遠,也是很可憐她呀。
走了以後,并非不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時候卻禱告說‘千萬不要讓她回來’,難道不是為她的長遠打算,希望她子子孫孫都能繼承王位嗎?”太後說:“是啊。
”左師公說:“從現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趙國每位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太後說:“沒有了。
”觸龍說:“不隻是趙國,各國諸侯子孫後代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太後說:“老婦沒聽說過。
”觸龍說:“這是由于離得近的災禍落到自己身上,離得遠的災禍就落到子孫頭上。
難道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嗎?是由于他們的地位尊貴但沒有功勳,俸祿優厚但沒有勞績,而擁有的貴重的寶物又太多了。
如今您老讓長安君的地位尊貴了,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許多貴重的寶物,可是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辭别了人世,長安君憑借什麼在趙國立身?老臣以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短淺,所以認為疼一愛一他不如疼一愛一燕後。
”太後說:“好吧,任憑您派他到哪裡去吧!”于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到齊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件事,說:“君主的兒子,也是骨肉這親,尚且不能依仗沒有功勳的尊位,沒有勞績的奉祿,來保住金玉之類的重寶,何況是我們的這樣的人呢?” 齊國的安平君田單率領趙國軍隊進攻燕國的中陽,把它攻克了。
又進攻韓國的注人,也攻克了。
二年,惠文後去世。
田單任宰相。
四年,孝成王做夢穿着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一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
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蔔,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征殘缺。
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一落下來,象征有氣勢但沒有實力。
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征憂患。
” 過了三天,韓國上一黨一的守将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韓國不能守住上一黨一,就要并入秦國。
那裡的官吏百姓都願意歸屬趙國,不願歸屬秦國。
上一黨一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怎樣向官吏百姓施恩,請您裁決。
”孝成王大喜,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馮亭進獻十七城嗎,接受它怎麼樣?”趙豹回答說:“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禍害。
”孝成王說:“人們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麼說是無故呢?”趙豹回答說:“秦國蠶食韓國的土地,從當中斷絕,不讓兩邊相通,本來自以為會安安穩穩地得到上一黨一的土地了。
韓國所以不歸順秦國,是想要嫁禍于趙國。
秦國付出了辛勞而趙國卻白白得利,即使強國大國也不能随意從小一柄一弱國那裡得利,小一柄一弱國反倒能從強國大國那裡得利嗎?這怎能說不是無故之利呢!況且秦國利用牛田的水道運糧蠶食韓國,用最好的戰車奮力作戰,分割韓國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經施行,不能和它為敵,一定不要接受。
”孝成王說:“如今出動百萬大軍進攻,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一座城。
現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當禮物送給我國,這可是大利呀!” 趙豹出去後,孝成王召見平原君和趙禹告訴他們這件事。
他們回答說:“出動百萬大軍進攻,過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這麼大的便宜,不能丢掉。
”孝成王說:“好。
”于是派趙勝去接受土地。
趙勝告訴馮亭說:“我是敝國使者趙勝,敝國君主派我傳達命令,封賜太守萬戶的城邑三座,封賜各縣縣令千戶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為侯,官吏百姓全部晉爵三級,官吏百姓能平安相處,都賞賜黃金六斤。
”馮亭流下眼淚不見使者,他說:“我不能處于三不義的境地:為君主守衛國土,不能拼死固守,這是一不義;韓王把上一黨一歸屬秦國,我不聽君主的命令,這是二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賞,這是三不義。
”趙國于是發兵占領上一黨一。
廉頗領兵進駐長平。
七月,廉頗被免職,趙括接替他領兵。
秦軍包一皮一皮圍趙括,趙括率軍投降,四十多萬士兵都被坑殺。
孝成王後悔不聽趙豹的意見,因此才有少長平之禍。
孝成王回到王都,不答應秦國的要求,秦軍圍困邯鄲。
武垣令傅豹和王容、蘇射率領燕國民衆反歸燕地。
趙國把靈丘封給楚國宰相春申君。
八年,平原君到楚國請救兵。
回國後,楚軍前來救援,魏國公子無忌也來救援,秦國才解除了對邯鄲的包一皮一皮圍。
十年,燕軍進攻昌壯,五月攻克了。
趙國将軍樂乘、慶舍進攻秦國信梁的軍隊,把他打敗了。
趙國太子去世。
秦國進攻西周國,把它攻下了。
徒父祺領兵出境。
十一年,建元氏城,設上原縣。
武陽君鄭安平去世,收回他的封地。
十二年,邯鄲的草料庫被燒毀。
十四年,平原君趙勝去世。
十五年,把尉文封給相國廉頗,封号信平君。
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送五百斤黃金為趙王祝酒。
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他們的遺孤還沒長大,可以進攻它。
”燕王召見昌國君樂閑問他。
樂閑回答說:“趙國是四百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受過軍事訓練,不能進攻它。
”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
”燕王說:“那我就用五個去打一個,可以嗎?”回道道:“不可以。
”燕王大怒。
群臣都認為可以。
燕國終于出動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
廉頗為趙國大将,打敗并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閑。
十六年,廉頗圍困燕國都城。
把樂乘封為武襄君。
十七年,代理宰相大将武襄君進攻燕國,包一皮一皮圍了它的國都。
十八年,延陵鈞率領軍隊跟随相國信平君廉頗幫助魏國進攻燕國。
秦軍攻下了趙國榆次地區的三十七座城。
十九年,趙國和燕國交換國土:趙國把龍兌、汾門、臨樂給燕國;燕國把葛城、武陽、平舒給趙國。
二十年(前246),秦王政開始即位。
秦軍攻下趙國的晉陽。
二十一年,孝成王去世。
廉頗領兵,進攻繁陽,把它占領了。
趙王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攻打樂乘,樂乘逃跑,廉頗逃亡到魏國。
孝成王之子趙偃即位,這就是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前244),盛禮交好魏國。
想修通到魏國平邑和中牟的道路,沒有成功。
二年,李牧領兵,進攻燕國,攻下了武遂、方城。
秦國召見春平君,借故把他扣留了。
洩鈞為他對文信侯說:“春平君這個人,趙王特别喜一愛一他而郎中們卻忌妒他,所以他們互相商議說:‘春平君到秦國,秦國一定扣留他。
’于是他們一起商量把春平君送到秦國。
如今您扣留他,就斷絕和趙國的關系,中了那些郎中的一奸一計。
您不如送回春平君扣留平都。
春平君的言行受趙王的信任,趙王一定會割讓許多土地贖回平都。
”文信侯說:“好。
”于是送走了春平君。
趙國在韓臯築城。
三年,龐煖領兵,進攻燕國,俘虜了燕将劇辛。
四年,龐煖統率趙、楚、魏、燕四國的一精一兵,進攻秦國的蕞,沒有攻克。
移兵進攻齊國,奪取了饒安。
五年,傅抵領兵,駐紮平邑;慶舍率領東陽及河外的軍隊,守衛黃河的橋梁。
六年,把饒陽封給長安君。
魏國把邺送給趙國。
九年,趙國進攻燕國,奪取了貍陽城。
還沒有收兵,秦國就來攻邺,攻下了。
悼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幽缪王趙遷即位。
幽缪王趙遷元年(前235),在柏人築城。
二年,秦軍進攻武城,扈辄(zhé,哲)率領軍隊救援,軍隊被打敗,扈辄戰死。
三年,秦軍進攻赤麗、宜安,李牧領兵與秦軍在肥城之下交戰,打退了秦軍。
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
四年,秦軍進攻番吾,李牧同秦軍作戰,把它打退了。
五年,代地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以西,北至平陰,樓台、房屋、牆垣大半毀壞,地面裂開東西寬一百三十步的裂溝。
六年,發生大饑荒,百姓中傳出民謠說:“趙人一大哭,秦人一大笑。
如果不相信,請看田裡長不長苗。
” 七年,秦軍進攻趙國,趙國大将李牧和将軍司馬尚領兵,反擊秦軍。
李牧被殺,司馬尚被免職,趙怱和齊國将軍顔聚接替他們的職務。
趙怱兵敗,顔聚逃跑。
因此趙王遷投降。
八年十月,邯鄲歸屬秦國。
太史公說:我聽馮王孫說:“趙王遷,他的母親是歌女,受悼襄王一寵一愛一。
悼襄王廢了嫡子趙嘉而立趙遷為太子。
趙遷平素行為不正,聽信讒言,所以誅殺了趙國良将李牧,重用郭開。
”難道不是很荒唐的嗎!秦國俘虜趙遷之後,趙國逃亡的大夫們共同扶立趙嘉為王,在代地稱王六年。
秦國進兵打敗了趙嘉,終于滅了趙國,把它改為郡。
【原文】【注解】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
至中衍,為帝大戊禦①。
其後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纣②,為周所殺,其後為秦。
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季勝生孟增。
孟增幸于周成王③。
是為宅臯狼④。
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幸于周缪王⑤。
造父取骥之乘匹⑥,與桃林盜骊、骅骝、綠耳⑦,獻之缪王。
缪王使造父禦,西巡狩⑧,見西王母⑨,樂之忘歸。
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馳千裡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⑩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自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時代戎(11),為禦。
及千畝戰,奄父脫宣王(12)。
奄父生叔帶。
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13),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于晉國。
①禦:駕馭車馬,或駕馭車馬的人。
②事:侍奉。
③幸:一寵一愛一,受一寵一愛一。
④宅臯狼:據《索隐》,臯狼是地名,孟增得一寵一,周成王讓他住在臯狼,孟增就以宅臯狼為号。
⑤周缪王:即周穆王。
缪,通“穆”。
⑥骥:良馬。
乘匹:八匹。
周代,四馬拉一車為乘,因而乘常做四的代稱;匹,成雙。
乘匹就是四的雙倍。
⑦資骊、骅骝、綠耳:都是良馬的名字,是所謂穆王八駿中的三駿。
⑧巡狩:古代帝王外出視察稱為巡狩。
⑨西王母:古代神話人物。
⑩缪王使造父禦……大破之:這幾句中記載的周穆王西巡見西王母事,是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出于《穆天子傳》。
穆王乘千裡馬敗徐偃王事,據《韓非子》等書記載,敗徐偃王滅徐國的是楚文王。
而楚文王上距周穆王三百年左右,所以此事也帶有傳說的一性一質。
這兩年事卷四《周本紀》中都不載,卷五《秦本紀》所記與本篇略同。
(11)戎:古代泛指西部的少數民族。
這裡指晉國南部的姜戎。
(12)脫:逃脫,脫險。
(13)如:到……去。
自叔帶以下,趙宗益興,五世而(生)〔至〕趙夙。
趙夙,晉獻公之十六年代霍.魏、耿①,而趙夙為将伐霍。
霍公求奔齊。
晉大旱,蔔元,曰“霍太山為崇②”。
使趙夙召霍君于齊,複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複穰③。
晉獻公賜趙夙耿。
夙生共孟,當魯闵公之元年也。
共孟生趙衰,字子餘。
趙衰蔔事晉獻公及諸公子,莫吉;蔔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
重耳以骊姬之亂亡奔翟④,趙衰從。
翟伐廧咎如⑤,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長女妻趙衰而生盾。
初,重耳在晉時,趙衰妻亦生趙同、趙括、趙嬰齊⑥。
趙衰從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國。
重耳為晉文公,趙衰為原大夫,居原,任國政。
文公所以反國及霸,多趙衰計策,語在晉事中。
趙衰既反晉,晉之妻固要迎翟妻⑦,而以其子盾為適嗣⑧,晉妻三子皆下事之。
晉襄公之六年,而趙衰卒,谥為成季。
①霍、魏、耿:都是諸侯國的國名。
②崇:鬼神給人災禍。
③穰:豐收。
④骊姬之亂:晉獻公一寵一姬骊姬,為使自己親生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用陰謀手段一逼一十使太子申生自一殺,并慫恿獻公追殺公子重耳和夷吾。
詳見卷三十九《晉世家》。
《左傳·僖公四年》、《國語·晉語》也有詳細記述。
翟: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通“狄”。
⑤廧咎如:春秋時赤狄的一個部落。
⑥此處所記與《左傳》不同。
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重耳反晉後,把女兒嫁給趙衰,生趙同等三子。
⑦要:要求。
⑧適(dí,敵):同“谪”。
趙盾代成季任國政二年而晉襄公卒,太子夷臯年少。
盾為國多難,欲立襄公弟雍。
雍時在秦,使使迎之。
太子母日夜啼泣,頓首謂趙盾曰:“先君何罪,釋其適子而更求君①?”趙盾患之,恐其宗與大夫襲誅之,逎遂立大子,是為靈公,發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②。
靈公既立,趙盾益專國政。
靈公立十四年,益驕。
趙盾驟谏,③,靈公弗聽。
及食熊蹯④,胹不熟⑤,殺宰人⑥,持其一屍一出,趙盾見之。
靈公由此懼,欲殺盾。
盾素仁一愛一人,嘗所食桑下餓人反杆救盾⑦,盾以得亡。
未出境,而趙穿弑靈公而立襄公弟墨一臀一⑧,是為成公。
趙盾複反,任國政。
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賊”,故太史書曰:“趙盾弑其君。
”晉景公時而趙盾卒,谥為宣孟,子朔嗣。
①釋:放棄,抛棄。
②距:通“拒”。
阻攔。
③驟:屢次。
④熊蹯:熊掌。
⑤胹(ér,而):煮。
⑥宰人:掌管膳食的官。
⑦扞:遮擋,保護。
本句所記之事詳見卷三十九《晉世家》。
⑧弑:古代臣殺君或子殺父母稱為弑。
趙朔,晉景公之三年,朔為晉将下軍救鄭①,與楚莊王戰河上②。
朔娶晉成公姊為夫人。
晉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
初,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要而哭③,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④。
盾蔔之,兆絕而後好⑤。
趙史援占之⑥,曰:“此夢甚惡,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至孫,趙将世益衰。
”屠岸賈者,始有一寵一于靈公,及至于景公而賈為司寇,将作難⑦,乃治靈公之賊以緻趙盾⑧,遍告諸将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
以臣弑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
”韓厥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
今諸君将誅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誅。
妄誅謂之亂。
臣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
”屠岸賈不聽。
韓厥告趙朔趣亡⑨。
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
”韓厥許諾,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将攻趙氏于下宮⑩,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①下軍:春秋時,各大國都設三軍,名稱不一。
晉國設上、中、下三軍。
②與楚莊王戰河上:這是春秋時晉楚兩國的一次大戰,即著名的邲之戰,楚勝,晉敗。
參見卷三十九《晉世家》《楚世家》。
詳見《左傳·宣公十二年》。
③要:同“腰”。
④拊(fǔ,府):拍。
⑤兆:古人占蔔,先在龜甲或獸骨上鑽孔,然後燒灼出裂紋以判斷吉兇。
這種裂紋稱為兆。
⑥史援:史官名援。
⑦作難:發難,起事。
⑧緻:涉及,牽連。
⑨趣:急速,趕快。
通“促”。
⑩下宮:祖廟,後宮。
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
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無何,而朔婦免身①,生男,屠岸賈聞之,索于宮中。
夫人置兒绔中②,祝曰:“趙宗滅乎,若号③;即不滅,若無聲。
”及索,兒竟無聲。
已脫,程嬰謂公孫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索之,奈何?”公孫杵臼曰:“立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
”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
”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④,匿山中。
程嬰出,謬謂諸将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
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
”諸将皆喜,許之,發師随程嬰攻公孫杵臼。
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
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
”諸将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
諸将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⑤,皆喜。
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①免身:分娩。
②绔:同“噣”。
褲子。
③若:你。
下“若”字同。
④文葆:繡花的襁褓。
文:同“紋”;葆,通“褓”。
⑤良:确實。
居十五年,晉景公疾,蔔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崇①。
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
中衍人面鳥噣②,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适晉,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
今吾君獨滅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③。
唯君圖之。
”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
于是景公乃至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
諸将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衆以脅諸将而見趙孤④。
趙孤名曰武。
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⑤,并命群臣。
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疾⑥,群臣固且請立趙後。
今君有命,群臣之願也。
”于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将,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
複與趙武田邑如故。
及趙武冠⑦,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
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
今趙武既立,為成|人,複故位,我将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
”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盤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
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
”遂自一殺。
趙武服齊衰三年⑧,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
①大業:趙氏的先祖,卷五《秦本紀》《正義》雲,大業即臯陶。
參見該篇。
②噣(zhòu,宙):鳥嘴。
趙氏始祖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所以傳說祖先人面鳥嘴。
③龜策:龜指占蔔用的龜甲;策指另一種占蔔方法所用的蓍(shī,失)草。
④因:憑借,依靠。
⑤矯:假讬,詐稱。
⑥微:如果不是。
⑦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禮,束發戴帽。
⑧齊衰(cuī,崔):古喪服的一種,粗麻布縫制,下邊縫齊,故稱齊衰。
僅次于最重的喪服斬衰。
趙氏複位十一年,而晉厲公殺其大夫三郤①。
栾書畏及,乃遂弑君厲公,更立襄公曾孫周,是為悼公。
晉由此大夫稍強。
趙武續趙宗二十七年,晉平公立。
平公十二年,而趙武為正卿。
十三年,吳延陵季子使于晉,曰:“晉國之政卒歸于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矣。
”趙武死,谥為文子。
文子生景叔。
景叔之時,齊景公使晏嬰于晉,晏嬰與晉叔向語。
嬰曰:“齊之政後卒歸田氏。
”叔向亦曰:“晉國之政将歸六卿②。
六卿侈矣③,而吾君不能恤也④。
趙景叔卒,生趙鞅,是為簡子。
①三郤(xì,戲):三位郤氏大夫。
殺三郤事見卷三十九《晉世家》。
②六卿:春秋時,晉國的範、中行、知、趙、魏、韓六大家族世代為卿,故稱六卿。
③侈:放縱,放肆。
④恤:憂慮。
趙簡
大王長期攻代齊國,跟随強秦進攻韓國,禍患必定會達到這種地步。
希望您多加考慮。
況且齊國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國軍隊集結在一起,就是為了加禍于大王。
燕、秦兩國的盟約一訂立,出兵的日子就不遠了。
五國想把趙國土地一分為三,齊國背棄了五國盟約而為解除趙國之禍犧牲自己,向西進兵抑制強秦,使秦國廢除帝号請求屈服,把高平、根柔還給魏國,把?(xíng,刑)分、先俞還給趙國。
齊國侍奉大王,應該說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卻讓齊國服罪,我擔心以後侍奉大王的國家不敢那麼堅決了。
希望大王仔細考慮。
如今大王不與各國進攻齊國,天下各國必定認為大王主持正義,齊國将捧着江山社稷更盡心的侍奉大王,天下各國一定都會敬重大王的正義。
大王可以帶領各國同秦國友好,如果秦國強一暴,大王就帶領各國抑制它,這樣,一世的名譽榮耀都被大王掌握了。
于是趙國就停止進兵,謝絕秦國,不再進攻齊國。
惠文王與燕王相會。
廉頗領兵,進攻齊國的昔陽,把它攻下了。
惠文王十七年,樂毅率領趙國軍隊攻打魏國的伯陽。
秦國怨恨趙國不同它一起進攻齊國,就征伐趙國,攻下趙國的兩座城。
十八年,秦國攻下趙國的石城。
趙王再次到衛地的東陽,決黃河水,征伐魏國。
大水成災,漳水泛濫。
魏冉來趙國任宰相。
十九年,秦軍奪取了趙國的兩座城。
趙國把伯陽還給魏國。
趙奢領兵,攻打齊國的麥丘,把它攻取了。
二十年,廉頗領兵,進攻齊國。
趙王與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會。
二十一年,趙國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邊。
二十二年,瘟疫大規模流行。
立公子丹為太子。
二十三年,樓昌領兵,進攻魏國的幾邑,未能奪取。
十二月,廉頗領兵,再攻幾邑,占領了它。
二十四年,廉頗領兵,進攻魏國的房子,攻克了,就築起城牆才回去。
又進攻安陽,把它奪取了。
二十五年,燕周領兵,進攻昌城、高唐,都攻克了。
趙國和魏國一起攻秦,秦國大将白起在華陽打敗趙軍,俘虜一名趙将。
二十六年,奪回被東胡脅迫叛離的代地。
二十七年,又把漳水改道在武平以南。
封趙豹為平陽君。
黃河泛濫,大水成災。
二十八年,蔺相如征代齊國,打到平邑。
停止修建北邊九門縣的大城。
燕國将領成安君和公孫一操一殺死了他們的國王。
二十九年,秦與韓相助攻趙,包一皮一皮圍了阏與。
趙國派趙奢領兵,襲擊秦軍,在阏與城下大敗秦軍,趙王賜給他馬服君的封号。
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
趙王剛剛即位,太後掌權,秦國加緊進攻。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一定要讓長安君來作人質,才能出兵。
”太後不肯,大臣極力進谏。
太後明确地對左右說:“有再來談讓長安君去作人質的,老婦一定要唾他的臉。
”左師觸龍說希望拜見太後,太後怒氣沖沖地等着他。
觸龍進宮後,慢慢地走着小碎步坐下,自己告罪說:“老臣我腳有一毛一病,簡直不能快跑,沒來拜見您有很久了。
我私下裡寬恕自己,可是又恐怕太後的身一體有什麼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後。
”太後說:“老婦我依仗車辇行動。
”觸龍說:“您的飲食沒有減少吧?”太後說:“就靠喝粥罷了。
”觸龍說:“老臣我近來很不想吃飯,就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裡,多少增加了點食欲,身一體也舒适一些了。
”太後說:“老婦我辦不到。
”太後不平和的臉色稍有緩和。
左師公觸龍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沒什麼出息,可是我已經衰老,心裡很疼一愛一他,希望他能補上黑衣衛士的空缺來保衛王宮,我冒着死罪向您禀告。
”太後說:“好吧!年紀多大了?”回答說:“十五歲了。
雖然還不大,但願在我還沒入土的時候把他托付給您。
”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一愛一小兒子嗎?”回答說:“超過婦人。
”太後笑着說:“婦人一愛一得更厲害。
”觸龍說:“老臣私下裡認為您老疼一愛一燕後勝過一愛一長安君。
”太後說:“您錯了,比一愛一長安君差得多了。
”左師公說:“父母疼一愛一子女,就應該為他們考慮得周到長遠。
您老送燕後遠嫁的時候,握着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想到她要去那麼遠,也是很可憐她呀。
走了以後,并非不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時候卻禱告說‘千萬不要讓她回來’,難道不是為她的長遠打算,希望她子子孫孫都能繼承王位嗎?”太後說:“是啊。
”左師公說:“從現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趙國每位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太後說:“沒有了。
”觸龍說:“不隻是趙國,各國諸侯子孫後代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太後說:“老婦沒聽說過。
”觸龍說:“這是由于離得近的災禍落到自己身上,離得遠的災禍就落到子孫頭上。
難道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嗎?是由于他們的地位尊貴但沒有功勳,俸祿優厚但沒有勞績,而擁有的貴重的寶物又太多了。
如今您老讓長安君的地位尊貴了,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許多貴重的寶物,可是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辭别了人世,長安君憑借什麼在趙國立身?老臣以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短淺,所以認為疼一愛一他不如疼一愛一燕後。
”太後說:“好吧,任憑您派他到哪裡去吧!”于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到齊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件事,說:“君主的兒子,也是骨肉這親,尚且不能依仗沒有功勳的尊位,沒有勞績的奉祿,來保住金玉之類的重寶,何況是我們的這樣的人呢?” 齊國的安平君田單率領趙國軍隊進攻燕國的中陽,把它攻克了。
又進攻韓國的注人,也攻克了。
二年,惠文後去世。
田單任宰相。
四年,孝成王做夢穿着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一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
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蔔,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征殘缺。
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一落下來,象征有氣勢但沒有實力。
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征憂患。
” 過了三天,韓國上一黨一的守将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韓國不能守住上一黨一,就要并入秦國。
那裡的官吏百姓都願意歸屬趙國,不願歸屬秦國。
上一黨一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怎樣向官吏百姓施恩,請您裁決。
”孝成王大喜,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馮亭進獻十七城嗎,接受它怎麼樣?”趙豹回答說:“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禍害。
”孝成王說:“人們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麼說是無故呢?”趙豹回答說:“秦國蠶食韓國的土地,從當中斷絕,不讓兩邊相通,本來自以為會安安穩穩地得到上一黨一的土地了。
韓國所以不歸順秦國,是想要嫁禍于趙國。
秦國付出了辛勞而趙國卻白白得利,即使強國大國也不能随意從小一柄一弱國那裡得利,小一柄一弱國反倒能從強國大國那裡得利嗎?這怎能說不是無故之利呢!況且秦國利用牛田的水道運糧蠶食韓國,用最好的戰車奮力作戰,分割韓國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經施行,不能和它為敵,一定不要接受。
”孝成王說:“如今出動百萬大軍進攻,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一座城。
現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當禮物送給我國,這可是大利呀!” 趙豹出去後,孝成王召見平原君和趙禹告訴他們這件事。
他們回答說:“出動百萬大軍進攻,過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這麼大的便宜,不能丢掉。
”孝成王說:“好。
”于是派趙勝去接受土地。
趙勝告訴馮亭說:“我是敝國使者趙勝,敝國君主派我傳達命令,封賜太守萬戶的城邑三座,封賜各縣縣令千戶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為侯,官吏百姓全部晉爵三級,官吏百姓能平安相處,都賞賜黃金六斤。
”馮亭流下眼淚不見使者,他說:“我不能處于三不義的境地:為君主守衛國土,不能拼死固守,這是一不義;韓王把上一黨一歸屬秦國,我不聽君主的命令,這是二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賞,這是三不義。
”趙國于是發兵占領上一黨一。
廉頗領兵進駐長平。
七月,廉頗被免職,趙括接替他領兵。
秦軍包一皮一皮圍趙括,趙括率軍投降,四十多萬士兵都被坑殺。
孝成王後悔不聽趙豹的意見,因此才有少長平之禍。
孝成王回到王都,不答應秦國的要求,秦軍圍困邯鄲。
武垣令傅豹和王容、蘇射率領燕國民衆反歸燕地。
趙國把靈丘封給楚國宰相春申君。
八年,平原君到楚國請救兵。
回國後,楚軍前來救援,魏國公子無忌也來救援,秦國才解除了對邯鄲的包一皮一皮圍。
十年,燕軍進攻昌壯,五月攻克了。
趙國将軍樂乘、慶舍進攻秦國信梁的軍隊,把他打敗了。
趙國太子去世。
秦國進攻西周國,把它攻下了。
徒父祺領兵出境。
十一年,建元氏城,設上原縣。
武陽君鄭安平去世,收回他的封地。
十二年,邯鄲的草料庫被燒毀。
十四年,平原君趙勝去世。
十五年,把尉文封給相國廉頗,封号信平君。
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送五百斤黃金為趙王祝酒。
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他們的遺孤還沒長大,可以進攻它。
”燕王召見昌國君樂閑問他。
樂閑回答說:“趙國是四百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受過軍事訓練,不能進攻它。
”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
”燕王說:“那我就用五個去打一個,可以嗎?”回道道:“不可以。
”燕王大怒。
群臣都認為可以。
燕國終于出動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
廉頗為趙國大将,打敗并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閑。
十六年,廉頗圍困燕國都城。
把樂乘封為武襄君。
十七年,代理宰相大将武襄君進攻燕國,包一皮一皮圍了它的國都。
十八年,延陵鈞率領軍隊跟随相國信平君廉頗幫助魏國進攻燕國。
秦軍攻下了趙國榆次地區的三十七座城。
十九年,趙國和燕國交換國土:趙國把龍兌、汾門、臨樂給燕國;燕國把葛城、武陽、平舒給趙國。
二十年(前246),秦王政開始即位。
秦軍攻下趙國的晉陽。
二十一年,孝成王去世。
廉頗領兵,進攻繁陽,把它占領了。
趙王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攻打樂乘,樂乘逃跑,廉頗逃亡到魏國。
孝成王之子趙偃即位,這就是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前244),盛禮交好魏國。
想修通到魏國平邑和中牟的道路,沒有成功。
二年,李牧領兵,進攻燕國,攻下了武遂、方城。
秦國召見春平君,借故把他扣留了。
洩鈞為他對文信侯說:“春平君這個人,趙王特别喜一愛一他而郎中們卻忌妒他,所以他們互相商議說:‘春平君到秦國,秦國一定扣留他。
’于是他們一起商量把春平君送到秦國。
如今您扣留他,就斷絕和趙國的關系,中了那些郎中的一奸一計。
您不如送回春平君扣留平都。
春平君的言行受趙王的信任,趙王一定會割讓許多土地贖回平都。
”文信侯說:“好。
”于是送走了春平君。
趙國在韓臯築城。
三年,龐煖領兵,進攻燕國,俘虜了燕将劇辛。
四年,龐煖統率趙、楚、魏、燕四國的一精一兵,進攻秦國的蕞,沒有攻克。
移兵進攻齊國,奪取了饒安。
五年,傅抵領兵,駐紮平邑;慶舍率領東陽及河外的軍隊,守衛黃河的橋梁。
六年,把饒陽封給長安君。
魏國把邺送給趙國。
九年,趙國進攻燕國,奪取了貍陽城。
還沒有收兵,秦國就來攻邺,攻下了。
悼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幽缪王趙遷即位。
幽缪王趙遷元年(前235),在柏人築城。
二年,秦軍進攻武城,扈辄(zhé,哲)率領軍隊救援,軍隊被打敗,扈辄戰死。
三年,秦軍進攻赤麗、宜安,李牧領兵與秦軍在肥城之下交戰,打退了秦軍。
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
四年,秦軍進攻番吾,李牧同秦軍作戰,把它打退了。
五年,代地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以西,北至平陰,樓台、房屋、牆垣大半毀壞,地面裂開東西寬一百三十步的裂溝。
六年,發生大饑荒,百姓中傳出民謠說:“趙人一大哭,秦人一大笑。
如果不相信,請看田裡長不長苗。
” 七年,秦軍進攻趙國,趙國大将李牧和将軍司馬尚領兵,反擊秦軍。
李牧被殺,司馬尚被免職,趙怱和齊國将軍顔聚接替他們的職務。
趙怱兵敗,顔聚逃跑。
因此趙王遷投降。
八年十月,邯鄲歸屬秦國。
太史公說:我聽馮王孫說:“趙王遷,他的母親是歌女,受悼襄王一寵一愛一。
悼襄王廢了嫡子趙嘉而立趙遷為太子。
趙遷平素行為不正,聽信讒言,所以誅殺了趙國良将李牧,重用郭開。
”難道不是很荒唐的嗎!秦國俘虜趙遷之後,趙國逃亡的大夫們共同扶立趙嘉為王,在代地稱王六年。
秦國進兵打敗了趙嘉,終于滅了趙國,把它改為郡。
【原文】【注解】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
至中衍,為帝大戊禦①。
其後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纣②,為周所殺,其後為秦。
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季勝生孟增。
孟增幸于周成王③。
是為宅臯狼④。
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幸于周缪王⑤。
造父取骥之乘匹⑥,與桃林盜骊、骅骝、綠耳⑦,獻之缪王。
缪王使造父禦,西巡狩⑧,見西王母⑨,樂之忘歸。
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馳千裡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⑩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自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時代戎(11),為禦。
及千畝戰,奄父脫宣王(12)。
奄父生叔帶。
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13),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于晉國。
①禦:駕馭車馬,或駕馭車馬的人。
②事:侍奉。
③幸:一寵一愛一,受一寵一愛一。
④宅臯狼:據《索隐》,臯狼是地名,孟增得一寵一,周成王讓他住在臯狼,孟增就以宅臯狼為号。
⑤周缪王:即周穆王。
缪,通“穆”。
⑥骥:良馬。
乘匹:八匹。
周代,四馬拉一車為乘,因而乘常做四的代稱;匹,成雙。
乘匹就是四的雙倍。
⑦資骊、骅骝、綠耳:都是良馬的名字,是所謂穆王八駿中的三駿。
⑧巡狩:古代帝王外出視察稱為巡狩。
⑨西王母:古代神話人物。
⑩缪王使造父禦……大破之:這幾句中記載的周穆王西巡見西王母事,是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出于《穆天子傳》。
穆王乘千裡馬敗徐偃王事,據《
而楚文王上距周穆王三百年左右,所以此事也帶有傳說的一性一質。
這兩年事卷四《周本紀》中都不載,卷五《秦本紀》所記與本篇略同。
(11)戎:古代泛指西部的少數民族。
這裡指晉國南部的姜戎。
(12)脫:逃脫,脫險。
(13)如:到……去。
自叔帶以下,趙宗益興,五世而(生)〔至〕趙夙。
趙夙,晉獻公之十六年代霍.魏、耿①,而趙夙為将伐霍。
霍公求奔齊。
晉大旱,蔔元,曰“霍太山為崇②”。
使趙夙召霍君于齊,複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複穰③。
晉獻公賜趙夙耿。
夙生共孟,當魯闵公之元年也。
共孟生趙衰,字子餘。
趙衰蔔事晉獻公及諸公子,莫吉;蔔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
重耳以骊姬之亂亡奔翟④,趙衰從。
翟伐廧咎如⑤,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長女妻趙衰而生盾。
初,重耳在晉時,趙衰妻亦生趙同、趙括、趙嬰齊⑥。
趙衰從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國。
重耳為晉文公,趙衰為原大夫,居原,任國政。
文公所以反國及霸,多趙衰計策,語在晉事中。
趙衰既反晉,晉之妻固要迎翟妻⑦,而以其子盾為適嗣⑧,晉妻三子皆下事之。
晉襄公之六年,而趙衰卒,谥為成季。
①霍、魏、耿:都是諸侯國的國名。
②崇:鬼神給人災禍。
③穰:豐收。
④骊姬之亂:晉獻公一寵一姬骊姬,為使自己親生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用陰謀手段一逼一十使太子申生自一殺,并慫恿獻公追殺公子重耳和夷吾。
詳見卷三十九《晉世家》。
《左傳·僖公四年》、《國語·晉語》也有詳細記述。
翟: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通“狄”。
⑤廧咎如:春秋時赤狄的一個部落。
⑥此處所記與《左傳》不同。
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重耳反晉後,把女兒嫁給趙衰,生趙同等三子。
⑦要:要求。
⑧適(dí,敵):同“谪”。
趙盾代成季任國政二年而晉襄公卒,太子夷臯年少。
盾為國多難,欲立襄公弟雍。
雍時在秦,使使迎之。
太子母日夜啼泣,頓首謂趙盾曰:“先君何罪,釋其適子而更求君①?”趙盾患之,恐其宗與大夫襲誅之,逎遂立大子,是為靈公,發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②。
靈公既立,趙盾益專國政。
靈公立十四年,益驕。
趙盾驟谏,③,靈公弗聽。
及食熊蹯④,胹不熟⑤,殺宰人⑥,持其一屍一出,趙盾見之。
靈公由此懼,欲殺盾。
盾素仁一愛一人,嘗所食桑下餓人反杆救盾⑦,盾以得亡。
未出境,而趙穿弑靈公而立襄公弟墨一臀一⑧,是為成公。
趙盾複反,任國政。
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賊”,故太史書曰:“趙盾弑其君。
”晉景公時而趙盾卒,谥為宣孟,子朔嗣。
①釋:放棄,抛棄。
②距:通“拒”。
阻攔。
③驟:屢次。
④熊蹯:熊掌。
⑤胹(ér,而):煮。
⑥宰人:掌管膳食的官。
⑦扞:遮擋,保護。
本句所記之事詳見卷三十九《晉世家》。
⑧弑:古代臣殺君或子殺父母稱為弑。
趙朔,晉景公之三年,朔為晉将下軍救鄭①,與楚莊王戰河上②。
朔娶晉成公姊為夫人。
晉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
初,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要而哭③,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④。
盾蔔之,兆絕而後好⑤。
趙史援占之⑥,曰:“此夢甚惡,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至孫,趙将世益衰。
”屠岸賈者,始有一寵一于靈公,及至于景公而賈為司寇,将作難⑦,乃治靈公之賊以緻趙盾⑧,遍告諸将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
以臣弑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
”韓厥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
今諸君将誅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誅。
妄誅謂之亂。
臣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
”屠岸賈不聽。
韓厥告趙朔趣亡⑨。
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
”韓厥許諾,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将攻趙氏于下宮⑩,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①下軍:春秋時,各大國都設三軍,名稱不一。
晉國設上、中、下三軍。
②與楚莊王戰河上:這是春秋時晉楚兩國的一次大戰,即著名的邲之戰,楚勝,晉敗。
參見卷三十九《晉世家》《楚世家》。
詳見《左傳·宣公十二年》。
③要:同“腰”。
④拊(fǔ,府):拍。
⑤兆:古人占蔔,先在龜甲或獸骨上鑽孔,然後燒灼出裂紋以判斷吉兇。
這種裂紋稱為兆。
⑥史援:史官名援。
⑦作難:發難,起事。
⑧緻:涉及,牽連。
⑨趣:急速,趕快。
通“促”。
⑩下宮:祖廟,後宮。
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
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無何,而朔婦免身①,生男,屠岸賈聞之,索于宮中。
夫人置兒绔中②,祝曰:“趙宗滅乎,若号③;即不滅,若無聲。
”及索,兒竟無聲。
已脫,程嬰謂公孫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索之,奈何?”公孫杵臼曰:“立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
”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
”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④,匿山中。
程嬰出,謬謂諸将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
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
”諸将皆喜,許之,發師随程嬰攻公孫杵臼。
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
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
”諸将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
諸将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⑤,皆喜。
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①免身:分娩。
②绔:同“噣”。
褲子。
③若:你。
下“若”字同。
④文葆:繡花的襁褓。
文:同“紋”;葆,通“褓”。
⑤良:确實。
居十五年,晉景公疾,蔔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崇①。
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
中衍人面鳥噣②,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适晉,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
今吾君獨滅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③。
唯君圖之。
”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
于是景公乃至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
諸将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衆以脅諸将而見趙孤④。
趙孤名曰武。
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⑤,并命群臣。
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疾⑥,群臣固且請立趙後。
今君有命,群臣之願也。
”于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将,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
複與趙武田邑如故。
及趙武冠⑦,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
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
今趙武既立,為成|人,複故位,我将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
”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盤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
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
”遂自一殺。
趙武服齊衰三年⑧,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
①大業:趙氏的先祖,卷五《秦本紀》《正義》雲,大業即臯陶。
參見該篇。
②噣(zhòu,宙):鳥嘴。
趙氏始祖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所以傳說祖先人面鳥嘴。
③龜策:龜指占蔔用的龜甲;策指另一種占蔔方法所用的蓍(shī,失)草。
④因:憑借,依靠。
⑤矯:假讬,詐稱。
⑥微:如果不是。
⑦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禮,束發戴帽。
⑧齊衰(cuī,崔):古喪服的一種,粗麻布縫制,下邊縫齊,故稱齊衰。
僅次于最重的喪服斬衰。
趙氏複位十一年,而晉厲公殺其大夫三郤①。
栾書畏及,乃遂弑君厲公,更立襄公曾孫周,是為悼公。
晉由此大夫稍強。
趙武續趙宗二十七年,晉平公立。
平公十二年,而趙武為正卿。
十三年,吳延陵季子使于晉,曰:“晉國之政卒歸于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矣。
”趙武死,谥為文子。
文子生景叔。
景叔之時,齊景公使晏嬰于晉,晏嬰與晉叔向語。
嬰曰:“齊之政後卒歸田氏。
”叔向亦曰:“晉國之政将歸六卿②。
六卿侈矣③,而吾君不能恤也④。
趙景叔卒,生趙鞅,是為簡子。
①三郤(xì,戲):三位郤氏大夫。
殺三郤事見卷三十九《晉世家》。
②六卿:春秋時,晉國的範、中行、知、趙、魏、韓六大家族世代為卿,故稱六卿。
③侈:放縱,放肆。
④恤:憂慮。
趙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