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關燈
我聽說,君王憂愁臣子就勞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

    過去您在會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為了報仇雪恨。

    當今既已雪恥,臣請求您給予我君主在會稽受辱的死罪。

    ”勾踐說:“我将和你平分越國。

    否則,就要加罪于你。

    ”範蠡說:“君主可執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從自己的意趣。

    ”于是他打點包一皮一皮裝了細一軟珠寶,與随從從海上乘船離去,始終未再返回越國,勾踐為表彰範蠡把會稽山作為他的封邑。

     範蠡乘船飄海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自稱“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邊耕作,吃苦耐勞,努力生産,父子合力治理産業。

    住了不久,積累财産達幾十萬。

    齊人聽說他賢能,讓他做了國相。

    範蠡歎息道:“住在家裡就積累千金财産,做官就達到卿相高位,這是平民百姓能達到的最高地位了。

    長久享受尊貴的名号,不吉祥。

    ”于是歸還了相印,全部發散了自己的家産,送給知音好友同鄉鄰裡,攜帶着貴重财寶,秘密離去,到陶地住下來。

    他認為這裡是天下的中心,交易買賣的道路通暢,經營生意可以發财緻富。

    于是自稱陶朱公。

    又約定好父子都要耕種畜牧,買進賣出時都等待時機,以獲得十分之一的利潤。

    過了不久,家資又積累到萬萬。

    天下人都稱道陶朱公。

     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兒子。

    小兒子成|人時,朱公的二兒子殺了人,被楚國拘捕。

    朱公說:“殺人者抵命,這是常理。

    可是我聽說家有千金的兒子不會被殺在鬧市中。

    ”于是告誡小兒子探望二兒子。

    便打點好一千镒黃金,裝在褐色器一具中,用一輛牛車載運。

    将要派小兒子出發辦事時,朱公的長子堅決請求去,朱公不同意。

    長子說:“家裡的長子叫家督,現在弟弟犯了罪,父親不派長子去,卻派小一弟一弟,這說明我是不肖之子。

    ”長子說完想自一殺。

    他的母親又替他說:“現在派小兒子去,未必能救二兒子命,卻先喪失了大兒子,怎麼辦?”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長子,寫了一封信要大兒子送給舊日的好友莊生,并對長子說:“到楚國後,要把千金送到莊生家,一切聽從他去辦理,千萬不要與他發生争執。

    ”長子走時,也私自攜帶子幾百镒黃金。

     長子到達楚國,看見莊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披開野草才能到達莊生家門,莊生居住條件十分貧窮。

    可是長子還是打開信,向莊生進獻了千金,完全照父親所囑做的。

    莊生說:“你可以趕快離去了,千萬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釋放後,不要問原因。

    ”長子已經離去,不再探望莊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國,把自己攜帶的黃金送給了楚國主事的達官貴人。

     莊生雖然住在窮鄉陋巷,可是由于廉潔正直在楚國很聞名,從楚王以下無不尊奉他為老師。

    朱公獻上黃金,他并非有心收下,隻是想事成之後再歸還給朱公以示講信用。

    所以黃金送來後,他對妻子說:“這是朱公的錢财,以後再如數歸還朱公,但哪一天歸還卻不得而知,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樣,千萬不要動用。

    ”但朱公長子不知莊生的意思,以為财産送給莊生不會起什麼作用。

     莊生乘便入宮會見楚王,說:“某星宿移到某處,這将對楚國有危害。

    ”楚王平時十分信任莊生,就問:“現在怎麼辦?”莊生說:“隻有實行仁義道德才可以免除災害。

    ”楚王說:“您不用多說了,我将照辦。

    ”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貯藏三錢的倉庫。

    楚國達官貴人吃驚地告訴朱公長子說:“楚王将要實行大赦。

    ”長子問:“怎麼見得呢?”貴人說:“每當楚王大赦時,常常先查封貯藏三錢的倉庫。

    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

    ”朱公長子認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釋放了,一千镒黃金等于虛擲莊生處,沒有發揮作用,于是又去見莊生。

    莊生驚奇地問:“你沒離開嗎?”長子說:“始終沒離開。

    當初我為弟弟一事來,今天楚國正商議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釋放,所以我特意來向您告辭。

    ”莊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黃金,說:“你自己到房間裡去取黃金吧。

    ”大兒子便入室取走黃金離開莊生,私自慶幸黃金失而複得。

     莊生被小兒輩出賣深感羞恥,就又入宮會見楚王說:“我上次所說的某星宿的事,您說想用做好事來回報它。

    現在,我在外面聽路人都說陶地富翁朱公的兒子殺人後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錢賄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體恤楚國人而實行大赦,卻是因為朱公兒子才大赦的。

    ”楚王大怒道:“我雖然無德,怎麼會因為朱公的兒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殺掉朱公兒子,第二天才下達赦免的诏令。

    朱公長子竟然攜帶弟弟一屍一體回家了。

     回到家後,母親和鄉鄰們都十分悲痛,隻有朱公笑着說:“我本來就知道長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一愛一自己的弟弟,隻是有所不能忍心放棄的。

    他年幼就與我生活在一起,經受過各種辛苦,知道為生的艱難,所以把錢财看得很重,不敢輕易花錢。

    至于小一弟一弟呢,一生下來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車,驅駕千裡馬,到郊外去打獵,哪裡知道錢财從何處來,所以把錢财看得極輕,棄之也毫不吝惜。

    原來我打算讓小兒子去,本來因為他舍得棄财,但長子不能棄财,所以終于害了自己的弟弟,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

    我本來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兒子的一屍一首送回來。

    ” 範蠡曾經三次搬家,馳名天下,他不是随意離開某處,他住在哪兒就在哪兒成名。

    最後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傳叫他陶朱公。

     太史公說:夏禹的功勞很大,疏導了九條大河,安定了九州大地,一直到今天,整個九州都平安無事。

    到了他的後裔句踐,辛苦勞作,深謀遠思,終于滅亡了強大的吳國,向北進軍中原,尊奉周室,号稱霸王。

    能說句不賢能嗎!這大概也有夏禹的遺風吧。

    範蠡三次搬家都留下榮耀的名聲,并永垂後世。

    臣子君主能做到這樣,想不顯赫可能嗎? 【原文】【注解】 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會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斷發①,披草萊而邑焉②。

    後二十餘世③,至于允常。

    允常之時,與吳王阖廬戰而相怨伐。

    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元年,吳王阖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

    越王句踐使死士挑戰④,三行⑤,至吳陳⑥,呼而自刭。

    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敗于嚭李,射傷吳王阖廬,阖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 ①文身:在身上刺畫花紋。

    斷發:剪短頭發。

    ②披:開辟。

    萊:野草。

    ③二十餘世:《吳越春秋》作十世。

    ④據《左傳·定公十四年》載:“吳伐越,越子句踐禦之,陳于嚭李。

    句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于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一奸一旗鼓。

    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

    ’遂自刭也。

    ”可見,死士之往禽與罪人之戰兩事也,此混并之。

    死士:勇戰之士。

    ⑤三行:排成三行。

    ⑥陳:通“陣”。

     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

    範蠡谏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決之矣。

    ”遂興師。

    吳王聞之,悉發一精一兵擊越,敗之夫椒。

    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栖于會稽②。

    吳王追而圍之。

     ①勒:約束,統帥。

    ②保栖:守衛居住。

     越王謂範蠡曰:“以不聽子故至于此,為之奈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①,定傾者與人②,節事者以地③。

    卑辭厚禮以遺之④,不許,而身與之市。

    ”句踐曰:“諾。

    ”乃令大夫種行成于吳⑤,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⑥:句踐請為臣,妻為妾。

    ”吳王将許之。

    子胥言于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

    ”種還,以報句踐。

    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⑦。

    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⑧。

    ”于是句踐乃以美一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⑨。

    嚭受,乃見大夫種于吳王⑩。

    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

    不幸不赦,句踐将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