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第十

關燈
“諸侯們将都要背叛我的。

    ”右尹又說:“暫且逃到諸侯國聽聽大國國君的意見。

    ”靈王說:“大福不能再次降臨,隻不過是自取侮辱罷了。

    ”于是靈王想乘船進入鄢城。

    右尹估計靈王決不會聽從自己的建議,擔心與靈王一塊被殺,也離開靈王逃跑了。

     靈王于是獨自在山中徘徊,村民們沒有敢收容靈王的。

    半路,靈王遇見過去在宮裡的涓人,對他說:“你替一我找口飯吃吧,我已經餓了三天了。

    ”涓人說:“新王剛剛下達诏令,有敢給您送飯并與您一起逃亡的誅滅三族,何況我也無處尋食。

    ”靈王便頭枕涓人一大一腿睡下。

    涓人用土塊來代替,一抽一出自己的腿逃走了。

    靈王醒後找不見涓人,餓得竟不能坐起。

    芋地地方官申無宇的兒子申亥說:“我的父親曾經兩次觸犯王法,靈王都赦免了他,恩德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于是他到處尋找靈王,終于在釐澤找到餓昏的靈王,事奉靈王一直到自己的家中。

    夏季五月癸醜這一天,靈王在申亥家逝世,申亥讓兩個女子殉葬,并安葬了靈王。

     這時楚國雖然已經擁立公子比為楚王,卻怕靈王再一次返回,又未曾聽到靈王死去的消息,所以觀從對新王子比說:“不殺死棄疾,即使擁有整個國家也還要遭受災難。

    ”楚王說:“我不忍心殺他。

    ”觀從說:“别人可忍心殺你啊。

    ”新王不聽從,觀從就離去了。

    棄疾回到國都後,都城的人每每夜裡都很驚恐,說:“靈王進城了。

    ”乙卯日那天夜間,棄疾讓撐船的人在長江岸邊奔走呼号說:“靈王來了!”都城的人們更加驚懼。

    棄疾又讓曼成然告訴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說:“靈王到了!都城的人将要殺死你們,司馬将要來到了!您盡早想個辦法吧,不要自取侮辱。

    衆人的怒氣就像洪水與大火,那是無法解救的。

    ”新王和子皙就自一殺了。

    丙辰日,棄疾即位做了楚王,改名為熊居,這是平王。

     平王靠詐騙的方法殺死兩個君王自己即位,恐怕都城的人們和諸侯背叛自己,就對百姓布施恩惠。

    歸還陳、蔡兩國的地盤,并讓兩國原來國君的後代即位,如過去一樣,歸還了侵占鄭國的土地。

    對國内百姓撫恤安慰,修明政務。

    吳國因楚國動亂,抓獲楚國五位将帥回國。

    平王對觀從說:“滿足你的欲一望。

    ”觀從想作蔔尹,平王答應了他。

     當初,共王有五個一寵一愛一的兒子,沒有嫡長子可立,就遙祭山川群神,請求神靈決斷繼承人,讓他主持國務。

    共王暗中與巴姬在祖廟裡埋了塊玉璧,叫五位公子齋戒後進入祖廟。

    康王跨璧而過,靈王的手肘放在玉璧上,子比、子皙都遠離玉璧。

    平王年幼,别人抱着他跪在璧玉上行禮,正好壓在璧玉的襻(pàn,盼)上。

    因此,康王因為年長即位了,君位傳到他的兒子便喪失;公子圍做了靈王,結果被殺;子比隻做了十幾天君王,子皙未能即位,又都被殺。

    這四個公子都繼絕後代了,唯獨棄疾最後繼位,就是平王,終于繼續了楚國的祭祀,這和神靈所預示的完全符合。

     當初,子比從晉國回國,韓宣子問叔向說:“子比能成功嗎?”叔向答道:“不能成功。

    ”宣子說:“楚國人和子比都厭惡楚王,要求立新君,如同生意人牟取斑利一樣,怎麼能不成功呢?”叔向答道:“誰跟子比相好,誰跟子比共仇恨呢?奪取王位有五難:有一寵一愛一的但無賢才,是一難;有賢才卻無國内支持力量的響應,是二難;有支持力量卻無長遠謀劃是三難;有長遠謀劃卻無人民擁護,是四難;有人民擁護卻無德行,是五難。

    子比在晉國十三年了,沒聽說晉國楚國跟随他的人有學識淵博的,可以說他沒有賢才了;家族盡失,親人背叛,可以說他沒有支持力量了;沒有可乘之機卻輕舉妄動,可以說他沒有長遠的謀劃;一輩子羁旅在外,可以說他沒有人民的擁護了;逃亡在外,國内人卻沒有一愛一戴他的迹象,可以說他沒有德行了。

    靈王暴虐,無所顧忌,可以說是自取滅亡,子比五難具備,竟敢殺死國君,誰能幫助他呢?享有楚國的,可能是棄疾吧?棄疾統治陳地、蔡地,方城山為外屬。

    在他統治的區域沒有任何邪惡民生,盜賊隐遁,不敢妄動,他決不因個人的欲一望去違背民心,因此百姓毫無怨言。

    祖先神靈保若他,人民信任他。

    芈氏發生内亂,排行在末位的一定繼位,這是楚國的常例。

    子比的官職,不過是右尹;論他的貴一寵一,無非是個庶子;與神靈的意旨,卻又差得很遠;百姓不懷念他,他将憑什麼即位呢?”宣子說:“齊桓公、晉文公不也是這樣的嗎?”叔向回答:“齊桓公是衛姬的兒子,被釐公所一寵一愛一。

    有鮑叔牙、賓須無、隰(xí,席)朋的輔佐,有莒國、衛國作外援,有高氏、國氏作内應。

    他聽從正确意見象流水一樣,對百姓不倦怠地布施恩惠。

    他享有君位,不也應該嗎?過去我們文公是狐季姬的兒子,被獻公一寵一愛一。

    他好學不倦。

    年僅十七歲,就結交五位賢才,有先大夫子全、子犯做心腹,有魏犨(chōu,一抽一)、賈佗作左膀右臂,有齊國、宋國、秦國、楚國作外援,有栾、郤、狐、先作内應。

    文公逃亡十九年,返國的志向十分堅定。

    因惠公、懷公喪失民心,百姓都互相跟随心向文公,這樣,文公享有國家,不也應該嗎?子比沒有什麼可給予百姓的,又得不到外援,離開晉國時,晉國人不護送;返回楚國,楚國人不迎接。

    憑什麼享有國家呢!”子比當王果然沒有長久,最終即位的是棄疾,正如叔向所預言的一樣。

     平王二年(前527),委派費無忌到秦國靈太子建娶妻。

    這個女子貌美過人,還沒到達楚都時,無忌先一步趕回,慫恿平王:“秦國女子傾國傾城貌,您可自己留下,再為太子另尋一位。

    ”平王聽從了無忌的勸說,終于自己娶了秦女,生下熊珍。

    又為太子娶了另一位女子。

    當時伍奢是太子的太傅,無忌是少傅。

    無忌不被太子一寵一愛一,常常中傷诽謗太子建。

    太子建當時十五歲了,他的母親是蔡國女子,也不被平王一寵一幸,平王漸漸地更加疏遠太子建了。

     六年(前523),平王讓太子建住在城父,戍守邊界。

    無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中傷太子建說:“就因我把秦國女子送到您的後宮,太子便十分怨恨我,亦不可能對您沒有怨氣,您也要略加防備啊。

    況且太子住在城父,專攬兵權,對外結交諸侯,而且時時想打進國都。

    ”平王便把太傅伍奢叫來責備一番。

    伍奢心知這是無忌造謠的結果,就說:“君王您為什麼因為一個小人而疏遠親生骨肉呢?”無忌說:“今天不制一服伍奢,後悔就晚了。

    ”于是平王就囚禁了伍奢。

    讓司馬奮揚召太子建回來,想殺死太子。

    太子聽到風聲,逃到了宋國。

     無忌說:“伍奢有兩個兒子,不殺死他們将成為楚國的禍害。

    為什麼不以免除他們父親的死罪為條件把他們召來,這樣他們必定回楚。

    ”于是,平王派使者對伍奢說:“能把你的兩個兒子召回,你就可以活命,否則必處死。

    ”伍奢說:“伍尚為人正直憨厚,敢為節義而死,慈一愛一孝悌忠義,聽說回楚可以免除父親的死罪,必然回來,不顧惜自己的一性一命。

    伍胥為人聰慧而有謀略,勇一猛而喜功,知道回來必死無疑,便肯定不會回來。

    可是,成為楚國未來憂患的必定是這個兒子。

    ”于是,平王派人去叫他們,說:“你們回楚國,我就赦免你們父親的死罪。

    ”伍尚對伍胥說:“聽到父親可以免死卻不回去,那是不孝;父親被殺,作兒子的如不想方設法報仇,那是無謀劃;估計能力去成就大事,那才是智慧。

    你快走吧,我将回楚國一死了之。

    ”伍尚就回楚國了。

    伍胥拿起弓箭,走出房間去見使者,說:“父親有罪,為什麼叫兒子回去呢?”說完,将拉弓射擊使者,使者掉頭就跑,伍胥便逃到了吳國。

    伍奢聽到這個消息後說:“伍胥跑了,楚國危險了。

    ”楚國就殺死了伍奢和伍尚。

     十年(前519),楚國太子建的母親住在居巢,暗中與吳國有來往。

    吳國派公子光讨伐楚國,打敗陳國、蔡國軍隊,帶走太子建的母親,楚國很害怕,加固了郢都。

    先前,吳國的邊城卑梁和楚國的邊城鐘離有兩個小孩争奪桑樹,兩家因此發生争吵互相攻打,鐘離人殺死了卑梁人。

    卑梁大夫很生氣,派城裡的守軍攻打鐘離。

    楚王聽到後也很生氣,派軍占據了卑梁。

    吳王聽到後大怒,也派出軍隊,讓公子光借太子建母親家在楚國為由而攻打楚國,一舉攻下了鐘離、居巢。

    楚國十分畏懼,便又加固了郢都。

     十三年(前516),平王逝世。

    将軍子常說:“太子珍還年幼,況且他的母親就是以前太子建應當娶的。

    ”想立令尹子西為王。

    子西是平王庶出的弟弟,但很仁義。

    子西說:“國家有固定的法則,改立其他王就要動亂,談論這件事就要招來殺身之禍。

    ”于是楚國擁立太子珍,這是昭王。

     昭王元年(515),楚國衆人不喜歡費無忌,因為他的中傷使太子建逃亡,并殺死了伍奢父子和郤(xì,戲)宛。

    郤宛的同宗伯氏的兒子嚭(pī,批)和子胥都逃到了吳國,吳軍多次侵伐楚國,楚國人更加怨恨無忌了。

    楚國令尹子常殺死了無忌取得衆人的歡心,衆人才高興。

     四年(前512),吳國的三位公子逃到楚國,楚國賜封給他們土地用以抵禦吳國。

    五年(前511),吳國讨伐并攻下了楚國的六、潛。

    七年(前509),楚國派子常讨伐吳國,吳國在豫章把楚國打得大敗。

     十年(前506)的冬季,吳王阖闾、伍子胥、伯嚭和唐國、蔡國共同讨伐楚國,楚國大敗,吳軍于是進入郢都,掘開平王墓污辱平王一屍一體,因為伍子胥的緣故。

    吳軍侵來,楚國派子常率軍迎擊,兩軍隔着漢水擺開陣勢。

    吳國打敗子常軍,子常逃到鄭國。

    楚軍潰散,吳軍乘勝追逐楚軍,五次交鋒後,吳軍兵臨郢都。

    己卯日,昭王逃跑。

    庚辰日,吳軍開進郢城。

     昭王逃到雲夢。

    雲夢人不知道是昭王,射傷了昭王。

    昭王又逃到鄖(yún,雲)國。

    鄖公的弟弟懷說:“平王殺死了我們的父親,今天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阻止懷,可是又擔心懷殺昭王,就和昭王逃到随國。

    吳王聽說昭王赴随,立即進擊随國,對随人說:“被封到長江、漢水之間的周王室的子孫們,都被楚國消滅了。

    ”随君想殺死昭王。

    昭王的随從子綦(qí,其)就把昭王隐藏到非常秘密的地方,然後自稱是昭王,對随人說:“把我送給吳王吧。

    ”随人便問蔔把昭王交給吳國這件事,不吉利,于是,向吳王推辭說:“昭王逃跑了,已經不在随國了。

    ”吳王強求派人到随國搜索昭王,随人不同意,吳人隻好停止進擊離開随國。

     昭王逃出郢都時,曾派申鮑胥向秦國請求救援。

    秦國派了五百輛戰車救助楚國,楚國也聚集殘餘士兵,和秦軍共同反擊吳國。

    十一年(前505),六月,在稷打敗吳軍。

    恰好吳王的弟弟夫概見到吳王的士兵傷殘敗退,于是逃回吳國,自立為王。

    阖闾聽到這個情況,立即率軍撤離楚國,回國去攻打夫概。

    夫概失敗,逃到楚國,楚國把他封到堂谿,号為堂谿氏。

     楚昭王滅亡了唐國。

    九月,昭王回到了郢都。

    十二年(前504),吳國又攻打楚國,攻下了番。

    楚王很害怕,離開郢城,并把都城遷到北邊的鄀。

     十六年(前500),孔子做了魯國宰相。

    二十年(前496),楚國滅亡了頓國、胡國。

    二十一年(前495),吳王阖闾讨伐越國。

    越王句踐射傷吳王,于是吳王死去。

    吳國因此怨恨越國不再向西攻打楚國了。

     二十七年(前489)的春天,吳國攻打陳國,楚昭王救助陳國,駐軍在城父。

    十月,昭王病倒在軍中。

    天空有紅色雲霞象鳥一樣,圍繞太陽飛翔。

    昭王向周太史詢問吉兇,太史說:“這對楚王有害,可是能夠把災禍移到将相身上。

    ”将相聽到這句話,就請求向神禱告,自己代替昭王,昭王說:“将相如同我的手足,今天把災禍移到手足上,難道能夠免除我的病嗎?”昭王不同意。

    占蔔病因,認為是黃河在作祟。

    大夫們請求祭禱河神。

    昭王說:“自從我們先王受封後,遙祭的大川不過是長江、漢水,黃河神我們不曾得罪過。

    ”昭王沒有答應大夫們的請求。

    孔子在陳國,聽到這些話,說:“楚昭王通曉大義啊。

    他沒有失去國家,太應該了!” 昭王病重,就把各位公子大夫召來說:“我不才,使楚軍一再受辱,今天竟能夠壽終正寝,是我的幸運。

    ”昭王推讓自己的大弟公子申做楚王,公子申不答應。

    又推讓二弟公子結,結也不答應。

    于是又推讓三弟公子闾,三弟曾推辭五次,最後,才答應做楚王。

    楚軍将要與吳軍交戰,庚寅這一天,昭王在軍中逝世。

    子闾說:“昭王病重時,放棄自己的兒子即位,卻推讓大臣們做王,我所以答應昭王,是用來寬慰昭王的心意的,當今昭王逝世,我怎麼敢忘記君王的一片好心呢?”于是與子西、子綦商量,秘密派出軍隊堵塞道路,迎接越女的兒子章,擁立他為王,這是惠王。

    然後停止進軍,返回國内,安葬了昭王。

     惠王二年(前487),子西把平王太子建的兒子勝從吳國叫來,授他為巢縣大夫,号曰白公。

    白公喜好軍事而且能禮遇士人,想為父親報仇。

    六年(前483),白公向令尹子西請求出兵讨伐鄭國。

    當初,白公的父親太子建逃到鄭國,鄭國殺死了他,白公隻好逃到吳國,子西又叫他來,所以白公仇視鄭國,才想讨伐鄭國。

    子西答應了,但沒給他派軍。

    八年(前481),晉國讨伐鄭國,鄭國向楚國告急,楚國派子西救助鄭國,子西救鄭後接受鄭的賄賂離開了鄭國。

    白公勝很生氣,立即就和敢死的勇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襲擊殺死了令尹子西、子綦,趁機劫持了惠王,把他囚禁在高府,想殺死他。

    惠王的随從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王夫人的宮殿。

    白公自己登位作了楚王。

    一個月後,恰巧葉公來救助楚國,楚惠王手下人和葉公一起攻擊白公,殺死了他。

    惠王才恢複王位。

    當年,楚國滅亡了陳國,将其劃歸為楚國一個縣。

     十三年(前476),吳王夫差強大起來,欺辱齊國、晉國,讨伐楚國。

    十六年(前473),越國滅亡了吳國。

    四十二年(前447),楚國滅亡了蔡國。

    四十四年(前445),楚國滅亡了杞國。

    與秦國講和。

    這時越國已滅亡了吳國,可是不能統治長江、淮北地域。

    楚國向東部侵占,把地盤擴展到泗水一帶。

     五十七年(前432),惠王逝世,兒子簡王中即位。

     簡王元年(前431),向北攻打滅亡了莒國。

    八年(前424),魏文侯、韓武子、趙桓子開始成為諸侯。

     二十四年(前408),簡王逝世。

    兒子聲王當即位。

    聲王六年(前402),強盜殺死了聲王,兒子悼王熊疑即位。

    悼王二年(前400),三晉來讨伐楚國,打到乘丘就返回了。

    四年(前398),楚國讨伐周朝。

    鄭國殺死了子陽。

    九年(前393),楚國讨伐了韓國,奪下了負黍。

    十一年(前391),三晉來讨伐楚國,在大梁、榆關打敗了我國。

    楚國給秦國送了厚禮,與秦講和了。

    二十一年(前381),悼王逝世,兒子肅王臧即位。

     肅王四年(前377),蜀國讨伐楚國,攻下茲方。

    于是楚國修建扞關口抵抗蜀軍。

    十年(前371),魏國攻下我國魯陽。

    十一年(前370),肅王逝世,肅王無子,便立弟弟熊良夫為王,這就是宣王。

     宣王六年(前364),周天子祝賀秦獻公。

    秦開始又強大起來,可是三晉更加強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其強盛。

    三十年(前340),秦國把商地封給衛鞅,向南進犯楚國。

    當年,宣王逝世,兒子威王熊商即位。

     威王六年(前334),周顯王把祭祀文王、武王的福肉送給秦惠王。

     七年(前333),齊國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欺騙楚國,楚成王讨伐齊國,在徐州打敗齊軍,而且要挾齊國一定驅逐田嬰。

    田嬰害怕了,張醜欺騙楚王說:“楚王之所以在徐州戰勝了,是因為齊王沒任用田盼子。

    盼子為齊國立了功,百姓們也服從他。

    田嬰無能而任用申紀。

    申紀這個人,大臣們都不擁護他,百姓也不服從他,所以楚王您才戰勝了齊軍。

    今天楚王要驅逐嬰子,嬰子被趕走,齊王就一定重用盼子。

    那麼齊王就又要整頓軍隊再來與楚王您交戰了,這對您絕對沒有好處。

    ”楚王便不再提出驅逐田嬰的要求。

     十一年(前329),威王逝世,兒子懷王熊槐即位。

    魏國聽說楚國有國喪,就讨伐楚國,奪取了陉山。

     懷王元年(前328),張儀開始作秦惠王的國相。

    四年(前325),秦惠王剛稱王。

     六年(前323),楚國派柱國将軍昭陽率軍攻打魏國,在襄陵打敗魏國,奪取魏國八個城邑。

    楚國又調軍攻打齊國,齊王十分擔心,陳轸恰好替秦國出使齊國,齊王說:“怎麼對付楚國?”陳轸說:“君王不要擔憂,請您允許我讓他撤軍。

    ”于是陳轸立即到楚軍中去會見昭陽,說:“我想聽聽楚國的軍功法,打敗敵軍殺死敵将的有功之臣,将賞賜什麼?”昭陽說:“授予上柱國将軍的官職,封給上等爵位,讓他手執珪玉。

    ”陳轸說:“楚國還有比這個更尊貴的賞賜嗎?”昭陽說:“令尹。

    ”陳轸說:“今天您已經做了令尹,這是楚國最高的官位。

    我請您允許我打個比方。

    有人贈給自己的舍人們一杯酒,舍人們說:‘幾個人喝這杯酒,不夠喝的,請大家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成就賞給誰這杯酒。

    ’一個人說:‘我先畫好了。

    ’舉起酒杯站起身又說:‘我能給蛇添上足。

    ’等到他為蛇畫好足時,後于他畫好蛇的人奪過他的酒一飲而盡,說:‘蛇本無足,今天你替它添上足,這就不是蛇了。

    ’今天您身為楚相,來攻打魏國,已打敗魏軍殺死魏将,沒有比這再大的功勞了,可是官職爵祿不可能再增加;假使打不勝,您将要殉職丢爵,給楚國造成不好的聲譽,這就是畫蛇添足。

    您不如率軍返楚對齊施恩施德,這就是永處高位的策略啊!”昭陽說:“好吧!”于是率軍離開齊國。

     燕、韓國國君開始稱王。

    秦國派張儀與楚、齊、魏相會,在齧桑訂立盟約。

     十一年(前318),蘇秦與山東六國約定合縱共同攻打秦國,楚懷王為縱長。

    大軍打到函谷關,秦國出兵迎擊,六國軍都先後撤軍,其中齊軍在最後。

    十二年(前317),齊湣王戰勝趙、魏聯軍,秦國也戰勝韓軍,與齊國争當首領。

     十六年(前313),秦國想讨伐齊國,可是楚國正和齊國合縱親善,秦惠王擔心這種情況,就揚言免掉張儀相國職,讓張儀去會見楚王,對楚王說:“我國君王最喜歡的無過于楚王您,即使我特别希望做看門小厮的主人,也無過于大王;我國君王最憎恨的無過于齊王,即使我最憎恨的也無過于齊王。

    可是大王您卻與他關系密切,所以我國君王不能侍奉您,這讓我也不能為您做看門小厮了。

    如果楚王能為我關閉關口與齊國斷交,那麼今天您就派使都跟從我去秦領取秦曾奪取的楚國方圓六百裡的商於地,如此,就會削弱齊國勢力了。

    這樣,您便可以北方削弱齊國,西方對秦有恩德,并增加商於六百裡土地的财富,這真可謂一箭三雕了。

    ”懷王十分高興,于是把國相的玉玺贈給張儀,每天為他擺開酒宴,宣稱“我又得到我的商於了。

    ”大臣們都祝賀,唯獨陳轸表示傷痛。

    懷王說:“為什麼?”陳轸回答說:“秦國所以看重您君王,那是因為您與齊王友好親善。

    今天還未得到商於之地就先斷絕齊交,是孤立楚國的作法。

    秦國又如何要看重孤立無援的我國呢,一定要輕視楚國的。

    如果秦國先交出商於,爾後我們再與齊斷交,那麼,秦國的計謀就無效了。

    如果我們先與齊斷交,爾後再去索取商於,那我們一定要被張儀所欺騙。

    您如果被張儀所欺騙,一定怨恨他。

    怨恨他,就等于西邊興起了秦國的憂患,北邊斷絕了齊國的友好。

    西邊有秦的憂患,北邊又與齊斷交,那麼,韓、魏兩國的軍隊一定來攻打。

    所以我在傷痛。

    ”楚王不聽陳轸的意見,于是派一位将軍到秦國去接受商於了。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醉酒摔倒在車下,聲稱生病,三個月未露面,楚國也不能得到商於之地。

    楚王說:“莫非張儀認為我與齊的斷交還不夠徹底嗎?”于是又派勇士宋遺到北邊去辱罵齊王。

    齊王很生氣,折斷楚國的符節與秦國友好了。

    秦齊聯合完畢,張儀才上朝,對楚國将軍說:“你怎麼還沒接受土地呢?從某處到某處,方圓有六裡呢。

    ”楚國将軍說:“我受命來接受的是六百裡,沒聽說六裡。

    ”立即返楚向懷王彙報。

    懷王十分生氣,将要派軍讨伐秦國。

    陳轸又說:“伐秦不是上策。

    不如趁機用一座名城賄賂秦國,聯合秦國讨伐齊國,這就能把從秦國丢失掉的,又從齊國補償過來了,如此,我國還可保全。

    當今,您已與齊國斷交,又興師追究秦國欺騙之罪,這就等于我們讓秦齊友好引來天下的大軍,我國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啊。

    ”楚王仍不聽從陳轸的建議,于是又與秦國斷交,派軍向西邊攻打秦國。

    秦國也派軍迎擊楚軍。

     十七年(前312)的春天,楚軍在丹陽與秦軍交戰,秦軍把我軍打得大敗,斬殺八萬名士兵,俘虜楚國大将軍屈匄(gài,蓋),偏将軍逢(páng,旁)侯醜等七十多人,又奪取了漢中的各郡縣。

    楚懷王十分憤怒,就動用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