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第十

關燈
安硯方譯注 【說明】 根據司馬遷的說法,楚國是黃帝之子昌意之後。

    楚人的祖先之一重黎曾為帝喾的火正,因有功,被命為祝融。

    以後其弟吳回繼之。

    吳回第六子季連,芈(mǐ,米)姓,是楚人的直接祖先。

    季連的後裔熊繹被周成王封于楚蠻,給予子男之田的爵位,定都在丹陽,是周初重要的異姓諸侯,與周之同姓諸侯魯、衛、晉、齊等共事周成王。

    周夷王時,周王室衰微,而楚國卻有發展,其首領熊渠借口為蠻夷,不用中國之号谥,便稱自己的兒子為王。

    進入春秋之後,各諸侯國的統治者依然稱“公”之時,熊通不顧周王的反對,亦自稱武王,即楚武王,楚國的叛逆一性一格比較突出。

    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不容忍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在《春秋左傳》中将楚王皆貶稱“子”。

     楚國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

    春秋時,與吳、越關系緊張,曾一度被吳國打敗,進入戰國後,雖有吳起相楚悼王的改革(見《吳起列傳》),但由于舊貴族勢力強大,不久即夭折。

    楚國的發展道路是很曲折的,最終為秦國所滅。

    《楚世家》記述了楚國從興盛到滅亡的完整曆史。

    從文化方面講,楚國産生了象屈原、宋玉那樣的大文學家,也産生了象老子、莊子那樣博大一精一深的思想家,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

    從政治方面講,楚國對人們有啟發、有借鑒的也比較多。

    楚莊王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為樂”,還“令國中曰:‘有敢谏者死無赦!’”即使如此,伍舉也入谏了。

    莊王居然左手懷抱鄭國美一女,右手懷抱越國美一女,置座于歌一妓一舞女之中。

    伍舉說:“有一隻鳥,三年不飛不鳴,是什麼鳥?”莊王答:“三年不飛,飛将沖天;三年不鳴,鳴将驚人。

    ”但莊王仍舊習不改,一婬一樂更甚。

    于是蘇從又冒死進谏,他視“殺身以明君”為自己的夙願,終使莊王受到教育,幡然悔悟,竟“罷一婬一樂,聽政”,實行一系列改革政策,殺死幾百罪人,擢升數百賢人,任用良臣伍舉、蘇從,“國人一大悅”。

     楚莊王聽取忠良的正面進谏而使國家強盛了,楚平王卻輕信謠言,疏遠骨肉、殘害忠良。

    可見,在集權****的封建時代,盡避君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其左右也能發揮作用。

    而在無健全法律、無強大機構制約君主權力的封建社會,左右發揮作用的好壞、正誤便完全決于君主及其左右人的個人品質、德行的好壞了。

    賢明的君主能勤奮聽政、結交賢才、集思廣益、兼聽兼信、實行改革,國家政治自然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封建社會因此而出現過盛世。

    反之,昏庸的君主無視政事、尋一歡作樂、暴虐無道、偏聽偏信,國家政治自然昏暗,百姓遭殃。

    認真清除封建時代這種腐朽思想和****行為,仍然是思想文化戰線上不忽視的一個工作。

     晉國的叔向曾分析楚共王太子子比有五難:一沒有賢才輔佐,二沒有主要力量支持,三沒有長遠謀劃,四沒有人民擁護,五沒有崇高品德,因此不能享有國家。

    果如叔向言,子比為王才十餘日。

    相反,晉文公是賢君,具備好的德行,“從善如流、施惠不倦”,“好學不倦”,能結交賢才作為心腹、左膀右臂,一愛一到國内外力量的支持,百姓相從而歸附他。

    這樣,他不僅享有國家,且在治國中也獲得突出的成功,終于稱霸于諸侯。

    叔向所言的五難,從反面給曆代統治者治國安邦獻出了計策,對今人來講,也具有主啟迪意義。

     【譯文】 楚國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陽。

    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

    高陽生下了稱,稱生下了卷章,卷章生下了重黎。

    重黎成為帝喾(kù,酷)高辛氏的火正,很有功績,能使光照天下,帝喾賜予他祝融的稱号。

    共工氏發動内亂,帝喾讓重黎誅殺作亂者但未殺盡。

    帝喾就在庚寅那一天殺死了重黎,讓他的弟弟吳回接替重黎,也去任火正之職,仍稱之為祝融。

     吳回生下陸終。

    陸終有六個兒子,都是母親腹裂而生。

    長子叫昆吾,次子叫參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會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連,季連姓芈,是楚國王族的祖先。

    昆吾在夏商時曾經做侯伯,桀時被湯滅亡。

    彭祖在殷朝時曾經做侯伯,殷朝末年,彭祖被滅。

    季連生下了附沮,附沮生下了一穴一熊。

    他的後代中途衰落。

    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蠻夷,史書未能記載下他們的世系。

     周文王的時候,季連的後代有一支叫鬻熊。

    鬻熊如同兒子般侍奉文王,早死。

    他的兒子叫熊麗。

    熊麗生下了熊狂,熊狂生下了熊繹。

     熊繹處在周成王時代,成王要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後代,于是把熊繹封到楚蠻,封給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住在丹陽。

    楚子熊繹和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共同侍奉成王。

     熊繹生下了熊艾,熊艾生下了熊?(dàn,但),熊?生下了熊勝。

    熊勝讓弟弟熊楊作繼承者。

    熊楊生下了熊渠。

     熊渠有三個兒子。

    在周夷王的時候,周王室衰落,有的諸侯不肯朝觐(jìn,近)天子,諸侯間互相攻伐。

    熊渠很得長江、漢水一帶民衆的擁戴,就出兵攻打庸、楊粵,一直打到鄂地。

    熊渠說:“我在蠻夷地區,不必和中原各國的名稱谥号一樣。

    ”于是他就封自己的長子熊康作句(gōu,勾)亶(dàn,但)王,二兒子熊紅作鄂王,小兒子熊執疵做越章王,都在長江沿岸楚蠻地區。

    等到周厲王時,由于厲王暴躁狂虐,熊渠擔心他來攻打楚國,也就去掉了自己的王号。

     熊渠的繼承者是長子熊毋康,毋康早死。

    熊渠逝世後,次子熊摯紅即位。

    摯紅死,他的弟弟殺了他即位,這就是熊延。

    熊延生下了熊勇。

     熊勇(前841),周人挑一起内亂,攻打厲王,厲王逃到彘。

    熊勇于十年(前837),逝世,弟弟熊嚴繼承王位。

     熊嚴于十年(前828),逝世。

    熊延有四個兒子,長子叫伯霜,二子叫仲雪,次子叫叔堪,小兒子叫季徇。

    熊嚴逝世。

    長子伯霜即位,這是熊霜。

     熊霜元年(前827),周宣王剛即位。

    熊霜于六年(前822)逝世,三個弟弟争着即位。

    仲雪死了,叔堪逃亡,到濮避難,小一弟一弟季徇即位,這是熊徇。

    熊徇十六年(前806),鄭桓公剛剛被封到鄭。

    二十二年(前800),熊徇逝世,兒子熊咢即位。

    熊咢于九年(前791)逝世,兒子熊儀即位,這就是若敖。

     若敖二十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都向東遷移,秦襄公開始成為諸侯。

     二十七年(前764),若敖逝世,兒子熊坎即位,這就是霄敖。

    霄敖于六年(前758)逝世,兒子熊眴(xùn,殉)即位,這是蚡(fén,墳)冒。

    蚡冒十三年(前745),晉國開始動亂,因為曲沃的緣故。

    蚡冒于十七年(前741)逝世。

    蚡冒的弟弟熊通殺死蚡冒的兒子即位,這就是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前724),晉國曲沃莊伯殺死了宗主國國君晉孝侯。

    十九年(前722),鄭伯的弟弟段挑一起内亂。

    二十一年(前720),鄭國侵占天子的田地。

    二十三年(前718),衛國人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桓公。

    二十九年(前712),魯國人殺死了自己的國君隐公。

    三十一年(前710),宋國的太宰華督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殇公。

     三十五年(前706),楚國讨伐随國。

    随國君說:“我沒有罪過。

    ”楚王說:“我處在蠻夷地區。

    今天諸侯們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殺。

    我有軍隊,想憑此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

    ”随國人替他到周王室請求尊号,周王室不答應,随國人回來向楚國報告。

    三十七年(前704),楚熊通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師,很早死去。

    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隻賜予子男爵位的田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可是周王不加封爵位,我隻好自稱尊号了!”于是他自稱武王,和随國人訂立盟約後才撤軍。

    從此便開始墾殖濮地并占有它。

     五十一年(前6一90),周王召見随侯,責備他讓楚國君稱王。

    楚武王很生氣,認為是随侯背叛了自己,便攻打随國。

    武王在行軍路上病死,楚國才停止進軍。

    武王的兒子文王熊赀即位,楚國開始遷都到郢。

     文王二年(前688),楚國攻伐申國經過鄧,鄧人說:“楚王很容易捕獲。

    ”鄧侯沒有答應。

    六年,楚國讨伐蔡國,俘虜了蔡哀侯後回國,不久又釋放了他。

    楚國強盛起來,欺淩長江、漢水流域的小一柄一,小一柄一都很畏懼楚國。

    十一年(前679),齊桓公開始稱霸,楚國也開始強大。

     十二年(前678),楚國讨伐鄧國,滅亡了鄧國。

    十三年(前677),文王逝世,兒子熊艱即位,這是莊敖。

    莊敖于五年(前672),想殺死自己的弟弟熊恽,熊恽逃到随國,與随人襲擊殺死了莊敖即位,這就是成王。

     成王恽于元年(前671),剛剛即位就向百姓布施恩惠道德,在諸侯中恢複舊時的友好關系。

    派人向天子進貢,天子賞賜給他祭祀的肉。

    說:“鎮撫你們南方夷越地區的動亂,不要侵犯中原。

    ”于是楚國擴地到方圓千裡。

     十六年(前656),齊桓公派軍侵犯楚國,一直到陉山。

    楚成王讓将軍屈完率軍抵禦,與桓公結盟。

    桓公責備楚成王沒有向周王室交納貢品,楚成王答應了他,他才撤軍離楚。

     十八年(前654),成王率軍向北讨伐許國,許國國君脫一去上衣露出胳膊請罪,楚成王才釋放了他。

    二十二年(前650),楚國讨伐黃國。

    二十六年(前646),楚國滅亡了英國。

     三十二年(前639),宋襄公想與諸侯結盟相會,叫楚國參加。

    楚王生氣地說:“叫我去,我将以友好的态度前往,趁機襲擊侮辱他。

    ”于是,楚王出兵到了盂,逮捕侮辱了宋公,不久又讓他回國。

    三十四年(前638),鄭文公南下朝拜楚王。

    楚成王向北攻打宋國,在泓水打敗宋軍,射傷了宋襄公,襄公不久便因傷而死。

     三十五年(前637)晉公子重耳經過楚國,成王按招待諸侯客的禮節款待了重耳,并贈送重耳很多禮物,又把他護送到秦國。

     三十九年(前633),魯僖公向楚國請求出兵讨伐齊國,楚國派申侯率軍攻打齊國,奪下谷邑,把齊桓公的兒子雍安置在谷地。

    齊桓公的七個兒子都逃到楚國,楚國全部拜他們為上大夫。

    楚國滅亡了夔,因為夔不祭祀祝融、鬻熊的緣故。

     夏天,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晉國救援宋國,楚成王隻好作罷回歸楚國。

    将軍子玉請求繼續作戰,成王說:“重耳在外逃亡多年,終于能夠回到晉國,是上天在興發他,不能阻擋。

    ”子玉堅決請戰,于是楚成王隻給他很少的軍隊就離去了。

    晉國果然在城濮打敗子玉。

    楚成王很生氣,殺死了子玉。

     四十六年(前626),起初,成王打算确立商臣為太子,告訴了令尹子上。

    子上說:“國君你還年輕,又有很多龐一愛一的妻妾,如果确立了再廢棄,國家将會發生亂子,楚國立的太子常常在年少的。

    況且商臣毒蜂眼豺狼音,是很殘忍的人,不宜立他為太子。

    ”楚王不聽,終于立了商臣。

    後來楚王又想立兒子職,而廢棄太子商臣。

    商臣聽到一點兒風聲可是還沒有證實,便告訴自己的老師潘崇說:“怎麼才能得到确實的情況呢?”潘崇說:“款待成王一寵一愛一的江芈姬,但不要尊敬她。

    ”商臣聽從了他的計謀。

    江芈生氣地說:“君王想殺掉你立職為太子是應該的。

    ”商臣告訴潘崇說:“确實了。

    ”潘崇問:“您能侍奉職嗎?”商臣回答:“不能!”“能逃跑嗎?”商臣又回答:“不能。

    ”“能殺死君王嗎?”商臣回答道:“能。

    ”冬季十月,商臣讓宮裡的衛兵包一皮一皮圍了成王,成王請求吃過熊掌後再死,商臣不答應,丁未這一天,成王上吊自一殺。

    商臣即位,這就是穆王。

     穆王即位後,把自己的太子一宮賜予潘崇,讓他作太師,主持國家事務。

    穆王三年(前623),滅亡了江國。

    四年(前622),滅亡了六國、蓼國。

    六、蓼國君是臯陶的後裔。

    八年(前618),楚讨伐陳國。

    十二年(前614),穆王逝世。

    兒子莊王侶即位。

     莊王即位三年,從未向國内發布過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尋一歡作樂,還向國内下了道诏令:“有敢進谏的格殺勿論!”伍舉入宮進谏。

    莊王左手懷抱鄭姬,右手懷抱越女,坐在歌舞樂人中間。

    伍舉說:“希望向您進獻一個隐語。

    ”接着又說:“有一隻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不鳴,這是什麼鳥呢?”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過了幾個月,莊王更加一婬一佚放縱。

    蘇從大夫就入宮進谏。

    楚莊王說:“你沒有聽到我的诏令嗎?”蘇從回答說:“舍身而使您賢明,這是我的夙願。

    ”楚王于是就停止一婬一佚作樂,開始處理政務,殺死了幾百個罪人,擢升了幾百個有功之臣,任用伍舉、蘇從管理政務,舉國上下十分擁護。

    當年楚國滅亡庸國。

    六年(前608),楚國讨伐宋國,得到五百輛戰車。

     八年(前606),楚國讨伐陸渾戎,到達洛,在周都郊外閱兵。

    周定王派王孫滿犒勞楚王。

    楚王向王孫滿詢問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加答說:“統治國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寶鼎。

    ”莊王說:“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國隻要銷毀刀劍上的刃尖便可以鑄成九鼎。

    ”王孫滿說:“啊呀!君王忘記這些了嗎?過去虞夏昌盛時,邊遠的國家都來朝貢,讓九州的長官進貢金屬,鑄成九鼎,其上繪了許多山川物體,各種怪異之物都具備,好讓百姓知道怪異為害情況。

    桀道德敗壞,鼎便被遷到殷朝,殷延續了六百年。

    殷纣王殘暴狂虐,鼎又被遷到周朝。

    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雖然很小卻重得移不動;如果天子道德敗壞,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動。

    過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jiárǔ,夾辱),占蔔說可以傳世三十代,立國七百年,這是上天的意旨。

    如今周王室雖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難以改變。

    問鼎輕重,确實不可以啊。

    ”楚王這才撤軍回國。

     九年(前605),楚莊王讓若敖氏做宰相。

    有人在莊王面前中傷他,他怕被殺,反而攻擊莊王,莊王殺死了若敖氏整個家族。

    十三年(前603),楚國滅亡了舒國。

     十六年(前598),楚國讨伐陳國,殺了夏征舒。

    因為征舒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所以楚國殺死了他。

    攻下陳國後,楚國就把它劃作自己的縣。

    群臣都慶賀勝利,隻有申叔時剛從齊國出使歸來不慶賀。

    莊王問他為什麼,申叔時回答說:“俗語說,牽着牛筆直地走到人家田裡,田的主人搶走了牛。

    牽牛走入人家田裡确實不對,但搶走牛不也太過分了嗎?當然,莊王您是因為陳國動亂才率領諸侯們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貪婪地把它劃歸為自己的一個縣,這怎麼能在天下發布命令呢!”莊王于是又恢複了陳國後代的地位。

     十七年(前597),春天,楚莊王包一皮一皮圍了鄭國,三個月攻下它。

    從皇門進入鄭都,鄭伯脫一去上衣露出胳膊牽着羊迎接莊王說:“我不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發怒,來到我國,這是我的罪過。

    我怎敢不唯命是聽!您把我遺棄到南海吧,或者把我當奴隸賞賜給諸侯,我也唯命是聽。

    假若您不忘記周厲王、宣王、鄭桓公、武公,不斷絕他們國家的祭祀,讓我侍奉您,這是我的心願,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

    隻是大膽地向您表白一下。

    ”楚國的大臣們都說:“君王不要答應他。

    ”莊王說:“鄭國君能這樣謙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麼可以斷絕他的祭祀呢!”說完,莊王親自舉起軍旗,左右的人指揮軍隊,率軍退後三十裡駐紮下來,于是答應與鄭國國君講和。

    鄭大夫潘尫(wāng,汪)來訂立盟約,子良到楚國當人質。

    夏季六月,晉國救助鄭國,與楚國大戰,在黃河畔楚國大敗晉軍,楚國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國。

     二十年(前594),楚國包一皮一皮圍了宋都,因為宋國殺死了楚國使者。

    楚國包一皮一皮圍宋都達五個月之久,都城内糧食吃盡,人們互換親子骨肉而食,劈開人骨當些燒。

    宋國的華元出城向楚軍講明實情。

    莊王說:“這是君子啊!”于是撤軍離去。

     二十三年(前591),莊王逝世,兒子共王審即位。

     共王十六年(前575),晉國讨伐鄭國。

    鄭國向楚國求救,共王救援鄭國。

    楚軍與晉軍在鄢陵交戰,晉軍打敗楚軍,射中一共王的眼晴。

    共王傳呼将軍子反。

    子反貪杯、随從?陽谷向子反勸酒,子反竟喝得酩酊大醉。

    共王生氣了,射死子反,撤軍回國。

     三十一年(前560),共王逝世,兒子康王招即位。

    康王即位十五年(前545)逝世,兒子員即位,這是郏敖。

     康王有一寵一愛一的弟弟公子圍、子比、子皙、棄疾。

    郏敖于三年(前542),讓自己的叔父、康王弟弟公子圍做令尹,主管軍事。

    四年(前541),公子圍出使鄭國,途中聽說楚王生病就返回楚國。

    十二月己酉這一天,公子圍進宮詢問楚王病情,竟用帽帶勒死楚王,又殺死楚王的兒子莫和平夏,派使者到鄭國報喪。

    伍舉問使者道:“誰将即位?”使者回答:“寡大夫公子圍。

    ”伍舉更正說:“共王的兒子公子圍是長者。

    ”子比逃到晉國,公子圍即位,這是靈王。

     靈王三年(前538)六月,楚國派使者通知晉國,想與諸侯相會。

    諸侯都到楚國的申邑聚會。

    伍舉說:“從前夏啟有鈞台宴飨,商湯有景亳诰命,周武王有盟津誓師,成王有岐陽會獵,康王有豐宮朝觐,穆王有塗山相會,齊桓公有召陵會師,晉文公有踐土結盟,您打算使用哪種禮儀?”靈王說:“使用齊桓公的。

    ”當時鄭國的子産在場,而晉、宋、魯、衛都未參與申之會。

    靈王與諸侯訂立盟約後,面露驕色。

    伍舉說:“桀因有仍相會,有缗背叛他。

    纣王因黎山相會,東夷背叛他。

    幽王因太室盟約,戎、翟背叛他。

    您要慎重思慮結局呀!” 七月,楚國率諸侯軍讨伐吳國,包一皮一皮圍了朱方。

    八月,攻下朱方,囚禁了慶封,殺盡慶封家族。

    楚國拿慶封示衆說:“大家不要仿效齊國慶封殺死自己的國君,欺淩自己的幼君。

    挾制各位大夫與自己盟誓。

    ”慶封反唇相譏說:“不要學習楚共王的庶出之子公子圍殺死自己的國君——哥哥的兒子員卻代替員即位!”于是靈王派人立即殺死了慶封。

     七年(前534),靈王建成了章華台,下令安置逃亡者在裡面服役。

     八年(前533),楚王派公子棄疾率軍滅亡了陳國。

    十年(前531),楚王召來蔡侯,灌醉後殺死了他。

    讓棄疾平定蔡國,令他作陳、蔡的地方官。

     十一年(前530),楚王讨伐徐國以恫吓吳國。

    靈王駐紮在乾谿等待伐徐的消息。

    靈王說:“齊、晉、魯、衛,他們受封時都接受了寶器,隻有我國沒有。

    今天我派使者到周把鼎要來作為分封的寶器,周王室會給我嗎?”析父回答說:“他會給君王的!餅去我們的先王熊繹遠在偏僻的荊山,乘坐簡陋的車子,身穿破衣爛衫,居住在草莽地區,跋山涉水侍奉天子,曾把桃木弓、棘枝箭進貢給周王室。

    齊國君是周王的舅父;晉和魯、衛國君是周王同母弟弟。

    因此,他們都有寶器,唯獨楚國沒有。

    周王室今天和那四個國家都侍奉您,将對您唯命是從,怎麼敢吝惜鼎呢?”靈王說:“過去,我們遠祖伯父昆吾住在原來的許國,今天鄭國人貪婪地占據那塊田地,不給我,現在我去要回,他們将給我嗎?”析父回答說:“周王室不吝惜鼎,鄭國怎麼敢吝惜田呢?”靈王又說:“過去諸侯們都認為我國地處偏遠而畏懼晉國,今天我擴大加固陳、蔡、不羹的城池,那裡都備有一千輛戰車的兵力,諸侯們怕我嗎?”析父回答說:“很怕呀!”靈王高興地說:“析父善談往古的事啊!” 十二年(前529)的春天,楚靈王在乾谿作樂,舍不得離去。

    百姓們苦于徭役。

    當初,靈王在申與諸侯會師時,曾侮辱了越國大夫常壽過,殺死了蔡國大夫觀起。

    觀起的兒子觀從逃到吳國,他勸吳王讨伐楚國,挑一撥越國大夫常壽過與越國的關系,要他挑一起内亂,做吳國的間諜。

    派人假借公子棄疾的命令從晉國召回公子比,到了蔡國,想與吳國、越國軍隊襲擊蔡國。

    讓公子比會見棄疾,并在鄧與棄疾結盟。

    于是,入宮殺死靈王的太子祿,擁立子比為楚王,任命公子子皙做令尹、棄疾做司馬。

    先清除了王宮,觀從又率領軍隊到乾谿,向楚國官兵宣布說:“楚國已經擁立新王了。

    先返回國都的,恢複他們的爵、封邑、田地、房屋。

    後返回的一律流放。

    ”楚國官兵一聽都逃的逃、散的散,紛紛離開靈王返回國都。

     靈王聽到太子祿被殺的消息,竟失神跌倒在車下,說:“人們一愛一自己的兒子也都如此嗎?”侍者說:“還要超過您。

    ”靈王說:“我殺别人的兒子也太多了,能不落到這步田地嗎?”右尹說:“請您到國都郊外聽從國人的處置吧。

    ”靈王說:“衆人的怒氣不可冒犯。

    ”右尹說:“暫且到大縣避一避,再向諸侯們請兵吧。

    ”靈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