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
關燈
小
中
大
王連升譯注
【說明】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稱為唐叔虞。
唐曾是堯的都城。
據《一毛一詩譜》說,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堯墟以南有晉水,改稱晉侯。
本篇所記從成工削桐葉為珪以封叔虞起至晉靜公二年(前376)魏、韓、趙三家分晉止,大約有六個半世紀的曆史。
晉國的内亂始自晉穆侯。
晉穆侯娶齊女姜氏為夫人,生一太子,取名曰“仇”。
晉國大夫師服認為,太子名曰仇,少子名曰成師,這是嫡庶名字的颠倒,預示着晉國将要發生内亂。
果然,穆侯死後,弟殇叔自立為君,太子仇出奔,内亂開始。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其根本原因在于君子所言:“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是古代君主傳位的兩種方式。
為了鞏固地位,古代各朝君王一般都是趁自己健在時,就确定太子作為繼承人。
這樣,争奪太子位便成為争奪君位的“序幕”。
晉獻公一寵一愛一年輕貌美的骊姬,一愛一屋及烏,獻公便想廢掉原立太子申生,而立骊姬子奚齊。
這本來正中骊姬下懷,但骊姬卻裝模作樣哭哭啼啼表示不同意,還以自一殺威脅獻公,暗中卻耍花槍,讓太子申生去祭母,把祭祀的福肉獻給獻公,骊姬趁機放進毒一藥,以達到中傷申生、立奚齊為太子的目的。
為了私欲,骊姬之流可謂極盡狠毒用心、卑劣手段而毫無顧忌。
面對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陰謀,申生先是倉皇逃回封地,爾後考慮父親年老、失去骊姬将“寝不穩,食無味”,最終隻好背負惡名、自一殺身亡,結束了這場争奪戰,而成為至高無上的權位争戰舞台上可憐的殉葬品。
讀者們對他也隻能發一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歎息而已。
晉文公從年輕時就好學不倦,十七歲曾結交五個賢士,在國外逃亡十九年,經曆過各種艱難險阻,積累了豐富的治國治民經驗,終于在62歲時返回晉國榮登君主寶座。
在執政期間,他修明政務、施惠百姓、獎懲分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為世代公認的聖賢君王、春秋五霸之一。
但他也曾犯有兩個錯誤。
逃亡途中,他一愛一戀在齊國娶的妻子,貪圖安樂,竟忘記重任,放棄理想,不再奮發向前。
他的妻子與随從用計灌醉他,抱他上車,離開齊國。
醒後,他知中計,想殺死随從——自己的舅父。
這是他的錯誤之一。
返回晉國後,他獎賞與他同舟共濟的有功之臣時,忘記了介子推,引起介子推及其随從的不滿。
這是他的錯誤之二。
但晉文公終歸不愧為賢君,他知錯必改,有錯必糾,當認識到随從用計使他離開齊國是正确的作法時,他終于沒有殺死舅父而與随從們一起前行了。
當他認識到未及時給介子推行賞之錯時,便派人到處尋找介子推。
當聽說介子推已進入綿上山時,他便下令把整座山做為“介推田”封給介子推,改綿上山為介山,“以記吾過,且旌善人”。
這些做法都争得了民心,鞏固了他的地位。
封建帝王都會犯錯誤,這是勿庸置疑的事實,但犯了錯誤能誠心聽取鎊方面的意見,知錯、認錯、改錯卻隻有明君、聖王才能做到。
所以漢代政治家王符在《潛夫論·明暗》篇中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因此,“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就成為一句箴言流傳了下來。
這句箴言大可以治國安邦,小可修身養一性一。
【譯文】 晉國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
當初,周武王與叔虞母親交會時,母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賜給他。
”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嬰兒後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寫着“虞”字,所以就給兒子取名為虞。
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繼位,唐發生内亂,周公滅了唐。
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遊戲,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珪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分封你。
”史佚于是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
周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史佚說:“天子無戲言。
隻要說了,史官就應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并奏樂章歌詠它。
”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
唐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裡,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的兒子燮就是晉侯。
晉侯的兒子甯族就是武侯。
武侯的兒子服人就是成侯。
成侯的兒子福就是厲侯。
厲侯的兒子宜臼就是靖侯。
靖侯以後,可以推算年代。
從唐叔到靖侯五代,沒有年代記載。
靖侯十七年(前842),周厲王殘暴狂虐,國人動亂,厲王逃到彘,大臣主持政務,所以叫“共和”。
十八年(前841),靖侯逝世,兒子釐侯司徒繼位。
釐侯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剛剛即位。
十八年(前823),釐侯逝世,兒子獻侯籍即位。
獻侯于十一年(前812)逝世,兒子穆侯費王即位。
穆侯即位的第四年(前808),娶了齊女姜氏作夫人。
七年(前805),穆侯讨伐條地。
夫人生下太子仇。
十年(前802),讨伐千畝,建立了功勞。
穆侯又得了小兒子,取名成師。
晉人師服說:“君王給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
小兒子卻叫成師,成師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
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卻自有規定。
現在,嫡長子與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這以後晉難道能不亂嗎?” 二十七年(前785),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己立為君王,太子仇被迫逃亡。
殇叔三年(前782),周宣王逝世。
四年(前781),穆侯的太子仇率領自己的一黨一徒襲擊殇叔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前771),周幽王昏庸無道,犬戎殺死幽王,周王室東遷。
秦襄公開始被列為諸侯。
三十五年(前746),文侯仇逝世,兒子昭侯伯即位。
昭侯于元年(前745)把曲沃封給文侯弟弟成師。
曲沃城比翼城大。
翼城是晉君的都城。
成師被封在曲沃,稱為桓叔。
靖侯的庶孫栾賓輔佐桓叔。
當時桓叔已58歲,崇尚德行,晉國百姓都歸附他。
君子說:“晉國的動亂就在曲沃了。
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亂還等什麼!” 七年(前739),晉國大臣潘父殺死國君昭侯,要迎接曲沃桓叔。
桓叔也想去晉都,但晉人發兵攻打桓叔。
桓叔失敗,又回到曲沃。
晉人共同立昭侯的兒子平為國君,這就是孝侯。
孝侯殺了潘父。
孝侯八年(前732),曲沃桓叔逝世,兒子鱓(shàn,善)代替桓叔,這就是曲沃莊伯。
孝侯十五年(前725),曲沃莊伯在翼殺死國君晉孝侯。
晉人攻打曲沃莊伯,莊伯再回到曲沃。
晉人又立孝侯兒子郄(xì,戲)為國君,這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前722),魯隐公剛即位。
鄂侯于六年(前718)逝世。
曲沃莊伯聽說晉鄂侯去世,便興兵讨伐晉都。
周平王派虢公率領軍隊讨伐曲沃莊伯,莊伯逃回曲沃防守。
晉人共同立鄂侯兒子光為國君,這就是哀侯。
哀侯二年(前716),曲沃莊伯逝世,兒子稱接替莊伯即位,這就是曲沃武公。
哀侯六年(前712),魯國人殺死自己的國君隐公。
哀侯八年(前710),晉國侵伐陉廷。
陉廷人和曲沃武公共同策劃,九年(前709),到達汾河畔讨伐晉國,俘虜了哀侯。
晉人就立哀侯的兒子小子為國君,這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前709),曲沃武公指使韓萬殺死了被俘的晉哀侯。
曲沃越發強大,晉國對它無可奈何。
晉小子四年(前706),曲沃武公騙來晉小子殺死了他。
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晉哀侯的弟弟缗被立為晉侯。
晉侯缗四年(前703),宋逮捕了鄭國的祭(zhài,債)仲,強迫他立突為鄭國國君。
晉侯十九年(前688),齊人管至父殺死自己的國君齊襄公。
晉侯二十八年(前679),齊桓公開始稱霸。
曲沃武公讨伐晉侯缗,滅亡了晉,把晉國的寶器全部用來賄賂了周釐王,釐王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國君,并列為諸侯,于是武公把整個晉國土地全部吞并,據為己有。
曲沃武公已經即位三十七年了,才改号叫晉武公。
晉武公開始遷到晉國都城,加上以前在曲沃的即位,總共三十八年。
武公稱是先君晉穆侯的曾孫、曲沃桓叔的孫子。
桓叔是首先被封于曲沃的。
武公是莊伯的兒子。
從桓叔最初封于曲沃到武公滅亡晉國,共六十七年,最終代替晉國成為諸侯。
武公代替晉君兩年去世,與在曲沃的年份合在一起,總共即位三十九年去世。
他的兒子獻公詭諸即位。
獻公元年(前676),周惠王的弟弟頹攻擊惠王,惠王逃跑,住在鄭國的栎邑。
五年(前672),晉獻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對她們十分一寵一愛一。
八年(前670),晉大夫士■(wěi,委)勸說獻公:“晉國原有很多公子,不殺死他們就要發生動亂。
”于是獻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殺死,同時修築聚城當作都城,改名叫绛,開始定都定绛。
九年(前66一9),晉國的許多公子已經逃奔到虢,虢因此再一次讨伐晉國,未能取勝。
十年(前668),晉想讨伐虢,士■說:“姑且等它自己發生内亂!” 十二年(前666),骊姬生下奚齊。
獻公打算廢掉太子,就說:“曲沃是我們先祖宗廟所在之地,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如果不讓公子們在那些地方鎮守,我将憂心忡忡。
”于是,獻公讓太子申生去駐守曲沃,公子重耳去駐守蒲,公子夷吾去駐守屈。
獻公與骊姬兒子奚齊就駐守在绛。
晉國人因此知道太子将不能即位了。
太子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叫齊姜,早就去世。
申生同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
重耳的母親的翟人狐氏女子。
夷吾的母親是重耳母親的妹妹。
獻公共有八個兒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有賢能,品德高尚。
等有了骊姬,獻公就疏遠了這三個兒子。
十六年(前662),晉獻公建立二軍。
獻公統帥上軍,太子申生統帥下軍,趙夙駕戰車,畢萬擔任護右,相繼讨伐滅亡了霍、魏、耿。
等全軍回到晉後,獻公給太子在曲沃築城,把耿賜予趙夙,把魏賜予畢萬,讓他們成為大夫。
士■說:“太子已經不能立為國君了。
分給都城,爵位是卿,預先把太子的祿位提高到極點,又怎麼能即位呢!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禍臨頭。
太子仿效吳太伯,不也可以嗎?這樣,還能落得個好名聲。
”太子沒有聽從。
掌蔔的大夫郭偃說:“畢萬的後代一定有大發展。
萬,是個滿數;魏又是個高大的名字。
把魏賞賜給畢萬,是上天保佑畢萬呢。
天子有兆民,諸侯有萬民,今天給它大名,又随從滿數,它必定會有衆多的人。
”當初,畢萬在晉國占蔔自己的官運,遇到《屯(zhūn,諄)卦》演成《比卦》。
辛廖占蔔說:“這是吉利,屯預示堅固,比預示深入,沒有比這更吉利的了。
他的後代一定繁榮昌盛。
” 十七年(前661),晉侯讓太子申生讨伐東山。
裡克進谏獻公說:“太子是奉獻祭祀宗廟、社稷的祭品、早晚檢查國君膳食的人,所以叫冢子。
國君要出行,太子就應留守,有人代為留守,太子就跟從,随從叫撫軍,留守叫監國,這是古代的制度。
軍隊的統帥必定專心謀劃;發布号令,是國君與正卿的專職,這不是太子的事情。
軍隊的統帥在于服從将軍的命令,太子請命于國君,則沒有威嚴;如獨斷專行,又會不孝。
所以國君的繼位嫡子不可以統帥軍隊。
國君以太子為軍隊統帥是錯命官職,統帥沒有威嚴,又怎樣用他呢?”獻公說:“我有幾個兒子,不知道立誰為太子。
”裡克沒有回答就退了出來,去見太子。
太子問:“我将要被廢掉吧?”裡克說:“太子努力吧,讓您統帥下軍,怕的應該是不能完成任務,為什麼廢掉您呢?況且您怕的是不孝,不應怕不能即位。
自己注意修身養一性一,不去責難别人,就可以免除災難。
”太子統率軍隊,獻公讓他穿上左右異色的偏衣,佩戴上金■。
裡克推說有病,沒有跟從太子。
太子去讨伐東山。
十九年(前659),獻公說:“當初我們的先君莊伯、武公平息晉國動亂時,虢國常常幫助晉國讨伐我們,又藏匿了晉國逃跑的公子,如果果真作亂,不去讨伐,将給子孫留下後患。
”于是,獻公就讓荀息駕着屈産的驷馬向虞借路。
虞同意借路,晉就去讨伐虢,攻下下陽後回國了。
獻公私下對骊姬說:“我想廢掉太子,讓奚齊代替他。
”骊姬聽後哭着說:“太子已經立好,諸侯們都已經知道了,而且太子多次統帥軍隊,百姓都歸附他,為什麼因為我就廢掉嫡長子而立庶子,你一定這樣做,我就自一殺了。
”骊姬假裝贊揚太子,但暗中卻讓人中傷太子,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二十一年(前657),骊姬對太子說:“君王曾夢見齊姜,太子應立即去曲沃祭祀母親,回來後把胙肉獻給君王。
”于是太子趕到曲沃去祭祀母親,回晉都後,把胙肉奉送給獻公。
獻公當時出去打獵了,太子便把胙肉放在宮中。
骊姬派人在胙肉上放了毒一藥。
過了兩天,獻公打獵回宮,廚師把胙肉獻給獻公,獻公正想享用,骊姬從旁阻止說:“胙肉來自遠方,應嘗嘗它。
”廚師把胙肉倒在地上,地面突起;廚師把胙肉扔給狗,狗吃後立即死了;廚師把胙肉給宦臣吃,宦臣也死了。
骊姬哭着說:“太子怎麼這麼殘忍呢!連自己的父親都想殺死去接替其位,何況其他人呢?況且您已經年老了,還能在世幾天呢,太子竟迫不及待地想殺死您!”骊姬接着又對獻公說:“太子之所以這樣做,不過是因為我和奚齊的緣故。
我們母子甯願躲到别國,或早早自一殺,不要白白讓我母子倆被太子殘害。
當初您想廢掉他,我還反對您;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大錯特錯了。
”太子聽到這事後,逃到新城,獻公非常生氣,就殺死了太子的老師杜原款。
有人對太子說:“把毒一藥放到胙肉裡的就是骊姬,太子為什麼不自己去說清楚呢?”太子說:“我父親年老了,沒有骊姬将睡不穩、食無味。
假使我說明白,父親将對骊姬很生氣。
這不行。
”有人又對太子說:“那你趕快逃到别的國家去吧。
”太子說:“帶着這個罪名逃跑,誰能接納我呢?我自一殺算了。
”十二月戊申日,申生便在新城自一殺身亡。
這時重耳、夷吾來朝見國君。
有人告訴骊姬說:“這兩位公子恨你誣陷殺死了太子。
”骊姬十分害怕,因此又向獻公造謠說:“申生把毒一藥放到胙肉中,兩位公子事先都知道。
”重耳、夷吾聽到骊姬的謠言,也很害怕,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戒備森嚴地親自保護着自己的城市。
當初,獻公讓士■給兩位公子修築蒲、屈城牆,現在還未修築成功。
夷吾把這事報告了獻公,獻公對士■很生氣。
士■謝罪說:“邊城寇賊少,何必非要修城牆呢?”士■退下後作歌道:“狐皮襖的一毛一散亂了,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我将服從誰呢!”士■終于修好城。
等到申生死後,兩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
二十二年(前656),獻公對兩位公子不辭而别十分不滿,認為他們果真有陰謀,就派軍隊讨伐蒲城。
蒲城有個叫勃鞮(dī,低)的宦者讓重耳趕快自一殺。
重耳爬牆逃走,勃鞮追趕,割下重耳的衣袖。
重耳得以逃跑,到了翟。
獻公又派人讨伐屈,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
這年,晉國又向虞借路讨伐虢。
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谏虞君說:“不能把路借給晉國,否則晉國會滅亡虞國。
”虞君說:“晉國與我同姓,它不應該攻打我國。
”宮之奇說:“太伯、虞仲都是太一王的兒子,太伯逃走,因而未能繼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是文王的卿士,他們的功勳都在王室中有記載,收藏在掌管盟約的官員手中。
定要将虢國滅掉,又怎麼會一愛一惜虞國?況且,晉親近虞國能勝過親近桓叔、莊伯家族嗎?桓叔、莊伯家族有何罪過,晉君竟然全部殺死了他們。
虞國與虢國關系,就如同唇與齒的關系,唇亡齒寒。
”虞君不聽宮之奇的勸告,便答應了晉國。
宮之奇帶着整個家族離開了虞國。
這年冬天,晉國滅亡了虢國,虢公醜逃到周京。
晉軍返回時,襲擊滅亡了虞國,俘虜了虞公及他的大夫井伯、百裡奚作為獻公女兒秦穆姬的陪嫁人,并派人辦理虞國的祭祀。
荀息把獻公過去送給虞君的屈産的名馬又獻給了獻公,獻公笑道:“馬還是我的馬,可惜也老了!” 二十三年(前655),獻公派賈華等人攻打屈城,屈城的百姓都逃跑了。
夷吾打算逃奔到翟。
冀芮說:“不行,重耳已經在那裡了,今天你如果也去,晉國肯定會調軍攻打翟,翟害怕晉,災禍就要危及你了。
你不如逃到梁國,梁國靠近秦國,秦國強大,我們國君去世後,你就可以請求秦送你回國了。
”于是,夷吾跑到了梁國。
二十五年(前653),晉國攻打翟國,翟國為重耳的緣故,也從■桑攻打晉國,結果晉國退了兵。
就在這個時期,晉國強大了起來,西占有河西,與秦國接壤,北到翟國,東到河内。
骊姬的妹妹生下悼子。
二十六年(前652)夏天,齊桓公在葵丘與諸侯舉行盛大盟會。
晉獻公因病去的晚,還沒到達葵丘,就遇見周朝的宰孔。
宰孔說:“齊桓公越發驕橫了,不盡力修行德政而想方設法向遠方侵略,諸侯們不滿意。
您還是不去的好,齊桓公不能對晉國怎麼樣。
”加之獻公有病,就返回晉國了。
不久,獻公病重,就對荀息說:“我讓奚齊繼承王位,可是他還年幼,大臣們都不服,恐怕要起亂子,你能立他嗎?”荀息說:“能。
”獻公說:“拿什麼做憑證?”荀息回答說:“假使您死後再生還,活着的我仍然不感到慚愧,這就是憑證。
”于是,獻公把奚齊托付給荀息。
荀息做國相,主持國家政務。
秋季九月時,獻公逝世。
裡克、邳鄭想接回重耳,利用三位公子的一黨一徒作亂,便對荀息說:“三個怨家将要起來,外有秦、内有晉國百姓幫助他們,你打算怎麼辦?”荀息說:“我不能違背對先君的承諾。
”十月,裡克在守喪的地方殺死奚齊,當時,獻公還未被安葬。
荀息打算一死了之,有人建議不如立奚齊的弟弟悼子并輔佐他。
荀息便立了悼子安葬了獻公。
十一月,裡克在朝堂上殺死了悼子,荀息為此也自一殺了。
君子說:“《詩經》所說的‘白珪有了斑點,還可以磨亮,話要是說錯,就不能挽救了。
’這就是說的荀息呀!荀息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
”當初,獻公将要讨伐骊戎時,龜蔔說過“讒言為害”。
等到打敗了骊戎,得到了骊姬,獻公十分一寵一愛一她,竟因此搞亂了晉國。
裡克等人已殺死了奚齊、悼子,派人到翟國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擁立他。
重耳辭謝道:“違背父親的命令逃出晉國,父親逝世後又不能按兒子的禮儀侍候喪事,我怎麼敢回國即位,請大夫還是改立别人吧。
”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裡克,裡克讓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
夷吾想回晉,呂省、郤芮說:“國内還有公子可以即位卻到國外來找,難以讓人相信。
估計不去秦國,以便借強國的威力回晉國,恐怕很危險。
”于是,夷吾讓郤芮用厚禮賄賂秦國,并約定:“假使我能回到晉國,願把晉國河西奉獻給秦國。
”夷吾還給裡克一封信說:“假使我真能即位,願把汾陽之城封給您。
”秦缪公就派軍隊護送夷吾回晉國了。
齊桓公聽說晉國内亂,也率領諸侯到達晉國。
秦軍和夷吾這時也到達了晉國,齊國就讓?(xí,席)朋會同秦國一起把夷吾送回晉國,立他為晉君,這就是惠公。
齊桓公到了晉國的高梁就返回齊國了。
惠公夷吾于元年(前650),派邳鄭向秦君道歉說:“當初我把河西地許給您,今有幸回國立為國君。
大臣說:‘土地是先君留下來的,你逃亡在外,憑什麼擅自許給秦國呢?’我力争也無用,所以向秦道歉。
”同時,夷吾也不把汾陽城封給裡克,反而奪了他的大權。
四月,周襄王派周公忌父與齊、秦大夫相會共同拜訪晉惠公。
惠公因重耳逃亡在外,怕裡克發動政變,便賜裡克死,并對他說:“沒有你裡克我不能即位。
雖然如此,你也殺死了兩位國君和一位大夫,作你的國君不也太難了嗎?”裡克回答說:“不廢掉前邊的,你怎麼能興起呢?想殺死我,難道還找不到借口嗎?你竟說這種話!我遵命就是了。
”說完,裡克就伏劍自一殺了。
而邳鄭卻由于去秦國道歉沒回來,才免于此難。
晉君重新按禮儀改葬太子申生。
秋季,狐突到了曲沃,遇到申生的鬼魂,申生讓他一起乘車并告訴他說:“夷吾無禮,我要向天帝請求,将把整個晉送給秦國,秦國将祭祀我。
”狐突回答說:“我聽說神是不享用不是自己宗族祭祀的,如此,您的祭祀不是斷絕了嗎?您仔細考慮考慮吧!”申生說:“好吧,我要再一次向天帝請求。
十天後,在新城西邊将有巫者顯現我。
”狐突答應了申生,申生就不見了。
等到狐突按期前往新城西,果然見到了申生,申生告訴他說:“天帝已答應懲罰罪人了,他将在韓原大敗。
”于是兒童唱起了歌謠:“恭太子改葬了,以後十四年,晉國不會繁榮昌盛了,昌盛是他兄長。
” 邳鄭出使秦國,聽說裡克被殺,就對秦缪公說:“呂省、郤稱、冀芮确實不願意以河西賄賂秦國。
如果能夠賄賂他們一些财物,與他們商量,趕走晉君,送重耳回晉,事情就一定成功。
”秦缪公答應了他,派人和邳鄭一起歸報晉國,用厚财賄賂了三人。
三人說:“财多話甜,一定是邳鄭向秦國出賣了我們。
”于是三人殺死了邳鄭及裡克、邳鄭的一黨一徒七輿大夫。
邳鄭的兒子豹逃到秦,要求秦攻打晉國,缪公沒有聽從。
惠公即位後,違背了給秦土地及封裡克的約定,又殺死了七輿大夫,晉國人都不順服。
二年(前649),周派召公過拜訪晉惠公,惠公禮節傲慢,召公譏笑了他。
四年(前647),晉國發生饑荒,向秦乞求購買糧食。
缪公問百裡奚,百裡奚說:“天災流行,各國都可能發生,救災助鄰是國家的道義。
應該幫助晉國。
”邳鄭的兒子豹卻說:“攻打晉國。
”缪公說:“晉君确實有罪,晉國百姓有什麼罪!”秦國終于賣給晉糧食,自雍源源不斷運到绛。
五年(前646),秦又發生饑荒,請求買晉國糧食。
晉君與大臣們商量這件事,慶鄭說:“君王憑借秦國力量才即位,後來我們又違背給秦地的約定。
晉國發生饑荒,秦國賣給了我們糧食,今天,秦國饑荒,請求買晉國的糧食,我們給他們,還有什麼疑問的呢?何必還商量呢?”虢射說:“去年上天把晉國賜給了秦國,秦國竟不知道奪取晉國反而賣給了我們糧食。
今天,上天把秦國賜給了晉國,晉難道應該違背天意嗎?應該攻打秦國。
”惠公便采納了虢射的計謀,未給秦國糧食,反而派軍攻打秦國。
秦國非常生氣,也派軍攻打晉國。
六年(前645)的春天,秦缪公率領軍隊讨伐晉國。
晉惠公對慶鄭說:“秦軍深入到我國境内,該怎麼辦呢?”慶鄭說:“秦國護送您回國,您卻違背約定不給秦地;晉國鬧饑荒時,秦國立即運來糧食援助我們,秦國鬧饑荒,晉國不僅不給予援助,反而想借機攻打人家,今天秦軍深入國境不也應該嗎?”晉國對駕車和擔任護衛的人進行了占蔔,二者都是慶鄭吉。
惠公說:“慶鄭不馴服。
”就改讓步陽駕車,家仆徒做護衛進軍秦。
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晉惠公在韓原交戰。
惠公的重馬深陷在泥裡跑不動了,秦軍趕來,惠公十分窘迫,叫慶鄭駕車。
慶鄭說:“不照占蔔的去做,不也應該失敗嗎?”說完,慶鄭就走了。
惠公改讓梁繇一靡一駕車,虢射擔任護衛迎擊秦缪公。
缪公的勇武士兵打敗了晉軍,晉軍敗退,讓秦缪公跑走了,秦軍反而俘獲了晉君帶回秦國。
秦國将要殺死他祭祀上帝。
晉君的姐姐是缪公夫人,她身穿喪服哭泣不止。
缪公說:“俘獲了晉侯應該慶賀高興啊,現在你竟悲痛起來。
況且我聽說箕子看到唐叔剛剛被分封時說過‘他的後代一定繁榮昌盛’,晉怎麼能滅亡呢?”于是,秦缪公就和晉侯在王城結盟并允許他返回晉國。
晉侯也派呂省等人回報國人說:“我雖然能回晉,但也沒有臉面見社稷,選蚌吉日讓子圉即位吧!”晉人聽到這話都傷心地哭了。
秦缪公問呂省:“晉國人和睦嗎?”呂省回答說:“不和睦。
老百一性一怕失去國君出現内亂、犧牲父母,不怕子圉即位,都說:‘一定報此仇,甯可侍奉戎、狄。
’可是那些貴族們卻很一愛一護自己的國君,知道有罪,他們正等待秦送回國
唐曾是堯的都城。
據《一毛一詩譜》說,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堯墟以南有晉水,改稱晉侯。
本篇所記從成工削桐葉為珪以封叔虞起至晉靜公二年(前376)魏、韓、趙三家分晉止,大約有六個半世紀的曆史。
晉國的内亂始自晉穆侯。
晉穆侯娶齊女姜氏為夫人,生一太子,取名曰“仇”。
晉國大夫師服認為,太子名曰仇,少子名曰成師,這是嫡庶名字的颠倒,預示着晉國将要發生内亂。
果然,穆侯死後,弟殇叔自立為君,太子仇出奔,内亂開始。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其根本原因在于君子所言:“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是古代君主傳位的兩種方式。
為了鞏固地位,古代各朝君王一般都是趁自己健在時,就确定太子作為繼承人。
這樣,争奪太子位便成為争奪君位的“序幕”。
晉獻公一寵一愛一年輕貌美的骊姬,一愛一屋及烏,獻公便想廢掉原立太子申生,而立骊姬子奚齊。
這本來正中骊姬下懷,但骊姬卻裝模作樣哭哭啼啼表示不同意,還以自一殺威脅獻公,暗中卻耍花槍,讓太子申生去祭母,把祭祀的福肉獻給獻公,骊姬趁機放進毒一藥,以達到中傷申生、立奚齊為太子的目的。
為了私欲,骊姬之流可謂極盡狠毒用心、卑劣手段而毫無顧忌。
面對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陰謀,申生先是倉皇逃回封地,爾後考慮父親年老、失去骊姬将“寝不穩,食無味”,最終隻好背負惡名、自一殺身亡,結束了這場争奪戰,而成為至高無上的權位争戰舞台上可憐的殉葬品。
讀者們對他也隻能發一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歎息而已。
晉文公從年輕時就好學不倦,十七歲曾結交五個賢士,在國外逃亡十九年,經曆過各種艱難險阻,積累了豐富的治國治民經驗,終于在62歲時返回晉國榮登君主寶座。
在執政期間,他修明政務、施惠百姓、獎懲分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為世代公認的聖賢君王、春秋五霸之一。
但他也曾犯有兩個錯誤。
逃亡途中,他一愛一戀在齊國娶的妻子,貪圖安樂,竟忘記重任,放棄理想,不再奮發向前。
他的妻子與随從用計灌醉他,抱他上車,離開齊國。
醒後,他知中計,想殺死随從——自己的舅父。
這是他的錯誤之一。
返回晉國後,他獎賞與他同舟共濟的有功之臣時,忘記了介子推,引起介子推及其随從的不滿。
這是他的錯誤之二。
但晉文公終歸不愧為賢君,他知錯必改,有錯必糾,當認識到随從用計使他離開齊國是正确的作法時,他終于沒有殺死舅父而與随從們一起前行了。
當他認識到未及時給介子推行賞之錯時,便派人到處尋找介子推。
當聽說介子推已進入綿上山時,他便下令把整座山做為“介推田”封給介子推,改綿上山為介山,“以記吾過,且旌善人”。
這些做法都争得了民心,鞏固了他的地位。
封建帝王都會犯錯誤,這是勿庸置疑的事實,但犯了錯誤能誠心聽取鎊方面的意見,知錯、認錯、改錯卻隻有明君、聖王才能做到。
所以漢代政治家王符在《潛夫論·明暗》篇中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因此,“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就成為一句箴言流傳了下來。
這句箴言大可以治國安邦,小可修身養一性一。
【譯文】 晉國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
當初,周武王與叔虞母親交會時,母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賜給他。
”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嬰兒後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寫着“虞”字,所以就給兒子取名為虞。
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繼位,唐發生内亂,周公滅了唐。
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遊戲,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珪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分封你。
”史佚于是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
周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史佚說:“天子無戲言。
隻要說了,史官就應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并奏樂章歌詠它。
”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
唐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裡,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的兒子燮就是晉侯。
晉侯的兒子甯族就是武侯。
武侯的兒子服人就是成侯。
成侯的兒子福就是厲侯。
厲侯的兒子宜臼就是靖侯。
靖侯以後,可以推算年代。
從唐叔到靖侯五代,沒有年代記載。
靖侯十七年(前842),周厲王殘暴狂虐,國人動亂,厲王逃到彘,大臣主持政務,所以叫“共和”。
十八年(前841),靖侯逝世,兒子釐侯司徒繼位。
釐侯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剛剛即位。
十八年(前823),釐侯逝世,兒子獻侯籍即位。
獻侯于十一年(前812)逝世,兒子穆侯費王即位。
穆侯即位的第四年(前808),娶了齊女姜氏作夫人。
七年(前805),穆侯讨伐條地。
夫人生下太子仇。
十年(前802),讨伐千畝,建立了功勞。
穆侯又得了小兒子,取名成師。
晉人師服說:“君王給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
小兒子卻叫成師,成師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
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卻自有規定。
現在,嫡長子與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這以後晉難道能不亂嗎?” 二十七年(前785),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己立為君王,太子仇被迫逃亡。
殇叔三年(前782),周宣王逝世。
四年(前781),穆侯的太子仇率領自己的一黨一徒襲擊殇叔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前771),周幽王昏庸無道,犬戎殺死幽王,周王室東遷。
秦襄公開始被列為諸侯。
三十五年(前746),文侯仇逝世,兒子昭侯伯即位。
昭侯于元年(前745)把曲沃封給文侯弟弟成師。
曲沃城比翼城大。
翼城是晉君的都城。
成師被封在曲沃,稱為桓叔。
靖侯的庶孫栾賓輔佐桓叔。
當時桓叔已58歲,崇尚德行,晉國百姓都歸附他。
君子說:“晉國的動亂就在曲沃了。
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亂還等什麼!” 七年(前739),晉國大臣潘父殺死國君昭侯,要迎接曲沃桓叔。
桓叔也想去晉都,但晉人發兵攻打桓叔。
桓叔失敗,又回到曲沃。
晉人共同立昭侯的兒子平為國君,這就是孝侯。
孝侯殺了潘父。
孝侯八年(前732),曲沃桓叔逝世,兒子鱓(shàn,善)代替桓叔,這就是曲沃莊伯。
孝侯十五年(前725),曲沃莊伯在翼殺死國君晉孝侯。
晉人攻打曲沃莊伯,莊伯再回到曲沃。
晉人又立孝侯兒子郄(xì,戲)為國君,這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前722),魯隐公剛即位。
鄂侯于六年(前718)逝世。
曲沃莊伯聽說晉鄂侯去世,便興兵讨伐晉都。
周平王派虢公率領軍隊讨伐曲沃莊伯,莊伯逃回曲沃防守。
晉人共同立鄂侯兒子光為國君,這就是哀侯。
哀侯二年(前716),曲沃莊伯逝世,兒子稱接替莊伯即位,這就是曲沃武公。
哀侯六年(前712),魯國人殺死自己的國君隐公。
哀侯八年(前710),晉國侵伐陉廷。
陉廷人和曲沃武公共同策劃,九年(前709),到達汾河畔讨伐晉國,俘虜了哀侯。
晉人就立哀侯的兒子小子為國君,這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前709),曲沃武公指使韓萬殺死了被俘的晉哀侯。
曲沃越發強大,晉國對它無可奈何。
晉小子四年(前706),曲沃武公騙來晉小子殺死了他。
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晉哀侯的弟弟缗被立為晉侯。
晉侯缗四年(前703),宋逮捕了鄭國的祭(zhài,債)仲,強迫他立突為鄭國國君。
晉侯十九年(前688),齊人管至父殺死自己的國君齊襄公。
晉侯二十八年(前679),齊桓公開始稱霸。
曲沃武公讨伐晉侯缗,滅亡了晉,把晉國的寶器全部用來賄賂了周釐王,釐王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國君,并列為諸侯,于是武公把整個晉國土地全部吞并,據為己有。
曲沃武公已經即位三十七年了,才改号叫晉武公。
晉武公開始遷到晉國都城,加上以前在曲沃的即位,總共三十八年。
武公稱是先君晉穆侯的曾孫、曲沃桓叔的孫子。
桓叔是首先被封于曲沃的。
武公是莊伯的兒子。
從桓叔最初封于曲沃到武公滅亡晉國,共六十七年,最終代替晉國成為諸侯。
武公代替晉君兩年去世,與在曲沃的年份合在一起,總共即位三十九年去世。
他的兒子獻公詭諸即位。
獻公元年(前676),周惠王的弟弟頹攻擊惠王,惠王逃跑,住在鄭國的栎邑。
五年(前672),晉獻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對她們十分一寵一愛一。
八年(前670),晉大夫士■(wěi,委)勸說獻公:“晉國原有很多公子,不殺死他們就要發生動亂。
”于是獻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殺死,同時修築聚城當作都城,改名叫绛,開始定都定绛。
九年(前66一9),晉國的許多公子已經逃奔到虢,虢因此再一次讨伐晉國,未能取勝。
十年(前668),晉想讨伐虢,士■說:“姑且等它自己發生内亂!” 十二年(前666),骊姬生下奚齊。
獻公打算廢掉太子,就說:“曲沃是我們先祖宗廟所在之地,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如果不讓公子們在那些地方鎮守,我将憂心忡忡。
”于是,獻公讓太子申生去駐守曲沃,公子重耳去駐守蒲,公子夷吾去駐守屈。
獻公與骊姬兒子奚齊就駐守在绛。
晉國人因此知道太子将不能即位了。
太子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叫齊姜,早就去世。
申生同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
重耳的母親的翟人狐氏女子。
夷吾的母親是重耳母親的妹妹。
獻公共有八個兒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有賢能,品德高尚。
等有了骊姬,獻公就疏遠了這三個兒子。
十六年(前662),晉獻公建立二軍。
獻公統帥上軍,太子申生統帥下軍,趙夙駕戰車,畢萬擔任護右,相繼讨伐滅亡了霍、魏、耿。
等全軍回到晉後,獻公給太子在曲沃築城,把耿賜予趙夙,把魏賜予畢萬,讓他們成為大夫。
士■說:“太子已經不能立為國君了。
分給都城,爵位是卿,預先把太子的祿位提高到極點,又怎麼能即位呢!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禍臨頭。
太子仿效吳太伯,不也可以嗎?這樣,還能落得個好名聲。
”太子沒有聽從。
掌蔔的大夫郭偃說:“畢萬的後代一定有大發展。
萬,是個滿數;魏又是個高大的名字。
把魏賞賜給畢萬,是上天保佑畢萬呢。
天子有兆民,諸侯有萬民,今天給它大名,又随從滿數,它必定會有衆多的人。
”當初,畢萬在晉國占蔔自己的官運,遇到《屯(zhūn,諄)卦》演成《比卦》。
辛廖占蔔說:“這是吉利,屯預示堅固,比預示深入,沒有比這更吉利的了。
他的後代一定繁榮昌盛。
” 十七年(前661),晉侯讓太子申生讨伐東山。
裡克進谏獻公說:“太子是奉獻祭祀宗廟、社稷的祭品、早晚檢查國君膳食的人,所以叫冢子。
國君要出行,太子就應留守,有人代為留守,太子就跟從,随從叫撫軍,留守叫監國,這是古代的制度。
軍隊的統帥必定專心謀劃;發布号令,是國君與正卿的專職,這不是太子的事情。
軍隊的統帥在于服從将軍的命令,太子請命于國君,則沒有威嚴;如獨斷專行,又會不孝。
所以國君的繼位嫡子不可以統帥軍隊。
國君以太子為軍隊統帥是錯命官職,統帥沒有威嚴,又怎樣用他呢?”獻公說:“我有幾個兒子,不知道立誰為太子。
”裡克沒有回答就退了出來,去見太子。
太子問:“我将要被廢掉吧?”裡克說:“太子努力吧,讓您統帥下軍,怕的應該是不能完成任務,為什麼廢掉您呢?況且您怕的是不孝,不應怕不能即位。
自己注意修身養一性一,不去責難别人,就可以免除災難。
”太子統率軍隊,獻公讓他穿上左右異色的偏衣,佩戴上金■。
裡克推說有病,沒有跟從太子。
太子去讨伐東山。
十九年(前659),獻公說:“當初我們的先君莊伯、武公平息晉國動亂時,虢國常常幫助晉國讨伐我們,又藏匿了晉國逃跑的公子,如果果真作亂,不去讨伐,将給子孫留下後患。
”于是,獻公就讓荀息駕着屈産的驷馬向虞借路。
虞同意借路,晉就去讨伐虢,攻下下陽後回國了。
獻公私下對骊姬說:“我想廢掉太子,讓奚齊代替他。
”骊姬聽後哭着說:“太子已經立好,諸侯們都已經知道了,而且太子多次統帥軍隊,百姓都歸附他,為什麼因為我就廢掉嫡長子而立庶子,你一定這樣做,我就自一殺了。
”骊姬假裝贊揚太子,但暗中卻讓人中傷太子,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二十一年(前657),骊姬對太子說:“君王曾夢見齊姜,太子應立即去曲沃祭祀母親,回來後把胙肉獻給君王。
”于是太子趕到曲沃去祭祀母親,回晉都後,把胙肉奉送給獻公。
獻公當時出去打獵了,太子便把胙肉放在宮中。
骊姬派人在胙肉上放了毒一藥。
過了兩天,獻公打獵回宮,廚師把胙肉獻給獻公,獻公正想享用,骊姬從旁阻止說:“胙肉來自遠方,應嘗嘗它。
”廚師把胙肉倒在地上,地面突起;廚師把胙肉扔給狗,狗吃後立即死了;廚師把胙肉給宦臣吃,宦臣也死了。
骊姬哭着說:“太子怎麼這麼殘忍呢!連自己的父親都想殺死去接替其位,何況其他人呢?況且您已經年老了,還能在世幾天呢,太子竟迫不及待地想殺死您!”骊姬接着又對獻公說:“太子之所以這樣做,不過是因為我和奚齊的緣故。
我們母子甯願躲到别國,或早早自一殺,不要白白讓我母子倆被太子殘害。
當初您想廢掉他,我還反對您;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大錯特錯了。
”太子聽到這事後,逃到新城,獻公非常生氣,就殺死了太子的老師杜原款。
有人對太子說:“把毒一藥放到胙肉裡的就是骊姬,太子為什麼不自己去說清楚呢?”太子說:“我父親年老了,沒有骊姬将睡不穩、食無味。
假使我說明白,父親将對骊姬很生氣。
這不行。
”有人又對太子說:“那你趕快逃到别的國家去吧。
”太子說:“帶着這個罪名逃跑,誰能接納我呢?我自一殺算了。
”十二月戊申日,申生便在新城自一殺身亡。
這時重耳、夷吾來朝見國君。
有人告訴骊姬說:“這兩位公子恨你誣陷殺死了太子。
”骊姬十分害怕,因此又向獻公造謠說:“申生把毒一藥放到胙肉中,兩位公子事先都知道。
”重耳、夷吾聽到骊姬的謠言,也很害怕,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戒備森嚴地親自保護着自己的城市。
當初,獻公讓士■給兩位公子修築蒲、屈城牆,現在還未修築成功。
夷吾把這事報告了獻公,獻公對士■很生氣。
士■謝罪說:“邊城寇賊少,何必非要修城牆呢?”士■退下後作歌道:“狐皮襖的一毛一散亂了,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我将服從誰呢!”士■終于修好城。
等到申生死後,兩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
二十二年(前656),獻公對兩位公子不辭而别十分不滿,認為他們果真有陰謀,就派軍隊讨伐蒲城。
蒲城有個叫勃鞮(dī,低)的宦者讓重耳趕快自一殺。
重耳爬牆逃走,勃鞮追趕,割下重耳的衣袖。
重耳得以逃跑,到了翟。
獻公又派人讨伐屈,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
這年,晉國又向虞借路讨伐虢。
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谏虞君說:“不能把路借給晉國,否則晉國會滅亡虞國。
”虞君說:“晉國與我同姓,它不應該攻打我國。
”宮之奇說:“太伯、虞仲都是太一王的兒子,太伯逃走,因而未能繼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是文王的卿士,他們的功勳都在王室中有記載,收藏在掌管盟約的官員手中。
定要将虢國滅掉,又怎麼會一愛一惜虞國?況且,晉親近虞國能勝過親近桓叔、莊伯家族嗎?桓叔、莊伯家族有何罪過,晉君竟然全部殺死了他們。
虞國與虢國關系,就如同唇與齒的關系,唇亡齒寒。
”虞君不聽宮之奇的勸告,便答應了晉國。
宮之奇帶着整個家族離開了虞國。
這年冬天,晉國滅亡了虢國,虢公醜逃到周京。
晉軍返回時,襲擊滅亡了虞國,俘虜了虞公及他的大夫井伯、百裡奚作為獻公女兒秦穆姬的陪嫁人,并派人辦理虞國的祭祀。
荀息把獻公過去送給虞君的屈産的名馬又獻給了獻公,獻公笑道:“馬還是我的馬,可惜也老了!” 二十三年(前655),獻公派賈華等人攻打屈城,屈城的百姓都逃跑了。
夷吾打算逃奔到翟。
冀芮說:“不行,重耳已經在那裡了,今天你如果也去,晉國肯定會調軍攻打翟,翟害怕晉,災禍就要危及你了。
你不如逃到梁國,梁國靠近秦國,秦國強大,我們國君去世後,你就可以請求秦送你回國了。
”于是,夷吾跑到了梁國。
二十五年(前653),晉國攻打翟國,翟國為重耳的緣故,也從■桑攻打晉國,結果晉國退了兵。
就在這個時期,晉國強大了起來,西占有河西,與秦國接壤,北到翟國,東到河内。
骊姬的妹妹生下悼子。
二十六年(前652)夏天,齊桓公在葵丘與諸侯舉行盛大盟會。
晉獻公因病去的晚,還沒到達葵丘,就遇見周朝的宰孔。
宰孔說:“齊桓公越發驕橫了,不盡力修行德政而想方設法向遠方侵略,諸侯們不滿意。
您還是不去的好,齊桓公不能對晉國怎麼樣。
”加之獻公有病,就返回晉國了。
不久,獻公病重,就對荀息說:“我讓奚齊繼承王位,可是他還年幼,大臣們都不服,恐怕要起亂子,你能立他嗎?”荀息說:“能。
”獻公說:“拿什麼做憑證?”荀息回答說:“假使您死後再生還,活着的我仍然不感到慚愧,這就是憑證。
”于是,獻公把奚齊托付給荀息。
荀息做國相,主持國家政務。
秋季九月時,獻公逝世。
裡克、邳鄭想接回重耳,利用三位公子的一黨一徒作亂,便對荀息說:“三個怨家将要起來,外有秦、内有晉國百姓幫助他們,你打算怎麼辦?”荀息說:“我不能違背對先君的承諾。
”十月,裡克在守喪的地方殺死奚齊,當時,獻公還未被安葬。
荀息打算一死了之,有人建議不如立奚齊的弟弟悼子并輔佐他。
荀息便立了悼子安葬了獻公。
十一月,裡克在朝堂上殺死了悼子,荀息為此也自一殺了。
君子說:“《詩經》所說的‘白珪有了斑點,還可以磨亮,話要是說錯,就不能挽救了。
’這就是說的荀息呀!荀息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
”當初,獻公将要讨伐骊戎時,龜蔔說過“讒言為害”。
等到打敗了骊戎,得到了骊姬,獻公十分一寵一愛一她,竟因此搞亂了晉國。
裡克等人已殺死了奚齊、悼子,派人到翟國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擁立他。
重耳辭謝道:“違背父親的命令逃出晉國,父親逝世後又不能按兒子的禮儀侍候喪事,我怎麼敢回國即位,請大夫還是改立别人吧。
”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裡克,裡克讓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
夷吾想回晉,呂省、郤芮說:“國内還有公子可以即位卻到國外來找,難以讓人相信。
估計不去秦國,以便借強國的威力回晉國,恐怕很危險。
”于是,夷吾讓郤芮用厚禮賄賂秦國,并約定:“假使我能回到晉國,願把晉國河西奉獻給秦國。
”夷吾還給裡克一封信說:“假使我真能即位,願把汾陽之城封給您。
”秦缪公就派軍隊護送夷吾回晉國了。
齊桓公聽說晉國内亂,也率領諸侯到達晉國。
秦軍和夷吾這時也到達了晉國,齊國就讓?(xí,席)朋會同秦國一起把夷吾送回晉國,立他為晉君,這就是惠公。
齊桓公到了晉國的高梁就返回齊國了。
惠公夷吾于元年(前650),派邳鄭向秦君道歉說:“當初我把河西地許給您,今有幸回國立為國君。
大臣說:‘土地是先君留下來的,你逃亡在外,憑什麼擅自許給秦國呢?’我力争也無用,所以向秦道歉。
”同時,夷吾也不把汾陽城封給裡克,反而奪了他的大權。
四月,周襄王派周公忌父與齊、秦大夫相會共同拜訪晉惠公。
惠公因重耳逃亡在外,怕裡克發動政變,便賜裡克死,并對他說:“沒有你裡克我不能即位。
雖然如此,你也殺死了兩位國君和一位大夫,作你的國君不也太難了嗎?”裡克回答說:“不廢掉前邊的,你怎麼能興起呢?想殺死我,難道還找不到借口嗎?你竟說這種話!我遵命就是了。
”說完,裡克就伏劍自一殺了。
而邳鄭卻由于去秦國道歉沒回來,才免于此難。
晉君重新按禮儀改葬太子申生。
秋季,狐突到了曲沃,遇到申生的鬼魂,申生讓他一起乘車并告訴他說:“夷吾無禮,我要向天帝請求,将把整個晉送給秦國,秦國将祭祀我。
”狐突回答說:“我聽說神是不享用不是自己宗族祭祀的,如此,您的祭祀不是斷絕了嗎?您仔細考慮考慮吧!”申生說:“好吧,我要再一次向天帝請求。
十天後,在新城西邊将有巫者顯現我。
”狐突答應了申生,申生就不見了。
等到狐突按期前往新城西,果然見到了申生,申生告訴他說:“天帝已答應懲罰罪人了,他将在韓原大敗。
”于是兒童唱起了歌謠:“恭太子改葬了,以後十四年,晉國不會繁榮昌盛了,昌盛是他兄長。
” 邳鄭出使秦國,聽說裡克被殺,就對秦缪公說:“呂省、郤稱、冀芮确實不願意以河西賄賂秦國。
如果能夠賄賂他們一些财物,與他們商量,趕走晉君,送重耳回晉,事情就一定成功。
”秦缪公答應了他,派人和邳鄭一起歸報晉國,用厚财賄賂了三人。
三人說:“财多話甜,一定是邳鄭向秦國出賣了我們。
”于是三人殺死了邳鄭及裡克、邳鄭的一黨一徒七輿大夫。
邳鄭的兒子豹逃到秦,要求秦攻打晉國,缪公沒有聽從。
惠公即位後,違背了給秦土地及封裡克的約定,又殺死了七輿大夫,晉國人都不順服。
二年(前649),周派召公過拜訪晉惠公,惠公禮節傲慢,召公譏笑了他。
四年(前647),晉國發生饑荒,向秦乞求購買糧食。
缪公問百裡奚,百裡奚說:“天災流行,各國都可能發生,救災助鄰是國家的道義。
應該幫助晉國。
”邳鄭的兒子豹卻說:“攻打晉國。
”缪公說:“晉君确實有罪,晉國百姓有什麼罪!”秦國終于賣給晉糧食,自雍源源不斷運到绛。
五年(前646),秦又發生饑荒,請求買晉國糧食。
晉君與大臣們商量這件事,慶鄭說:“君王憑借秦國力量才即位,後來我們又違背給秦地的約定。
晉國發生饑荒,秦國賣給了我們糧食,今天,秦國饑荒,請求買晉國的糧食,我們給他們,還有什麼疑問的呢?何必還商量呢?”虢射說:“去年上天把晉國賜給了秦國,秦國竟不知道奪取晉國反而賣給了我們糧食。
今天,上天把秦國賜給了晉國,晉難道應該違背天意嗎?應該攻打秦國。
”惠公便采納了虢射的計謀,未給秦國糧食,反而派軍攻打秦國。
秦國非常生氣,也派軍攻打晉國。
六年(前645)的春天,秦缪公率領軍隊讨伐晉國。
晉惠公對慶鄭說:“秦軍深入到我國境内,該怎麼辦呢?”慶鄭說:“秦國護送您回國,您卻違背約定不給秦地;晉國鬧饑荒時,秦國立即運來糧食援助我們,秦國鬧饑荒,晉國不僅不給予援助,反而想借機攻打人家,今天秦軍深入國境不也應該嗎?”晉國對駕車和擔任護衛的人進行了占蔔,二者都是慶鄭吉。
惠公說:“慶鄭不馴服。
”就改讓步陽駕車,家仆徒做護衛進軍秦。
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晉惠公在韓原交戰。
惠公的重馬深陷在泥裡跑不動了,秦軍趕來,惠公十分窘迫,叫慶鄭駕車。
慶鄭說:“不照占蔔的去做,不也應該失敗嗎?”說完,慶鄭就走了。
惠公改讓梁繇一靡一駕車,虢射擔任護衛迎擊秦缪公。
缪公的勇武士兵打敗了晉軍,晉軍敗退,讓秦缪公跑走了,秦軍反而俘獲了晉君帶回秦國。
秦國将要殺死他祭祀上帝。
晉君的姐姐是缪公夫人,她身穿喪服哭泣不止。
缪公說:“俘獲了晉侯應該慶賀高興啊,現在你竟悲痛起來。
況且我聽說箕子看到唐叔剛剛被分封時說過‘他的後代一定繁榮昌盛’,晉怎麼能滅亡呢?”于是,秦缪公就和晉侯在王城結盟并允許他返回晉國。
晉侯也派呂省等人回報國人說:“我雖然能回晉,但也沒有臉面見社稷,選蚌吉日讓子圉即位吧!”晉人聽到這話都傷心地哭了。
秦缪公問呂省:“晉國人和睦嗎?”呂省回答說:“不和睦。
老百一性一怕失去國君出現内亂、犧牲父母,不怕子圉即位,都說:‘一定報此仇,甯可侍奉戎、狄。
’可是那些貴族們卻很一愛一護自己的國君,知道有罪,他們正等待秦送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