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世家第九·白話史記 在線閱讀
關燈
小
中
大
君的命令,他們說:‘一定報答秦國對晉國的恩惠’。
因為這兩種情況,所以晉國不和睦。
”于是秦缪公改換晉惠公的住處,饋贈晉惠公七牢犧牲。
十一月,秦送回晉公。
晉侯返回晉國後,殺了慶鄭,重新修整政務。
與大臣們商議說:“重耳在外,諸侯大多認為他有利而接待他。
”晉君想派人到狄殺死重耳。
重耳聽到風聲,跑到齊國去了。
八年(前643),晉惠公讓太子圉到秦當人質。
當初,惠公逃到梁國時,梁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惠公,生下一男一女。
梁伯為他們占蔔,男孩是做臣的,女孩是做妾的,所以男孩取名為圉,女孩取名為妾。
十年(前641),秦國滅亡了梁國。
梁伯喜好大興土木、修築城池溝塹,百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多次互相驚吓道“秦軍來了”,百姓過分恐懼,秦終于滅亡了梁。
十三年(前638),晉惠公生病了,他有幾個兒子。
太子圉說:“我母親家在梁國,今天梁被秦國滅亡,我在國外被秦輕視,在國内又無援助。
我的父親病重卧一床一不起,我擔心晉國大夫看不起我,請改立其他公子為太子。
”于是太子圉與妻子商量一起逃回去。
秦國的女子說:“您是一國的太子,在此受辱。
秦國讓我服侍您,為的是穩住您的心。
您逃跑吧,我不拖累你,也不敢聲張出去。
”太子圉于是跑回晉國。
十四年(前637)九月,晉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這就是懷公。
太子圉逃走,秦國十分生氣,就找公子重耳,想送他回去。
太子圉即位後,擔憂秦國來攻打,于是下令晉國跟從重耳逃亡在外的人必須按期歸晉,逾期未歸者殺死整個家族。
狐突的兒子一毛一和偃都跟從重耳在秦國,狐突不肯叫他們回來。
懷公很不高興,囚禁了狐突。
狐突說:“我的兒子侍奉重耳也已經很多年了,今天您下令叫回他,這是讓他們反對自己的君主,我用什麼教育他們呢?”懷公終于殺死狐突。
秦缪公将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派人先通知栾枝、郤穀(hú,壺)的一黨一徒作内應,在高梁殺死懷公,送回了重耳。
重耳即位,這就是文公。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
從小就喜好結交士人,十七歲時就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朋友:趙衰;狐偃咎犯,這是文公的舅父;賈佗;先轸;魏武子。
從獻公做太子時,重耳就已是成|人了。
獻公即位時,重耳二十一歲。
獻公十三年(前664),因為骊姬的緣故,重耳就住在了蒲城防守秦國。
獻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時,殺死了太子申生,骊姬進讒言,重耳害怕,與獻公不辭而别就跑回蒲城據守。
獻公二十二年(前655),獻公讓宦者履鞮趕快殺死重耳。
重耳爬牆逃跑,宦者追趕,砍掉重耳的袖子。
重耳就逃到狄。
狄是重耳母親的祖國。
當時重耳四十三歲。
從那以後,他的五位朋友,還有不知名的幾十位朋友,與他一起到了狄。
狄讨伐咎如,俘獲兩位女子,把年長的女子嫁給重耳,生下伯鯈(tiáo,條)、叔劉;把年少的女子嫁給趙衰,生下了盾。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晉獻公就逝世了,裡克已殺死奚齊、悼子,讓人迎接重耳,想擁立重耳。
重耳怕被殺,因此堅決辭謝,不敢回晉。
後來,晉國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擁立了他,這就是惠公。
惠公七年(前644)時,因害怕重恥,就讓宦者履鞮帶着勇士去謀殺重耳。
重耳知道情況後,就與趙衰等人商量說:“我當初逃到狄,不是因為它可以給我幫助,而是因為路途近容易達到,所以暫且在此歇腳。
歇腳久了,就希望遷到大國去。
齊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稱霸,體恤諸侯。
現在聽說管仲、?朋去世,齊也想尋找賢能的人輔佐,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齊國的路途。
離開狄時,重耳對妻子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改嫁。
”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都長大了。
雖然如此,我還是等着你的。
”重耳在狄共居住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很不禮貌。
辭走,經過五鹿時,餓了,向村民讨飯,村民把土放在容器中獻給他。
重耳很不高興,趙衰說:“土象征着擁有土地,你應該行禮接受它。
”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厚禮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嫁給重耳,陪送二十輛驷馬車,重耳在此感到很滿足。
重耳在齊住了兩年,桓公去世,正趕上豎刀(diāo,刁)等人發起内亂,齊孝公即位,諸侯的軍隊多次來侵犯。
重耳在齊總共住了五年。
重耳一愛一戀在齊國娶的妻子,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
趙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樹下商量離齊之事。
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密談,回屋後偷偷告訴了主人。
主人竟把侍女殺死,勸告重耳趕快走。
重耳說:“人生來就是尋求安逸享樂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齊,不能走。
”妻子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裡,您的這些随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
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
況且,現在你不去追求,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用車載着他離開了齊國。
走了一段很長的路,重耳才醒來,一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就大怒,拿起戈來要殺咎犯。
咎犯說:“殺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願。
”重耳說:“事情要是不成功,我就吃舅父的肉。
”咎犯說:“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麼值得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氣,繼續前行。
重耳路過曹國,曹共公無禮,想偷看重耳的骈脅。
曹國大夫釐負羁說:“晉公子賢明能幹,與我們又是同姓,窮困中路過我國,為什麼無禮?”共公不聽勸告。
負羁就私下給重耳食物,并把一塊璧玉放在食物下面。
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還給負羁。
重耳離開曹國,來到宋國,宋襄公剛剛被楚軍打敗,在泓水負傷,聽到重耳賢明,就按國禮接待了重耳。
宋國司馬公孫固與咎犯友好,說:“宋國是小一柄一,又剛吃敗仗,不足以幫助你們回國,還是到大國去吧。
”重耳一行人于是又離開宋國。
重耳路過鄭國,鄭文公無禮。
鄭大夫叔瞻勸告國君說:“晉公子賢明,他的随從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又與我們同姓。
鄭國從厲王分出,晉國從武王分出。
”鄭國國君說:“從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經過我國的太多了,怎麼可以完全按禮儀去接待呢!”叔瞻說:“您若不以禮相待,就不如殺掉他,免得成為咱們的後患。
”鄭國君沒有聽從。
重耳離開鄭國到了楚國,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重耳辭謝不敢接受。
趙衰說:“你不外逃亡已達十餘年之多,小一柄一都輕視你,何況大國呢?今天,楚是大國堅持厚待你,你不要辭讓,這是上天在讓你興起。
”重耳于是按諸侯的禮節會見了楚成王。
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謙恭。
成王說:“您将來回國後,用什麼來報答我?”重耳說:“珍禽異獸、珠玉綢絹,君王都富富有餘,不知道用什麼禮物報答。
”成王說:“雖然如此,到底應該用些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說:“假使不得已,萬一在平原、湖沼地帶與您兵戎相遇,請為王退避三舍。
”楚國大将子玉生氣地說:“君王對待晉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遜,請殺了他。
”成王說:“晉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一遇難很久了,随從都是國家的賢才,這是上天安置的,怎麼可以殺了呢?況且他的話又該怎樣去說呢?”重耳在楚住了幾個月,晉國太子圉從秦國逃跑了,秦國怨恨他,聽說重耳住在楚國,就要把重耳邀請到秦國。
成王說:“楚國太遠了,要經過好幾個國家才能到達晉國。
秦國、晉國交界,秦國國君很賢明,您好好去吧!”成王贈送很多禮物給重耳。
重耳到了秦國,秦缪公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
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說:“他的國家都将去攻打了,何況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為的是與秦國結成姻親以便返回晉國,您竟拘泥于小禮節,忘了大的羞恥!”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
秦缪公十分高興,親自與重耳宴飲。
趙衰吟了《黍苗》詩。
秦缪公說:“知道你想盡快返回晉國。
”趙衰與重耳離開了座位,再次拜謝說:“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時節的好雨。
”當時是晉惠公十四年(前637)秋季。
惠公于九月逝世,子圉即位。
十一月,晉安葬了惠公。
十二月,晉國大夫栾枝、郤穀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作内應的人很多。
于是秦缪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
晉君聽說秦軍來了,也派出軍隊抵拒。
可是民衆都暗中知道了公子重耳要回來。
隻有惠公的舊大臣呂甥、郤芮之流不願讓重耳即位。
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終返回晉國,這時已六十二歲了,晉人一大多都歸向他。
文公元年(前636)春天,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
咎犯說:“我跟随您周遊天下,過錯也太多了。
我自己都知道,何況您呢?我請求從這時離去吧。
”重耳說:“如果我回到晉後,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子犯明誓。
那時介子推也是随從,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實上天在支持公子興起,可子犯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恥辱了。
我不願和他同列。
”說完就隐蔽起來渡過黃河。
秦軍包一皮一皮圍了令狐,晉軍駐紮在廬柳。
二月辛醜日,咎犯與秦晉大夫在郇(xún,旬)結盟。
壬寅日,重耳進入晉軍中。
丙午日,重耳到達曲沃。
丁未日,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做了晉國國君,這就是文公。
大臣們都前往曲沃。
懷公圉逃到高梁。
戊申日,重耳派人殺死了懷公。
懷公舊大臣呂省、郤芮本來就不歸附文公,恐怕被殺,就和自己的一黨一徒陰謀放火燒掉文公居住的宮殿,殺死文公。
文公對此毫無察覺。
而早先曾經想殺死文公的宦者履鞮卻知道這個陰謀,想把這個陰謀告訴文公,以便解脫早先的罪過,便要求谒見文公。
文公拒絕見他,派人譴責他說:“蒲城的事,你砍掉了我的衣袖。
後來,我跟着狄君去狩獵,你替惠公追蹤殺我。
惠公與你約定三天到達,而你竟一天就趕到,何其快也?你仔細想想吧。
”宦者說:“我是受過宮刑的人,不敢用二心侍奉國君,背叛主人,所以得罪了您。
您已經回國,難道就漢有蒲、翟這種事了嗎?況且,管仲射中齊桓公的帶鈎,桓公仍靠着管仲得以稱霸。
今天我這個罪人想告訴您一件要事,您卻不見,災禍又将降臨到您頭上了。
”于是文公接見了他,他便把呂甥、郤芮等人的陰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文公。
文公想召見呂、郤,但呂、郤等一黨一徒衆多,文公擔心剛剛回國,國人可能出賣自己,就隐藏起自己的身份改裝到了王城會見了秦缪公,國人全然不知道他的行動。
三月己醜日,呂、郤等人果真造反,燒毀了文公居住的宮殿,卻未找到文公。
文公的衛兵與他們交戰,呂、郤等想率軍逃跑,秦缪公引一誘呂、郤等人,在黃河畔殺死他們,晉國恢複平靜,文公得以返回晉。
夏季,文公從秦國接回夫人,秦國所給文公的妻子終于成為夫人。
秦國還送了三千人做衛士,以便防備晉國内亂。
文公修明政務,對百姓布施恩惠,賞賜随從逃亡的人員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授與爵位。
文公還未來得及賞賜完畢,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帶發難逃到鄭國居住,于是來向晉國告急。
晉國剛剛安定,想派軍隊去,又擔心國内發生動亂,因此,文公賞賜随從的逃亡者還未輪到隐藏起來的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要求俸祿,俸祿也沒輪到他。
介子推說:“獻公有九個兒子,隻有國君還健在。
惠公、懷公沒有親信,國内外都唾棄他們;上天還沒讓晉國滅亡,必定要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除了國君還有誰呢?上天确實在助您興起,可是有兩、三個人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不也很荒謬嗎?偷了别人的财物,還說可以是盜賊,何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功的人呢?臣下遮蓋罪過,主上賞賜一奸一佞,上下互相欺騙,我難以與他們相處了!”介了推的母親說:“你為什麼不也去請求賞賜呢,死了怨誰?”介子推說:“我怨恨那些人,再去仿效他們的行為,罪過就更大了。
況且我已經說出了怨言,絕不吃他的俸祿。
”母親說:“也讓文公知道一下你的情況,怎麼樣?”介子推回答說:“話是每人身上的花飾,身一體都想隐藏起來了,何必再使用花飾呢?裝上花飾是為了顯露自己。
”介子推的母親說:“能象你說的這樣做嗎?那我和你一起隐藏起來吧。
”母子倆至死沒有再露面。
介子推的随從們很憐憫他,就在宮門口挂上一張牌子,上面寫道:“龍想上天,需五條蛇輔佐。
龍已深入雲霄,四條蛇各自進了自己的殿堂,隻有一條蛇獨自悲怨,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去處。
”文公出宮時,看見了這幾句話,說:“這是介子推。
我正為王室之事擔憂,還沒能考慮他的功勞。
”于是,文公派人去叫介子推,但介子推已逃走。
文公就打聽介子推的住所,聽說他進了綿上山。
于是,文公把整座綿上山封給介子推,作為他的封地稱之為介推田,又起名叫介山,“以此來記載我的罪過,而且表彰能人。
” 随從文公逃亡的無能之輩壺叔說:“您三次賞賜功臣都沒有輪到我,請問我有什麼罪過。
”文公回報說:“用仁義教導我,用道德、恩惠規勸我,這應受到上等賞賜。
用行動輔佐我,終于使我獲得成功,這應受到次等賞賜。
承擔弓箭的危難,給我立下汗馬功勞,這應受到再次等賞賜。
假如隻是用勞力侍奉我,而沒有彌補我的錯誤,這也應受到再次等賞賜。
這三次賞賜完了,就會輪到你。
”晉國人聽到文公的話,皆大歡喜。
二年(前635)的春天,秦國軍隊駐紮在黃河邊,将要護送周王回京。
趙衰說:“要想成為霸主,不如護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
周、晉同一個姓,晉國不搶先護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國後邊,就無法在天下發号施令。
今天尊敬周王是晉稱霸的資本。
”三月甲辰日,晉國就派兵到了陽樊,包一皮一皮圍了溫,護送周襄王到了周都。
四月,晉殺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帶。
周襄王把河内、陽樊地賜給了晉國。
四年(前633),楚成王和諸侯包一皮一皮圍了宋國,宋國公孫固趕到晉國請求援助。
先轸說:“報答恩人決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
”狐偃說:“楚國剛剛占有曹國,而且初次與衛國通婚,假如攻打曹國、衛國,楚國一定救援,那麼宋國就得到解脫了。
”于是晉國編制了三軍,趙衰推薦郤穀統帥中軍,郤臻輔佐他;派狐偃統帥上軍,狐一毛一協助他,趙衰被命為卿;栾枝統帥下軍,先轸協助他;荀林父駕車,魏犨(chōu,一抽一)做護衛:三軍去讨伐曹、衛。
冬季十二月時,晉軍首先攻下太行山以東,把原邑封給趙衰。
五年(前632)的春季,晉文公想讨伐曹國,向衛國借路,衛國人不答應。
晉軍隻好迂回從南渡過黃河攻打曹國,讨伐衛國。
正月,晉軍攻下五鹿。
二月,晉侯、齊侯在斂盂結盟。
衛侯請求與晉結盟,晉人不答應。
衛侯想與楚國結盟,國人反對,結果趕出衛侯讨好晉國。
衛侯住在襄牛,公子買在衛國防守,楚國救援衛國,未能取勝。
晉侯包一皮一皮圍了曹國。
三月丙午日,晉軍侵入曹都,列舉了曹君的罪狀,因為曹君不聽釐負羁的話,卻用乘坐華麗的車子的三百個美一女。
文公下令軍隊不許進入釐負羁同宗族的家内,以報答他的恩德。
楚包一皮一皮圍宋國,宋又向晉國求援。
文公想救援宋國就應攻打楚國,因為楚國曾對文公有恩,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國;想放棄對宋國的救援,可宋國又曾經對晉國有恩,文公為此舉棋不定。
先轸勸說:“抓住曹伯,把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楚為此肯定着急,那楚國勢必要放棄宋國了。
”于是文公聽取了先轸的意見,楚成王真的率軍離開了宋國。
楚國大将子玉說:“成王對晉國太好了,今天文公知道楚國與曹國、衛國關系密切卻故意攻打它們,這是輕視君王。
”成王說:“晉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時間太久了,終于返回晉國。
他因嘗盡了艱難險阻,就能正确對待百姓,上天為他開路,他不可阻擋。
”子玉仍請兵說:“不敢一定建功立業,隻求堵塞中傷诽謗的言論。
”楚王很生氣,隻給他很少的軍隊。
于是子玉讓宛春告訴晉國:“請求恢複衛侯地位,保存曹國,我也放棄宋國。
”咎犯說:“子玉無禮了,我的國君隻得到一份,他們的臣子卻得到兩份,不能答應。
”先轸說:“安定人心叫做禮。
楚國一句話安定了三個國家,您一句話滅亡了它們,我們才是無禮了。
不答應楚國,這就是放棄宋國。
不如私下裡答應恢複曹國、衛國以便引一誘楚國,扣留宛春來激怒楚國,視戰争勝負的情況再來計謀。
”晉侯就把宛春囚禁在衛國,并私下答應恢複曹國、衛國。
曹衛兩國派使者通知與楚國斷交。
楚将得臣很生氣,攻打晉軍,晉軍後退,軍官問道:“為什麼退兵?”文公說:“過去在楚國時已立約說交戰時退避三舍,可以違約嗎?”楚軍也想撤退,得臣不同意。
四月戊辰日,宋公、齊将、秦将與晉侯駐紮在城濮。
己巳日,他們與楚軍交戰,楚軍失敗,得臣帶着殘兵敗将逃走。
甲午日,晉軍返回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修築王宮。
當初,鄭國曾援助楚國,現在楚國失敗,鄭國很害怕,派人請求與晉侯結盟。
于是,晉侯與鄭伯結盟。
五月丁未日,晉文公把楚國俘虜奉獻給周王,共有一百輛披甲的驷馬車、一千多名步兵。
天子讓王子虎宣布晉侯為霸主,賞賜給晉侯黃金裝飾的大車,一副紅色弓,百支紅色箭,十副黑色弓,千支黑色箭,一卣(yǒu,有)香酒,還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
晉侯多次辭謝,最後才行禮接受了。
周王寫了《晉文侯命》:“王說:您用道義使諸侯和睦,大顯文王、武王的功業。
文王、武王能夠謹慎地修養美好的德行,感動了上天,在人民中間傳播,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業賜給文王、武王,恩澤流傳到子孫後代。
長輩關懷我,讓我繼承祖先的事業,永遠保存王位。
”于是晉文公稱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宮與諸侯結盟。
晉國焚燒了楚軍陣地,熊熊大火幾天不熄滅,文公歎息。
左右大臣們說:“戰勝了楚國,您還發愁,為什麼?”文公說:“我聽說打了勝仗而能心情安定的,隻有聖人,我因此恐懼。
況且子玉還在,怎麼可以高興呢?”子玉大敗而回,楚成王怨他不聽自己的話,隻顧與晉交戰,于是責備子玉,子玉自一殺身亡。
晉文公說:“我在外部打擊楚,楚在内部誅殺大将,内外呼應。
”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六月,晉人又恢複衛侯地位。
壬午日,晉侯渡過黃河向北邊回國。
晉文公論功行賞,狐偃屬頭功。
有人說:“城濮的戰争,是先轸的計謀。
”文公說:“城濮的戰争,狐偃勸我不要失去信用。
先轸說:‘打仗以戰勝為重。
’我聽了先轸的話取勝了。
然而這隻是有利于一時的說法,狐偃說的是千秋萬代的功業,怎麼能使一時的利益超過萬代的功業呢?因此,狐偃應得首功。
” 冬季,晉侯在溫會見諸侯,想率領諸侯朝拜周王。
晉侯擔心力量達不到,恐怕諸侯中有背叛的人,就派人告訴周襄王到河陽打獵。
壬申日,晉侯便率領諸侯到踐土朝拜襄王。
孔子讀史書中記載文公處,說:“諸侯無權召呼周王。
‘周王在河陽打獵’。
這種記載,《春秋》隐瞞了。
” 丁醜日,諸侯包一皮一皮圍了許。
曹伯大臣中有人勸告晉侯說:“齊桓公會合諸侯國,為保存異姓國家,今天您會合諸侯,卻滅亡同姓國家。
曹國的叔振铎的後代,晉國是唐叔的後代。
會合諸侯國卻消滅史弟國。
不合禮儀。
”晉侯高興了,恢複了曹伯地位。
于是晉國開始建立三行(háng,杭)軍制。
荀林父統率中行軍,先穀統帥右行軍,先蔑統帥左行軍。
七年(前630),晉文公、秦缪公共同包一皮一皮圍鄭國,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對文公不禮貌,以及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援助了楚國。
晉國包一皮一皮圍鄭國,想得到叔瞻。
叔瞻聽說後自一殺了。
鄭國人帶叔瞻一屍一體告訴晉君。
晉君卻說:“一定得到鄭君才甘心。
”鄭國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對秦缪公說:“滅亡了鄭國,增強了晉國,晉有所收獲,秦國卻得不到什麼好處。
您為什麼不放棄鄭國,與鄭結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軍隊,晉國也随後撤了軍。
九年(前628)的冬季,晉文公逝世,兒子襄公歡即位。
當年鄭伯也逝世。
鄭國有人向秦國出賣自己的國家,秦缪公率軍去偷襲鄭國。
十二月,秦軍路過晉都郊處。
襄公元年(前627)的春季,秦軍路過周都,無禮,王孫滿譏諷秦國。
秦軍開到滑,鄭國大商人弦高将要去周京做買賣,路遇秦軍,用十二頭牛犒勞秦軍。
秦軍大吃一驚趕快回國,消滅了滑離去。
晉國的先轸說:“秦伯不聽蹇叔的計謀,違反了民意,可以攻打它。
”栾枝說:“還沒有報答秦對先君的恩惠就攻打它,不行。
”先轸說:“秦國欺侮剛剛失去父親的我君,讨伐我同姓國,有什麼恩惠需要報答?”于是晉國就攻打了秦國。
襄公穿着黑色的喪服從戎。
四月,晉在殽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國的三員大将孟明視、西乞秫、白乙丙後回到晉國。
于是晉襄公穿着黑色喪服埋葬了文公。
文公的夫人是秦國的女子,對襄公說:“秦國想得到這三員大将殺死他們。
”襄公同意了,便送回了三員大将。
先轸聽說後,對襄公說:“禍患将要産生了。
”先轸就去追趕三員大将。
三員大将為渡黃河,已經到了船上,看到先轸便磕頭道謝,終于一去不返。
三年以後,秦國果然派孟明讨伐晉國,為在殽的失敗複仇,攻下晉國汪地後撤兵。
四年(前624),秦缪公派大軍攻打晉國,渡過黃河,拿下王宮,在殽山修築了陣亡将士的墳墓才離去。
晉國十分慌恐,不敢再出來,隻好堅守城池。
五年(前623),晉國攻打秦國,拿下了新城,為王官失敗報了仇。
六年(前622),趙衰成子、栾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死去。
趙盾代替趙衰主持政務。
七年(前621)八月,襄公逝世。
太子夷臯還年幼。
晉人因為多次遇難,相立年紀長些的君王。
趙盾說:“立襄公弟弟雍。
雍溫和善良年紀大,先君又喜受他,而且他親近秦國,秦本來是友好鄰國。
立善良的人國家就穩固,侍奉年長的人國家就順利,侍奉先君喜歡的人就孝順,與舊日的朋友結交就安定。
”賈季說:“雍不如他弟弟樂。
辰嬴被兩位國君一寵一愛一,立她的兒子,百姓一定安心。
”趙盾說:“辰嬴卑賤,地位在九個妃妾的下邊,他的兒子能有什麼威望。
況且她被兩位國君一寵一愛一,這是一婬一亂。
樂作為先君的兒子,不能投靠大國而出居小一柄一,這是孤立。
母親一婬一亂,兒子孤立,沒有威嚴;陳國既小又遠離晉國,得不到援助,怎麼可以為君呢?”于是晉國派士公到秦迎接公子雍。
賈季也派人到陳國召回公子樂。
趙盾廢掉賈季,因為賈季殺死了陽處父。
十月,晉國埋葬了襄公。
十一月,賈季逃到了翟。
當年,秦缪公也逝世了。
靈公元年(前620)四月,秦康公說:“先前文公回到晉國沒有衛士,所以發生了呂、郤的禍患。
”于是,秦送給公子雍很多衛士。
太子的母親缪嬴日夜懷抱太子到朝廷号叫哭泣說:“先君有什麼罪?他的繼承人有什麼罪?你們丢棄嫡子卻到外邊找君主,打算把太子放在什麼位置上?”缪嬴出了朝廷,就抱着太子跑到趙盾的住所,磕頭說:“先君把這個孩子囑托給您,曾說過‘這孩子成了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賜予,不成材,我就怨恨你’。
現在先君去世了,話還響在耳邊,您卻廢掉他,怎麼行?”趙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又怕被一逼一十迫,于是背棄了迎接的雍,而立了太子夷臯,這就是靈公。
同時派軍隊抵禦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
趙盾為将軍,率軍攻打秦,在令狐打敗秦軍。
先蔑、随會逃到秦。
秋季,齊、宋、衛、鄭、曹、許國的國君都拜會了趙盾,并在扈結盟,這是因為靈公剛剛即位的緣故。
四年(前617),晉國攻打秦國,奪取了少梁,秦也奪走了晉國的殽。
六年(前615),秦康公讨伐晉國,奪取了羁馬。
晉侯很生氣,派趙盾、趙穿、郤缺攻打秦國,在河曲展開大戰,趙穿立了大功。
七年(前614),晉國的六卿擔心在秦國的随會常常造成
因為這兩種情況,所以晉國不和睦。
”于是秦缪公改換晉惠公的住處,饋贈晉惠公七牢犧牲。
十一月,秦送回晉公。
晉侯返回晉國後,殺了慶鄭,重新修整政務。
與大臣們商議說:“重耳在外,諸侯大多認為他有利而接待他。
”晉君想派人到狄殺死重耳。
重耳聽到風聲,跑到齊國去了。
八年(前643),晉惠公讓太子圉到秦當人質。
當初,惠公逃到梁國時,梁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惠公,生下一男一女。
梁伯為他們占蔔,男孩是做臣的,女孩是做妾的,所以男孩取名為圉,女孩取名為妾。
十年(前641),秦國滅亡了梁國。
梁伯喜好大興土木、修築城池溝塹,百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多次互相驚吓道“秦軍來了”,百姓過分恐懼,秦終于滅亡了梁。
十三年(前638),晉惠公生病了,他有幾個兒子。
太子圉說:“我母親家在梁國,今天梁被秦國滅亡,我在國外被秦輕視,在國内又無援助。
我的父親病重卧一床一不起,我擔心晉國大夫看不起我,請改立其他公子為太子。
”于是太子圉與妻子商量一起逃回去。
秦國的女子說:“您是一國的太子,在此受辱。
秦國讓我服侍您,為的是穩住您的心。
您逃跑吧,我不拖累你,也不敢聲張出去。
”太子圉于是跑回晉國。
十四年(前637)九月,晉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這就是懷公。
太子圉逃走,秦國十分生氣,就找公子重耳,想送他回去。
太子圉即位後,擔憂秦國來攻打,于是下令晉國跟從重耳逃亡在外的人必須按期歸晉,逾期未歸者殺死整個家族。
狐突的兒子一毛一和偃都跟從重耳在秦國,狐突不肯叫他們回來。
懷公很不高興,囚禁了狐突。
狐突說:“我的兒子侍奉重耳也已經很多年了,今天您下令叫回他,這是讓他們反對自己的君主,我用什麼教育他們呢?”懷公終于殺死狐突。
秦缪公将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派人先通知栾枝、郤穀(hú,壺)的一黨一徒作内應,在高梁殺死懷公,送回了重耳。
重耳即位,這就是文公。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
從小就喜好結交士人,十七歲時就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朋友:趙衰;狐偃咎犯,這是文公的舅父;賈佗;先轸;魏武子。
從獻公做太子時,重耳就已是成|人了。
獻公即位時,重耳二十一歲。
獻公十三年(前664),因為骊姬的緣故,重耳就住在了蒲城防守秦國。
獻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時,殺死了太子申生,骊姬進讒言,重耳害怕,與獻公不辭而别就跑回蒲城據守。
獻公二十二年(前655),獻公讓宦者履鞮趕快殺死重耳。
重耳爬牆逃跑,宦者追趕,砍掉重耳的袖子。
重耳就逃到狄。
狄是重耳母親的祖國。
當時重耳四十三歲。
從那以後,他的五位朋友,還有不知名的幾十位朋友,與他一起到了狄。
狄讨伐咎如,俘獲兩位女子,把年長的女子嫁給重耳,生下伯鯈(tiáo,條)、叔劉;把年少的女子嫁給趙衰,生下了盾。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晉獻公就逝世了,裡克已殺死奚齊、悼子,讓人迎接重耳,想擁立重耳。
重耳怕被殺,因此堅決辭謝,不敢回晉。
後來,晉國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擁立了他,這就是惠公。
惠公七年(前644)時,因害怕重恥,就讓宦者履鞮帶着勇士去謀殺重耳。
重耳知道情況後,就與趙衰等人商量說:“我當初逃到狄,不是因為它可以給我幫助,而是因為路途近容易達到,所以暫且在此歇腳。
歇腳久了,就希望遷到大國去。
齊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稱霸,體恤諸侯。
現在聽說管仲、?朋去世,齊也想尋找賢能的人輔佐,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齊國的路途。
離開狄時,重耳對妻子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改嫁。
”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都長大了。
雖然如此,我還是等着你的。
”重耳在狄共居住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很不禮貌。
辭走,經過五鹿時,餓了,向村民讨飯,村民把土放在容器中獻給他。
重耳很不高興,趙衰說:“土象征着擁有土地,你應該行禮接受它。
”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厚禮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嫁給重耳,陪送二十輛驷馬車,重耳在此感到很滿足。
重耳在齊住了兩年,桓公去世,正趕上豎刀(diāo,刁)等人發起内亂,齊孝公即位,諸侯的軍隊多次來侵犯。
重耳在齊總共住了五年。
重耳一愛一戀在齊國娶的妻子,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
趙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樹下商量離齊之事。
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密談,回屋後偷偷告訴了主人。
主人竟把侍女殺死,勸告重耳趕快走。
重耳說:“人生來就是尋求安逸享樂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齊,不能走。
”妻子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裡,您的這些随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
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
況且,現在你不去追求,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用車載着他離開了齊國。
走了一段很長的路,重耳才醒來,一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就大怒,拿起戈來要殺咎犯。
咎犯說:“殺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願。
”重耳說:“事情要是不成功,我就吃舅父的肉。
”咎犯說:“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麼值得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氣,繼續前行。
重耳路過曹國,曹共公無禮,想偷看重耳的骈脅。
曹國大夫釐負羁說:“晉公子賢明能幹,與我們又是同姓,窮困中路過我國,為什麼無禮?”共公不聽勸告。
負羁就私下給重耳食物,并把一塊璧玉放在食物下面。
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還給負羁。
重耳離開曹國,來到宋國,宋襄公剛剛被楚軍打敗,在泓水負傷,聽到重耳賢明,就按國禮接待了重耳。
宋國司馬公孫固與咎犯友好,說:“宋國是小一柄一,又剛吃敗仗,不足以幫助你們回國,還是到大國去吧。
”重耳一行人于是又離開宋國。
重耳路過鄭國,鄭文公無禮。
鄭大夫叔瞻勸告國君說:“晉公子賢明,他的随從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又與我們同姓。
鄭國從厲王分出,晉國從武王分出。
”鄭國國君說:“從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經過我國的太多了,怎麼可以完全按禮儀去接待呢!”叔瞻說:“您若不以禮相待,就不如殺掉他,免得成為咱們的後患。
”鄭國君沒有聽從。
重耳離開鄭國到了楚國,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重耳辭謝不敢接受。
趙衰說:“你不外逃亡已達十餘年之多,小一柄一都輕視你,何況大國呢?今天,楚是大國堅持厚待你,你不要辭讓,這是上天在讓你興起。
”重耳于是按諸侯的禮節會見了楚成王。
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謙恭。
成王說:“您将來回國後,用什麼來報答我?”重耳說:“珍禽異獸、珠玉綢絹,君王都富富有餘,不知道用什麼禮物報答。
”成王說:“雖然如此,到底應該用些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說:“假使不得已,萬一在平原、湖沼地帶與您兵戎相遇,請為王退避三舍。
”楚國大将子玉生氣地說:“君王對待晉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遜,請殺了他。
”成王說:“晉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一遇難很久了,随從都是國家的賢才,這是上天安置的,怎麼可以殺了呢?況且他的話又該怎樣去說呢?”重耳在楚住了幾個月,晉國太子圉從秦國逃跑了,秦國怨恨他,聽說重耳住在楚國,就要把重耳邀請到秦國。
成王說:“楚國太遠了,要經過好幾個國家才能到達晉國。
秦國、晉國交界,秦國國君很賢明,您好好去吧!”成王贈送很多禮物給重耳。
重耳到了秦國,秦缪公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
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說:“他的國家都将去攻打了,何況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為的是與秦國結成姻親以便返回晉國,您竟拘泥于小禮節,忘了大的羞恥!”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
秦缪公十分高興,親自與重耳宴飲。
趙衰吟了《黍苗》詩。
秦缪公說:“知道你想盡快返回晉國。
”趙衰與重耳離開了座位,再次拜謝說:“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時節的好雨。
”當時是晉惠公十四年(前637)秋季。
惠公于九月逝世,子圉即位。
十一月,晉安葬了惠公。
十二月,晉國大夫栾枝、郤穀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作内應的人很多。
于是秦缪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
晉君聽說秦軍來了,也派出軍隊抵拒。
可是民衆都暗中知道了公子重耳要回來。
隻有惠公的舊大臣呂甥、郤芮之流不願讓重耳即位。
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終返回晉國,這時已六十二歲了,晉人一大多都歸向他。
文公元年(前636)春天,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
咎犯說:“我跟随您周遊天下,過錯也太多了。
我自己都知道,何況您呢?我請求從這時離去吧。
”重耳說:“如果我回到晉後,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子犯明誓。
那時介子推也是随從,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實上天在支持公子興起,可子犯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恥辱了。
我不願和他同列。
”說完就隐蔽起來渡過黃河。
秦軍包一皮一皮圍了令狐,晉軍駐紮在廬柳。
二月辛醜日,咎犯與秦晉大夫在郇(xún,旬)結盟。
壬寅日,重耳進入晉軍中。
丙午日,重耳到達曲沃。
丁未日,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做了晉國國君,這就是文公。
大臣們都前往曲沃。
懷公圉逃到高梁。
戊申日,重耳派人殺死了懷公。
懷公舊大臣呂省、郤芮本來就不歸附文公,恐怕被殺,就和自己的一黨一徒陰謀放火燒掉文公居住的宮殿,殺死文公。
文公對此毫無察覺。
而早先曾經想殺死文公的宦者履鞮卻知道這個陰謀,想把這個陰謀告訴文公,以便解脫早先的罪過,便要求谒見文公。
文公拒絕見他,派人譴責他說:“蒲城的事,你砍掉了我的衣袖。
後來,我跟着狄君去狩獵,你替惠公追蹤殺我。
惠公與你約定三天到達,而你竟一天就趕到,何其快也?你仔細想想吧。
”宦者說:“我是受過宮刑的人,不敢用二心侍奉國君,背叛主人,所以得罪了您。
您已經回國,難道就漢有蒲、翟這種事了嗎?況且,管仲射中齊桓公的帶鈎,桓公仍靠着管仲得以稱霸。
今天我這個罪人想告訴您一件要事,您卻不見,災禍又将降臨到您頭上了。
”于是文公接見了他,他便把呂甥、郤芮等人的陰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文公。
文公想召見呂、郤,但呂、郤等一黨一徒衆多,文公擔心剛剛回國,國人可能出賣自己,就隐藏起自己的身份改裝到了王城會見了秦缪公,國人全然不知道他的行動。
三月己醜日,呂、郤等人果真造反,燒毀了文公居住的宮殿,卻未找到文公。
文公的衛兵與他們交戰,呂、郤等想率軍逃跑,秦缪公引一誘呂、郤等人,在黃河畔殺死他們,晉國恢複平靜,文公得以返回晉。
夏季,文公從秦國接回夫人,秦國所給文公的妻子終于成為夫人。
秦國還送了三千人做衛士,以便防備晉國内亂。
文公修明政務,對百姓布施恩惠,賞賜随從逃亡的人員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授與爵位。
文公還未來得及賞賜完畢,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帶發難逃到鄭國居住,于是來向晉國告急。
晉國剛剛安定,想派軍隊去,又擔心國内發生動亂,因此,文公賞賜随從的逃亡者還未輪到隐藏起來的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要求俸祿,俸祿也沒輪到他。
介子推說:“獻公有九個兒子,隻有國君還健在。
惠公、懷公沒有親信,國内外都唾棄他們;上天還沒讓晉國滅亡,必定要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除了國君還有誰呢?上天确實在助您興起,可是有兩、三個人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不也很荒謬嗎?偷了别人的财物,還說可以是盜賊,何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功的人呢?臣下遮蓋罪過,主上賞賜一奸一佞,上下互相欺騙,我難以與他們相處了!”介了推的母親說:“你為什麼不也去請求賞賜呢,死了怨誰?”介子推說:“我怨恨那些人,再去仿效他們的行為,罪過就更大了。
況且我已經說出了怨言,絕不吃他的俸祿。
”母親說:“也讓文公知道一下你的情況,怎麼樣?”介子推回答說:“話是每人身上的花飾,身一體都想隐藏起來了,何必再使用花飾呢?裝上花飾是為了顯露自己。
”介子推的母親說:“能象你說的這樣做嗎?那我和你一起隐藏起來吧。
”母子倆至死沒有再露面。
介子推的随從們很憐憫他,就在宮門口挂上一張牌子,上面寫道:“龍想上天,需五條蛇輔佐。
龍已深入雲霄,四條蛇各自進了自己的殿堂,隻有一條蛇獨自悲怨,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去處。
”文公出宮時,看見了這幾句話,說:“這是介子推。
我正為王室之事擔憂,還沒能考慮他的功勞。
”于是,文公派人去叫介子推,但介子推已逃走。
文公就打聽介子推的住所,聽說他進了綿上山。
于是,文公把整座綿上山封給介子推,作為他的封地稱之為介推田,又起名叫介山,“以此來記載我的罪過,而且表彰能人。
” 随從文公逃亡的無能之輩壺叔說:“您三次賞賜功臣都沒有輪到我,請問我有什麼罪過。
”文公回報說:“用仁義教導我,用道德、恩惠規勸我,這應受到上等賞賜。
用行動輔佐我,終于使我獲得成功,這應受到次等賞賜。
承擔弓箭的危難,給我立下汗馬功勞,這應受到再次等賞賜。
假如隻是用勞力侍奉我,而沒有彌補我的錯誤,這也應受到再次等賞賜。
這三次賞賜完了,就會輪到你。
”晉國人聽到文公的話,皆大歡喜。
二年(前635)的春天,秦國軍隊駐紮在黃河邊,将要護送周王回京。
趙衰說:“要想成為霸主,不如護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
周、晉同一個姓,晉國不搶先護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國後邊,就無法在天下發号施令。
今天尊敬周王是晉稱霸的資本。
”三月甲辰日,晉國就派兵到了陽樊,包一皮一皮圍了溫,護送周襄王到了周都。
四月,晉殺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帶。
周襄王把河内、陽樊地賜給了晉國。
四年(前633),楚成王和諸侯包一皮一皮圍了宋國,宋國公孫固趕到晉國請求援助。
先轸說:“報答恩人決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
”狐偃說:“楚國剛剛占有曹國,而且初次與衛國通婚,假如攻打曹國、衛國,楚國一定救援,那麼宋國就得到解脫了。
”于是晉國編制了三軍,趙衰推薦郤穀統帥中軍,郤臻輔佐他;派狐偃統帥上軍,狐一毛一協助他,趙衰被命為卿;栾枝統帥下軍,先轸協助他;荀林父駕車,魏犨(chōu,一抽一)做護衛:三軍去讨伐曹、衛。
冬季十二月時,晉軍首先攻下太行山以東,把原邑封給趙衰。
五年(前632)的春季,晉文公想讨伐曹國,向衛國借路,衛國人不答應。
晉軍隻好迂回從南渡過黃河攻打曹國,讨伐衛國。
正月,晉軍攻下五鹿。
二月,晉侯、齊侯在斂盂結盟。
衛侯請求與晉結盟,晉人不答應。
衛侯想與楚國結盟,國人反對,結果趕出衛侯讨好晉國。
衛侯住在襄牛,公子買在衛國防守,楚國救援衛國,未能取勝。
晉侯包一皮一皮圍了曹國。
三月丙午日,晉軍侵入曹都,列舉了曹君的罪狀,因為曹君不聽釐負羁的話,卻用乘坐華麗的車子的三百個美一女。
文公下令軍隊不許進入釐負羁同宗族的家内,以報答他的恩德。
楚包一皮一皮圍宋國,宋又向晉國求援。
文公想救援宋國就應攻打楚國,因為楚國曾對文公有恩,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國;想放棄對宋國的救援,可宋國又曾經對晉國有恩,文公為此舉棋不定。
先轸勸說:“抓住曹伯,把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楚為此肯定着急,那楚國勢必要放棄宋國了。
”于是文公聽取了先轸的意見,楚成王真的率軍離開了宋國。
楚國大将子玉說:“成王對晉國太好了,今天文公知道楚國與曹國、衛國關系密切卻故意攻打它們,這是輕視君王。
”成王說:“晉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時間太久了,終于返回晉國。
他因嘗盡了艱難險阻,就能正确對待百姓,上天為他開路,他不可阻擋。
”子玉仍請兵說:“不敢一定建功立業,隻求堵塞中傷诽謗的言論。
”楚王很生氣,隻給他很少的軍隊。
于是子玉讓宛春告訴晉國:“請求恢複衛侯地位,保存曹國,我也放棄宋國。
”咎犯說:“子玉無禮了,我的國君隻得到一份,他們的臣子卻得到兩份,不能答應。
”先轸說:“安定人心叫做禮。
楚國一句話安定了三個國家,您一句話滅亡了它們,我們才是無禮了。
不答應楚國,這就是放棄宋國。
不如私下裡答應恢複曹國、衛國以便引一誘楚國,扣留宛春來激怒楚國,視戰争勝負的情況再來計謀。
”晉侯就把宛春囚禁在衛國,并私下答應恢複曹國、衛國。
曹衛兩國派使者通知與楚國斷交。
楚将得臣很生氣,攻打晉軍,晉軍後退,軍官問道:“為什麼退兵?”文公說:“過去在楚國時已立約說交戰時退避三舍,可以違約嗎?”楚軍也想撤退,得臣不同意。
四月戊辰日,宋公、齊将、秦将與晉侯駐紮在城濮。
己巳日,他們與楚軍交戰,楚軍失敗,得臣帶着殘兵敗将逃走。
甲午日,晉軍返回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修築王宮。
當初,鄭國曾援助楚國,現在楚國失敗,鄭國很害怕,派人請求與晉侯結盟。
于是,晉侯與鄭伯結盟。
五月丁未日,晉文公把楚國俘虜奉獻給周王,共有一百輛披甲的驷馬車、一千多名步兵。
天子讓王子虎宣布晉侯為霸主,賞賜給晉侯黃金裝飾的大車,一副紅色弓,百支紅色箭,十副黑色弓,千支黑色箭,一卣(yǒu,有)香酒,還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
晉侯多次辭謝,最後才行禮接受了。
周王寫了《晉文侯命》:“王說:您用道義使諸侯和睦,大顯文王、武王的功業。
文王、武王能夠謹慎地修養美好的德行,感動了上天,在人民中間傳播,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業賜給文王、武王,恩澤流傳到子孫後代。
長輩關懷我,讓我繼承祖先的事業,永遠保存王位。
”于是晉文公稱霸,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宮與諸侯結盟。
晉國焚燒了楚軍陣地,熊熊大火幾天不熄滅,文公歎息。
左右大臣們說:“戰勝了楚國,您還發愁,為什麼?”文公說:“我聽說打了勝仗而能心情安定的,隻有聖人,我因此恐懼。
況且子玉還在,怎麼可以高興呢?”子玉大敗而回,楚成王怨他不聽自己的話,隻顧與晉交戰,于是責備子玉,子玉自一殺身亡。
晉文公說:“我在外部打擊楚,楚在内部誅殺大将,内外呼應。
”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六月,晉人又恢複衛侯地位。
壬午日,晉侯渡過黃河向北邊回國。
晉文公論功行賞,狐偃屬頭功。
有人說:“城濮的戰争,是先轸的計謀。
”文公說:“城濮的戰争,狐偃勸我不要失去信用。
先轸說:‘打仗以戰勝為重。
’我聽了先轸的話取勝了。
然而這隻是有利于一時的說法,狐偃說的是千秋萬代的功業,怎麼能使一時的利益超過萬代的功業呢?因此,狐偃應得首功。
” 冬季,晉侯在溫會見諸侯,想率領諸侯朝拜周王。
晉侯擔心力量達不到,恐怕諸侯中有背叛的人,就派人告訴周襄王到河陽打獵。
壬申日,晉侯便率領諸侯到踐土朝拜襄王。
孔子讀史書中記載文公處,說:“諸侯無權召呼周王。
‘周王在河陽打獵’。
這種記載,《春秋》隐瞞了。
” 丁醜日,諸侯包一皮一皮圍了許。
曹伯大臣中有人勸告晉侯說:“齊桓公會合諸侯國,為保存異姓國家,今天您會合諸侯,卻滅亡同姓國家。
曹國的叔振铎的後代,晉國是唐叔的後代。
會合諸侯國卻消滅史弟國。
不合禮儀。
”晉侯高興了,恢複了曹伯地位。
于是晉國開始建立三行(háng,杭)軍制。
荀林父統率中行軍,先穀統帥右行軍,先蔑統帥左行軍。
七年(前630),晉文公、秦缪公共同包一皮一皮圍鄭國,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對文公不禮貌,以及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援助了楚國。
晉國包一皮一皮圍鄭國,想得到叔瞻。
叔瞻聽說後自一殺了。
鄭國人帶叔瞻一屍一體告訴晉君。
晉君卻說:“一定得到鄭君才甘心。
”鄭國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對秦缪公說:“滅亡了鄭國,增強了晉國,晉有所收獲,秦國卻得不到什麼好處。
您為什麼不放棄鄭國,與鄭結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軍隊,晉國也随後撤了軍。
九年(前628)的冬季,晉文公逝世,兒子襄公歡即位。
當年鄭伯也逝世。
鄭國有人向秦國出賣自己的國家,秦缪公率軍去偷襲鄭國。
十二月,秦軍路過晉都郊處。
襄公元年(前627)的春季,秦軍路過周都,無禮,王孫滿譏諷秦國。
秦軍開到滑,鄭國大商人弦高将要去周京做買賣,路遇秦軍,用十二頭牛犒勞秦軍。
秦軍大吃一驚趕快回國,消滅了滑離去。
晉國的先轸說:“秦伯不聽蹇叔的計謀,違反了民意,可以攻打它。
”栾枝說:“還沒有報答秦對先君的恩惠就攻打它,不行。
”先轸說:“秦國欺侮剛剛失去父親的我君,讨伐我同姓國,有什麼恩惠需要報答?”于是晉國就攻打了秦國。
襄公穿着黑色的喪服從戎。
四月,晉在殽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國的三員大将孟明視、西乞秫、白乙丙後回到晉國。
于是晉襄公穿着黑色喪服埋葬了文公。
文公的夫人是秦國的女子,對襄公說:“秦國想得到這三員大将殺死他們。
”襄公同意了,便送回了三員大将。
先轸聽說後,對襄公說:“禍患将要産生了。
”先轸就去追趕三員大将。
三員大将為渡黃河,已經到了船上,看到先轸便磕頭道謝,終于一去不返。
三年以後,秦國果然派孟明讨伐晉國,為在殽的失敗複仇,攻下晉國汪地後撤兵。
四年(前624),秦缪公派大軍攻打晉國,渡過黃河,拿下王宮,在殽山修築了陣亡将士的墳墓才離去。
晉國十分慌恐,不敢再出來,隻好堅守城池。
五年(前623),晉國攻打秦國,拿下了新城,為王官失敗報了仇。
六年(前622),趙衰成子、栾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死去。
趙盾代替趙衰主持政務。
七年(前621)八月,襄公逝世。
太子夷臯還年幼。
晉人因為多次遇難,相立年紀長些的君王。
趙盾說:“立襄公弟弟雍。
雍溫和善良年紀大,先君又喜受他,而且他親近秦國,秦本來是友好鄰國。
立善良的人國家就穩固,侍奉年長的人國家就順利,侍奉先君喜歡的人就孝順,與舊日的朋友結交就安定。
”賈季說:“雍不如他弟弟樂。
辰嬴被兩位國君一寵一愛一,立她的兒子,百姓一定安心。
”趙盾說:“辰嬴卑賤,地位在九個妃妾的下邊,他的兒子能有什麼威望。
況且她被兩位國君一寵一愛一,這是一婬一亂。
樂作為先君的兒子,不能投靠大國而出居小一柄一,這是孤立。
母親一婬一亂,兒子孤立,沒有威嚴;陳國既小又遠離晉國,得不到援助,怎麼可以為君呢?”于是晉國派士公到秦迎接公子雍。
賈季也派人到陳國召回公子樂。
趙盾廢掉賈季,因為賈季殺死了陽處父。
十月,晉國埋葬了襄公。
十一月,賈季逃到了翟。
當年,秦缪公也逝世了。
靈公元年(前620)四月,秦康公說:“先前文公回到晉國沒有衛士,所以發生了呂、郤的禍患。
”于是,秦送給公子雍很多衛士。
太子的母親缪嬴日夜懷抱太子到朝廷号叫哭泣說:“先君有什麼罪?他的繼承人有什麼罪?你們丢棄嫡子卻到外邊找君主,打算把太子放在什麼位置上?”缪嬴出了朝廷,就抱着太子跑到趙盾的住所,磕頭說:“先君把這個孩子囑托給您,曾說過‘這孩子成了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賜予,不成材,我就怨恨你’。
現在先君去世了,話還響在耳邊,您卻廢掉他,怎麼行?”趙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又怕被一逼一十迫,于是背棄了迎接的雍,而立了太子夷臯,這就是靈公。
同時派軍隊抵禦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
趙盾為将軍,率軍攻打秦,在令狐打敗秦軍。
先蔑、随會逃到秦。
秋季,齊、宋、衛、鄭、曹、許國的國君都拜會了趙盾,并在扈結盟,這是因為靈公剛剛即位的緣故。
四年(前617),晉國攻打秦國,奪取了少梁,秦也奪走了晉國的殽。
六年(前615),秦康公讨伐晉國,奪取了羁馬。
晉侯很生氣,派趙盾、趙穿、郤缺攻打秦國,在河曲展開大戰,趙穿立了大功。
七年(前614),晉國的六卿擔心在秦國的随會常常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