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
關燈
小
中
大
。
”襄公卻說:“等他們排好陣勢再打。
”楚軍陣勢排好,宋軍才出戰。
結果宋軍大敗,襄公大一腿受傷。
宋國人都怨恨襄公。
襄公辯解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陣勢的軍隊。
”子魚說:“打仗勝了就是功勞,說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麼用呢!真的按襄公說的做,就當奴隸服侍别有算了,何必還打仗呢?” 楚成王救鄭成功,鄭國熱情款待他。
成王離開時,娶了鄭君兩個女兒回楚。
叔瞻說:“成王不懂禮節,難道能壽終正寝嗎?講究禮節内外無别,從這裡就知道他絕對不能成就霸業了。
” 這一年,晉公子重耳路過宋國,襄公因為被楚國打傷,想得到晉援助,于是厚禮重耳,贈送給重耳八十匹馬。
十四年(前637)夏天,襄公終于死于泓水之戰時的腿傷,兒子成公王臣即位。
成公元年(前636),晉文公即位。
三年(前634),宋國背棄楚國盟約與晉友好,因為宋曾對文公有過恩德。
四年(前633),楚成王讨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
五年(前632)晉文公救援宋國,楚軍退去。
九年(前628),晉文公去世。
十一年(前625),楚太子商臣殺死自己的父親成王即位。
十六年(前620),秦穆公去世。
十七年(前619),成公去世。
成公的弟弟禦殺死太子和大司馬公孫固,自己立為國君。
宋人殺死國君禦,擁立成公小兒子杵臼,這就是昭公。
昭公四年(前616),宋在長丘打敗長翟緣斯。
七年(前613),楚莊王即位。
九年(前611),昭公昏庸無道,百姓不歸附他。
昭公的弟弟鮑革很賢惠,又能禮遇下士。
先前,襄公夫人想與公子鮑私通,未能如願,于是就幫助鮑對國人布施恩惠。
公子鮑收于華元的推薦作了右師。
昭公出獵時,夫人王姬讓衛伯殺死昭公杵臼,弟弟鮑革即位,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前610),晉國率領諸侯讨伐宋國,譴責宋殺死了國君。
但聽說文公已被立為國君,就退兵了。
二年(前609),昭公兒子靠文公的同母弟弟須和武公、缪公、戴公、莊公、桓公後代的支持作亂,文公便誅殺了他們,趕走武公、缪公後代。
四年(前607)春天,楚讓鄭讨伐宋國。
宋國派華元作統帥,鄭國打敗了宋國,囚禁了華元。
華元在作戰初曾殺羊犒勞士兵,他的車夫沒有吃到羊羹,所以十分怨恨,便駕着車跑到鄭軍中,所以宋軍失敗,華元被囚。
宋國用一百輛兵車、四百匹一毛一色漂亮的馬贖回華元。
這些東西還未完全送到楚國,華元就逃了回來。
十四年(前597),楚莊王包一皮一皮圍了鄭國。
鄭伯投降了楚國,楚國又解圍而去。
十六年(前595),楚國使者路過宋國,宋國因有前仇,就逮捕了楚國使者。
九月,楚莊王包一皮一皮圍宋都。
十七年(前594),楚國包一皮一皮圍宋都達五月之久,城内告急,無糧可吃,華元便在一天夜裡暗中會見楚國将領子反。
子反告訴莊王。
莊王問:“城中怎麼樣?”子反回答:“城内人劈開人骨作柴燒,交換幼子果腹。
”莊王說:“這話是真的呀!我軍也隻有兩天的口糧了。
”楚國由于講求信義,就退兵了。
二十二年(前589),文公去世,兒子共公瑕立為國君。
宋國第一次實行厚葬。
君子譏笑華元沒有盡到為臣的職責。
共公十年(前579),華元與楚将重友好,又與晉将栾書友好,因此與晉楚都結了盟。
十三年(前576),共公去世。
華元做右師,魚石做左師。
司馬唐山殺死太子肥,又打算殺死華元,華元要逃亡到晉國,魚石陰止了他,到了黃河又折回來,殺死了唐山。
于是,立共公小兒子成,這就是平公。
平公三年(前573),楚共王攻下宋國的彭城,把彭城封給宋國左師魚石。
四年(前572),諸侯共同殺死魚石,而把彭城歸還給宋國。
三十五年(前541),楚公子圍殺死自己的國君即位,這就是靈王。
四十四年(前532),平公去世,兒子元公佐即位。
元公三年(前529),楚公子棄疾殺君即位,做了平王。
八年(前524),宋國發生火災。
十年(前522),元公不講信用,用欺騙手段殺死許多公子。
大夫華氏、向氏作亂。
楚平王太子建逃奔到宋國,看見華氏等人互相攻伐作戰,便離開宋國跑到鄭國。
十五年(前517),因為魯昭公在外居住躲避季氏,元公便替他四處求情回魯國,半路上元公去世,兒子景公頭曼(wàn,萬)即位。
景公十六(前501),魯國陽虎逃奔到宋國,後又離開。
二十五年(前492),孔子路過宋國,宋國司馬桓魋(tūi,推)讨厭孔子,想殺死他,孔子換上平民服逃出宋國。
三十年(前487),曹背叛宋國,宋國讨伐曹國,晉國未去救援,于是宋國君滅亡了曹國,占據了曹國。
三十六年(前481),齊國田常殺死國君簡公。
三十七年(前480),楚惠王滅亡了陳國,火星侵占了心宿星區。
心宿區是宋國的天區,景公十分擔憂。
司星子韋說:“可以把災禍移到相國身上。
”景公說:“不行,相國象是我的手足。
”子韋又說:“可以移到百姓身上。
”景公說:“也不行,國君靠的就是百姓。
”子韋又說:“可以移到年成上。
”景公說:“更不行,年成歉收,百姓貧困,我做誰的國君!”子韋說:“天雖高遠卻能聽到下界細微的聲音,您有這三句國君應該說的話,火星應該移動了。
”于是仔細觀測火星,火星果然移動了三度。
六十四年(前453),景公去世。
宋公子特殺死太子即位,這就是昭公。
昭公是元公的曾孫。
昭公的父親是公孫糾,糾的父親是公子褍(duān,端)秦,褍秦就是元公的小兒子。
景公殺死昭公的父親公孫糾,所以昭公怨恨太子,便殺死他,自己即位。
昭公四十七年(前404)去世,兒子悼公購由立為國君。
悼公八年(前396)去世,兒子休公田即位。
休公田二十三年(前373)去世,兒子辟公辟兵即位。
辟公三年(前370)去世,兒子剔成即位。
剔成四十一年(前329),剔成的弟弟偃襲擊剔成,剔成失敗逃到齊國,偃自立宋國國君。
君偃十一年(前318),自己号為王。
東面打敗齊國,攻下五座城;南面打敗楚國,侵占三百裡地;西面打敗魏國,和齊魏結成怨家。
君偃用牛皮袋盛着血,懸挂起來用箭射它,稱為“射天”。
君偃隻知沉緬于酒色之中。
凡是規勸提意見的大臣,君偃一律射死。
于是諸侯們都稱他為“桀宋”。
“宋君偃又步纣王後塵,為所欲為,不可不殺。
”諸侯要求齊國讨伐宋國。
王偃即位四十七年(前282),齊湣王與魏、楚讨伐宋國,殺死王偃,滅亡了宋國,瓜分了宋地。
太史公說:孔子說過“微子走了,箕子成為奴隸,比幹進谏被殺,殷朝有三位仁者。
”《春秋》譏諷宋國的動亂從宣公廢掉太子讓自己的弟弟即位開始,國家不安定達十代之多。
襄公時,修行仁義,想做盟主。
他的大夫正考父稱贊他,所以追述契、湯、高宗時代殷朝興盛的原因,寫了《商頌》。
宋襄公在泓水吃了敗仗之後,有的君子認為他值得贊揚,感歎當時中原地區的國家缺少禮義,所以表彰他,因為宋襄公具有禮讓一精一神。
【原文】【注解】 微子開者①,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②。
纣即立,不明,一婬一亂于政,微子數谏,纣不聽。
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國,懼禍至,以告纣。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于是微子度纣終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于太師、少師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
我祖遂陳于上,纣沈湎于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于下。
殷既小大好草竊一奸一宄,卿士師師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并興,相為敵仇。
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
殷遂喪,越至于今。
”曰:“太師、少師,我其發出往?吾家保于喪?今女無故告予,颠跻③,如之何其?”太師若曰④:“王子,天笃下災亡殷國,乃毋畏畏,不用老長。
今殷民乃陋一婬一神祇之祀⑤。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
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
”遂亡。
①微子開:《尚書·微子之命》雲命微子啟代殷後。
今此名開,是避諱漢景帝的名。
②庶兄:《呂氏春秋》雲生微子時母猶為妾,及為妻而生纣。
故微子為纣同母庶兄也。
③颠跻:《集解》曰:“跻猶墜也。
恐颠墜于非義,當如之何也。
”④若:順。
⑤神祇(qì,齊):天曰神,地曰祇。
箕子者,纣親戚也。
纣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
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纣為一婬一泆,箕子谏,不聽。
人或曰:“可以去矣。
”箕子曰:“為人臣谏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①,吾不忍為也。
”乃被發詳狂而為奴②。
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一操一》③。
王子比幹者,亦纣之親戚也。
見箕子谏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争④,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
纣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幹,刳視其心⑤。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則臣主以義屬。
故父有過,子三谏不聽,則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
”于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⑥,遂行。
①說:通“悅②被:通“披”;詳:通“佯”。
③《箕子一操一》:《風俗通義》曰:“其道閉寒憂
”襄公卻說:“等他們排好陣勢再打。
”楚軍陣勢排好,宋軍才出戰。
結果宋軍大敗,襄公大一腿受傷。
宋國人都怨恨襄公。
襄公辯解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陣勢的軍隊。
”子魚說:“打仗勝了就是功勞,說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麼用呢!真的按襄公說的做,就當奴隸服侍别有算了,何必還打仗呢?” 楚成王救鄭成功,鄭國熱情款待他。
成王離開時,娶了鄭君兩個女兒回楚。
叔瞻說:“成王不懂禮節,難道能壽終正寝嗎?講究禮節内外無别,從這裡就知道他絕對不能成就霸業了。
” 這一年,晉公子重耳路過宋國,襄公因為被楚國打傷,想得到晉援助,于是厚禮重耳,贈送給重耳八十匹馬。
十四年(前637)夏天,襄公終于死于泓水之戰時的腿傷,兒子成公王臣即位。
成公元年(前636),晉文公即位。
三年(前634),宋國背棄楚國盟約與晉友好,因為宋曾對文公有過恩德。
四年(前633),楚成王讨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
五年(前632)晉文公救援宋國,楚軍退去。
九年(前628),晉文公去世。
十一年(前625),楚太子商臣殺死自己的父親成王即位。
十六年(前620),秦穆公去世。
十七年(前619),成公去世。
成公的弟弟禦殺死太子和大司馬公孫固,自己立為國君。
宋人殺死國君禦,擁立成公小兒子杵臼,這就是昭公。
昭公四年(前616),宋在長丘打敗長翟緣斯。
七年(前613),楚莊王即位。
九年(前611),昭公昏庸無道,百姓不歸附他。
昭公的弟弟鮑革很賢惠,又能禮遇下士。
先前,襄公夫人想與公子鮑私通,未能如願,于是就幫助鮑對國人布施恩惠。
公子鮑收于華元的推薦作了右師。
昭公出獵時,夫人王姬讓衛伯殺死昭公杵臼,弟弟鮑革即位,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前610),晉國率領諸侯讨伐宋國,譴責宋殺死了國君。
但聽說文公已被立為國君,就退兵了。
二年(前609),昭公兒子靠文公的同母弟弟須和武公、缪公、戴公、莊公、桓公後代的支持作亂,文公便誅殺了他們,趕走武公、缪公後代。
四年(前607)春天,楚讓鄭讨伐宋國。
宋國派華元作統帥,鄭國打敗了宋國,囚禁了華元。
華元在作戰初曾殺羊犒勞士兵,他的車夫沒有吃到羊羹,所以十分怨恨,便駕着車跑到鄭軍中,所以宋軍失敗,華元被囚。
宋國用一百輛兵車、四百匹一毛一色漂亮的馬贖回華元。
這些東西還未完全送到楚國,華元就逃了回來。
十四年(前597),楚莊王包一皮一皮圍了鄭國。
鄭伯投降了楚國,楚國又解圍而去。
十六年(前595),楚國使者路過宋國,宋國因有前仇,就逮捕了楚國使者。
九月,楚莊王包一皮一皮圍宋都。
十七年(前594),楚國包一皮一皮圍宋都達五月之久,城内告急,無糧可吃,華元便在一天夜裡暗中會見楚國将領子反。
子反告訴莊王。
莊王問:“城中怎麼樣?”子反回答:“城内人劈開人骨作柴燒,交換幼子果腹。
”莊王說:“這話是真的呀!我軍也隻有兩天的口糧了。
”楚國由于講求信義,就退兵了。
二十二年(前589),文公去世,兒子共公瑕立為國君。
宋國第一次實行厚葬。
君子譏笑華元沒有盡到為臣的職責。
共公十年(前579),華元與楚将重友好,又與晉将栾書友好,因此與晉楚都結了盟。
十三年(前576),共公去世。
華元做右師,魚石做左師。
司馬唐山殺死太子肥,又打算殺死華元,華元要逃亡到晉國,魚石陰止了他,到了黃河又折回來,殺死了唐山。
于是,立共公小兒子成,這就是平公。
平公三年(前573),楚共王攻下宋國的彭城,把彭城封給宋國左師魚石。
四年(前572),諸侯共同殺死魚石,而把彭城歸還給宋國。
三十五年(前541),楚公子圍殺死自己的國君即位,這就是靈王。
四十四年(前532),平公去世,兒子元公佐即位。
元公三年(前529),楚公子棄疾殺君即位,做了平王。
八年(前524),宋國發生火災。
十年(前522),元公不講信用,用欺騙手段殺死許多公子。
大夫華氏、向氏作亂。
楚平王太子建逃奔到宋國,看見華氏等人互相攻伐作戰,便離開宋國跑到鄭國。
十五年(前517),因為魯昭公在外居住躲避季氏,元公便替他四處求情回魯國,半路上元公去世,兒子景公頭曼(wàn,萬)即位。
景公十六(前501),魯國陽虎逃奔到宋國,後又離開。
二十五年(前492),孔子路過宋國,宋國司馬桓魋(tūi,推)讨厭孔子,想殺死他,孔子換上平民服逃出宋國。
三十年(前487),曹背叛宋國,宋國讨伐曹國,晉國未去救援,于是宋國君滅亡了曹國,占據了曹國。
三十六年(前481),齊國田常殺死國君簡公。
三十七年(前480),楚惠王滅亡了陳國,火星侵占了心宿星區。
心宿區是宋國的天區,景公十分擔憂。
司星子韋說:“可以把災禍移到相國身上。
”景公說:“不行,相國象是我的手足。
”子韋又說:“可以移到百姓身上。
”景公說:“也不行,國君靠的就是百姓。
”子韋又說:“可以移到年成上。
”景公說:“更不行,年成歉收,百姓貧困,我做誰的國君!”子韋說:“天雖高遠卻能聽到下界細微的聲音,您有這三句國君應該說的話,火星應該移動了。
”于是仔細觀測火星,火星果然移動了三度。
六十四年(前453),景公去世。
宋公子特殺死太子即位,這就是昭公。
昭公是元公的曾孫。
昭公的父親是公孫糾,糾的父親是公子褍(duān,端)秦,褍秦就是元公的小兒子。
景公殺死昭公的父親公孫糾,所以昭公怨恨太子,便殺死他,自己即位。
昭公四十七年(前404)去世,兒子悼公購由立為國君。
悼公八年(前396)去世,兒子休公田即位。
休公田二十三年(前373)去世,兒子辟公辟兵即位。
辟公三年(前370)去世,兒子剔成即位。
剔成四十一年(前329),剔成的弟弟偃襲擊剔成,剔成失敗逃到齊國,偃自立宋國國君。
君偃十一年(前318),自己号為王。
東面打敗齊國,攻下五座城;南面打敗楚國,侵占三百裡地;西面打敗魏國,和齊魏結成怨家。
君偃用牛皮袋盛着血,懸挂起來用箭射它,稱為“射天”。
君偃隻知沉緬于酒色之中。
凡是規勸提意見的大臣,君偃一律射死。
于是諸侯們都稱他為“桀宋”。
“宋君偃又步纣王後塵,為所欲為,不可不殺。
”諸侯要求齊國讨伐宋國。
王偃即位四十七年(前282),齊湣王與魏、楚讨伐宋國,殺死王偃,滅亡了宋國,瓜分了宋地。
太史公說:孔子說過“微子走了,箕子成為奴隸,比幹進谏被殺,殷朝有三位仁者。
”《春秋》譏諷宋國的動亂從宣公廢掉太子讓自己的弟弟即位開始,國家不安定達十代之多。
襄公時,修行仁義,想做盟主。
他的大夫正考父稱贊他,所以追述契、湯、高宗時代殷朝興盛的原因,寫了《商頌》。
宋襄公在泓水吃了敗仗之後,有的君子認為他值得贊揚,感歎當時中原地區的國家缺少禮義,所以表彰他,因為宋襄公具有禮讓一精一神。
【原文】【注解】 微子開者①,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②。
纣即立,不明,一婬一亂于政,微子數谏,纣不聽。
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國,懼禍至,以告纣。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于是微子度纣終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于太師、少師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
我祖遂陳于上,纣沈湎于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于下。
殷既小大好草竊一奸一宄,卿士師師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并興,相為敵仇。
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
殷遂喪,越至于今。
”曰:“太師、少師,我其發出往?吾家保于喪?今女無故告予,颠跻③,如之何其?”太師若曰④:“王子,天笃下災亡殷國,乃毋畏畏,不用老長。
今殷民乃陋一婬一神祇之祀⑤。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
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
”遂亡。
①微子開:《
今此名開,是避諱漢景帝的名。
②庶兄:《
故微子為纣同母庶兄也。
③颠跻:《集解》曰:“跻猶墜也。
恐颠墜于非義,當如之何也。
”④若:順。
⑤神祇(qì,齊):天曰神,地曰祇。
箕子者,纣親戚也。
纣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
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纣為一婬一泆,箕子谏,不聽。
人或曰:“可以去矣。
”箕子曰:“為人臣谏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①,吾不忍為也。
”乃被發詳狂而為奴②。
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一操一》③。
王子比幹者,亦纣之親戚也。
見箕子谏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争④,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
纣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幹,刳視其心⑤。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則臣主以義屬。
故父有過,子三谏不聽,則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
”于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⑥,遂行。
①說:通“悅②被:通“披”;詳:通“佯”。
③《箕子一操一》:《風俗通義》曰:“其道閉寒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