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白話文版
關燈
小
中
大
愁而作者,命其曲曰一操一,一操一者,言遇災遇害,困厄窮迫,雖怨恨失意,猶守禮義,不懼不懾,樂道而不改其一操一也。
”④争:通“诤”,直言相勸。
⑤刳(kū,枯):剖開而挖空。
⑥太師、少師:《集解》曰:“太師,三公,箕子也。
少師,孤卿,比幹也。
”《集解》又雲:“時比幹已死,而雲少師者似誤。
”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①,肉袒面縛②,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于是武王乃釋微子,複其位如故。
武王封纣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①造:往,到。
②肉袒面縛:《索隐》雲肉袒者,袒而露肉也。
面縛者,縛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
武子曰:“于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 箕子對曰:“在昔鲧堙鴻水①,汩陳其五行②,帝乃震怒,不從鴻範九等,常倫所?③。
鲧則殛死④,禹乃嗣興。
天乃錫禹鴻範九等,常倫所序。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極。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穑。
潤下作鹹,炎下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恭作肅,從作治,明作智,聰作謀,睿作聖。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⑤。
“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⑥,用傅錫其庶民⑦,維時其庶民于女極⑧,錫女保極。
凡厥庶民,毋有一婬一朋,人毋有比德,維皇作極。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⑨,女則念之。
不協于極,不離于咎⑩,則受之。
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
時人斯其維皇之極。
毋侮鳏寡而畏高明。
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11),而國其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穀。
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
于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
毋偏毋頗,遵王之義。
毋有作好,遵王之道。
毋有作惡,遵王之路。
毋偏毋一黨一,王道蕩蕩。
毋一黨一毋偏,王道平平(12)。
毋反毋側,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曰王極之傅言,是夷是訓(13),于帝其順。
凡厥庶民,極之傅言,是順是行,以近天子之光(14)。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不友剛克(15),内友柔克(16),沈漸剛克(17),高明柔克。
維辟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18)。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
人用側頗辟,民用僭忒(19)。
“稽疑(20):擇建立蔔筮人(21)。
乃命蔔筮,曰雨,曰濟(22),曰涕(23),曰霧,曰克,曰貞,曰悔,凡七。
蔔五,占之用二,衍忒(24)。
立時人為蔔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
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25),而身其康強,而子孫其逢吉(26)。
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
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27)。
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兇(28)。
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兇(29)。
“庶征:曰雨,曰陽,曰奧,曰寒,曰風,曰時。
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繁庑(30)。
一極備,兇。
一極亡(31),兇。
曰休征(32):曰肅,時雨若;曰治,時晹若;曰知,時奧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
曰咎征(33):曰狂,常雨若;曰僭(34),常晹若;曰舒,常奧若;日急,常寒若;曰霧,常風若。
王眚維歲(35),卿士維月,師尹維日。
歲月日時毋易,百谷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36),家用平康。
日月歲時既易,百谷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甯。
庶民維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日月之行,有冬有夏。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37),五曰考終命(38)。
六極(39):一曰兇短折(40),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 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也。
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
其詩曰:“麥秀漸漸兮(41),禾黍油油。
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僮者,纣也。
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①鴻:通“洪”。
②汩(gū,骨):擾亂。
③?(dù,妒):敗壞。
④殛(jí,極):誅戮。
⑤曆數:推算歲時節候。
⑥時:通“是”。
⑦傅:通“敷”,布。
錫:賜也。
⑧女:通“汝”,你。
⑨有:通“又”。
猷(yóu,猶):謀劃。
⑩離:通“罹”,遭受。
咎:罪責。
(11)羞:進。
(12)平(biàn,辨)平:當作“■”,清明可辨貌。
(13)夷:通“彜”,一定的法則。
(14)近:益,增加。
(15)支:順。
(16)内:《索隐》曰内當為燮,和。
(17)沈:通“沉”。
漸:通“潛”。
沉、潛,均有在下的意思,當指勞動人民。
(18)維辟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集解》曰:“辟,君也。
玉食。
美食。
不言王者,關諸侯也。
”“作福,專爵賞也。
作威,專刑罰也。
玉食,珍美也。
”(19)僭忒:逾越常規,心懷惡念。
(20)稽:通“乩”,舊時迷信者求神降示的一種方法。
能為人決疑治病,預示吉兇。
(21)蔔筮:《集解》雲:”龜曰蔔,蓍曰筮。
(22)濟:通“霁”,兆象雨止。
(23)涕:《尚書》作“■”,兆象氣絡繹不絕。
(24)衍忒:推演變化。
(25)大同:《集解》曰:“大同于吉”。
(26)子孫其逢吉:《集解》曰:“動不違衆,故後世遇吉也。
”(27)吉:《集解》曰:“此三者皆從多,故為吉。
”(28)作内吉,作外兇:《集解》曰:“此逆者多,以故舉事于境内則吉,境外則兇。
”(29)用靜吉,用作兇:《集解》雲:“安以守常則吉,動則兇。
”“龜筮皆與人謀相違,人雖三從,猶不可以舉事。
”(30)奧(yù,郁):通“燠”,暖。
庑:通“蕪”,草盛。
(31):通“無”。
(32)休:舊指美善。
(33)咎:災禍。
(34)僭:差失。
(35)眚(shěng,省):過失。
(36)畯:通“俊”。
(37)攸:所。
(38)考:老。
(39)極:懲罰的意思。
(40)兇短折:《集解》雲:“未龀日兇,未冠曰短,未婚曰折。
”(41)漸漸:麥芒之狀。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①。
管、蔡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
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
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殷之佘民甚戴一愛一之。
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②。
微仲卒,子宋公稽立。
宋公稽卒,子丁鮑申立。
丁鮑申卒,子湣鮑共立。
湣鮑共卒,弟炀公熙立。
炀公即位,湣鮑子鲋祀殺炀公而自立,曰“我當立”,是為厲公。
厲公卒,子釐公舉立。
釐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彘。
二十八年,釐公卒,子惠公立。
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惠公卒,子哀公立。
哀公元年卒,子戴公立。
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為犬左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三十四年,戴公卒,子武公司空立。
武公生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
十八年,武公卒,子宣公力立。
①當國:掌握國家政權。
②微種:一說微仲乃微子末之子。
宣公有太子與妻。
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
我其立和。
”和亦三讓而受之。
宣公卒,弟和立,是為穆公。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孔父謂曰:“先君宣公舍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
我死,必立與夷也。
”孔父曰:“群臣皆願立公子馮。
”穆公曰:“毋立馮,吾不可以負宣公。
”于是穆公使馮出居于鄭。
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妻立,是為殇公。
君子聞之,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複享之。
” 殇公元年,衛公子州籲殺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于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①。
”宋許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
二年,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
其後諸侯數來侵伐。
九年,大司馬孔父嘉好,出,道遇太宰督,督說,目而觀之。
督利孔父妻②,乃使人宣言國中曰:“殇公即位十年耳③,而十一戰④,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甯民。
”是歲⑤,魯弑其君隐公。
十年,華督攻孔父,取其妻⑥。
殇公怒,遂弑殇公,而迎穆公子馮于鄭而立之,是為莊公。
①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據《左傳·隐公四年》載,宋公子馮欲與宋殇公争君位,當宋殇公即位後,公子馮便出奔鄭國。
“鄭人欲納之,及衛州籲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鄭,而求一寵一于諸侯,以和其民。
”于是州籲
”④争:通“诤”,直言相勸。
⑤刳(kū,枯):剖開而挖空。
⑥太師、少師:《集解》曰:“太師,三公,箕子也。
少師,孤卿,比幹也。
”《集解》又雲:“時比幹已死,而雲少師者似誤。
”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①,肉袒面縛②,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于是武王乃釋微子,複其位如故。
武王封纣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①造:往,到。
②肉袒面縛:《索隐》雲肉袒者,袒而露肉也。
面縛者,縛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
武子曰:“于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 箕子對曰:“在昔鲧堙鴻水①,汩陳其五行②,帝乃震怒,不從鴻範九等,常倫所?③。
鲧則殛死④,禹乃嗣興。
天乃錫禹鴻範九等,常倫所序。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極。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穑。
潤下作鹹,炎下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恭作肅,從作治,明作智,聰作謀,睿作聖。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⑤。
“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⑥,用傅錫其庶民⑦,維時其庶民于女極⑧,錫女保極。
凡厥庶民,毋有一婬一朋,人毋有比德,維皇作極。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⑨,女則念之。
不協于極,不離于咎⑩,則受之。
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
時人斯其維皇之極。
毋侮鳏寡而畏高明。
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11),而國其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穀。
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
于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
毋偏毋頗,遵王之義。
毋有作好,遵王之道。
毋有作惡,遵王之路。
毋偏毋一黨一,王道蕩蕩。
毋一黨一毋偏,王道平平(12)。
毋反毋側,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曰王極之傅言,是夷是訓(13),于帝其順。
凡厥庶民,極之傅言,是順是行,以近天子之光(14)。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不友剛克(15),内友柔克(16),沈漸剛克(17),高明柔克。
維辟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18)。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
人用側頗辟,民用僭忒(19)。
“稽疑(20):擇建立蔔筮人(21)。
乃命蔔筮,曰雨,曰濟(22),曰涕(23),曰霧,曰克,曰貞,曰悔,凡七。
蔔五,占之用二,衍忒(24)。
立時人為蔔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
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25),而身其康強,而子孫其逢吉(26)。
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
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27)。
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兇(28)。
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兇(29)。
“庶征:曰雨,曰陽,曰奧,曰寒,曰風,曰時。
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繁庑(30)。
一極備,兇。
一極亡(31),兇。
曰休征(32):曰肅,時雨若;曰治,時晹若;曰知,時奧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
曰咎征(33):曰狂,常雨若;曰僭(34),常晹若;曰舒,常奧若;日急,常寒若;曰霧,常風若。
王眚維歲(35),卿士維月,師尹維日。
歲月日時毋易,百谷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36),家用平康。
日月歲時既易,百谷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甯。
庶民維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日月之行,有冬有夏。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37),五曰考終命(38)。
六極(39):一曰兇短折(40),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 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也。
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
其詩曰:“麥秀漸漸兮(41),禾黍油油。
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僮者,纣也。
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①鴻:通“洪”。
②汩(gū,骨):擾亂。
③?(dù,妒):敗壞。
④殛(jí,極):誅戮。
⑤曆數:推算歲時節候。
⑥時:通“是”。
⑦傅:通“敷”,布。
錫:賜也。
⑧女:通“汝”,你。
⑨有:通“又”。
猷(yóu,猶):謀劃。
⑩離:通“罹”,遭受。
咎:罪責。
(11)羞:進。
(12)平(biàn,辨)平:當作“■”,清明可辨貌。
(13)夷:通“彜”,一定的法則。
(14)近:益,增加。
(15)支:順。
(16)内:《索隐》曰内當為燮,和。
(17)沈:通“沉”。
漸:通“潛”。
沉、潛,均有在下的意思,當指勞動人民。
(18)維辟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集解》曰:“辟,君也。
玉食。
美食。
不言王者,關諸侯也。
”“作福,專爵賞也。
作威,專刑罰也。
玉食,珍美也。
”(19)僭忒:逾越常規,心懷惡念。
(20)稽:通“乩”,舊時迷信者求神降示的一種方法。
能為人決疑治病,預示吉兇。
(21)蔔筮:《集解》雲:”龜曰蔔,蓍曰筮。
(22)濟:通“霁”,兆象雨止。
(23)涕:《尚書》作“■”,兆象氣絡繹不絕。
(24)衍忒:推演變化。
(25)大同:《集解》曰:“大同于吉”。
(26)子孫其逢吉:《集解》曰:“動不違衆,故後世遇吉也。
”(27)吉:《集解》曰:“此三者皆從多,故為吉。
”(28)作内吉,作外兇:《集解》曰:“此逆者多,以故舉事于境内則吉,境外則兇。
”(29)用靜吉,用作兇:《集解》雲:“安以守常則吉,動則兇。
”“龜筮皆與人謀相違,人雖三從,猶不可以舉事。
”(30)奧(yù,郁):通“燠”,暖。
庑:通“蕪”,草盛。
(31):通“無”。
(32)休:舊指美善。
(33)咎:災禍。
(34)僭:差失。
(35)眚(shěng,省):過失。
(36)畯:通“俊”。
(37)攸:所。
(38)考:老。
(39)極:懲罰的意思。
(40)兇短折:《集解》雲:“未龀日兇,未冠曰短,未婚曰折。
”(41)漸漸:麥芒之狀。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①。
管、蔡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
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
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殷之佘民甚戴一愛一之。
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②。
微仲卒,子宋公稽立。
宋公稽卒,子丁鮑申立。
丁鮑申卒,子湣鮑共立。
湣鮑共卒,弟炀公熙立。
炀公即位,湣鮑子鲋祀殺炀公而自立,曰“我當立”,是為厲公。
厲公卒,子釐公舉立。
釐公十七年,周厲王出奔彘。
二十八年,釐公卒,子惠公立。
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惠公卒,子哀公立。
哀公元年卒,子戴公立。
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為犬左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三十四年,戴公卒,子武公司空立。
武公生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
十八年,武公卒,子宣公力立。
①當國:掌握國家政權。
②微種:一說微仲乃微子末之子。
宣公有太子與妻。
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
我其立和。
”和亦三讓而受之。
宣公卒,弟和立,是為穆公。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孔父謂曰:“先君宣公舍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
我死,必立與夷也。
”孔父曰:“群臣皆願立公子馮。
”穆公曰:“毋立馮,吾不可以負宣公。
”于是穆公使馮出居于鄭。
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妻立,是為殇公。
君子聞之,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複享之。
” 殇公元年,衛公子州籲殺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于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①。
”宋許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
二年,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
其後諸侯數來侵伐。
九年,大司馬孔父嘉好,出,道遇太宰督,督說,目而觀之。
督利孔父妻②,乃使人宣言國中曰:“殇公即位十年耳③,而十一戰④,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甯民。
”是歲⑤,魯弑其君隐公。
十年,華督攻孔父,取其妻⑥。
殇公怒,遂弑殇公,而迎穆公子馮于鄭而立之,是為莊公。
①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據《
“鄭人欲納之,及衛州籲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鄭,而求一寵一于諸侯,以和其民。
”于是州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