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康叔世家第七

關燈
載:“二子怒。

    孫文子如戚。

    ”可知這裡應指孫文子如宿,非甯子亦往。

    此似有誤。

    ⑥數:屢次。

    ⑦《巧言》:《詩·小雅》篇名,其卒章曰:“彼何人斯?居河之糜。

    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公欲以比文子居河上而為亂。

    卒章,末章。

    ⑧聚邑:《左傳·襄公十四年》雲:“以寄衛侯”。

    此誤“”為“聚”。

    ⑨封孫文子林父于宿:“宿”早為孫文子封邑,此說始封,誤。

    ⑩複求入故衛獻公:《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甯喜欲複獻公,故伐孫氏,弑殇公,孫林父以戚如晉。

    此言甯、孫争一寵一雲雲,恐誤。

    ?(11)磬(qìng,慶):古代石制樂器。

    用美石或玉雕成,懸挂于架上,以物擊之而鳴。

     襄公六年,楚靈王會諸侯,襄公稱病不往。

     九年,襄公卒。

    初,襄公有賤妾,幸之,有身,夢有人謂曰①:“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衛,名而子曰‘元’。

    ”妾怪之,問孔成子。

    成子曰:“康叔者,衛祖也。

    ”及生子,男也,以告襄公。

    襄公曰:“天所置也。

    ”名之曰元。

    襄公夫人無子,于是乃立元為嗣,是為靈公。

     靈公五年,朝晉昭公。

    六年,楚公子棄疾弑靈王自立,為平王。

    十一年,火②。

     三十八年,孔子來,祿之如魯。

    後有隙,孔子去。

    後複來。

     ①夢有人謂曰:《左傳·昭公七年》載孔成子、史朝夢康叔,與此處所說不同。

    ②火:據《左傳·昭公十八年》載,因大風,火災遍及宋、衛、陳、鄭。

     三十九年,太子蒯聩與靈公夫人南子有惡,欲殺南子。

    蒯聩與其徒戲陽遬謀,朝,使殺夫人。

    戲陽後悔,不果。

    蒯聩數目之,夫人覺之,懼,呼曰:“太子欲殺我!”靈公怒,太子蒯聩奔宋,已而之晉趙氏。

     四十二年春,靈公遊于郊,令子郢仆①。

    郢,靈公少子也,字子南。

    靈公怨太子出奔,謂郢曰:“我将立若為後。

    ”郢對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圖之。

    ”夏,靈公卒,夫人命子郢為太子,曰:“此靈公命也。

    ”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當。

    ”于是衛乃以辄為君,是為出公。

     六月乙酉,趙簡子欲入蒯聩,乃令陽虎詐命衛十餘人衰绖歸②,簡子送蒯聩。

    衛人聞之,發兵擊蒯聩。

    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衛人亦罷兵③。

    出公辄四年,齊田乞弑其君孺子。

    八年,齊鮑子弑其君悼公。

     孔子自陳入衛④。

    九年,孔文子問兵于仲尼,仲尼不對。

    其後魯迎仲尼,仲尼反魯⑤。

     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聩之姊,生悝。

    孔氏之?渾良夫美好⑥,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

    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太子。

    太子與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國,報子以乘軒⑦,免子三死⑧,毋所與⑨。

    ”與之盟,許以悝母為妻。

    閏月,良夫與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

    昏,二人蒙衣而乘,宦者羅禦,如孔氏。

    孔氏之老栾甯問之⑩,稱姻妾以告(11)?。

    遂入,适伯姬氏。

    既食,悝母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猳從之(12)?。

    伯姬劫悝于廁(13),強盟之,遂劫以登台。

    栾甯将飲酒,炙未熟(14),聞亂,使告仲由。

    召護駕乘車,行爵食炙,奉出公辄奔魯。

     仲由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門已閉矣。

    ”子路曰:“吾姑至矣。

    ”子羔曰:“不及,莫踐其難。

    ”子路曰:“食焉不辟其難(15)。

    ”子羔遂出。

    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阖門,曰:“毋入為也!”子路曰:“是公孫也?求利而逃其難。

    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

    ”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

    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

    ”且曰:“太子無勇。

    若燔台,必舍孔叔(16)。

    ”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黡敵子路,以戈擊之,割纓(17)。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

    ”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

    ”孔悝竟立太子蒯聩,是為莊公。

     ①仆:駕車。

    ②衰(cuī,崔)绖(dié,疊)歸:穿着喪服歸來。

    衰,通“缞”。

    喪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

    绖,用麻布做成的喪帶,系在腰間或頭上。

    ③此段記述與《左傳》所載頗有出入。

    《左傳·哀公二年》雲:“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衛大子于戚。

    宵迷,陽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

    ’使大子絻,八人衰绖,僞自衛逆者。

    告于門,哭而入,遂居之。

    ”不唯“十餘人”與“八人”不符,亦且無衛人發兵擊太子事。

    ④孔子自陳入衛:此說在衛出公八年,據《孔子世家》,時孔子自楚入衛已五年矣。

    ⑤反:通“返”。

    ⑥?:舊稱童仆。

    ⑦軒:古代一種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

    ⑧三死:即三種死罪。

    指良夫曾着紫衣、袒裘、食不釋劍。

    蓋紫衣,乃君服;袒裘、食不釋劍,均不敬。

    按:此段和下段所記史實,見于《左傳·哀公十五年》,而良夫紫衣、袒裘、不釋劍而食之事則見于《左傳·哀公十七年》。

    ⑨與:在其中。

    ⑩老:家臣稱老。

    ?(11)姻妾:指有婚姻關系的親戚家的侍妾。

    (12)輿(yú,于):車。

    此為動詞,載着。

    猳(jiā,加):公豬。

    (13)廁:通“側”。

    (14)炙(zhī,至):烤肉。

    (15)辟:躲避,避免。

    (16)燔(fán,凡):焚燒。

    舍(shě,捨):放棄,這裡是釋放的意思。

    (17)纓:系在颔下的帽帶。

     莊公蒯聩者,出公父也,居外,怨大夫莫迎立。

    元年即位,欲盡誅大臣,曰:“寡人居外久矣,子亦嘗聞之乎?”群臣欲作亂①,乃止。

     二年,魯孔丘卒。

     三年,莊公上城,見戎州。

    曰:“戎虜何為是?”戎州病之②。

    十月,戎州告趙簡子,簡子圍衛。

    十一月,莊公出奔,衛人立公子斑師為衛君。

    齊伐衛,虜斑師,更立公子起為衛君。

     衛君起元年,衛石曼尃逐其君起③,起奔齊。

    衛出公辄自齊複歸立。

    初,出公立十二年亡,亡在外四年複入。

    出公後元年,賞從亡者。

    立二十一年卒,出公季父黔攻出公子而自立,是為悼公④。

     ①群臣欲作亂:據《左傳·哀公十五年》所載,此段事實當是:衛莊公害故政,欲盡去之,并将此事先告訴了司徒瞞成,瞞成歸而告褚師比,二人伐公不果,明年,二子出奔宋。

    ②病:擔憂、患苦。

    ③石曼尃:衛大夫,《左傳·哀公十七年》作“石圃”,“曼”字系衍文。

    ④是為悼公:據《左傳·哀公二十六年》載,悼公乃衛人立之,無攻出公子之事。

     悼公五年卒,子敬公弗立①。

    敬公十九年卒,子昭公糾立。

    是時三晉強,衛如小侯,屬之。

     昭公六年,公子亹弑之代立,是為懷公②。

    懷公十一年,公子?弑懷公而代立,是為慎公。

    慎公父,公子适;适父,敬公也。

    慎公四十二年卒,子聲公訓立。

    聲公十一年卒,子成侯遬立③。

     成侯十一年④,公孫鞅入秦。

    十六年,衛更貶号曰侯。

     二十九年,成侯卒,子平侯立。

    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

    嗣君五年,更貶号曰君,獨有濮陽。

     四十二年卒,子懷君立。

    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君。

    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

    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

    元君十四年⑤,秦拔魏東地,秦初置東郡,更徙衛野王縣,而并濮陽為東郡。

    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

     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為始皇帝。

    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

     ①子敬公弗立:《集解》引《世本》作“敬公費”。

    ②是為懷公:《六國年表》作“悼公”。

    ③子成侯遬立:《世本》作“成侯不逝”。

    前穆公已名遬,此不可再名遬。

    ④成侯十一年:據《秦本紀》載,衛鞅入秦在秦孝公元年,當衛成侯十五年。

    此與《六國年表》皆誤。

    ⑤元君十四年:元君在位共二十五年,《六國年表》誤作二十三年。

    秦拔魏東地,置東郡在秦王政五年,當元君二十四年,此“元君”下脫“二”字。

     太史公曰:餘讀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婦見誅,弟壽争死以相讓,此與晉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過同,俱惡傷父之志。

    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殺,兄弟相滅,亦獨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