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杞世家第六

關燈
①《左傳·莊公十八年》:“虢公、晉侯、鄭伯使原莊公逆王後于陳。

    陳妫歸于京師,實惠後。

    ”②嬖:一寵一愛一。

    ③羁旅:寄居作客。

    ④負檐:勞苦。

    背東西為負,扛東西為擔。

    檐,通“擔(擔)”。

    ⑤占:指占蔔之辭。

    ⑥鳳皇:同“鳳凰”,傳說為百鳥之王,雄之鳳,雌為凰。

    鳳皇于飛,是《詩經·大雅·卷阿》裡的一句。

    意為鳳凰在飛舞,于字無義。

    ⑦育:子孫蕃育。

    姜:指齊國,為姜姓國。

    ⑧并:并列。

    ⑨京:大。

     三十七年,齊桓公伐蔡,蔡敗;南侵楚,至召陵,還過陳。

    陳大夫轅濤塗惡其過陳,詐齊令出東道。

    東道惡,桓公怒,執陳轅濤塗①。

    是歲,晉獻公殺其太子申生。

     ①《左傳·僖公四年》詳載此事:“陳轅濤塗謂鄭申侯曰:`師出于陳、鄭之間,國必甚病。

    若出于東方,觀兵于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

    '申侯曰:`善。

    '濤塗以告齊侯,許之。

    申侯見曰:`師老矣(軍隊作戰太久了),若出于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

    若出于陳、鄭之間,共其資糧扉屦,其可也。

    '齊侯說(悅),與之虎牢。

    執轅濤塗。

    ”轅濤塗本為了陳、鄭二國利益,反被鄭申侯出賣,所以明年他報複鄭申侯,以至于鄭申侯被殺。

    詳見《左傳·僖公五年、七年》。

     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為穆公。

    穆公五年,齊桓公卒。

    十六年,晉文公敗楚師于城濮。

    是歲,穆公卒,子共公朔立。

    共公六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是為穆王。

    十一年,秦穆公卒。

    十八年,共公卒,子靈公平國立。

     靈公元年,楚莊王即位。

    六年,楚伐陳①。

    十年,陳及楚平②。

     ①《左傳·宣公元年》:“秋,楚子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宋。

    ”《十二諸侯年表》說是因為陳、宋背楚服晉,所以楚伐之。

    ②平:媾和。

    《左傳·宣公五年》:“陳及楚平。

    晉荀林父救鄭、伐陳。

    ” 十四年,靈公與其大夫孔甯、儀行父皆通于夏姬①,衷其衣以戲于朝②。

    洩冶谏曰:“君臣一婬一亂,民何效焉③?”靈公以告二子,二子請殺洩冶,公弗禁,遂殺洩冶。

    十五年,靈公與二子飲于夏氏④,公戲二子曰:“徵舒似汝。

    ”二子曰:“亦似公。

    ”徵舒怒。

    靈公罷酒出,徵舒伏一弩一廄門射殺靈公⑤。

    孔甯、儀行父皆奔楚,靈公太子午奔晉。

    徵舒自立為陳侯。

    徵舒,故陳大夫也。

    夏姬,禦叔之妻,舒之母也。

     ①通:通一奸一。

    衷:貼身穿。

    ③效:仿效。

    ④二子:指孔甯、儀行父。

    ⑤廄:馬棚。

     成公元年冬,楚莊王為夏徵舒殺靈公,率諸侯伐陳。

    謂陳曰:“無驚,吾誅徵舒而已。

    ”已誅徵舒,因縣陳而有之①,群臣畢賀。

    申叔時使于齊來還,獨不賀。

    莊王問其故②,對曰:“鄙語有之③,牽牛徑人田④,田主奪之牛。

    徑則有罪矣,奪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徵舒為賊弑君⑤,故征兵諸侯,以義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⑥,則後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賀。

    ”莊王曰:“善。

    ”乃迎陳靈公太子午于晉而立之,複君陳如故⑦,是為成公。

    孔子讀史記至楚複陳⑧,曰:“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⑨。

    ” ①縣陳:把陳作為(楚國的)一個縣。

    有:占有。

    ②《左傳·宣公十一年》載楚莊王之問:“夏徵舒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諸侯讨而戮之,諸侯、獻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③鄙語:俗語。

    ④徑人田:從人田中走過以抄近路。

    ⑤賊:殺害。

    ⑥利:貪。

    ⑦君陳:為陳國之君。

    ⑧史記:古代把曆史文獻統稱“史記”。

    ⑨乘:四匹馬駕一輛車為一乘。

    千乘之國:有一千乘車的國家,指國家不小。

     (二十)八年,楚莊王卒。

    二十九年,陳倍楚盟①。

    三十年,楚共王伐陳②。

    是歲,成公卒,子哀公弱立。

    楚以陳喪,罷兵去。

     ①倍:同“背”,背叛。

    陳倍楚盟,指陳國參加雞澤之盟事。

    《左傳·襄公三年》:“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一柄一,陳成公使袁僑如會(以晉侯為盟主的雞澤之會)求成。

    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

    秋,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

    ”②此前後楚數次伐陳,皆因陳叛楚之故。

    陳成公二十九年,“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

    ”三十年“三月,陳成公卒。

    楚人将伐陳,聞喪乃止。

    陳人不聽命。

    臧武仲聞之,曰:`陳不服于楚,必亡。

    大國行禮焉(指聞喪罷兵),而不服;在大猶有咎,而況小乎?'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

    ”“冬,楚人使頓(陳附近的小一柄一)間陳而伐之,故陳人圍頓。

    ”見《左傳·襄公三年、四年》。

     哀公三年,楚圍陳,複釋之①。

    二十八年,楚公子圍弑其君郏敖自立,為靈王。

     ①《春秋·襄公七年》:“楚公子貞帥師圍陳。

    十有二月,(魯襄)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于。

    ”“陳侯逃歸。

    ”《左傳·襄公七年》:“楚子襄圍陳,(諸侯)會于以救之。

    ”“陳人患楚。

    慶虎慶寅(陳大夫)謂楚人曰:`吾使公子黃(陳哀公弟)往而執之。

    '楚人從之。

    二慶使告陳侯于會,曰:`楚人執公子黃矣。

    君若不來,群臣不忍社稷宗廟,懼有二圖。

    '陳侯逃歸。

    ” 三十四年①初,哀公娶鄭②,長姬生悼太子師,少姬生偃。

    二嬖妾,長妾生留,少妾生勝。

    留有一寵一哀公,哀公屬之其弟司徒招③。

    哀公病,三月,招殺悼太子,立留為太子。

    哀公怒,欲誅招,招發兵圍守哀公,哀公自經殺④。

    招卒立留為陳君。

    四月,陳使使赴楚。

    楚靈王聞陳亂,乃殺陳使者,使公子棄疾發兵伐陳,陳君留奔鄭。

    九月,楚圍陳。

    十一月,滅陳,使棄疾為陳公⑤。

     ①三十四年:應為“三十五年”。

    據《十二諸侯年表》及《左傳·昭公八年》。

    ②娶鄭:娶鄭侯女為妻。

    ③屬:同“囑”,托付。

    ④自經:自缢。

    ⑤《左傳·昭公八年》詳載此年陳事:“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勝。

    二妃嬖,留有一寵一,屬諸司徒招與公子過(二人均為哀公之弟)。

    哀公有廢疾(重病),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過殺悼太子偃師而立公子留。

    夏四月辛亥,哀公缢。

    幹徵師赴于楚,且告有立君。

    公子勝愬(sù,訴,告訴)之于楚。

    楚人執而殺之。

    ”“陳公子招歸罪于公子過而殺之。

    九月,楚公子棄疾帥師奉孫吳(吳為偃師之子)圍陳,宋戴惡會之。

    冬十一月壬午,滅陳。

    輿嬖袁克殺馬毀玉以葬。

    楚人将殺之,請置之,既又請私(解小一便)。

    私于幄,加绖(dié,疊,喪帶)于颡(sǎng,嗓,額頭)而逃。

    使穿封戍為陳公。

    ” 招之殺悼太子也,太子之子名吳,出奔晉。

    晉平公問太史趙曰:“陳遂亡乎①?”對曰:“陳,颛顼之族。

    陳氏得政于齊,乃卒亡。

    自幕至于瞽叟,無違命②。

    舜重之以明德③。

    至于遂,世世守之。

    及胡公,周賜之姓,使祀虞帝。

    且盛德之後,必百世祀。

    虞之世未也④,其在齊乎?” ①遂:終,竟。

    ②違命:違天命。

    違天命則會被廢絕。

    ③重之以明德:加之以完美的德一性一。

    ④本句意為:虞舜應享的百代之祭祀還未數滿,因此陳不會亡。

     楚靈王滅陳五歲,楚公子棄疾弑靈王代立,是為平王。

    平王初立,欲得和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