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召公世家第四

關燈
圍了燕國的都城。

    燕國人請求議和,趙國人不答應,一定要讓将渠出面主持議和。

    燕國便任命将渠為國相,前去主持議和。

    趙國聽了将渠的調處,解除了對燕國的包一皮一皮圍。

     燕王喜六年(前249),秦國滅掉東周,設置了三川郡。

    七年(前248),秦國攻占了趙國榆林等三十七城,設置了太原郡。

    九年(前246),秦王赢政開始即位。

    十年(前245),趙國派廉頗率兵攻打魏國的繁陽,占領了它。

    這時,趙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

    悼襄王派樂乘接替廉頗統兵,廉頗不聽命令,攻打樂乘,樂乘逃跑了,廉頗也逃奔到魏都大梁。

    十二年(前243),趙國派李牧進攻燕國,奪取了武遂和方城。

    劇辛從前住在趙國時,和龐煖(xuān,宣)很要好,後來逃跑到燕國。

    燕王看到趙國屢次被秦兵圍困,而且廉頗又離開了趙國,這時正讓龐煖領兵作戰,就想要趁趙國疲憊的機會去進攻它。

    燕王這時詢問劇辛,劇辛說:“龐煖很容易對付。

    ”燕王就派劇辛領兵攻打趙國,趙國派龐煖迎戰,俘獲了燕軍兩萬人,殺掉了劇辛。

    這時秦國攻取了魏國的二十座城池,設置了東郡。

    十九年(前236),秦國攻取了趙國的邺等九座城池。

    趙悼襄王去世。

    二十三年(前232),燕太子丹被送到秦國去做人質,這時逃回燕國。

    二十五年(前230),秦國俘虜了韓王安,滅掉了韓國,設置了颍川郡。

    二十七年(前228),秦國俘虜了趙王遷,滅掉了趙國。

    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燕國君臣看到秦國即将滅掉六國,秦軍已經到達易水,禍患将要降臨燕國了。

    燕太子丹暗地裡供養着二十名壯士,這時他派荊轲把督亢(gāng岡)地圖獻給秦王,乘機突然向秦王行刺。

    秦王發覺了,殺死了荊轲,派将軍王翦進攻燕國。

    二十九年(前226),秦軍攻取了燕國都城薊,燕王逃走了,後來遷居遼東,殺掉了太子丹,把他的頭獻給了秦國。

    三十年(前225),秦國滅掉了魏國。

     三十三年(前222),秦軍攻取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終于滅掉了燕國。

    這一年,秦将王贲也俘虜了代王嘉。

     太史公說:召公奭可以稱得上有仁德的人了!那棵棠梨樹,尚且被民衆思念,何況召公本人呢?燕國迫近蠻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齊、晉等國交錯着,艱難地生存在強國之間,最為弱小,有許多次幾乎被滅掉。

    然而國家延續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國中隻有它最後滅亡,這難道不是召公的功業嗎? 【原文】【注解】 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滅纣,封召公于北燕①。

     ①北燕:即燕國。

    因其南尚有姞姓的燕國,故史書又分别稱“北燕”、“南燕”以為區别。

     其在成王時,召公為三公①: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

    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②,召公疑之,作《君奭》③。

    君奭不說周公④。

    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于皇天⑤;在太戊時。

    則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鹹治王家⑥;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⑦,保乂有殷⑧。

    ”于是召公乃說。

     ①三公:周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當時召公為太保。

    ②當國:執政,主持國事。

    祚:同“阼”,王位前的台階。

    踐祚,登上皇位。

    這裡指以天子的身份處理國事。

    ③《君奭》:《尚書》篇名,相傳為周公所作。

    ④說:同“悅”。

    ⑤假(gé,格):通“格”,感通。

    ⑥王家:王室。

    指朝廷。

    ⑦率:句首語氣詞。

    維:語助詞。

    茲:此。

    指以上大臣們。

    陳:布陳。

    指調理國事,實施政令。

    ⑧保乂(yì,義):治理,安定。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①。

    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事其下②,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③,無失職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④,作《甘棠》之詩⑤。

     ①兆民:民衆。

    在古代,對天子而言稱作“兆民”,對諸侯而言稱作“萬民”。

    這裡指周天子的民衆。

    ②決獄:斷案。

    政事:處理政事。

    ③侯伯:這裡泛指有爵位的貴族。

    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

    ④哥:通“歌”。

    ⑤《甘棠》:《詩經·國風·召南》中的一篇。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①。

    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②。

     惠侯卒,子釐侯立。

    是歲,周宣王初即位③。

    釐侯二十一年,鄭桓公初封于鄭。

    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頃侯立。

     頃侯二十年,周幽王一婬一亂,為犬戎所弑④。

    秦始列為諸侯⑤。

     二十四年,頃侯卒,子哀侯立。

    哀侯二年卒,子鄭侯立。

    鄭侯三十六年卒,子缪侯立。

     ①已:通“以”。

    ②共和:公元前841年,都城内奴隸和自一由民大暴動,周厲王逃跑到彘(zhì至),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政,稱作“共和”,共十四年。

    ③據《十二諸侯年表》及《衛世家》,周宣王即位在燕釐侯即位的前一年,與此不同。

    ④弑:古代把臣子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叫做“弑”。

    幽王一婬一亂被犬戎攻殺的事,詳見《周本紀》。

    ⑤前此秦僅為大夫,并未列為諸侯。

    公元前771年,西戎伐周,秦襄公救周有功,又将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到這時才被封為諸侯。

    詳見《秦本紀》。

     缪侯七年,而魯隐公元年也。

    十八年卒,子宣侯立。

    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

    桓侯七年卒,子莊公立①。

     莊公十二年,齊桓公始霸。

    十六年,與宋、衛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溫,立惠王弟?為周王②。

    十七年,鄭執燕仲父而内惠王于周③。

    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

    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④,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⑤;使燕複修召公之法。

    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晉文公為踐土之會,稱伯⑥。

    三十一年,秦師敗于殽.三十七年,秦穆公卒。

    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

     ①燕君自此始稱為“公”。

    “公”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②?:同“頹”。

    公元前675年,周惠王強占大臣的花園和住宅,引起叛亂,并召緻燕、衛等國伐周,惠王出逃。

    詳見《周本紀》及《左傳·莊公十九年》。

    ③執:捉拿,拘捕。

    内:同“納”,接納。

    ④《括地志》記載,燕君送齊桓公所至的地點在今河北滄州東北,後人在那裡築了燕留城。

    ⑤成周:周成王時,周公營建東都洛邑,稱為成周。

    “成周時”即指此時。

    職:指做臣子的向君王進貢的職份。

    ⑥伯:通“霸”。

     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

    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

    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

    是歲晉滅三郤大夫①。

     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

    文公六年卒,懿公立。

    懿公元年,齊崔杼弑其君莊公。

    四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元年,齊高止來奔②。

    六年,惠公多一寵一姬③,公欲去諸大夫而立一寵一姬宋④,大夫共誅姬宋,惠公懼,奔齊⑤。

    四年⑥,齊高偃如晉,請共伐燕,入其君。

    晉平公許,與齊伐燕,入惠公。

    惠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