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太公世家第二

關燈
,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①。

    郤克上,夫人笑之②。

    郤克曰:“不是報,不複涉河!”歸,請伐齊,晉侯弗許。

    齊使至晉,郤克執齊使者四人河内,殺之。

    八年,晉伐齊,齊以公子強質晉,晉兵去。

    十年春,齊伐魯、衛。

    魯、衛大夫如晉請師,皆因郤克。

    晉使郤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将,士燮将上軍,栾書将下軍,以救魯、衛,伐齊。

    六月壬申,與齊侯兵合一靡一笄下。

    癸酉,陳于鞌③。

    逄醜父為齊頃公右④。

    頃公曰:“馳之,破晉軍會食⑤。

    ”射傷郤克,流血至履。

    克欲還入壁⑥,其禦曰⑦:“我始入,再傷,不敢言疾,恐懼士卒,願子忍之。

    ”遂複戰。

    戰,齊急,醜父恐齊侯得,乃易處,頃公為右,車絓于木而止⑧。

    晉小将韓厥伏齊侯車前,曰:“寡君使臣救魯、衛。

    ”戲之。

    醜父使頃公下取飲,因得亡,脫一去,入其軍。

    晉郤克欲殺醜父。

    醜父曰:“代君死而見僇⑨,後人臣無忠其君者矣。

    ”克舍之,醜父遂得亡歸齊。

    于是晉軍追齊至馬陵。

    齊侯請以寶器謝,不聽;必得笑克者蕭桐叔子,令齊東畝⑩。

    對曰:“叔子,齊君母。

    齊君母亦猶晉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義伐而以暴為後,其可乎?”于是乃許,令反魯、衛之侵地。

     ①夫人:指齊頃公之母蕭桐叔子。

    ②郤(xì,戲)克是殘疾人,所以蕭桐叔子笑。

    郤克之殘,《晉世家》說駝背,《谷梁傳·成公元年》說瞎一目,《左傳·宣公十七年》杜預注說跛足。

    無定說。

    ③陳:同“陣”,列陣。

    ④右:即車右,古代戰車上一位于禦手右邊的武士。

    ⑤會食:聚餐。

    ⑥壁:營壘。

    ⑦禦:戰車的馭手。

    ⑧絓(guà,挂):阻礙。

    ⑨僇:通“戮”。

    ⑩東畝:使田垅成為東西方向。

    晉國在齊國之西,若齊地田垅為東西方向,則晉國戰車得以方便馳入齊國。

     十一年,晉初置六卿,賞鞌之功。

    齊頃公朝晉,欲尊王晉景公①,晉景公不敢受,乃歸。

    歸而頃公馳苑囿②,薄俺斂,振孤問疾,虛積聚以救民③,民亦大說。

    厚禮諸侯。

    竟頃公卒,百姓附,諸侯不犯。

     ①尊王:用朝見天子的禮節進見。

    ②苑囿:古代封閉起來,供君王打獵遊玩的山林。

    ③虛:使空虛,即拿出。

     十七年,頃公卒,子靈公環立。

     靈公九年,晉栾書弑其君厲公。

    十年,晉悼公伐齊①,齊令公子光質晉。

    十九年,立子樂為太子,高厚傅之,令會諸侯盟于鐘離。

    二十七年,晉使中行獻子伐齊②。

    齊師敗,靈公走入臨菑。

    晏嬰止靈公,靈公弗從。

    曰:“君亦無勇矣!”晉兵遂圍臨菑,臨菑城守不敢出,晉焚郭中而去③。

     ①晉、宋、魯、衛等國伐宋,齊未參加聯軍,晉國于攻克宋之彭城後,轉而伐齊。

    ②齊侵魯國北境,故晉、魯數國伐齊。

    郭:外城。

    内城為城,外城為郭,城郭之間為郭中。

    此戰《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極詳,可參看。

     二十八年,初,靈公娶魯女,生子光,以為太子。

    仲姬、戎姬。

    戎姬嬖①,仲姬生子牙,屬之戎姬。

    戎姬請以為太子,公許之。

    仲姬曰:“不可。

    光之立,列于諸侯矣,今無故廢之,君必悔之。

    ”公曰:“在我耳。

    ”遂東太子光②,使高厚傅牙為太子。

    靈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為莊公。

    莊公殺戎姬。

    五月壬辰,靈公卒,莊公即位,執太子牙于句窦之丘,殺之。

    八月,崔杼殺高厚。

    晉聞齊亂,伐齊,至高唐。

     ①嬖:受一寵一。

    ②東:遷太子于齊國東部。

     莊公三年,晉大夫栾盈奔齊,莊公厚客待之,晏嬰、田文子谏,公弗聽。

    四年,齊莊公使栾盈間人晉曲沃為内應①,以兵随之,上太行,入孟門。

    栾盈敗②,齊兵還,取朝歌。

     ①間入:秘密進入。

    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載,齊莊公用送媵妾于晉侯的車,将栾盈混入其中送至曲沃。

    ②栾盈之敗可參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

    莊公通之,數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賜人。

    侍者曰:“不可。

    ”崔杼怒,因其伐晉,欲與晉合謀襲齊而不得間①。

    莊公嘗笞宦者賈舉,賈舉複侍,為崔杼間公以報怨。

    五月,莒子朝齊,齊以甲戌飨之。

    崔杼稱病不視事。

    乙亥,公問崔杼病,遂從崔杼妻。

    崔杼妻入室,與崔杼自閉戶不出,公擁柱而歌。

    宦者賈舉遮公從官而入,閉門,崔杼之徒持兵從中起。

    公登台而請解,不許;請盟,不許;請自一殺于廟②,不許。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

    近于公宮。

    陪臣争趣有一婬一者③,不知二命④。

    ”公逾牆,射中公股,公反墜,遂弑之。

    晏嬰立崔杼門外,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若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⑤!”門開而入,枕公一屍一而哭⑥,三踴而出⑦。

    人謂崔杼:“必殺之。

    ”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①間:空子、機會。

    ②這是拖延時間,等待救援的緩兵之計。

    ③争趣(qū,趨):競相追趕。

    一說,又作“扞掫(zōu,鄒),”巡夜打更之意,亦通。

    ④二命:除崔杼命令外的其他命令。

    如解圍、盟約、自一殺于廟等。

    ⑤任之:指為齊莊公殉死獻身。

    ⑥把莊公的一屍一體枕在自己大一腿上,撫一屍一而哭。

    詳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⑦踴:哭喪時必須頓足跳躍以示哀痛之情的一種儀節。

    《禮記·喪大記》說“凡憑一屍一(撫一屍一而哭),興必踴(起身時必須頓足跳躍)”。

     丁醜,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是為景公。

    景公母,魯叔孫宣伯女也。

    景公立,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

    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獲①,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從!”不肯盟。

    慶封欲殺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

    ”齊太史書曰:“崔杼弑莊公”,崔杼殺之。

    其弟複書,崔杼複殺之。

    少弟複書,崔杼乃舍之。

     ①獲:能。

     景公元年①,初,崔杼生子成及強,其母死,取東郭女,生明。

    東郭女使其前夫子無咎與其弟偃相崔氏。

    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為太子。

    成請老于崔(杼)②,崔杼許之,二相弗聽,曰:“崔,宗邑③,不可。

    ”成、強怒,告慶封。

    慶封與崔杼有郤④,欲其敗也。

    成、強殺無咎、偃于崔杼家,家皆奔亡。

    崔杼怒,無人,使一宦者禦,見慶封。

    慶封曰:“請為子誅之。

    ”使崔杼仇盧蒲嫳攻崔氏,殺成、強,盡滅崔氏,崔杼婦自一殺。

    崔杼毋歸,亦自一殺。

    慶封為相國,專權。

     ①應從《十二諸侯年表》及《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改,作“二年”。

    ②老:不再出仕。

    ③宗邑:宗廟所在的封邑。

    ④郤:通“隙”,嫌隙矛盾。

     三年十月,慶封出獵。

    初,慶封已殺崔杼,益驕,嗜酒好獵,不聽政令①。

    慶舍用政,已有内郤。

    田文子謂桓子曰:“亂将作。

    ”田、鮑、高、栾氏相與謀慶氏。

    慶舍發甲圍慶封宮②,四家徒共擊破之。

    慶封還,不得入,奔魯。

    齊人讓魯,封奔吳。

    吳與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于在齊。

    其秋,齊人徙葬莊公,僇崔杼一屍一于市以說衆③。

     ①聽:處理。

    ②為了保衛慶封之家。

    ③僇:通“戮”,指陳一屍一示衆。

     九年,景公使晏嬰之晉,與叔向私語曰:“齊政卒歸田氏。

    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①,有德于民,民一愛一之。

    ”十二年,景公如晉,見平公,欲與伐燕。

    十八年,公複如晉,見昭公。

    二十六年,獵魯郊,因入魯,與晏嬰俱問魯禮。

    三十一年,魯昭公辟季氏難②,奔齊。

    齊欲以千社封之③,子家止昭公,昭公乃請齊伐魯,取郓以居昭公。

     ①權:變。

    以公權私,指田氏借公事行私德,用小鬥收租稅,用大鬥發貸糧,參見《田敬仲完世家》。

    ②辟:同“避”。

    ③社:二十五家為一社。

     三十二年,慧星見①。

    景公坐柏寝②,歎曰:“堂堂!誰有此乎③?”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

    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

    ”景公曰:“慧星出東北,當齊分野④,寡人以為憂。

    ”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将出⑤,慧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⑥?”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

    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衆口乎?”是時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①見:同“現”。

    古人認為慧星出現是不吉之兆。

    ③柏寝:齊景公新建之台,在今山東廣饒縣境。

    ③景公恐怕災禍将至,自己不能長久享樂,所以歎息堂皇的柏寝台不知落入誰手。

    ④分野:古代天文學把天上十二星次之域與地上州、國位置對應,相對某星次的地面位置叫分野。

    ⑤茀(bèi,倍)星:又作“孛星”,其出為客星相侵,不吉。

    如《天官書》載:“朝鮮之拔,星茀于河戌;兵征大宛,星茀招搖。

    ”⑥禳:除邪消災的祭祀。

     四十二年,吳王阖闾伐楚,入郢。

     四十七年,魯陽虎攻其君,不勝,奔齊,請齊伐魯。

    鮑子谏景公①,乃囚陽虎。

    陽虎得亡,奔晉。

     ①鮑子谏辭大意是:魯國上下還算和睦,又無天災,伐魯難以取勝。

    陽虎親富不親仁,縱容他必害齊國。

    詳見《左傳·定公九年》。

     四十八年,與魯定公好會夾谷。

    犁?曰:“孔丘知禮而怯,請令萊人為樂,因執魯君,可得志。

    ”景公害孔丘相魯①,懼其霸,故從犁?之計。

    方會,進萊樂,孔子曆階上,使有司執萊人斬之,以禮讓景公②。

    景公慚,乃歸魯侵地以謝,而罷去。

    是歲,晏嬰卒。

     ①害:擔心。

    ②讓:責備。

     五十五年,範、中行反其君于晉,晉攻之急,來請粟。

    田乞欲為亂,樹一黨一于逆臣,說景公曰:“範、中行數有德于齊,不可不救。

    ”乃使乞救而輸之粟。

     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①。

    景公一寵一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賤,無行,諸大夫恐其為嗣,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

    景公老,惡言嗣事,又一愛一荼母,欲立之,憚發之口,乃謂諸大夫曰:“為樂耳,國何患無君乎?”秋,景公病,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為太子,逐群公子,遷之萊。

    景公卒,太子荼立,是為晏孺子。

    冬,未葬,而群公子畏誅,皆出亡。

    荼諸異母兄公子壽、駒、黔奔衛,公子驵、陽生奔魯。

    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弗與埋,三軍事乎弗與謀②,師乎師乎③,胡一黨一之乎④?” ①適:通“嫡”、菡子:正妻所生之子。

    ②此二句意為:景公葬禮五公子未能參加,國家軍事五公子未能參與策劃。

    是諷刺晏孺子及高、國迫害群公子。

    ③師:衆,指五公子的追随者。

    ④一黨一:處所。

    本句意為:五公子逃亡了,他們的追随者到何處去呢?。

     晏孺子元年春,田乞僞事高、國者,每朝,乞骖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謀作亂。

    ”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先之。

    ”大夫從之。

    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攻高昭子。

    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

    公師敗,田乞之徒追之,國惠子奔莒,遂反殺高昭子。

    晏圉奔魯。

    八月,齊秉意茲①。

    田乞敗二相,乃使人之魯召公子陽生。

    陽生至齊,私匿田乞家。

    十月戊子,田乞請諸大夫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②,幸來會飲。

    ”會飲,田乞盛陽生橐中③,置座中央,發橐出陽生,曰:“此乃齊君矣。

    ”大夫皆伏谒④。

    将與大夫盟而立之,鮑牧醉,乞誣大夫曰:“吾與鮑牧謀共立陽生。

    ”鮑牧怒曰:“子忘景公之命乎⑤?”諸大夫相視欲悔,陽生前,頓首曰:“可則立之,否則已。

    ”鮑牧恐禍起,乃複曰:“皆景公子也,何為不可!”乃與盟,立陽生,是為悼公。

    悼公入宮,使人遷晏孺子于骀,殺之幕下⑥,而逐孺子母芮子。

    芮子故賤而孺子少⑦,故無權,國人輕之。

     ①齊秉意茲:據《左傳·哀公六年》,應為“齊秉意茲奔魯”。

    ②常之母:田嘗菽的母親,即田乞的妻子。

    魚菽之祭:比較菲薄的祭祀,無三牲珍鮮之供,隻有齊國土産的魚、豆等。

    古代家中祭事由主婦備辦,所以說“常之母有魚菽之祭”。

    ③橐(tuó,駝):無底的口袋。

    ④伏谒:古人席地而坐,就地伏身拜見叫伏谒。

    ⑤景公之命:指景公臨終命立少子荼。

    ⑥幕:帳幕。

    據《左傳·哀公六年》載,流放晏孺子并未到達目的地骀,在半路上設置帳幕,将其殺死在幕中。

    ⑦故:本來。

     悼公元年,齊伐魯,取?、闡。

    初,陽生亡在魯,季康子以其妹妻之。

    及歸即位,使迎之。

    季姬與季鲂侯通,言其情,魯弗敢與,故齊伐魯,竟迎季姬。

    季姬嬖,齊複歸魯侵地。

     鮑子與悼公有郤,不善。

    四年,吳、魯伐齊南方,鮑子弑悼公,赴于吳。

    吳王夫差哭于軍門外三日①,将從海入讨齊。

    齊人敗之,吳師乃去。

    晉趙鞅伐齊,至賴而去。

    齊人共立悼公子壬,是為簡公。

     ①諸侯間哭吊死者的禮節。

     簡公四年春,初,簡公與父陽生俱在魯地,監止有一寵一焉。

    及即位,使為政①。

    田成子憚之,驟顧于朝②。

    禦鞅言簡公曰:“田、監不可并也,君其擇焉。

    ”弗聽。

    子我夕③,田逆殺人,逢之,遂捕以入。

    田氏方睦,使囚病而遺守囚者酒④,醉而殺守者,得亡。

    子我盟諸田于陳宗⑤。

    初,田豹欲為子我臣,使公孫言豹,豹有喪而止。

    後卒以為臣,幸于子我。

    子我謂曰:“吾盡逐田氏而立女,可乎?”對曰:“我遠田氏矣⑥。

    且其違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遂告田氏。

    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禍子。

    ”子行舍于公宮。

     ①為政:主持政務。

    ②在上朝時屢屢回頭看監止(子我)。

    表示田成子(常)對監止的戒備之心很重。

    ③夕:古代早朝叫朝,晚朝叫夕。

    ④囚:指田逆。

    囚徒病了,看守就會放松警惕,家屬借控監之機,送酒給看守喝。

    ⑤陳宗:田氏族長之家。

    田氏即陳氏,田、陳音近而通。

    ⑥遠田氏:是田氏疏遠的旁支。

    言外之意是:“我不能成為田氏的宗長。

    ”這是婉言辭絕子我。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

    子我在幄,出迎之,遂入,閉門。

    宦者禦之,子行殺宦者。

    公與婦人飲酒于檀台①,成子遷諸寝②。

    公執戈将擊之,太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③。

    ”成子出舍于庫④,聞公猶怒,将出⑤,曰:“何所無君!”子行拔劍曰:“需⑥,事之賊也⑦。

    誰非田宗⑧?所不殺子者有如田宗⑨。

    ”乃止。

    子我歸,屬徒攻闱與大門⑩,皆弗勝,乃出。

    田氏追之。

    豐丘人執子我以告,殺之郭關⑾。

    成子将殺大一陸子方,田逆請而免之。

    以公命取車于道,出雍門⑿。

    田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餘請,豹與餘車,餘有私焉。

    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見魯、衛之士。

    ” ①檀台:台名,其址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

    ②寝:寝宮,君主的正式居所。

    ③言外意為:不需要抵抗,并非要謀害國君。

    ④庫:古代收藏武器兵車的處所。

    ⑤出:逃亡國外。

    ⑥需:遲疑猶豫。

    ⑦事之賊也:指害事。

    ⑧本意是:我們這些起事的人,都是田氏族人。

    言外意是:你逃亡了我們大夥兒怎麼辦呢?⑨這句是發誓的話,其意為:(你自己逃亡,抛下大家不管,)我如不殺死你,田氏祖宗會看見(而懲罰)我的。

    ⑩屬:聚結集合。

    闱:宮中小門。

    ⑾郭關:齊郭門。

    ⑿雍門:齊都臨淄城北門。

     庚辰,田常執簡公于俆州。

    公曰:“餘蚤從禦鞅言①,不及此。

    ”甲午,田常弑簡公于俆州。

    田常乃立簡公弟骜,是為平公。

    平公即位,田常相之,專齊之政,割齊安平以東為田氏封邑②。

     ①蚤:通“早”。

    ②封邑:國君賜給卿大夫的封地。

     平公八年,越滅吳。

    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積立。

     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貸立。

    田會反廪丘。

     康公二年,韓、魏、趙始列為諸侯。

    十九年,田常曾孫田和始為諸侯,遷康公海濱①。

     ①據《田敬仲完世家》,遷康公于海濱事在康公十四年。

     二十六年,康公卒,呂氏遂絕其祀①。

    田氏卒有齊國,為齊威王,強于天下。

     ①絕其祀:祭祀滅絕。

    喻指政權結束。

     太史公曰:吾适齊,自泰山屬之琅邪①,北被于海②,膏壤二千裡,其民闊達多匿知③,其天一性一也。

    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洋洋哉④,固大國之風也! ①屬:連接。

    ②被:到。

    ③知:同“智”。

    匿智:深沉多智。

    ④洋洋:盛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