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著于名籍,給公家服徭役。
得,應該,必須。
又梁玉繩以為“得”字是衍文。
按:《索隐》引顔師古雲“舊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②孝文太後:文帝的母親薄太後。
崩:古代帝王或王後死叫崩。
③雨雹:下雹子。
④深者二尺:《會注考證》引王念孫曰:“深下‘者’字衍。
”⑤熒惑:火星的别名。
因其隐現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叫熒惑。
⑥北辰:北極星。
⑦歲星:木星。
天廷:古代把星空分為三個區域,叫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天廷即太微垣。
也寫作“天庭”。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
長星出西方①。
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②。
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③,發兵西鄉。
天子為誅晁錯④,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圍梁。
上乃遣大将軍窦嬰、太尉周亞夫将兵誅之。
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封大将軍窦嬰為魏其侯。
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
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
徙濟北王志為淄川王,淮陽王馀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
齊王将廬、燕王嘉皆薨。
①長星:彗星的一種。
②天火:指由雷電或物體自燃引起的大火。
燔(fán,凡):焚燒。
雒陽:《索隐》:“《漢書》作淮陽。
”此事指景帝三年淮陽王劉餘的宮殿被大火焚毀。
③吳王濞……反:以劉濞為首的同姓諸侯王進行武裝叛亂,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吳、楚七國之亂。
這次叛亂的借口是“清君側”誅晁錯,因為晁錯主張“削藩”,即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④為誅晁錯:為安一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
按:景帝實際是上了劉濞“清君側”的當。
四年夏,立太子①。
立皇子徹為膠東王。
六月甲戌,赦天下。
後九月,更以(弋)〔易〕陽為陽陵②。
複置津關③,用傳出入④。
冬,以趙國為邯鄲郡。
①太子:指栗太子劉榮,栗姬所生。
②“更(gēng,耕)以”句:指景帝決定在易陽為自己修建陵墓,并将易陽更名為陽陵。
更,改。
③複置津關:津關,設在水陸要道的關卡。
文帝十二年曾頒布通關梁的法令,允許人們自一由出入關隘。
景帝在平息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後,恢複了憑證出入關隘的制度。
④傳:一種出入關隘的憑證。
五年三月,作陽陵、渭橋。
五月,募徙陽陵,予錢二十萬。
江都大暴風從西方來,壞城十二丈。
丁卯,封長公主子?為隆慮侯①。
徙廣川王為趙王。
①長公主:指皇帝的姐姐劉嫖,窦太後所生。
漢代稱皇帝的女兒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六年春,封中尉(趙)绾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為建平侯,隴西太守渾邪為平曲侯,趙丞相嘉為江陵侯,故将軍布為鄃侯。
梁楚二王皆薨。
後九月,伐馳道樹①,殖蘭池②。
①馳道:秦代修建的供帝王行駛車馬的道路。
②殖:《集解》引徐廣曰:“殖,一作‘填’。
”按:應以“填”為是。
蘭池:池名。
秦始皇時所建。
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
七年冬,廢栗太子為臨江王①。
十(二)〔一〕月晦②,日有食之。
春,免徒隸作陽陵者③。
丞相青免。
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
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後為皇後④。
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
名徹⑤。
①栗太子被廢,因後宮争龐引起,事詳見《外戚列傳》。
②晦: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③徒隸:服勞役的犯人和奴隸。
④膠東王太後:景帝之妃,劉徹的母親,姓王。
這時劉徹還是膠東王,所以稱為膠東王太後。
⑤名徹:《會注考證》引張文虎曰:“‘名徹’二字疑後人旁注誤入。
” 中元年,封故禦史大夫周苛孫平為繩侯,故禦史大夫周昌(子)〔孫〕左車為安陽侯。
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
除禁锢①。
地動。
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①禁锢:這裡是指限制不準做官的法令。
西漢初年曾規定,商人,入贅女婿不準做官,犯罪的官吏不準重新做官。
(參見《漢書·貢禹傳》)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親。
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①。
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
封四侯②。
九月甲戌,日食。
①“召臨江王來”二句:臨江王即被廢掉的栗太子劉榮。
因利用文帝廟外的空地擴建王宮,被人指控侵占宗廟罪,景帝召來京城,由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郅(zhì,至)都責訊。
劉榮畏罪,即在中尉的府第中自一殺。
事詳《史記·五宗世家》)②封四侯:吳、楚七國叛亂時,楚國丞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國丞相建德、内史王悍因勸阻楚王劉戊、趙王劉遂不要反叛,結果被殺。
所以景帝封張尚之子張當居、趙夷吾之子趙周、建德之子橫、王悍之子王棄為侯。
中三年冬,罷諸侯禦史中丞。
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來降,皆封為列侯。
立皇子方乘為清河王。
三月,彗星出西北。
丞相周亞夫(死)〔免〕,以禦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四月,地動。
九月戊戌晦,日食。
軍東都門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陽宮①。
大蝗。
秋,赦
得,應該,必須。
又梁玉繩以為“得”字是衍文。
按:《索隐》引顔師古雲“舊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②孝文太後:文帝的母親薄太後。
崩:古代帝王或王後死叫崩。
③雨雹:下雹子。
④深者二尺:《會注考證》引王念孫曰:“深下‘者’字衍。
”⑤熒惑:火星的别名。
因其隐現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叫熒惑。
⑥北辰:北極星。
⑦歲星:木星。
天廷:古代把星空分為三個區域,叫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天廷即太微垣。
也寫作“天庭”。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
長星出西方①。
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②。
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③,發兵西鄉。
天子為誅晁錯④,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圍梁。
上乃遣大将軍窦嬰、太尉周亞夫将兵誅之。
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封大将軍窦嬰為魏其侯。
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
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
徙濟北王志為淄川王,淮陽王馀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
齊王将廬、燕王嘉皆薨。
①長星:彗星的一種。
②天火:指由雷電或物體自燃引起的大火。
燔(fán,凡):焚燒。
雒陽:《索隐》:“《
”此事指景帝三年淮陽王劉餘的宮殿被大火焚毀。
③吳王濞……反:以劉濞為首的同姓諸侯王進行武裝叛亂,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吳、楚七國之亂。
這次叛亂的借口是“清君側”誅晁錯,因為晁錯主張“削藩”,即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④為誅晁錯:為安一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
按:景帝實際是上了劉濞“清君側”的當。
四年夏,立太子①。
立皇子徹為膠東王。
六月甲戌,赦天下。
後九月,更以(弋)〔易〕陽為陽陵②。
複置津關③,用傳出入④。
冬,以趙國為邯鄲郡。
①太子:指栗太子劉榮,栗姬所生。
②“更(gēng,耕)以”句:指景帝決定在易陽為自己修建陵墓,并将易陽更名為陽陵。
更,改。
③複置津關:津關,設在水陸要道的關卡。
文帝十二年曾頒布通關梁的法令,允許人們自一由出入關隘。
景帝在平息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後,恢複了憑證出入關隘的制度。
④傳:一種出入關隘的憑證。
五年三月,作陽陵、渭橋。
五月,募徙陽陵,予錢二十萬。
江都大暴風從西方來,壞城十二丈。
丁卯,封長公主子?為隆慮侯①。
徙廣川王為趙王。
①長公主:指皇帝的姐姐劉嫖,窦太後所生。
漢代稱皇帝的女兒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六年春,封中尉(趙)绾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為建平侯,隴西太守渾邪為平曲侯,趙丞相嘉為江陵侯,故将軍布為鄃侯。
梁楚二王皆薨。
後九月,伐馳道樹①,殖蘭池②。
①馳道:秦代修建的供帝王行駛車馬的道路。
②殖:《集解》引徐廣曰:“殖,一作‘填’。
”按:應以“填”為是。
蘭池:池名。
秦始皇時所建。
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
七年冬,廢栗太子為臨江王①。
十(二)〔一〕月晦②,日有食之。
春,免徒隸作陽陵者③。
丞相青免。
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
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後為皇後④。
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
名徹⑤。
①栗太子被廢,因後宮争龐引起,事詳見《外戚列傳》。
②晦: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③徒隸:服勞役的犯人和奴隸。
④膠東王太後:景帝之妃,劉徹的母親,姓王。
這時劉徹還是膠東王,所以稱為膠東王太後。
⑤名徹:《會注考證》引張文虎曰:“‘名徹’二字疑後人旁注誤入。
” 中元年,封故禦史大夫周苛孫平為繩侯,故禦史大夫周昌(子)〔孫〕左車為安陽侯。
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
除禁锢①。
地動。
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①禁锢:這裡是指限制不準做官的法令。
西漢初年曾規定,商人,入贅女婿不準做官,犯罪的官吏不準重新做官。
(參見《漢書·貢禹傳》)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親。
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①。
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
封四侯②。
九月甲戌,日食。
①“召臨江王來”二句:臨江王即被廢掉的栗太子劉榮。
因利用文帝廟外的空地擴建王宮,被人指控侵占宗廟罪,景帝召來京城,由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郅(zhì,至)都責訊。
劉榮畏罪,即在中尉的府第中自一殺。
事詳《史記·五宗世家》)②封四侯:吳、楚七國叛亂時,楚國丞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國丞相建德、内史王悍因勸阻楚王劉戊、趙王劉遂不要反叛,結果被殺。
所以景帝封張尚之子張當居、趙夷吾之子趙周、建德之子橫、王悍之子王棄為侯。
中三年冬,罷諸侯禦史中丞。
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來降,皆封為列侯。
立皇子方乘為清河王。
三月,彗星出西北。
丞相周亞夫(死)〔免〕,以禦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四月,地動。
九月戊戌晦,日食。
軍東都門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陽宮①。
大蝗。
秋,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