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中元二年(前148)二月,匈奴侵入燕地,朝廷因而斷絕與匈奴和親。
三月,下令召臨江王劉榮來京問罪,劉榮畏罪,就在中尉郅(zhì,至)都的府第中自一殺了。
夏天,立皇子劉越為廣川王,劉寄為膠東王。
分封了四個列侯。
九月甲戌日,發生日食。
中元三年(前147)冬天,廢除諸侯國中禦史中丞一職。
春天,匈奴的兩個王率領自己的部衆前來歸降,都被封為列侯。
立皇子劉方乘為清河王。
三月,彗星出現在天空的西北方。
丞相周亞夫被免職,任命禦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四月,發生地震。
九月最後一天戊戌日,發生日食。
在京城的東都門外駐紮軍隊。
中元四年(前146)三月,修建德陽宮。
發生大蝗災。
秋天,赦免修建陽陵的囚犯。
中元五年(前145)夏,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
分封了十個侯。
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全國發生嚴重澇災。
将諸侯國的丞相改稱為相。
秋天,發生地震。
中元六年(前144)二月己卯日,景帝親自到雍縣,在效外祭祀五帝廟。
三月,下冰雹。
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都去世了。
分别立梁孝王的兒子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把梁國一分為五。
封了四個列侯。
把廷尉這個官職改名為大理,将作少府改名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改名為都尉,長信詹事改名為長信少府,将行改名為大長秋,大行改名為行人,奉常改名為太常,典客改名為大行,治粟内史改名為大農。
把主管京城倉庫的大内定為二千石級的官員,設置左、右内官,隸屬于大内。
七月辛亥日,發生日食。
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區。
後元元年(前143)冬天,把中大夫令改名為衛尉。
三月丁酉日,大赦天下,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賜給中二千石一級的官員和諸侯國的相以右庶長的爵位。
四月,下令特許民衆聚會飲酒。
五月丙戌日,發生地震,早飯時又震。
上庸縣地震連續了二十二天,城牆被震毀。
七月乙巳日,發生日食。
丞相劉舍被免職。
八月壬辰日,任命禦史大夫衛绾為丞相,封為建陵侯。
後元二年(前142)正月,一天之内連續地震三次。
郅都将軍率軍回擊匈奴。
下令準許民衆聚會飲酒五日。
诏令内史和各郡不準用糧食喂馬,違者将其馬匹收歸官府。
規定罪犯和奴隸穿很粗糙的七?(zōng,宗)布衣服。
禁止用馬舂米。
因為這一年糧食歉收,诏令全國節約用糧,嚴禁不到收獲時節就把口糧吃完。
減少駐京的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
三月,匈奴侵入雁門郡。
十月,把高祖陵墓長陵附近的官田租給農民耕種。
發生大旱災。
衡山國、河東郡和雲中郡發生瘟疫。
後元三年(前141)十月,太陽和月亮連續五天呈現紅色。
十二月最後一天,打雷了。
太陽變成紫色。
五大行星倒轉運行,在太微垣區域。
月亮從太微垣星區穿過。
正月甲寅日,皇太子劉徹舉行加冠典禮。
甲子日,孝景皇帝逝世。
遺诏賜給諸侯王以下至平民應該繼承父業的人每人爵位一級,全國每戶一百錢。
把後宮宮人遣散回家,并免除其終身的賦稅。
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
三月,封皇太後的弟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
把景帝的靈柩安葬在陽陵。
太史公說: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安甯。
到了孝景時代,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了,然而晁錯建議大力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使得吳、楚七國一同起兵反叛,聯合向西進攻朝延。
這是由于諸侯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又沒有采取逐步削減的辦法。
等到主父偃提出準許諸侯王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的建議,才使諸侯王的勢力弱下來,天下終于安定了。
這樣看來,國家安危的關鍵,難道不在于謀略嗎? 【原文】【注解】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①。
母窦太後。
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窦太後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②,故孝景得立。
①中子:排行居中的兒子。
②更:相繼地,接連地。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
乙巳①,賜民爵一級。
五月,除田半租②。
為孝文立太宗廟③。
令群臣無朝賀④,匈奴入代,與約和親⑤。
①乙巳:據梁玉繩《史記志疑》考證此二字衍。
②除田半租:減去一半田租。
文帝時田租十五而稅一,景帝再減收一半,即三十而稅一。
③太宗:文帝的廟号。
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稱開國皇帝為“祖”,稱第一個治理天下有功績的皇帝為“宗”。
“太”是尊稱。
④無:同“毋”,不要。
⑤和親:指與匈奴議和,結為姻親。
二年春,封故相國蕭何孫系為武陵侯。
男子二十而得傅①。
四月壬午,孝文太後崩②。
廣川、長沙王皆之國。
丞相申屠嘉卒。
八月,以禦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
彗星出東北。
秋,衡山雨雹③,大者五寸,深者二尺④。
熒惑逆行⑤,守北辰⑥。
月出北辰間。
歲星逆行天廷中⑦。
置南陵及内史祋祤為縣。
①“男子二十”句:指男子二十歲開始服兵役。
傅,著。
指
三月,下令召臨江王劉榮來京問罪,劉榮畏罪,就在中尉郅(zhì,至)都的府第中自一殺了。
夏天,立皇子劉越為廣川王,劉寄為膠東王。
分封了四個列侯。
九月甲戌日,發生日食。
中元三年(前147)冬天,廢除諸侯國中禦史中丞一職。
春天,匈奴的兩個王率領自己的部衆前來歸降,都被封為列侯。
立皇子劉方乘為清河王。
三月,彗星出現在天空的西北方。
丞相周亞夫被免職,任命禦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四月,發生地震。
九月最後一天戊戌日,發生日食。
在京城的東都門外駐紮軍隊。
中元四年(前146)三月,修建德陽宮。
發生大蝗災。
秋天,赦免修建陽陵的囚犯。
中元五年(前145)夏,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
分封了十個侯。
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全國發生嚴重澇災。
将諸侯國的丞相改稱為相。
秋天,發生地震。
中元六年(前144)二月己卯日,景帝親自到雍縣,在效外祭祀五帝廟。
三月,下冰雹。
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都去世了。
分别立梁孝王的兒子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把梁國一分為五。
封了四個列侯。
把廷尉這個官職改名為大理,将作少府改名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改名為都尉,長信詹事改名為長信少府,将行改名為大長秋,大行改名為行人,奉常改名為太常,典客改名為大行,治粟内史改名為大農。
把主管京城倉庫的大内定為二千石級的官員,設置左、右内官,隸屬于大内。
七月辛亥日,發生日食。
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區。
後元元年(前143)冬天,把中大夫令改名為衛尉。
三月丁酉日,大赦天下,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賜給中二千石一級的官員和諸侯國的相以右庶長的爵位。
四月,下令特許民衆聚會飲酒。
五月丙戌日,發生地震,早飯時又震。
上庸縣地震連續了二十二天,城牆被震毀。
七月乙巳日,發生日食。
丞相劉舍被免職。
八月壬辰日,任命禦史大夫衛绾為丞相,封為建陵侯。
後元二年(前142)正月,一天之内連續地震三次。
郅都将軍率軍回擊匈奴。
下令準許民衆聚會飲酒五日。
诏令内史和各郡不準用糧食喂馬,違者将其馬匹收歸官府。
規定罪犯和奴隸穿很粗糙的七?(zōng,宗)布衣服。
禁止用馬舂米。
因為這一年糧食歉收,诏令全國節約用糧,嚴禁不到收獲時節就把口糧吃完。
減少駐京的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
三月,匈奴侵入雁門郡。
十月,把高祖陵墓長陵附近的官田租給農民耕種。
發生大旱災。
衡山國、河東郡和雲中郡發生瘟疫。
後元三年(前141)十月,太陽和月亮連續五天呈現紅色。
十二月最後一天,打雷了。
太陽變成紫色。
五大行星倒轉運行,在太微垣區域。
月亮從太微垣星區穿過。
正月甲寅日,皇太子劉徹舉行加冠典禮。
甲子日,孝景皇帝逝世。
遺诏賜給諸侯王以下至平民應該繼承父業的人每人爵位一級,全國每戶一百錢。
把後宮宮人遣散回家,并免除其終身的賦稅。
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
三月,封皇太後的弟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
把景帝的靈柩安葬在陽陵。
太史公說: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安甯。
到了孝景時代,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了,然而晁錯建議大力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使得吳、楚七國一同起兵反叛,聯合向西進攻朝延。
這是由于諸侯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又沒有采取逐步削減的辦法。
等到主父偃提出準許諸侯王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的建議,才使諸侯王的勢力弱下來,天下終于安定了。
這樣看來,國家安危的關鍵,難道不在于謀略嗎? 【原文】【注解】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①。
母窦太後。
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窦太後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②,故孝景得立。
①中子:排行居中的兒子。
②更:相繼地,接連地。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
乙巳①,賜民爵一級。
五月,除田半租②。
為孝文立太宗廟③。
令群臣無朝賀④,匈奴入代,與約和親⑤。
①乙巳:據梁玉繩《
②除田半租:減去一半田租。
文帝時田租十五而稅一,景帝再減收一半,即三十而稅一。
③太宗:文帝的廟号。
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稱開國皇帝為“祖”,稱第一個治理天下有功績的皇帝為“宗”。
“太”是尊稱。
④無:同“毋”,不要。
⑤和親:指與匈奴議和,結為姻親。
二年春,封故相國蕭何孫系為武陵侯。
男子二十而得傅①。
四月壬午,孝文太後崩②。
廣川、長沙王皆之國。
丞相申屠嘉卒。
八月,以禦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
彗星出東北。
秋,衡山雨雹③,大者五寸,深者二尺④。
熒惑逆行⑤,守北辰⑥。
月出北辰間。
歲星逆行天廷中⑦。
置南陵及内史祋祤為縣。
①“男子二十”句:指男子二十歲開始服兵役。
傅,著。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