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譯注版·孝景本紀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解惠全白曉紅譯注
【說明】
這篇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簡略地記錄了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間所發生的要事。
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
本紀雖然記載簡略,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
如“除禁锢”的寬松政策、“省列侯遣之國”等節儉措施,以及遺诏中“出宮人歸其家”的善舉等等。
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産、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的記錄。
《太史公自序》說:“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作《孝景本紀》。
”這篇本紀基本上體現了這個這思想。
較之前篇,《孝文本紀》詳載诏書德澤,而《孝景本紀》隻書年月。
這一詳一略,說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
實際上所謂“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績應屬于文帝,而且在對百姓的仁一愛一、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
這篇本紀行文省儉的另一個原因,恐怕還在于作者對景帝之子、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緻更大的禍患。
雖然這篇本紀未見直書景帝之過的文字,但從他篇中還是可以看到作者對景帝在用人方面的批判。
如在《绛侯周勃世家》中記載了景帝意氣用事,緻使敢于直言诤谏、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周亞夫受辱含冤絕食而死;在《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了頗有遠見、為朝廷的利益出謀劃策的晁錯,最後卻成了景帝退敵的犧牲品。
作者沒有因為景帝之功,而漏書其過,對他的不仁不義之舉,還是給予了相當尖銳的批判。
這篇本紀篇末的贊語隻論及七國之亂一事,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一操一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
【譯文】 孝景皇帝劉啟,是孝文皇帝排行在中間的兒子。
他的生母是窦太後。
孝文皇帝在代國的時候,前一個王後有三個兒子,等到窦太後得一寵一,前一個王後去世,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景帝得以繼承帝位。
前元元年(前156)四月乙卯日,大赦天下。
乙巳日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五月,下诏減去一半田租。
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廟,诏令群臣不必為此上朝拜賀。
這年,匈奴侵入代地,朝廷與匈奴定約和親。
二年(前155)春天,封原相國蕭何的孫子蕭系為武陵侯。
規定男子滿二十歲開始著于名籍服徭役。
四月壬午日,文帝的母親薄太後去世。
景帝的兒子廣川王劉彭祖、長沙王劉發都回自己的封國去了。
丞相申屠嘉去世。
八月,任命禦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
彗星出現在天空的東北方向。
秋天,衡山一帶下了冰雹,雹子最大的達直徑五寸,最深的地方達二尺。
火星逆向運行到北極星所處的星空。
月亮從北極星星空穿過。
木星在太微垣區域逆向運行。
下诏設置南陵和内史、祋祤(duìxǔ,對許)三個縣。
三年(前154)正月乙巳日,大赦天下。
流星出現在西方。
天火燒掉了洛陽的東宮大殿和城樓。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和膠東王劉雄渠反叛,起兵向西進發。
景帝為安一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派遣袁盎通告七國,但他們仍不罷兵,繼續西進,包一皮一皮圍了梁國。
景帝于是派了大将軍窦嬰、太尉周亞夫率軍讨伐,平定了叛亂。
六月乙亥日,下诏赦免被打散逃亡的叛軍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藝等參與謀反的人。
封大将軍窦嬰為魏其侯。
立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
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改封濟北王劉志為淄川王,淮陽王劉餘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
齊王劉将廬、燕王劉嘉都去世了。
四年(前153)夏天,立皇太子。
立皇子劉徹為膠東王。
六月甲戌日,大赦天下。
閏九月,把易陽改名為陽陵。
重新在水陸要道設置關卡,用憑證方得出入。
冬天,改趙國為邯鄲郡。
五年(前152)三月,修建陽陵和渭橋。
五月,撥錢二十萬,招募民衆遷居陽陵。
從西邊來的大風暴侵襲江都一帶,毀壞城牆十二丈。
丁卯日,景帝封姐姐長公主的兒子陳?為隆慮侯。
改封廣川王劉彭祖為趙王。
六年(前151)春天,封中尉衛绾為建陵侯,江都國丞相程嘉為建平侯,隴西郡太守公渾邪為平曲侯,趙國丞相蘇嘉為江陵侯,前将軍栾布為(shū,輸)侯。
梁王,楚王都去世了。
閏九月,砍伐馳道兩旁的樹木,填平蘭池。
七年(前150)冬天,廢掉栗太子劉榮,封他為臨江王。
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春天,赦免和釋放修建陽陵的囚犯和奴隸。
丞相陶青被免職。
二月乙巳日,任命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
四月乙巳日,立膠東王的母親為皇後丁巳日,立膠東王為太子。
名叫徹。
中元元年(前149),封前禦史大夫周苛的孫子周平為繩侯,前禦史大夫周昌的孫子周左車為安陽侯。
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廢除不準商人、入贅女婿做官和不準犯過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
發生地震。
衡山、原都地區下了冰雹,最大的達直徑一尺八寸。
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
本紀雖然記載簡略,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
如“除禁锢”的寬松政策、“省列侯遣之國”等節儉措施,以及遺诏中“出宮人歸其家”的善舉等等。
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産、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的記錄。
《太史公自序》說:“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作《孝景本紀》。
”這篇本紀基本上體現了這個這思想。
較之前篇,《孝文本紀》詳載诏書德澤,而《孝景本紀》隻書年月。
這一詳一略,說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
實際上所謂“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績應屬于文帝,而且在對百姓的仁一愛一、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
這篇本紀行文省儉的另一個原因,恐怕還在于作者對景帝之子、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緻更大的禍患。
雖然這篇本紀未見直書景帝之過的文字,但從他篇中還是可以看到作者對景帝在用人方面的批判。
如在《绛侯周勃世家》中記載了景帝意氣用事,緻使敢于直言诤谏、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周亞夫受辱含冤絕食而死;在《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了頗有遠見、為朝廷的利益出謀劃策的晁錯,最後卻成了景帝退敵的犧牲品。
作者沒有因為景帝之功,而漏書其過,對他的不仁不義之舉,還是給予了相當尖銳的批判。
這篇本紀篇末的贊語隻論及七國之亂一事,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一操一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
【譯文】 孝景皇帝劉啟,是孝文皇帝排行在中間的兒子。
他的生母是窦太後。
孝文皇帝在代國的時候,前一個王後有三個兒子,等到窦太後得一寵一,前一個王後去世,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景帝得以繼承帝位。
前元元年(前156)四月乙卯日,大赦天下。
乙巳日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五月,下诏減去一半田租。
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廟,诏令群臣不必為此上朝拜賀。
這年,匈奴侵入代地,朝廷與匈奴定約和親。
二年(前155)春天,封原相國蕭何的孫子蕭系為武陵侯。
規定男子滿二十歲開始著于名籍服徭役。
四月壬午日,文帝的母親薄太後去世。
景帝的兒子廣川王劉彭祖、長沙王劉發都回自己的封國去了。
丞相申屠嘉去世。
八月,任命禦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
彗星出現在天空的東北方向。
秋天,衡山一帶下了冰雹,雹子最大的達直徑五寸,最深的地方達二尺。
火星逆向運行到北極星所處的星空。
月亮從北極星星空穿過。
木星在太微垣區域逆向運行。
下诏設置南陵和内史、祋祤(duìxǔ,對許)三個縣。
三年(前154)正月乙巳日,大赦天下。
流星出現在西方。
天火燒掉了洛陽的東宮大殿和城樓。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和膠東王劉雄渠反叛,起兵向西進發。
景帝為安一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派遣袁盎通告七國,但他們仍不罷兵,繼續西進,包一皮一皮圍了梁國。
景帝于是派了大将軍窦嬰、太尉周亞夫率軍讨伐,平定了叛亂。
六月乙亥日,下诏赦免被打散逃亡的叛軍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藝等參與謀反的人。
封大将軍窦嬰為魏其侯。
立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
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改封濟北王劉志為淄川王,淮陽王劉餘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
齊王劉将廬、燕王劉嘉都去世了。
四年(前153)夏天,立皇太子。
立皇子劉徹為膠東王。
六月甲戌日,大赦天下。
閏九月,把易陽改名為陽陵。
重新在水陸要道設置關卡,用憑證方得出入。
冬天,改趙國為邯鄲郡。
五年(前152)三月,修建陽陵和渭橋。
五月,撥錢二十萬,招募民衆遷居陽陵。
從西邊來的大風暴侵襲江都一帶,毀壞城牆十二丈。
丁卯日,景帝封姐姐長公主的兒子陳?為隆慮侯。
改封廣川王劉彭祖為趙王。
六年(前151)春天,封中尉衛绾為建陵侯,江都國丞相程嘉為建平侯,隴西郡太守公渾邪為平曲侯,趙國丞相蘇嘉為江陵侯,前将軍栾布為(shū,輸)侯。
梁王,楚王都去世了。
閏九月,砍伐馳道兩旁的樹木,填平蘭池。
七年(前150)冬天,廢掉栗太子劉榮,封他為臨江王。
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春天,赦免和釋放修建陽陵的囚犯和奴隸。
丞相陶青被免職。
二月乙巳日,任命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
四月乙巳日,立膠東王的母親為皇後丁巳日,立膠東王為太子。
名叫徹。
中元元年(前149),封前禦史大夫周苛的孫子周平為繩侯,前禦史大夫周昌的孫子周左車為安陽侯。
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衆每戶戶主爵位一級。
廢除不準商人、入贅女婿做官和不準犯過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
發生地震。
衡山、原都地區下了冰雹,最大的達直徑一尺八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