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

關燈
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度兵汜水。

    士卒半渡④,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⑤。

    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刭汜水上。

    項羽至睢陽,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

    漢軍方圍鐘離眛于荥陽東,項羽至,盡走險阻⑥。

     ①謹守:慎守,嚴守。

    ②慎:千萬。

    ③挑楚軍:向楚軍挑戰。

    ④關渡:正渡到河中央。

    ⑤貨賂:财貨。

    賂,财物。

    ⑥險阻:指山高路險地。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①,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

    ”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②。

    乃遣張良一操一印绶立韓信為齊王③。

     ①邊:鄰近,靠近。

    ②自為守:自己為自己防守。

    ③绶:用來拴印的絲帶。

     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說韓信,韓信不聽。

     楚漢久相持未決①,于壯苦軍旅②,老弱罷轉饷③。

    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

    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

    漢王數項羽曰④:“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于蜀漢,罪一。

    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⑤,罪二。

    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二。

    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⑥,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強殺秦降王子嬰,罪五。

    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将⑦,罪六。

    項羽皆王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⑧,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⑨,罪八。

    項羽使人陰弑義帝江南,罪九。

    夫為人臣而弑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⑩,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11),使刑餘罪人擊殺項羽(12),何苦乃與公挑戰!”項羽大怒,伏一弩一射中漢王(13)。

    漢王傷匈(14),乃扪足曰(15):“虜中吾指(16)!”漢王病創卧(17),張良強請漢王起行勞軍(18),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于漢。

    漢王出行軍(19),病甚,因馳入成臯。

     ①未決:未分勝負。

    ②苦軍旅:等于說“苦于軍旅”。

    軍旅,指戰争、戰事。

    ③罷(pí,疲)轉饷:等于說“苦于轉饷”,由于運輸軍糧而疲憊。

    罷,通“疲”。

    轉,車運。

    這裡指運輸。

    饷:糧草給養。

    ④數:曆數罪狀。

    ⑤矯:假托王命。

    自尊:使自己尊貴,即擡高自己的意思。

    ⑥冢:墳冢,高大的墳墓。

    ⑦王其将:封其将為王。

    其将:指章邯,司馬欣。

    ⑧故主:指田市,趙歇、韓廣等。

    ⑨多自予:多給自己。

    ⑩平:公平,公正。

    (11)殘賊:指殘害人的人。

    (12)刑餘罪人:指受過刑的罪犯。

    (13)一弩一:一種利用機械力量發射的箭。

    (14)匈:同“胸”。

    (15)扪:摸。

    (16)虜:對敵人的蔑稱。

    指:指足趾。

    (17)病創卧:因箭傷而卧病。

    (18)強:免強。

    行勞:巡行慰問士兵,視察部隊。

    (19)行軍:即上文“行勞軍”之意。

     病愈,西入關,至栎陽,存問父老①,置酒,枭故塞王欣頭栎陽巿②。

    留四日,複如軍③,軍廣武。

    關中兵益出。

     ①存問:慰問。

    “存”“問”同義。

    ②枭:懸頭示衆。

    ③如:往,到……去。

     當此時,彭越将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田橫往從之①。

    項羽數擊彭越等,齊王信又進擊楚。

    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②,軍中皆呼萬歲,乃歸而别去。

     ①“當此時”到“田橫往人從之”五句:《會注考證》引崔适曰:“彭越将兵至田橫從之,三年重文也。

    宜删。

    ”②父母妻子“母”指高祖庶母,“子”指祖高庶子劉肥,參見《項羽本紀》注。

     項羽解而東歸。

    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①,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②。

    至固陵,不會。

    楚擊漢軍,大破之。

    漢王複入壁,深塹而守之。

    用張良計③,于是韓信、彭越皆往。

    及劉賈入楚地④,圍壽春,漢王敗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馬周殷舉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随(何)劉賈、齊梁諸侯皆大會垓下。

    立武王布為淮南王。

     ①留侯、陳平計:張良、陳平認為楚已兵疲糧盡,應該乘機消滅它,不能養虎遣患。

    詳見《項羽本紀》。

    ②期會:約定日期會合。

    ③張良計:指封給韓信、彭越土地,使各自為戰。

    詳見《項羽本紀》。

    ④“及劉賈”句:《會注考證》以為“及”上當有“黥布”二字,引《四書·高帝紀》:“漢遣人誘大司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迎黥布,布并行屠城父。

    ”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

    淮陰侯将三十萬自當之①,孔将軍居左。

    費将軍居右,皇帝在後②,绛侯、柴将軍在皇帝後。

    項羽之卒可十萬。

    淮陰先合③,不利,卻。

    孔将軍、費将軍縱④,楚兵不利,淮陰侯複乘之,大敗垓下。

    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

    使騎将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

    魯為楚堅守不下。

    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⑤,魯乃降。

    遂以魯公号葬項羽穀城⑥。

    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①當之:而對楚軍,與楚軍正面對陣。

    當,面對。

    ②皇帝:指劉邦。

    ③合:交戰。

    ④縱:指縱兵攻擊楚軍。

    ⑤示:給……看。

    ⑥以魯公号:以魯公的名号。

     正月①,諸侯及将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②。

    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③,吾不敢當帝位④。

    ”群臣皆曰:“大王起徽細⑤,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為王侯⑥。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⑦。

    臣等以死守之⑧。

    ”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⑨,便國家。

    ”甲午⑩,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陽?。

     ①正月,當時用秦曆,以建亥之月(陰曆十月)為歲首,這裡正月是漢五年的第四個月。

    ②相與共:一塊兒,共同。

    ③非所守:求。

    ④不敢當:承擔不起。

    ⑤徽細:徽賤、卑徽,指平民。

    ⑥裂地:分地。

    ⑦疑不信:指對裂地封侯疑而不信。

    ⑧守:這裡是堅持的意思。

    ⑨便:便利,合道。

    ⑩甲午:《集解》引徐廣曰:“二月甲午”。

    ?汜水之陽:汜水的北面。

    陽,水之北山之南叫“陽”。

     皇帝曰義帝無後。

    齊王韓信飛楚風俗①,徙為楚王,都下邳。

    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

    徙衡山王吳芮日為長沙王,都臨湘。

    番君之将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②。

    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如故。

     ①習:熟悉,習慣。

    ②德:感恩、感激。

     天下大定。

    高祖都雒陽,諸侯皆臣屬①。

    故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令盧绾、劉賈圍之,不下,數月而降,殺之雒陽。

     ①臣屬:稱臣歸從。

     五月,兵皆罷歸家①。

    諸侯子在關中者複之十二歲,其歸者複之六歲,食之一歲③。

     ①罷:遣去,遣歸。

    ②複:免除賦稅徭役。

    歲:年。

    ③食:供養。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

    高祖曰:“列諸侯将無敢隐朕①,皆言其情②。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③,項羽仁而一愛一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④。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⑤,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⑥,決勝于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饷⑦,不絕糧道。

    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①無敢:不能。

    隐朕:瞞我。

    ②情:真情,這裡指心裡話。

    ③慢:簡慢無禮④同:同享、共享。

    ⑤害:忌妒,嫉恨。

    ⑥籌策:謀求,計謀。

    帷帳:軍帳,幕府。

    ⑦餽饷:糧饷。

     高祖欲長都雒陽①,齊人劉敬說②,及留侯勸上入都關中,高祖是日駕③,入都關中。

    六月,大赦天下。

     ①長:長時間,長久地。

    ②劉敬說高祖入都關中事,詳見《劉敬叔孫通列傳》。

    ③駕:駕車,這裡指起駕。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

    高祖自将擊之,得燕王臧荼。

    即立太尉盧绾為燕王。

    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幾反,高祖自将兵擊之,利幾走。

    利幾者,項氏之将。

    項氏敗,利幾為陳公,不随項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①。

    高祖至雒陽,舉通侯籍召之②,而利兒恐,故反。

     ①侯之:封給他以侯位。

    ②通侯籍:一般諸侯的名冊。

    通侯,即列侯。

    本叫“徹侯”,為避漢武帝劉徹諱而改為“通侯”。

    籍,名冊。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

    太公家令說太公日:“天無二日,土無二王①。

    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②!如此,則威重不行③。

    ”後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④。

    高祖大掠下扶太公。

    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為太上皇。

    心善家令言⑤,賜金五百斤。

     ①“天無”二句:語出《禮記·坊記》。

    ②奈何:怎麼。

    ③威重:威望,威嚴④擁:抱、持。

    篲(huì,慧):掃帚。

    迎門:朝着門口卻行:倒退着走。

    “擁篲卻行”是表示十分恭敬。

    ⑤善:認為善,贊賞。

     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①,上問左右,左右争欲擊之。

    用陳平計,乃僞遊雲夢,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即因執之②。

    是日,大赦天下。

    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

    秦,形勝之國③,帶河山之險④,縣隔千裡⑤,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⑥。

    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⑦。

    夫齊,東有琅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⑧,西有濁河之限⑨,北有勃海之利。

    地方二千裡,持戟百萬,縣隔千裡之外⑩,齊得十二焉。

    故此東西秦也。

    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

    ”高祖曰:“善。

    ”賜黃金五百斤。

     ①上變事:呈上作亂謀反的彙報。

    ②執:捉拿,拘捕。

    ③形勝:指形勢險要。

    ④帶山河:以山河為帶,即周圍有山河環繞的意思。

     ⑤縣(xuán,懸)隔千裡:大意是有千裡長的疆界,有山河與關東相隔。

    縣隔,隔開,阻隔。

    縣,同“懸”。

    《會注考證》引王先謙曰:“縣隔千裡,言河山之阻,千裡而遙,非與諸侯縣隔也。

    ”⑥“持戟”二句:曆來難解,其說不一。

    大意是說,秦地險要,如果關東擁有百萬軍隊,那麼秦地隻需二萬軍士防守,就可以抵擋住。

    《集解》引蘇林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

    ”百二,百分之二。

    下之“十二”,即十分之二。

    ⑦居高屋之上建瓴(國líng,零)水也:意思是在高屋脊上把瓶水向下傾倒。

    喻指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

    建,傾覆,傾倒,瓴,一種盛水的瓶子。

    一說:瓴為檐角滴水之器(見陳直《史記新證》)。

    ⑧固:險要。

    ⑨限:險阻。

    ⑩“縣隔千裡之外”:據上文“持戟百萬”與“秦得百二焉”二句相連,此六字疑當在“持戟百萬”之前。

    譯文故倒。

     後十餘日,封韓信為淮陰侯,分其地為二國。

    高祖曰将軍劉賈數有功,以為荊王,王淮東。

    弟交為楚王,王淮西。

    子肥為齊王,王七十餘城,民能齊言者皆屬齊①。

    乃論功②,與諸列侯部符行封③。

    徙韓王信太原。

     ①齊言:說齊國話,即說齊方言。

    ②論功:評定功績。

    ③剖符行封:把刻有封侯的字樣的符節剖為兩半,朝廷留一半,把另一半交給受封者,以做憑證。

     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謀反太原。

    白土曼丘巨、王黃立故趙将趙利為王以反,高祖自往擊之。

    會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①,遂至平城。

    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

    令樊哙止定代地。

    立兄劉仲為代王。

     ①堕:掉落。

    什二三:十分之二三。

     二月,高祖自平城過趙、雒陽,至長安。

    長樂宮成①,丞相已下徙治長安②。

     ①長樂宮:漢宮名,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北。

    漢初為朝會之所,後為太後所居,叫做東宮。

    ②已:同“以”。

     八年,高祖東擊韓王信餘反寇于東垣。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①,立東阙②、北阙、前殿、武庫、太倉③。

    高祖還,見宮阙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④,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⑤?”蕭何曰:“天下方未定⑥,故可困遂就宮室⑦。

    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

    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⑧。

    ”高祖乃說⑨。

     ①營作:營建,建告。

    未央宮:漢宮名,在今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角。

    ②阙:皇宮前面兩邊的樓台,中間有道路。

    《說文》:“阙,門觀也。

    ”③太倉:京城糧倉④匈匈:紛亂的樣子。

    ⑤過度:超過限度。

    指過分豪華壯美。

    ⑥方未定:還沒有安定。

    方,正。

    ⑦就:成,指建成。

    ⑧加:增加,這裡指超越。

    ⑨說:同“悅”。

     高祖之東垣,過柏人,趙相貫高等謀弑高祖①,高祖心動②,因不留。

    代王劉仲棄國亡,自歸雒陽③,廢以為合陽侯。

     ①“趙相貫高等”句:趙王張敖為魯元公主的丈夫。

    據《張耳陳馀列傳》記載: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

    對趙王十分傲慢,貫高等欲殺高祖,被趙王阻止。

    現在高祖再次過趙,貫高等設下埋伏想殺掉高祖。

    ②“高祖心動”二句:據《張耳陳馀列傳》載:高祖過柏人縣,本欲留宿,心動,聽說縣名“柏人”,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貫高等行刺計劃未成。

    ③歸:投案自首。

     九年,趙相貫高等事發覺,夷三族。

    廢趙王敖為宣平侯。

    是歲,徙貴族楚昭、屈、景、懷、齊田氏關中。

     未央宮成。

    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①,起,為太上皇壽②,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③,不能治産業,不如仲力④。

    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⑤?”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①卮(zhī,支):古代酒器。

    ②為太上皇壽:等于說“為太上皇為壽”。

    為壽,獻酒緻祝壽詞。

    ③無賴:沒有才能,無可依仗。

    又《集解》引晉灼曰:“許慎曰:‘賴,利也’。

    無利入于家也。

    或曰江淮之間謂小兒多詐狡猾為‘無賴’。

    ”④力:努力。

    ⑤孰與:與……相比,哪一個……。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绾、荊王劉賈、楚王劉交、齊王劉肥、長沙王吳芮皆來朝長樂宮。

    春夏無事。

     七月,太上皇崩栎衛宮①。

    楚王、梁王皆來送葬。

    赦栎陽囚。

    更命郦邑曰新豐②。

     ①崩:古代帝王或王後死叫“崩”。

    ②更命:改名。

     八月,趙相國陳豨反代地。

    上曰:“豨嘗為吾使,甚有信。

    代地吾所急也①,故封豨為列侯,以相國守代,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②!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

    ”九月,上自東往擊之。

    至邯鄲,上喜曰:“豨不南據邯鄲而阻漳水,吾知其無能為也。

    ”聞豨将皆故賈人也③,上曰:“吾知所以與之④。

    ”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

     ①急:以為急迫,就是認為重要的意思。

    ②乃:竟:竟然。

    ③賈人:商人。

    ④與:對付。

    這裡指對付的方法。

     十一年,高祖在邯鄲誅豨等未畢①,豨将侯敞将萬餘人遊行②,王黃軍曲逆,張春渡河擊聊城。

    漢使将軍郭蒙與齊将擊,大破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馬邑,馬邑不下,即攻殘之③。

     ①畢:結束,完畢。

    ②遊行:指流動不定地作戰,略等于遊擊。

    ③殘:摧毀。

     豨将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

    月餘,卒罵高祖,高祖怒。

    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①。

    于是乃分趙山北,立子恒以為代王,都晉陽。

     ①原:寬赦。

     春,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複欲反,遂夷三族。

    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東并荊王劉賈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

    高祖自往擊之。

    立子長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還歸,過沛,留。

    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①,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②,高祖擊築③,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④。

    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⑤。

    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魂猶樂思沛⑥。

    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⑦,複其民⑧,世世無有所與⑨,”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⑩,道舊故為笑樂?。

    十餘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衆多,父兄不能給?。

    ”乃去。

    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13)。

    高祖複留止,張飲三日(14)。

    沛父兄皆頓首曰(15):“沛幸得複,豐未複,唯陛下哀憐之(16)。

    ”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17)。

    ”沛父兄固請,乃并複豐,比沛(18)。

    于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

     ①縱酒:縱一情飲酒。

    ②酣:酒喝得很暢快。

    ③築:古代樂器名,形狀象琴琴。

    ④兒:指男孩兒。

    和習:跟着唱,學習。

    ⑤遊子:離鄉遠遊手的。

    悲:念,思念,眷戀。

    ⑥萬歲後,是死後的避諱的說法。

    樂思沛:喜歡和思念沛。

    ⑦湯沐邑:周制,諸侯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齋戒沐浴的封邑。

    後來皇帝、皇後、公主等收取俺稅的私邑也稱“湯沐邑”。

    ⑧複:免除賦稅徭役。

    ⑨無有所與:意思是不必交納賦稅服徭役。

    與,參與。

    ⑩諸母:對同宗族的叔母的通稱。

    ?道歸故:談起以往的舊事。

    ?給:供給,供一應。

    (13)空縣:意思是縣中空無一人。

    獻:指獻中酒等禮品。

    (14)張:指張設帷帳。

    《會注考證》:“秘閣本張作“帳”。

    (15)頓首:叩頭。

    (16)唯:希望。

    哀憐,憐憫。

    (17)特,隻是。

    (18)比:并列,跟……一樣。

     漢将别擊布軍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斬布鄱陽。

     樊哙别将兵定代,斬陳豨當城。

     十一月,高祖白布軍至長安。

    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五陳涉、魏安釐王、齊缗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①,予守冢各十家②,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

    ”赦代地吏民為陳豨、趙利所劫掠者,皆赦之。

    陳豨降将言豨反時,燕王盧绾使人之豨所,與陰謀③。

    上使辟陽侯迎绾,绾稱病。

    辟陽侯歸,具言绾反有端矣④。

    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擊燕王绾。

    赦燕吏民與反者。

    立皇子建為燕王。

     ①絕無後。

    斷絕子孫,沒有後代繼承人。

    ②守冢:守護墳墓的人。

    ③陰謀:暗中謀劃。

    ④端:頭緒。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①,行道病。

    病甚,呂後迎良醫。

    醫入見,高祖問醫。

    醫曰:“病可治。

    ”于是高祖嫚罵之曰②:“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③,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④!”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已而呂後問⑤:“陛下百歲後⑥,蕭相國即死⑦,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

    ”問其次,上曰:“王陵可。

    然陵少戆⑧,陳平可以助之。

    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周勃重厚少文⑨,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呂後複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⑩。

    ” ①流矢:飛箭。

    ②嫚罵:辱罵:嫚,輕慢,侮辱。

    ③布衣:平民。

    因平民穿布制衣服,故以布衣借指平民。

    ④雖:即使,縱然。

    ⑤已而:不久。

    ⑥百歲後:也是死的避諱說法,等于說百年之後。

    ⑦即:如果,一旦。

    ⑧少:稍徽。

    戆(zhuàng,壯):愚而剛直。

    ⑨少文:缺少文才。

    ⑩而:你。

     盧绾與數千騎居塞下候伺①,幸上病愈自入謝②。

     ①候伺:窺伺,等待機會。

    ②幸:希望。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

    四日不發喪。

    呂後與審食其謀曰:“諸将與帝為編戶民①,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②,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③,天下不安。

    ”人或聞之,語郦将軍④。

    郦将軍往見審食其,曰:“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将。

    誠如此,天下危矣。

    陳平、灌嬰将十萬守荥陽,樊哙、周勃将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将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内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⑤。

    ”審食其人言之,乃以丁未發喪,大赦天下。

     ①編戶民:登記在戶口簿上的平民。

    ②怏怏:不滿意、不服氣的樣子。

    ③是:這些人。

    ④語(yù,遇):告訴。

    ⑤翹足而待:一舉足的功夫就可等待到,形容很快、很容易。

    翹,舉。

     盧绾聞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

    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①。

    群臣皆曰:“高祖起徽細②,撥亂世反之正③,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

    ”上尊号為高皇帝。

    太子襲号為皇帝,孝惠帝也。

    令郡國諸将各立高祖廟,以歲時祠④。

     ①“丙寅”至“至太上皇廟”:梁玉繩以為當作“五月丙寅,葬長陵,已下(指下棺安葬),太子至太上皇廟”。

    (參見《會注考證》引),譯文據此。

    ②高祖:《會注考證》引梁玉繩曰:“此時群臣方議尊号,何得稱高祖?《漢書》作‘帝’,是也。

    ”③撥亂世反之正:治平亂世,使之回複正常。

    撥,治理。

    反之正,使之反于正。

    ④以歲時祠:每年按時祭祀。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樂沛,以沛宮為高祖原廟①。

    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後有缺,辄補之。

     ①原廟:再立一廟。

    《集解》:“骃案:謂‘原’者,再也。

    先既已立廟,今又再立,故謂之原廟。

    ” 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後子;次戚夫人子趙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後子;次梁王恢,呂太後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後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①長庶:意思是長子為庶出的兒子,即非正妻所生。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①。

    忠之敝②,小人以野③,故殷人承之以敬。

    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

    文之敝,小人以僿④,故救僿莫若以忠。

    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複始。

    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

    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缪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⑤。

    朝以十月⑥。

    車服黃屋左纛。

    葬長陵。

     ①忠:真誠。

    ②敝:同“弊”,一毛一病,弊病。

    ②小人:指老百姓。

    這是一種蔑稱。

    野:粗鄙。

    ④僿:(sài,塞):不城懇。

    ⑤天統:等于說天道,自然的規律。

    統,一脈相承的系統。

    ⑥“朝以十月”三句:此三句疑有脫誤錯簡。

    《會注考證》:中井積德曰:‘車服’下宜有‘尚赤’等語,分明阙語令。

    又曰:‘葬長陵’是紀文之脫錯在于此。

    梁玉繩曰‘葬長陵’三字錯簡,當在‘丙寅’句下。

    ”以,在。

    黃屋,黃緞子做襯裡的車蓋。

    左纛(dào,盜),古代用旄牛尾或野雞尾做的裝飾物叫纛,因為是插在前衡木的左上方,所以叫左纛。

    長陵,漢高祖的陵墓,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