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紀第八·《史記》白話文版
關燈
小
中
大
九年(前198),趙相貫高等人企圖謀殺高祖的事情被發覺,滅了他們的三族。
廢掉了趙王敖的王位,改封為宣平侯。
這一年,把原來楚國的貴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和原來齊國貴族田氏等貴族遷到關中。
未央宮建成了。
高祖大會諸侯、群臣,在未央宮前殿擺設酒宴。
高祖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獻酒祝壽,說:“當初大人常以為我沒有才能,無可依仗,不會經營産業,比不上劉仲勤苦努力。
可是現在我的産業和劉仲相比,誰的多呢?”殿上群臣都呼喊萬歲,大笑取樂。
十年(前197)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绾、荊王劉賈、楚王劉交、齊王劉肥、長沙王吳芮都到長樂宮朝見高祖。
春天和夏天國家太平無事。
七月,太上皇在栎陽宮去世。
楚王、梁王都來送葬。
赦免栎陽的囚徒。
把郦邑改名為新豐。
八月,趙相國陳豨(xī,希)在代地造反。
皇上說:“陳豨曾經給我做事,很有信用。
代地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地方,所以封陳豨為列侯,以相國的身份鎮守代地,如今他竟然和王黃等人劫掠代地!但是代地的官吏和百姓并沒有罪,全都赦免他們。
”九月,高祖親自率軍往東,前去讨伐陳豨。
到達邯鄲,皇上高興說:“我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他了。
”于是拿了許多黃金去引一誘陳豨的部将,很多人都投降了。
十一年(前196),高祖在邯鄲讨伐陳豨等人還沒有完畢,陳豨的部将侯敞帶領一萬多人在各地往來遊一動作戰,王黃駐紮在曲逆,張春渡過黃河攻打聊城。
漢派将軍郭蒙和齊國的将領去攻打他們,把他們打得大敗。
太尉周勃從太原攻入,平定了代地。
到馬邑時,馬邑叛軍不肯降服,周勃就摧毀了馬邑。
陳豨的部将趙利堅守東垣,高祖去攻打,沒有攻下。
攻了一個多月,東垣的士兵在城上辱罵高祖,高祖大怒。
等到東垣被攻下以後,下令把辱罵過自己的人找出來斬了,不曾辱罵自己的人就寬恕了他們。
随後把趙國常山以北的地區劃歸代國,立皇子劉恒為代王,建都晉陽。
這年的春天,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被夷滅三族。
夏天,梁王彭越謀反,廢掉了他的王位,把他流放到蜀地;不久他又想謀反,被夷滅三族。
高祖就立皇子劉恢為梁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
秋季七月,淮南王黥布造反,向東吞并了荊王劉賈的地盤,又北渡淮河,楚王劉交被迫逃到薛國。
高祖親自率軍前去讨伐。
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十二年(前195)十月,高祖在會甀(zhuì,墜)擊敗了黥布的軍隊,黥布逃走,高祖派别将繼續追擊。
高祖回京途中,路過沛縣時停留下來。
在沛宮置備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縱一情暢飲。
挑選沛中兒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
酒喝得正痛快時,高祖自己彈擊着築(zhù,竹)琴,唱起自己編的歌:“大風刮起來啊雲彩飛揚,聲威遍海内啊回歸故鄉,怎能得到猛士啊守衛四方!”讓兒童們跟着學唱。
于是高祖起舞,情緒激動心中感傷,灑下行行熱淚。
高祖對沛縣父老兄弟說:“遠遊的赤子總是思念着故鄉。
我雖然建都關中,但是将來死後我的魂魄還會喜歡和思念故鄉。
而且我開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終于取得天下,我把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賦稅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納稅服役。
”沛縣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嬸子大一娘一親戚朋友天天快活飲酒,盡情歡宴,叙談往事,取笑作樂。
過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
沛縣父老堅決要高祖多留幾日。
高祖說:“我的随從人衆太多,父兄們供一應不起。
”于是離開沛縣。
這天,沛縣城裡全空了,百姓都趕到城西來敬獻牛、酒等禮物。
高祖又停下來,搭起帳篷,痛飲三天。
沛縣父兄都叩頭請求說:“沛縣有幸得以免除賦稅徭役,豐邑卻沒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憐他們。
”高祖說:“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隻是因為當初豐邑人跟着雍齒反叛我而幫助魏王才這樣的。
”沛縣父老父仍舊堅決請求,高祖才答應把豐邑的賦稅徭役也免除掉,跟沛縣一樣。
于是封沛侯劉濞為吳王。
漢将軍在洮(táo,逃)水南北分别進擊黥布。
全部打敗了叛軍,追到鄱陽抓獲了黥布,把他斬了。
樊哙另外帶兵平定了代地,在當城殺了陳豨。
十一月,高祖從讨伐黥布的軍中返回長安。
十二月,高祖說:“秦始皇、楚隐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缗(mín,民)王、趙悼襄王等都沒有後代,分别給予守墓人十戶,給秦始皇二十戶,給魏公子無忌五戶。
”代地的官吏、百姓,凡是被陳豨、趙利所劫持的,全部赦免。
陳豨的降将說,陳豨造反時,燕王盧绾曾經派人到陳豨那裡跟他密謀。
高祖派辟陽侯審食其召盧绾進京,盧绾推說有病不來。
辟陽侯回來後,詳細報告說盧绾謀反,事有端緒。
二月,高祖派樊哙、周勃帶兵讨伐燕王盧绾。
赦免了燕地參與造反的的官吏與百姓。
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高祖讨伐黥布的時候,被飛箭射中,在回來的路上生了病。
病得很厲害,呂後為他請來了一位好醫生。
醫生進宮拜見,高祖問醫生病情如何。
醫生說:“可以治好。
”于是高祖罵他說:“就憑我一個平民,手提三尺之劍,最終取得天下,這不是由于天命嗎?人的命運決定于上天,縱然你是扁鵲,又有什麼用處呢!”說完并不讓他治病,賞給他五十斤黃金打發走了。
不久,呂後問高祖:“陛下百年之後,如果蕭相國也死了,讓誰來接替他做相國呢?”高祖說:“曹參可以。
又問曹參以後的事,高祖說:“王陵可以。
不過他略顯迂愚剛直,陳平可以幫助他。
陳平智慧有餘,然而難以獨自擔當重任。
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擔任太尉。
”呂後再問以後的事,高祖說:“再以後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 盧绾帶着幾千騎兵在邊境上等待機會,希望在高祖病愈以後,親自到長安去請罪。
四月甲辰日,高祖在長樂宮逝世。
過了四天還不發布喪事消息。
呂後和審食其商量說:“那些将領先前和皇帝同登記在冊的平民百姓,後來北面稱臣,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滿意不服氣的樣子,現在又要侍奉年輕的新皇帝了,如果不全部族滅他們,天下就安定不了。
”有人聽到了這個話,告訴了将軍郦商。
郦将軍去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駕崩四天了還不發布喪事消息,而且要殺掉所有的将領。
如果真的這樣做,天下可就危險了。
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鎮守荥陽,樊哙、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們聽說皇帝駕崩了,諸将都将遭殺戮,必定把軍隊聯合在一起,回過頭來進攻關中。
那時候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舉足可待了。
”審食其進宮把這告訴了呂後,于是就在丁未日發布高祖逝世的消息,大赦天下。
盧绾聽說高祖駕崩的消息,就逃到匈奴去了。
丙寅日,在長陵安葬皇帝,下棺安葬完畢,太子來到太上皇廟。
大臣們都說:“高祖起事于平民,平治亂世,使之歸于正道,平定了天下,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功勞最高。
”獻上尊号稱為高皇帝。
太子繼承皇帝之号,就是孝惠帝。
又下令讓各郡國諸侯都建高祖廟,每年按時祭祀。
到孝惠帝五年(前190),皇上想到高祖生前思念和喜歡沛縣,就把沛宮定為高祖的原廟。
高祖所教過唱歌的兒童一百二十人,都讓他們在原廟奏樂唱歌,以後有了缺員,就随時加以補充。
高祖有八個兒子:庶出的長子是齊悼惠王劉肥;次子孝惠皇帝,是呂後的兒子;三子是戚夫人的兒子趙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劉恒,後來被立為孝文皇帝,是薄太後的兒子;五子梁王劉恢,呂太後當政時被改封為趙共王;六子淮陽王劉友,呂太後時被改封為趙幽王;七子是淮南厲王劉長;八子是燕王劉建。
太史公說:“夏朝的政治忠厚。
忠厚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粗野少禮,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
恭敬的弊病的是使得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代之以禮儀。
禮儀的弊病是使百姓不誠懇。
所以要救治不誠懇的弊病,就沒有什麼比得上忠厚。
由此看來,夏、殷、周三代開國君主的治國之道好象是循着圓圈轉,終而複始。
至于周朝到秦朝之間,其弊病可以說就在于過分講究禮儀了。
秦朝的政治不但沒有改變這種弊病,反而使刑法更加殘酷,難道不是很錯誤嗎?所以漢朝的興起,雖然承繼了前朝政治的弊端卻有所改變,使老百姓不至于倦怠,這是符合循環終始的天道了。
漢以十月為歲首,諸侯在每年的十月進京朝見皇帝。
規定車服制度,皇帝乘坐的車駕,用黃緞子做車蓋的襯裡,車前橫木的左上方要插用旄牛尾或野雞尾做的裝飾。
高祖葬在長陵。
【原文】【注解】 高祖①,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劉媪②。
其先③,劉媪嘗息大澤之陂④,夢與神遇。
是時雷電晦冥⑤,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
已而有身⑥,遂産高祖。
①高祖:劉邦死後,他的子孫和臣民因他是漢的第一代始祖,曾尊稱之為高皇帝,一般習慣稱他為高祖。
《漢書·高帝紀上》張晏注:“禮谥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②太公、媪(ǎo,襖):古代對于老年男子和老年女子的尊稱,等于說老太爺、老太太。
③其先:早先,起初。
④陂(bei,卑):水邊,岸邊。
⑤是時:此時。
晦冥,昏暗。
⑥已而:不久。
有身:懷孕。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①,美須髯②,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③。
仁而一愛一人,喜施④,意豁如也⑤。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⑥。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⑦。
好酒及色⑧。
常從王媪、武負贳酒⑨,醉卧,武負、王媪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高祖每酤留飲⑩,酒雠數倍?。
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13)。
①隆準:高鼻梁。
準,鼻梁。
龍顔:象龍一樣的面貌。
後代谀稱皇帝的面貌為“龍顔”。
②須髯:胡子。
髯,兩頰上的胡須。
③股:大一腿。
黑子:黑痣。
④施:施舍,布施。
⑤豁如:豁達豪放的樣子。
⑥事:從事,參加。
家人:平常人家。
⑦廷:官署。
侮:欺侮,捉弄。
狎,親近而不莊重,輕侮。
侮,欺負、侮弄。
⑧色:指女色。
⑨贳(shì,世):租賃,賒欠。
⑩酤(gū,沽):買酒。
?雠(choú,仇):售,賣出去。
?歲竟:年終。
(13)折卷棄責(zhài,債):折斷債據,不再讨債。
《索引》:“然則古人用簡劄書,故可折。
”責,同“債”。
高祖常繇鹹陽①,縱觀②,觀秦皇帝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①常:通“嘗”,曾經。
繇:通“徭”,服徭役。
②縱觀:意思是任人随意觀看。
《會注考證》引楊慎曰:“當時車駕出則禁觀者,此時則縱民觀。
”③秦皇帝:指秦始皇。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①,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②。
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③,皆往賀。
蕭何為主吏,主進④,令諸大夫曰⑤:“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⑥。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⑦,乃绐為谒曰“賀錢萬”,⑧實不持一錢。
谒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
呂公者,好相人⑨,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诎⑩。
酒闌(11),呂公因目固留高祖(12)。
高祖竟酒(13),後。
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一愛一(14),臣有息女(15),願為季箕帚妾(16)。
”酒罷,呂媪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17),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18)?”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19)。
”卒與劉季(20)。
呂公女乃呂後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①善:友善,跟……要好。
②家沛:把家安在沛縣。
家,這裡是安家的意思。
③桀:同“傑”。
重客:貴客。
④主:主管,主持。
進:指收入的錢财。
⑤大夫:對賓客的尊稱。
《正義》:“大夫,客之貴者總稱之。
”⑥坐之堂下:等于說“使之坐于堂下”,讓他坐在堂下。
⑦素:平素,向來。
易:輕視,瞧不起。
⑧始:欺騙。
谒:名帖。
類似現在名片一類的東西。
《索隐》:“谒謂以劄書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載錢谷也。
”⑨好:喜好。
相人:給人看相。
相,看相,相面。
⑩诎:同“屈”,謙讓。
(11)酒闌:酒快吃完了。
闌,殘盡。
(12)目:用眼色示意。
固:堅決。
(13)竟酒:喝完了酒。
竟,盡,完了。
(14)自一愛一:自己珍重。
(15)息女:親生女兒。
息,生。
(16)箕帚妾:謙詞;表面意思是幹灑掃等事的婢妾,實際就是做妻子。
(17)奇此女:使此女奇。
意思是讓這個女兒出人頭地。
(18)妄:随便。
(19)兒女子:等于說婦孺之輩,有蔑視之意。
(20)卒:最終。
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①。
呂後與兩子居田中耨②,有一老父過請飲③,呂後因餔之④。
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
”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
”相魯元,亦皆貴。
老父已去,高祖适從旁舍來⑤,呂後具言客有過⑥,相我子母皆大貴。
高祖問,曰:“未遠。
”乃追及⑦,問老父。
老父曰:“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⑧,君相貴不可言。
”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⑨,不敢忘德。
”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
①常:經常。
告:告假,請假。
之:往,到……去。
②子:孩子,古代兒子和女兒都稱子。
居:在。
耨:鋤草。
③老父:等于說老漢。
請飲:要水喝。
請,求,要。
④餔(bǔ,哺):同“哺”,拿食物給人吃。
⑤适:正巧。
旁舍:鄰居。
⑥具:全都,原原本本地。
⑦追及:追上。
及,趕上。
⑧鄉者:剛才。
鄉,同“向”。
⑨誠:果真,如果。
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①,時時冠這②。
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③。
①求盜:亭長手下專管追捕盜賊的差役。
《集解》引應劭曰:“求盜者,舊時亭有兩卒:其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②常冠:經常戴。
冠,戴帽子。
③劉氏冠:其形制《索隐》引應劭雲:“一名‘長冠’。
側竹皮裹以縱前,高七寸,廣三寸,如闆。
”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郦山①,徒多道亡②。
自度比至皆亡之③。
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④。
曰:“公等皆去⑤,吾亦從此逝矣⑥!”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高祖被酒⑦,夜徑澤中⑧,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⑨,願還。
”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
蛇遂分為兩,徑開。
行數裡,醉,因卧。
後人來至蛇所⑩,有一老妪夜哭(11)。
人問何哭,妪曰:“人殺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為見殺(12)?”妪曰:“吾子,白帝子也(13),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14),故哭。
”人乃以妪為不誠(15),欲告之(16),妪因忽不見。
後人至,高祖覺(17)。
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
諸從者日益畏之。
①徒:壯丁,民伕。
②道亡:半路逃跑。
亡,逃。
③度:估計,揣摸。
比(舊讀bì,必)至:等到到了(郦山)。
④解縱:解放,放走。
縱,放。
⑤公等:你們這班人。
公,對對方的尊稱。
⑥逝:走,離去。
這裡指逃亡。
⑦被酒:帶有幾分酒意。
被,加。
⑧徑:小路。
這裡是取道小路、抄小道的意思。
⑨當徑:橫在小徑當中。
⑩所:處,處所。
(11)老妪:老婦人。
(12)見殺:被殺。
見,被。
(13)白帝:五天帝之一,西方之神。
(14)為:被。
赤帝:五天帝之一,南方之神。
(15)誠:真實,誠實。
(16)欲告之:想要打她。
告,《索隐》:“《漢書》作‘苦’,謂欲困苦辱之。
一本或作‘笞’。
《說文》元:‘笞,擊也。
’”譯文按“笞”譯出。
(17)覺:醒,睡醒。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①”,于是因東遊以厭之②。
高祖即自疑,亡匿③,隐于芒、砀山澤岩石之間。
呂後與人俱求④,常得之⑤。
高祖怪問之。
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
沛中子弟或聞之⑦,多欲附者矣。
①氣:預示吉兇之氣。
古代方士稱可以通過觀雲氣預知吉兇禍福。
所謂“天子氣”就是預示将有天子出現之氣,這是迷信的說法。
②厭(yā,壓):壓住,鎮住。
③亡匿:逃跑藏起來。
④求:尋找。
⑤得:找到。
⑥從往:順着雲氣的方向前往。
⑦或:有人。
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蕲①,至陳而王②,号為“張楚”③。
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④。
沛令恐,欲以沛應涉。
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
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衆⑤,衆不敢不聽。
”乃令樊哙召劉季。
劉季之衆已數十百人矣⑥。
①起:指起事,起義。
②王:稱王。
③張楚:張大楚國。
詳見《陳涉世家》。
④長吏:大官,高級官吏。
⑤因:借,依。
劫:劫迫、威脅。
⑥數十百人:幾十人或一百人。
于是樊哙從劉季來。
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①,欲誅蕭、曹。
蕭、曹恐。
逾城保劉季②。
劉季乃書帛射城上③,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④。
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⑤。
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⑥。
”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
劉季曰:”天下方擾⑦,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敗塗地⑧。
吾非敢自一愛一⑨,恐能薄⑩,不能完父兄子弟。
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11)。
蕭、曹等皆文吏,自一愛一,恐事不就(12),後秦種族其家(13),盡讓劉季。
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14),當貴;而蔔筮之(15),莫如劉季最吉(16)。
”于是劉季數讓。
衆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
祠黃帝(17),祭蚩尤于沛庭,而釁鼓旗(18),幟皆赤。
由所殺蛇白帝子(19),殺者赤帝子(20),故上赤(21)。
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哙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22)。
①城守:憑借城牆防守。
②逾:越過。
保劉季:以劉季為保障,也就是依附劉季的意思。
③書帛:在帛上書寫,這裡是指在帛上寫信。
④苦秦:等于說“苦于秦”,即為秦所苦的意思。
⑤完:完整,保全。
⑥無為:意思是什麼也做不了。
無,沒有什麼。
⑦擾:亂。
⑧一敗塗地:意思是一旦失敗,将使肝腦塗地。
形容失敗得很慘。
⑨非敢自一愛一:意思是不敢吝惜自己的一性一命,一愛一,吝惜,舍不得。
⑩能:才能,能力。
薄:少、小。
(11)更:更新。
相:共,共同。
推擇:推舉,推選。
(12)不就:不能成功。
就,成。
(13)種族其家:滅家族,絕後代,意思就是滿門抄斬。
(14)平生:平時,平素。
(15)蔔筮(shī,式):占蔔。
蔔,用龜殼進行占蔔,根據龜殼被燒後的裂痕預測吉兇。
筮,用蓍(shī,師)草進行占蔔。
(16)莫如:沒有人比得上。
莫,沒有人,沒有誰。
(17)祠:祭祀。
按:祭祀黃帝與下句祭祀蚩尤,《集解》引應劭曰:“《左傳》黃帝戰于阪泉,以定天下。
蚩尤好五兵(兵器),故祠祭之求福祥也。
”(18)釁鼓旗:把牲畜的血塗在鼓和旗上。
釁是古代一種祭祀儀式,用牲畜的血塗在新制的器物上。
(19)所殺蛇:被殺的蛇。
(20)殺者:殺蛇的人。
(21)上:同“尚”,崇尚。
(22)“攻胡陵、方與”二句:據《漢書·高帝紀》及《秦楚之際月表》,二句所記當屬秦二世二年十月之事。
(參見《會注考證》)。
秦二世二年,陳涉之将周章軍西至戲而還。
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①。
項氏起吳②。
秦泗川監平将兵圍豐,二日,出與戰,破之。
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
泗川守壯敗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③,殺之。
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未戰。
陳王使魏人周市略地④。
周市使人謂雍齒日:豐,故梁徙也⑤。
今魏地已定者數十城。
齒今下魏⑥,魏以齒為侯守豐。
不下,且屠豐⑦。
”雍齒雅不欲屬沛公⑧,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
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
沛公病,還之沛。
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⑨,在留,乃往從之⑩,欲請兵以攻豐。
是時秦将章邯從陳(11),别将司馬?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
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12),與戰蕭西,不利。
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
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
攻下邑,拔之。
還軍豐。
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13)。
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14),五大夫将十人(15)。
沛公還,引兵攻豐。
①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索隐》按:“《漢書·高紀》,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咎自立為魏王也。
”②項氏:指項梁、項羽叔侄。
③得:俘獲。
④略地:奪取土地。
⑤“豐,故梁徙也”句:《集解》文穎曰:“梁惠王孫假為秦所滅,轉東徙于豐,故曰‘豐,梁徙也。
”徒,遷徒,這裡指遷徙地。
⑥下:投降。
⑦且:将要。
⑧雅:向來。
⑨假王:代理的王。
⑩從:追随,投奔。
(11)從陳:追趕陳勝軍。
(12)西:向西,西進。
(13)從騎:帶着随從騎兵。
從,使跟随;騎,騎兵。
(14)益:增加。
(15)五大夫将:五大夫級的将領。
戰國時楚、魏有五大夫,秦漢亦設此官。
《集解》引蘇村曰:“五大夫,第九爵也。
以五大夫為将,凡十人也。
” 從項梁月餘,項羽已拔襄城還①。
項梁盡召别将居薛。
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②,治盱台③。
項梁号武信君。
居數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
齊軍歸,楚獨追北④,使沛公、項羽别攻城陽,屠之。
軍濮陽之東⑤,與秦軍戰,破之。
①拔:攻克,打下。
②“因立”句:楚懷王之孫熊心被立為王,用其祖父的谥号仍稱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人之心。
參見《項羽本紀》。
③治盱台:在盱台定都。
治,設置治所,這裡指定都。
④追北:追擊敗逃的軍隊。
北,敗逃。
⑤軍:駐軍,駐紮。
秦軍複振,守濮陽,環水①。
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
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大破之,斬李由。
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①環水:有二說。
一說指在城周圍挖壕引水以自守。
一說指引黃河水繞城自守。
《正義》按:“二說皆通。
其濮陽縣北臨黃河,言秦軍北阻黃河,南鑿溝引黃河水環繞作壁壘為固,楚軍乃去。
” 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
宋義谏,不聽。
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①,大破之定陶,
廢掉了趙王敖的王位,改封為宣平侯。
這一年,把原來楚國的貴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和原來齊國貴族田氏等貴族遷到關中。
未央宮建成了。
高祖大會諸侯、群臣,在未央宮前殿擺設酒宴。
高祖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獻酒祝壽,說:“當初大人常以為我沒有才能,無可依仗,不會經營産業,比不上劉仲勤苦努力。
可是現在我的産業和劉仲相比,誰的多呢?”殿上群臣都呼喊萬歲,大笑取樂。
十年(前197)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绾、荊王劉賈、楚王劉交、齊王劉肥、長沙王吳芮都到長樂宮朝見高祖。
春天和夏天國家太平無事。
七月,太上皇在栎陽宮去世。
楚王、梁王都來送葬。
赦免栎陽的囚徒。
把郦邑改名為新豐。
八月,趙相國陳豨(xī,希)在代地造反。
皇上說:“陳豨曾經給我做事,很有信用。
代地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地方,所以封陳豨為列侯,以相國的身份鎮守代地,如今他竟然和王黃等人劫掠代地!但是代地的官吏和百姓并沒有罪,全都赦免他們。
”九月,高祖親自率軍往東,前去讨伐陳豨。
到達邯鄲,皇上高興說:“我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他了。
”于是拿了許多黃金去引一誘陳豨的部将,很多人都投降了。
十一年(前196),高祖在邯鄲讨伐陳豨等人還沒有完畢,陳豨的部将侯敞帶領一萬多人在各地往來遊一動作戰,王黃駐紮在曲逆,張春渡過黃河攻打聊城。
漢派将軍郭蒙和齊國的将領去攻打他們,把他們打得大敗。
太尉周勃從太原攻入,平定了代地。
到馬邑時,馬邑叛軍不肯降服,周勃就摧毀了馬邑。
陳豨的部将趙利堅守東垣,高祖去攻打,沒有攻下。
攻了一個多月,東垣的士兵在城上辱罵高祖,高祖大怒。
等到東垣被攻下以後,下令把辱罵過自己的人找出來斬了,不曾辱罵自己的人就寬恕了他們。
随後把趙國常山以北的地區劃歸代國,立皇子劉恒為代王,建都晉陽。
這年的春天,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被夷滅三族。
夏天,梁王彭越謀反,廢掉了他的王位,把他流放到蜀地;不久他又想謀反,被夷滅三族。
高祖就立皇子劉恢為梁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
秋季七月,淮南王黥布造反,向東吞并了荊王劉賈的地盤,又北渡淮河,楚王劉交被迫逃到薛國。
高祖親自率軍前去讨伐。
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十二年(前195)十月,高祖在會甀(zhuì,墜)擊敗了黥布的軍隊,黥布逃走,高祖派别将繼續追擊。
高祖回京途中,路過沛縣時停留下來。
在沛宮置備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縱一情暢飲。
挑選沛中兒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
酒喝得正痛快時,高祖自己彈擊着築(zhù,竹)琴,唱起自己編的歌:“大風刮起來啊雲彩飛揚,聲威遍海内啊回歸故鄉,怎能得到猛士啊守衛四方!”讓兒童們跟着學唱。
于是高祖起舞,情緒激動心中感傷,灑下行行熱淚。
高祖對沛縣父老兄弟說:“遠遊的赤子總是思念着故鄉。
我雖然建都關中,但是将來死後我的魂魄還會喜歡和思念故鄉。
而且我開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終于取得天下,我把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賦稅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納稅服役。
”沛縣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嬸子大一娘一親戚朋友天天快活飲酒,盡情歡宴,叙談往事,取笑作樂。
過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
沛縣父老堅決要高祖多留幾日。
高祖說:“我的随從人衆太多,父兄們供一應不起。
”于是離開沛縣。
這天,沛縣城裡全空了,百姓都趕到城西來敬獻牛、酒等禮物。
高祖又停下來,搭起帳篷,痛飲三天。
沛縣父兄都叩頭請求說:“沛縣有幸得以免除賦稅徭役,豐邑卻沒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憐他們。
”高祖說:“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隻是因為當初豐邑人跟着雍齒反叛我而幫助魏王才這樣的。
”沛縣父老父仍舊堅決請求,高祖才答應把豐邑的賦稅徭役也免除掉,跟沛縣一樣。
于是封沛侯劉濞為吳王。
漢将軍在洮(táo,逃)水南北分别進擊黥布。
全部打敗了叛軍,追到鄱陽抓獲了黥布,把他斬了。
樊哙另外帶兵平定了代地,在當城殺了陳豨。
十一月,高祖從讨伐黥布的軍中返回長安。
十二月,高祖說:“秦始皇、楚隐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缗(mín,民)王、趙悼襄王等都沒有後代,分别給予守墓人十戶,給秦始皇二十戶,給魏公子無忌五戶。
”代地的官吏、百姓,凡是被陳豨、趙利所劫持的,全部赦免。
陳豨的降将說,陳豨造反時,燕王盧绾曾經派人到陳豨那裡跟他密謀。
高祖派辟陽侯審食其召盧绾進京,盧绾推說有病不來。
辟陽侯回來後,詳細報告說盧绾謀反,事有端緒。
二月,高祖派樊哙、周勃帶兵讨伐燕王盧绾。
赦免了燕地參與造反的的官吏與百姓。
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高祖讨伐黥布的時候,被飛箭射中,在回來的路上生了病。
病得很厲害,呂後為他請來了一位好醫生。
醫生進宮拜見,高祖問醫生病情如何。
醫生說:“可以治好。
”于是高祖罵他說:“就憑我一個平民,手提三尺之劍,最終取得天下,這不是由于天命嗎?人的命運決定于上天,縱然你是扁鵲,又有什麼用處呢!”說完并不讓他治病,賞給他五十斤黃金打發走了。
不久,呂後問高祖:“陛下百年之後,如果蕭相國也死了,讓誰來接替他做相國呢?”高祖說:“曹參可以。
又問曹參以後的事,高祖說:“王陵可以。
不過他略顯迂愚剛直,陳平可以幫助他。
陳平智慧有餘,然而難以獨自擔當重任。
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擔任太尉。
”呂後再問以後的事,高祖說:“再以後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 盧绾帶着幾千騎兵在邊境上等待機會,希望在高祖病愈以後,親自到長安去請罪。
四月甲辰日,高祖在長樂宮逝世。
過了四天還不發布喪事消息。
呂後和審食其商量說:“那些将領先前和皇帝同登記在冊的平民百姓,後來北面稱臣,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滿意不服氣的樣子,現在又要侍奉年輕的新皇帝了,如果不全部族滅他們,天下就安定不了。
”有人聽到了這個話,告訴了将軍郦商。
郦将軍去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駕崩四天了還不發布喪事消息,而且要殺掉所有的将領。
如果真的這樣做,天下可就危險了。
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鎮守荥陽,樊哙、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們聽說皇帝駕崩了,諸将都将遭殺戮,必定把軍隊聯合在一起,回過頭來進攻關中。
那時候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舉足可待了。
”審食其進宮把這告訴了呂後,于是就在丁未日發布高祖逝世的消息,大赦天下。
盧绾聽說高祖駕崩的消息,就逃到匈奴去了。
丙寅日,在長陵安葬皇帝,下棺安葬完畢,太子來到太上皇廟。
大臣們都說:“高祖起事于平民,平治亂世,使之歸于正道,平定了天下,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功勞最高。
”獻上尊号稱為高皇帝。
太子繼承皇帝之号,就是孝惠帝。
又下令讓各郡國諸侯都建高祖廟,每年按時祭祀。
到孝惠帝五年(前190),皇上想到高祖生前思念和喜歡沛縣,就把沛宮定為高祖的原廟。
高祖所教過唱歌的兒童一百二十人,都讓他們在原廟奏樂唱歌,以後有了缺員,就随時加以補充。
高祖有八個兒子:庶出的長子是齊悼惠王劉肥;次子孝惠皇帝,是呂後的兒子;三子是戚夫人的兒子趙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劉恒,後來被立為孝文皇帝,是薄太後的兒子;五子梁王劉恢,呂太後當政時被改封為趙共王;六子淮陽王劉友,呂太後時被改封為趙幽王;七子是淮南厲王劉長;八子是燕王劉建。
太史公說:“夏朝的政治忠厚。
忠厚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粗野少禮,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
恭敬的弊病的是使得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代之以禮儀。
禮儀的弊病是使百姓不誠懇。
所以要救治不誠懇的弊病,就沒有什麼比得上忠厚。
由此看來,夏、殷、周三代開國君主的治國之道好象是循着圓圈轉,終而複始。
至于周朝到秦朝之間,其弊病可以說就在于過分講究禮儀了。
秦朝的政治不但沒有改變這種弊病,反而使刑法更加殘酷,難道不是很錯誤嗎?所以漢朝的興起,雖然承繼了前朝政治的弊端卻有所改變,使老百姓不至于倦怠,這是符合循環終始的天道了。
漢以十月為歲首,諸侯在每年的十月進京朝見皇帝。
規定車服制度,皇帝乘坐的車駕,用黃緞子做車蓋的襯裡,車前橫木的左上方要插用旄牛尾或野雞尾做的裝飾。
高祖葬在長陵。
【原文】【注解】 高祖①,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劉媪②。
其先③,劉媪嘗息大澤之陂④,夢與神遇。
是時雷電晦冥⑤,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
已而有身⑥,遂産高祖。
①高祖:劉邦死後,他的子孫和臣民因他是漢的第一代始祖,曾尊稱之為高皇帝,一般習慣稱他為高祖。
《漢書·高帝紀上》張晏注:“禮谥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②太公、媪(ǎo,襖):古代對于老年男子和老年女子的尊稱,等于說老太爺、老太太。
③其先:早先,起初。
④陂(bei,卑):水邊,岸邊。
⑤是時:此時。
晦冥,昏暗。
⑥已而:不久。
有身:懷孕。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①,美須髯②,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③。
仁而一愛一人,喜施④,意豁如也⑤。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⑥。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⑦。
好酒及色⑧。
常從王媪、武負贳酒⑨,醉卧,武負、王媪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高祖每酤留飲⑩,酒雠數倍?。
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13)。
①隆準:高鼻梁。
準,鼻梁。
龍顔:象龍一樣的面貌。
後代谀稱皇帝的面貌為“龍顔”。
②須髯:胡子。
髯,兩頰上的胡須。
③股:大一腿。
黑子:黑痣。
④施:施舍,布施。
⑤豁如:豁達豪放的樣子。
⑥事:從事,參加。
家人:平常人家。
⑦廷:官署。
侮:欺侮,捉弄。
狎,親近而不莊重,輕侮。
侮,欺負、侮弄。
⑧色:指女色。
⑨贳(shì,世):租賃,賒欠。
⑩酤(gū,沽):買酒。
?雠(choú,仇):售,賣出去。
?歲竟:年終。
(13)折卷棄責(zhài,債):折斷債據,不再讨債。
《索引》:“然則古人用簡劄書,故可折。
”責,同“債”。
高祖常繇鹹陽①,縱觀②,觀秦皇帝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①常:通“嘗”,曾經。
繇:通“徭”,服徭役。
②縱觀:意思是任人随意觀看。
《會注考證》引楊慎曰:“當時車駕出則禁觀者,此時則縱民觀。
”③秦皇帝:指秦始皇。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①,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②。
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③,皆往賀。
蕭何為主吏,主進④,令諸大夫曰⑤:“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⑥。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⑦,乃绐為谒曰“賀錢萬”,⑧實不持一錢。
谒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
呂公者,好相人⑨,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诎⑩。
酒闌(11),呂公因目固留高祖(12)。
高祖竟酒(13),後。
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一愛一(14),臣有息女(15),願為季箕帚妾(16)。
”酒罷,呂媪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17),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18)?”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19)。
”卒與劉季(20)。
呂公女乃呂後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①善:友善,跟……要好。
②家沛:把家安在沛縣。
家,這裡是安家的意思。
③桀:同“傑”。
重客:貴客。
④主:主管,主持。
進:指收入的錢财。
⑤大夫:對賓客的尊稱。
《正義》:“大夫,客之貴者總稱之。
”⑥坐之堂下:等于說“使之坐于堂下”,讓他坐在堂下。
⑦素:平素,向來。
易:輕視,瞧不起。
⑧始:欺騙。
谒:名帖。
類似現在名片一類的東西。
《索隐》:“谒謂以劄書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載錢谷也。
”⑨好:喜好。
相人:給人看相。
相,看相,相面。
⑩诎:同“屈”,謙讓。
(11)酒闌:酒快吃完了。
闌,殘盡。
(12)目:用眼色示意。
固:堅決。
(13)竟酒:喝完了酒。
竟,盡,完了。
(14)自一愛一:自己珍重。
(15)息女:親生女兒。
息,生。
(16)箕帚妾:謙詞;表面意思是幹灑掃等事的婢妾,實際就是做妻子。
(17)奇此女:使此女奇。
意思是讓這個女兒出人頭地。
(18)妄:随便。
(19)兒女子:等于說婦孺之輩,有蔑視之意。
(20)卒:最終。
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①。
呂後與兩子居田中耨②,有一老父過請飲③,呂後因餔之④。
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
”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
”相魯元,亦皆貴。
老父已去,高祖适從旁舍來⑤,呂後具言客有過⑥,相我子母皆大貴。
高祖問,曰:“未遠。
”乃追及⑦,問老父。
老父曰:“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⑧,君相貴不可言。
”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⑨,不敢忘德。
”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
①常:經常。
告:告假,請假。
之:往,到……去。
②子:孩子,古代兒子和女兒都稱子。
居:在。
耨:鋤草。
③老父:等于說老漢。
請飲:要水喝。
請,求,要。
④餔(bǔ,哺):同“哺”,拿食物給人吃。
⑤适:正巧。
旁舍:鄰居。
⑥具:全都,原原本本地。
⑦追及:追上。
及,趕上。
⑧鄉者:剛才。
鄉,同“向”。
⑨誠:果真,如果。
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①,時時冠這②。
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③。
①求盜:亭長手下專管追捕盜賊的差役。
《集解》引應劭曰:“求盜者,舊時亭有兩卒:其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②常冠:經常戴。
冠,戴帽子。
③劉氏冠:其形制《索隐》引應劭雲:“一名‘長冠’。
側竹皮裹以縱前,高七寸,廣三寸,如闆。
”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郦山①,徒多道亡②。
自度比至皆亡之③。
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④。
曰:“公等皆去⑤,吾亦從此逝矣⑥!”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高祖被酒⑦,夜徑澤中⑧,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⑨,願還。
”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
蛇遂分為兩,徑開。
行數裡,醉,因卧。
後人來至蛇所⑩,有一老妪夜哭(11)。
人問何哭,妪曰:“人殺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為見殺(12)?”妪曰:“吾子,白帝子也(13),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14),故哭。
”人乃以妪為不誠(15),欲告之(16),妪因忽不見。
後人至,高祖覺(17)。
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
諸從者日益畏之。
①徒:壯丁,民伕。
②道亡:半路逃跑。
亡,逃。
③度:估計,揣摸。
比(舊讀bì,必)至:等到到了(郦山)。
④解縱:解放,放走。
縱,放。
⑤公等:你們這班人。
公,對對方的尊稱。
⑥逝:走,離去。
這裡指逃亡。
⑦被酒:帶有幾分酒意。
被,加。
⑧徑:小路。
這裡是取道小路、抄小道的意思。
⑨當徑:橫在小徑當中。
⑩所:處,處所。
(11)老妪:老婦人。
(12)見殺:被殺。
見,被。
(13)白帝:五天帝之一,西方之神。
(14)為:被。
赤帝:五天帝之一,南方之神。
(15)誠:真實,誠實。
(16)欲告之:想要打她。
告,《索隐》:“《漢書》作‘苦’,謂欲困苦辱之。
一本或作‘笞’。
《說文》元:‘笞,擊也。
’”譯文按“笞”譯出。
(17)覺:醒,睡醒。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①”,于是因東遊以厭之②。
高祖即自疑,亡匿③,隐于芒、砀山澤岩石之間。
呂後與人俱求④,常得之⑤。
高祖怪問之。
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
沛中子弟或聞之⑦,多欲附者矣。
①氣:預示吉兇之氣。
古代方士稱可以通過觀雲氣預知吉兇禍福。
所謂“天子氣”就是預示将有天子出現之氣,這是迷信的說法。
②厭(yā,壓):壓住,鎮住。
③亡匿:逃跑藏起來。
④求:尋找。
⑤得:找到。
⑥從往:順着雲氣的方向前往。
⑦或:有人。
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蕲①,至陳而王②,号為“張楚”③。
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④。
沛令恐,欲以沛應涉。
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
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衆⑤,衆不敢不聽。
”乃令樊哙召劉季。
劉季之衆已數十百人矣⑥。
①起:指起事,起義。
②王:稱王。
③張楚:張大楚國。
詳見《陳涉世家》。
④長吏:大官,高級官吏。
⑤因:借,依。
劫:劫迫、威脅。
⑥數十百人:幾十人或一百人。
于是樊哙從劉季來。
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①,欲誅蕭、曹。
蕭、曹恐。
逾城保劉季②。
劉季乃書帛射城上③,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④。
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⑤。
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⑥。
”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
劉季曰:”天下方擾⑦,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敗塗地⑧。
吾非敢自一愛一⑨,恐能薄⑩,不能完父兄子弟。
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11)。
蕭、曹等皆文吏,自一愛一,恐事不就(12),後秦種族其家(13),盡讓劉季。
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14),當貴;而蔔筮之(15),莫如劉季最吉(16)。
”于是劉季數讓。
衆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
祠黃帝(17),祭蚩尤于沛庭,而釁鼓旗(18),幟皆赤。
由所殺蛇白帝子(19),殺者赤帝子(20),故上赤(21)。
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哙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22)。
①城守:憑借城牆防守。
②逾:越過。
保劉季:以劉季為保障,也就是依附劉季的意思。
③書帛:在帛上書寫,這裡是指在帛上寫信。
④苦秦:等于說“苦于秦”,即為秦所苦的意思。
⑤完:完整,保全。
⑥無為:意思是什麼也做不了。
無,沒有什麼。
⑦擾:亂。
⑧一敗塗地:意思是一旦失敗,将使肝腦塗地。
形容失敗得很慘。
⑨非敢自一愛一:意思是不敢吝惜自己的一性一命,一愛一,吝惜,舍不得。
⑩能:才能,能力。
薄:少、小。
(11)更:更新。
相:共,共同。
推擇:推舉,推選。
(12)不就:不能成功。
就,成。
(13)種族其家:滅家族,絕後代,意思就是滿門抄斬。
(14)平生:平時,平素。
(15)蔔筮(shī,式):占蔔。
蔔,用龜殼進行占蔔,根據龜殼被燒後的裂痕預測吉兇。
筮,用蓍(shī,師)草進行占蔔。
(16)莫如:沒有人比得上。
莫,沒有人,沒有誰。
(17)祠:祭祀。
按:祭祀黃帝與下句祭祀蚩尤,《集解》引應劭曰:“《
蚩尤好五兵(兵器),故祠祭之求福祥也。
”(18)釁鼓旗:把牲畜的血塗在鼓和旗上。
釁是古代一種祭祀儀式,用牲畜的血塗在新制的器物上。
(19)所殺蛇:被殺的蛇。
(20)殺者:殺蛇的人。
(21)上:同“尚”,崇尚。
(22)“攻胡陵、方與”二句:據《漢書·高帝紀》及《秦楚之際月表》,二句所記當屬秦二世二年十月之事。
(參見《會注考證》)。
秦二世二年,陳涉之将周章軍西至戲而還。
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①。
項氏起吳②。
秦泗川監平将兵圍豐,二日,出與戰,破之。
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
泗川守壯敗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③,殺之。
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未戰。
陳王使魏人周市略地④。
周市使人謂雍齒日:豐,故梁徙也⑤。
今魏地已定者數十城。
齒今下魏⑥,魏以齒為侯守豐。
不下,且屠豐⑦。
”雍齒雅不欲屬沛公⑧,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
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
沛公病,還之沛。
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⑨,在留,乃往從之⑩,欲請兵以攻豐。
是時秦将章邯從陳(11),别将司馬?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
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12),與戰蕭西,不利。
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
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
攻下邑,拔之。
還軍豐。
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13)。
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14),五大夫将十人(15)。
沛公還,引兵攻豐。
①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索隐》按:“《漢書·高紀》,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咎自立為魏王也。
”②項氏:指項梁、項羽叔侄。
③得:俘獲。
④略地:奪取土地。
⑤“豐,故梁徙也”句:《集解》文穎曰:“梁惠王孫假為秦所滅,轉東徙于豐,故曰‘豐,梁徙也。
”徒,遷徒,這裡指遷徙地。
⑥下:投降。
⑦且:将要。
⑧雅:向來。
⑨假王:代理的王。
⑩從:追随,投奔。
(11)從陳:追趕陳勝軍。
(12)西:向西,西進。
(13)從騎:帶着随從騎兵。
從,使跟随;騎,騎兵。
(14)益:增加。
(15)五大夫将:五大夫級的将領。
戰國時楚、魏有五大夫,秦漢亦設此官。
《集解》引蘇村曰:“五大夫,第九爵也。
以五大夫為将,凡十人也。
” 從項梁月餘,項羽已拔襄城還①。
項梁盡召别将居薛。
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②,治盱台③。
項梁号武信君。
居數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
齊軍歸,楚獨追北④,使沛公、項羽别攻城陽,屠之。
軍濮陽之東⑤,與秦軍戰,破之。
①拔:攻克,打下。
②“因立”句:楚懷王之孫熊心被立為王,用其祖父的谥号仍稱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人之心。
參見《項羽本紀》。
③治盱台:在盱台定都。
治,設置治所,這裡指定都。
④追北:追擊敗逃的軍隊。
北,敗逃。
⑤軍:駐軍,駐紮。
秦軍複振,守濮陽,環水①。
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
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大破之,斬李由。
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①環水:有二說。
一說指在城周圍挖壕引水以自守。
一說指引黃河水繞城自守。
《正義》按:“二說皆通。
其濮陽縣北臨黃河,言秦軍北阻黃河,南鑿溝引黃河水環繞作壁壘為固,楚軍乃去。
” 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
宋義谏,不聽。
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①,大破之定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