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

關燈
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

    四年,魯公子翚弑其君隐公。

    十二年,伐蕩氏,取之。

    甯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

    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為太子。

    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生出子②。

    甯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為君③。

    出子六年,三父等複共令人賊殺出子④。

    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

    三父等乃複立故太子武公。

     ①蕩社:《索隐》:“西戎之君号曰亳(bó,勃)王,蓋成湯之胤(後裔)。

    其邑曰蕩社。

    ”②今據《會注考證》引林柏桐說以“魯姬子生出子”為句。

    魯姬子是甯公之妾。

    ③威壘:《會注考證》引岡白駒曰:“大庶長、威壘,官名;弗忌、三父,人名。

    ”《新證》雲:“威壘,疑官名,岡伯駒之說是也。

    ”今據以标點、翻譯。

    ④賊殺:刺殺,殺害。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于華山下,居平陽封宮。

    三年,誅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殺出子也。

    鄭高渠眯殺其君昭公。

    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①。

    十一年,初縣杜、鄭。

    滅小虢。

     ①縣:置縣,設立縣。

     十三年,齊人管至父、連稱等殺其君襄公而立公孫無知。

    晉滅霍、魏、耿。

    齊雍廪殺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

    齊、晉為強國。

     十九年,晉曲沃始為晉侯。

    齊桓公伯于鄄①。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

    初以人從死②,從死者六十六人。

    有子一人,名曰白。

    白不立,封平陽。

    立其弟德公。

     ①伯(bà,霸):同“霸”。

    ②從死:殉葬。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

    以犧三百牢祠鄜畤。

    蔔居雍。

    後子孫飲馬于河①。

    梁伯、芮伯來朝。

    二年,初伏②,以狗禦蠱③。

    德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

    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

    長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衛、燕伐周,出惠王④,立王子穨。

    三年,鄭伯、虢叔殺子穨而入惠王⑤。

    四年作密畤與晉戰河陽,勝之。

    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⑥,立其弟成公。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來朝。

    齊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⑦。

     成公立四年卒。

    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

     ①“後子孫”句:這是占蔔之辭,即占蔔的結果。

    後世子孫可以到黃河邊上去飲馬,暗示秦國勢力将日益強盛,國土将從雍擴展到黃河。

    ②初伏:開始規定伏日,即把暑天分為三伏。

    《正義》:“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雲初伏。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③以狗禦蠱(gǔ,古):殺狗以祛除熱毒邪氣。

    蠱,本指毒蟲,這裡指傷人的熱毒邪氣。

    《正義》:“蠱者,熱毒邪氣,為害傷人,故磔(zhé,折。

    分裂祭牲)狗以禦之。

    ”④出:使出京城,即趕出京城的意思。

    ⑤入:使入京城,就是使返回京城的意思。

    ⑥莫:沒有人,沒有哪一個。

    ⑦次:臨時駐紮和住宿。

     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勝之。

    四年,迎婦于晉①,晉太子申生姊也。

    其歲,齊桓公伐楚,至邵陵。

     五年,晉獻公滅虞、虢②,虜虞君與其大夫百裡傒,以璧馬賂于虞故也③。

    既虜百裡傒,以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④。

    百裡傒亡秦走宛⑤,楚鄙人執之⑥。

    缪公聞百裡傒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裡傒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⑦。

    ”楚人遂許與之。

    當是時,百裡傒年已七十餘。

    缪公釋其囚⑧,與語國事。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⑨。

    ”固問,語三日,缪公大說,授之國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裡傒讓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賢而世莫知。

    臣常遊困于齊而乞食?人⑩,蹇叔收臣。

    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蹇叔止臣,臣得脫齊難?,遂之周。

    周王子穨好牛,臣以養牛幹之?。

    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誅(13)。

    事虞君,蹇叔止臣。

    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

    再用其言(14),得脫;一不用,及虞君難:是以知其賢。

    ”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15),以為上大夫。

     ①迎(舊讀yìng,映):迎親。

    ②晉獻公滅虞、虢:公元前655年,晉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君不聽大夫公之奇有勸阻,借道給晉,晉滅虢後,在回師經過虞國時,滅了虞國。

    事見《左傳·僖公五年》及《晉世家》。

    ③賂:贈送(财物)。

    ④媵(yìng,映):古諸侯女兒出嫁時随嫁或陪嫁的人。

    ⑤亡:逃亡。

    ⑥鄙:邊境。

    ⑦羖(gǔ,古)羊:黑色的公羊。

    ⑧釋:放開,解除。

    囚:監禁,禁锢。

    ⑨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您,多指男子。

    ⑩常:通“嘗”,曾經。

    遊:外出求學,求官。

    ?齊難:指雍禀勻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事。

    ?幹:求,指求取祿位。

    (13)得不誅:能不被殺掉。

    指在鄭伯、虢叔殺王子頹而入惠王時幸免于難。

    (14)再:兩次。

    (15)厚币:重币,厚禮。

    币,用作禮物的玉、馬、皮、帛等。

     秋,缪公自将伐晉,戰于河曲。

    晉骊姬作亂①,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①骊姬作亂:指骊姬害死太子申生,迫使公子重耳、夷吾出走。

    事詳《晉世家》及《左傳·僖公四年》、《僖公五年》。

     九年,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①。

     ①會:會盟,盟誓。

     晉獻公卒。

    立骊姬子奚齊,其臣裡克殺奚齊。

    荀息立卓子,克又殺卓子及荀息。

    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①。

    于是缪公許之,使百裡傒将兵送夷吾。

    夷吾謂曰:“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

    ”及至,已立,而使丕鄭謝秦②,背約不與河西城,而殺裡克。

    丕鄭聞之,恐,因與缪公謀曰:“晉人不欲夷吾,實欲重耳。

    今背秦約而殺裡克,皆呂甥、郤芮之計也。

    願君以利急召呂、郤,呂、郤至,則更入重耳便。

    ”缪公許之,使人與丕鄭歸,召呂、郤呂、郤等疑丕鄭有間③,乃言夷吾殺丕鄭。

    丕鄭子丕豹奔秦,說缪公曰:“晉君無道,百姓不親,可伐也。

    ”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誅其大臣?能誅其大臣,此其調也④。

    ”不聽,而陰用豹⑤。

     ①求入晉:請求秦派兵送他回晉國即位。

    ②謝:道歉。

    ③間:離間,這裡指詐謀。

    ④調:協調。

    ⑤陰用豹:暗中任用丕豹。

    這是說缪公不公開聽丕豹之計,卻暗中重用他,目的是使晉國放松警惕。

     十二年,齊管仲、隰朋死。

     晉旱,來請粟。

    丕豹說缪公勿與①,因其饑而伐之②。

    缪公問公孫支,支曰:“饑穰更事耳③,不可不與。

    ”問百裡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裡傒、公孫支言,卒與之粟。

    以船漕車轉④,自雍相望至绛。

     ①說:勸說,說服。

    ②因:趁。

    饑:饑荒,年成不好。

    ③穰:豐收。

    更事:交替出現的事。

    ④漕:水運。

     十四年,秦饑,請粟于晉。

    晉君謀之群臣。

    虢射曰:“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

    ”晉君從之。

    十五年,興兵将攻秦。

    缪公發兵,使丕豹将,自往擊之。

    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于韓地。

    晉君棄其軍①,與秦争利,還而馬②。

    缪公與麾下馳追之③,不能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

    晉擊缪公,缪公傷。

    于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④,晉軍解圍,遂脫缪公而反生得晉君。

    初,缪公亡善馬⑤,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⑥,吏逐得,欲法之⑦。

    缪公曰:“君子不以畜産害人⑧。

    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

    ”乃皆賜酒而赦之。

    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缪公窘,亦皆推鋒争死⑨,以報食馬之德。

    于是缪公虜晉君以歸,令于國,“齊宿⑩,吾将以晉君祠上帝”。

    周天子聞之,曰“晉我同姓(11)”,為請晉君(12)。

    夷吾姊亦為缪公夫人,夫人聞之,乃衰绖跣(13),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14)。

    ”缪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15),夫人是憂(16)。

    ”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17),而饋之七牢(18)。

    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于秦(19)。

    秦妻子圉以宗女(20)。

    是時秦地東至河。

     ①棄其軍:指甩下部隊獨自向前沖。

    ②還(xuán,旋):通“旋”。

    (zhì,志):馬負重難行的樣子。

    《索隐》:“,謂馬重而陷之于泥。

    ”③麾下:部下。

    ④冒:不顧險惡。

    ⑤亡:丢失。

    ⑥野人:鄉下人。

    食善馬事見《呂氏春秋·一愛一士篇》。

    ⑦法之:法辦他們。

    ⑧畜産:牲畜。

    ⑨推:舉。

    鋒:指兵刃。

    争死:争着為缪公而獻身。

    ⑩齊(zhāi,齋)宿:齋戒獨宿。

    齊,通“齋”。

    ?同姓:周與晉同為姬姓。

    ?為(wèi,畏),因此。

    請晉君:為晉君請,替晉君求情。

    (13)衰(cuī,崔)绖(dié,疊):泛指喪服。

    衰,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一毛一邊的喪服。

    绖,古代服喪期間結在頭上或腰間的葛麻布帶。

    跣(xiǎn,顯):赤腳。

    (14)辱君命:意思是讓您下命令是使您受屈辱了。

    (15)為請:等于說“為之而請”,替他求情。

    (16)是憂:等于說“憂是”,為這事憂慮。

    (17)更舍:改住。

    上舍:上等房舍。

    (18)饋(kuì,潰):贈送食物。

    七牢:牛、羊、豬各一頭叫做一牢。

    七牢是指規格很高的飲食。

    (19)為質:做抵押。

    (20)妻:嫁給。

    宗女:同宗族的女兒。

     十八年,齊桓公卒。

    二十年,秦滅梁、芮。

     二十二年,晉公子圉聞晉君病①,曰:“梁,我母家也,而秦滅之。

    我兄弟多,即君百歲後②,秦必留我,而晉輕,亦更立他子。

    ”子圉乃亡歸晉。

    二十三年,晉惠公卒,子圉立為君。

    秦怨圉亡去,乃迎晉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子圉妻。

    重耳初謝,後乃受。

    缪公益禮厚遇之③。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靠晉大臣,欲入重耳。

    晉許之,于是使人送重耳。

    二月,重耳立為晉君,是為文公。

    文公使人殺子圉。

    子圉是為懷公。

     ①子圉(yǔ,語)的母親是梁伯的女兒。

    ②即:如果。

    百歲後:死的委婉說法。

    ③遇:待。

     其秋,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①。

    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于晉、秦②。

    秦缪公将兵助晉文公入襄王,殺王弟帶。

    二十八年,晉文公敗楚于城濮。

    三十年,缪公助晉文公圍鄭。

    鄭使人言缪公曰:“亡鄭厚晉③,于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晉之強,秦之憂也。

    ”缪公乃罷兵歸。

    晉亦罷。

    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

     ①王出居鄭:事詳見《周本紀》。

    ②人:指鄭大夫燭之武。

    事詳《左傳·僖公三十年》。

    ③厚晉:使晉厚,意思是加強了晉國的實力。

     鄭人有賣鄭于秦曰①:“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

    ”缪公問蹇叔、百裡傒,對曰:“徑數國千裡而襲人②,希有得利者③。

    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④?不可。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

    ”遂發兵,使百裡傒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及白乙丙将兵。

    行日,百裡傒、蹇叔二人哭之。

    缪公聞,怒曰:“孤發兵而子沮哭吾軍⑤,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軍。

    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

    ”二老退,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于殽阨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東,更晉地⑥,過周北門。

    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敗何待⑦!”兵至滑,鄭販賣賈人弦高⑧,持十二牛将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其牛,曰:“聞大國将誅鄭,鄭君謹修守禦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

    ”秦三将軍相謂曰:“将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⑨。

    ”滅滑。

    滑,晉之邊邑也。

     ①賣鄭于秦者:《鄭世家》記載是鄭司城缯賀。

    而《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載是戌守鄭國的秦大夫杞子。

    ②徑:經過,穿行。

    ③希:同“稀”,少。

    ④庸:何,怎麼。

    ⑤沮(jǔ,舉):阻止。

    ⑥更:經過。

    ⑦“周王孫滿曰”三句:《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雲:“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指摘下頭盔)而下,超乘(下車立即又跳上車)者三百乘。

    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

    ”杜預注雲:“王城北門也。

    謂過天子門不卷甲束兵。

    超乘,示勇也。

    ”⑧賈(gǔ,古)人:商人。

    ⑨已:語氣詞,同“矣”。

     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

    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①。

    ”遂墨衰绖②,發兵遮秦兵于殽,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

    虜秦三将以歸。

    文公夫人③,秦女也,為秦三囚将請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願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④。

    ”晉君許之,歸秦三将。

    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⑤,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裡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⑥,毋怠。

    ”遂複三人官秩如故⑦,愈益厚之。

     ①我滑:據《史記》上文,滑乃晉邊邑;據《左傳》,滑乃晉的同姓與國。

    ②墨衰绖:染黑喪服。

    此時襄公居喪,應穿喪服,但喪服是白色的,不利行軍作戰,所以染成黑色。

    ③文公夫人:文嬴,晉文公在秦時缪公所妻之秦國宗女,晉襄公之嫡母。

    ④快:痛快。

    ⑤素服:穿白色喪服。

    ⑥悉心:全心,盡心。

    ⑦官秩:官爵與俸祿。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缪公于是複使孟明視等将兵伐晉,戰于彭衙。

    秦不利,引兵歸。

     戎王使由餘于秦①。

    由餘,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②。

    聞缪公賢,故使由餘觀秦。

    秦缪公示以宮室、積聚。

    由餘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③。

    使人為之,亦苦民矣。

    ”缪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④,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餘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

    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⑤,僅以小治。

    及其後世,日以驕一婬一。

    阻法度之威⑥,以責督于下⑦,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于上⑧,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滅宗,皆以此類也。

    夫戎夷不然。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⑨,此真聖人之治也。

    ”于是缪公退而問内史廖曰:“孤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

    今由餘賢,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處辟匿⑩,未聞中國之一聲(11)。

    君試遺其女樂(12),以辰其志(13);為由餘請,以疏其間(14);留而莫遣,以失其期。

    戎王怪之,必疑由餘。

    君臣有間,乃可虜也。

    且戎王好樂,必怠于政。

    ”缪公曰:“善。

    ”因與由餘曲席而坐(15),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後令内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

    戎王受而說之(16),終年不還(17)。

    于是秦乃歸由餘。

    由餘數谏不聽,缪公又數使人間要由餘(18),由餘遂去降秦。

    缪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①使由餘:“派由餘出使。

    ②能晉言:能說晉國話(晉方言)。

    ③“使鬼”二句:這些宮室積蓄,如果是叫鬼神建造,就會使鬼神感到勞累。

    下二句仿此。

    ④時:時常,常常。

    ⑤身以先之:等于說“以身先之”,意思是親自帶頭去實行。

    ⑥阻:恃,憑仗。

    ⑦責督:要求和監督。

    ⑧罷極:疲憊。

    罷,通“疲”。

    極,也是疲的意思。

    怨望:怨恨。

    “怨”“望”同義。

    ⑨所以治:治理的方法。

    ⑩辟匿:指偏僻之地。

    (11)聲:指音樂。

    (12)遺(wèi,畏):贈送。

    女樂:歌舞伎女。

    (13)奪其志:意思是改變他的心志。

    (14)疏其間:使他們的間隔加大。

    即使他們相互疏遠的意思。

    (15)曲席:連席,座席相連接。

    (16)說(yuè,悅):同“悅”。

    (17)不還:《韓非子·十過》作“不遷”,下有“牛馬半死”一句。

    譯文參用《韓非子》。

    (18)間:暗中,秘密。

    要:通“邀”,邀請。

     三十六年,缪公複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晉,渡河焚船①,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殽之役②。

    晉人皆城守不敢出③。

    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一屍一④,為發喪,哭之三日。

    乃誓于軍曰:“嗟士卒!聽無,餘誓告汝。

    古之人謀黃發番番⑤,則無所過:“以申思不用蹇叔、百裡傒之謀⑥,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記餘過。

    君子聞之,皆為垂涕⑦,曰:“嗟乎!秦缪公之與人周也⑧,卒得孟明之慶。

    ” ①焚船:即破釜沉舟的意思,表示死戰的決心。

    ②報:報複,報仇。

    ③城守:在城牆上守衛。

    ④封:築墳,給墳添土。

    ⑤黃發番(pó,婆)番:指老年人。

    黃發,老年人的頭發白了以後還會變黃,故用黃發借指年紀很老的人。

    番番,白發蒼蒼的樣子。

    番,通“皤”⑥申思:反複思考。

    申,重複⑦垂涕:落淚。

    涕,眼淚⑧與:幫助。

     三十七年,秦用由餘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天子使召公過賀缪公以金鼓①。

    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

    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

    秦人哀之②,為作歌《黃鳥》之詩③。

    君之曰:“秦缪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④,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

    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

    且先王崩⑤,尚猶遺德垂法⑥,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⑦?是以知秦不能複東征也。

    ”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代立,是為康公。

     ①金鼓:古代軍隊中用以指揮發信号的用具。

    金,指金屬制成的钲,鳴金表示止兵;鼓是戰鼓,擂鼓表示進擊。

    ②哀:同情。

    ③《黃鳥》之詩:“見《詩經·秦風》。

    ④服強晉:使強大的晉國服從。

    ⑤先王:指古有德之王。

    ⑥遺德垂法:留下來的道德和法度。

    垂,流傳,留下。

    ⑦之:那。

     康公元年。

    往歲缪公之卒,晉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①,在秦。

    晉趙盾欲立之,使随會來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

    晉立襄公子而反擊秦師,秦師敗,随會來奔。

    二年,秦伐晉,取武城,報令狐之役。

    四年,晉伐秦,取少梁。

    六年,秦伐晉,取羁馬。

    戰于河曲,大敗晉軍。

    晉人患随會在秦為亂②,乃使魏雠餘詳反③,合謀會,詐而得會,會遂歸晉。

    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①秦出:指秦女所生。

    ②患:憂慮,擔心。

    ③詳(yáng,佯):通“佯”假裝。

     共公二年,晉趙穿弑其君靈公。

    三年,楚莊王強,北兵至雒,問周鼎①。

    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①問周鼎:指圖謀奪取周王朝的政權。

    周鼎,相傳禹收天下之金鑄成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後成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商湯遷之于商邑,周武王遷之于洛邑。

     桓公三年,晉敗我一将①。

    十年,楚莊王服鄭,北敗晉兵于河上,當是之時,楚霸,為會盟合諸侯。

    二十四年,晉厲公初立,與秦桓公夾河而盟。

    歸而秦倍盟②,與翟合謀擊晉。

    二十六年,晉率諸侯伐秦,秦軍敗走,追至泾而還。

    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①一将:據《晉世家》記載,這一年晉俘虜了秦将赤。

    ②倍:同“背”,背棄。

     景公四年,晉栾書弑其君厲公。

    十五年,救鄭,敗晉兵于栎。

    是時晉悼公為盟主。

    十八年,晉悼公強,數會諸侯,率以伐秦,敗秦軍。

    秦軍走,晉兵追之。

    遂渡泾,至棫林而還。

    二十七年,景公如晉,與平公盟,已而背之。

    三十六年,楚公子圍弑其君而自立,是為靈王。

    景公母弟後子鍼有一寵一,景公母弟富①,或谮之②,恐誅,乃奔晉,車重千乘③。

    晉平公曰:“後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對曰:“秦公無道,畏誅,欲待其後世乃歸④。

    ”三十九年,楚靈王強,會諸侯于申,為盟主,殺齊慶封。

    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

    後子複來歸秦。

     ①景公母弟富:《會注考證》雲:“楓、三、南本無‘景公母弟’四字。

    ”②谮(zèn,去聲怎):說壞話誣陷别人。

    ③車重:辎重,辎重車。

    ④後世:後嗣,後代。

     哀公八年,楚公子棄疾弑靈王而自立,是為平王。

    十一年,楚平王來求秦女為太子建妻。

    至國,女好而自娶之。

    十五年,楚平王欲誅建,建亡;伍子胥奔吳。

    晉公室卑而六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