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秦本紀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把君位讓給他的大臣子之。
十二年(前313),秦王與梁王在臨晉會盟。
庶長疾進攻趙國,俘虜了趙國将軍莊。
張儀任楚相。
十三年(前312),庶長章在丹陽攻擊楚國軍隊,俘虜了楚将屈丐,殺了八萬人;又攻入楚國的漢中,奪取了六百裡土地,設置了漢中郡。
楚軍包一皮一皮圍了朝國的雍氏,秦國派遣庶長疾幫助韓國向東攻打齊國,又派到滿幫助魏國攻打燕國。
十四年(前311),攻打楚國,攻占了召陵。
戎族的丹國、犂國向秦國稱臣,蜀相陳莊殺死蜀侯前來投降。
惠王去世,兒子武王繼位。
韓國、魏國、齊國、楚國、趙國都歸服秦國。
武王元年(前310),武王與魏惠王在臨晉會盟。
殺了蜀相陳莊。
張儀、魏章都離開秦國往東到魏國去了。
秦軍攻打義渠國、丹國、犂國。
二年(前309),開始設置丞相,樗裡疾、甘茂分别擔任左右丞相。
張儀死在魏國。
三年(前308),秦王與韓襄王在臨晉城外會盟。
南公揭去世,樗裡疾擔任韓相。
武王對甘茂說:“我想開一條哪怕隻能容車子通過的路,到達洛陽,看一看周王的都城,即使死了也不遺憾了。
”那年秋天,派甘茂和庶長封攻打宜陽。
四年(前307),攻占了宜陽,殺了六萬人。
渡過黃河,在武遂築城。
魏國太子來朝見。
秦武王有力氣,喜好角力,所以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yuè,悅)都做了大官。
武王說孟說舉鼎比力氣,折斷了膝蓋骨。
八月,武王去世;孟說被滅族。
武王娶魏國女子做王後,沒有生兒子。
武王死後,立了他的異母弟弟,這就是昭襄王。
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姓芈(mǐ,米),稱為宣太後。
武王死時,昭襄王在燕國做人質,燕國人送他回國,他才得以繼位。
昭襄王元年(前306),嚴君疾擔任相。
甘茂離開秦國到魏國去了。
二年(前305),彗星出現。
庶長壯和大臣、諸侯、公子造反,都被殺,牽連到惠文王後也不得善終。
悼武王後離開秦國回魏國了。
三年(前304),昭襄王舉行冠禮,與楚王在黃棘會盟,把上庸還給楚國。
四年(前303),攻占了蒲阪。
彗星出現。
五年(前302),魏王來應亭朝見,秦國又把蒲阪交還給魏國。
六年(前301),蜀侯煇(huī,輝)反叛,司馬錯平定了蜀國。
庶長奂攻打楚國,殺了兩萬人。
泾陽君被抵押在齊國做人質。
那一年發生了日食,白晝有如黑夜一樣昏暗。
七年(前300),攻占了新城。
樗裡子去世。
八年(前299),派将軍芈戎攻打楚國,攻戰了新市。
齊國派章子,魏國派公孫喜,韓國派暴鸢(yuān,淵),一塊兒進攻楚國的方城,俘獲唐眛。
趙國攻破了中山國,中山國君出逃,最後死在齊國。
魏公子勁、韓公子長被封為諸侯。
九年(前298),孟嘗君薛文來秦國當丞相。
庶長奂攻打楚國,攻占了八座城,殺了楚将景快。
十年(前297),楚懷王來秦朝見,秦國扣留了他。
薛文因為金受在昭王面前說了壞話,被免了相職。
樓緩擔任了丞相。
十一年(前296),齊國、韓國、魏國、趙國、宋國、中山五國共同攻打秦國,軍隊開到鹽氏就退了回去。
秦國送給韓國、魏國黃河北邊以及封陵的土地,與韓、魏講和。
這一年出現了彗星。
楚懷王逃到趙國,趙國不敢收留,又讓他回到秦國,不久他就死了,秦國把他送還給楚國安葬。
十二年(前295),樓緩被罷免,穰(ráng,瓤)侯魏冉擔任丞相。
秦國送給楚國五萬石糧食。
十三年(前294),向壽進攻韓國,攻占了武始。
左更白起攻打新城。
五大夫呂禮出亡逃到魏國。
任鄙擔任漢中郡守。
十四年(前293),左更白起在伊阙攻擊韓國和魏國,殺了二十四萬人,俘虜了公孫喜,攻克五座城。
十五年(前292),大良造白起攻打魏國,攻占了垣城,又還給了魏國。
進攻楚國,攻占了宛城。
十六年(前291),左更錯攻占了轵城和鄧城。
魏冉被免除丞相職務。
把公子市(fú,伏)封在宛,公子悝(kuī,虧)封在鄧,魏冉封在陶,他們都成了諸侯。
十七年(前290),城陽君來朝見,東周國也來朝見。
秦國把垣城改為蒲阪、皮氏。
秦王到了宜陽。
十八年(前289),左更錯攻打垣城、河雍,折斷橋梁攻占了兩地。
十九年(前288),秦昭王稱西帝,齊闵王稱東帝,不久都又取消了帝号。
呂禮回來自首。
齊國攻破宋國,宋王逃到魏國,死在溫地。
任鄙去世。
二十年(前287),秦王前往漢中,又到了上郡、北河。
二十一年(前286),左更錯進攻魏國河内。
魏國獻出了安邑。
秦國趕走城中的魏國居民,然後招募秦國人遷到河東地區定居,并賜給爵位,又把被赦免的罪人遷到河東。
泾陽君被封在宛。
二十二年(前285),蒙武攻打齊國。
在河東設置了九個縣。
秦王與楚王在宛城會盟,秦王與趙王在中陽會盟。
二十三年(前284),都尉斯離與韓國、趙國、魏國及燕國一起進攻齊國,在濟水西岸打敗齊軍。
秦王與魏王在宜陽會盟,與韓王在新城會盟。
二十四年(前283),秦王與楚王在鄢城會盟,又在穰城會盟。
秦國攻取魏國的安城,一直打到國都大梁,燕國、趙國援救魏國,秦軍撤離。
魏冉被免去丞相職務。
二十五年(前282),秦攻占趙國兩座城。
秦王與韓王在新城會盟,與魏王在新明邑會盟。
二十六年(前281),赦免罪人,把他們遷往穰城。
侯魏冉恢複丞相職位。
二十七年(前280),左更錯攻打楚國。
赦免了罪犯并把他們遷往南陽。
白起攻打趙國,奪取代地的光狼城。
又派司馬錯從隴西出發,通過蜀地攻打楚國的黔中,攻占下來。
二十八年(前279),大良造白起進攻楚國,攻占了鄢城、鄧城,赦免罪人遷往那裡。
二十九年(前278),大良造白起進攻楚國,攻占了郢都,改為南郡,楚王逃跑了。
周君來秦。
秦王與楚王在襄陵會盟。
白起被封為武安君。
三十年(前277),蜀守張若進攻楚國,奪取巫郡和江南,設置黔中郡。
三十一年(前276),白起攻打魏國,攻占了兩座城。
楚國人在江南反秦。
三十二年(前275),丞相穰侯進攻魏國,一直攻到大梁,打敗暴鸢,殺了四萬人,暴鸢逃跑了,魏國給秦國三個縣請求講和。
三十三年(前274),客卿胡陽進攻魏國的卷城、蔡陽、長社,都攻了下來。
在華陽攻打芒卯,打敗了他,殺了十五萬人。
魏國把南陽送給秦國請求講和。
三十四年(前273),秦國把上庸給了韓國和魏國,設立一個郡,讓南陽被免罪的臣民遷往那裡居住。
三十五年(前272),幫助韓國、魏國、楚國攻打燕國,開始設置南陽郡。
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竈進攻齊國,攻占了剛、壽兩地,送給了穰侯。
三十八年(前26一9),中更胡陽進攻趙國的阏(yān,煙)與,沒有攻下。
四十年(前267),悼太子死在魏國,運回國葬在芷陽。
四十一年(前266)夏天,攻打魏國,攻占了邢丘、懷兩地。
四十二年(前265),安國君立為太子。
十月,宣太後去世,埋葬在芷陽郦山。
九月,穰侯離開都城到陶地去了。
四十三年(前264),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下九座城,殺了五萬人。
四十四年(前263),進攻韓國的南陽,攻了下來。
四十五年(前262),五大夫贲(bēn,奔)攻打韓國,攻下了十座城。
葉陽君悝離開都城前往封國,沒有到那裡就死了。
四十七年(前260),秦國攻打韓國的上一黨一,上一黨一卻投降了趙國,秦國因此去攻打趙國,趙國出兵反擊秦軍,兩軍相持不下。
秦派武安君白起攻擊趙國,在長平大敗趙軍,四十多萬降卒全部被活埋。
四十八年(前259)十月,韓國向秦獻出垣雍。
秦軍分為三部分:武安君率軍回國;王龁(hé,和)帶兵攻打趙國的皮牢,攻了下來;司馬梗率軍向北,平定太原,全部占領了韓國的上一黨一。
正月,軍隊停止戰鬥,駐守在上一黨一。
這年十月,五大夫陵進攻趙國的邯鄲。
四十九年(前258)正月,增加兵力幫助五大夫陵。
陵作戰不力,被免職,王龁替代他帶兵。
這年十月,将軍張唐攻打魏國,蔡尉把防守的地盤丢一了,張唐回來就斬了他。
五十年(前257)十月,武安君白起犯了罪,被免職降為士兵,貶谪到陰密。
張唐進攻鄭,攻了下來。
十二月,增派軍隊駐紮在汾城旁邊。
武安君白起有罪,自一殺而死。
王龁攻打邯鄲,沒打下來,撤軍離去,返回投奔駐紮在汾城旁的軍隊。
兩個月以後,攻打魏軍,殺了六千人,魏軍和楚軍落水漂流死在黃河中的有兩萬多人。
又進攻汾城。
接着又跟随張唐攻下了甯新中,把甯新中改名為安陽。
開始修造蒲津橋。
五十一年(前256),将軍摎(jiū,糾)進攻韓國,攻占了陽城、負黍,殺了四萬人。
攻打趙國,攻占了二十多個縣,斬獲首級九萬。
西周君武公背叛秦國,和各諸侯訂約聯合率領天下的一精一銳部隊出伊阙進攻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的交通被阻斷。
秦國于是派将軍摎進攻西周。
西周君跑到秦國來自首,叩頭認罪,願意接受懲處,并全部獻出他的三十六個城邑和三萬人口。
秦王接受了這些城邑和人口,讓西周君回西周去了。
五十二年(前255),周地的民衆向東方逃亡,周朝的傳國寶器九鼎運進了秦國。
周朝從這時候起就滅亡了。
五十三年(前254),天下都來歸服。
魏國落在最後,秦國就派将軍摎去讨伐魏國,攻占了吳城。
韓王來朝見;魏王也把國家托付給秦國聽從命令了。
五十四年(前253),秦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
五十六年(前251)秋天,昭襄王去世,兒子孝文王登位。
追尊生母唐八子為唐太後,與昭襄王合葬一處。
韓王穿着孝服前來祭吊,其他諸侯也都派他們的将相前來祭吊,料理喪事。
孝文王元年(前250),大赦罪人,論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毀掉王家的園囿。
孝文王服喪期滿,十月己亥日登位,第三天辛醜日去世,兒子莊襄王繼位。
莊襄王元年(前249),大赦罪人,論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廣施德惠,厚待宗親族屬,對民衆施以恩澤。
東周君與諸侯圖謀反秦,秦襄王派相國呂不韋前去讨伐,全部兼并了東周的土地。
秦國沒有斷絕周朝的祭祀,把陽人聚這塊地盤賜給周君,讓他來祭祀周朝的祖先。
秦王派蒙骜進攻韓國,韓國獻出成臯、鞏縣。
秦國國界伸展到大梁,開始設置三川郡。
二年(前248),秦王又派蒙骜攻打趙國,平定了太原。
三年(前247),蒙骜進攻魏國的高都、汲縣,攻了下來。
蒙骜又進攻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了三十七座城。
四月間發生日食。
王龁攻打上一黨一,開始設置太原郡。
魏将無忌率五國的軍隊反擊秦軍,秦軍退到黃河以南。
蒙骜打了敗仗,解脫圍困撤離了。
五月丙午日,莊襄王去世,兒子嬴政登位,這就是秦始皇帝。
秦王嬴政登位二十六年才并吞了天下,設立三十六郡,号稱始皇帝。
始皇五十一歲去世,兒子胡亥登位,就是二世皇帝。
三年(前207),諸侯紛紛起來反叛秦朝,趙高殺死二世,擁立子嬰為皇帝。
子嬰即位一個多月,諸侯殺了他,于是滅掉了秦朝。
這些都記載在《始皇本記》中。
太史公說:“秦國的祖先姓嬴。
他的後代分封各地,各自以所封國名作為姓氏,有徐氏、郯(tán,談)氏、莒(jǔ,舉)氏、終黎氏、運奄氏、菟(tú,途)裘氏、将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而秦國因為它的祖先造父封在趙城,所以是趙氏。
【原文】【注解】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孫曰女修。
女修織,玄鳥隕一卵一①,女修吞之,生子大業。
大業取少典之子②,曰女華。
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
已成,帝錫玄圭③。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
”帝舜曰:“咨爾費④,贊禹功⑤,其賜爾皂遊⑥。
爾後嗣将大出⑦。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⑧。
舜賜姓嬴氏。
①玄鳥:燕子。
玄:黑色。
按:秦之祖先為吞燕一卵一所生的傳說,與《殷本紀》所記商之祖先的傳說類似。
②取:同“娶”。
子:指女兒。
③錫:賜,賜予。
玄圭:黑色的玉圭。
舜賜玄圭事見《夏本紀》。
④咨:歎詞。
爾:你。
⑤贊:幫助。
⑥其:表示勸勉,可不譯。
皂遊(liú,流):旌旗上的黑色飄帶。
遊,同“旒”。
⑦後嗣:後代。
出:顯,指昌盛。
⑧柏翳(yì,益):即伯益。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
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①,或在夷狄。
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禦②。
以敗桀于鳴條。
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
帝太戊聞而蔔之使禦③,吉,遂緻使禦而妻之。
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①或:有的。
中國:指黃河流域中原地區。
②禦:駕車。
③蔔之使禦:為讓他們駕車這件事而進行占蔔。
其玄孫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②。
生蜚廉。
蜚廉生惡來。
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周武王之伐纣,并殺惡來。
是時蜚廉為纣石北方③,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④,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⑤,賜爾石棺以華氏⑥”。
死,遂葬于霍太山。
蜚廉複有子曰季勝。
季勝生孟增。
孟增幸于周成王⑦,是為宅臯狼⑧。
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禦幸于周缪王⑨,得骥、溫骊、骅骝、騄耳之驷⑩,西巡狩(11),樂而忘歸。
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缪王禦,長驅歸周,一日千裡以救亂。
缪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12),别居趙。
趙衰其後也。
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13)。
有子曰女防。
女防生旁臯,旁臯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
以造父之一寵一,皆蒙趙城(14),姓趙氏。
①中谲:《集解》引徐廣曰:“一作‘仲滑’。
”②垂:邊境。
③此句“石”或“使”字之誤。
《會注考證》引梁玉繩曰:“《水經·汾水注》述此事雲‘飛廉先為纣使北方’,《禦覽》引《史記》亦曰‘時飛廉為纣使北方’,傳寫誤使為石。
”④為壇:築祭壇。
⑤銘:刻,這裡指石棺上刻着的字。
帝:天帝。
處父(fǔ,甫):蜚廉的字。
與:參加,參與。
⑥華氏:使氏族顯耀。
華,顯貴,顯要。
⑦幸:一寵一幸。
⑧宅臯狼:名号。
《正義》曰:“孟增居臯狼而生衡父。
”臯狼,縣名,在今山西離石縣西北。
⑨周缪王:即周穆王。
⑩骥、溫骊、骅骝、騄耳:都是良馬名。
驷: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
(11)巡狩:帝王巡察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叫巡狩。
(12)已:同“以”。
(13)蚤:通“早”。
(14)蒙:受,承。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①。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于汧渭之間②,馬大蕃息③。
孝王欲以為大駱适嗣④。
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适。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⑤,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今我複與大駱妻⑥,生适子成。
申駱重婚⑦,西戎皆服,所以為王。
王其圖之。
”于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⑧。
”邑之秦⑨,使複續嬴氏祀,号曰秦嬴。
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适者⑩,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
秦侯立十年,卒。
生公伯。
公伯立三年,卒。
生秦仲。
①息:繁殖。
②主:掌管,主管。
③蕃息:繁殖。
“蕃”“息”同義。
④适嗣:即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
按:非子不是嫡子,本不能做繼承人。
⑤郦山之女:一娘一家住郦山的女子。
⑥與大駱妻:意思是把女兒嫁給大駱為妻。
⑦重婚:再次聯姻。
⑧附庸:附屬于諸侯的小一柄一。
⑨邑之秦:賜他秦地做封邑。
⑩申侯之女子:申侯女兒的兒子。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
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①。
西戎殺秦仲。
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
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
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②,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于是複予秦仲後③,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并有之,為西垂大夫。
①誅:讨伐。
②昆弟:兄弟。
③予:給,給與。
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
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①,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②。
”遂将擊戎。
讓其弟襄公。
襄公為太子。
莊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③。
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為豐王妻④。
襄公二年,戎圍犬丘,(世父)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
歲餘,複歸世父。
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⑤,立褒姒子為适,數欺諸侯⑥,諸侯叛之。
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郦山下。
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戰甚力,有功。
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⑦。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功逐戎,即有其地。
”與誓,封爵之⑧。
襄公于是始國⑨,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⑩,乃用骝駒、黃牛、羝羊各三(11),祠上帝西畤(12)。
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生文公。
①大父:祖父。
②不敢:不應,不能。
③代:接替,繼任。
④豐王:當是指占據豐地的西戎之地的西戎之王。
⑤用:因。
⑥數欺諸侯:具體所指幽王數舉烽火,戲一弄諸侯,取一悅褒姒事。
詳見《周本紀》。
⑦以兵:率兵。
⑧封爵之:賜給他封地、授給他爵位。
⑨國:指使秦成為諸侯國。
⑩聘享:聘問獻納。
諸侯之間通向修好為聘,諸侯向天子獻納方物為享。
(11)骝駒:黑鬃赤身的小馬。
羝(dī,低)羊:公羊。
(12)祠:祭祀。
西畤:在西縣所築的祭天地之處。
畤,祭處,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
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
四年,至汧渭之會①。
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後卒獲為諸侯。
”乃蔔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②。
十年,初為鄜畤③,用三牢④。
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⑤,民多化者。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
于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十九年,得陳寶⑥。
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⑦。
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⑧。
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谥為竫公。
竫公之長子為太子,是文公孫也。
五十年,文公卒。
葬西山。
竫公子立,是為甯公。
①會:會合處。
②營邑:營造城邑。
③鄜(fū,夫)畤:在鄜縣所築的祭天地之處。
④三牢:指牛、羊、豬。
牢,祭祀用的犧牲。
⑤史:史官。
⑥陳寶:傳說中的一塊異石。
《索隐》引《漢書·郊祀志》雲:“文公獲若石雲,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來,若雄雉,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号曰陳寶。
”又引蘇林雲:“質如石,似肝。
”⑦三族:所指說法不一。
《集解》引張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又引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也。
”⑧“伐南山”二句:豐,豐水。
特,公牛。
這是一個傳說。
《正義》引《括地志》雲:“大梓樹在岐州陳倉縣南十裡倉山上。
《錄異傳》雲:‘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樹,文公伐之,辄有大風雨,樹生合不斷。
時有一人病,夜往山中,聞有鬼語樹神曰:“秦若使人被發,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樹神無言。
明日,病人語聞,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使騎擊之,不勝。
有騎堕地複上,發解,牛畏之,入不出,胡置發頭。
漢、魏、晉因之。
武都郡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
’”又《會注考證》雲:“大梓、豐、大特,蓋戎名。
” 甯公二年,公徙居平陽。
遣兵伐蕩社①。
三年,與亳
十二年(前313),秦王與梁王在臨晉會盟。
庶長疾進攻趙國,俘虜了趙國将軍莊。
張儀任楚相。
十三年(前312),庶長章在丹陽攻擊楚國軍隊,俘虜了楚将屈丐,殺了八萬人;又攻入楚國的漢中,奪取了六百裡土地,設置了漢中郡。
楚軍包一皮一皮圍了朝國的雍氏,秦國派遣庶長疾幫助韓國向東攻打齊國,又派到滿幫助魏國攻打燕國。
十四年(前311),攻打楚國,攻占了召陵。
戎族的丹國、犂國向秦國稱臣,蜀相陳莊殺死蜀侯前來投降。
惠王去世,兒子武王繼位。
韓國、魏國、齊國、楚國、趙國都歸服秦國。
武王元年(前310),武王與魏惠王在臨晉會盟。
殺了蜀相陳莊。
張儀、魏章都離開秦國往東到魏國去了。
秦軍攻打義渠國、丹國、犂國。
二年(前309),開始設置丞相,樗裡疾、甘茂分别擔任左右丞相。
張儀死在魏國。
三年(前308),秦王與韓襄王在臨晉城外會盟。
南公揭去世,樗裡疾擔任韓相。
武王對甘茂說:“我想開一條哪怕隻能容車子通過的路,到達洛陽,看一看周王的都城,即使死了也不遺憾了。
”那年秋天,派甘茂和庶長封攻打宜陽。
四年(前307),攻占了宜陽,殺了六萬人。
渡過黃河,在武遂築城。
魏國太子來朝見。
秦武王有力氣,喜好角力,所以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yuè,悅)都做了大官。
武王說孟說舉鼎比力氣,折斷了膝蓋骨。
八月,武王去世;孟說被滅族。
武王娶魏國女子做王後,沒有生兒子。
武王死後,立了他的異母弟弟,這就是昭襄王。
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姓芈(mǐ,米),稱為宣太後。
武王死時,昭襄王在燕國做人質,燕國人送他回國,他才得以繼位。
昭襄王元年(前306),嚴君疾擔任相。
甘茂離開秦國到魏國去了。
二年(前305),彗星出現。
庶長壯和大臣、諸侯、公子造反,都被殺,牽連到惠文王後也不得善終。
悼武王後離開秦國回魏國了。
三年(前304),昭襄王舉行冠禮,與楚王在黃棘會盟,把上庸還給楚國。
四年(前303),攻占了蒲阪。
彗星出現。
五年(前302),魏王來應亭朝見,秦國又把蒲阪交還給魏國。
六年(前301),蜀侯煇(huī,輝)反叛,司馬錯平定了蜀國。
庶長奂攻打楚國,殺了兩萬人。
泾陽君被抵押在齊國做人質。
那一年發生了日食,白晝有如黑夜一樣昏暗。
七年(前300),攻占了新城。
樗裡子去世。
八年(前299),派将軍芈戎攻打楚國,攻戰了新市。
齊國派章子,魏國派公孫喜,韓國派暴鸢(yuān,淵),一塊兒進攻楚國的方城,俘獲唐眛。
趙國攻破了中山國,中山國君出逃,最後死在齊國。
魏公子勁、韓公子長被封為諸侯。
九年(前298),孟嘗君薛文來秦國當丞相。
庶長奂攻打楚國,攻占了八座城,殺了楚将景快。
十年(前297),楚懷王來秦朝見,秦國扣留了他。
薛文因為金受在昭王面前說了壞話,被免了相職。
樓緩擔任了丞相。
十一年(前296),齊國、韓國、魏國、趙國、宋國、中山五國共同攻打秦國,軍隊開到鹽氏就退了回去。
秦國送給韓國、魏國黃河北邊以及封陵的土地,與韓、魏講和。
這一年出現了彗星。
楚懷王逃到趙國,趙國不敢收留,又讓他回到秦國,不久他就死了,秦國把他送還給楚國安葬。
十二年(前295),樓緩被罷免,穰(ráng,瓤)侯魏冉擔任丞相。
秦國送給楚國五萬石糧食。
十三年(前294),向壽進攻韓國,攻占了武始。
左更白起攻打新城。
五大夫呂禮出亡逃到魏國。
任鄙擔任漢中郡守。
十四年(前293),左更白起在伊阙攻擊韓國和魏國,殺了二十四萬人,俘虜了公孫喜,攻克五座城。
十五年(前292),大良造白起攻打魏國,攻占了垣城,又還給了魏國。
進攻楚國,攻占了宛城。
十六年(前291),左更錯攻占了轵城和鄧城。
魏冉被免除丞相職務。
把公子市(fú,伏)封在宛,公子悝(kuī,虧)封在鄧,魏冉封在陶,他們都成了諸侯。
十七年(前290),城陽君來朝見,東周國也來朝見。
秦國把垣城改為蒲阪、皮氏。
秦王到了宜陽。
十八年(前289),左更錯攻打垣城、河雍,折斷橋梁攻占了兩地。
十九年(前288),秦昭王稱西帝,齊闵王稱東帝,不久都又取消了帝号。
呂禮回來自首。
齊國攻破宋國,宋王逃到魏國,死在溫地。
任鄙去世。
二十年(前287),秦王前往漢中,又到了上郡、北河。
二十一年(前286),左更錯進攻魏國河内。
魏國獻出了安邑。
秦國趕走城中的魏國居民,然後招募秦國人遷到河東地區定居,并賜給爵位,又把被赦免的罪人遷到河東。
泾陽君被封在宛。
二十二年(前285),蒙武攻打齊國。
在河東設置了九個縣。
秦王與楚王在宛城會盟,秦王與趙王在中陽會盟。
二十三年(前284),都尉斯離與韓國、趙國、魏國及燕國一起進攻齊國,在濟水西岸打敗齊軍。
秦王與魏王在宜陽會盟,與韓王在新城會盟。
二十四年(前283),秦王與楚王在鄢城會盟,又在穰城會盟。
秦國攻取魏國的安城,一直打到國都大梁,燕國、趙國援救魏國,秦軍撤離。
魏冉被免去丞相職務。
二十五年(前282),秦攻占趙國兩座城。
秦王與韓王在新城會盟,與魏王在新明邑會盟。
二十六年(前281),赦免罪人,把他們遷往穰城。
侯魏冉恢複丞相職位。
二十七年(前280),左更錯攻打楚國。
赦免了罪犯并把他們遷往南陽。
白起攻打趙國,奪取代地的光狼城。
又派司馬錯從隴西出發,通過蜀地攻打楚國的黔中,攻占下來。
二十八年(前279),大良造白起進攻楚國,攻占了鄢城、鄧城,赦免罪人遷往那裡。
二十九年(前278),大良造白起進攻楚國,攻占了郢都,改為南郡,楚王逃跑了。
周君來秦。
秦王與楚王在襄陵會盟。
白起被封為武安君。
三十年(前277),蜀守張若進攻楚國,奪取巫郡和江南,設置黔中郡。
三十一年(前276),白起攻打魏國,攻占了兩座城。
楚國人在江南反秦。
三十二年(前275),丞相穰侯進攻魏國,一直攻到大梁,打敗暴鸢,殺了四萬人,暴鸢逃跑了,魏國給秦國三個縣請求講和。
三十三年(前274),客卿胡陽進攻魏國的卷城、蔡陽、長社,都攻了下來。
在華陽攻打芒卯,打敗了他,殺了十五萬人。
魏國把南陽送給秦國請求講和。
三十四年(前273),秦國把上庸給了韓國和魏國,設立一個郡,讓南陽被免罪的臣民遷往那裡居住。
三十五年(前272),幫助韓國、魏國、楚國攻打燕國,開始設置南陽郡。
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竈進攻齊國,攻占了剛、壽兩地,送給了穰侯。
三十八年(前26一9),中更胡陽進攻趙國的阏(yān,煙)與,沒有攻下。
四十年(前267),悼太子死在魏國,運回國葬在芷陽。
四十一年(前266)夏天,攻打魏國,攻占了邢丘、懷兩地。
四十二年(前265),安國君立為太子。
十月,宣太後去世,埋葬在芷陽郦山。
九月,穰侯離開都城到陶地去了。
四十三年(前264),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下九座城,殺了五萬人。
四十四年(前263),進攻韓國的南陽,攻了下來。
四十五年(前262),五大夫贲(bēn,奔)攻打韓國,攻下了十座城。
葉陽君悝離開都城前往封國,沒有到那裡就死了。
四十七年(前260),秦國攻打韓國的上一黨一,上一黨一卻投降了趙國,秦國因此去攻打趙國,趙國出兵反擊秦軍,兩軍相持不下。
秦派武安君白起攻擊趙國,在長平大敗趙軍,四十多萬降卒全部被活埋。
四十八年(前259)十月,韓國向秦獻出垣雍。
秦軍分為三部分:武安君率軍回國;王龁(hé,和)帶兵攻打趙國的皮牢,攻了下來;司馬梗率軍向北,平定太原,全部占領了韓國的上一黨一。
正月,軍隊停止戰鬥,駐守在上一黨一。
這年十月,五大夫陵進攻趙國的邯鄲。
四十九年(前258)正月,增加兵力幫助五大夫陵。
陵作戰不力,被免職,王龁替代他帶兵。
這年十月,将軍張唐攻打魏國,蔡尉把防守的地盤丢一了,張唐回來就斬了他。
五十年(前257)十月,武安君白起犯了罪,被免職降為士兵,貶谪到陰密。
張唐進攻鄭,攻了下來。
十二月,增派軍隊駐紮在汾城旁邊。
武安君白起有罪,自一殺而死。
王龁攻打邯鄲,沒打下來,撤軍離去,返回投奔駐紮在汾城旁的軍隊。
兩個月以後,攻打魏軍,殺了六千人,魏軍和楚軍落水漂流死在黃河中的有兩萬多人。
又進攻汾城。
接着又跟随張唐攻下了甯新中,把甯新中改名為安陽。
開始修造蒲津橋。
五十一年(前256),将軍摎(jiū,糾)進攻韓國,攻占了陽城、負黍,殺了四萬人。
攻打趙國,攻占了二十多個縣,斬獲首級九萬。
西周君武公背叛秦國,和各諸侯訂約聯合率領天下的一精一銳部隊出伊阙進攻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的交通被阻斷。
秦國于是派将軍摎進攻西周。
西周君跑到秦國來自首,叩頭認罪,願意接受懲處,并全部獻出他的三十六個城邑和三萬人口。
秦王接受了這些城邑和人口,讓西周君回西周去了。
五十二年(前255),周地的民衆向東方逃亡,周朝的傳國寶器九鼎運進了秦國。
周朝從這時候起就滅亡了。
五十三年(前254),天下都來歸服。
魏國落在最後,秦國就派将軍摎去讨伐魏國,攻占了吳城。
韓王來朝見;魏王也把國家托付給秦國聽從命令了。
五十四年(前253),秦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
五十六年(前251)秋天,昭襄王去世,兒子孝文王登位。
追尊生母唐八子為唐太後,與昭襄王合葬一處。
韓王穿着孝服前來祭吊,其他諸侯也都派他們的将相前來祭吊,料理喪事。
孝文王元年(前250),大赦罪人,論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毀掉王家的園囿。
孝文王服喪期滿,十月己亥日登位,第三天辛醜日去世,兒子莊襄王繼位。
莊襄王元年(前249),大赦罪人,論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廣施德惠,厚待宗親族屬,對民衆施以恩澤。
東周君與諸侯圖謀反秦,秦襄王派相國呂不韋前去讨伐,全部兼并了東周的土地。
秦國沒有斷絕周朝的祭祀,把陽人聚這塊地盤賜給周君,讓他來祭祀周朝的祖先。
秦王派蒙骜進攻韓國,韓國獻出成臯、鞏縣。
秦國國界伸展到大梁,開始設置三川郡。
二年(前248),秦王又派蒙骜攻打趙國,平定了太原。
三年(前247),蒙骜進攻魏國的高都、汲縣,攻了下來。
蒙骜又進攻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了三十七座城。
四月間發生日食。
王龁攻打上一黨一,開始設置太原郡。
魏将無忌率五國的軍隊反擊秦軍,秦軍退到黃河以南。
蒙骜打了敗仗,解脫圍困撤離了。
五月丙午日,莊襄王去世,兒子嬴政登位,這就是秦始皇帝。
秦王嬴政登位二十六年才并吞了天下,設立三十六郡,号稱始皇帝。
始皇五十一歲去世,兒子胡亥登位,就是二世皇帝。
三年(前207),諸侯紛紛起來反叛秦朝,趙高殺死二世,擁立子嬰為皇帝。
子嬰即位一個多月,諸侯殺了他,于是滅掉了秦朝。
這些都記載在《始皇本記》中。
太史公說:“秦國的祖先姓嬴。
他的後代分封各地,各自以所封國名作為姓氏,有徐氏、郯(tán,談)氏、莒(jǔ,舉)氏、終黎氏、運奄氏、菟(tú,途)裘氏、将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而秦國因為它的祖先造父封在趙城,所以是趙氏。
【原文】【注解】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孫曰女修。
女修織,玄鳥隕一卵一①,女修吞之,生子大業。
大業取少典之子②,曰女華。
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
已成,帝錫玄圭③。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
”帝舜曰:“咨爾費④,贊禹功⑤,其賜爾皂遊⑥。
爾後嗣将大出⑦。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⑧。
舜賜姓嬴氏。
①玄鳥:燕子。
玄:黑色。
按:秦之祖先為吞燕一卵一所生的傳說,與《殷本紀》所記商之祖先的傳說類似。
②取:同“娶”。
子:指女兒。
③錫:賜,賜予。
玄圭:黑色的玉圭。
舜賜玄圭事見《夏本紀》。
④咨:歎詞。
爾:你。
⑤贊:幫助。
⑥其:表示勸勉,可不譯。
皂遊(liú,流):旌旗上的黑色飄帶。
遊,同“旒”。
⑦後嗣:後代。
出:顯,指昌盛。
⑧柏翳(yì,益):即伯益。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
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①,或在夷狄。
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禦②。
以敗桀于鳴條。
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
帝太戊聞而蔔之使禦③,吉,遂緻使禦而妻之。
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①或:有的。
中國:指黃河流域中原地區。
②禦:駕車。
③蔔之使禦:為讓他們駕車這件事而進行占蔔。
其玄孫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②。
生蜚廉。
蜚廉生惡來。
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周武王之伐纣,并殺惡來。
是時蜚廉為纣石北方③,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④,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⑤,賜爾石棺以華氏⑥”。
死,遂葬于霍太山。
蜚廉複有子曰季勝。
季勝生孟增。
孟增幸于周成王⑦,是為宅臯狼⑧。
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禦幸于周缪王⑨,得骥、溫骊、骅骝、騄耳之驷⑩,西巡狩(11),樂而忘歸。
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缪王禦,長驅歸周,一日千裡以救亂。
缪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12),别居趙。
趙衰其後也。
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13)。
有子曰女防。
女防生旁臯,旁臯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
以造父之一寵一,皆蒙趙城(14),姓趙氏。
①中谲:《集解》引徐廣曰:“一作‘仲滑’。
”②垂:邊境。
③此句“石”或“使”字之誤。
《會注考證》引梁玉繩曰:“《水經·汾水注》述此事雲‘飛廉先為纣使北方’,《禦覽》引《史記》亦曰‘時飛廉為纣使北方’,傳寫誤使為石。
”④為壇:築祭壇。
⑤銘:刻,這裡指石棺上刻着的字。
帝:天帝。
處父(fǔ,甫):蜚廉的字。
與:參加,參與。
⑥華氏:使氏族顯耀。
華,顯貴,顯要。
⑦幸:一寵一幸。
⑧宅臯狼:名号。
《正義》曰:“孟增居臯狼而生衡父。
”臯狼,縣名,在今山西離石縣西北。
⑨周缪王:即周穆王。
⑩骥、溫骊、骅骝、騄耳:都是良馬名。
驷: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
(11)巡狩:帝王巡察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叫巡狩。
(12)已:同“以”。
(13)蚤:通“早”。
(14)蒙:受,承。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①。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于汧渭之間②,馬大蕃息③。
孝王欲以為大駱适嗣④。
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适。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⑤,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今我複與大駱妻⑥,生适子成。
申駱重婚⑦,西戎皆服,所以為王。
王其圖之。
”于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⑧。
”邑之秦⑨,使複續嬴氏祀,号曰秦嬴。
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适者⑩,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
秦侯立十年,卒。
生公伯。
公伯立三年,卒。
生秦仲。
①息:繁殖。
②主:掌管,主管。
③蕃息:繁殖。
“蕃”“息”同義。
④适嗣:即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
按:非子不是嫡子,本不能做繼承人。
⑤郦山之女:一娘一家住郦山的女子。
⑥與大駱妻:意思是把女兒嫁給大駱為妻。
⑦重婚:再次聯姻。
⑧附庸:附屬于諸侯的小一柄一。
⑨邑之秦:賜他秦地做封邑。
⑩申侯之女子:申侯女兒的兒子。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
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①。
西戎殺秦仲。
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
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
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②,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于是複予秦仲後③,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并有之,為西垂大夫。
①誅:讨伐。
②昆弟:兄弟。
③予:給,給與。
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
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①,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②。
”遂将擊戎。
讓其弟襄公。
襄公為太子。
莊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③。
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為豐王妻④。
襄公二年,戎圍犬丘,(世父)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
歲餘,複歸世父。
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⑤,立褒姒子為适,數欺諸侯⑥,諸侯叛之。
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郦山下。
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戰甚力,有功。
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⑦。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功逐戎,即有其地。
”與誓,封爵之⑧。
襄公于是始國⑨,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⑩,乃用骝駒、黃牛、羝羊各三(11),祠上帝西畤(12)。
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生文公。
①大父:祖父。
②不敢:不應,不能。
③代:接替,繼任。
④豐王:當是指占據豐地的西戎之地的西戎之王。
⑤用:因。
⑥數欺諸侯:具體所指幽王數舉烽火,戲一弄諸侯,取一悅褒姒事。
詳見《周本紀》。
⑦以兵:率兵。
⑧封爵之:賜給他封地、授給他爵位。
⑨國:指使秦成為諸侯國。
⑩聘享:聘問獻納。
諸侯之間通向修好為聘,諸侯向天子獻納方物為享。
(11)骝駒:黑鬃赤身的小馬。
羝(dī,低)羊:公羊。
(12)祠:祭祀。
西畤:在西縣所築的祭天地之處。
畤,祭處,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
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
四年,至汧渭之會①。
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後卒獲為諸侯。
”乃蔔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②。
十年,初為鄜畤③,用三牢④。
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⑤,民多化者。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
于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十九年,得陳寶⑥。
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⑦。
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⑧。
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谥為竫公。
竫公之長子為太子,是文公孫也。
五十年,文公卒。
葬西山。
竫公子立,是為甯公。
①會:會合處。
②營邑:營造城邑。
③鄜(fū,夫)畤:在鄜縣所築的祭天地之處。
④三牢:指牛、羊、豬。
牢,祭祀用的犧牲。
⑤史:史官。
⑥陳寶:傳說中的一塊異石。
《索隐》引《
”又引蘇林雲:“質如石,似肝。
”⑦三族:所指說法不一。
《集解》引張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又引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也。
”⑧“伐南山”二句:豐,豐水。
特,公牛。
這是一個傳說。
《正義》引《括地志》雲:“大梓樹在岐州陳倉縣南十裡倉山上。
《錄異傳》雲:‘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樹,文公伐之,辄有大風雨,樹生合不斷。
時有一人病,夜往山中,聞有鬼語樹神曰:“秦若使人被發,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樹神無言。
明日,病人語聞,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使騎擊之,不勝。
有騎堕地複上,發解,牛畏之,入不出,胡置發頭。
漢、魏、晉因之。
武都郡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
’”又《會注考證》雲:“大梓、豐、大特,蓋戎名。
” 甯公二年,公徙居平陽。
遣兵伐蕩社①。
三年,與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