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

關燈
洪水,大水。

    ②懷:懷抱,這裡是包一皮一皮圍的意思。

    襄:上漫,淹沒。

    陵:大土山。

    ③負命:違背天命。

    毀族:毀敗同族的人。

    ④等:相同,一樣。

    這裡是比較的意思。

    賢:好,強。

    ⑤登:升,提升。

    ⑥攝行:代理執行。

    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績,叫巡狩。

    ⑧無狀:沒有樣子,不象樣子,即沒有取得成績的意思。

    ⑨殛:通“極”,流放遠方。

    以:而。

    ⑩誅:懲罰。

    是:對,正确。

     堯崩①,帝舜問四嶽曰:“有能成美堯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為司空,可成美堯之功。

    ”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維是勉之⑤。

    ”禹拜稽首⑥,讓于契、後稷、臯陶。

    舜曰:“女其往視爾事矣⑦。

    ”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後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發揚光大的意思。

    居官:居于官職,即做官。

    ③嗟:歎詞。

    ④女(rǔ,汝):你。

    ⑤維:句首語氣詞。

    是:此,這,指平水土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禮。

    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稱為拜。

    稽首:一種跪拜禮,叩頭到地,是拜禮中最恭敬的。

    ⑦視爾事:辦理你的公事。

    視,看,照看,這裡有辦的意思。

     禹為人敏給克勤①,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②,身為度③,稱以出④;亶亶穆穆⑤,為綱為紀。

     ①敏給:敏捷。

    “給”與“敏”同義。

    克勤:能吃苦。

    克,能。

    勤,勤苦,勞苦。

    ②律:音律。

    ③度:尺度。

    ④稱以出:《大戴禮記·五帝德》作“稱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稱以上土者,稱其聲與身,而正音樂、尺度之事也。

    ”(上,正。

    土,事。

    )譯文參照王說。

    ⑤亹(wěi,偉)亹:勤勉不倦的樣子。

    穆穆:莊重嚴肅的樣子。

     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

    禹傷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誅④,乃勞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薄衣食⑥,緻孝于鬼神⑦。

    卑宮室⑧,緻費于溝淢⑨。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

    左準繩(12),右規矩(13),載四時(14),以開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澤(17),度九山(18)。

    令益予衆庶稻(19),可種卑濕(20)。

    命後稷予衆庶難得之食。

    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21)。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官。

    戰國以前百姓是對貴族的通稱,因為當時隻有貴族才有姓,而平民沒有姓。

    興:發動。

    人徒:指被罰服勞役的人。

    傅:《尚書》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一說: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記。

    表,表記。

    ③定:指測定。

    ④傷:悲傷。

    ⑤勞身:勞累自己,即不怕勞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

    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節儉的意思。

    ⑦緻:送達,表達。

    ⑧卑:使低矮,這裡有簡陋之意。

    ⑨溝淢:田間溝渠。

    古代渠道深廣四尺叫溝,深廣八尺叫淢。

    這裡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種交通工具。

    《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11)檋(jú,局):古代一種登山鞋,把長半寸的鐵釘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時滑倒。

    《正義》按:“上山,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前齒上,後齒短也。

    ”(12)準:取平的工具。

    繩:取直的工具。

    (13)規:劃圓的工具。

    矩:劃方的工具。

    這裡“規矩”指測量高低遠近的工具。

    (14)四時:可能是指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

    (參用《會注考證》引張文虎說)(15)開九州:開發九州的土地。

    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荊、揚、雍、梁。

    又《大戴禮記·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為“州”為“川”字之誤。

    (16)通九道:疏通九條河道。

    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條河流的河道。

    又《正義》以為“九道”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邊,水岸。

    這裡是築堤岸的意思。

    九澤: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禮)、震澤、雲夢、荥播、荷澤、孟豬、豬野九個湖泊。

    (18)度:測量,勘測,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指汧、壺口、砥柱、太行、西傾、熊耳、墦冢、内方、(mín,岷)九座大山。

    (19)衆庶:庶民,平民。

    (20)卑濕:低濕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

    宜所有以貢:意思是應根據各地所具有的物産來向天子進貢。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載壺口①,治梁及岐②。

    既修太原③,至于嶽陽。

    覃懷緻功④,緻于衡漳。

    其土白壤⑤。

    賦上上錯⑥,田中中⑦。

    常、衛既從⑧,大一陸既為⑨。

    鳥夷皮服⑩。

    夾右碣石,入于海(11)。

     ①既:完畢,已經。

    載:施行,指施工。

    ②岐:通“歧”,分岔,指梁山的支脈。

    (參用《尚書易解》說。

    )③修:治理。

    ④緻功:收到成效,意思是治理好了。

    ⑤壤:土質松一軟肥沃。

    《集解》引孔安國曰:“土無塊曰壤。

    ”⑥賦上上錯:田賦應交納第一等的,也雜有第二等的。

    上上,指田賦的等級為上上等,即最高一等。

    錯,雜,夾雜。

    指夾雜有次一等的,即上中等(第二等)。

    ⑦田中中:指田地的質量屬中中等,即第五等。

    按:《尚書·禹貢》把九州的土地質量和田賦數量各分為九等,最高一等為“上上”,最低一等為“下下”。

    但田的等級和賦的等級并不一緻。

    所以如此,唐孔穎達疏雲:“此時亦什一稅(收總産量十分之一的稅)。

    俱什一而得為九等差者,人功有強弱,收獲有多少。

    傳以荊州田第八賦第三,為人功修也;雍州田第一賦第六,為人功少也。

    是據人功多少總計以定差。

    ”⑧從:順,這裡指順河道流了。

    ⑨為:治。

    ⑩鳥夷。

    古族名。

    分布在中國東部沿海及海域中的島嶼上。

    《尚書·禹貢》作“島夷”。

    《集解》引鄭玄曰:“鳥夷,東方之民搏食鳥獸者。

    ”皮服:獸皮作的衣服,這裡指用皮服作貢品。

    (11)“夾右碣石”二句:指鳥夷的貢賦,要自渤海繞過西邊的碣石山進入黃河,再運往京城。

    夾,接近,挨近。

    右,西。

    海,當作“河”,黃河。

    《集解》引徐廣曰:“海,一作‘河’。

    ”《尚書·禹貢》作“河”。

    按:黃河當時在碣石附近入海。

    《水經注》雲:“河之入海,舊在碣石。

    ” 濟、河維沇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澤③,雍、沮會同,桑土既蠶④,于是民得下丘居土⑤。

    其土黑墳⑥,草繇木條⑦。

    田中下⑧,賦貞⑨,作十有三年乃同⑩。

    其貢漆、絲,其篚織文(11)。

    浮于濟、漯(12),通于河。

     ①維:系,是。

    ②道:同“導”,疏通。

    ③澤:湖泊。

    這裡是成為湖泊的意思。

    ④蠶:指種桑養蠶。

    ⑤下丘居土:從高地下來,居住在平地上。

    ⑥墳:指土質肥沃。

    ⑦繇:茂盛。

    條:上,高大。

    ⑧中下:第六等。

    ⑨貞:《尚書》孔穎達疏雲:“諸州賦無下下,貞即下下,為第九也。

    ”⑩“作十有三年”句:是說治理兖州工程艱難,要用十三年時間,貢賦才能與其他八州相同。

    (11)篚:圓形竹器,用來盛物。

    織文:有花紋的絲織品。

    (12)浮:船在水中走,指水運,乘船。

     海岱維青州:堣夷既略①,濰、淄其道。

    其土白墳,海濱廣潟②,厥田斥鹵③。

    田上下④,賦中上⑤。

    厥貢鹽絺⑥,海物維錯⑦,岱畎絲、枲、鉛、松、怪石⑧,萊夷為牧,其篚酓絲⑨。

    浮于汶,通于濟。

     ①略:治。

    ②廣潟(xī,希):寬廣而且含堿。

    潟,鹽堿地。

    ③厥:其,那裡的。

    斥鹵(lǔ,魯):鹽堿地。

    《索引》引《說文》雲:“鹵,堿地。

    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

    ”④上下:第三等。

    ⑤中上:第四等。

    ⑥絺(chī,吃):細葛布。

    ⑦海物:海産。

    錯:雜。

    《尚書》僞孔傳:“錯,雜,非一種。

    ”⑧畎:山谷。

    枲(xī,西):大麻。

    鉛:錫類。

    怪石:奇異之石。

    ⑨酓(yǎn,眼)絲:即柞蠶絲,可用來制琴弦。

     海岱及淮維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藝①。

    大野既都②,東原厎平③。

    其土赤埴墳④,草木漸包一皮一皮⑤。

    其田上中⑥,賦中中⑦。

    貢維土五色⑧,羽畎夏狄⑨,峄陽孤桐⑩,泗濱浮磬(11),淮夷?珠臮魚(12),其篚玄纖缟(13)。

    浮于淮、泗,通于河。

     ①藝:種植。

    ②都:通“潴”,水停聚的地方。

    ③厎(dì,底。

    舊讀zhǐ,紙)平:得到平複。

    厎,緻。

    ④埴:粘土。

    ⑤包一皮一皮:茂密叢生的樣子。

    ⑥上中:第二等。

    ⑦中中:第五等。

    ⑧土五色:五種顔色的泥土。

    古代帝王用五色土立社(祭祀土地之神的場所),五種不同顔色代表五方: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黃。

    将封諸侯的時候,各取一方之土,放在白茅上,作為封地的證物。

    ⑨夏:大。

    狄:通“翟”,長尾野雞。

    ⑩孤桐:獨生桐,用來制琴瑟。

    《集解》引孔安國曰:“峄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

    ”按:“孤”、“獨”、“特”同義。

    (11)浮磬(qìng,慶):用水中石制成的磬(敲擊樂器)。

    (12)?珠:即珍珠。

    ?,珠母,産珍珠的蚌類。

    臮(jì,既):古“暨”字,及,與。

    (13)玄纖缟:非常細潔的黑、白絲綢。

    玄,黑色。

    纖,細。

    缟,白絹。

     淮海維揚州:彭蠡既都,陽鳥所居①。

    三江既入②,震澤緻定③。

    竹箭既布④。

    其草惟夭⑤,其木惟喬⑥,其土塗泥⑦。

    田下下⑧,賦下上上雜⑨。

    貢金三品⑩,瑤、琨、竹箭(11),齒、革、羽、旄(12),島夷卉服(13),其篚織貝(14),其包一皮一皮橘、柚錫貢(15)。

    均江海(16),通淮、泗。

     ①陽鳥:即大雁。

    《集解》引孔安國曰:“随陽之鳥,鴻鴈之屬,冬月居此澤也。

    ”②入:指入海。

    ③緻定:意思是修治完成,指修築堤防,成為蓄水湖泊。

    ④竹箭:即箭竹。

    竹質堅一硬,可以制箭。

    布:遍布。

    ⑤夭:茂盛的樣子。

    ⑥喬:高大。

    ⑦塗泥:土質濕潤。

    ⑧下下:第九等。

    ⑨下上:第七等。

    上雜:意思是夾雜有上一等的,即第六等的。

    ⑩金三品:指三色銅。

    (依《集解》引鄭玄說。

    )(11)瑤:美玉。

    琨:似玉的寶石。

    (12)齒:象牙。

    革:獸皮。

    旄:旄牛尾,可作旌旗上的裝飾。

    (13)島夷:即上文所說的“鳥夷”。

    卉服:草編的衣服。

    (14)織貝:貝形花紋的錦緞。

    (15)包一皮一皮橘、柚:包一皮一皮着的橘子和柚子。

    錫(cì,賜)貢:根據天子的指令進貢。

    《集解》引孔安國曰:“錫命乃貢,言不常也。

    ”(16)均:沿。

    《尚書·禹貢》作“沿”。

     荊及衡陽維荊州:江、漢朝宗于海①。

    九江甚中②,沱、涔已道,雲土、夢為治。

    其土塗泥。

    田下中③,賦上下④。

    貢羽、旄、齒、革,金三品,杶、榦、栝、柏⑤,砺、砥、砮、丹⑥,維箘簬、楛⑦,三國緻貢其名⑧,包一皮一皮匦菁茅⑨,其篚玄纁玑組⑩,九江入賜大龜(11)。

    浮于江、沱、涔、(于)漢,逾于雒(12),至于南河。

     ①朝宗于海:意思是像諸侯朝見天子一樣奔向大海。

    朝宗,朝見。

    《周禮·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②甚中:意思是都有了固定的河道。

    《會注考證》引江聲雲:“中,猶言水由地中行也。

    ”(“水由地中行”即水順河道而行。

    )③下中:第八等。

    ④上下:第三等。

    ⑤杶:即椿樹。

    幹(gān,幹):即柘樹。

    木質韌細密,可作弓。

    栝(guā,刮):即桧樹。

    ⑥砺、砥:磨刀石。

    砺粗砥細。

    砮:一種石頭,可做箭頭。

    丹:丹砂。

    ⑦箘簬:一種細長節稀的竹子。

    可做箭杆。

    楛:一種可作箭杆的荊條。

    ⑧緻貢其名:進貢當地有名的特産。

    ⑨包一皮一皮匦菁茅:包一皮一皮裹和裝在匣子裡的菁茅。

    匦,匣子。

    菁茅,祭祀時用來濾酒的一種香茅。

    ⑩玄纁:彩色的帛。

    玄,黑中帶紅。

    纁,淺紅色。

    《集解》引孔安國曰:“此州(按:指荊州)染玄纁色善,故貢之。

    ”玑:珠子之類。

    組:絲帶。

    (11)入賜:意思是根據朝廷命令進貢。

    入,納。

    (12)逾:越過。

    離開水路走陸路,再進入水路,所以叫“逾”。

     荊、河惟豫州①:伊、雒、瀍、澗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澤,被明都②。

    其土壤,下土墳垆③。

    田中上④,賦雜上中⑤。

    貢漆、絲、絺、纻⑥,其篚纖絮⑦,錫貢磬錯⑧。

    浮于雒,達于河。

     ①惟:通“維”。

    ②被:同“陂”,指築堤防(依《尚書易解》說)。

    ③下土,低窪地。

    垆:黑色堅實之土。

    ④中上:第四等。

    ⑤上中:第二等。

    ⑥纻(zh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