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話文在線閱讀·夏本紀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觐了。
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确定。
還在華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并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
” 禹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一靠王城百裡以内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裡以外到二百裡以内要交納禾穗,二百裡以外到三百裡以内要交納谷粒,三百裡以外到四百裡以内要交納粗米,四百裡以外到五百裡以内要交納一精一米。
甸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靠近甸服一百裡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裡以内為小的封國,再往處二(原文作“三”)百裡以内為諸侯的封地。
侯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一撫,推行教化的地區:靠近侯服三百裡以内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裡以内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
綏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靠近綏服三百裡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裡以内要遵守王法。
要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靠近要服三百裡以内荒涼落後,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裡以内可以随意居處,不受約束。
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
于是舜帝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一塊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從此太平安定。
臯陶擔任執法的士這一官職,治理民衆。
舜帝上朝,禹、伯夷、臯陶一塊兒在舜帝面前談話。
臯陶申述他的意見說:“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謀略高明,臣下一團一結。
”禹說:“很對,但應該怎樣做呢?”臯陶說:“哦,要謹慎對待自身修養,要有長遠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同族人親厚穩定,這樣,衆多有見識的人就都會努力輔佐你,由近處可以推及到遠處,一定要從自身做起。
”禹拜謝臯陶的善言,說:“對。
”臯陶說:“哦,還有成就德業就在于能夠了解人,能夠安一撫民衆。
”禹說:“呵!都象這樣,即使是堯帝恐怕也會感到困難的。
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當地給人安排官職;能安一撫民衆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會一愛一戴你。
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還憂慮什麼驩(huān,歡)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語僞善谄媚的小人呢?”臯陶說:“對,是這樣。
檢查一個人的行為要根據九種品德,檢查一個人的言論,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
”他接着說道:“開始先從辦事來檢驗,寬厚而又威嚴,溫和而又堅定,誠實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謹慎,善良而又剛毅,正直而又和氣,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斷而又講求實效,強有力而又講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種品德,早晚謹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
每日嚴肅地恭敬實行六種品德,認真輔佐王事,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國。
能全部具備這九種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職,使所有的官吏都嚴肅認真辦理自己的政務。
不要叫人們胡作非為,胡思亂想。
如果讓不适當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擾亂上天所命的大事。
上天懲罰有罪的人,用五種刑罰處治犯有五種罪行的罪人。
我講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禹說:“如果按你的話行一事,一定會做出成績的。
”臯陶說:“我才智淺薄,隻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
” 舜帝對禹說:“你也說說你的好意見吧。
”禹謙恭地行了拜禮,說:“哦,我說什麼呢?我隻想每天勤懇努力地辦事。
”臯陶追問道:“怎樣才叫勤懇努力?”禹說:“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一皮一皮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脅。
我在陸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翻山越嶺,樹立木樁,在山上作了标志。
我和益一塊,給黎民百姓稻糧和新鮮的肉食。
疏導九條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間溝渠引入河道。
和稷一起赈濟吃糧困難的民衆。
糧食匮乏時,從糧食較多的地區調濟給糧食欠缺的地區,或者叫百姓遷到有糧食的地區居住。
民衆安定下來了,各諸侯國也都治理好了。
”臯陶說:“是啊,這些是你的巨大業績。
” 禹說:“啊,帝!謹慎對待您的在位之臣,穩穩當當處理您的政務。
輔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會響應擁護您。
您用清靜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會經常把美好的符瑞降臨給您。
”舜帝說:“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
我想幫助天下民衆,你們要輔助我。
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圖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錦繡服裝,你們要明确各種服裝的等級。
我想通過各地音樂的雅正與一婬一邪等來考察那裡考察那裡政教的情況,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見,你們要仔細地辨聽。
我的言行如有不正當的地方,你們要糾正我。
你們不要當面奉承,回去之後卻又指責我。
我敬重前後左右輔佐大臣。
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隻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們就會被清除了。
”禹說:“對。
您如果不這樣,好人壞人混而不分,那就不會成就大事。
” 舜帝說:“你們不要學丹朱那樣桀傲驕橫,隻喜歡怠惰放一蕩,在無水的陸地上行船,聚衆在家裡幹一婬一亂之事,以緻不能繼承帝位。
對這種人我決不聽之任之。
”禹說:“我娶塗山氏的女兒時,新婚四天就離家赴職,生下啟我也未曾撫育過,因引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
我幫助帝王設置了五服,範圍達到五千裡,每州用了三萬勞力,一直開辟到四方荒遠的邊境,在每五個諸侯國中設立一個首領,他們各盡職守,都有功績,隻有三苗兇頑,沒有功績,希望帝王您記着這件事。
”舜帝說:“用我的德教來開導,那麼憑你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歸順的!” 臯陶此時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學習禹的榜樣。
對于不聽從命令的,就施以刑法。
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發揚。
這時,夔擔任樂師,譜定樂曲,祖先亡靈降臨欣賞,各諸侯國君相互禮讓,鳥獸在宮殿周圍飛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通,鳳凰被召來了。
群獸都舞起來,百官忠誠合諧。
舜帝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順應天時,謹微慎行。
”又唱道:“股肱大臣喜盡忠啊,天子治國要有功啊,百官事業也興盛啊!”臯陶跪拜,先低頭至手,又叩頭至地,然後高聲說道:“您可記住啊,要帶頭努力盡職,謹慎對待您的法度,認真辦好各種事務!”于是也接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賢良啊,天下萬事都興旺啊!”又唱道:“天子胸中無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萬事都敗壞啊!”舜帝拜答說:“對!以後我們都要努力辦好各自的事務!”這時候天下都推崇禹一精一于尺度和音樂,尊奉他為山川的神主,意思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号令的帝王。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
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
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
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
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号為夏後,姓姒氏。
禹帝立為天子後,舉用臯陶為帝位繼承人,把他推薦給上天,并把國政授給他,但是臯陶沒有繼任就死了。
禹把臯陶的後代封在英、六兩地,有的封在許地。
後來又舉用了益,把國政授給他。
過了十年,禹帝到東方視察,到達會稽,在那裡逝世。
把天下傳給益。
服喪三年完畢,益又把帝位讓禹的兒子啟,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禹的兒子啟賢德,天下人心都歸向于他。
等到禹逝世,雖然把天子位傳給益,但由于益輔佐禹時間不長,天下并不順服他。
所以,諸侯還是都離開益而去朝拜啟,說:“這是我們的君主禹帝的兒子啊”。
于是啟就繼承了天子之位,這就是夏後帝啟。
夏後帝啟,是禹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塗山氏的女兒。
啟登臨帝位後,有扈氏不來歸從,啟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戰一場。
戰鬥開始之前,啟作了一篇誓辭叫做《甘誓》,召集來六軍将領進行訓誡。
啟說:”喂!六軍将領們,我向你們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視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規範,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大命。
如今我恭敬地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
戰車左邊的射手不從左邊射擊敵人,車右的劍手不從右邊擊殺敵人,就是不服從命令。
馭手不能使車馬陣列整齊,也是不服從命令。
聽從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靈面前獎賞他;誰不聽從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殺掉他,而且要把他們的家屬收為奴婢。
”于是消滅了有扈氏,天下都來朝拜。
夏後帝啟逝世後,他的兒子帝太康繼位。
帝太康整天遊玩打獵,不顧民事,結果被羿放逐,丢一了國家,他的五個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沒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後,他的弟弟中康繼位,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時候,掌管天地四時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亂了。
胤奉命去征讨他,作了《胤征》。
中康逝世以後,他的兒子帝相繼位。
帝相逝世,兒子帝少康繼位。
帝少康逝世,兒子帝予繼位。
帝予逝世,兒子帝槐繼位。
帝槐逝世,兒子帝芒繼位。
帝芒逝世,兒子帝洩繼位。
帝洩逝世,兒子帝不降繼位。
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jiōng,平聲炯)繼位。
帝扃逝世,兒子帝廑(jǐn,謹)繼位。
帝謹逝世,立帝不降的兒子孔甲為帝,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繼位後,迷信鬼神,幹一婬一亂的事。
夏後氏的威德日漸衰微,諸侯相繼背叛了他。
上天降下兩條神龍,一雌一雄,孔甲喂養不了它們,也沒有找到能夠飼養的人。
陶唐氏已經衰敗,有個後代叫劉累,從會養龍的人那裡學會了馴龍,就去侍奉孔甲。
孔甲賜給他姓禦龍氏,讓他來接受豕韋氏後代的封地。
後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偷偷做成肉醬拿來獻給孔甲吃。
夏後孔甲吃了以後,又派人去找劉累要肉醬,劉累害怕了,就遷到魯縣去。
孔甲逝世後,兒子帝臯繼位。
帝臯逝世後,兒子帝發繼位。
帝發逝世,兒子帝履癸繼位,這就是桀。
帝桀在位時,因為自從孔甲在位以來,諸侯就有很多相繼叛離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傷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
桀召來湯,把他囚禁在夏台,後來又放了他。
湯修行德業,諸侯都來歸附,湯就率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鳴條,最後被後放逐而死。
桀對人說:“我後悔當初沒有索一性一把湯殺死在夏台,以緻使我落到這個下場。
”這樣,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領有天下。
湯封了夏的後代,到周朝時,把他們封在杞地。
太史公說:禹是姒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國号為姓,所以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據說孔子曾校正夏朝的曆法,學者們有許多傳習《夏小正》的。
從虞舜、夏禹時代開始,進貢納賦的規定已完備。
有人說禹在長江南會聚諸侯,因為是在考核諸侯功績時死的,就葬在那裡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為會稽山。
會稽就是會計(會合考核)的意思。
【原文】【注解】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颛顼之孫也①。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為人臣。
①玄孫:孫之孫為玄孫。
同姓宗族中,以自己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孫、曾孫、玄孫。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①,浩浩懷山襄陵②,下民其憂。
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鲧可。
堯曰:“鲧為人負命毀族③,不可。
”四嶽曰:“等之未有賢于鲧者④,願帝試之。
”于是堯聽四嶽,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⑤,攝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
行視鲧之治水無狀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
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⑩。
于是舜舉鲧子禹,而使續鲧之業。
①鴻水: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觐了。
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确定。
還在華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并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
” 禹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一靠王城百裡以内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裡以外到二百裡以内要交納禾穗,二百裡以外到三百裡以内要交納谷粒,三百裡以外到四百裡以内要交納粗米,四百裡以外到五百裡以内要交納一精一米。
甸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靠近甸服一百裡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裡以内為小的封國,再往處二(原文作“三”)百裡以内為諸侯的封地。
侯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一撫,推行教化的地區:靠近侯服三百裡以内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裡以内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
綏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靠近綏服三百裡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裡以内要遵守王法。
要服以外五百裡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靠近要服三百裡以内荒涼落後,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裡以内可以随意居處,不受約束。
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
于是舜帝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一塊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從此太平安定。
臯陶擔任執法的士這一官職,治理民衆。
舜帝上朝,禹、伯夷、臯陶一塊兒在舜帝面前談話。
臯陶申述他的意見說:“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謀略高明,臣下一團一結。
”禹說:“很對,但應該怎樣做呢?”臯陶說:“哦,要謹慎對待自身修養,要有長遠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同族人親厚穩定,這樣,衆多有見識的人就都會努力輔佐你,由近處可以推及到遠處,一定要從自身做起。
”禹拜謝臯陶的善言,說:“對。
”臯陶說:“哦,還有成就德業就在于能夠了解人,能夠安一撫民衆。
”禹說:“呵!都象這樣,即使是堯帝恐怕也會感到困難的。
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當地給人安排官職;能安一撫民衆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會一愛一戴你。
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還憂慮什麼驩(huān,歡)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語僞善谄媚的小人呢?”臯陶說:“對,是這樣。
檢查一個人的行為要根據九種品德,檢查一個人的言論,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
”他接着說道:“開始先從辦事來檢驗,寬厚而又威嚴,溫和而又堅定,誠實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謹慎,善良而又剛毅,正直而又和氣,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斷而又講求實效,強有力而又講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種品德,早晚謹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
每日嚴肅地恭敬實行六種品德,認真輔佐王事,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國。
能全部具備這九種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職,使所有的官吏都嚴肅認真辦理自己的政務。
不要叫人們胡作非為,胡思亂想。
如果讓不适當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擾亂上天所命的大事。
上天懲罰有罪的人,用五種刑罰處治犯有五種罪行的罪人。
我講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禹說:“如果按你的話行一事,一定會做出成績的。
”臯陶說:“我才智淺薄,隻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
” 舜帝對禹說:“你也說說你的好意見吧。
”禹謙恭地行了拜禮,說:“哦,我說什麼呢?我隻想每天勤懇努力地辦事。
”臯陶追問道:“怎樣才叫勤懇努力?”禹說:“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一皮一皮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脅。
我在陸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翻山越嶺,樹立木樁,在山上作了标志。
我和益一塊,給黎民百姓稻糧和新鮮的肉食。
疏導九條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間溝渠引入河道。
和稷一起赈濟吃糧困難的民衆。
糧食匮乏時,從糧食較多的地區調濟給糧食欠缺的地區,或者叫百姓遷到有糧食的地區居住。
民衆安定下來了,各諸侯國也都治理好了。
”臯陶說:“是啊,這些是你的巨大業績。
” 禹說:“啊,帝!謹慎對待您的在位之臣,穩穩當當處理您的政務。
輔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會響應擁護您。
您用清靜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會經常把美好的符瑞降臨給您。
”舜帝說:“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
我想幫助天下民衆,你們要輔助我。
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圖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錦繡服裝,你們要明确各種服裝的等級。
我想通過各地音樂的雅正與一婬一邪等來考察那裡考察那裡政教的情況,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見,你們要仔細地辨聽。
我的言行如有不正當的地方,你們要糾正我。
你們不要當面奉承,回去之後卻又指責我。
我敬重前後左右輔佐大臣。
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隻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們就會被清除了。
”禹說:“對。
您如果不這樣,好人壞人混而不分,那就不會成就大事。
” 舜帝說:“你們不要學丹朱那樣桀傲驕橫,隻喜歡怠惰放一蕩,在無水的陸地上行船,聚衆在家裡幹一婬一亂之事,以緻不能繼承帝位。
對這種人我決不聽之任之。
”禹說:“我娶塗山氏的女兒時,新婚四天就離家赴職,生下啟我也未曾撫育過,因引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
我幫助帝王設置了五服,範圍達到五千裡,每州用了三萬勞力,一直開辟到四方荒遠的邊境,在每五個諸侯國中設立一個首領,他們各盡職守,都有功績,隻有三苗兇頑,沒有功績,希望帝王您記着這件事。
”舜帝說:“用我的德教來開導,那麼憑你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歸順的!” 臯陶此時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學習禹的榜樣。
對于不聽從命令的,就施以刑法。
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發揚。
這時,夔擔任樂師,譜定樂曲,祖先亡靈降臨欣賞,各諸侯國君相互禮讓,鳥獸在宮殿周圍飛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通,鳳凰被召來了。
群獸都舞起來,百官忠誠合諧。
舜帝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順應天時,謹微慎行。
”又唱道:“股肱大臣喜盡忠啊,天子治國要有功啊,百官事業也興盛啊!”臯陶跪拜,先低頭至手,又叩頭至地,然後高聲說道:“您可記住啊,要帶頭努力盡職,謹慎對待您的法度,認真辦好各種事務!”于是也接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賢良啊,天下萬事都興旺啊!”又唱道:“天子胸中無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萬事都敗壞啊!”舜帝拜答說:“對!以後我們都要努力辦好各自的事務!”這時候天下都推崇禹一精一于尺度和音樂,尊奉他為山川的神主,意思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号令的帝王。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
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
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
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
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号為夏後,姓姒氏。
禹帝立為天子後,舉用臯陶為帝位繼承人,把他推薦給上天,并把國政授給他,但是臯陶沒有繼任就死了。
禹把臯陶的後代封在英、六兩地,有的封在許地。
後來又舉用了益,把國政授給他。
過了十年,禹帝到東方視察,到達會稽,在那裡逝世。
把天下傳給益。
服喪三年完畢,益又把帝位讓禹的兒子啟,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禹的兒子啟賢德,天下人心都歸向于他。
等到禹逝世,雖然把天子位傳給益,但由于益輔佐禹時間不長,天下并不順服他。
所以,諸侯還是都離開益而去朝拜啟,說:“這是我們的君主禹帝的兒子啊”。
于是啟就繼承了天子之位,這就是夏後帝啟。
夏後帝啟,是禹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塗山氏的女兒。
啟登臨帝位後,有扈氏不來歸從,啟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戰一場。
戰鬥開始之前,啟作了一篇誓辭叫做《甘誓》,召集來六軍将領進行訓誡。
啟說:”喂!六軍将領們,我向你們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視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規範,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大命。
如今我恭敬地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
戰車左邊的射手不從左邊射擊敵人,車右的劍手不從右邊擊殺敵人,就是不服從命令。
馭手不能使車馬陣列整齊,也是不服從命令。
聽從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靈面前獎賞他;誰不聽從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殺掉他,而且要把他們的家屬收為奴婢。
”于是消滅了有扈氏,天下都來朝拜。
夏後帝啟逝世後,他的兒子帝太康繼位。
帝太康整天遊玩打獵,不顧民事,結果被羿放逐,丢一了國家,他的五個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沒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後,他的弟弟中康繼位,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時候,掌管天地四時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亂了。
胤奉命去征讨他,作了《胤征》。
中康逝世以後,他的兒子帝相繼位。
帝相逝世,兒子帝少康繼位。
帝少康逝世,兒子帝予繼位。
帝予逝世,兒子帝槐繼位。
帝槐逝世,兒子帝芒繼位。
帝芒逝世,兒子帝洩繼位。
帝洩逝世,兒子帝不降繼位。
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jiōng,平聲炯)繼位。
帝扃逝世,兒子帝廑(jǐn,謹)繼位。
帝謹逝世,立帝不降的兒子孔甲為帝,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繼位後,迷信鬼神,幹一婬一亂的事。
夏後氏的威德日漸衰微,諸侯相繼背叛了他。
上天降下兩條神龍,一雌一雄,孔甲喂養不了它們,也沒有找到能夠飼養的人。
陶唐氏已經衰敗,有個後代叫劉累,從會養龍的人那裡學會了馴龍,就去侍奉孔甲。
孔甲賜給他姓禦龍氏,讓他來接受豕韋氏後代的封地。
後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偷偷做成肉醬拿來獻給孔甲吃。
夏後孔甲吃了以後,又派人去找劉累要肉醬,劉累害怕了,就遷到魯縣去。
孔甲逝世後,兒子帝臯繼位。
帝臯逝世後,兒子帝發繼位。
帝發逝世,兒子帝履癸繼位,這就是桀。
帝桀在位時,因為自從孔甲在位以來,諸侯就有很多相繼叛離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傷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
桀召來湯,把他囚禁在夏台,後來又放了他。
湯修行德業,諸侯都來歸附,湯就率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鳴條,最後被後放逐而死。
桀對人說:“我後悔當初沒有索一性一把湯殺死在夏台,以緻使我落到這個下場。
”這樣,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領有天下。
湯封了夏的後代,到周朝時,把他們封在杞地。
太史公說:禹是姒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國号為姓,所以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據說孔子曾校正夏朝的曆法,學者們有許多傳習《夏小正》的。
從虞舜、夏禹時代開始,進貢納賦的規定已完備。
有人說禹在長江南會聚諸侯,因為是在考核諸侯功績時死的,就葬在那裡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為會稽山。
會稽就是會計(會合考核)的意思。
【原文】【注解】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颛顼之孫也①。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為人臣。
①玄孫:孫之孫為玄孫。
同姓宗族中,以自己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孫、曾孫、玄孫。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①,浩浩懷山襄陵②,下民其憂。
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鲧可。
堯曰:“鲧為人負命毀族③,不可。
”四嶽曰:“等之未有賢于鲧者④,願帝試之。
”于是堯聽四嶽,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⑤,攝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
行視鲧之治水無狀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
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⑩。
于是舜舉鲧子禹,而使續鲧之業。
①鴻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