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孝婦伸冤于公造福 淫妪失德霍氏橫行

關燈
,乃欲召問蔔筮。

    可巧于公求見,由太守召入與語,于公乃将周青冤案,從頭叙明。

    好在太守不比前任,立命宰牛,至周青墓前緻祭,親為禱告,并豎墓表。

    及祭畢回署,便覺彤雲四布,霖雨連宵。

    東海郡三年告饑,獨是年百谷豐收,民得少蘇,自是都感念于公。

    天既知孝婦之冤,何不降災郡守,乃獨肆虐郡民,此理令人難解。

     于公欣然歸家,正值裡門朽壞,須加修治。

    裡人醵資估工,為繕葺計,于公笑語道:“今日修築裡門,應比從前高大,可容驷馬高車。

    ”裡人問他何故?于公道:“我生平決獄,秉公無私,平反案不下十百,這也是一件陰德,我子孫可望興隆,所以要高大門闾呢。

    ”裡人素敬重于公,如言辦理,果然于公殁後,有子定國,出掌吏事,超列公卿。

    既任廷尉,哀矜鳏寡,罪疑從輕,與前此張湯杜周等人,寬猛迥别。

    都下有傳言雲:“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張釋之系文帝時人,見前文。

    于定國為廷尉,民自以不冤。

    ”定國雅善飲酒,雖多不亂,冬月大審,飲酒越多,判斷越明。

    又恨自己未讀經書,辄向經師受業,學習《春秋》,北面執弟子禮,因此彬彬有文,謙和儒雅。

    大将軍霍光,亦很加依重。

    至地節二年春三月,光老病侵尋,漸至危迫。

    宣帝躬自臨問,見他痰喘交作,已近彌留,不禁泫然流涕。

    及禦駕還宮,接閱光謝恩書,謂願分國邑三千戶,移封兄孫奉車都尉霍山,奉兄骠騎将軍去病遺祀。

    當下将原書發出,交丞相禦史大夫酌議,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将軍。

    未幾光卒,宣帝與上官太後,均親往吊奠,使大中大夫任宣等持節護喪,中二千石以下官吏,監治墳茔。

    特賜禦用衣衾棺椁,出葬時候,用輼輬車載運靈柩,輼輬車為天子喪車,車中有窗閉則溫,開則涼,故名輼輬車。

    黃屋左纛,盡如天子制度;征發畿衛各軍,一體送葬,予谥宣成侯。

    墓前置園邑三百家,派兵看守。

    未免濫賜。

    丞相韋賢等,請依霍光謝恩書,分邑與山。

    宣帝不忍分置,令禹嗣爵博陵侯,食邑如舊。

    獨封山為樂平侯,守奉車都尉領尚書事。

    禦史大夫魏相,恐霍禹擅權專政,特請拜張安世為大司馬大将軍,繼光後任。

    宣帝也有此意,即欲封拜。

    安世聞知消息,慌忙入朝固辭。

    偏宣帝不肯允許,但取消大将軍三字,令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将軍,領尚書事。

    安世小心謹慎,事事不敢專主,悉禀宣帝裁定,宣帝始得親政,勵精圖治。

    每閱五日,開一大會,凡丞相以下諸官,悉令列席,有利議興,有害議革,周谘博訪,民隐畢宣。

    至簡放内史守相,亦必親自召問,循名責實,嘗語左右道:“庶民所以得安,田裡無愁恨聲,全靠政平訟理,得人而治。

    朕想國家大本,系諸民生,民生大耍,系諸良二千石,二千石若不得人,怎能佐朕治國呢?”已而膠東相王成,頗有循聲,聞他招集流民,約有八萬餘口,宣帝即下诏褒揚,稱為勞來不怠,賜爵關内侯,這是封賞循吏的第一遭。

    後來王成病死,有人說他浮報戶口,不情不實,宣帝亦未嘗追問。

    但教吏治有名,往往玺書勉勵,增秩賜金,于是天下聞風,循吏輩出。

    下文自有交代。

     且說地節三年,宣帝因儲君未立,有礙國本,乃立許後所生子奭為皇太子,進封許後父廣漢為平恩侯。

    複恐霍後不平,推恩霍氏,封光孫中郎将雲為冠陽侯。

    那知霍氏果然觖望,雖得一門三侯,意中尚嫌未足,第一個貪心無厭的人物,就是光妻霍顯。

    她自霍禹襲爵,居然做了太夫人,驕奢不法,任意妄為,令将光生前所築茔制,特别擴充,三面起阙,中築神道,并盛建祠宇辇閣,通接永巷。

    所有老年婢妾,悉數驅至巷中,叫她們看守祠墓,其實與幽禁無二。

    自己大治第宅,特制彩辇,黃金為飾,錦繡為茵,并用五彩絲絞作長繩,绾住辇毂,令侍婢充當車夫,挽車遊行,逍遙快樂。

    日間借此自娛,夜間卻未免寂寞,獨引入俊仆馮殷,與他交歡。

    殷素狡慧,與王子方并為霍家奴,充役有年。

    霍光在日,亦愛他兩人伶俐,令管家常瑣事。

    惟子方面貌,不及馮殷,殷姣好如美婦,故綽号叫作子都。

    顯系霍光繼室,當然年齒較輕,一雙媚眼,早已看中馮殷。

    殷亦知情識意,每乘光入宮值宿,即與顯有偷寒送暖等情,光戴着一頂綠巾,尚全然不曉。

    家有姣妻,怎得再畜俊奴,這也是光種下的禍祟。

    及光殁後,彼此無禁無忌,樂得相偎相抱,颠倒鴛鴦。

    霍禹霍山,也是淫縱得很,遊佚無度。

    霍雲尚在少年,整日裡帶領門客,架鷹逐犬,有時例當入朝,不願進谒,唯遣家奴馳入朝堂,稱病乞假。

    朝臣亦知他欺主,莫敢舉劾。

    還有霍禹姊妹,仗着母家勢力,任意出入太後皇後兩宮。

    霍顯越好橫行,視兩宮如帷闼一般,往返自由,不必拘禮。

    為此種種放浪,免不得有人反對,憑着那一腔懊惱,毅然上書道: 臣聞《春秋》譏世卿,惡宋三世為大夫,及魯季孫之專權,皆足危亂國家。

    自後元以來,後元為漢武年号,見前文。

    祿去王室,政由冢宰。

    今大将軍霍光已殁,子禹複為右将軍,兄孫山,亦入秉樞機,昆弟諸婿,各據權勢,分任兵官,夫人顯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宮,宮在長樂宮内,為上官太後所居。

    或夤夜呼門出入,驕奢放縱,恐漸不制;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