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冤家路狹血口攀誣
關燈
小
中
大
内情,四門五派都别想脫去幹系。
” 法明大師未聽清話中那個“如”字,隻覺心弱猛震,滿腹恚憤盡化,浩歎黯然,點了點頭,長籲道:“罷!罷!罷!看來這怨毒深恨,是萬難化解的了。
” 緊接着,端正合十一禮,凝聲又道:“此事雖由家師兄一念之仁,種下孽因,老衲卻忝為當今掌教,常言道:‘冤有頭,債有主,老衲原以少林掌教之身,代家師兄償還血債,少施主若意猶未足,全寺千餘僧衆,亦仰毒陪殉,隻求少施主網開一面,放過家師兄和後山長老院中四位垂暮之年的長老……”孰料話猶未畢,忽聽殿内一聲震耳佛号,截口道:“掌教何出此言?莫非嫌法元罪孽還不夠嗎?” 随着喝聲,殿内緩步走出五位身披黃色袈裟的老和尚,法元大師為首,其餘四位老僧,都已八九十歲,形貌枯槁,眉須俱白。
法明大師一見是師兄和四位長老趕到,神色驟變,緩緩垂下頭去。
法元大師目光一招康浩,連忙搶前幾步,合十道:“阿彌陀佛,少施主終于來了。
” 康浩淡淡一笑,也拱了拱手,道:“不錯,在下是專程趕來的。
” 法元大師颔首道:“馬嶺關上一别,老衲内疚良深,返來後,便封山退位,留此待罪之身,日久企盼,以候少施主。
” 康浩哂道:“這麼說,倒是在下來得在晚了?” 法元大師正色道:“冤怨相報,因果不爽,時日或有早遲,報應總無寬貸。
不過,事由法元一人肇因,與全寺僧衆無關,尚裨少施主深體上天好生之德……”法明大師突然抗聲道:“師兄身系少林振興契機,乃全寺弟子希望所寄,倘若師兄撒手,全寺弟子豈願苟活!” 法元大師勃然怒道:“愚兄退位之際,矢志已決,當時你為何滿口應承,如今卻出爾反爾?” 法明大師挽首道:“小弟若不應承,師兄怎肯将‘毒龍珠’交付,實則接位之時,小弟亦已早存代死心願,隻求師兄體念少林命脈矜于成全……” 法元大師喝道:“胡說,師門長幼有序,你怎敢食言欺兄?” 法明大師哽聲道:“小弟既為掌教,自有專斷之權,師兄如再堅持,小弟隻有請出‘綠玉貝葉’令符,以祖師之名,斷然下令了。
” 法元大師眉須拂動,渾身顫抖,怔了怔,忽然熱淚盈眶,控手從袖中取出一束紙圈,巍顫顫地道:“好!你盡管動用掌教的權柄吧!這是愚兄百日之内,手錄‘金剛降魔大法心解’,願欲趁涅磐之前,交付藏經閣留傳弟子研習,隻要你動用‘綠玉貝葉’,愚兄就甯作師門罪人,親手毀了它!’’師兄弟竟各不相讓,弄成僵局,直看得四個老和尚不住搖頭,隻有念佛的份兒,場中各千餘名僧衆,個個含淚垂首,無法置喙。
康浩目睹這番經過,卻忍不住仰面哈哈大笑起來。
法明大師沉聲說道:“少施主,笑什麼?” 康浩聳肩道:“在下是笑兩位都太性急了,即令兩位之中必須死去-個,那也不用争持不下呀。
” 法明大師瞿然道:“少施主師門血仇,難道不報了麼?” 康浩正色道:“師仇不共戴天,怎能不報,但在下今日登山,卻不是為了報複師仇。
” 法明大師一陣迷惘,道:“老衲不懂少施主的意思……” 康浩道:“在下的意思很簡單,報仇之前,在下必須先問清楚,究竟我師父是不是真的死了?” 法明大師和四個老和尚都吃了一驚,不約而同,全将驚疑困惑的目光,投注在法元大師身上。
法元大師也是滿頭霧水,怔仲地道:“康施主怎會懷疑令師未死?令師遺體,是老衲親手掩埋在承天坪上。
” 康浩斂容道:“承天坪上确有家師墳墓,但江湖中也已先後兩次,傳出家師尚存人世的消息。
” 法元大師駭然失聲說道:“真有這種事?” 康浩又從懷中取出“定穴護元帶”,繼續說道:“而且,據在下親赴太原府金祥發銀樓查證,他們并沒有承制過這知金帶,帶上店戳圖記,也是僞刻的……” 語音微頓,舉目暴射出懾人光芒,寒聲道:“請教,家師如果确已去世,這些不符之事,應該如何解釋,假若他老人家真沒有死,大和尚弄此玄虛,目的何在?” 一番話,問得法元大師目瞪口呆,無詞以對,好半晌,才搖頭喃喃道:“阿彌陀佛,老衲不信世間竟有如此奇事。
” 康浩冷冷道:“在下也不信有此奇事,但事實擺在眼前,卻令人不得不信。
” 法元大師凝神頃刻,肅容道:“事出詭異,老衲有兩件事想請問少施主,那日馬嶺關上一晤之後,少施主折返承天坪,可曾發現令師墳墓有被發掘過的痕迹?” 康浩搖頭道:“沒有。
” 法元大師又道:“當少施主前往太原府金祥發銀樓查詢時,見到的那位掌櫃姓什麼,相貌如何?” 康浩道:“那掌櫃姓李名祥春,約莫有五十多歲,身裁肥胖,左頰上有一粒黑痣。
” 法元大師深自一怔,茫然道:“這……這就奇怪了……” 康浩注目問道:“奇怪什麼?” 法元道:“承天坪變故後,老衲也曾親自趕往太原府銀樓對證,見到的,也是那位李掌櫃,他當時一見金帶,便滿口承認是店中承鑄,并且所述日期與令師容貌,無一不符,因何見了少施主竟又矢口否認,此人前後文言詞各異,是何居心?” 康浩聳望哂道:“金帶出處,那是次要之事,在下要請教的是家師生死真像,這一點,大和尚應該可以一言決疑,不須顧左右而言他了吧?” 法元大師端容合十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語,老衲敢指天設誓,令師的确已在承天坪仰毒自盡了。
” 康浩沉聲道:“你真敢斷言他老人家确是死了?” 法元大師正色道:“老衲親手調毒,親手埋屍,若非千真萬确之事,又何須封山退位,以身就劫。
” 康浩顫聲道:“你要明白這件事的後果,如果家師真是你下毒害死的遲早我會向你讨回這筆血債!” 法元大師垂目答道:“老衲若存隐瞞規避之心,當初盡可不去馬嶺關,今日也無須再與施主開誠相談了。
” 康浩身軀一陣震顫,眼中淚光連閃,喃喃道:“這是實情,你連一死尚且不懼,何必再說假話……” 語音一落又起,凝目問道:“那麼,江湖中傳說我師父曾經兩次現身,這又該如何解釋?” 法元大師說道:“傳聞之事,豈可深信!” 康浩搖頭道:“不!據說他老人家第一次現身鄂北老河口,劍傷武當清虛道長,就算這是謠傳,但第二次太原西城外變故,卻是我親目所睹,這該不是謠傳。
” 法元大師驚問道:“太原何時又生變故?” 康浩道:“那是距今不足十天的事,太極掌門羅承武,恒山一塵道長和峨嵋哭笑二僧,在西城外一座土崗上,悉數被人殺死,羅承武在臨終前,指稱兇手就是家師。
” 法元大師駭然變色,道:“少施主是說三大門派掌門,竟在同一時間,全遭殺害?” 康浩緩緩颔首道:“是的,而且死得都很慘,土崗之上,無一全屍。
” 法明大師和四個和尚面面相觑,驚容遍布。
法元大師除了驚駭之外,更有無限悲感和疑悸,口誦佛号道:“我佛慈悲,武林浩劫已生,天下又林大亂了。
” 康浩凝容道:“如今各派都認定兇手乃是家師,武當清虛道長并已柬邀同道,準備聯袂問罪少林,屆時縱有百口,恐亦無法使彼等相信家師已亡故。
” 法元大師沉重的道:“事迫至今,淮有一法可釋群疑,亦可洗雪令師沉冤,但必須少施主首肯老衲才好出口。
” 康浩道:“你且說說看。
” 法元大師肅穆道:“老衲願随少施主再上九峰山承天坪,另備厚棺,移出令師遺屍,然後同赴太原,當面與好李掌櫃對質……” 康浩不悅道:“你是說開墳曝屍,擅動家師遺體?” 法元大師滿臉誠摯地道:“少施主,此舉雖嫌冒犯死者遺體,卻足令那假冒令師的兇手無所遁形,老衲更可藉機當衆揭露‘定穴護元帶’隐情,武林四門五派必将合力追緝真兇,為令師昭雪沉冤,愧奠英魂,小節略虧,大節得全,少施主何太拘泥?” 康浩聽了默然沉吟,久久沒有接口。
法元大師跨前一步,合十道:“事後,少林全寺僧俗弟子,願為楊大俠齊戒百日,誦經超度,祈禱英靈早升仙界,并在正殿永禮神位,以贖前愆。
” 康浩雙目淚光微閃,嘴角浮現出一抹凄楚的苦笑,冷冷說道:“你們這些和尚,除了追悔從前,祈求來生,可曾想到這眼前……” 一聲長籲劍眉雙挑,問道:“咱們什麼時候動身?” 法元大師應道:“老衲了無牽挂,即可啟程。
” 法明大師忙道:“何須如此匆促,請少施主稍事憩息,用過素齋再走不遲。
” 康浩淡淡道:“不必了。
”抖一抖肩後木劍,轉身跨下凡墀。
法元大師将那卷“金剛降魔大法心解”雙手遞給師弟,然後向四位長老合掌深深一禮,僧袍飄拂,緊随而行。
場中千餘僧衆,盡皆雙手合十俯首恭送。
康浩昂頭穿過人牆,走向寺門,兩側僧人紛紛退讓,這情景,使它突然聯想到九峰山冰雪封裡的清晨,就在這一天,他被師命所迫,單人隻劍,穿過四門五派高手的包圍,孤零零退出承天坪,從此,便再也見不到恩師的容貌了。
心顫,目眩,他鼻際一酸,急忙低頭加快了步子…… 一輪紅日,正緩緩移向西天。
承天坪上,積雪已經溶化了,隆冬逝盡,林梢又茁長出嫩綠。
荒山、絕嶺、茅舍、孤墳這一切,都沒有變,隻是,夕陽下,多了兩條并列的人影。
康浩站在左首,法元大師肅立右側,在他們身旁不遠,放着一口金漆棺材,此外,還有一柄鏟土的鐵鏟。
棺材是新購的,鐵鏟卻是屋中舊物,那光滑的鏟柄,了不止摩挲過千百次,更不知抹擦過多少汗漬,他用它種過樹,築過牆,鏟過雪也掘過坑窟。
但是,他連做夢也不會想到,今天竟要用它來掘挖墳墓,而且是挖掘養育自己二十年,親逾父子的恩師的墳墓。
二十年朝夕與共,恩師的音容狀貌,如在眼前,又豈是那一堆墳土所能阻隔的,而今沉冤未雪,要他親手掘開墳土,再看一眼那必然尚未瞑目的蒼蒼遺容,卻令人情何以堪? 是以;他遲疑又遲疑,一任那顫抖的身影,投注在冷寂墳頭,久久沒有移動。
紅日由東而西,墳頭身影也由濃而淡,不知何時,耳際飄來法元大師一聲長長的歎息,說道:“少施主,日影業已卸山,時間不早了。
” 康浩蓦地一震,揚起頭來,望了望天際日輪,輕喟道: “是的,天色不早,時該開始。
”口裡說着身子卻仍未移動。
法元大師霜眉微蹙,道:“少施主,如感不便,可否由老衲代為……” 康浩用力搖搖頭,道:“不!我要自己動手!” 他仰面向天,長籲一口氣,仿佛要借那藍天白雲,滌去腦際愁絲,然後拖着沉重的腳步,取了鐵鏟。
再回到墳前,熱淚已盈眶欲墜,他俯首吞聲,喃喃低語祝告道:“師父,為了你老人家洗雪沉冤,徒兒别無選擇,隻求你老人家何必原諒……” 鐵鏟起落,泥上飄揚,老和尚雙手合十誦經,康浩則含淚稀噓,天際斜陽,也黯然失去了光輝。
終于,隆起的墳頭變成土坑,坑底露出一角松幹,那是法元大師親手用坪上巨松,挖成的簡陋松棺。
時隔百餘日,因當地高而寒冷,松棺分毫未腐,幾顆遺落泥土中的松子,仍然保持着完好如初。
法元大師感歎一聲,道:“少施主,松棺既現,不能再用鐵器了,小心損傷令師遺體。
” 康浩點點頭,默然抛去鐵鏟,那忍了許久的淚水,頓時奪眶湧出。
法元大師也偷墜幾滴愧作之淚,黯然道:“少施主悲恸太過,且請稍歇,松棺乃老朽所葬,還是由老衲再起出來吧!” 這一次,康浩沒有再堅持,他情知棺材即将出土,必須先鎮靜下來,才能獲得最後辨認遺容的勇氣了。
法元大師單膝着地,半跪在土坑中,用手緩緩除去松棺上的餘土,接着,輕輕掀起棺蓋…… 首先呈現眼中的,是一角儒衫和兩隻僵硬的腳。
康浩迅即扭頭過去,刹那間,熱淚滂沱,再難抑止。
隻這一眼,他已經不忍再看了,青色儒衫和腳下青緞軟履,正是師父臨終的裝束。
故物無訛,師父飲恨身亡,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也證明法元大師并沒有說謊。
那麼,是誰假冒師父劍傷武當掌教?是誰殺害了三大門派掌門人?太原金店掌櫃,為什麼不承認鑄過“定穴護元帶”? 康浩胸中百味紛陳,神思盡亂,隻顧着悲泣,卻沒有注意到棺中屍體,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但,法元大師目光落處,臉色倏忽一變! 你道為什麼?原來棺中那雙僵硬的腳,赫然竟是腳尖朝下,腳跟朝上。
但凡屍體入棺,必然都是仰面平卧,換句話說,屍體的雙腳,應該是腳尖向上才對,法元大師收殓楊君達遺骸時,分明記得也是正面仰卧的,怎麼這會兒卻變成腳尖朝下了呢? 老和尚心頭一震,雙臂加力,猛然掀開整個棺蓋,可是,當他一見棺中屍體,果然竟是全身俯伏,面部向着棺底,不禁機伶伶打個寒噤,急忙公手,“蓬”地一聲,又将棺蓋緊蓋上。
康浩詫異地轉過頭來,問道:“怎麼了?” 法元大師一顆心騰騰狂跳,直如小鹿亂撞,略一定神忙道之“沒有什麼……老衲好像……好像聽見坪外有人聲……” 康浩驚道:“當真?此時此地,怎會有人登山?” 法元大師呐呐道:“也許是老衲一時的錯覺吧!好像……” 不料話猶未已,承天坪外果然傳來一聲尖銳刺耳的竹笛聲。
∥湎牢萆?w000tOCR
” 法明大師未聽清話中那個“如”字,隻覺心弱猛震,滿腹恚憤盡化,浩歎黯然,點了點頭,長籲道:“罷!罷!罷!看來這怨毒深恨,是萬難化解的了。
” 緊接着,端正合十一禮,凝聲又道:“此事雖由家師兄一念之仁,種下孽因,老衲卻忝為當今掌教,常言道:‘冤有頭,債有主,老衲原以少林掌教之身,代家師兄償還血債,少施主若意猶未足,全寺千餘僧衆,亦仰毒陪殉,隻求少施主網開一面,放過家師兄和後山長老院中四位垂暮之年的長老……”孰料話猶未畢,忽聽殿内一聲震耳佛号,截口道:“掌教何出此言?莫非嫌法元罪孽還不夠嗎?” 随着喝聲,殿内緩步走出五位身披黃色袈裟的老和尚,法元大師為首,其餘四位老僧,都已八九十歲,形貌枯槁,眉須俱白。
法明大師一見是師兄和四位長老趕到,神色驟變,緩緩垂下頭去。
法元大師目光一招康浩,連忙搶前幾步,合十道:“阿彌陀佛,少施主終于來了。
” 康浩淡淡一笑,也拱了拱手,道:“不錯,在下是專程趕來的。
” 法元大師颔首道:“馬嶺關上一别,老衲内疚良深,返來後,便封山退位,留此待罪之身,日久企盼,以候少施主。
” 康浩哂道:“這麼說,倒是在下來得在晚了?” 法元大師正色道:“冤怨相報,因果不爽,時日或有早遲,報應總無寬貸。
不過,事由法元一人肇因,與全寺僧衆無關,尚裨少施主深體上天好生之德……”法明大師突然抗聲道:“師兄身系少林振興契機,乃全寺弟子希望所寄,倘若師兄撒手,全寺弟子豈願苟活!” 法元大師勃然怒道:“愚兄退位之際,矢志已決,當時你為何滿口應承,如今卻出爾反爾?” 法明大師挽首道:“小弟若不應承,師兄怎肯将‘毒龍珠’交付,實則接位之時,小弟亦已早存代死心願,隻求師兄體念少林命脈矜于成全……” 法元大師喝道:“胡說,師門長幼有序,你怎敢食言欺兄?” 法明大師哽聲道:“小弟既為掌教,自有專斷之權,師兄如再堅持,小弟隻有請出‘綠玉貝葉’令符,以祖師之名,斷然下令了。
” 法元大師眉須拂動,渾身顫抖,怔了怔,忽然熱淚盈眶,控手從袖中取出一束紙圈,巍顫顫地道:“好!你盡管動用掌教的權柄吧!這是愚兄百日之内,手錄‘金剛降魔大法心解’,願欲趁涅磐之前,交付藏經閣留傳弟子研習,隻要你動用‘綠玉貝葉’,愚兄就甯作師門罪人,親手毀了它!’’師兄弟竟各不相讓,弄成僵局,直看得四個老和尚不住搖頭,隻有念佛的份兒,場中各千餘名僧衆,個個含淚垂首,無法置喙。
康浩目睹這番經過,卻忍不住仰面哈哈大笑起來。
法明大師沉聲說道:“少施主,笑什麼?” 康浩聳肩道:“在下是笑兩位都太性急了,即令兩位之中必須死去-個,那也不用争持不下呀。
” 法明大師瞿然道:“少施主師門血仇,難道不報了麼?” 康浩正色道:“師仇不共戴天,怎能不報,但在下今日登山,卻不是為了報複師仇。
” 法明大師一陣迷惘,道:“老衲不懂少施主的意思……” 康浩道:“在下的意思很簡單,報仇之前,在下必須先問清楚,究竟我師父是不是真的死了?” 法明大師和四個老和尚都吃了一驚,不約而同,全将驚疑困惑的目光,投注在法元大師身上。
法元大師也是滿頭霧水,怔仲地道:“康施主怎會懷疑令師未死?令師遺體,是老衲親手掩埋在承天坪上。
” 康浩斂容道:“承天坪上确有家師墳墓,但江湖中也已先後兩次,傳出家師尚存人世的消息。
” 法元大師駭然失聲說道:“真有這種事?” 康浩又從懷中取出“定穴護元帶”,繼續說道:“而且,據在下親赴太原府金祥發銀樓查證,他們并沒有承制過這知金帶,帶上店戳圖記,也是僞刻的……” 語音微頓,舉目暴射出懾人光芒,寒聲道:“請教,家師如果确已去世,這些不符之事,應該如何解釋,假若他老人家真沒有死,大和尚弄此玄虛,目的何在?” 一番話,問得法元大師目瞪口呆,無詞以對,好半晌,才搖頭喃喃道:“阿彌陀佛,老衲不信世間竟有如此奇事。
” 康浩冷冷道:“在下也不信有此奇事,但事實擺在眼前,卻令人不得不信。
” 法元大師凝神頃刻,肅容道:“事出詭異,老衲有兩件事想請問少施主,那日馬嶺關上一晤之後,少施主折返承天坪,可曾發現令師墳墓有被發掘過的痕迹?” 康浩搖頭道:“沒有。
” 法元大師又道:“當少施主前往太原府金祥發銀樓查詢時,見到的那位掌櫃姓什麼,相貌如何?” 康浩道:“那掌櫃姓李名祥春,約莫有五十多歲,身裁肥胖,左頰上有一粒黑痣。
” 法元大師深自一怔,茫然道:“這……這就奇怪了……” 康浩注目問道:“奇怪什麼?” 法元道:“承天坪變故後,老衲也曾親自趕往太原府銀樓對證,見到的,也是那位李掌櫃,他當時一見金帶,便滿口承認是店中承鑄,并且所述日期與令師容貌,無一不符,因何見了少施主竟又矢口否認,此人前後文言詞各異,是何居心?” 康浩聳望哂道:“金帶出處,那是次要之事,在下要請教的是家師生死真像,這一點,大和尚應該可以一言決疑,不須顧左右而言他了吧?” 法元大師端容合十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語,老衲敢指天設誓,令師的确已在承天坪仰毒自盡了。
” 康浩沉聲道:“你真敢斷言他老人家确是死了?” 法元大師正色道:“老衲親手調毒,親手埋屍,若非千真萬确之事,又何須封山退位,以身就劫。
” 康浩顫聲道:“你要明白這件事的後果,如果家師真是你下毒害死的遲早我會向你讨回這筆血債!” 法元大師垂目答道:“老衲若存隐瞞規避之心,當初盡可不去馬嶺關,今日也無須再與施主開誠相談了。
” 康浩身軀一陣震顫,眼中淚光連閃,喃喃道:“這是實情,你連一死尚且不懼,何必再說假話……” 語音一落又起,凝目問道:“那麼,江湖中傳說我師父曾經兩次現身,這又該如何解釋?” 法元大師說道:“傳聞之事,豈可深信!” 康浩搖頭道:“不!據說他老人家第一次現身鄂北老河口,劍傷武當清虛道長,就算這是謠傳,但第二次太原西城外變故,卻是我親目所睹,這該不是謠傳。
” 法元大師驚問道:“太原何時又生變故?” 康浩道:“那是距今不足十天的事,太極掌門羅承武,恒山一塵道長和峨嵋哭笑二僧,在西城外一座土崗上,悉數被人殺死,羅承武在臨終前,指稱兇手就是家師。
” 法元大師駭然變色,道:“少施主是說三大門派掌門,竟在同一時間,全遭殺害?” 康浩緩緩颔首道:“是的,而且死得都很慘,土崗之上,無一全屍。
” 法明大師和四個和尚面面相觑,驚容遍布。
法元大師除了驚駭之外,更有無限悲感和疑悸,口誦佛号道:“我佛慈悲,武林浩劫已生,天下又林大亂了。
” 康浩凝容道:“如今各派都認定兇手乃是家師,武當清虛道長并已柬邀同道,準備聯袂問罪少林,屆時縱有百口,恐亦無法使彼等相信家師已亡故。
” 法元大師沉重的道:“事迫至今,淮有一法可釋群疑,亦可洗雪令師沉冤,但必須少施主首肯老衲才好出口。
” 康浩道:“你且說說看。
” 法元大師肅穆道:“老衲願随少施主再上九峰山承天坪,另備厚棺,移出令師遺屍,然後同赴太原,當面與好李掌櫃對質……” 康浩不悅道:“你是說開墳曝屍,擅動家師遺體?” 法元大師滿臉誠摯地道:“少施主,此舉雖嫌冒犯死者遺體,卻足令那假冒令師的兇手無所遁形,老衲更可藉機當衆揭露‘定穴護元帶’隐情,武林四門五派必将合力追緝真兇,為令師昭雪沉冤,愧奠英魂,小節略虧,大節得全,少施主何太拘泥?” 康浩聽了默然沉吟,久久沒有接口。
法元大師跨前一步,合十道:“事後,少林全寺僧俗弟子,願為楊大俠齊戒百日,誦經超度,祈禱英靈早升仙界,并在正殿永禮神位,以贖前愆。
” 康浩雙目淚光微閃,嘴角浮現出一抹凄楚的苦笑,冷冷說道:“你們這些和尚,除了追悔從前,祈求來生,可曾想到這眼前……” 一聲長籲劍眉雙挑,問道:“咱們什麼時候動身?” 法元大師應道:“老衲了無牽挂,即可啟程。
” 法明大師忙道:“何須如此匆促,請少施主稍事憩息,用過素齋再走不遲。
” 康浩淡淡道:“不必了。
”抖一抖肩後木劍,轉身跨下凡墀。
法元大師将那卷“金剛降魔大法心解”雙手遞給師弟,然後向四位長老合掌深深一禮,僧袍飄拂,緊随而行。
場中千餘僧衆,盡皆雙手合十俯首恭送。
康浩昂頭穿過人牆,走向寺門,兩側僧人紛紛退讓,這情景,使它突然聯想到九峰山冰雪封裡的清晨,就在這一天,他被師命所迫,單人隻劍,穿過四門五派高手的包圍,孤零零退出承天坪,從此,便再也見不到恩師的容貌了。
心顫,目眩,他鼻際一酸,急忙低頭加快了步子…… 一輪紅日,正緩緩移向西天。
承天坪上,積雪已經溶化了,隆冬逝盡,林梢又茁長出嫩綠。
荒山、絕嶺、茅舍、孤墳這一切,都沒有變,隻是,夕陽下,多了兩條并列的人影。
康浩站在左首,法元大師肅立右側,在他們身旁不遠,放着一口金漆棺材,此外,還有一柄鏟土的鐵鏟。
棺材是新購的,鐵鏟卻是屋中舊物,那光滑的鏟柄,了不止摩挲過千百次,更不知抹擦過多少汗漬,他用它種過樹,築過牆,鏟過雪也掘過坑窟。
但是,他連做夢也不會想到,今天竟要用它來掘挖墳墓,而且是挖掘養育自己二十年,親逾父子的恩師的墳墓。
二十年朝夕與共,恩師的音容狀貌,如在眼前,又豈是那一堆墳土所能阻隔的,而今沉冤未雪,要他親手掘開墳土,再看一眼那必然尚未瞑目的蒼蒼遺容,卻令人情何以堪? 是以;他遲疑又遲疑,一任那顫抖的身影,投注在冷寂墳頭,久久沒有移動。
紅日由東而西,墳頭身影也由濃而淡,不知何時,耳際飄來法元大師一聲長長的歎息,說道:“少施主,日影業已卸山,時間不早了。
” 康浩蓦地一震,揚起頭來,望了望天際日輪,輕喟道: “是的,天色不早,時該開始。
”口裡說着身子卻仍未移動。
法元大師霜眉微蹙,道:“少施主,如感不便,可否由老衲代為……” 康浩用力搖搖頭,道:“不!我要自己動手!” 他仰面向天,長籲一口氣,仿佛要借那藍天白雲,滌去腦際愁絲,然後拖着沉重的腳步,取了鐵鏟。
再回到墳前,熱淚已盈眶欲墜,他俯首吞聲,喃喃低語祝告道:“師父,為了你老人家洗雪沉冤,徒兒别無選擇,隻求你老人家何必原諒……” 鐵鏟起落,泥上飄揚,老和尚雙手合十誦經,康浩則含淚稀噓,天際斜陽,也黯然失去了光輝。
終于,隆起的墳頭變成土坑,坑底露出一角松幹,那是法元大師親手用坪上巨松,挖成的簡陋松棺。
時隔百餘日,因當地高而寒冷,松棺分毫未腐,幾顆遺落泥土中的松子,仍然保持着完好如初。
法元大師感歎一聲,道:“少施主,松棺既現,不能再用鐵器了,小心損傷令師遺體。
” 康浩點點頭,默然抛去鐵鏟,那忍了許久的淚水,頓時奪眶湧出。
法元大師也偷墜幾滴愧作之淚,黯然道:“少施主悲恸太過,且請稍歇,松棺乃老朽所葬,還是由老衲再起出來吧!” 這一次,康浩沒有再堅持,他情知棺材即将出土,必須先鎮靜下來,才能獲得最後辨認遺容的勇氣了。
法元大師單膝着地,半跪在土坑中,用手緩緩除去松棺上的餘土,接着,輕輕掀起棺蓋…… 首先呈現眼中的,是一角儒衫和兩隻僵硬的腳。
康浩迅即扭頭過去,刹那間,熱淚滂沱,再難抑止。
隻這一眼,他已經不忍再看了,青色儒衫和腳下青緞軟履,正是師父臨終的裝束。
故物無訛,師父飲恨身亡,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也證明法元大師并沒有說謊。
那麼,是誰假冒師父劍傷武當掌教?是誰殺害了三大門派掌門人?太原金店掌櫃,為什麼不承認鑄過“定穴護元帶”? 康浩胸中百味紛陳,神思盡亂,隻顧着悲泣,卻沒有注意到棺中屍體,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但,法元大師目光落處,臉色倏忽一變! 你道為什麼?原來棺中那雙僵硬的腳,赫然竟是腳尖朝下,腳跟朝上。
但凡屍體入棺,必然都是仰面平卧,換句話說,屍體的雙腳,應該是腳尖向上才對,法元大師收殓楊君達遺骸時,分明記得也是正面仰卧的,怎麼這會兒卻變成腳尖朝下了呢? 老和尚心頭一震,雙臂加力,猛然掀開整個棺蓋,可是,當他一見棺中屍體,果然竟是全身俯伏,面部向着棺底,不禁機伶伶打個寒噤,急忙公手,“蓬”地一聲,又将棺蓋緊蓋上。
康浩詫異地轉過頭來,問道:“怎麼了?” 法元大師一顆心騰騰狂跳,直如小鹿亂撞,略一定神忙道之“沒有什麼……老衲好像……好像聽見坪外有人聲……” 康浩驚道:“當真?此時此地,怎會有人登山?” 法元大師呐呐道:“也許是老衲一時的錯覺吧!好像……” 不料話猶未已,承天坪外果然傳來一聲尖銳刺耳的竹笛聲。
∥湎牢萆?w000t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