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兵困城陽
關燈
小
中
大
軍令如山倒。
當項羽的軍令發出之後,三個時辰之内,五六十萬的西楚大軍已然整裝待發。
旌旗獵獵,朝發定陶,夕至城陽,一日之内,西楚大軍已經将城陽如鐵桶般圍得水洩不通。
一營一營的西楚鐵騎,一輛一輛的鐵甲戰車,一個一個的剽悍戰士,猶如決堤的大潮般湧過寬闊的草原,踏平叢生的灌木,在城陽的背後,是一道連綿天際的大山山脈。
一望無邊的旗海,在肅殺的寒風中“獵獵……”飄飛,在移動之中列隊前行,顯得是那般壯觀。
田榮、田橫等齊軍将帥登上城樓,憑高遠眺,當他們看到眼前這氣象壯觀的情景時,無不在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震撼,驚懼莫名。
灰蒙蒙的天空中,雨雪不斷。
悶雷般的蹄聲傳來,連大地也禁不住在微微顫栗,黑壓壓的敵群整齊劃一地在高速中漸漸緊逼,猶如一陣陣龐大的黑雲逼壓而來。
那黑壓壓的陣形動而不亂,擁着密匝匝的刀槍,翻動着各色的旗幡,伴之而來的,還有那成千上萬的馬蹄揚起的一片塵土與雪霧,漫天飛舞,那種赫然的威勢,仿佛如排山倒海的巨浪。
田榮的臉色一片鐵青。
他從來不相信在這個亂世中有無敵的軍隊,即使有,也隻是實力懸殊,沒有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而已。
所以當他聞聽人們傳說西楚軍為無敵之師時,隻是淡淡一笑,并不将它當一回事。
直到此時,當他面對這數十萬西楚軍的赫赫威勢,才真正明白了項羽能夠淩駕于諸侯之上的原因。
的确,這是一支精銳之師,它能無敵于天下,絕非僥幸。
思及此處,田榮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當他的眼芒不經意間從自己身後衆人的臉上一掃而過時,分明看到了一種畏怯的情緒。
未戰而先怯,這是臨戰之大忌,田榮當然不想讓自己的将士抱着這種情緒去迎戰西楚大軍,所以他很快便穩定了自己的情緒,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道:“項羽治軍的确很有一套,單看這排兵布陣,已能看出是高人所為,我曾經聽說在項羽的身邊,有一個名為範增的謀臣,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仿佛無所不能,這陣法想必也是出自其人。
可惜的是,他已年過七旬,人一旦老了,無論他曾經是如何的精明,都難免會有糊塗的時候!也許西楚軍無敵于天下的聲威,自城陽一戰後,從此便一蹶不振,再難重現當日的盛景。
” 衆将聞言,将信将疑,無不将目光投射向田榮的臉上。
“王兄何出此言?難道你已看出了敵軍的破綻不成?”田橫顯然意識到了田榮的用心,好像唱雙簧戲般地答腔問道。
“當年吳王阖闾門下,有一位名叫孫武的兵家奇人,曾經著書一本,名曰《孫子兵法》,我在少年時有幸拜讀此書,書中曾雲:有十倍于敵人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于敵人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一倍于敵人的兵力就設法分散敵人;有等同于敵人的兵力就要戰勝敵人;比敵人兵力少時就要善于擺脫敵人;當兵力與敵人相差懸殊時就要避免和敵人交戰。
這是将帥統兵必須遵循的用兵法則,隻要合理應用這個法則,一旦與敵交戰,縱不能大勝,亦不至于慘敗,我對此深有同感。
”田榮的微笑仿如一支鎮定劑,使得他身後的将士情緒漸趨平穩,他看在眼裡,不慌不忙地接道:“今日之城陽,西楚軍号稱百萬,其實際兵力不過五六十萬人,盡管與我軍相比,人數略略占優,但還不至于數倍于我軍。
城陽城防堅固,地勢險峻,屬于易守難攻之地,依照孫武的用兵法則,就算項羽真有十倍于我的兵力,他也難以攻克城陽,更何況他的兵力根本就達不到圍城的要求。
因此,隻要我軍堅守不出,項羽就會無計可施,一旦形成僵持之局,事态的發展就會大大有利于我,不折一兵一卒,可退敵百萬之兵。
” 他的剖析很有道理,讓人聽在耳中,深以為然。
而更讓衆人心安的是,田榮自始至終所表現出來的鎮定,起到了穩定軍心之效。
誰都以為田榮對整個戰局已是成竹在胸了,更何況城陽的防禦的确是密不透風,無一疏漏,加之糧草廣積,頓時令齊軍士氣為之一振。
面對敵人強大的戰力,已經不再有先前的畏怯心理。
巡城之後,田榮針對敵人兵力的分布,重新布置了防範策略。
當他與田橫回到郡守府時,在議事廳裡,已經有十八名百姓打扮的大漢恭身等候。
田榮靜靜地坐在大廳正中的太師椅上,品着手中的香茗,一種苦澀之後的沁人香味直透入心裡,令他的精神為之一振。
站在他面前的這十八人不敢作聲,眼簾低垂,都在等待着田榮臨行前的命令。
雖然他們不清楚田榮叫他們前來的目的,但從彼此的身分中就可以看出,田榮要交給他們的,必定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因為這十八人,無一不是田榮手下的精英,這些人不僅擁有超強的武功,而且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
在他們當中,甚至有些已是獨擋一面的将軍。
田榮秘密将他們召集到自己的府邸,可見這件事對他是多麼的重要。
當項羽的軍令發出之後,三個時辰之内,五六十萬的西楚大軍已然整裝待發。
旌旗獵獵,朝發定陶,夕至城陽,一日之内,西楚大軍已經将城陽如鐵桶般圍得水洩不通。
一營一營的西楚鐵騎,一輛一輛的鐵甲戰車,一個一個的剽悍戰士,猶如決堤的大潮般湧過寬闊的草原,踏平叢生的灌木,在城陽的背後,是一道連綿天際的大山山脈。
一望無邊的旗海,在肅殺的寒風中“獵獵……”飄飛,在移動之中列隊前行,顯得是那般壯觀。
田榮、田橫等齊軍将帥登上城樓,憑高遠眺,當他們看到眼前這氣象壯觀的情景時,無不在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震撼,驚懼莫名。
灰蒙蒙的天空中,雨雪不斷。
悶雷般的蹄聲傳來,連大地也禁不住在微微顫栗,黑壓壓的敵群整齊劃一地在高速中漸漸緊逼,猶如一陣陣龐大的黑雲逼壓而來。
那黑壓壓的陣形動而不亂,擁着密匝匝的刀槍,翻動着各色的旗幡,伴之而來的,還有那成千上萬的馬蹄揚起的一片塵土與雪霧,漫天飛舞,那種赫然的威勢,仿佛如排山倒海的巨浪。
田榮的臉色一片鐵青。
他從來不相信在這個亂世中有無敵的軍隊,即使有,也隻是實力懸殊,沒有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而已。
所以當他聞聽人們傳說西楚軍為無敵之師時,隻是淡淡一笑,并不将它當一回事。
直到此時,當他面對這數十萬西楚軍的赫赫威勢,才真正明白了項羽能夠淩駕于諸侯之上的原因。
的确,這是一支精銳之師,它能無敵于天下,絕非僥幸。
思及此處,田榮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當他的眼芒不經意間從自己身後衆人的臉上一掃而過時,分明看到了一種畏怯的情緒。
未戰而先怯,這是臨戰之大忌,田榮當然不想讓自己的将士抱着這種情緒去迎戰西楚大軍,所以他很快便穩定了自己的情緒,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道:“項羽治軍的确很有一套,單看這排兵布陣,已能看出是高人所為,我曾經聽說在項羽的身邊,有一個名為範增的謀臣,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仿佛無所不能,這陣法想必也是出自其人。
可惜的是,他已年過七旬,人一旦老了,無論他曾經是如何的精明,都難免會有糊塗的時候!也許西楚軍無敵于天下的聲威,自城陽一戰後,從此便一蹶不振,再難重現當日的盛景。
” 衆将聞言,将信将疑,無不将目光投射向田榮的臉上。
“王兄何出此言?難道你已看出了敵軍的破綻不成?”田橫顯然意識到了田榮的用心,好像唱雙簧戲般地答腔問道。
“當年吳王阖闾門下,有一位名叫孫武的兵家奇人,曾經著書一本,名曰《
這是将帥統兵必須遵循的用兵法則,隻要合理應用這個法則,一旦與敵交戰,縱不能大勝,亦不至于慘敗,我對此深有同感。
”田榮的微笑仿如一支鎮定劑,使得他身後的将士情緒漸趨平穩,他看在眼裡,不慌不忙地接道:“今日之城陽,西楚軍号稱百萬,其實際兵力不過五六十萬人,盡管與我軍相比,人數略略占優,但還不至于數倍于我軍。
城陽城防堅固,地勢險峻,屬于易守難攻之地,依照孫武的用兵法則,就算項羽真有十倍于我的兵力,他也難以攻克城陽,更何況他的兵力根本就達不到圍城的要求。
因此,隻要我軍堅守不出,項羽就會無計可施,一旦形成僵持之局,事态的發展就會大大有利于我,不折一兵一卒,可退敵百萬之兵。
” 他的剖析很有道理,讓人聽在耳中,深以為然。
而更讓衆人心安的是,田榮自始至終所表現出來的鎮定,起到了穩定軍心之效。
誰都以為田榮對整個戰局已是成竹在胸了,更何況城陽的防禦的确是密不透風,無一疏漏,加之糧草廣積,頓時令齊軍士氣為之一振。
面對敵人強大的戰力,已經不再有先前的畏怯心理。
巡城之後,田榮針對敵人兵力的分布,重新布置了防範策略。
當他與田橫回到郡守府時,在議事廳裡,已經有十八名百姓打扮的大漢恭身等候。
田榮靜靜地坐在大廳正中的太師椅上,品着手中的香茗,一種苦澀之後的沁人香味直透入心裡,令他的精神為之一振。
站在他面前的這十八人不敢作聲,眼簾低垂,都在等待着田榮臨行前的命令。
雖然他們不清楚田榮叫他們前來的目的,但從彼此的身分中就可以看出,田榮要交給他們的,必定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因為這十八人,無一不是田榮手下的精英,這些人不僅擁有超強的武功,而且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
在他們當中,甚至有些已是獨擋一面的将軍。
田榮秘密将他們召集到自己的府邸,可見這件事對他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