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霸者之道

關燈
範增一臉肅然道:“匹夫再勇,不過能敵十百,将帥有謀,則可敗敵千萬。

    以一個匹夫的性命換取敵将之命,在這種大戰将即的時刻,無疑是穩賺不賠的交易。

    如果大王将勇士的性命看得比名将還重,那麼大王應該面對的是江湖,而不是天下。

    ” 項羽一怔之下,驚道:“先生何出此言?” 範增的眼芒深深地鎖定在項羽的臉上,緩緩而道:“能成霸業者,無不精于取舍之道,有取必有舍,有舍必有得,縱觀天下諸事,無不如此。

    大王既然有意逐鹿天下,就應對取舍之道有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終成霸業!” 項羽的臉色變了一變,肅然道:“這倒要請教先生。

    ” “一将功成萬骨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成千上萬戰士的屍骨作為代價,就難以造就出一代名将,真正的名将總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誕生出來的,既非靠天賦,也不會僥幸可得。

    既然如此,那麼有數十人的傷亡又何必耿耿于懷呢?想當日大王在新安一戰,不是在一夜之間殺盡了二十餘萬秦軍士卒嗎?若沒有當日這種冷血無情,大王又如何能夠擁有今日的輝煌呢?”範增不慌不忙地道,平靜的語氣中透着一股深入人心的煽動。

     “可那是面對敵人,而這一次折損的是我流雲齋中難得的精英高手,就算有十七名齊軍将領殉葬,本王又怎能淡然置之,心安理得呢?”項羽搖了搖頭道,想着自起事以來,流雲齋中的上百高手追随自己,走南闖北,西征東戰,雖然許多人建立了赫赫功勳,但随着激烈的戰事頻繁爆發,這些年來死的死,傷的傷,已經所剩無幾。

     項羽深知,自己能夠号令諸侯,開創霸業,成就今日的輝煌,在很大程度上與自己身為流雲齋閥主是大有關聯的,正因為他在江湖中擁有至尊的地位與深厚的背景,才使得他能登高一呼,四方響應,淩駕于無數諸侯之上,呼風喚雨。

     所以,流雲齋中的每一個高手都是他根基中的一部分,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項羽才能迅速崛起。

    一旦根基不穩,他也許就會在這亂世之中不堪一擊。

     但範增卻是從戰争的角度上和他談論取舍之道,所說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即使這些死者都是流雲齋中的高手,大王也無須對他們惋惜不已。

    死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一種榮幸,否則大王又何必豢養他們呢?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也算是死得其所。

    ” 項羽默然無語,半晌才輕歎一聲道:“死者已矣,多說亦是無益,還請先生說出奇兵之計吧。

    ” 範增猶豫了一下,這才緩緩而道:“我所說的奇兵之計,其實是要借重陳馀、彭越這兩股敵對勢力,隻有在他們連戰連捷的情況下,此計方能奏效。

    所以我請大王速速下令,命令三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對城陽的合圍,不出十日之内,我料算齊軍必敗,田榮必亡!” 項羽的眉然一跳,喜上眉梢道:“此話當真?” “軍中無戲言。

    ”範增手捋花白胡須,淡淡而笑道:“我若沒有十足的把握,焉敢在大王面前說這般話?” 項羽湊耳過去,聽範增細說計謀,到最後,已是笑臉綻開,道:“先生不愧是本王最為賞識的謀臣,能得先生指點迷津,何愁霸業不成?” “不敢。

    ”範增頗為自得地連連擺手道:“這不是範增之能,而是天助大王成就霸業!” 頓了一頓,他又接道:“不過,微臣還是有幾分擔心,不得不向大王提醒一二。

    ” 項羽“哦”了一聲,目光中多出一分詫異道:“先生有話盡管直說。

    ” 範增眉間隐生憂慮,道:“城陽一戰,隻要我們按計施行,似無大礙,所以田榮并不是我所擔心的人,微臣最擔心的是,倘若此刻漢王趁機東進,攻我西楚,隻怕會令我軍陷入兩線作戰之境。

    ” 項羽聞言之下,不由笑出聲來道:“先生多慮了,本王其實早就對劉邦此人有疑忌之心,是以才會将他逼往巴、蜀、漢中三郡,讓他在南鄭稱王。

    巴蜀地勢險峻,道路難行,昔日尚有棧道可以出入關中,偏偏這劉邦為了向本王表明沒有東進之意,又自毀棧道,使得這東進出師就更加難以實現,先生又何必顧慮?” 範增聞言眉頭一緊道:“棧道雖毀,卻可以重建,倘若劉邦真有東進之心,縱無棧道,他又何嘗不能進入關中?如果微臣所料不差,劉邦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