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真假墨玉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擺放了許多藥草的山洞中,别之棄與師一格靜靜地站在一張石桌前,兩人的神色皆凝重至極。
在石桌上靜靜地放着兩塊玉,兩塊一模一樣的玉。
至少,從表面看來,是完全一緻的。
别之棄臉上的悲痛是不可抑止的,他聲音低沉地道:“這兩塊玉一塊是我妻子被殺現場找到的,一塊是今日找到的,而這樣的玉,世間本來僅有惟一的一塊,換而言之,這兩塊玉中,必定有一塊玉是假的!” 師一格有些明白過來了。
别之棄緩聲道:“如果從我妻被殺現場拾到的五是假的,那麼極可能是我冤枉了墨東風,他是被人栽贓陷害的!” 對師嫂被害之事,師一格隻知曉大緻情形,因為怕别之棄悲傷過度,同門人皆不會向别之棄問及細節。
當時别之棄一口認定是墨東風所為,而墨東風亦未出面澄清,加上墨門南北兩支一向明争暗鬥,尤其以别之棄與墨東風的矛盾最深,北支的人對此事自然深信不疑。
别之棄道:“當年我在北支可謂是後起之秀,而墨東風因為是墨門宗主一脈傳人,亦受南支器重,如此一來,我與他的矛盾最深——那時師弟已年滿十七歲,應記得一些事吧?” 師一格點了點頭,道:“當年你與他曾在黃河渡口激戰一夜,難分勝負,如果不是大師伯及時趕到,也許你們會……會兩敗俱傷……”他與别之棄情誼甚笃,因此此刻毫不顧忌地說出事實。
别之棄苦笑了一聲,道:“其實墨東風比我年輕四歲,與師弟年歲相近,我與他戰成平手,就說明我落了下風。
”頓了頓,又道:“衆所周知,因為創下墨門的聖祖為墨氏,故墨門弟子中,一向以墨氏一脈最為顯貴。
雖然墨門講求‘平等、兼愛’,但出于對師門之祖的尊重,衆人對此皆奉行不違。
” 師一格道:“不錯,當年冷嚣的所做所為已足以讓人心寒齒冷,但最終仍有不少人追奉他的弟子墨歎,究其原因,就是出于這一點。
” 别之棄的目光落在了兩塊玉上,道:“這塊玉就是墨門墨氏一脈世代相傳的墨玉,它由師叔祖墨歎傳至師叔墨西,最終傳到墨東風手中。
墨玉乃黃帝賜給聖祖墨顯之物,源遠流長,門中弟子對其奉如神明,正因為如此,當年冷嚣戰死之後,先輩本欲将他的三名弟子一并誅殺,結果他最小的弟子——亦即墨歎墨師叔祖卻因手持墨玉,同門中人不敢冒犯而幸存下來。
” 他提及墨東風的祖父墨歎時,仍執晚輩之禮,以“師叔祖”稱之,可見其心胸頗為磊落分明。
别之棄繼續道:“墨玉看似與尋常之玉無異,但隻需将它浸入清澈的水中,就可發現其非凡之處。
” 洞内有一隻大木桶,盛滿了水,上面浮着兩隻木勺,是别之棄用以澆藥草之用的。
這時,他将兩隻木勺皆舀滿清水,小心置于石桌上,随後極為慎重地将兩塊玉分别放入木勺中,靜觀其變。
他的神情顯得甚是緊張,右手指關節被壓迫得“咔咔”直響。
師一格亦目不瞬轉地望着清水中的兩塊玉,隻見兩塊玉在清水中更顯晶瑩圓潤。
洞中極靜,連他們的呼吸聲也清晰可聞。
倏聞師一格“啊”地一聲驚呼,顯得極為吃驚。
他乃是墨門弟子,有關墨玉之事他自然也是知曉的,按照常規,縱然墨玉有何異變,他亦不應如此驚愕。
讓他驚駭欲絕的是:此時兩塊玉皆有了異乎尋常的變化! 但見絲絲縷縷的墨線自兩塊玉石中不斷滲出,并在水中化開,木勺中的水漸漸變黑。
這正是墨玉的神奇之處。
但世間本隻有一塊墨玉! 目睹眼前情景,别之棄的臉色變得極為蒼白,他喃喃自語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我道世間惟有墨東風手中的墨玉方有化水為墨的奇能,所以……認定墨東風是毒殺我妻的兇手,難道……難道是我…… 錯了?是我錯了?!“ 一種刻骨仇恨,隐于心中十數年,無疑是極為痛苦的,但若當他突然發現自己的仇恨也許是錯誤的,那又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痛苦? 此時,木勺中的水已漆黑一片,再也無法看見其中的玉石。
墨顯為華夏聖祖黃帝身邊四士之一,四士為聖儒、孫戰、墨顯、祖玄。
黃帝涿鹿一戰大勝蚩尤後,遂以養民生息為重,明禮教,立法典。
黃帝身邊的四士中,孫戰擔負操持兵革之任,聖儒教萬民以禮,祖玄以其五行生克之理上觀天象,下察人事。
而墨顯則窮思禅心,制定諸般典章,相傳,為書寫諸類典藉,他曾“日用鬥墨”,黃帝感其勤懇之心,特賜送可化水為墨的墨玉,以減其勞累。
由墨玉化水而成的墨汁,比尋常墨汁更為潤澤。
※※※ 别之棄面對兩塊毫無二緻的玉,搖首長歎:“墨玉誤我,墨玉誤我。
” 師一格道:“兩塊玉石絕不可能全是真正的墨玉,卻又真假莫辨,該當如何?” 别之棄道:“當年我以清水一試,便确信在亡妻現場中拾到的玉石
在石桌上靜靜地放着兩塊玉,兩塊一模一樣的玉。
至少,從表面看來,是完全一緻的。
别之棄臉上的悲痛是不可抑止的,他聲音低沉地道:“這兩塊玉一塊是我妻子被殺現場找到的,一塊是今日找到的,而這樣的玉,世間本來僅有惟一的一塊,換而言之,這兩塊玉中,必定有一塊玉是假的!” 師一格有些明白過來了。
别之棄緩聲道:“如果從我妻被殺現場拾到的五是假的,那麼極可能是我冤枉了墨東風,他是被人栽贓陷害的!” 對師嫂被害之事,師一格隻知曉大緻情形,因為怕别之棄悲傷過度,同門人皆不會向别之棄問及細節。
當時别之棄一口認定是墨東風所為,而墨東風亦未出面澄清,加上墨門南北兩支一向明争暗鬥,尤其以别之棄與墨東風的矛盾最深,北支的人對此事自然深信不疑。
别之棄道:“當年我在北支可謂是後起之秀,而墨東風因為是墨門宗主一脈傳人,亦受南支器重,如此一來,我與他的矛盾最深——那時師弟已年滿十七歲,應記得一些事吧?” 師一格點了點頭,道:“當年你與他曾在黃河渡口激戰一夜,難分勝負,如果不是大師伯及時趕到,也許你們會……會兩敗俱傷……”他與别之棄情誼甚笃,因此此刻毫不顧忌地說出事實。
别之棄苦笑了一聲,道:“其實墨東風比我年輕四歲,與師弟年歲相近,我與他戰成平手,就說明我落了下風。
”頓了頓,又道:“衆所周知,因為創下墨門的聖祖為墨氏,故墨門弟子中,一向以墨氏一脈最為顯貴。
雖然墨門講求‘平等、兼愛’,但出于對師門之祖的尊重,衆人對此皆奉行不違。
” 師一格道:“不錯,當年冷嚣的所做所為已足以讓人心寒齒冷,但最終仍有不少人追奉他的弟子墨歎,究其原因,就是出于這一點。
” 别之棄的目光落在了兩塊玉上,道:“這塊玉就是墨門墨氏一脈世代相傳的墨玉,它由師叔祖墨歎傳至師叔墨西,最終傳到墨東風手中。
墨玉乃黃帝賜給聖祖墨顯之物,源遠流長,門中弟子對其奉如神明,正因為如此,當年冷嚣戰死之後,先輩本欲将他的三名弟子一并誅殺,結果他最小的弟子——亦即墨歎墨師叔祖卻因手持墨玉,同門中人不敢冒犯而幸存下來。
” 他提及墨東風的祖父墨歎時,仍執晚輩之禮,以“師叔祖”稱之,可見其心胸頗為磊落分明。
别之棄繼續道:“墨玉看似與尋常之玉無異,但隻需将它浸入清澈的水中,就可發現其非凡之處。
” 洞内有一隻大木桶,盛滿了水,上面浮着兩隻木勺,是别之棄用以澆藥草之用的。
這時,他将兩隻木勺皆舀滿清水,小心置于石桌上,随後極為慎重地将兩塊玉分别放入木勺中,靜觀其變。
他的神情顯得甚是緊張,右手指關節被壓迫得“咔咔”直響。
師一格亦目不瞬轉地望着清水中的兩塊玉,隻見兩塊玉在清水中更顯晶瑩圓潤。
洞中極靜,連他們的呼吸聲也清晰可聞。
倏聞師一格“啊”地一聲驚呼,顯得極為吃驚。
他乃是墨門弟子,有關墨玉之事他自然也是知曉的,按照常規,縱然墨玉有何異變,他亦不應如此驚愕。
讓他驚駭欲絕的是:此時兩塊玉皆有了異乎尋常的變化! 但見絲絲縷縷的墨線自兩塊玉石中不斷滲出,并在水中化開,木勺中的水漸漸變黑。
這正是墨玉的神奇之處。
但世間本隻有一塊墨玉! 目睹眼前情景,别之棄的臉色變得極為蒼白,他喃喃自語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我道世間惟有墨東風手中的墨玉方有化水為墨的奇能,所以……認定墨東風是毒殺我妻的兇手,難道……難道是我…… 錯了?是我錯了?!“ 一種刻骨仇恨,隐于心中十數年,無疑是極為痛苦的,但若當他突然發現自己的仇恨也許是錯誤的,那又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痛苦? 此時,木勺中的水已漆黑一片,再也無法看見其中的玉石。
墨顯為華夏聖祖黃帝身邊四士之一,四士為聖儒、孫戰、墨顯、祖玄。
黃帝涿鹿一戰大勝蚩尤後,遂以養民生息為重,明禮教,立法典。
黃帝身邊的四士中,孫戰擔負操持兵革之任,聖儒教萬民以禮,祖玄以其五行生克之理上觀天象,下察人事。
而墨顯則窮思禅心,制定諸般典章,相傳,為書寫諸類典藉,他曾“日用鬥墨”,黃帝感其勤懇之心,特賜送可化水為墨的墨玉,以減其勞累。
由墨玉化水而成的墨汁,比尋常墨汁更為潤澤。
※※※ 别之棄面對兩塊毫無二緻的玉,搖首長歎:“墨玉誤我,墨玉誤我。
” 師一格道:“兩塊玉石絕不可能全是真正的墨玉,卻又真假莫辨,該當如何?” 别之棄道:“當年我以清水一試,便确信在亡妻現場中拾到的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