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網中縱橫
關燈
小
中
大
腳下一錯,斜斜倒踏半步。
手中之劍順着癡愚禅師那渾厚無匹的内力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讓人目眩神迷的弧線,竟在對方強悍的勁氣之下,順勢而作,将劍抵于池上樓的胸口心髒處! 一接之下,牧野栖與癡愚禅師同時暗驚,牧野栖心知若非癡愚禅師心懷慈悲,隻取他的劍而攻,如改為攻擊他本人,那麼此時他絕難順利地将劍抵于池上樓的胸前。
而癡愚禅師因教人心切,故一出手就已用了七成功力,沒想到對方如此年輕,卻已有非凡劍道,竟能順勢而作,手中之劍既未脫手,也未折斷,實是大出癡愚禅師的意料之外。
此刻,牧野栖的劍抵于池上樓胸前,雙方立時出現了僵局。
牧野栖當即很恭敬地道:“晚輩不得已冒犯禅師,望禅師寬宏。
”說話時,他的劍尖仍是不離池上樓前胸。
池上樓身為名門弟子,備受江湖人物尊敬,如今卻被一少年以劍威脅,心中極度不忿,加上有傷在身,臉色極不好看。
癡愚禅師本為正盟盟主,天下共知,思過寨則為正盟一支,牧野栖如此對待池上樓,無疑近于羞辱于正盟。
癡愚禅師緩聲道:“小施主,凡事應适時而止,何必如此咄咄相逼?你若信得過老衲,就說清事由,分個是非曲直,青紅皂白。
” 牧野栖道:“禅師乃武林泰鬥,一言九鼎,晚輩自然信得過,晚輩并無與池大俠為故之心,隻是緣由一場誤會……” “誤會?我師弟戈無害親口告訴我殺他的兇手是你,你就要殺我滅口,又有什麼誤會可言?我池某技不如人,你将我性命取了便是!若是你此刻不殺我,日後我必為師弟報仇!”他一口氣說完這一段話,忍不住一陣劇烈的咳嗽。
癡愚禅師低誦一聲“阿彌陀佛”,随即道:“池大俠傷至如此,小施主既然自忖無錯,便請相信老衲一次,老衲擔保在事情末明真相之前,絕不會為難你。
” 牧野栖搖了搖頭,道:“晚輩對禅師自是信服,隻是戈無害已死,死無對證,要想查明真相,談何容易?晚輩既不想冒犯池大俠,更不敢冒犯禅師,晚輩隻求禅師與諸位今日能給晚輩一個機會,晚輩日後自會證明戈無害之死,是咎由自取!” “你說戈無害之死,是咎由自取?如此說來,你倒是匡扶正義,除暴安良了?”一個低啞的聲音道,說話者是自院子裡進入内堂的一名五旬劍客,此人身着青衫,臉色略略顯得蒼白,鼻梁格外高挺,他的劍不是如常人那般佩于腰間,而是雙手環抱于胸前,這正是崆峒派中用劍的習慣,看來眼前此人應是崆峒派的左尋龍。
牧野栖聽出左尋龍語氣不善,對己頗有指責之意,不由忖道:“果不出我所料,十大名門互為連理,自然是護着正盟的人,我一時又找不出戈無害被他人控制挾迫的證據,若是沒有池上樓這一擋箭牌,又豈能逃過他們正盟的共同聲讨?那時極可能冤死不說,還要背負賤名——所幸我終未走錯。
” 當下他鎮定地道:“戈無害濫殺無辜,正好被我遇見,我與之論理,幾言不和,便拔劍相見,我僥幸勝了他,但并不願動手殺他。
公道自在人心,要取戈無害性命,也不必由我動手,思過寨俠名遠播,對寨中弟子約束嚴謹,思過寨自會處治妥當。
怎奈戈無害一心要緻我于死地,不死不休,我感覺到他極可能被别人挾制而身不由已,有心忍讓,可惜為了自保,一不留神,有了無心之錯。
池大俠不明真相,隻是因為與戈無害同門情深,就偏聽戈無害之辭,要為之報仇。
戈無害的确是我所殺,但若讓我為他償命,武林又有何公道可言?” “公不公道,世人自有定論,你若信得過我們,就請放下手中之劍。
”左尋龍毫無表情地道。
“諸位隻要能退出内堂,我必離去,絕不傷池大俠毫發!” 左尋龍臉色更顯蒼白:“讓我等後退……嘿嘿,你的口氣未免也太大了!” 牧野栖神色不變地道:“其實此事之蹊跷,一想可知、為何我殺戈無害之後,池大俠恰好趕到?為何我與池大俠發生誤會時,諸位前輩又碰巧出現?若說這事從頭到尾都是巧合,那未必太巧了,讓人難以置信。
” 左尋龍慢慢踱近兩步,聲音低沉地道:“你是在指教我等?” “不敢,在下隻是說出一個事實而已。
” 左尋龍正待再說什麼,忽聽得癡愚禅師道:“左掌門,池大俠的傷勢要緊,我們退一退,又有何妨?” 原來,崆峒、青城兩大門派先後被風宮攻陷後,青城弟子被斬殺殆盡,崆峒派卻有部分弟子僥幸幸免遇難,幸存弟子便推左尋龍為新任掌門。
牧野栖心道:“看來左尋龍已代其兄之位,成了崆峒派的掌門人。
” 左尋龍有些不甘心地道:“……也好……”—— 感謝掃描的書友,劍心OCR、校對 ********************
手中之劍順着癡愚禅師那渾厚無匹的内力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讓人目眩神迷的弧線,竟在對方強悍的勁氣之下,順勢而作,将劍抵于池上樓的胸口心髒處! 一接之下,牧野栖與癡愚禅師同時暗驚,牧野栖心知若非癡愚禅師心懷慈悲,隻取他的劍而攻,如改為攻擊他本人,那麼此時他絕難順利地将劍抵于池上樓的胸前。
而癡愚禅師因教人心切,故一出手就已用了七成功力,沒想到對方如此年輕,卻已有非凡劍道,竟能順勢而作,手中之劍既未脫手,也未折斷,實是大出癡愚禅師的意料之外。
此刻,牧野栖的劍抵于池上樓胸前,雙方立時出現了僵局。
牧野栖當即很恭敬地道:“晚輩不得已冒犯禅師,望禅師寬宏。
”說話時,他的劍尖仍是不離池上樓前胸。
池上樓身為名門弟子,備受江湖人物尊敬,如今卻被一少年以劍威脅,心中極度不忿,加上有傷在身,臉色極不好看。
癡愚禅師本為正盟盟主,天下共知,思過寨則為正盟一支,牧野栖如此對待池上樓,無疑近于羞辱于正盟。
癡愚禅師緩聲道:“小施主,凡事應适時而止,何必如此咄咄相逼?你若信得過老衲,就說清事由,分個是非曲直,青紅皂白。
” 牧野栖道:“禅師乃武林泰鬥,一言九鼎,晚輩自然信得過,晚輩并無與池大俠為故之心,隻是緣由一場誤會……” “誤會?我師弟戈無害親口告訴我殺他的兇手是你,你就要殺我滅口,又有什麼誤會可言?我池某技不如人,你将我性命取了便是!若是你此刻不殺我,日後我必為師弟報仇!”他一口氣說完這一段話,忍不住一陣劇烈的咳嗽。
癡愚禅師低誦一聲“阿彌陀佛”,随即道:“池大俠傷至如此,小施主既然自忖無錯,便請相信老衲一次,老衲擔保在事情末明真相之前,絕不會為難你。
” 牧野栖搖了搖頭,道:“晚輩對禅師自是信服,隻是戈無害已死,死無對證,要想查明真相,談何容易?晚輩既不想冒犯池大俠,更不敢冒犯禅師,晚輩隻求禅師與諸位今日能給晚輩一個機會,晚輩日後自會證明戈無害之死,是咎由自取!” “你說戈無害之死,是咎由自取?如此說來,你倒是匡扶正義,除暴安良了?”一個低啞的聲音道,說話者是自院子裡進入内堂的一名五旬劍客,此人身着青衫,臉色略略顯得蒼白,鼻梁格外高挺,他的劍不是如常人那般佩于腰間,而是雙手環抱于胸前,這正是崆峒派中用劍的習慣,看來眼前此人應是崆峒派的左尋龍。
牧野栖聽出左尋龍語氣不善,對己頗有指責之意,不由忖道:“果不出我所料,十大名門互為連理,自然是護着正盟的人,我一時又找不出戈無害被他人控制挾迫的證據,若是沒有池上樓這一擋箭牌,又豈能逃過他們正盟的共同聲讨?那時極可能冤死不說,還要背負賤名——所幸我終未走錯。
” 當下他鎮定地道:“戈無害濫殺無辜,正好被我遇見,我與之論理,幾言不和,便拔劍相見,我僥幸勝了他,但并不願動手殺他。
公道自在人心,要取戈無害性命,也不必由我動手,思過寨俠名遠播,對寨中弟子約束嚴謹,思過寨自會處治妥當。
怎奈戈無害一心要緻我于死地,不死不休,我感覺到他極可能被别人挾制而身不由已,有心忍讓,可惜為了自保,一不留神,有了無心之錯。
池大俠不明真相,隻是因為與戈無害同門情深,就偏聽戈無害之辭,要為之報仇。
戈無害的确是我所殺,但若讓我為他償命,武林又有何公道可言?” “公不公道,世人自有定論,你若信得過我們,就請放下手中之劍。
”左尋龍毫無表情地道。
“諸位隻要能退出内堂,我必離去,絕不傷池大俠毫發!” 左尋龍臉色更顯蒼白:“讓我等後退……嘿嘿,你的口氣未免也太大了!” 牧野栖神色不變地道:“其實此事之蹊跷,一想可知、為何我殺戈無害之後,池大俠恰好趕到?為何我與池大俠發生誤會時,諸位前輩又碰巧出現?若說這事從頭到尾都是巧合,那未必太巧了,讓人難以置信。
” 左尋龍慢慢踱近兩步,聲音低沉地道:“你是在指教我等?” “不敢,在下隻是說出一個事實而已。
” 左尋龍正待再說什麼,忽聽得癡愚禅師道:“左掌門,池大俠的傷勢要緊,我們退一退,又有何妨?” 原來,崆峒、青城兩大門派先後被風宮攻陷後,青城弟子被斬殺殆盡,崆峒派卻有部分弟子僥幸幸免遇難,幸存弟子便推左尋龍為新任掌門。
牧野栖心道:“看來左尋龍已代其兄之位,成了崆峒派的掌門人。
” 左尋龍有些不甘心地道:“……也好……”—— 感謝掃描的書友,劍心OCR、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