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探虎穴巧取蚌珠還

關燈
第二回 探虎穴巧取蚌珠還 詩曰: 治世鹹誇禮法先,誰知禮法有時愆。

     李膺破柱方稱智,張儉投門不算賢。

     木附草依須着兔,鷹拿雀捉豈非仙? 始知為國經常外,禦變觀通别有權。

     話說鐵禦史依了鐵公子,上疏請旨自捕。

    在獄中候不到兩日,早頒下一道密旨到獄中來。

    鐵禦史接着暗暗開,看見是準了他的本,即命他自捕,滿心歡喜。

    因排起香案來,謝過了聖旨,仍舊将聖旨封好,不許人見。

    因自想道:“聖旨雖準,隻愁捉不出人來,卻将奈何?”就與鐵公子商量,要出獄往捕。

     鐵公子道:“大人且慢!大人一出獄,便招搖耳目,要驚動了大夬侯,使他提防。

    莫若大人再少坐片時,待孩兒悄悄出去,打開了養閑堂,捉出了韓願妻女,報知大人,然後大人飛馬來宣旨拿人,方為萬全也。

    ”鐵禦史點頭道:“是。

    ”因将密旨藏好,又囑獄官勿言。

    暗暗吩咐鐵公子道:“此行務要小心!” 鐵公子領命,即悄悄走回私衙與母親說知,又叫母親取出小時用的銅錘來。

    原來鐵公子十一二歲之時,即有膂力,好使器械,曾将熟銅打就一柄銅錘,重二十餘斤,時時舞弄玩耍。

     鐵禦史進京做官,恐他在家耍錘,惹出事來,故此石夫人收了他的,帶到京中。

    鐵公子不敢有違親命,隻得罷了。

    今日石夫人忽聽見讨取,因驚問道:“前日你父親一向不許你用,今日為何又要?”鐵公子道:“此去深入虎穴,不帶去無以防身。

    ” 石夫人見說得有理,便不拗他,因叫人取了出來付與他,并且囑咐道:“但好防身,不可惹事。

    ”鐵公子應諾,又叫人暗暗傳呼了一二十個能事的衙役遠遠跟随,以備使喚,又叫人取酒來飲。

    飲到半酣,卻換了一身武服,暗帶銅錘,裝束得天神相似,外面仍罩儒衣,騎了一匹白馬,隻叫一人跟随,竟暗暗出齊化門來,并不使一人知覺。

     出了城門外,放開辔頭,霎時間就望見了一所大宅院,橫于道左,高瓦飛甍,十分富麗。

    鐵公子心知是了,遂遠遠下了馬,叫小丹牽着,自卻慢慢踱到眼前,細細一看,隻見兩邊是兩座牌坊,那牌坊上皆有四字;一邊乃是“功高北阙”;一邊是“威鎮南天”。

    牌坊中間,卻是三個虎座門樓,門樓上面中間直立着一匾,匾上寫:“欽賜養閑”四個金字。

    門樓下三座門,俱緊緊閉着。

     鐵公子看了一回,見沒有人出入,心下想道:“此正門不開,側首定有旁門出入。

    ”因沿着一帶高牆,轉過一條橫街,半腰中果有一座小小門樓,兩扇金釘朱門,卻也閉着,門上鎖了一把大鎖,又十字交貼着大夬侯的兩張封皮,細細一看,封皮雖是封的,卻是時常啟開拆斷的。

    門雖閉着,卻露條亮縫,内裡不曾上闩。

    門旁粉壁上又貼着一張告示,字有碗大,上寫着:“大夬侯示:此系朝廷欽賜禁地,官民人等,俱不得至此窺探,取罪不校特示!” 門樓兩旁,有兩間門房,許多家人在内看守。

     鐵公子看在眼裡,有些詫異,但不輕易驚動他,急回身走到小丹牽馬的所在,将儒衣脫去,露出一身武裝,手提銅錘,翻身上馬,因吩咐小丹道:“你可招呼衆捕役,即便趕來,緊緊伺候,倘捉了人,可即飛馬報知老爺,請他快來。

    ”小丹答應了。

    然後一辔頭跑至門樓前,跳下馬來,手執銅錘,大聲叫道:“奉聖旨要見大夬侯,快去通報!”門房中忙走出四五個頭頂大帽、身穿絹衣的家人來,一時摸不着頭腦,慌慌張張答應道:“老爺在府中,不在此處。

    ”鐵公子大喝一聲道:“胡說!府中人明明供稱在此,你這班該死的奴才,怎敢隐瞞,違背聖旨,都要拿去砍頭!”吓得衆家人面面相觑,倉卒中答應不來。

    鐵公子又大聲叫道:“還不快快開門,隻管挨死怎麼!” 内中一個老家人,見嚷得慌,隻得大着膽說道:“公侯人家,老爺不在此,誰敢開門?就是開了門,此系朝廷欽賜的禁地,爺也不敢進去。

    ”鐵公子聽了,大怒道:“奉聖旨拿人,怎麼不敢進去?你不開,等我自開。

    ”因走近前,舉起銅錘,照着大鎖上隻一錘,豁喇一聲響,早已将大鎖并銅環打折落在地下,那兩扇門使豁喇喇自開了。

    鐵公子見門開,大踏步徑往裡走。

     衆家人看見鐵公子勢頭勇猛,誰敢攔阻?隻亂嚷道:“不好了!” 飛一般進去報信。

     原來這大夬侯因一時高興,将韓願女兒搶了來家,也隻看是窮秀才家無處伸冤,不期撞見鐵禦史作對頭,上疏參論,又不料聖旨準了,着刑部審間,一時急了,沒法擺布,隻得将韓願夫妻一并搶來,藏在養閑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