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省鳳城俠憐鴛伴苦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回 省鳳城俠憐鴛伴苦
詩曰:
偌大河山偌大天,萬千年又萬千年。
前人過去後人續,幾個男兒是聖賢! 又曰:寤寐相求反側思, 有情誰不愛蛾眉。
但須不作鑽窺想, 便是人間好唱随。
話說前朝北直隸大名府有一個秀才,姓鐵雙名中玉,表字挺生,甚生得豐姿俊秀,就象一個美人,因此,裡中起個渾名,叫做“鐵美人”。
他人品秀美,性格就該溫存。
不料他人雖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鐵一般,十分執拗;又有幾分膂力,有不如意,動不動就要使氣動粗,等閑也不輕易見他言笑。
倘或交接富貴朋友,滿面上霜也刮得下來,一味冷淡。
卻又作怪,若是遇着貧交知己,煮酒論文,便終日歡然,不知厭倦。
更有一段好處,人若緩急求他,便不論賢愚貴賤,慨然周濟;若是谀言谄媚,指望邀惠,他卻隻當不曾聽見。
所以人多感激他,又都不敢無故親近他。
他父親叫做鐵英,是個進士出身,為人忠直,官居禦史,赫赫有敢谏之名。
母親石氏,随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他天資既高,學問又出人頭地,因此看人不在眼上,每日隻是閉戶讀書,至讀書有興,便獨酌陶情,雖不叫做沉酣曲蘖,卻也朝夕少它不得。
再有興時,便是尋花問柳,看山玩水而已。
十五、六歲時,父母便要與他結親。
他因而說道:“孩兒素性不喜偶俗,若是朋友,合則留,不合則去可也。
夫婦乃五倫之首,一諧伉俪,便是白頭相守,倘造次成婚,苟非淑女,勉強周旋則傷性;去之、擲之,又傷倫;安可輕議?萬望二大人少寬其期,以圖選擇。
”父母見他說得有理,便因循下來,故至今年将二十,尚未有配,他也不在心上。
一日,在家飲酒讀書,忽讀到比幹谏而死,因想道:“為臣盡忠,雖是正道,然也須有些權術。
上可以悟主,下可以全身,方見才幹,若一味耿直,不知忌諱,不但事不能濟,每每觸王之怒,成君之過,至于殺身,雖忠何益、又飲了數杯,因又想道:“我父親官居言路,賦性骨鲠,不知機變,多分要受此累。
”一時憂上心來,便恨不得插翅飛到父親面前,苦勸一番,遂無情無緒,彷惶了一夜。
到次日,天才微明,就起來吩咐一個托得的老家人,管了家事,又叫人收拾了行李,備了馬匹,隻叫一個貼身伏侍的童子,叫做小丹的跟随進京,去定省父母。
正是:死君正是忠臣志,憂父方成孝子心。
任是人情百般厚,算來還是五倫深。
鐵公子忙步進京,走了兩日,心焦起來。
貪着行路,不覺錯過宿頭。
天色漸昏,沒個歇店,隻得沿着一帶土路,轉入一個鄉村來借祝到了村中來,隻見村中雖有許多人家,卻東一家,西一家,散散住開,不甚相連。
此時,鐵公子心慌,也不暇去揀擇大戶人家,隻就近在村口一家門前便下了馬,叫小丹牽着,自走進去,叫一聲:“有人麼?”隻見裡面走出一個老婆子來,看見鐵公子秀才打扮,忙問道:“相公莫非是京中出來,去看韋相公,不認得他家,要問我麼?”鐵公子道:“我不是看什麼韋相公,我是要進京,貪走路,錯過了宿頭,要借住的。
”老婆子道:“若要借住不打緊,但是窮人家沒好床鋪供給,莫要見怪。
”鐵公子道:“這都不消,隻要過得一夜便足矣,我自重謝。
”遂叫小丹将行李取了進來,那老婆子叫他将馬牽到後面菜園破屋裡去喂,請鐵公子到旁邊一間草屋裡去坐,燒了一壺茶出來,請鐵公子吃。
鐵公子吃着茶,因問道:“你方才猜我是京裡出來看韋相公的,這韋相公卻是何人?又有何事,要誰來看他?”老婆子道:“相公,你不知道,我這地方原不叫做韋村,隻因昔年出過一個韋尚書,他家人丁最盛,村中十停人家,倒有六七停姓韋,故此才叫做韋村。
不期興衰不一,過了數十年,這韋姓一旦敗落,不但人家窮了,連人丁也少了。
就有幾家,不是種田,就是挑糞,從沒個讀書之子。
不料近日風水又轉了,忽生出一個韋相公來,才十六、七歲就考中了一個秀才。
京中又遇了一個同學秀才的人家,愛他年紀孝有才學,又許了一頭親事,隻因他家貧徹骨,到今三、四年,尚不曾娶得。
數日前,忽有一個富豪大官府,看見他妻子生得美貌,定要娶她。
她父母不肯,那官府惱了,因倚着官勢,強叫許多人将女子擡了回去。
前日有人來報知韋相公,韋相公慌了,急急進京去訪問。
不期訪了一日,不但他妻子沒有蹤迹,連他丈人、丈母也沒個影兒。
欲要告狀,又沒個指實見證,況他對頭又
前人過去後人續,幾個男兒是聖賢! 又曰:寤寐相求反側思, 有情誰不愛蛾眉。
但須不作鑽窺想, 便是人間好唱随。
話說前朝北直隸大名府有一個秀才,姓鐵雙名中玉,表字挺生,甚生得豐姿俊秀,就象一個美人,因此,裡中起個渾名,叫做“鐵美人”。
他人品秀美,性格就該溫存。
不料他人雖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鐵一般,十分執拗;又有幾分膂力,有不如意,動不動就要使氣動粗,等閑也不輕易見他言笑。
倘或交接富貴朋友,滿面上霜也刮得下來,一味冷淡。
卻又作怪,若是遇着貧交知己,煮酒論文,便終日歡然,不知厭倦。
更有一段好處,人若緩急求他,便不論賢愚貴賤,慨然周濟;若是谀言谄媚,指望邀惠,他卻隻當不曾聽見。
所以人多感激他,又都不敢無故親近他。
他父親叫做鐵英,是個進士出身,為人忠直,官居禦史,赫赫有敢谏之名。
母親石氏,随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他天資既高,學問又出人頭地,因此看人不在眼上,每日隻是閉戶讀書,至讀書有興,便獨酌陶情,雖不叫做沉酣曲蘖,卻也朝夕少它不得。
再有興時,便是尋花問柳,看山玩水而已。
十五、六歲時,父母便要與他結親。
他因而說道:“孩兒素性不喜偶俗,若是朋友,合則留,不合則去可也。
夫婦乃五倫之首,一諧伉俪,便是白頭相守,倘造次成婚,苟非淑女,勉強周旋則傷性;去之、擲之,又傷倫;安可輕議?萬望二大人少寬其期,以圖選擇。
”父母見他說得有理,便因循下來,故至今年将二十,尚未有配,他也不在心上。
一日,在家飲酒讀書,忽讀到比幹谏而死,因想道:“為臣盡忠,雖是正道,然也須有些權術。
上可以悟主,下可以全身,方見才幹,若一味耿直,不知忌諱,不但事不能濟,每每觸王之怒,成君之過,至于殺身,雖忠何益、又飲了數杯,因又想道:“我父親官居言路,賦性骨鲠,不知機變,多分要受此累。
”一時憂上心來,便恨不得插翅飛到父親面前,苦勸一番,遂無情無緒,彷惶了一夜。
到次日,天才微明,就起來吩咐一個托得的老家人,管了家事,又叫人收拾了行李,備了馬匹,隻叫一個貼身伏侍的童子,叫做小丹的跟随進京,去定省父母。
正是:死君正是忠臣志,憂父方成孝子心。
任是人情百般厚,算來還是五倫深。
鐵公子忙步進京,走了兩日,心焦起來。
貪着行路,不覺錯過宿頭。
天色漸昏,沒個歇店,隻得沿着一帶土路,轉入一個鄉村來借祝到了村中來,隻見村中雖有許多人家,卻東一家,西一家,散散住開,不甚相連。
此時,鐵公子心慌,也不暇去揀擇大戶人家,隻就近在村口一家門前便下了馬,叫小丹牽着,自走進去,叫一聲:“有人麼?”隻見裡面走出一個老婆子來,看見鐵公子秀才打扮,忙問道:“相公莫非是京中出來,去看韋相公,不認得他家,要問我麼?”鐵公子道:“我不是看什麼韋相公,我是要進京,貪走路,錯過了宿頭,要借住的。
”老婆子道:“若要借住不打緊,但是窮人家沒好床鋪供給,莫要見怪。
”鐵公子道:“這都不消,隻要過得一夜便足矣,我自重謝。
”遂叫小丹将行李取了進來,那老婆子叫他将馬牽到後面菜園破屋裡去喂,請鐵公子到旁邊一間草屋裡去坐,燒了一壺茶出來,請鐵公子吃。
鐵公子吃着茶,因問道:“你方才猜我是京裡出來看韋相公的,這韋相公卻是何人?又有何事,要誰來看他?”老婆子道:“相公,你不知道,我這地方原不叫做韋村,隻因昔年出過一個韋
不期興衰不一,過了數十年,這韋姓一旦敗落,不但人家窮了,連人丁也少了。
就有幾家,不是種田,就是挑糞,從沒個讀書之子。
不料近日風水又轉了,忽生出一個韋相公來,才十六、七歲就考中了一個秀才。
京中又遇了一個同學秀才的人家,愛他年紀孝有才學,又許了一頭親事,隻因他家貧徹骨,到今三、四年,尚不曾娶得。
數日前,忽有一個富豪大官府,看見他妻子生得美貌,定要娶她。
她父母不肯,那官府惱了,因倚着官勢,強叫許多人将女子擡了回去。
前日有人來報知韋相公,韋相公慌了,急急進京去訪問。
不期訪了一日,不但他妻子沒有蹤迹,連他丈人、丈母也沒個影兒。
欲要告狀,又沒個指實見證,況他對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