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林寺内危機重

關燈
死大事,義不容辭,侯陵慨然答就應下來。

     這下可苦了閑雲野鶴,遊戲人間的九指神偷侯老俠。

    蓋因一微上人,不過朦胧參悟,到底此人姓什名準,降生中州何處?一概不知其詳。

    侯陵如大海撈針般,四處探訪富戶人家的幼年子弟,不是年齡不對,就是生日不對,日子愈長愈覺渺茫。

     由于這一年多來,侯陵足迹始終不離開中河洛一帶,因此常到諸葛玉堂家盤桓。

    他愛諸葛玉堂秘制的百花佳釀,更愛諸葛玉堂潇麗不俗,因此原來泛泛之交,倒結成了晚年的密友。

    湘青和藝兒這一對小兒女,更是與侯陵投緣,因此,每當踏破鐵鞋無覓處,心中煩悶異常之時,隻要到諸葛玉堂處來大醉一場,逗弄逗弄這一雙娃娃,一切尤愁便都抛到九霄雲外。

     這年夏天,侯陵從銅山沿黃河西上,直到潼關,再沿渭水西到鹹陽,細細搜索了一避,仍舊毫無蹤迹。

    由鹹陽踅回長女,順道到黑珠崖來探望諸葛玉堂,正值重陽佳節,登高置酒,鬧談之中,侯陵提及當年與藝兒之父伏一睿,在泰山登高,分手以後,伏一睿不上兩個月,就在海南五指山誤飲毒泉而亡的往事,唏噓不止。

    那諸葛玉堂也黯然微歎道:“老前輩可知,藝兒并非一睿的遺孤?” 侯陵聞言詫異,問道:“那麼藝兒又是什麼人呢?” 于是,諸葛玉堂停杯低語,說出藝兒一段神秘身世。

     事在一年半以前,長安城内安平镖局掌櫃,諸葛玉堂的三十年老友“銀槍神臂”胡勝魁,派趟子手丁四騎子快馬,來請諸葛玉堂去診治一宗疑難大症。

     病人乃是一個幼童,據胡勝魁說,他從太原交镖以後,回程在潼關附近的山澗中,發現這個孩子,渾身傷痕,但胸頭猶有一絲熱氣,江湖道上,講的是扶傾濟危,豈能見死不救,因此将他帶回镖局,延醫診治。

    奇怪的是,孩子始終昏迷不醒,但又并不斷氣,請來的醫生都識不透其中道理,這才求教于不輕易下山出診的諸葛玉堂。

     諸葛玉堂,果然名不虛傳,一看之下,微微笑着問胡勝魁況:“賢弟久行江湖,見多識廣,可知此子為何如此?” 胡勝魁欠身笑道:“正因小弟愚昧,才來請教老大哥。

    ” 諸葛玉堂不再答話,打開了藥囊,取出秘制的紫金奪命丹,調化開了,将那孩子身上傷處塗遍,白布包好。

    下餘之藥,撬開孩子牙關,和茶灌了下去,然後在他右邊肺底稍下,用兩分真力,使掌一推,孩子的手足一動,哼出聲來。

     旁邊看熱鬧的镖頭、趟子手、車把式擠了一屋子,一看孩子醒了,一齊高興的叫道:“好了,好了,果然諸葛大俠好手段。

    ” 這時胡勝魁也已明白,便問:“這孩子可是讓人點了重穴?” 諸葛玉堂點頭回說:“正是讓人點了胸前的巨阙穴。

    可也虧得先點了穴,氣血一閉,内裡才不受傷害,要不然從出上摔到山澗裡,豈還有他的命在?” 胡勝魁一聽這話,不由孤疑,接下來又問說:“先點穴後摔落,那就不是失足,難道他小小年紀,就受人暗算?” 諸葛主堂罷手回說:“賢弟問得有理,回頭一問孩子就知道了,現在先救人要緊。

    ” 說完,在八仙桌前坐了下來,提筆開了一張加減十三味的方子。

    胡勝魁趕緊叫人去抓了藥來,煎好讓孩子服下。

     果然諸葛玉堂有起死回生的妙術,不消半月,那孩子便已複原,鮮蹦活跳,茁壯調皮。

    就有一樣,可煞作怪,問起孩子,姓什名誰?家住何處?一概都茫然不知。

    胡勝魁無計可施,隻得帶了孩子,再來求教諸葛玉堂。

     諸葛玉掌聞言也覺怪異,八、九歲的孩子,應已懂得人事,再說孩子沒有一個不要找父母的,這孩子在胡勝魁家一點都不認生,仿佛對他自己過去的一切,毫無印象,這其中必有原因。

     于是諸葛玉堂将孩子帶入靜室,從頭至足,細加檢視,好久才出室問胡勝魁道:“說來慚愧,愚兄自問對點穴之道,精研四十年,江湖上少有對手,現在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天竟未看出來。

    ” 胡勝魁大駭急問:“怎麼?” 諸葛玉堂拉過孩子,指着他腦後說:“這裡是玉枕骨,名為腦戶穴,為督脈陽氣上升入泥丸的門戶,通十二經脈,如擊成重傷,七日必死。

    腦戶穴下一寸,即是啞穴,點傷成啞吧,無治。

    此子在腦戶穴與啞穴之間,被人以陰柔掌法所擊,所以過去記憶,盡皆喪失。

    ” 胡勝魁又問:“那麼該如何解救呢?” 諸葛玉堂搖搖頭說:“愚兄可無能為力。

    ” 胡勝魁方在沉吟之間,諸葛玉堂又問道:“動問賢弟,此子如何處置,賢弟想已成竹在胸?” 胡勝魁知道話裡有話,便反問道:“老大哥看,該怎麼辦?” 諸葛玉堂略停一停,莊容答道:“山居寂莫,湘青得找一個小朋友作伴,如果賢弟肯割愛,就讓愚兄我來撫養這個孩子,如何?” 胡勝魁一聽此話,正中下懷。

    原來他膝下已有五男三女,妻室劉氏本就在埋怨,自己的孩子還照料不了,又拾個野孩子來添麻煩,因此原有把這孩子送人的打算,此時一聽諸葛大俠願意收養,那真是千穩萬妥的好事,自然一口答應。

     在諸葛大俠卻另有深意,說給湘青作伴,實是托詞。

    因細看這情形,這孩子乃是受人暗算,必有深仇大恨在内,如果仇家得知消息,趕來強索硬要,豈不是平地風波,替胡勝魁招惹麻煩,因此才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實是成全老友的一番好意。

     從此這孩子就跟了諸葛大俠,起名藝兒,對外則宣稱是他的遠房表侄銀鞭大俠伏一睿的遺孤。

     當時諸葛玉堂叙畢這番經過,侯陵也歎息不置,說道:“看這孩子,根基極厚,不想幼年之間,就有九死一生的遭遇,現在連父母何人都不知道,豈非天倫骨肉之間一大慘事。

    回頭我倒要看看,或許能叫他恢複記憶亦未可知。

    ” 諸葛玉堂微笑道:“不瞞老前輩說,其實要知道他的身世,也還不難。

    ” 原來藝兒腦後所受一掌之傷。

    記憶盡失,諸葛玉堂并非無能為力,實怕藝兒記憶恢複之後,恐有什麼悲慘之事,充滿了小小心靈,反而斷傷天機,對孩子有害無益,所以故意聽其自然,待到藝兒成年以後,再看情形,斟量施為。

     這一番用心仁厚的老謀深算,侯陵大為歎服。

    因心下關切便又問道:“自此以後,可曾聽說有人來找過藝兒?” 諸葛玉堂答道:“晚輩曾問過胡勝魁,始終沒有。

    ” 侯陵說道:“想是窮家小戶的孩子,為歹人拐帶,丢了也就算了。

    ” 諸葛玉堂搖搖頭答說:“不然,此子當初绫羅裹體,必是生長在富貴人家。

    ” 這一句話,恍如焦雷轟頂,侯陵細想一想,頓覺如無邊黑暗中的一片光明,急急問道:“老弟台莫不是故意诳騙老朽?” 諸葛五堂真想不透這位遊戲三昧的老前輩,又在搗什麼鬼?一時在那裡,答不上話來。

     侯陵一陣大笑,聲震山谷,笑罷舉杯道聲:“請!”巨觥連于,痛飲過一氣,才笑盈盈的說道:“多謝老弟,這番大概算是找對了娘家了。

    ” 當下把一年多來奔波之事,細說了一遍,隻不過不便提及—微,僅說受一武林異人的重托。

    諸葛玉堂也覺藝兒的出身與年齡都算相符,隻是生辰卻不知對不對? 他這一提,侯陵不免犯了愁,問說:“老弟台可有什麼高見?怎麼才能知道藝兒的生辰?” 諸葛玉堂沉吟了一會,答道:“想來富家大戶,孩子出生以後,都要排算八字,老前輩何不從這方面下手?” 話猶未完,侯陵拍手叫道:“着啊!老弟台真是指點迷津,好痛快!”說罷又引杯痛飲,直到新月初上,乘着酒興,連夜動身,去辦正事。

     因為聽藝兒的口音,是出生在開封一帶,這也正合了一微上人默悟所得,此一“有緣人”生在中州的話,所以侯陵出武關,過廬氏,沿洛水取道洛陽,直奔開封,下榻在大相國寺前綢緞楊家。

     綢緞楊家的主人楊守雲,四十左右年紀,為開封五大富商之一,豪爽好客,愛友如命,性好習武,善使一對護手雙鈎,因此江湖公稱“神鈎小孟嘗”。

    侯陵遊戲人間,曾故意喬妝做貧病交迫的老叫花,望門投靠,誰知楊守雲真個慧眼識英雄,請入内室,待以上賓之禮,侯陵感其誠意,結成忘年之交。

    當初,侯陵因為要找的“有緣人”生長在富家,自己既不便出面,耶麼委托楊守雲實是最理想的人選,這次一客不煩二主,自然仍以找楊守雲幫忙比較适當,所以一到開封,首先便到楊家。

     當下一說經過,楊守雲也代侯陵高興,秘密計議了一番,叫來得力管家,放出話去,就說:楊家一個五歲的小姐,因為命宮犯煞,須得配一位于生八月十五的八九歲富家小公子,叫相家命館如有此等八字,快快拿來,每個八字,酬銀二兩,如果将來喜事成功,另有重賞。

     這話不到兩天工夫,就已傳遍星相同行之中,送來了二三十個八字,逐一打聽,不是年歲不符就是身世有異,也還有冒充騙賞的,楊守雲素性寬厚豪邁,一律照賞不誤,花冤枉錢揚守雲不在乎,隻是想出來的這條計策,毫無效果,心内不免怏怏。

     倒反是侯陵過意不去,轉而說些寬慰的話,彼此愁懷不開,楊守雲便邀侯陵到酒樓去買醉。

    侯老俠一聽見酒,天大的事都可擱下,當即欣然應諾。

     二人出了大門,信步往大相國寺閑遊。

    楊守雲家道素封,且又為人寬厚,因此一路走來,不斷有人招呼問好,侯陵頗覺厭煩,再說酒蟲亦已爬到喉頭,正待找一家酒樓,先喝它三盅,隻聽有人叫道:“楊大爺,楊大爺!” 二人停步一看,面前正是一家星相館,上挂一塊黑底金漆招塊:“邢孟齊設硯候教。

    ”叫“楊大爺”的人,正是那邢盂齊。

     楊守雲一面招呼,一面向侯陵說道:“這邢孟齊排八字,開封有名,我陪老前輩進去看看。

    ” 侯陵道聲“好”,跟着楊守雲進子命星館。

    邢孟齊殷勤萬分,敬茶敬煙,鬧過一陣,邢孟齊才說:“聽說小姐的八字有關煞,何不讓孟齊來細看一看。

    ” 楊守雲故意淡淡的笑道:“這都是内人鬧的,小孩子家哪有這麼多講究?” 邢孟齊不以為然的答道:“楊大爺,子平一道,實有至理。

    ”停了一下,又說:“可是說小姐要配一位八月十五生的八九歲小公子?” 楊守雲道:“倒是有這麼一說。

    怎麼不見你疊八字來,好歹也賺他個二兩頭!” 邢孟齊笑道:“開封官宦人家,富商巨戶的小少爺,在我于裡的八字倒也不少,就沒有一個像楊大爺所說的那樣的。

    找來找去,勉強找到一個……” 那孟齊的話未說完,楊守雲可就沉不住氣了,趕緊搶着問道:“在哪裡?” 邢孟齊搖搖頭答道:“楊大爺先别高興,沒用!第一,生日是閏八月十五。

    ” 楊守雲道:“閏八月也是八月。

    你且說,幾歲了?” 邢盂齊掐指算了一算一會說:“該是九歲了。

    ” 落地算一歲,九歲則生在八年之前,一微曾說生在七年前,那是去年的話,算來恰正相符。

    侯陵便插言問道:“邢先生,你這第二無用又是什麼?” 邢孟齊道:“第二,這位九歲的小公子不在開封。

    ” 侯陵緊接着又問:“現在何處?” 邢孟齊答道:“這就不知道了。

    隻知道去年春末夏初,舉家遷移,不知搬到何處,豈不是有也沒有?” 楊守雲說道:“你不管有用沒用,你隻說是哪一家的孩子?” 邢孟齊道:“南門外祈總兵家二房裡的孫少爺,學名叫做祈煥的那一個。

    ” 楊守雲臉上的神情微變,向侯陵使個眼色,摸出一塊碎銀子,擺在桌上,起身拱手,說聲:“真的沒用,我們不談也罷,改日見吧!” 邢孟齊方要謙讓,不肯收此銀兩,楊守雲已挽着侯陵撥長出門。

     二人就在這大相國寺左近,上了一家大酒館,名叫得月樓,這時不過未末申初,午市已過,晚市未到,甚為清靜,楊守雲随便叫了酒菜,揮走夥計。

    才悄悄向侯陵說道:“老前輩,怕是打對了。

    ” 侯陵停杯微笑道:“看老弟的神情,我就知道不虛此行,想來老弟與祈總兵家二房有舊?” 楊守雲點頭答道:“正是。

    ”接着又長歎一聲道:“祈煥這孩子身上有一段父死母辱的血海深仇。

    ” 楊守雲移一移座位,就着侯陵耳邊,細細訴說那家的悲慘故事,良久方罷。

     侯陵聽罷,也覺慘然不歡。

    不過祈煥到底是否就是藝兒,卻還得中有真恁實據,才好作準。

     楊守雲聽侯提出此間,也覺有理,稍一沉思,便欣然叫道:“這太好辦了。

    内人當初跟祈家二少奶奶原是走得很近的,祈煥身上也許有什麼特征,内人或許知道,印證一下,便可明白。

    再不然讓内人到黑珠崖去一趟,一看也就了然。

    ” 侯陵聞言大喜,顧不得再在灑樓貪杯,回到楊家,把楊守雲的夫人請了出來.一說根由,楊夫人想了一會答道:“好像這孩子足心上有粒紅痣,記不真切了,不過,孩子的相貌我是畫得出來的。

    ” 楊守雲拍手笑道:“真是該死,我怎麼忘了這個了。

    ” 原來楊夫人的父親,是開封知名的畫家,楊夫人家學淵源,亦稱丹青妙手。

    于是夫人款移蓮步,進入内室,不上頓飯工夫,手拈畫卷,笑盈盈走将出來,楊守雲接過畫卷。

    展開來挂一壁上一看,一幅白描的人物,聊聊數筆,神氣活現。

     侯陵一看,向楊夫人一揖,說道:“弟妹好手筆!” 楊夫人趕緊裣衽還禮,問道:“可是祈煥這孩子?” 侯陵既悲又喜的答道:“不是他又是誰?一看弟妹的法繪,我覺得這孩子好像就站在我眼前。

    ” 真相既明,侯陵再不耽擱,星夜趕回黑珠崖,向諸葛玉堂細說前因後果。

     且說諸葛玉堂,聽侯陵叙畢經過,接口便說:“藝兒左足心果有一粒紅痣。

    ” 這一來,藝兒即是祈煥,乃是千真萬确,再無可疑的事了。

     這時諸葛玉堂暗暗欣幸,當初所料不差,藝兒果有深仇大恨在身,未曾冒昧救治他腦後一掌之傷,如果記憶恢複,以這孩子天性的淳厚,必定會吵着要見他母親,事情就難辦了。

    為今之計,隻有仍然聽其自然,好在有蓋世高僧的一微上人,收歸門下,不愁将來無報仇雪恨之日。

    不過相處日久,愛如幼孫,就此别去,辭色之間,也實在有些割舍不得。

     侯陵已看出他的心意,催問一句道:“老弟台意下到底如何?可舍得将這孩子交與一微上人?” 諸葛玉堂趕緊答道:“老前輩說哪裡話,這是他一生大事,我豈敢私情自用,耽誤了他。

    ” 侯陵滿引一杯,笑道:“這太好了,累我奔波一年多,總算辦成了這件大事。

    明天我先上一趟伏牛山,聽聽一微上人的意思,再來安排他上山,你道可好?” 諸葛玉堂正要答話,忽聽得叩門的聲音,心訝荒山寒夜,何來不速之客?趕緊親自去開了門,一看之下,不由驚喜交集,一面延客,一面笑道:“是那陣好風,把賢弟從滇南吹到這荒山中來?” 來客一躬到地,莊容答道:“早想來給大哥請安,苦恨不得機緣,今年俗務稍閑,專誠來看大哥。

    ” 這位來客,乃是名震西南的大俠客景尚義,世居滇邊瀾滄江上,以家傳二十四式孟家拳,知名于世,更以藤甲緬刀,獨創一路柔中帶剛,專攻下盤的刀法,人稱“銀刀甲震天南”。

    十二年前路過大散關,宿仇“金川雙魔”,暗地伏擊,單刀力戰,堪堪不支之時,正好諸葛玉堂從青城山訪友歸來,經過此處,一掌解圍,由此訂下八拜之交。

    江湖道上,一旦受恩,終身不忘,故而景尚義對這位老盟兄,執禮甚恭。

     這時諸葛玉堂且不忙暢叙離情,先将景尚義向侯陵引見,景尚義對“九指神偷”的大名,向往已久,不勝企慕,侯陵亦是不拘小節的豪邁之性,加以一微上人所托訪求“有緣人”的大事完成,心懷大暢,故而興緻甚好,與景尚義一見如故般暢談痛飲,不知不覺,二更将盡。

     那侯陵正談到昔年漫遊雲貴,智服生苗的往事,忽然停聲不語,側耳靜聽,諸葛玉堂與景尚義相顧錯愕,侯陵已一口氣吹滅了九蓮燭台上的紅燭,低聲說道:“外面有人,玉堂,你去看看。

    ” 諸葛玉堂輕答一聲:“是!”竄身至窗前,闆窗微微一啟,人已到了屋外,舉頭遙望,半輪淡月,滿山秋響,雖無異狀,卻不敢造次大意,當下單掌護胸,朗聲說道:“那位高人光降,恕我諸葛玉堂迎接來遲。

    寒夜客來,幸有水酒,何不現身出來。

    同飲一杯?” 諸葛玉堂因不知來者是友是敵,故而先盡主人的禮數,一面暗運真力,嚴密戒備,同時目光遍掃,一眼看到一株黃梅樹上,黑忽忽挂着幾條身形,便又笑道:“樹上的朋友既不肯賜教,恕我諸葛玉堂有滇邊的遠要款待,不再奉候了。

    ” 說罷,就空一揖,剛要轉身,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