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江南首惡
關燈
小
中
大
上功夫。
老叟山羊胡須亂抖,樂得眉開眼笑。
嬌娃叫道:“爹,賞我那串珍珠項鍊一準算數。
” 老叟道:“紅兒,那是貢品,焉能貪心。
” “不!不嗎!我要……”“咕咚”一聲把老叟推下床來。
老叟一樂:“好!我給!隻要讓老夫高興,月亮也給。
”說罷,又爬将起來,鑽進帳去。
“老扒灰”一進去便再也沒有出來。
第二天,開封府衙亂作一團,知府大人與兒媳死在床上,衙内與八娘亡于帳中。
經仵作驗明,乃極樂而死!知府大人眉心那朵杏花便是見證,據名醫稱,此乃床笫間罕見之症,非欲仙欲死者不能顯現。
知府衙門具結上奏,稱開封知府,五品正堂,賜進土出身潘忠悌暴病身亡,請龍筆另點賢能接任。
家人查點,府内一應金銀珠寶,古玩玉器乃至草木粉帚一件不少。
不!少了一樣東西,隻不過家人不知道罷了。
蔡知府那把“白天黑日門”白字門下開封分舵的五星“白天黑日匕”已告不見。
相國寺金頂八角塔,連日來香火大盛,男女不避,争相膜拜。
那八瓣蓮台上和整棵大白果樹雕成的千手千眼、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四副笑臉,笑意盎然,千手千眼佛光普照。
每年一度的金城大祭,便從此流傳了下來。
人家盡枕河。
水港小橋多。
上有天堂,天堂不是凡人的去處。
下有蘇杭,蘇字在前,便是人間第一天堂。
天堂效外,五十裡的地方,有座鎮子——角直鎮。
角直鎮北倚吳淞江,西枕甫裡塘,澱山湖、澄湖、陽澄湖、渎墅湖、金雞湖五湖環抱;吳松江、清小江、東大江三江拱衛,湖、蕩、潭、池星羅棋布。
七十二橋長虹卧波,說不盡水鄉嬌美。
鎮外船隊雁行,鎮上碼頭羅列,南北奇珍;東西名産,無不過鎮而行,加上土肥水美,白米豐盈,引得八方客商來投。
鎮中“保聖寺”斜對門,是一座花園式莊院,門檻上兩行紅字: 上聯:書香門第春常在。
下聯:積善人家慶有餘。
橫批:福澤八方。
院内住着一位老員外,六旬開外,慈眉善目;逢人便笑,不作揖不開口說話,不見禮不邁步走路,福體福相,樂施好善。
前些年從外地搬來,說是祖上幾代為宮,積了些家産,看中了角直鎮的風土,遷來這裡安度晚年,是遠近公認的“江南第一善人”。
惡鬼好做。
善人難當。
尤其是“江南第一善人”,倘若有—點不善,豈不自砸了招牌! 這位“江南第一大善人”和合翁和老員外,竟把個善名做到無可挑剔。
上至白蒼蒼,下至開褲裆,無人能說半個“不”字。
盡善也! 至善也! 和老員外無子無女,老伴也不曾有一個,有人提起,和老員外隻是點頭:“吾輩志在鄉裡。
活一饑兒便有一兒,濟一難女便得一女,何必計較。
” 高風亮節,說得鄉人連連稱是。
和老員外的幹兒幹女頗為不少,每日出出進進,據稱都是受了員外恩惠,拜在膝下承歡盡教的熱心青年。
外鄉人初來角直鎮,聽到和老員外的善名難免不信。
鎮上人們便信誓旦旦地訴說一番— — 登龍九年,從南洋載珠寶進京的商船,突然船艙破裂。
珠寶盡沉湖中,落難水手正要投繩自盡,和老員外慌得赤一雙腳,抱着十錠大銀趕到船邊,扔過銀子便背過氣去,衆人捶打了半日方自醒來,活了商船九條人人命。
天慶三年,告老還鄉的徐州太守帶着五十年官途積蓄,住進角直鎮“望湖樓”,夜半被強人欲死,掠去全部金銀,老夫人,小姐正待自盡,寶劍也已架在脖上,和老員外從夢中驚醒,連滾帶爬,赤着上身,撞了進去,把五百兩黃金擲于床頭,扭身便回,夾氣傷寒,鬧了足足半個月才見康複。
萬隆元年,一書生上州求官,攜帶祖傳奇珍“九龍八寶七彩扇”通過門路。
于鎮外桔林失竊,哭昏于地。
和老員外扶進家裡,好言勸慰,早晨一錠金,晚上一錠銀。
甚至倒地學那三歲孩童過家家,直把個書生哄得愁捎雲散,跪辭而去。
龍寶二年……登隆四年……鎮上人如數家珍,如不信,還可以領你去偷偷瞧一瞧這位“江南第一善人”。
和老員外碎銀不離身,銅錢不離手,遇到那外鄉乞兒,街鄰孤寡,随手便是一串。
和老員外還口中念道:“可憐!可憐!怎
老叟山羊胡須亂抖,樂得眉開眼笑。
嬌娃叫道:“爹,賞我那串珍珠項鍊一準算數。
” 老叟道:“紅兒,那是貢品,焉能貪心。
” “不!不嗎!我要……”“咕咚”一聲把老叟推下床來。
老叟一樂:“好!我給!隻要讓老夫高興,月亮也給。
”說罷,又爬将起來,鑽進帳去。
“老扒灰”一進去便再也沒有出來。
第二天,開封府衙亂作一團,知府大人與兒媳死在床上,衙内與八娘亡于帳中。
經仵作驗明,乃極樂而死!知府大人眉心那朵杏花便是見證,據名醫稱,此乃床笫間罕見之症,非欲仙欲死者不能顯現。
知府衙門具結上奏,稱開封知府,五品正堂,賜進土出身潘忠悌暴病身亡,請龍筆另點賢能接任。
家人查點,府内一應金銀珠寶,古玩玉器乃至草木粉帚一件不少。
不!少了一樣東西,隻不過家人不知道罷了。
蔡知府那把“白天黑日門”白字門下開封分舵的五星“白天黑日匕”已告不見。
相國寺金頂八角塔,連日來香火大盛,男女不避,争相膜拜。
那八瓣蓮台上和整棵大白果樹雕成的千手千眼、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四副笑臉,笑意盎然,千手千眼佛光普照。
每年一度的金城大祭,便從此流傳了下來。
人家盡枕河。
水港小橋多。
上有天堂,天堂不是凡人的去處。
下有蘇杭,蘇字在前,便是人間第一天堂。
天堂效外,五十裡的地方,有座鎮子——角直鎮。
角直鎮北倚吳淞江,西枕甫裡塘,澱山湖、澄湖、陽澄湖、渎墅湖、金雞湖五湖環抱;吳松江、清小江、東大江三江拱衛,湖、蕩、潭、池星羅棋布。
七十二橋長虹卧波,說不盡水鄉嬌美。
鎮外船隊雁行,鎮上碼頭羅列,南北奇珍;東西名産,無不過鎮而行,加上土肥水美,白米豐盈,引得八方客商來投。
鎮中“保聖寺”斜對門,是一座花園式莊院,門檻上兩行紅字: 上聯:書香門第春常在。
下聯:積善人家慶有餘。
橫批:福澤八方。
院内住着一位老員外,六旬開外,慈眉善目;逢人便笑,不作揖不開口說話,不見禮不邁步走路,福體福相,樂施好善。
前些年從外地搬來,說是祖上幾代為宮,積了些家産,看中了角直鎮的風土,遷來這裡安度晚年,是遠近公認的“江南第一善人”。
惡鬼好做。
善人難當。
尤其是“江南第一善人”,倘若有—點不善,豈不自砸了招牌! 這位“江南第一大善人”和合翁和老員外,竟把個善名做到無可挑剔。
上至白蒼蒼,下至開褲裆,無人能說半個“不”字。
盡善也! 至善也! 和老員外無子無女,老伴也不曾有一個,有人提起,和老員外隻是點頭:“吾輩志在鄉裡。
活一饑兒便有一兒,濟一難女便得一女,何必計較。
” 高風亮節,說得鄉人連連稱是。
和老員外的幹兒幹女頗為不少,每日出出進進,據稱都是受了員外恩惠,拜在膝下承歡盡教的熱心青年。
外鄉人初來角直鎮,聽到和老員外的善名難免不信。
鎮上人們便信誓旦旦地訴說一番— — 登龍九年,從南洋載珠寶進京的商船,突然船艙破裂。
珠寶盡沉湖中,落難水手正要投繩自盡,和老員外慌得赤一雙腳,抱着十錠大銀趕到船邊,扔過銀子便背過氣去,衆人捶打了半日方自醒來,活了商船九條人人命。
天慶三年,告老還鄉的徐州太守帶着五十年官途積蓄,住進角直鎮“望湖樓”,夜半被強人欲死,掠去全部金銀,老夫人,小姐正待自盡,寶劍也已架在脖上,和老員外從夢中驚醒,連滾帶爬,赤着上身,撞了進去,把五百兩黃金擲于床頭,扭身便回,夾氣傷寒,鬧了足足半個月才見康複。
萬隆元年,一書生上州求官,攜帶祖傳奇珍“九龍八寶七彩扇”通過門路。
于鎮外桔林失竊,哭昏于地。
和老員外扶進家裡,好言勸慰,早晨一錠金,晚上一錠銀。
甚至倒地學那三歲孩童過家家,直把個書生哄得愁捎雲散,跪辭而去。
龍寶二年……登隆四年……鎮上人如數家珍,如不信,還可以領你去偷偷瞧一瞧這位“江南第一善人”。
和老員外碎銀不離身,銅錢不離手,遇到那外鄉乞兒,街鄰孤寡,随手便是一串。
和老員外還口中念道:“可憐!可憐!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