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後看一遍,我也沾光看見了,她說那跟你學琵琶,對你的手法推崇之至,我就想像到你的高明了,因為湘如的琵琶在我聽來,已經不遜于蕭婕妤了。
” 說着琵琶已經取來了,是一種紅玉雕成的,形狀略為小巧一點,但抱在手中,卻不見沉重多少。
信手撥弦試聲,琮琮如碎玉,十分清越,的确是一具了不得的名器。
這是三名挑戰的官兒也來了,一個老頭兒,兩名少年,他們行過禮後,各自在繡墩上坐下,譚意哥也就坐定後。
皇帝自居令官,因為他自己彈得也很不錯,比别人都在行一點。
他宣布道:“因為這是擂台挑戰競奏,一定要有個标準,所以奏的曲調,雙方必須相同,曲子由朕指定,雙方共奏第一折,再各人分奏一折,以定優劣,以三曲而分勝負。
勝負的采則由赴會群臣中自行認定……” 他說完了,吳國公立刻湊趣道:“老臣以玉墜一雙為采,博首場的于翰林勝。
” 他立刻解下系在腰間玉帶上的一對小玉馬,雕工精緻,玉質玲珑,一望而知為珍品,于翰林就是那老頭兒,他顯得十分惶恐地道:“國公把如此重注,博在老朽身上,實在太冒險了。
” 吳國公笑了一笑,淑貴妃的父親,嘉應侯自然要捧場,立以一對玉斑指博譚意哥勝。
這種勝負的博采實在是很沒意思的事,完全是人情面子,勝者得不到任何好處,勝來的采頭由較技者得去,輸了卻要由對博者負擔。
尤其在這種宮廷間公開的對博,采頭又不能小,所以隻由幾位财大勢粗的公侯們出頭就算了。
皇帝把曲子指定下來了,第一折共奏的曲子是慶升平,然後各人自行彈奏的是将軍令。
前者為應時應景之曲,也是最普遍的,兩人奏來很熱鬧,不過優劣已見,譚意哥的指法純熟,運指如飛,而且還能用一具琶,奏出兩種音節來,一種是主曲,另一種則是和曲,再加上她所使的琵琶也确非凡品,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出自那一具,因此才一曲奏罷,已經把全座的人聽得呆了,不管懂與不懂,每個人都忘情地叫好不止,于翰林則顯得很激動,但也有點惆怅。
激動是他遇上了真正的高手,也聆聽了一場絕妙的演奏,發出了衷心的贊佩,惆怅的是他自己知道,他這一輩子也不可能練到那種境界。
這不但是技藝與苦練的勤惰,而且也有着天賦的因素,譚意哥所表演的是一種非凡的指法,那不是人人可以學的,更不是人人都能施展的。
皇帝激賞地看了譚意哥一眼,點頭道:“好!真好!朕今日算是開了眼界了,若非淑貴妃極力推薦,朕還不知道卿家有此絕藝,幾乎失之交臂了。
” 這位九五之尊的天子說話很随便,可見他是個很好講話的人,像失之交臂這種成語,出自九五之尊的金口已是不太恰當了,對一個女孩子說尤其不當。
可是他說來很自然,其他人也沒有什麼反應,想是他們已經聽慣了,知道皇帝雖是用詞不當,但真正的意思是卻是慶幸着沒有失去一個欣賞的機會! 于翰林向上座一恭身道:“适才聽了譚姑娘的雅奏之後,老臣自慚不如遠甚,高明當前,老臣不敢再獻醜,因此老臣此刻就認輸,請準免老臣次場的獨奏。
” 皇帝點點頭道:“朕也認為勝負已分,第二場的獨奏,你是絕對無法勝過譚意哥的。
不僅你的第二場可以認輸,其他的兩個人也由朕裁決輸了,譚意哥的那種指法,你們是學不來的。
你們兩個服不服?” 那兩個年輕的官兒雙雙起立道:“聖上天裁,臣等自然信服。
” 皇帝笑道:“朕可不是拿皇帝的威勢來壓你們認輸,而是朕知道你們的技藝,絕對無法勝過譚意哥,你們如若不信,就讓譚意哥先秦一曲,你們隻要依樣學步,朕就判你們得勝。
“ 說完又對譚意哥道:“一曲慶升平,已見高明,壓倒京師無敵手了,隻是此等妙音仙奏,難得再聞,就煩卿家再奏一出,讓我們大家飽飽耳福吧。
” 譚意哥隻得笑笑道:“各位大人隻是可憐妾身年幼,不好意思勝過賤妾而已。
” 皇帝笑道:“你别客氣謙虛,朕可是學過幾天,聽得出好壞的,下一曲你也别奏什麼将軍令了,那支曲子雖熱鬧,卻顯不出技藝來,倒是揀你拿手的奏來,給大家好好的欣賞一下。
不過卿家可得用點心,在座的人雖然弱不過你,鑒賞的能力卻不弱,出一點小錯,也騙不過他們耳朵的。
” 譚意哥倒是十分作難,他拿手的曲子不是沒有,隻是在今天都不适合搬出來,琵琶音多悲凄,以哀婉柔緻,若莫昭君怨,論聲調悲壯,莫若胡筋十八拍。
前者為漢明妃出塞之悲音,後者為才女蔡文姬流落胡地之怨言。
這兩曲都是琵琶中的絕響,卻不适合在今天這種君臣歡宴的場合,再者就是一些破陣之樂、金戈鐵馬,多殺伏之音,曲調雄壯,也可以表現技巧,卻依然不适合今日之會。
想了半天,她隻有奏起一曲古調碧海青天。
這是一阙已将失傳的古曲,曲調也是屬于哀怨的,曲意采自李商隐詩句中,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但是曲中已不着重離情,而另具一種深遠甯靜的意境,使人聞之,俗慮頓消與興白雲之思。
譚意哥的技巧是值得誇耀的,而且器具特性,兩折之後,她已經控制了全場的情緒,把每個人引入曲裡,演奏到了一半,連她自己卻溶入了曲中,忘了自己。
好不容易曲終收撥,突然數聲輕音,像是一串碎玉,落進了小溪之中,聲音雖然輕脆,卻擊不破周圍的甯靜,整個敝殿仍是沉浸在一片寂靜中。
忽而乒乒乓乓一陣激響,把大家驚醒過來,原來是一個宮女手中捧着銀盤,盤中放着一把銀壺,原是為宴上斟酒的,因為過份地入神,盤子脫手堕地,才把大家都吓了!大跳。
那個宮女更是吓得臉色發自,跪在地上,瑟瑟地直抖,而在一邊侍候的太監也吓得變了色。
這是很失儀的事,那個宮娥固然免不了要獲重責,而他們在一旁輪值侍候的執事監,也難免要受連坐的處分,皇後的臉也沉下來了,正要吩咐人把那宮娥拖下去,忽然看見譚意哥臉上有不忍之色,而且感到很難過的樣子,甚至于皇帝以及群臣的臉上,也都有同情之色。
皇帝是個很随和的人,并沒有認為這件事有多嚴重,因為那個宮女是無心之失,但他是知道皇後是很重規矩的人,心中雖然同情,卻不便表示什麼,以免傷害了皇後的威嚴。
皇後又接觸到譚意哥飄來求情的眼色,忽而想到了不久之前,妹妹湘如特别趕進宮來,勸告她的那些話,才忽地暗驚,她自己以為自己一向行得正,任何事都不給人有批評講閑話的地方,現在才知道自己過于嚴苛,不但每個人都怕她,甚至于皇帝都有點畏忌她,彷佛她成了個暴君了。
剛聽完湘如的話後,她還不以為然,認為這種是譚意哥的過慮,一個民間的女子,那裡會懂得宮中的情形。
現在看看每個人的神情,她才深自警惕,她的确應該放寬和一點,否則将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
于是她收起了臉上的愠色,溫和地一笑,叫着那宮女的名字:“蕊珠,你這一摔恰是時候,總算把萬歲爺給叫回了人間,否則大家都跟着萬歲爺,被譚姑娘的一曲琵琶引入了廣寒宮裡;舍不得回來了。
” 看她已經不生氣了,皇帝首先就感到輕松地籲了一口氣,他倒不是對這個蕊珠有特别的好感,隻是在大家高興的當兒,把一個女孩子打得哭哭啼啼的,未免有點殺風景,但是官中的規矩,他也不便加以破壞。
更因為這些宮女是皇後管的,他不能越俎代庖,輕易發落,雖然他是絕對有權利的。
但在内心之中,他對皇後有一份難以名狀的敬畏。
現在皇後有了表示,而且作了他内心所希望的處置,使他十分高興,忙籲了口氣道:” 禦妻說得是,譚卿家這一曲碧海青天,的确出神入化,豈止是朕一人入迷,這座中群臣,那一個不是如癡如醉的,若非蕊珠那一聲覺迷鐘,我們真還醒不過來呢。
” 皇後笑道:“妾身又何嘗不如此呢,所以妾身以為這蕊珠該當獎賞,因為她警駕有功。
“ 皇帝笑道:“對!對!警駕有功,朕賞禦酒一锺。
” 這種賞賜未免太小氣了一點,可是蕊珠早已喜出望外,上來跪下叩恩,謝領了一杯酒,一場可能釀成的小悲劇,化成了皆大歡喜,大家都非常的愉快,譚意哥道:“陛下,民女請求與座之人,共賀娘娘一杯。
” 皇後忙道:“我有什麼好賀的?” 譚意哥笑着道:“娘娘一字一音之易,而有起死回生之功,運用之巧,無與倫比,驚駕為有罪,警駕則有功,功過之間,雖因解釋之異,然未若娘娘易聲之妙!此足見娘娘運思之巧,用字之精煉圓熟。
” 大家先還無所謂,聽譚意哥解釋後,才覺得皇後這一個字的更易,确有落手成春扭轉乾坤之妙,乃起了一片贊歎之聲。
皇帝笑道:“說得是,娘娘用字入化,固然值得慶賀,而譚卿家點化解釋,也該加以表揚,否則我們都忽略過去。
豈非辜負禦妻這一番巧思,朕領群臣共賀你們二位一杯。
” 為示隆重,他特地站了起來,群臣自然也立刻跟着起立,異口異聲,俱是一片祝賀之語。
皇後并沒有想到自己的那番話,有多大的妙處,經譚意哥說明之後,仔細一想,自己這警駕二字的确用得大有學問,心中十分高興,對譚意哥的好感就更增加了幾分。
那倒不是為了她的解釋,而是為了她對湘如的一番警惕之言,湘如特此起進宮來對自己殷殷的勸告,實在是太有道埋了。
而譚意哥特别要提出這一番解釋,用意并不盡在表揚自己運詞之妙,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贊揚自己行事的改變,一念之易,居然有這麼大的影響,把滿天的愁霧,變為一片的喜氣,雖然這種是一件小事,但潛在意義卻是很大的,尤足為日後的警惕!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自己這麼一改變,竟然使得皇帝那麼開心,甚至于自動起立來敬酒,以表示他發自内心的尊敬,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突然間,她也明白,在以往的數十年時間内所作的努力,并不能真正地抓住她的丈夫,隻是剛才那一瞬間,才是夫婦最相近的時刻。
因此大家都喝了酒後,皇後特地向譚意哥點了一下頭,笑了一笑,這一笑實在也包含了無限的意思的。
皇帝笑道:“禦妻運思巧妙,譚卿家的慧心,俱非吾等所能及,看來今天的詩會又是巾帼稱雄,吾輩須眉男子恐怕要敗得很慘了。
” 皇後也笑道:“那是陛下客氣了,閨中弱質,總難與廟堂棟材争競的,以往是陛下的體惜與衆位卿家的故意相讓,哄得我們高興而已。
” 皇帝更為高興了,道:“禦妻怎麼今天也如此謙虛了,往昔你們得勝之後,禦妻總還要誇耀一番的……” 皇後道:“以前妾身隻是口中說得要強,心下何嘗不明白?可是今日,妾身隊中增得一員能将,陣容實力,俱非往昔可比,故而妾身但求公平一較,不敢再要求陛下特别照顧了。
“ 皇帝大笑道:“朕也知道禦妻麾下添了一員勇将,朕唯恐輸得太難看,所以也特别選邀了幾各好手來參加,因此朕這邊,今年也是實力大增。
” 皇後笑道:“陛下說得這麼有把握,想必那幾位一定是捷才妙手,妾身倒是等不及的而想早點開始了。
對譚意哥的詩才,妾身是很有信心的,但如若陛下這邊能獲勝,妾身也是萬分的欣慰。
” 皇帝道:“禦妻這話怎麼說呢?” 皇後道:“今日之會,原為君臣聯歡同樂,雖有詩文之競,亦為增興而已,誰又會将勝負看得太重呢?再說率海之濱,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連妾身在内,都是陛下的臣屬,妾身又何敢與陛下分庭而抗,因此妾身勝了,就是陛下勝了,而陛下勝了,妾身也一樣地感到高興的。
” 皇帝微微一怔,覺得皇後今天變得出奇的謙虛,倒是頗覺意外,所以他笑了笑道:“禦妻快别如此說了,今日之會,隻要不太失儀,卻不必太拘廷禮,否則說沒有意思了,而且勝負的計較也要認真一點,否則即失競争的意思!太後對今日之會,十分的注意,她老人家親任主裁,帶了四名大學士,正在懿甯宮出題入闱,一會兒就送題過來,大家就開始。
題分三類,每類十題,限韻、限體,以一炷信香為度,成詩由殿外專人抄錄送進去,由主裁與四位副主裁審核,先評定等第後,再揭曉奪魁者為誰……” 皇後道:“陛下這樣的安排不是太隆重了嗎?” 皇帝笑道:“這是朝廷金殿策試選拔一甲的方法,特别移用到本會來,以示公平,因此今年評出來的等次,由于評閱人不知作者為誰,結果就一定公平了。
” 說着,一名太監捧來了一個漆金的盒子,跪下奏道:“啟奏萬歲,奴才奉太後老佛爺谕旨,頒下詩會首項詩題,敬請禦覽。
” 皇帝忙道:“為了公平,朕可不能先看,你就在亭柱上張貼公告,然後燃香開始吧。
” 那個太監叩頭後,随即着手張貼詩題了,詩題共十道,分詠園中十種名花,不過各自限韻,更嚴格的是五七言有規定。
韻目是太後親自從韻牌盒中掣出來的,随興所之,所以有些題目所限的韻,根本不适于詠花。
看樣子這場詩會,比之金殿策試猶有過之。
那些與會并受命參與比試的大臣們,一個個神色都緊張起來,在亭子的兩側,設了很多副座頭,上有筆墨并詩條,那個的詩成了,可以到那兒去立即寫下來,旁邊立即有太監接去,交給負責抄錄的人員,并在另一冊子上登記下作者的姓名,編列号碼,貼上原文。
這也像每科所取的進士,一至三名,謂之一甲,四至十名,謂之二甲,十名以外,則是三甲了。
前十名的卷子再議時,都是再着人抄錄,送到各房師處,評閱過後,初度決定名次,再送呈主考處磋商,最後才附上姓名,進呈禦覽。
雖然主考們作了決定,但那隻是一個建議而已,最後的決定卻是皇帝來下的。
登名二甲的人,有一場金殿策試,那是在皇宮中考的,由天子親自出題主試,皇帝在那個時候,可以把這些人看一下,在心裡作個決定。
因此,相貌端正,或者是口試時,能夠對答如流的人,總是要沾點光,有時,卻使主試們把他排名在最後,皇帝很可能會把他提到前面來,有些人則是因為名字起得好,含有吉祥頌聖之意而成為幸運兒的。
有幸運者就有不幸的,像唐代的锺馗就是一個例子,錦繡文章,素得了大主考韓愈的極力推薦,而且其他的考官也毫無異議,眼看着掄元已在握,那知道廷見時,皇帝卻因為他的相貌太醜,便把他給刷了下來。
不過這一次的詩文之會,卻比科舉還要公平,連皇帝都沒有更改名次的權利。
原因是榜開先後,都不經過皇帝,審核者隻選出佳作,核定名次,卻行公布了。
而這邊負責登錄的人,再把作者的名字添注在下,所以這種比賽是絕對公平的,何況前三名的作品,要張貼在榜上,以供大家共賞的。
三項三十個題目都出來了,這一段時間是最忙的。
但也可以說是最清閑自由的,大家可以自由的活動,也可以自由的交談。
活動當然也有範圍,因為題目中有些是專詠一花的,甚至于是專詠那一株花的,那必須要過去親自看了才知道,若是僅憑印象而吟詠,恐怕就會失之毫厘而差之千裡了,如詠藍田玉即是一例。
藍田為地名,也是玉名,是因為藍田産玉,而且所産的玉特佳而着名。
但是這次卻不是要人詠玉的,而是在宮中有一株玉蘭花,為天竺異種,花色微呈藍色,香氣也與一般的迥異,假如不去鑒賞一下,就很難着筆了,以前來過宮中的人,自然是知道的,隻有新來的,才要前去鑒賞一番。
譚意哥與張玉朗都是今年才得以進宮的,雖然他們都不是第一次進宮了,但是因為那株藍田種在一邊的角上的一所偏殿中,且由專人照料着,平時不開放,也不準人任意觀賞的,所以他們倆人今天也是第一次看見,當然也借機會談了一下。
張玉朗最關心的是湘如進宮找她姊姊談話的情形,因為他知道皇後的性情一向倔傲,恐怕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勸告與批評,湘如雖是她的妹妹,但是說的話卻是譚意哥的,恐怕皇後會因而心中不快。
譚意哥笑了笑,說道:“沒有你所想的那麼糟,看樣子皇後是接受了,所以今天賜宴時,她才表現得那麼寬大,使得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是皇帝特别高興,所以皇後也知道,我的觀察與建議是有道理的。
” 張玉朗又問道:“事後她沒對你什麼表示?” “沒有,她來不及表示,因為她在詩會一開始,就跑去跟湘如姊說體己話去了,把詩會的事全交給我了。
” “那怎麼行呢,主持詩會,有時是要代别人修改潤飾詞句的,今天來到的有幾位姑奶奶都是自負才女,皇後改她們的話,她們不敢說,你若是改了她們的……” “我改了,而且改得很多,幾乎每一個人的詩,我都動了幾個字,有時我不想動,可是那位淑貴妃太熱心了,也太捧我的場了,規定她們的作品成了,一定要拿來給我過目,而且非要我加以修改,有些詩已經很通順過得去了,為了要加以潤飾,很費了我一番心思呢!” “那些人沒有作何表示嗎?” “皇後親口指示過,而且淑貴妃又是如此的捧場,我想她們就是不高興,也不會放在臉上吧。
何況我還真是下了一番心思,經過潤飾後的字句,絕對比原來的要有意思得多,因此她們是無法加以挑剔的。
” 張玉朗輕輕一歎道:“意哥,你在京中雖然沒幾天,但風頭是出足了,上自天子,下迄百姓,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你了,隻不過你是以才氣而聞名的,那并不是好事,因為你使男人們感到很沒面子。
” 譚意哥微微一震道:“我并沒有存心想如此的。
” 張玉朗道:“是的,我知道,但你的才氣橫溢,壓倒群倫,也是令人難以招架,所以連皇帝都把你當作一個大敵,今年詩會,期在必勝,連幾個沒有功名的白衣才子都着人帶進京來了,為的就是對付你。
” 譚意哥道:“對付我,這是怎麼說呢?” 張玉朗道:“那還不是皇後跟太後以及那位淑貴妃吹噓的結果,今年比賽的方法特别嚴,是太後自己提出來而且要親自監督執行,也是為了你!” “這……怎麼是為了我呢?” “她們都太相信你的才華,認為你必可勝過他人,還怕有人有意壓制你,所以才采取這個辦法,以示公平,也杜防人存有私心揚貶,評閱者不知作者,去了人情的因素,就隻有以詩論詩了……” 譚意哥道:“這倒不失為一個公平之法……” “意娘,辦法是絕對公平了,但是我卻擔心着,要是榜揭出來,你一個人包去了大半的鳌首。
” “那會有這種事,你真以為我是天才了。
” 張玉朗道:“的确是的,京師這些人才我很清楚,他們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要想壓過你的人不多,因此我希望你略略收斂一點,别鋒芒太露。
” 譚意哥點點頭,張玉朗又道:“今年皇帝也興緻大發,他要親自參加比賽,自己用了一個假名,作了五首絕句,兩首律詩。
” “哦!寫得怎麼樣?” 張玉朗道:“這位皇帝倒是真有點才氣的,詩作得的确不錯,朝臣中及得上的還不多。
以前他不輕露,是怕評試的大臣們故意擡他,再者一個人得了太多的獎賞也沒意思,今年為了你,他也破格參加了,你可得給他稍有點體面,我也是一樣。
” 譚意哥笑道:“這是怎麼說呢?” 張玉朗道:“我跟皇帝的詩都還過得去,除了你之外,大概還不會輸給别的人,所以找才請你手下略略留情,我們參加的這幾首,你就别參加了。
” 譚意哥點頭道:“那當然,你們真把我想成這麼能幹了,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能做成這麼多的詩啊!” 張玉朗一笑道:“别人不知道,我卻最清楚不過,你的才思之捷,有如白駒過隙,快得令人無法相信,往往才一看題目,佳句已成,彷佛這些詩句早已生成在你肚子裡一般,在一炷香的時間内,别說是隻做十首,就是要完成二十首,你也是遊刃有馀。
” 譚意哥一笑道:“瞧你把我說的,詩快未必就好,急就章的東西有欠思考推敲,難有佳作。
” 張玉朗搖頭道:“這話可以用在别人身上,卻不适合用在你身上,因為你恰恰相反,信手拈來,珠玑天成,倒是經過推敲斟酌之後,有了人工斧鑿的痕迹,反倒失去了天然的風韻了。
” 譚意哥柔媚地朝他一笑,心中的确是高興的,那并不因為張玉朗對她的贊美,更不因為張玉朗是她所愛的人,而是因為張玉朗對她的這份了解。
舉世之間,隻有張玉朗一個人對她說這樣的話,看出她的優劣之所在,這才是一種真正的了解。
人生最難處在得一知己。
就為了張玉朗對她的知己,她覺得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了。
最近一連串的奇迹似的異遇,在别人認為是難得的幸運,在譚意哥,卻認為是一種痛苦,一種犧牲。
這種優遇,并不是她所期望的,人們把她當作一個了不起的奇才,她很痛苦,因為她知道自己,隻是能吟幾句詩而已,雖然她詩句清新脫俗,卻沒有什麼了不起,不像許多前人的作品,或以言志,或以隐諷,或以明道,具有不朽傳世的價值。
而且這份才華,如果在一個男人身上,那人最多成為一個名士,一個略有名氣的豪門食客而已,想以此博個小小的功名都未必能如願,因為她絕不是經世濟國的材料,她之所以成名,隻因為她是個女孩子,一個長得美麗的女孩子,大家寵她、喜歡她,卻不是尊敬她。
所以,譚意哥心裡一直覺得很委屈,但她沒有告訴給人知道,直到現在,她才真正地開心了。
張玉朗能從她的詩中看出她的人,雖然沒有說得很明白,但是毫無疑問,他是絕對地了解她這個人的。
譚意哥婀娜地走了,張玉朗卻在發呆為了那一笑,那一笑實在太媚了,美得令人心動。
他的心目中,譚意哥始終是個美麗的女人,但從沒有像今天這麼美法。
香燃完了,詩也交卷了,現在大家都關心地希望從懿甯宮那邊傳來的榜文了,每個人都很緊張,連皇帝也在内,因為他用了個化名,也參加了角逐。
他同樣地希望能在絕對公平的情形下,測試一下自己的能力。
第一首的姓名揭昙了,皇帝立刻開心地笑了,第一名不是他,卻是張玉朗,他易名的朱聖揚排名第二。
第三名才是譚意哥的,這是一個好兆頭,他覺得能夠排名在譚意哥之上,已經十分滿意了。
前三名的詩箋逐條地張貼出來,也不斷地發表出來,皇帝更高興了,因為他領下的男方占了六個第一。
皇後和湘如各得一首,難得的是淑貴妃居然也得了一首頭榜,樂得她直笑,笑得嘴沒停過。
淑貴妃的人雖美,詩才卻不高,這次得了一首第一名卻并不為過,因為她的詩渾厚自然而饒古風,用字簡易無華,卻十分妥貼,想用别的字去更易固然不行,想根據她的意思,另用别的說法也不行,絕對無法像她這樣天生自然而盡得其趣的。
所以這首第一評得極為公平,也極有眼光,不但無人不服地無人不贊,難怪乎她要笑不攏口了。
但是最妙的是譚意哥,她雖然一個第一都沒得,卻得了五個第二,五個第三,在這短短一炷香的時間内,她每題都做了,而且每題都能入選。
評閱是絕對公平的,她的作品雖佳,看來總有一點小小瑕疵,以至影響了她的成績,但是是更為驚人的是她這十首律詩中,居然表現了十種不同的語氣與風格,若不是把原詩箋張貼在榜,有筆迹可憑,誰也看不出是出于一人之手。
這才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雖然沒有人會懷疑那些詩中的瑕疵是她故意留下的,因為在如此短的時間内,連就十章,很難有推敲的馀暇了,這些小毛病及疏忽之處,自是難免的。
但是從譚意哥所表現的功力來看,說她能把這十題的第一至搶下來,也沒人懷疑。
因為譚意哥在這十首律詩中,運用了十種不同的風格與語氣,看過譚意哥作品的人都明白,沒有一種是譚意哥自己的風格。
換言之,她雖非故意藏拙,卻的确是放棄了自己的長處,就是如此,她所得的獎采也比任何一個人多了,因為她每一題都列上了名。
第二項是絕句,七言五言各半,一首雖隻有四句,比律詩少了一倍,但難的程度也高了一倍。
因為律詩重對偶,構思較易,現成的有許多典故可用,絕句不必對偶,要須連成一氣,在短短四句中,又必須道出題意,這就困難得多了。
所謂困難不是在乎成詩而是難以做得好,絕句是學詩的入門,不識字的村夫鄉婦,信口哼來,也可以成詠,正因為成詩易,所以才難以成佳作。
也最難表現才思,因為章句太短,使得滿腹才華,無從發揮起。
在這一部份,女将們由于經驗欠缺,成績未免落後一點,隻得了三項第一,但是譚意哥得了兩首。
第三項詞曲上,則是男女平分秋色,而譚意哥又在小令上搶了兩個第一。
總計成績下來,是皇帝所率的男方占了優勝,而風頭最健的,仍數譚意哥,以個人才華而論,也是譚意哥最佳,這是在最公平的情形下評核出來的,使得每一個人都對她心服口服。
但是皇後與湘如的心中卻更為明白,譚意哥的光采尚不止于此,她們姊妹倆隻得了三個第一,四個第二,也都是譚意哥的力量,因為他們倆一直忙于談話,根本就無心去構思撰作,一首也沒交,這根本就是譚意哥代作的。
另外還有淑貴妃心中也明白,她除了第一之外,還得了兩個第三,每篇都是經過譚意哥潤飾的,雖然改得不多,卻使全篇有了精神,有了生命。
已往,她能挨上個第三就很不錯了,今年突然得到這份光采,使她把個譚意哥佩服得無以複加。
宴終席散,大家都賦歸時,她兀自握着譚意哥的手,離情無限,真舍不得放她歸去。
而且再三的叮咛,要譚意哥過兩天再到宮裡來盤桓一陣。
” 說着琵琶已經取來了,是一種紅玉雕成的,形狀略為小巧一點,但抱在手中,卻不見沉重多少。
信手撥弦試聲,琮琮如碎玉,十分清越,的确是一具了不得的名器。
這是三名挑戰的官兒也來了,一個老頭兒,兩名少年,他們行過禮後,各自在繡墩上坐下,譚意哥也就坐定後。
皇帝自居令官,因為他自己彈得也很不錯,比别人都在行一點。
他宣布道:“因為這是擂台挑戰競奏,一定要有個标準,所以奏的曲調,雙方必須相同,曲子由朕指定,雙方共奏第一折,再各人分奏一折,以定優劣,以三曲而分勝負。
勝負的采則由赴會群臣中自行認定……” 他說完了,吳國公立刻湊趣道:“老臣以玉墜一雙為采,博首場的于翰林勝。
” 他立刻解下系在腰間玉帶上的一對小玉馬,雕工精緻,玉質玲珑,一望而知為珍品,于翰林就是那老頭兒,他顯得十分惶恐地道:“國公把如此重注,博在老朽身上,實在太冒險了。
” 吳國公笑了一笑,淑貴妃的父親,嘉應侯自然要捧場,立以一對玉斑指博譚意哥勝。
這種勝負的博采實在是很沒意思的事,完全是人情面子,勝者得不到任何好處,勝來的采頭由較技者得去,輸了卻要由對博者負擔。
尤其在這種宮廷間公開的對博,采頭又不能小,所以隻由幾位财大勢粗的公侯們出頭就算了。
皇帝把曲子指定下來了,第一折共奏的曲子是慶升平,然後各人自行彈奏的是将軍令。
前者為應時應景之曲,也是最普遍的,兩人奏來很熱鬧,不過優劣已見,譚意哥的指法純熟,運指如飛,而且還能用一具琶,奏出兩種音節來,一種是主曲,另一種則是和曲,再加上她所使的琵琶也确非凡品,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出自那一具,因此才一曲奏罷,已經把全座的人聽得呆了,不管懂與不懂,每個人都忘情地叫好不止,于翰林則顯得很激動,但也有點惆怅。
激動是他遇上了真正的高手,也聆聽了一場絕妙的演奏,發出了衷心的贊佩,惆怅的是他自己知道,他這一輩子也不可能練到那種境界。
這不但是技藝與苦練的勤惰,而且也有着天賦的因素,譚意哥所表演的是一種非凡的指法,那不是人人可以學的,更不是人人都能施展的。
皇帝激賞地看了譚意哥一眼,點頭道:“好!真好!朕今日算是開了眼界了,若非淑貴妃極力推薦,朕還不知道卿家有此絕藝,幾乎失之交臂了。
” 這位九五之尊的天子說話很随便,可見他是個很好講話的人,像失之交臂這種成語,出自九五之尊的金口已是不太恰當了,對一個女孩子說尤其不當。
可是他說來很自然,其他人也沒有什麼反應,想是他們已經聽慣了,知道皇帝雖是用詞不當,但真正的意思是卻是慶幸着沒有失去一個欣賞的機會! 于翰林向上座一恭身道:“适才聽了譚姑娘的雅奏之後,老臣自慚不如遠甚,高明當前,老臣不敢再獻醜,因此老臣此刻就認輸,請準免老臣次場的獨奏。
” 皇帝點點頭道:“朕也認為勝負已分,第二場的獨奏,你是絕對無法勝過譚意哥的。
不僅你的第二場可以認輸,其他的兩個人也由朕裁決輸了,譚意哥的那種指法,你們是學不來的。
你們兩個服不服?” 那兩個年輕的官兒雙雙起立道:“聖上天裁,臣等自然信服。
” 皇帝笑道:“朕可不是拿皇帝的威勢來壓你們認輸,而是朕知道你們的技藝,絕對無法勝過譚意哥,你們如若不信,就讓譚意哥先秦一曲,你們隻要依樣學步,朕就判你們得勝。
“ 說完又對譚意哥道:“一曲慶升平,已見高明,壓倒京師無敵手了,隻是此等妙音仙奏,難得再聞,就煩卿家再奏一出,讓我們大家飽飽耳福吧。
” 譚意哥隻得笑笑道:“各位大人隻是可憐妾身年幼,不好意思勝過賤妾而已。
” 皇帝笑道:“你别客氣謙虛,朕可是學過幾天,聽得出好壞的,下一曲你也别奏什麼将軍令了,那支曲子雖熱鬧,卻顯不出技藝來,倒是揀你拿手的奏來,給大家好好的欣賞一下。
不過卿家可得用點心,在座的人雖然弱不過你,鑒賞的能力卻不弱,出一點小錯,也騙不過他們耳朵的。
” 譚意哥倒是十分作難,他拿手的曲子不是沒有,隻是在今天都不适合搬出來,琵琶音多悲凄,以哀婉柔緻,若莫昭君怨,論聲調悲壯,莫若胡筋十八拍。
前者為漢明妃出塞之悲音,後者為才女蔡文姬流落胡地之怨言。
這兩曲都是琵琶中的絕響,卻不适合在今天這種君臣歡宴的場合,再者就是一些破陣之樂、金戈鐵馬,多殺伏之音,曲調雄壯,也可以表現技巧,卻依然不适合今日之會。
想了半天,她隻有奏起一曲古調碧海青天。
這是一阙已将失傳的古曲,曲調也是屬于哀怨的,曲意采自李商隐詩句中,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但是曲中已不着重離情,而另具一種深遠甯靜的意境,使人聞之,俗慮頓消與興白雲之思。
譚意哥的技巧是值得誇耀的,而且器具特性,兩折之後,她已經控制了全場的情緒,把每個人引入曲裡,演奏到了一半,連她自己卻溶入了曲中,忘了自己。
好不容易曲終收撥,突然數聲輕音,像是一串碎玉,落進了小溪之中,聲音雖然輕脆,卻擊不破周圍的甯靜,整個敝殿仍是沉浸在一片寂靜中。
忽而乒乒乓乓一陣激響,把大家驚醒過來,原來是一個宮女手中捧着銀盤,盤中放着一把銀壺,原是為宴上斟酒的,因為過份地入神,盤子脫手堕地,才把大家都吓了!大跳。
那個宮女更是吓得臉色發自,跪在地上,瑟瑟地直抖,而在一邊侍候的太監也吓得變了色。
這是很失儀的事,那個宮娥固然免不了要獲重責,而他們在一旁輪值侍候的執事監,也難免要受連坐的處分,皇後的臉也沉下來了,正要吩咐人把那宮娥拖下去,忽然看見譚意哥臉上有不忍之色,而且感到很難過的樣子,甚至于皇帝以及群臣的臉上,也都有同情之色。
皇帝是個很随和的人,并沒有認為這件事有多嚴重,因為那個宮女是無心之失,但他是知道皇後是很重規矩的人,心中雖然同情,卻不便表示什麼,以免傷害了皇後的威嚴。
皇後又接觸到譚意哥飄來求情的眼色,忽而想到了不久之前,妹妹湘如特别趕進宮來,勸告她的那些話,才忽地暗驚,她自己以為自己一向行得正,任何事都不給人有批評講閑話的地方,現在才知道自己過于嚴苛,不但每個人都怕她,甚至于皇帝都有點畏忌她,彷佛她成了個暴君了。
剛聽完湘如的話後,她還不以為然,認為這種是譚意哥的過慮,一個民間的女子,那裡會懂得宮中的情形。
現在看看每個人的神情,她才深自警惕,她的确應該放寬和一點,否則将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
于是她收起了臉上的愠色,溫和地一笑,叫着那宮女的名字:“蕊珠,你這一摔恰是時候,總算把萬歲爺給叫回了人間,否則大家都跟着萬歲爺,被譚姑娘的一曲琵琶引入了廣寒宮裡;舍不得回來了。
” 看她已經不生氣了,皇帝首先就感到輕松地籲了一口氣,他倒不是對這個蕊珠有特别的好感,隻是在大家高興的當兒,把一個女孩子打得哭哭啼啼的,未免有點殺風景,但是官中的規矩,他也不便加以破壞。
更因為這些宮女是皇後管的,他不能越俎代庖,輕易發落,雖然他是絕對有權利的。
但在内心之中,他對皇後有一份難以名狀的敬畏。
現在皇後有了表示,而且作了他内心所希望的處置,使他十分高興,忙籲了口氣道:” 禦妻說得是,譚卿家這一曲碧海青天,的确出神入化,豈止是朕一人入迷,這座中群臣,那一個不是如癡如醉的,若非蕊珠那一聲覺迷鐘,我們真還醒不過來呢。
” 皇後笑道:“妾身又何嘗不如此呢,所以妾身以為這蕊珠該當獎賞,因為她警駕有功。
“ 皇帝笑道:“對!對!警駕有功,朕賞禦酒一锺。
” 這種賞賜未免太小氣了一點,可是蕊珠早已喜出望外,上來跪下叩恩,謝領了一杯酒,一場可能釀成的小悲劇,化成了皆大歡喜,大家都非常的愉快,譚意哥道:“陛下,民女請求與座之人,共賀娘娘一杯。
” 皇後忙道:“我有什麼好賀的?” 譚意哥笑着道:“娘娘一字一音之易,而有起死回生之功,運用之巧,無與倫比,驚駕為有罪,警駕則有功,功過之間,雖因解釋之異,然未若娘娘易聲之妙!此足見娘娘運思之巧,用字之精煉圓熟。
” 大家先還無所謂,聽譚意哥解釋後,才覺得皇後這一個字的更易,确有落手成春扭轉乾坤之妙,乃起了一片贊歎之聲。
皇帝笑道:“說得是,娘娘用字入化,固然值得慶賀,而譚卿家點化解釋,也該加以表揚,否則我們都忽略過去。
豈非辜負禦妻這一番巧思,朕領群臣共賀你們二位一杯。
” 為示隆重,他特地站了起來,群臣自然也立刻跟着起立,異口異聲,俱是一片祝賀之語。
皇後并沒有想到自己的那番話,有多大的妙處,經譚意哥說明之後,仔細一想,自己這警駕二字的确用得大有學問,心中十分高興,對譚意哥的好感就更增加了幾分。
那倒不是為了她的解釋,而是為了她對湘如的一番警惕之言,湘如特此起進宮來對自己殷殷的勸告,實在是太有道埋了。
而譚意哥特别要提出這一番解釋,用意并不盡在表揚自己運詞之妙,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贊揚自己行事的改變,一念之易,居然有這麼大的影響,把滿天的愁霧,變為一片的喜氣,雖然這種是一件小事,但潛在意義卻是很大的,尤足為日後的警惕!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自己這麼一改變,竟然使得皇帝那麼開心,甚至于自動起立來敬酒,以表示他發自内心的尊敬,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突然間,她也明白,在以往的數十年時間内所作的努力,并不能真正地抓住她的丈夫,隻是剛才那一瞬間,才是夫婦最相近的時刻。
因此大家都喝了酒後,皇後特地向譚意哥點了一下頭,笑了一笑,這一笑實在也包含了無限的意思的。
皇帝笑道:“禦妻運思巧妙,譚卿家的慧心,俱非吾等所能及,看來今天的詩會又是巾帼稱雄,吾輩須眉男子恐怕要敗得很慘了。
” 皇後也笑道:“那是陛下客氣了,閨中弱質,總難與廟堂棟材争競的,以往是陛下的體惜與衆位卿家的故意相讓,哄得我們高興而已。
” 皇帝更為高興了,道:“禦妻怎麼今天也如此謙虛了,往昔你們得勝之後,禦妻總還要誇耀一番的……” 皇後道:“以前妾身隻是口中說得要強,心下何嘗不明白?可是今日,妾身隊中增得一員能将,陣容實力,俱非往昔可比,故而妾身但求公平一較,不敢再要求陛下特别照顧了。
“ 皇帝大笑道:“朕也知道禦妻麾下添了一員勇将,朕唯恐輸得太難看,所以也特别選邀了幾各好手來參加,因此朕這邊,今年也是實力大增。
” 皇後笑道:“陛下說得這麼有把握,想必那幾位一定是捷才妙手,妾身倒是等不及的而想早點開始了。
對譚意哥的詩才,妾身是很有信心的,但如若陛下這邊能獲勝,妾身也是萬分的欣慰。
” 皇帝道:“禦妻這話怎麼說呢?” 皇後道:“今日之會,原為君臣聯歡同樂,雖有詩文之競,亦為增興而已,誰又會将勝負看得太重呢?再說率海之濱,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連妾身在内,都是陛下的臣屬,妾身又何敢與陛下分庭而抗,因此妾身勝了,就是陛下勝了,而陛下勝了,妾身也一樣地感到高興的。
” 皇帝微微一怔,覺得皇後今天變得出奇的謙虛,倒是頗覺意外,所以他笑了笑道:“禦妻快别如此說了,今日之會,隻要不太失儀,卻不必太拘廷禮,否則說沒有意思了,而且勝負的計較也要認真一點,否則即失競争的意思!太後對今日之會,十分的注意,她老人家親任主裁,帶了四名大學士,正在懿甯宮出題入闱,一會兒就送題過來,大家就開始。
題分三類,每類十題,限韻、限體,以一炷信香為度,成詩由殿外專人抄錄送進去,由主裁與四位副主裁審核,先評定等第後,再揭曉奪魁者為誰……” 皇後道:“陛下這樣的安排不是太隆重了嗎?” 皇帝笑道:“這是朝廷金殿策試選拔一甲的方法,特别移用到本會來,以示公平,因此今年評出來的等次,由于評閱人不知作者為誰,結果就一定公平了。
” 說着,一名太監捧來了一個漆金的盒子,跪下奏道:“啟奏萬歲,奴才奉太後老佛爺谕旨,頒下詩會首項詩題,敬請禦覽。
” 皇帝忙道:“為了公平,朕可不能先看,你就在亭柱上張貼公告,然後燃香開始吧。
” 那個太監叩頭後,随即着手張貼詩題了,詩題共十道,分詠園中十種名花,不過各自限韻,更嚴格的是五七言有規定。
韻目是太後親自從韻牌盒中掣出來的,随興所之,所以有些題目所限的韻,根本不适于詠花。
看樣子這場詩會,比之金殿策試猶有過之。
那些與會并受命參與比試的大臣們,一個個神色都緊張起來,在亭子的兩側,設了很多副座頭,上有筆墨并詩條,那個的詩成了,可以到那兒去立即寫下來,旁邊立即有太監接去,交給負責抄錄的人員,并在另一冊子上登記下作者的姓名,編列号碼,貼上原文。
這也像每科所取的進士,一至三名,謂之一甲,四至十名,謂之二甲,十名以外,則是三甲了。
前十名的卷子再議時,都是再着人抄錄,送到各房師處,評閱過後,初度決定名次,再送呈主考處磋商,最後才附上姓名,進呈禦覽。
雖然主考們作了決定,但那隻是一個建議而已,最後的決定卻是皇帝來下的。
登名二甲的人,有一場金殿策試,那是在皇宮中考的,由天子親自出題主試,皇帝在那個時候,可以把這些人看一下,在心裡作個決定。
因此,相貌端正,或者是口試時,能夠對答如流的人,總是要沾點光,有時,卻使主試們把他排名在最後,皇帝很可能會把他提到前面來,有些人則是因為名字起得好,含有吉祥頌聖之意而成為幸運兒的。
有幸運者就有不幸的,像唐代的锺馗就是一個例子,錦繡文章,素得了大主考韓愈的極力推薦,而且其他的考官也毫無異議,眼看着掄元已在握,那知道廷見時,皇帝卻因為他的相貌太醜,便把他給刷了下來。
不過這一次的詩文之會,卻比科舉還要公平,連皇帝都沒有更改名次的權利。
原因是榜開先後,都不經過皇帝,審核者隻選出佳作,核定名次,卻行公布了。
而這邊負責登錄的人,再把作者的名字添注在下,所以這種比賽是絕對公平的,何況前三名的作品,要張貼在榜上,以供大家共賞的。
三項三十個題目都出來了,這一段時間是最忙的。
但也可以說是最清閑自由的,大家可以自由的活動,也可以自由的交談。
活動當然也有範圍,因為題目中有些是專詠一花的,甚至于是專詠那一株花的,那必須要過去親自看了才知道,若是僅憑印象而吟詠,恐怕就會失之毫厘而差之千裡了,如詠藍田玉即是一例。
藍田為地名,也是玉名,是因為藍田産玉,而且所産的玉特佳而着名。
但是這次卻不是要人詠玉的,而是在宮中有一株玉蘭花,為天竺異種,花色微呈藍色,香氣也與一般的迥異,假如不去鑒賞一下,就很難着筆了,以前來過宮中的人,自然是知道的,隻有新來的,才要前去鑒賞一番。
譚意哥與張玉朗都是今年才得以進宮的,雖然他們都不是第一次進宮了,但是因為那株藍田種在一邊的角上的一所偏殿中,且由專人照料着,平時不開放,也不準人任意觀賞的,所以他們倆人今天也是第一次看見,當然也借機會談了一下。
張玉朗最關心的是湘如進宮找她姊姊談話的情形,因為他知道皇後的性情一向倔傲,恐怕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勸告與批評,湘如雖是她的妹妹,但是說的話卻是譚意哥的,恐怕皇後會因而心中不快。
譚意哥笑了笑,說道:“沒有你所想的那麼糟,看樣子皇後是接受了,所以今天賜宴時,她才表現得那麼寬大,使得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是皇帝特别高興,所以皇後也知道,我的觀察與建議是有道理的。
” 張玉朗又問道:“事後她沒對你什麼表示?” “沒有,她來不及表示,因為她在詩會一開始,就跑去跟湘如姊說體己話去了,把詩會的事全交給我了。
” “那怎麼行呢,主持詩會,有時是要代别人修改潤飾詞句的,今天來到的有幾位姑奶奶都是自負才女,皇後改她們的話,她們不敢說,你若是改了她們的……” “我改了,而且改得很多,幾乎每一個人的詩,我都動了幾個字,有時我不想動,可是那位淑貴妃太熱心了,也太捧我的場了,規定她們的作品成了,一定要拿來給我過目,而且非要我加以修改,有些詩已經很通順過得去了,為了要加以潤飾,很費了我一番心思呢!” “那些人沒有作何表示嗎?” “皇後親口指示過,而且淑貴妃又是如此的捧場,我想她們就是不高興,也不會放在臉上吧。
何況我還真是下了一番心思,經過潤飾後的字句,絕對比原來的要有意思得多,因此她們是無法加以挑剔的。
” 張玉朗輕輕一歎道:“意哥,你在京中雖然沒幾天,但風頭是出足了,上自天子,下迄百姓,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你了,隻不過你是以才氣而聞名的,那并不是好事,因為你使男人們感到很沒面子。
” 譚意哥微微一震道:“我并沒有存心想如此的。
” 張玉朗道:“是的,我知道,但你的才氣橫溢,壓倒群倫,也是令人難以招架,所以連皇帝都把你當作一個大敵,今年詩會,期在必勝,連幾個沒有功名的白衣才子都着人帶進京來了,為的就是對付你。
” 譚意哥道:“對付我,這是怎麼說呢?” 張玉朗道:“那還不是皇後跟太後以及那位淑貴妃吹噓的結果,今年比賽的方法特别嚴,是太後自己提出來而且要親自監督執行,也是為了你!” “這……怎麼是為了我呢?” “她們都太相信你的才華,認為你必可勝過他人,還怕有人有意壓制你,所以才采取這個辦法,以示公平,也杜防人存有私心揚貶,評閱者不知作者,去了人情的因素,就隻有以詩論詩了……” 譚意哥道:“這倒不失為一個公平之法……” “意娘,辦法是絕對公平了,但是我卻擔心着,要是榜揭出來,你一個人包去了大半的鳌首。
” “那會有這種事,你真以為我是天才了。
” 張玉朗道:“的确是的,京師這些人才我很清楚,他們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要想壓過你的人不多,因此我希望你略略收斂一點,别鋒芒太露。
” 譚意哥點點頭,張玉朗又道:“今年皇帝也興緻大發,他要親自參加比賽,自己用了一個假名,作了五首絕句,兩首律詩。
” “哦!寫得怎麼樣?” 張玉朗道:“這位皇帝倒是真有點才氣的,詩作得的确不錯,朝臣中及得上的還不多。
以前他不輕露,是怕評試的大臣們故意擡他,再者一個人得了太多的獎賞也沒意思,今年為了你,他也破格參加了,你可得給他稍有點體面,我也是一樣。
” 譚意哥笑道:“這是怎麼說呢?” 張玉朗道:“我跟皇帝的詩都還過得去,除了你之外,大概還不會輸給别的人,所以找才請你手下略略留情,我們參加的這幾首,你就别參加了。
” 譚意哥點頭道:“那當然,你們真把我想成這麼能幹了,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能做成這麼多的詩啊!” 張玉朗一笑道:“别人不知道,我卻最清楚不過,你的才思之捷,有如白駒過隙,快得令人無法相信,往往才一看題目,佳句已成,彷佛這些詩句早已生成在你肚子裡一般,在一炷香的時間内,别說是隻做十首,就是要完成二十首,你也是遊刃有馀。
” 譚意哥一笑道:“瞧你把我說的,詩快未必就好,急就章的東西有欠思考推敲,難有佳作。
” 張玉朗搖頭道:“這話可以用在别人身上,卻不适合用在你身上,因為你恰恰相反,信手拈來,珠玑天成,倒是經過推敲斟酌之後,有了人工斧鑿的痕迹,反倒失去了天然的風韻了。
” 譚意哥柔媚地朝他一笑,心中的确是高興的,那并不因為張玉朗對她的贊美,更不因為張玉朗是她所愛的人,而是因為張玉朗對她的這份了解。
舉世之間,隻有張玉朗一個人對她說這樣的話,看出她的優劣之所在,這才是一種真正的了解。
人生最難處在得一知己。
就為了張玉朗對她的知己,她覺得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了。
最近一連串的奇迹似的異遇,在别人認為是難得的幸運,在譚意哥,卻認為是一種痛苦,一種犧牲。
這種優遇,并不是她所期望的,人們把她當作一個了不起的奇才,她很痛苦,因為她知道自己,隻是能吟幾句詩而已,雖然她詩句清新脫俗,卻沒有什麼了不起,不像許多前人的作品,或以言志,或以隐諷,或以明道,具有不朽傳世的價值。
而且這份才華,如果在一個男人身上,那人最多成為一個名士,一個略有名氣的豪門食客而已,想以此博個小小的功名都未必能如願,因為她絕不是經世濟國的材料,她之所以成名,隻因為她是個女孩子,一個長得美麗的女孩子,大家寵她、喜歡她,卻不是尊敬她。
所以,譚意哥心裡一直覺得很委屈,但她沒有告訴給人知道,直到現在,她才真正地開心了。
張玉朗能從她的詩中看出她的人,雖然沒有說得很明白,但是毫無疑問,他是絕對地了解她這個人的。
譚意哥婀娜地走了,張玉朗卻在發呆為了那一笑,那一笑實在太媚了,美得令人心動。
他的心目中,譚意哥始終是個美麗的女人,但從沒有像今天這麼美法。
香燃完了,詩也交卷了,現在大家都關心地希望從懿甯宮那邊傳來的榜文了,每個人都很緊張,連皇帝也在内,因為他用了個化名,也參加了角逐。
他同樣地希望能在絕對公平的情形下,測試一下自己的能力。
第一首的姓名揭昙了,皇帝立刻開心地笑了,第一名不是他,卻是張玉朗,他易名的朱聖揚排名第二。
第三名才是譚意哥的,這是一個好兆頭,他覺得能夠排名在譚意哥之上,已經十分滿意了。
前三名的詩箋逐條地張貼出來,也不斷地發表出來,皇帝更高興了,因為他領下的男方占了六個第一。
皇後和湘如各得一首,難得的是淑貴妃居然也得了一首頭榜,樂得她直笑,笑得嘴沒停過。
淑貴妃的人雖美,詩才卻不高,這次得了一首第一名卻并不為過,因為她的詩渾厚自然而饒古風,用字簡易無華,卻十分妥貼,想用别的字去更易固然不行,想根據她的意思,另用别的說法也不行,絕對無法像她這樣天生自然而盡得其趣的。
所以這首第一評得極為公平,也極有眼光,不但無人不服地無人不贊,難怪乎她要笑不攏口了。
但是最妙的是譚意哥,她雖然一個第一都沒得,卻得了五個第二,五個第三,在這短短一炷香的時間内,她每題都做了,而且每題都能入選。
評閱是絕對公平的,她的作品雖佳,看來總有一點小小瑕疵,以至影響了她的成績,但是是更為驚人的是她這十首律詩中,居然表現了十種不同的語氣與風格,若不是把原詩箋張貼在榜,有筆迹可憑,誰也看不出是出于一人之手。
這才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雖然沒有人會懷疑那些詩中的瑕疵是她故意留下的,因為在如此短的時間内,連就十章,很難有推敲的馀暇了,這些小毛病及疏忽之處,自是難免的。
但是從譚意哥所表現的功力來看,說她能把這十題的第一至搶下來,也沒人懷疑。
因為譚意哥在這十首律詩中,運用了十種不同的風格與語氣,看過譚意哥作品的人都明白,沒有一種是譚意哥自己的風格。
換言之,她雖非故意藏拙,卻的确是放棄了自己的長處,就是如此,她所得的獎采也比任何一個人多了,因為她每一題都列上了名。
第二項是絕句,七言五言各半,一首雖隻有四句,比律詩少了一倍,但難的程度也高了一倍。
因為律詩重對偶,構思較易,現成的有許多典故可用,絕句不必對偶,要須連成一氣,在短短四句中,又必須道出題意,這就困難得多了。
所謂困難不是在乎成詩而是難以做得好,絕句是學詩的入門,不識字的村夫鄉婦,信口哼來,也可以成詠,正因為成詩易,所以才難以成佳作。
也最難表現才思,因為章句太短,使得滿腹才華,無從發揮起。
在這一部份,女将們由于經驗欠缺,成績未免落後一點,隻得了三項第一,但是譚意哥得了兩首。
第三項詞曲上,則是男女平分秋色,而譚意哥又在小令上搶了兩個第一。
總計成績下來,是皇帝所率的男方占了優勝,而風頭最健的,仍數譚意哥,以個人才華而論,也是譚意哥最佳,這是在最公平的情形下評核出來的,使得每一個人都對她心服口服。
但是皇後與湘如的心中卻更為明白,譚意哥的光采尚不止于此,她們姊妹倆隻得了三個第一,四個第二,也都是譚意哥的力量,因為他們倆一直忙于談話,根本就無心去構思撰作,一首也沒交,這根本就是譚意哥代作的。
另外還有淑貴妃心中也明白,她除了第一之外,還得了兩個第三,每篇都是經過譚意哥潤飾的,雖然改得不多,卻使全篇有了精神,有了生命。
已往,她能挨上個第三就很不錯了,今年突然得到這份光采,使她把個譚意哥佩服得無以複加。
宴終席散,大家都賦歸時,她兀自握着譚意哥的手,離情無限,真舍不得放她歸去。
而且再三的叮咛,要譚意哥過兩天再到宮裡來盤桓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