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氣申斥了一頓,說他三代老臣,言在朝廷,是何等的崇高,卻不該替一些豪門來管這種小事而自降身份。
” “這話太重了,那位老禦史或許有偏私,但所劾的事實卻不無道理。
” 湘如道:“世家子弟在京畿恃勢鬧事,疊有所聞,執金吾出來懲治正是善盡職責,他身為禦史,應該對這件事大加贊揚才是正理,而且更應該彈劾那些人的父兄管教不嚴,才是他言官的職責,現在這位老先生卻來彈劾主事的官吏,不是明顯的為豪門作伥嗎?再者皇帝已經批了個知字,他還要追究下去,皇帝隻有把他請到禦書房,直承當年我哥哥打架時,皇帝自己也在場參加了,若要追究責任。
皇帝也有份,他請那位老禦史先去研究一下,該如何來彈劾他這個做皇帝的。
這麼一來,這個老先生隻有挂冠求去了。
” 譚意哥一歎道:“伴君如伴虎,這話倒是一點不錯,看來做官的滋味并不好受呢。
” 湘如道:“不過憑良心講,這個皇帝還算不錯。
雖然沒多大的魄力,至少不糊塗。
” 張玉朗道:“他雖在深宮,對民間疾苦卻并不隔膜,他命舅兄組織這個密探制度,主要的就是要了解天下各地的情況,尤其注意各地的民生及災情,唯恐那些地方官為了粉飾太平,隐而不報,而且為人也平易可親,沒有什麼架子。
” 湘如笑道:“看來你對這位姐夫皇帝很心折。
” 張玉朗坦然地點頭道:“是的,他的确有許多令人心折之處,最難得的是他很虛心,絕不固執成見,肯接納别人的意見。
” 湘如一歎道:“就一個皇帝而言,已經算不錯了,不過也因為他的命好,生下來是個皇帝,否則他這個人真可說是一無可取,既無文才,又沒武藝,樣樣俱通,卻又樣樣稀松,無一技之長……” 張玉朗道:“湘如,這話可不太公平,天生我才必有用,他這人材,恰好就适合于做皇帝,他不需要每一門都精通,自然有别的人會給他适當的輔助,他隻要懂一點,選擇一個最恰當的意見來作決定就成了,這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 湘如道:“我就不信,如果由我來做皇帝,一定會比他好。
” 張玉朗道:“這個我無法同意,你絕不如他。
” 兩口子頂上嘴了,譚意哥在旁笑而不言,湘如拉住她道:“妹子,你來說句公平話,究竟是誰對?” 譚意哥含笑搖頭道:“這個問題從來也沒人敢談論,也沒有那一本書上有記錄,我實在難以作評論。
” 湘如笑道:“當然,這種話如果傳出去,将會構成大不敬罪,不過現在是關起門來說體己話,妹子,你可不能學鄉願,多少要表示個意見。
” 譚意哥仍然在躊躇難決,想了半天才通:“湘姐,我沒見過皇帝,也很少聽人說起過,不過今天入宮,聽皇後娘娘跟剛才玉朗的口中所叙的印象,我倒覺得玉朗的話較為正确,那位萬歲爺比你更适合當皇帝。
” 湘如不服氣地道:“為什麼,你們将皇帝看得了不起,我卻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麼可取之處,我在宮裡的時候跟他比賽過詩詞、古典、經書,他沒有一樣能強得過我的,那時我還隻十四歲,他卻已經三十四了……” 譚意哥笑道:“湘如姐,我說的道理就是根據于此,你絕頂聰明勝他百倍,但你一個人卻無法把天下的學問都裝在肚子裡吧,你也不可能把天下事盡收眼底,處理國事,千頭萬緒,你更不能每一樁都能都強,勢必要有許多能臣為你輔弼。
” 湘如道:“那當然,否則要朝廷何為,文武百官三司六部,就是為了幫輔皇帝理國的。
“ 譚意哥道:“這就是了,那些大臣們都是飽讀經書,屢經疆場,一步步地漸次晉升,才能爬到佐弼皇帝的大員地位,經驗學問都很豐富,所以才能各稱其職。
” 湘如通:“那也不見得,屍位素餐的草包也不乏其人,你不要以為大官們都是能幹的。
“ 譚意哥笑道:“這個我也承認,可是那些身司要職的尚書侍郎們畢竟把所部的事情辦得很好,沒出笑話吧。
” 湘如道:“你這笑話是怎麼個說法呢?” 譚意哥道:“我說的笑話是指大纰漏的,比如說戶部算錯了帳,把銀兩算成了銅錢,刑部判錯了案子,把有罪的人當庭釋放,把無罪的人送上了法場。
” “那倒不至于,戶部三司。
刑部三堂,要經過層層的審核偵訊,倒是不會出大纰漏的,就是一兩個人糊塗,也會有别人指出來……” 譚意哥笑道:“這就是了,主官雖然平庸,隻要有一批精明的智囊幕僚替他參贊。
反而能把事情辦得很好,倒是太精明的主官容易出錯了,因為他總以為自己比人高出一籌,不聽别人的意見,剛愎自用,必至偾事。
做皇帝也是一樣,一個平庸之君,自知平庸,尊重臣屬的意見,終至有所成。
倒是精明能幹的,成不了事,有一個最顯明的例子,楚漢相争之際……” 張玉朗忍不住道:“高明,高明,項羽以才華而言,無論文武謀略氣概,無不勝劉邦百倍,然而結果卻命喪烏江,讓劉氏得了天下,這就是聰明與平庸之用。
” 湘如為之語塞道:“這麼說來,倒是笨蛋才是做皇帝最佳的材料了?” 張玉朗不便接腔,譚意哥卻毫無顧忌地道:“以情理而言,的确是如此,隻不過你指的那種笨蛋卻不行,一個好皇帝,至少要是平庸,但這個庸材還必須具備幾項優點,如知人而善用,從善如流,明辨是非忠信,不以已專,不為情動,執法峻嚴而仁慈為懷……” 湘如笑道:“好了!好了!這麼說起來,那該是聖賢了!那裡還是庸材?” 譚意哥一笑道:“不錯,聖賢是為人修己的境界,沒有一個是天生的,因此與才智聰明無關,孔夫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從古到今,卻又出了幾個聖賢呢,史冊上所記絕頂聰明的人不少,卻沒有一個成為聖賢的。
” 湘如頓了一頓才通:“妹子,你很少說這種聖賢的大道理,突然對我發了這麼一大篇議論,想必是有所目的,你究竟想告訴我什麼呢?” 譚意哥想了一下才道:“湘如姐,我是把你當作自己人,才勸你這句話,你們一家也許是跟皇帝太接近了,所以對皇帝漸失敬意,連在宮中的皇後娘娘在内,言談之中,都對皇帝欠缺敬意,這實在是件危險的事。
” 湘如忙道:“怎麼,你聽見什麼了?” 譚意哥道:“沒有,這種是我的一種感受,但是我想一定還有很多人有這種感受,你們一家人的氣勢太逼人了,那不但會招人忌,也會引起人的受感的……” 湘如道:“是的,我也有這種感覺,常勸父親跟哥哥,要他們注意收斂一點……” 譚意哥道:“最應該注意的不是老太師跟國舅,而是皇後娘娘。
” “我大姐,她很守本份呀。
” 譚意哥輕歎道:“是的,娘娘注意禮數,把後宮處理得井然有序,連太後都十分稱贊,可是太後在言談之間,無意中也流露出一點不滿,那就是娘娘的禮數雖無缺,人情上卻太薄了。
” 湘如默然片刻,才道:“我也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大姐治理宮中太過于嚴峻,使得那兒全無生氣……” 譚意哥頓了一頓才道:“這話我也是在私室中言之,我覺得這些問題的确結在娘娘對皇帝的敬意不足,所以你多少也受了點影響,沒把皇帝當回事……” 湘如默然。
譚意哥道:“我剛才所說的那些優點,若是詳細地推究一下,皇帝可能都具備了,由此證明他在為人君的這一方面,确有其可敬之處。
” 湘如誠摯地道:“是……是的,仔細地推究一下,我這位姐夫還真是有着這些優點,為他人所不及,也真的達到了接近聖賢的境界呢,我居然沒有發現……” 譚意哥又道:“這番話我希望你能說給娘娘聽,讓她在心裡對皇帝萌生敬意,否則很難有所改變的。
” 張玉朗道:“意娘,你才入宮一天,居然觀察到這麼多,真是不容易,你從那兒看出來的?” 譚意哥道:“隻是娘娘跟我私下閑聊了幾句,說皇帝并不能算是個明君,有很多地方還要她的輔助……” 湘如道:“那是因為我們的關系不同,她才在你面前偶而說幾句心裡話,對别人是不會的。
” 譚意哥道:“我曉得,正因為這是她心裡的話,我才覺得嚴重,正因為她在心裡就瞧不起皇帝,才會有那番話,雖然目前皇帝對她敬愛有加,但無可諱言,那敬愛中有一半是敬畏的成分……” 湘如點點頭,表示同意,譚意哥道:“令丈夫愛你、敬你是做妻子成功了,但若使丈夫怕你,就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 她鄭重地又道:“在平常人家,這樣的夫婦也絕非佳耦,而如若在帝王公侯之家,就更為影響深遠了。
” 她沒有說出是什麼影響,可是湘如與張玉朗都倏然而驚,他們都明白這影響是如何的嚴重。
那不但關系到劉家的權勢、盛衰,也可能牽連到生死,甚至于連張玉朗都難免會受到波及。
湘如考慮了半天,才誠懇地道:“謝謝你,妹子,若不是你指出了這種危機。
我們都蒙在鼓裡呢。
” 她歎了一口氣道:“我以前總是擔心外面的人與事會影響到宮裡,連大姐也是這樣以為,還經常叫我們大家注意,現在聽你這一說,才知道問題出在她自己……” 譚意哥道:“這種是我一個人的看法,未必就正确。
” 湘如道:“不會錯,以前我們是想不到,你一說,我立刻就有相同的感覺。
可見這是錯不了的,而目前這話也隻有我跟大姐去說,明天我也進宮丢。
” 譚意哥望着她隆起的肚子道:“你……行嗎?” 湘如道:“行!明天才是個最好的機會,因為我可以假着赴會唱吟的理由入宮,比較不受注意,也可以放心地私下傾談一下,若是在平時,進得宮裡,到處都要去轉一下,弄得人人都在注意着,反倒沒有私談的機會了,我說的這番話,絕不能入第三者之耳,要想把那些貼身的宮娥太監們撇開,還真不容易呢。
” 張玉朗道:“湘如,我是擔心你的身子能動嗎?” “能!好在我有半付銮駕,可以坐轎子進宮,不必走多少路。
更因為大肚子,可以躲個懶,不必去逐一拜候了,這正是個機會!” 湘如很堅持,而且事情也很重要,譚意哥與張玉朗也不便去勸阻她。
譚意哥道:“那你早點安歇罷,明天一早入宮,要起個大早呢。
” 第二天,真正起得早的人是張玉朗,因為他還要随班到朝,先觐見皇帝,商讨一下諸般事宜。
朝廷裡面,居然如臨大敵般的充滿了一片緊張氣氛,那是由皇帝造成的。
因為皇帝昨天回到後官時,太後皇後以及淑貴妃都獨獨推舉譚意哥,許為天下第一才女,不僅才思敏捷,而且見解透辟,所作的詩句,音字铿锵,擲地金聲。
太後說好,皇帝隻是笑笑,因為太後隻要是看見了長得好一點的女孩子,都是好的。
淑貴人也說好,皇帝不免動心,卻還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淑貴妃才調平平,詩句不佳,倒是她為人落寞寡交,不輕易跟人交往,也不輕易說人好,譚意哥能夠博得她的傾心,足證此姝别有過人之處。
譚意哥為淑貴人改的詩稿,皇後索去看了,皇帝對淑貴妃一再的鼓吹下,也動了好奇心,就帶了淑貴人,一腳來到皇後處。
今夜輪宿不在東宮,所以皇後沒有準備皇帝來,卻正在為皇帝準備的小書房内看詩稿。
她是個很懂得詩情畫意中求樂趣的人,焚上一爐香,倚幾秉燭,一個小号火爐上烹着茶,一名谙琴的宮女在遠遠的靜室中撫琴。
皇後自己穿了件寬大的衣服,散了頭發洩着鞋子捧詩卷,津津有味地品賞着。
皇帝是靜悄悄地過來的,還對那些侍立的宮女們搖手示意,吩咐她們不必驚擾,至于值奉的太監們,則都站在外面,根本不讓近前的。
在月窗内遙望過去,皇後那一派逍遙自在,怡然自得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皇帝輕聲笑道:“淑華,你看看,這才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 淑貴妃在平時是不表示意見的,但今夜經過譚意哥的開導後,性情柔順多了,居然應聲道:“是的,皇後是個有福氣的人,也是個有學問的人,所以她懂得如何去安排閑中的生活,可不像我這種俗人。
” 淑貴人對皇後一向是很尊敬,但從沒像今天這樣謙虛過,皇帝忍不住看了她一下道:” 這是怎麼了,宮裡自從譚意哥來過一下,似乎人人都變了似的。
” 等他們走近了小書房,皇後才驚覺,忙站了起來,有點惶然地道:“妾身不知道萬歲爺今貿然前來,而近侍也沒有先行通知,以緻衣着不整,萬乞陛下不見罪。
” 她隻說不見罪而沒說恕罪,因為她是皇後,每一句話都恰如其分,皇帝可不管這套,笑着道:“是朕叫他們别聲張的,禦妻不必客氣,咱們夫婦之間,要哪些虛套幹什麼,朕是來看看譚意哥為淑華改的詩稿的。
” 皇後笑道:“妾身也正在看着,此女實在是個奇才,改得好極了,經她易一兩字,頓如晝龍點睛……” 皇帝笑道:“禦妻也别客氣了,淑華的詩可夠不上那個龍字,譚意哥若能改得好,該叫做點石成鐵。
” 皇後笑了一笑,卻忙又看看淑貴妃。
顯然她心裡很同意皇帝用的這句比喻,卻又怕奚落了淑妃,那知淑妃竟是笑吟吟的,毫無愠意。
這下子連皇後也感到驚訝了,因為淑妃的小心眼兒跟不結人緣,是在宮裡最有名約兩件事,現在好像全改了似的。
淑妃笑着道:“陛下說得還算客氣的,應該是點石成金才對,妾身的詩,隻能算是一筐礫石,經她的魔杖一點,居然能蜚然可誦了,這不是點石成金是什麼?” 皇帝道:“這個譚意哥當真有如此了不起,聽你們說來,竟是驚世絕倫之才了,朕倒要來看一看。
” 他從皇後手中接過淑妃的詩稿,翻開來才看了第一頁,就對那簪化小格的秀麗字體稱贊不止。
再看她改的地方以及所加的批注,竟是呆了,良久才道:“了不得,了不得,這個女子年紀輕輕的,竟難為她是怎麼念的,居然是這麼一肚子好學問。
” 皇後笑道:“聽湘如說,此女有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之才,想必因此得天獨厚,才能博覽群書,而且她的職業也能見到很多的人,三湘多飽學通儒,她從而執經問難,自然就好的了。
” 皇帝道:“說的也是,長沙有位陸象翁先生,是有名的大儒,京裡許多人都是他的門生,聽說譚意哥也拜在陸先生門下的。
” 皇後笑道:“明日詩會,我們添了這一員悍将,陛下的濟濟多士,恐怕更要望而卻步了,往年就已經略勝一籌,明天妾身這一邊,将要囊括所有的錦标了。
” 皇帝被激起了傲性道:“這倒不見得,往常聚會原為君臣同樂,再者也是為了博你們高興,所以在評閱時,多少總要客氣些。
再者幾位好手,也都是敷衍塞責,沒有上心去做,因為他們的女兒,也在對陣上,他們不願意蓋過自己的子女去……明天既有這麼一位才女參加,朕要他們全力全心做來,尚有一搏呢。
” 皇後笑道:“往昔多承曲護,妾身心裡還是明白的,今年妾身這邊有了生力軍,也不必領人情,望陛下告訴那些人别再顧恤,好好的比一下,妾身願意撥出脂粉銀十五萬來作為賞賜。
” 皇帝道:“禦妻撥十五萬,朕又豈能少了,朕提出三十萬來,作為賞賜。
” 皇後笑道:“陛下,這不公平,妾身的脂粉銀是後宮的脂粉用度上撙節下來的,也可以說是出自私袋,陛下的賞賜卻是撥自國庫,雖說率土之濱,莫非王有,但是公私要分開,那可不是陛下私人所有的。
” 皇帝苦笑道:“禦妻可真說着了,你們還有月例的脂粉銀可領,朕富有四海,卻沒有一分銀子的私産,說來也夠可憐的,這樣吧,朕明日挑出三十件禦藏的古董玩具來作為賞賜,每項得魁者,賞賜一件。
” 皇後道:“妾身的十五萬兩,也是分開來,賞給每一項的第一名,每項五千兩,明天我們記個總數看看那一邊得到的賞賜多。
” 皇帝也答應了,所以第二天早朝罷後,群臣已有準備,都沒有散退,等候着宣召進宮,皇帝則約翰林院的一般翰林供奉,以及幾位能詩的好手,特地叮咛了一番,最後則笑着道: “各位卿家,詩文雖是小事,非關理國文章大計,但是須眉男子,輸給了蛾眉裙钗,總是有點難以為情吧,往昔朕是有意相讓,成敗不計,今歲卻不同了,巾帼隊裡,來了一名勇将,所以朕要衆卿全力以取,若是今年輸了,朕就要辦人了。
” 大家都知道是來了譚意哥之故,也知道譚意哥是張玉朗的閨中膩友,于是有人笑道:” 陛下但請放心,我須眉隊中,今年也添了一把好手,張玉朗玉人無雙,詩詞俱長,不讓彼姝。
” 皇帝笑道:“單靠玉朗恐怕不行,朕問過玉朗了,他自承用句穩健或能過之,但立意清新,構思巧捷,則不如遠甚,他自己仵了個比喻,若他能自許為杜甫,則譚意哥可為李白,這二人孰勝孰劣,你們可以知道了。
” 一個大臣道:“啟奏陛下,李詩清狂,杜詩錘練,此二公之作,孰優孰劣,從當時一直争谕到現在,仍然未得定論,這是個見仁見智的看法,杜工部未必不如李青蓮,張玉朗豈又必遜于譚意哥?” 皇帝皺皺眉,因為說話的是位老尚書了,他不得不留幾分客氣,因此輕歎一聲道:“尚書公,今日若是在金殿筆試,立詩以言志,命題也在立心見性的範圍内,自然是玉朗居先,可是今天乃觀花品酒,賞心樂事的遣興之作,又當别論了。
” 那位尚書公等于挨了一頓教訓,不由得紅了臉道:“老臣愚昧,陛下聖明,為老臣所不能及。
” 張玉朗笑着解圍道:“尚書公當年為此中健者,近年來忙于國事,案牍勞形,把詩詞功夫都放下了,遂稍有隔閡,想不到許多了。
” 皇帝也笑道:“正是如此,朕才要特别關照一聲,你們都是丢得久了,人家可是天天在磨的,在運用純熟上,先已弱了一籌,現在隻有在立意上去取勝了,大家最好多動點心思,以期出奇制勝,這次詩會,朕與皇後可是還另有封采,皇後撥出脂粉銀十五萬兩,朕則拿出禦玩珍物三十件,分賞給三十個項目的魁首,你們至少要替朕拿回十五件來。
” 這時吳國公劉玉盛說話了,他是皇帝和張玉朗的嶽父,身份地位不同,說話也頗為随便,因此笑笑道:“陛下既已提出賞賜,卻又叫臣等去拿回來,臣等固屬應該為陛下效忠分憂,但讓别人聽了,豈不要說陛下太小氣了,連賞賜幾樣東西都是做個樣子。
” 皇帝笑道:“國丈說得好,朕本來是很大方,都是國丈教女有方,精打細算,朕才不得不小氣,皇後撥脂粉銀,朕不甘落後,原想搬三十萬以倍之。
誰知皇後說她的脂粉銀是宮中月例所得,朕的三十萬若是撥自國庫,就是假公以濟私了,朕一想話的确不錯,可是朕卻慘了,因為朕身無分文,比你們那一個都窮,因此不得不打個賴皮算盤,小氣一番了。
” 吳國公笑道:“那今天之會,陛下是輸定了。
” 皇帝道:“何以見得朕必輸呢?” 吳國公笑道:“有道是重賞之下,乃有勇夫。
皇帝不差餓兵,現在陛下拿出來的東西,又要收回去,誰還有那麼大的興頭去拼命呢,倒不如輸掉了,陛下拿不回去,豈不是賺了。
“ 說得群臣都笑了起來,皇帝笑道:“這麼說來,朕要想叫群臣用命,還非得大大的心痛一番不可了!” 吳國公道:“可不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陛下若是在明獎之外,先許下一點暗賞,就必可操勝券了。
” 皇帝笑道:“好!朕就現在規定,奪得一次鳌頭者,除應得之獎分外,朕另命戶部,賞銀萬兩,此為激勵士氣,以振朝威,可是名正言順,算不得假公濟私。
” 大家雖然曉得這是皇帝開玩笑,但是君無戲言,這筆錢是省不下來的,一定會照發不誤,不過地由此可見皇帝對這一次詩會的重視,大家倒是打起精神,兢兢業業以赴了。
等到皇帝回宮不久,就傳旨出來,召喚百官入宴,頓時把一座後宮擠得熱熱鬧鬧的。
較詩隻是今天的一項馀興節目,百花誕會最重要的意思,乃是假這春光明媚、萬物向榮之際,上下君臣共同歡慶一番。
由于每年都舉行一次,有人已經來過很多次了,已經不感到新奇,有人卻是初度甫來,對宮中的一切,本就充滿了神秘的向往,現在這個謎底,就在眼前揭曉,自然忍不住要東張西望了。
若是在平時廷見奏對之際,這種行為就犯了大不敬罪,今天也特别地寬大,由得人任意地窺看,就是誰覺得那一個宮女或嫔妃長得特别漂亮,一直盯住了看,也不會獲罪的。
何況,今天宮中一片喜氣,每個人都是盛裝羅裳,盡心地打扮,就是為博得較多的欣賞。
在粥粥群芳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譚意哥,宴會一開始,她就吸引了每一個人的注意。
宴席是采席地矮幾式的,每二人為一席,兩個相對,圍繞成一個大回字形,皇帝與皇後南面獨據中席,兩邊則是各位太師國老等。
譚意哥的地位很特出。
竟安排在淑貴妃同一席,有很多人起先并不知道她就是譚意哥,卻已為她的娴靜豐儀與美豔的容貌所傾倒。
由于她坐在淑貴妃之側,而淑貴妃在舉止揖讓間,都對她很客氣,大家先還以為她是宮中的什麼人呢,及至知道她就是今日注重的焦點時,注意就更多了。
連皇帝都是深受吸引,目光頻頻注視着她們這邊,由于今天的場合不需十分嚴肅,高聲喧鬧固在所不許,席間低聲的談笑兩句卻也不受禁止。
因此淑貴妃笑道:“妹子,今天你可是出盡風頭了,連皇帝都一直對你看個不停,要不是因為當着這麼多的人,他恐怕還會過來找你談談呢。
” 譚意哥正不知如何才好,那邊皇帝已經站了起來,向着她們這一席走來。
淑貴妃笑道:“我說的如何,皇帝忍不住了,即使當着這麼多的人,他也要找你談談了。
” 皇帝果然毫無顧忌地直行過來,譚意哥初時倒不免有點緊張,繼而一想,皇帝也是個人,有什麼可怕的,再說在這大庭廣衆之前,更不可能對自己如何。
因此容得皇帝到得跟前,她忙着跟淑貴妃盈盈起立,正待拜下去,皇帝已先伸手虛攔道:“别行大禮了,今天原是個高興的場合,咱們不來這一套,随便打個招呼就行,譚意哥,你知道朕為什麼下來看你嗎?” 譚意哥道:“民女不知道。
” 皇帝一笑道:“前些日子朕跟玉朗談到你,得知你音律極精,琵琶無雙……” 譚意哥不由臉上一紅,這紅的原因是她跟張玉朗的關系,說是全無關系,固然無人相信,而且也說不過去,但是承認有關系,卻又名不正,言不順。
好在皇帝直接就提到張玉朗,對他們的關系,似乎已經心照不宣了,她卻不能也跟着裝糊塗,因此她略整神色,卻很自然地道:“民女不過略能彈奏而已,是探花郎謬贊,民女卻不敢當。
” 皇帝笑道:“玉朗可不是個謙虛的人。
他說好,就一定是好,本來每年的花宴,都由宮中的人即席演奏以娛賓,照說你是客人,朕不該麻煩你,而且預定彈琵琶的蕭婕妤,她自幼習此,造詣極深,而今天與會的群臣中,也有不少好手,朕要他們把自己的樂器都帶了來。
跟蕭婕妤較量一下的。
” 譚意哥道:“那想必是一場了不起的雅奏,民女耳福不淺。
” 她明知道這是個陷阱,卻非要步步為營,一點都不能放松,皇帝沒辦法了,乾脆道:” 聽說你也谙此道,而宮中上下喜歡它的人很多,有高明在前,自然免不了想要欣賞一下,所以今天原來也準備請你參加一較的。
” 譚意哥聽聽語氣卻又不像了,不過她還是道:“這民女可不敢,民女隻不過勉強湊乎得幾曲,那兒能跟這些大名家相較。
” 皇帝一笑道:“你不敢也不行了,因為蕭婕妤今晨簪花,不小心把手指給花刺紮破,中了花毒,把手指弄得又紅又腫,她這擂台主就空了下來,而朕把打擂的都約齊了,勢不能叫他們空此一行,因此隻好請你幫忙來接下這一台了,以免朕失信于人,看酒來,朕敬你一盅,你多辛苦了。
” 這位皇帝很乾脆,他就用淑貴妃的酒盅,滿斟一杯,一飲而盡,還向譚意哥照照杯子。
譚意哥的杯子是滿的,在這個情形下,她自然不能推辭,隻得一面稱謝,一面也喝了那杯酒,皇帝大笑道:“好!痛快!痛快!卿家雖是女子,行事卻有須眉男子之風,一點都不拖泥帶水,朕十分佩服,這就叫人準備去,預祝卿家凱旋了。
” 說着他含笑回到自己的座上去了,譚意哥則隻有皺眉的份兒了,淑貴妃卻安慰她道:” 妹子,沒關系,蕭婕妤的琵琶也不過平平而已,那些人來向她挑戰,絕不會高到那兒去。
” 譚意哥道:“我的琵琶還下過一陣苦功,勉力巴結,尚不緻于太丢人,隻不過各人用慣了樂器,換一具就未必稱手了,我事先沒有準備,沒有帶來。
” 淑貴妃笑道:“這得倒不必擔心,我平時也喜歡彈彈,把宮中一具龜茲的古器給搬了下來,那是玉制的,聲音好聽極了,我叫人給你去搬了來。
” 譚意哥道:“玉琵琶身價雖重,卻未必能彈起來好聽,再說那玩意兒太重,抱在手上太累,貴人還是給我另外找一具普通的就好。
” 淑貴妃笑道:“那玩意就是不重才名貴,你先彈彈看,要是不稱手再換好了。
” 一面叫人去搬琵琶,一面命人準備,在席前先設了一個較高的繡墩,然後另外又設了三個,然後笑道:“妹子,本來每年都是蕭婕妤一個人演奏,大家都誇她神技無雙,所以聖上說今年要找幾個外面的好手來跟她較量一下,那知道這妮子的手傷了,是我把你推薦出來的,你可别怨玉朗去。
” 譚意哥道:“這是貴人看得那我,不過貴人怎麼知道我會琵琶呢,我自己從沒說過…… “ “這可是聽湘如說的,她在湖州跟你一住幾個月,寫回的家書都送到皇宮裡給皇
” “這話太重了,那位老禦史或許有偏私,但所劾的事實卻不無道理。
” 湘如道:“世家子弟在京畿恃勢鬧事,疊有所聞,執金吾出來懲治正是善盡職責,他身為禦史,應該對這件事大加贊揚才是正理,而且更應該彈劾那些人的父兄管教不嚴,才是他言官的職責,現在這位老先生卻來彈劾主事的官吏,不是明顯的為豪門作伥嗎?再者皇帝已經批了個知字,他還要追究下去,皇帝隻有把他請到禦書房,直承當年我哥哥打架時,皇帝自己也在場參加了,若要追究責任。
皇帝也有份,他請那位老禦史先去研究一下,該如何來彈劾他這個做皇帝的。
這麼一來,這個老先生隻有挂冠求去了。
” 譚意哥一歎道:“伴君如伴虎,這話倒是一點不錯,看來做官的滋味并不好受呢。
” 湘如道:“不過憑良心講,這個皇帝還算不錯。
雖然沒多大的魄力,至少不糊塗。
” 張玉朗道:“他雖在深宮,對民間疾苦卻并不隔膜,他命舅兄組織這個密探制度,主要的就是要了解天下各地的情況,尤其注意各地的民生及災情,唯恐那些地方官為了粉飾太平,隐而不報,而且為人也平易可親,沒有什麼架子。
” 湘如笑道:“看來你對這位姐夫皇帝很心折。
” 張玉朗坦然地點頭道:“是的,他的确有許多令人心折之處,最難得的是他很虛心,絕不固執成見,肯接納别人的意見。
” 湘如一歎道:“就一個皇帝而言,已經算不錯了,不過也因為他的命好,生下來是個皇帝,否則他這個人真可說是一無可取,既無文才,又沒武藝,樣樣俱通,卻又樣樣稀松,無一技之長……” 張玉朗道:“湘如,這話可不太公平,天生我才必有用,他這人材,恰好就适合于做皇帝,他不需要每一門都精通,自然有别的人會給他适當的輔助,他隻要懂一點,選擇一個最恰當的意見來作決定就成了,這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 湘如道:“我就不信,如果由我來做皇帝,一定會比他好。
” 張玉朗道:“這個我無法同意,你絕不如他。
” 兩口子頂上嘴了,譚意哥在旁笑而不言,湘如拉住她道:“妹子,你來說句公平話,究竟是誰對?” 譚意哥含笑搖頭道:“這個問題從來也沒人敢談論,也沒有那一本書上有記錄,我實在難以作評論。
” 湘如笑道:“當然,這種話如果傳出去,将會構成大不敬罪,不過現在是關起門來說體己話,妹子,你可不能學鄉願,多少要表示個意見。
” 譚意哥仍然在躊躇難決,想了半天才通:“湘姐,我沒見過皇帝,也很少聽人說起過,不過今天入宮,聽皇後娘娘跟剛才玉朗的口中所叙的印象,我倒覺得玉朗的話較為正确,那位萬歲爺比你更适合當皇帝。
” 湘如不服氣地道:“為什麼,你們将皇帝看得了不起,我卻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麼可取之處,我在宮裡的時候跟他比賽過詩詞、古典、經書,他沒有一樣能強得過我的,那時我還隻十四歲,他卻已經三十四了……” 譚意哥笑道:“湘如姐,我說的道理就是根據于此,你絕頂聰明勝他百倍,但你一個人卻無法把天下的學問都裝在肚子裡吧,你也不可能把天下事盡收眼底,處理國事,千頭萬緒,你更不能每一樁都能都強,勢必要有許多能臣為你輔弼。
” 湘如道:“那當然,否則要朝廷何為,文武百官三司六部,就是為了幫輔皇帝理國的。
“ 譚意哥道:“這就是了,那些大臣們都是飽讀經書,屢經疆場,一步步地漸次晉升,才能爬到佐弼皇帝的大員地位,經驗學問都很豐富,所以才能各稱其職。
” 湘如通:“那也不見得,屍位素餐的草包也不乏其人,你不要以為大官們都是能幹的。
“ 譚意哥笑道:“這個我也承認,可是那些身司要職的
” 湘如道:“你這笑話是怎麼個說法呢?” 譚意哥道:“我說的笑話是指大纰漏的,比如說戶部算錯了帳,把銀兩算成了銅錢,刑部判錯了案子,把有罪的人當庭釋放,把無罪的人送上了法場。
” “那倒不至于,戶部三司。
刑部三堂,要經過層層的審核偵訊,倒是不會出大纰漏的,就是一兩個人糊塗,也會有别人指出來……” 譚意哥笑道:“這就是了,主官雖然平庸,隻要有一批精明的智囊幕僚替他參贊。
反而能把事情辦得很好,倒是太精明的主官容易出錯了,因為他總以為自己比人高出一籌,不聽别人的意見,剛愎自用,必至偾事。
做皇帝也是一樣,一個平庸之君,自知平庸,尊重臣屬的意見,終至有所成。
倒是精明能幹的,成不了事,有一個最顯明的例子,楚漢相争之際……” 張玉朗忍不住道:“高明,高明,項羽以才華而言,無論文武謀略氣概,無不勝劉邦百倍,然而結果卻命喪烏江,讓劉氏得了天下,這就是聰明與平庸之用。
” 湘如為之語塞道:“這麼說來,倒是笨蛋才是做皇帝最佳的材料了?” 張玉朗不便接腔,譚意哥卻毫無顧忌地道:“以情理而言,的确是如此,隻不過你指的那種笨蛋卻不行,一個好皇帝,至少要是平庸,但這個庸材還必須具備幾項優點,如知人而善用,從善如流,明辨是非忠信,不以已專,不為情動,執法峻嚴而仁慈為懷……” 湘如笑道:“好了!好了!這麼說起來,那該是聖賢了!那裡還是庸材?” 譚意哥一笑道:“不錯,聖賢是為人修己的境界,沒有一個是天生的,因此與才智聰明無關,孔夫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從古到今,卻又出了幾個聖賢呢,史冊上所記絕頂聰明的人不少,卻沒有一個成為聖賢的。
” 湘如頓了一頓才通:“妹子,你很少說這種聖賢的大道理,突然對我發了這麼一大篇議論,想必是有所目的,你究竟想告訴我什麼呢?” 譚意哥想了一下才道:“湘如姐,我是把你當作自己人,才勸你這句話,你們一家也許是跟皇帝太接近了,所以對皇帝漸失敬意,連在宮中的皇後娘娘在内,言談之中,都對皇帝欠缺敬意,這實在是件危險的事。
” 湘如忙道:“怎麼,你聽見什麼了?” 譚意哥道:“沒有,這種是我的一種感受,但是我想一定還有很多人有這種感受,你們一家人的氣勢太逼人了,那不但會招人忌,也會引起人的受感的……” 湘如道:“是的,我也有這種感覺,常勸父親跟哥哥,要他們注意收斂一點……” 譚意哥道:“最應該注意的不是老太師跟國舅,而是皇後娘娘。
” “我大姐,她很守本份呀。
” 譚意哥輕歎道:“是的,娘娘注意禮數,把後宮處理得井然有序,連太後都十分稱贊,可是太後在言談之間,無意中也流露出一點不滿,那就是娘娘的禮數雖無缺,人情上卻太薄了。
” 湘如默然片刻,才道:“我也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大姐治理宮中太過于嚴峻,使得那兒全無生氣……” 譚意哥頓了一頓才道:“這話我也是在私室中言之,我覺得這些問題的确結在娘娘對皇帝的敬意不足,所以你多少也受了點影響,沒把皇帝當回事……” 湘如默然。
譚意哥道:“我剛才所說的那些優點,若是詳細地推究一下,皇帝可能都具備了,由此證明他在為人君的這一方面,确有其可敬之處。
” 湘如誠摯地道:“是……是的,仔細地推究一下,我這位姐夫還真是有着這些優點,為他人所不及,也真的達到了接近聖賢的境界呢,我居然沒有發現……” 譚意哥又道:“這番話我希望你能說給娘娘聽,讓她在心裡對皇帝萌生敬意,否則很難有所改變的。
” 張玉朗道:“意娘,你才入宮一天,居然觀察到這麼多,真是不容易,你從那兒看出來的?” 譚意哥道:“隻是娘娘跟我私下閑聊了幾句,說皇帝并不能算是個明君,有很多地方還要她的輔助……” 湘如道:“那是因為我們的關系不同,她才在你面前偶而說幾句心裡話,對别人是不會的。
” 譚意哥道:“我曉得,正因為這是她心裡的話,我才覺得嚴重,正因為她在心裡就瞧不起皇帝,才會有那番話,雖然目前皇帝對她敬愛有加,但無可諱言,那敬愛中有一半是敬畏的成分……” 湘如點點頭,表示同意,譚意哥道:“令丈夫愛你、敬你是做妻子成功了,但若使丈夫怕你,就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 她鄭重地又道:“在平常人家,這樣的夫婦也絕非佳耦,而如若在帝王公侯之家,就更為影響深遠了。
” 她沒有說出是什麼影響,可是湘如與張玉朗都倏然而驚,他們都明白這影響是如何的嚴重。
那不但關系到劉家的權勢、盛衰,也可能牽連到生死,甚至于連張玉朗都難免會受到波及。
湘如考慮了半天,才誠懇地道:“謝謝你,妹子,若不是你指出了這種危機。
我們都蒙在鼓裡呢。
” 她歎了一口氣道:“我以前總是擔心外面的人與事會影響到宮裡,連大姐也是這樣以為,還經常叫我們大家注意,現在聽你這一說,才知道問題出在她自己……” 譚意哥道:“這種是我一個人的看法,未必就正确。
” 湘如道:“不會錯,以前我們是想不到,你一說,我立刻就有相同的感覺。
可見這是錯不了的,而目前這話也隻有我跟大姐去說,明天我也進宮丢。
” 譚意哥望着她隆起的肚子道:“你……行嗎?” 湘如道:“行!明天才是個最好的機會,因為我可以假着赴會唱吟的理由入宮,比較不受注意,也可以放心地私下傾談一下,若是在平時,進得宮裡,到處都要去轉一下,弄得人人都在注意着,反倒沒有私談的機會了,我說的這番話,絕不能入第三者之耳,要想把那些貼身的宮娥太監們撇開,還真不容易呢。
” 張玉朗道:“湘如,我是擔心你的身子能動嗎?” “能!好在我有半付銮駕,可以坐轎子進宮,不必走多少路。
更因為大肚子,可以躲個懶,不必去逐一拜候了,這正是個機會!” 湘如很堅持,而且事情也很重要,譚意哥與張玉朗也不便去勸阻她。
譚意哥道:“那你早點安歇罷,明天一早入宮,要起個大早呢。
” 第二天,真正起得早的人是張玉朗,因為他還要随班到朝,先觐見皇帝,商讨一下諸般事宜。
朝廷裡面,居然如臨大敵般的充滿了一片緊張氣氛,那是由皇帝造成的。
因為皇帝昨天回到後官時,太後皇後以及淑貴妃都獨獨推舉譚意哥,許為天下第一才女,不僅才思敏捷,而且見解透辟,所作的詩句,音字铿锵,擲地金聲。
太後說好,皇帝隻是笑笑,因為太後隻要是看見了長得好一點的女孩子,都是好的。
淑貴人也說好,皇帝不免動心,卻還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淑貴妃才調平平,詩句不佳,倒是她為人落寞寡交,不輕易跟人交往,也不輕易說人好,譚意哥能夠博得她的傾心,足證此姝别有過人之處。
譚意哥為淑貴人改的詩稿,皇後索去看了,皇帝對淑貴妃一再的鼓吹下,也動了好奇心,就帶了淑貴人,一腳來到皇後處。
今夜輪宿不在東宮,所以皇後沒有準備皇帝來,卻正在為皇帝準備的小書房内看詩稿。
她是個很懂得詩情畫意中求樂趣的人,焚上一爐香,倚幾秉燭,一個小号火爐上烹着茶,一名谙琴的宮女在遠遠的靜室中撫琴。
皇後自己穿了件寬大的衣服,散了頭發洩着鞋子捧詩卷,津津有味地品賞着。
皇帝是靜悄悄地過來的,還對那些侍立的宮女們搖手示意,吩咐她們不必驚擾,至于值奉的太監們,則都站在外面,根本不讓近前的。
在月窗内遙望過去,皇後那一派逍遙自在,怡然自得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皇帝輕聲笑道:“淑華,你看看,這才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 淑貴妃在平時是不表示意見的,但今夜經過譚意哥的開導後,性情柔順多了,居然應聲道:“是的,皇後是個有福氣的人,也是個有學問的人,所以她懂得如何去安排閑中的生活,可不像我這種俗人。
” 淑貴人對皇後一向是很尊敬,但從沒像今天這樣謙虛過,皇帝忍不住看了她一下道:” 這是怎麼了,宮裡自從譚意哥來過一下,似乎人人都變了似的。
” 等他們走近了小書房,皇後才驚覺,忙站了起來,有點惶然地道:“妾身不知道萬歲爺今貿然前來,而近侍也沒有先行通知,以緻衣着不整,萬乞陛下不見罪。
” 她隻說不見罪而沒說恕罪,因為她是皇後,每一句話都恰如其分,皇帝可不管這套,笑着道:“是朕叫他們别聲張的,禦妻不必客氣,咱們夫婦之間,要哪些虛套幹什麼,朕是來看看譚意哥為淑華改的詩稿的。
” 皇後笑道:“妾身也正在看着,此女實在是個奇才,改得好極了,經她易一兩字,頓如晝龍點睛……” 皇帝笑道:“禦妻也别客氣了,淑華的詩可夠不上那個龍字,譚意哥若能改得好,該叫做點石成鐵。
” 皇後笑了一笑,卻忙又看看淑貴妃。
顯然她心裡很同意皇帝用的這句比喻,卻又怕奚落了淑妃,那知淑妃竟是笑吟吟的,毫無愠意。
這下子連皇後也感到驚訝了,因為淑妃的小心眼兒跟不結人緣,是在宮裡最有名約兩件事,現在好像全改了似的。
淑妃笑着道:“陛下說得還算客氣的,應該是點石成金才對,妾身的詩,隻能算是一筐礫石,經她的魔杖一點,居然能蜚然可誦了,這不是點石成金是什麼?” 皇帝道:“這個譚意哥當真有如此了不起,聽你們說來,竟是驚世絕倫之才了,朕倒要來看一看。
” 他從皇後手中接過淑妃的詩稿,翻開來才看了第一頁,就對那簪化小格的秀麗字體稱贊不止。
再看她改的地方以及所加的批注,竟是呆了,良久才道:“了不得,了不得,這個女子年紀輕輕的,竟難為她是怎麼念的,居然是這麼一肚子好學問。
” 皇後笑道:“聽湘如說,此女有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之才,想必因此得天獨厚,才能博覽群書,而且她的職業也能見到很多的人,三湘多飽學通儒,她從而執經問難,自然就好的了。
” 皇帝道:“說的也是,長沙有位陸象翁先生,是有名的大儒,京裡許多人都是他的門生,聽說譚意哥也拜在陸先生門下的。
” 皇後笑道:“明日詩會,我們添了這一員悍将,陛下的濟濟多士,恐怕更要望而卻步了,往年就已經略勝一籌,明天妾身這一邊,将要囊括所有的錦标了。
” 皇帝被激起了傲性道:“這倒不見得,往常聚會原為君臣同樂,再者也是為了博你們高興,所以在評閱時,多少總要客氣些。
再者幾位好手,也都是敷衍塞責,沒有上心去做,因為他們的女兒,也在對陣上,他們不願意蓋過自己的子女去……明天既有這麼一位才女參加,朕要他們全力全心做來,尚有一搏呢。
” 皇後笑道:“往昔多承曲護,妾身心裡還是明白的,今年妾身這邊有了生力軍,也不必領人情,望陛下告訴那些人别再顧恤,好好的比一下,妾身願意撥出脂粉銀十五萬來作為賞賜。
” 皇帝道:“禦妻撥十五萬,朕又豈能少了,朕提出三十萬來,作為賞賜。
” 皇後笑道:“陛下,這不公平,妾身的脂粉銀是後宮的脂粉用度上撙節下來的,也可以說是出自私袋,陛下的賞賜卻是撥自國庫,雖說率土之濱,莫非王有,但是公私要分開,那可不是陛下私人所有的。
” 皇帝苦笑道:“禦妻可真說着了,你們還有月例的脂粉銀可領,朕富有四海,卻沒有一分銀子的私産,說來也夠可憐的,這樣吧,朕明日挑出三十件禦藏的古董玩具來作為賞賜,每項得魁者,賞賜一件。
” 皇後道:“妾身的十五萬兩,也是分開來,賞給每一項的第一名,每項五千兩,明天我們記個總數看看那一邊得到的賞賜多。
” 皇帝也答應了,所以第二天早朝罷後,群臣已有準備,都沒有散退,等候着宣召進宮,皇帝則約翰林院的一般翰林供奉,以及幾位能詩的好手,特地叮咛了一番,最後則笑着道: “各位卿家,詩文雖是小事,非關理國文章大計,但是須眉男子,輸給了蛾眉裙钗,總是有點難以為情吧,往昔朕是有意相讓,成敗不計,今歲卻不同了,巾帼隊裡,來了一名勇将,所以朕要衆卿全力以取,若是今年輸了,朕就要辦人了。
” 大家都知道是來了譚意哥之故,也知道譚意哥是張玉朗的閨中膩友,于是有人笑道:” 陛下但請放心,我須眉隊中,今年也添了一把好手,張玉朗玉人無雙,詩詞俱長,不讓彼姝。
” 皇帝笑道:“單靠玉朗恐怕不行,朕問過玉朗了,他自承用句穩健或能過之,但立意清新,構思巧捷,則不如遠甚,他自己仵了個比喻,若他能自許為杜甫,則譚意哥可為李白,這二人孰勝孰劣,你們可以知道了。
” 一個大臣道:“啟奏陛下,李詩清狂,杜詩錘練,此二公之作,孰優孰劣,從當時一直争谕到現在,仍然未得定論,這是個見仁見智的看法,杜工部未必不如李青蓮,張玉朗豈又必遜于譚意哥?” 皇帝皺皺眉,因為說話的是位老尚書了,他不得不留幾分客氣,因此輕歎一聲道:“尚書公,今日若是在金殿筆試,立詩以言志,命題也在立心見性的範圍内,自然是玉朗居先,可是今天乃觀花品酒,賞心樂事的遣興之作,又當别論了。
” 那位尚書公等于挨了一頓教訓,不由得紅了臉道:“老臣愚昧,陛下聖明,為老臣所不能及。
” 張玉朗笑着解圍道:“尚書公當年為此中健者,近年來忙于國事,案牍勞形,把詩詞功夫都放下了,遂稍有隔閡,想不到許多了。
” 皇帝也笑道:“正是如此,朕才要特别關照一聲,你們都是丢得久了,人家可是天天在磨的,在運用純熟上,先已弱了一籌,現在隻有在立意上去取勝了,大家最好多動點心思,以期出奇制勝,這次詩會,朕與皇後可是還另有封采,皇後撥出脂粉銀十五萬兩,朕則拿出禦玩珍物三十件,分賞給三十個項目的魁首,你們至少要替朕拿回十五件來。
” 這時吳國公劉玉盛說話了,他是皇帝和張玉朗的嶽父,身份地位不同,說話也頗為随便,因此笑笑道:“陛下既已提出賞賜,卻又叫臣等去拿回來,臣等固屬應該為陛下效忠分憂,但讓别人聽了,豈不要說陛下太小氣了,連賞賜幾樣東西都是做個樣子。
” 皇帝笑道:“國丈說得好,朕本來是很大方,都是國丈教女有方,精打細算,朕才不得不小氣,皇後撥脂粉銀,朕不甘落後,原想搬三十萬以倍之。
誰知皇後說她的脂粉銀是宮中月例所得,朕的三十萬若是撥自國庫,就是假公以濟私了,朕一想話的确不錯,可是朕卻慘了,因為朕身無分文,比你們那一個都窮,因此不得不打個賴皮算盤,小氣一番了。
” 吳國公笑道:“那今天之會,陛下是輸定了。
” 皇帝道:“何以見得朕必輸呢?” 吳國公笑道:“有道是重賞之下,乃有勇夫。
皇帝不差餓兵,現在陛下拿出來的東西,又要收回去,誰還有那麼大的興頭去拼命呢,倒不如輸掉了,陛下拿不回去,豈不是賺了。
“ 說得群臣都笑了起來,皇帝笑道:“這麼說來,朕要想叫群臣用命,還非得大大的心痛一番不可了!” 吳國公道:“可不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陛下若是在明獎之外,先許下一點暗賞,就必可操勝券了。
” 皇帝笑道:“好!朕就現在規定,奪得一次鳌頭者,除應得之獎分外,朕另命戶部,賞銀萬兩,此為激勵士氣,以振朝威,可是名正言順,算不得假公濟私。
” 大家雖然曉得這是皇帝開玩笑,但是君無戲言,這筆錢是省不下來的,一定會照發不誤,不過地由此可見皇帝對這一次詩會的重視,大家倒是打起精神,兢兢業業以赴了。
等到皇帝回宮不久,就傳旨出來,召喚百官入宴,頓時把一座後宮擠得熱熱鬧鬧的。
較詩隻是今天的一項馀興節目,百花誕會最重要的意思,乃是假這春光明媚、萬物向榮之際,上下君臣共同歡慶一番。
由于每年都舉行一次,有人已經來過很多次了,已經不感到新奇,有人卻是初度甫來,對宮中的一切,本就充滿了神秘的向往,現在這個謎底,就在眼前揭曉,自然忍不住要東張西望了。
若是在平時廷見奏對之際,這種行為就犯了大不敬罪,今天也特别地寬大,由得人任意地窺看,就是誰覺得那一個宮女或嫔妃長得特别漂亮,一直盯住了看,也不會獲罪的。
何況,今天宮中一片喜氣,每個人都是盛裝羅裳,盡心地打扮,就是為博得較多的欣賞。
在粥粥群芳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譚意哥,宴會一開始,她就吸引了每一個人的注意。
宴席是采席地矮幾式的,每二人為一席,兩個相對,圍繞成一個大回字形,皇帝與皇後南面獨據中席,兩邊則是各位太師國老等。
譚意哥的地位很特出。
竟安排在淑貴妃同一席,有很多人起先并不知道她就是譚意哥,卻已為她的娴靜豐儀與美豔的容貌所傾倒。
由于她坐在淑貴妃之側,而淑貴妃在舉止揖讓間,都對她很客氣,大家先還以為她是宮中的什麼人呢,及至知道她就是今日注重的焦點時,注意就更多了。
連皇帝都是深受吸引,目光頻頻注視着她們這邊,由于今天的場合不需十分嚴肅,高聲喧鬧固在所不許,席間低聲的談笑兩句卻也不受禁止。
因此淑貴妃笑道:“妹子,今天你可是出盡風頭了,連皇帝都一直對你看個不停,要不是因為當着這麼多的人,他恐怕還會過來找你談談呢。
” 譚意哥正不知如何才好,那邊皇帝已經站了起來,向着她們這一席走來。
淑貴妃笑道:“我說的如何,皇帝忍不住了,即使當着這麼多的人,他也要找你談談了。
” 皇帝果然毫無顧忌地直行過來,譚意哥初時倒不免有點緊張,繼而一想,皇帝也是個人,有什麼可怕的,再說在這大庭廣衆之前,更不可能對自己如何。
因此容得皇帝到得跟前,她忙着跟淑貴妃盈盈起立,正待拜下去,皇帝已先伸手虛攔道:“别行大禮了,今天原是個高興的場合,咱們不來這一套,随便打個招呼就行,譚意哥,你知道朕為什麼下來看你嗎?” 譚意哥道:“民女不知道。
” 皇帝一笑道:“前些日子朕跟玉朗談到你,得知你音律極精,琵琶無雙……” 譚意哥不由臉上一紅,這紅的原因是她跟張玉朗的關系,說是全無關系,固然無人相信,而且也說不過去,但是承認有關系,卻又名不正,言不順。
好在皇帝直接就提到張玉朗,對他們的關系,似乎已經心照不宣了,她卻不能也跟着裝糊塗,因此她略整神色,卻很自然地道:“民女不過略能彈奏而已,是探花郎謬贊,民女卻不敢當。
” 皇帝笑道:“玉朗可不是個謙虛的人。
他說好,就一定是好,本來每年的花宴,都由宮中的人即席演奏以娛賓,照說你是客人,朕不該麻煩你,而且預定彈琵琶的蕭婕妤,她自幼習此,造詣極深,而今天與會的群臣中,也有不少好手,朕要他們把自己的樂器都帶了來。
跟蕭婕妤較量一下的。
” 譚意哥道:“那想必是一場了不起的雅奏,民女耳福不淺。
” 她明知道這是個陷阱,卻非要步步為營,一點都不能放松,皇帝沒辦法了,乾脆道:” 聽說你也谙此道,而宮中上下喜歡它的人很多,有高明在前,自然免不了想要欣賞一下,所以今天原來也準備請你參加一較的。
” 譚意哥聽聽語氣卻又不像了,不過她還是道:“這民女可不敢,民女隻不過勉強湊乎得幾曲,那兒能跟這些大名家相較。
” 皇帝一笑道:“你不敢也不行了,因為蕭婕妤今晨簪花,不小心把手指給花刺紮破,中了花毒,把手指弄得又紅又腫,她這擂台主就空了下來,而朕把打擂的都約齊了,勢不能叫他們空此一行,因此隻好請你幫忙來接下這一台了,以免朕失信于人,看酒來,朕敬你一盅,你多辛苦了。
” 這位皇帝很乾脆,他就用淑貴妃的酒盅,滿斟一杯,一飲而盡,還向譚意哥照照杯子。
譚意哥的杯子是滿的,在這個情形下,她自然不能推辭,隻得一面稱謝,一面也喝了那杯酒,皇帝大笑道:“好!痛快!痛快!卿家雖是女子,行事卻有須眉男子之風,一點都不拖泥帶水,朕十分佩服,這就叫人準備去,預祝卿家凱旋了。
” 說着他含笑回到自己的座上去了,譚意哥則隻有皺眉的份兒了,淑貴妃卻安慰她道:” 妹子,沒關系,蕭婕妤的琵琶也不過平平而已,那些人來向她挑戰,絕不會高到那兒去。
” 譚意哥道:“我的琵琶還下過一陣苦功,勉力巴結,尚不緻于太丢人,隻不過各人用慣了樂器,換一具就未必稱手了,我事先沒有準備,沒有帶來。
” 淑貴妃笑道:“這得倒不必擔心,我平時也喜歡彈彈,把宮中一具龜茲的古器給搬了下來,那是玉制的,聲音好聽極了,我叫人給你去搬了來。
” 譚意哥道:“玉琵琶身價雖重,卻未必能彈起來好聽,再說那玩意兒太重,抱在手上太累,貴人還是給我另外找一具普通的就好。
” 淑貴妃笑道:“那玩意就是不重才名貴,你先彈彈看,要是不稱手再換好了。
” 一面叫人去搬琵琶,一面命人準備,在席前先設了一個較高的繡墩,然後另外又設了三個,然後笑道:“妹子,本來每年都是蕭婕妤一個人演奏,大家都誇她神技無雙,所以聖上說今年要找幾個外面的好手來跟她較量一下,那知道這妮子的手傷了,是我把你推薦出來的,你可别怨玉朗去。
” 譚意哥道:“這是貴人看得那我,不過貴人怎麼知道我會琵琶呢,我自己從沒說過…… “ “這可是聽湘如說的,她在湖州跟你一住幾個月,寫回的家書都送到皇宮裡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