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吧。
” 譚意哥道:“當然是略為牽強,但是不管我對王妃是否了解,那結果絕不會出我的預料,因為我懲罰的是一個桀傲慢上的仆婦,王妃如果接受了,隻會赢得謙虛知禮的美名,沒有人會說她怕我,反過來她要是為我這種舉動生氣,也隻能放在心裡,表面上仍然要接受我的措置,否則她就會擔上倚勢壓人、不明事理的惡名,沒有人會做這種傻事的。
” 湘如不禁苦笑一聲道:“妹子,你的心機真深。
” 譚意哥莊容道:“這不是心機,而是處事的手法,一則是我必須借此立威,再者我發現家裡的人都有一股子傲氣,這是很不好的事,如果再不加收斂,愈來愈盛,就容易出事情,輕則得罪人,重則惹禍生災。
” 湘如有點慚愧地道:“是的,妹子,這多怪我沒把他們教好。
” 譚意哥一笑道:“湘姊,這倒怪不得你,因為這些人在你的面前都很恭順,你根本無從去發現他們待人接物的真正态度,這種盛氣淩人的架勢,以王府中過來的人尤甚,就更應該加以收斂了,因為玉朗隻不過是個新科探花,身未膺爵而門人有公侯之傲氣,這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氣量大的不予計較,卻會在心裡對主人生出鄙視。
氣量小的挾怨報複,而做主人的還不知道怨自何生,禍尤之來無方,莫此為甚。
” 湘如聽得滿身都是冷汗,連聲道:“說的是!說的是。
妹妹,真謝謝你發覺這個大漏洞,若是爺因此受了什麼牽累,那我就是張家的罪人了。
” 小鵑也不安地道:“譚先生的話說得實在高明,老太君一直告誡大家要謙和待人,我們還以為是她老人家平易近人,卻還沒想到會有那麼大的惡果,婢子回去,把話禀上老太君,相信她老人家對府裡的人會特别嚴求的。
” 湘如道:“正是,小鵑,你告訴娘,對家裡的人務必要嚴加管束。
别看爹現在是王爺,底子硬,不怕人中傷,若不能在德行上服人,遲早是難保富貴的。
” 小鵑笑道:“這雖是好話,但是卻不便由婢子轉述,而且婢子口拙舌笨,也說不清這篇大道理,還是老太君明兒來了,您自己說吧。
” “什麼?娘明兒要來?” 小鵑道:“是的,郡主出去了兩個多月,京裡的人那個不是在盼着念着的,連宮裡的娘娘都三天兩頭的派人出來問着,老太君因為不方便接郡主進府去,卻又想念郡主,隻有來看您了。
” “這怎麼敢當呢,應該我去給娘請安的。
” 小鵑笑道:“這不行,您是重身子,不适合到别家去的,雖說母女之親,到底是兩姓了,老太君怕郡主不清楚,特地要婢子禀上一聲,親戚家不必去走動了。
” 湘如道:“我省得,當初大嫂懷了身孕時,娘就不準她出門,說是怕冒渎了别家的門宅!這根本就是迷信,娘怎麼會信這一套!” 譚意哥道:“這倒也不算迷信,當初興出這個規矩的人,原意并不在此。
那是因為重身子的人,行動多少有點不方便,略有個閃失,别家可負不起責任,那是有錢都無法賠的,後人牽強附會,才扯到風水上去了,其實婦人生兒育女,乃為祖宗血食的延綿,是最神聖不過的,何來血污之說?” 湘如笑道:“妹子,什麼事到你嘴裡,都有一篇大道理,那天我要把幾個京裡有名的女才子請回家來,讓你臊臊她們,她們隻不過能吟幾句詩,就神氣得不得了,跟你一比,可差得遠呢。
” 小鵑道:“可不是嗎,老太君一則是想念郡主,二則也是聽說了譚先生的高才,說巾帼隊裡,出了這麼一位了不起的人才,急着要來看看。
” 譚意哥忙道:“那可是真的當受不起了,應該是我們先去給老人家叩頭請安的。
” 湘如笑道:“妹子,還是讓娘來吧,你上那兒去可實在麻煩,第一,進門時就給人作難,若是讓你從邊門悄悄地進去,既沒那個道理,又是對你不夠恭敬,但是要走正門,則贊禮生又無法替你這正一品的布衣老百姓通報唱名,這不是彼此都不便嗎?” 譚意哥聽了奇怪道:“官客們投帖拜見,門上照職銜唱名,堂眷們難道也要照這個規矩?” 湘如道:“在别家是沒有這些個瑣碎的,就是我家有點麻煩。
那是因為我有個做娘娘的姐姐而惹來的麻煩,爹成了國丈,娘成了國太,家人都成了皇親國威,因之也得遵從皇宮大内的體制,門上的黃門官,是内宮中派來輪值的。
說來是一種榮幸,也是對爹的一番尊敬,可不知道給我們添了多少麻煩,親戚朋友,沒事都不上門,實在也是受不了門上的盤查考問。
” 小鵑道:“可不是嗎,五十丈内禁止閑雜人等逗留喧嘩,到了三十丈處,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一律走過去,進門後,有執事宮監照列唱名通報,一道道地傳進去,簡直是煩死人,有許多人來過一次後,說什麼也不肯再來了。
朝廷為了表示敬意,賜下的這全付銮駕,可實在讓人受不了。
” 譚意哥笑道:“我想朝廷真正的意思,是體恤國丈老太師的意思,讓他老人家在公馀之暇,可以不受攪擾,休息一下,否則以老太師的地位與喜歡幫助人的脾氣,要不是門上盤查得嚴緊一點,每天上門的人,怕不把門框都擠破了。
” 小鵑笑道:“說得也是,就這樣,每天也還是有不少人,情願降尊穿了便衣,山一邊的便門進來的,所以弄得那兒又雜又亂,譚先生自然是不能從那兒走的,從大門進去,又是不勝其煩,要不是有着這層噜蘇;太君昨兒就派轎子來接您了。
在郡主的信上,王府裡的人對譚先生都是聞名已久,誰都巴巴的想看看你呢。
” 她不愧為大門第中出來的,講話不但得體,而且極為婉轉,譚意哥知道她是為了自己無銜無職,家世孤寒,在門上盤查時很不方便。
但是經她如此一說、倒不顯得如何了,不過譚意哥心中也有了個計較與認識。
盡管自己從來也沒有為身世而産生過自卑的心理,一身傲骨,自覺沒有不敢去與不能去的地方,但是在京師,卻仍然有她到不了的地方,那是體制所限,無法勉強突破的,民女不得入宮,這是早就有明令規定的,以前對這規定從不留心,也沒想到會跟自己發生關系的,現在卻受到了考驗了。
王府不是皇宮,卻因國丈之尊,禦賜銮駕,所以跟大内皇宮一樣對進出的人有了限制。
譚意哥當然可以從邊門進去,但是她不屑為,她在心中發誓,一定要争口氣,堂而皇之的非從大門進去不可。
劉國太果然在第二天下午來了,這位富貴極品的老太太倒是沒一點架子,人很和氣、慈祥。
對你自己的女兒固然是憐惜萬分,對譚意哥也是十分親熱,拉着她的手,親親切切的問個不停。
譚意哥很從容地回答着,心頭卻在别别直跳,因為這位貴夫人所問的話并不容易回答。
她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很有名的女才子,詩詞歌賦都很來得,嫁人生兒育女之後,書本上的功夫也沒有放下,她的女兒從小就是由她自己課讀的,大女兒湘绮很聰明,過目成誦,才德品貌無雙,經常為太後召入宮中伴駕,因為天子選後時,第一個就選中了。
吳氏一門得以成為皇親國威,封王拜相,得力于這位老王妃不少,所以王妃聽說了譚意哥的高才之後,忍不住要來考較一番。
這一考使得老少雙方都很滿意,王妃固然為譚意哥的對答如流,詩書滾熟而驚訝,而臨時指題,要她口占一兩首即興,也是題出詩成,不假思索,這份捷才,尤其使得老王妃傾倒。
譚意哥則不僅為老王妃的慈祥所感動,也着實為她的肚子裡的學問所折服。
王妃到底是上了年紀,見多識廣,雖然不如譚意哥敏捷,記憶也不如譚意哥好,但她有一項是譚意哥所不如的,那就是她的閱曆以及批評詩文的眼光。
中肯妥切,指出譚意哥幾處瑕疵,使得譚意哥心服口服。
老人家足足盤桓了一個下午,才高高與興地回去了,譚意哥卻幾乎憋出了一身汗。
送走了老王妃,回到了屋中,湘如笑道:“妹子,我娘沒使你感到讨厭吧,像個考官似的,剌剌地問個不休,好像存心要叫你下不了台似的。
” 譚意哥忙道:“那裡!太君的山藏海納,着實使人欽佩,倒是我的才疏學淺,好幾次被她老人家問得答不上來,真沒想到她老人家有這一肚子好學問。
以前我的老師陸象翁老夫子是有名宿儒,但是跟老太君比起來,恐怕還要差一點,我實在佩服。
” 湘如笑道:“妹子,你要是認為娘的學問比你高,那可是被她唬住了,她是想到今天要來,昨天一定找了幾部冷僻一點的書本,猛啃了一陣子,今天才來找你獻寶的,那知道居然沒能難住你。
” “怎麼沒難住,我不是有好幾處沒答出來嗎?” “隻不過幾處而已,你不知是那一年看過的了,居然還能記得這麼熟,那可是很不容易了,而且我相信你那些疏漏的地方,娘自己也沒能記得住,所以你說忘,她也就馬馬虎虎,略而不問了,要是她自己知道的還會放過這個機會嗎,早就搬出來賣弄一下了。
” 譚意哥一笑道:“湘姐,瞧你把老太君說的。
” 湘如道:“我自己的親娘,我還不了解嗎?他老人家喜歡讀書是不錯的,愛考人,愛鑽牛角尖,專出冷點子難人,也沒什麼惡意,隻是表現她不落人後而已,而且她隻是找些小輩作難,順便教訓兩句,以她的輩份,一則鼓勵,一則警惕,用心倒也不壞。
” 譚意哥道:“這也是的,年輕的後輩,聽她教訓兩句也是應該的,何況她教訓的都在理上。
” 湘如笑道:“不過我看今天對你,娘可是口服心服了,她那些教訓的言詞,一句也沒出口。
” 譚意哥的臉上湧現着真誠的神色道:“老人家對我的詩幾句批評實在中肯,指摘我的缺點,入情合理,那可是真學問,這不是臨時急就抓得來的。
” 湘如道:“那倒是,她老人家近來因為上了年紀,思路也不如前,自己作的興趣也少了,多半是看人家的機會多。
但是看了總得有句話,就是說好吧,總也得挑出好在那兒,才能讓人心服,所以她專在批評上下功夫,研究雞蛋裡挑骨頭的功夫。
” 譚意哥笑道:“還有專門鵝蛋裡挑骨頭的功夫?” 湘如笑道:“怎麼沒有,翰林院裡那些老夫子們就是專門在這上面下心思,什麼地方用典不當,什麼地方平仄不切,不管多好的詩,他們都能挑出毛病來,可是要他們自己來作,誦出來的句子卻又狗屁不通。
” 譚意哥低頭笑笑,湘如也覺得自己最後用詞太俗太粗,有點不好意思她笑了笑道:“不得了,我現在也是越來越糟了,什麼粗話都學會了,這都是跟爺學的,要是給姊姊聽見,一定得挨上一頓狠教訓。
” “娘娘對你管得很嚴嗎?” “嚴極了,一點都不能犯,可也把我憋苦了,我生來就是個不受拘束的了,因此我最怕進宮了,幾乎是動辄得咎。
幸而每年我才去兩三個月,那是聖駕出去秋狩,我就應召入宮為伴,那兩個月簡直就是受罪,現在我出了閣,大概不會再要我進去了。
” 譚意哥笑道:“湘姐這脾氣跟玉朗倒是對了勁,他也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 湘如笑道:“可不是,有一次他對我說,我跟妹子你該對調一下就好了,他說妹子是很講規矩的人,他跟你在一起的時候,都是戰戰競競,一點都不敢随便。
” 譚意哥道:“他一定是很受拘束了?” 湘如道:“那倒沒有,他說自己的性子太野,太不重視細節。
一直就沒有人好好地約束他一下,多虧遇見了妹子你,才使他上了正途,所以他對你是又敬又畏,而且他對妹子說了一句話。
” “什麼話?” “他說你有一股天生令人就正的氣質,跟你在一起,不必你開口,人自然就會受到響影而莊重起來,不敢随便逾越。
所以他才說我們該調一下,能選你也進宮去一下,跟我姊姊相處一陣子,你們一定很投緣,因為你們是同一類的人。
” 譚意哥苦笑道:“這怎麼可能呢。
我也不敢比姐姐,娘娘母儀天下,莊嚴天生,我隻是強制着自己……” 湘如道:“妹子,這話我就不同意了,沒有人是天生就做皇後的命,我姊姊隻是運氣好而已,可是氣質卻是天生的,就像妹子你一樣,雖然沒在富貴之家,但是誰又敢瞧不起你,你們天生有一種使人不敢輕侮的氣質,這可是學都學不來的。
” 笑了一笑,湘如又道:“妹子,我說這話可不是捧你,從我娘的态度上就可以知道了,娘該不能算是沒見識的吧,可是她跟你談話時,态度一直很規矩,很正經,沒有開一句玩笑,那就是為你的氣質所懾。
” “老太君是何等高貴的身份,又是長輩,怎麼會随便跟我開玩笑呢?” 湘如笑道:“那你可錯了,我娘是個很随和的人,也很喜歡跟晚輩年輕人開開玩笑,說說笑話,今天她不是拿我的肚子,說了不少的笑話嗎?隻有對我大姊,她從來都不開玩笑。
“ “皇後乃一國之母,皇家禮法莊嚴,不容冒渎,自然是不能以嬉笑對之。
” “母女至親,在私下裡,笑谑兩句也是天倫之樂,老太後就是個最愛開玩笑的人,我娘進宮的時候,她們老姊妹在一起,說話也很随和,互相打趣兩句是常事。
有時聖駕在,也會揍趣說笑幾句。
就是在我大姐面前,他們很少開玩笑,何況這也不是大姐進宮以後才開始的,從小,她們母女之間就是一本正經的。
” “那大概是娘娘生性較為嚴肅,不苟言笑之故。
” “也不是這原故,我大姐有時也很風趣的,隻不過她生來有一股使人不敢冒渎的氣質,你也有這種氣質,妹子,難道你自己沒感覺嗎?” 譚意哥怔了一怔,她不是沒有這種感覺,在以前,在她淪落樂籍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
雖然她的職業身份很低賤,可以說是男人狎侮的對象,但是她卻很少碰到客人對她失禮的情形。
那些光顧的客人在她面前彷佛都改變了氣質似的,不像在别處那樣的窮兇極惡,那樣的肆無忌憚。
他們總是低聲下氣地跟她一起聊天,談談詩詞,或是十分激賞地聽她唱曲子,彈奏樂器,即使是淺斟低酌,召她去侑酒的時候,也都是規規矩短的。
隻有幾個人,像及老博士,像陸象翁先生,他們對她較為親切一點,但那是一種老祖父對孫女般的憐愛,沒有其他狎侮的成份。
有時譚意哥也曾私下自問過:“是不是我對人太冷傲,是不是我的态度太嚴謹了?” 不過她相信自己不會的,雖然,她從沒有像曲巷中别的姊妹那樣,撒嬌使媚,賣弄風情,但對客人,仍然是很親切,很和氣,也很溫娴的,很少擺出一泓冷冰冰,拒人千裡之外的嘴臉。
這可以從她的名氣越來越大,登門的客人越來越多的事實上得到了證明,而且很多客人來過一次後,經常前來光顧,若是她待人倔傲,那些人不會花了銀子來買冷落的。
可是那些客人在她那兒能得到的,隻是一種淡淡的友情,一種智慧的,心靈的,藝術的享受。
難道她真有一股使人不敢狎侮的崇高氣質嗎? 譚意哥不禁惶惑了,這種氣質在吳湘绮身上不算稀奇。
她那高貴的出身,良好的教養,足以培育出一個淑女的莊嚴,但是産生在她譚意哥--一個歌伎的身上則未免令人不可思議了。
對于自己的性格與氣質,譚意哥終于得到了一些證明,這雖是側面的,但也是直接的。
第一個給她這種感受的是張玉朗。
來到京師,住進了探花府後,跟張玉朗的見面機會自然是多了,幾乎天天都能見到面。
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卻很少有進展,甚至于距離還越來越遠了。
雖然湘如她們還有意地促成他們兩人相處的機會,每當張玉朗跟她談話時,家裡的人總是躲得遠遠的。
有些事并不需要張玉朗來跟她相商的,但湘如總是推給張玉朗,要他找譚意哥去。
有些事則是必須要找到她的--張玉朗雖是在兵部軍機房行走,但他是探花及第,文字酬酢的聚會,總是少不了他的一份,何況今上頗好文事,廷臣也就熱衷于此道,上林初雪,禁苑花開,總免不了有一番吟誦,張玉朗必然召侍之例。
皇帝喜歡做,隻是才情不怎麼佳,但貴為天子,拿出來的東西不能太丢人,因此這潤飾捉刀的擔子,常落在張玉朗的身上。
常常是明天有什麼宴會,前一天就會通知張玉朗,他就得準備三五首新作,在可能的範圍内,先拟妥題目,抄錄好了第二天先着人送進宮去,也有是皇帝先作好了,着人送出來,先給張玉朗看看,該如何修飾,潤澤,又是張玉朗的事。
能夠替聖駕代筆,這自然是件很光榮的事,但張玉朗卻深以為苦,這種事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以免聖天子的天威受損,因此就不能找别人請教。
代制的詩詞要清新,要言之有物,還要快,因為宮中的人就在家中等着,皇帝也在宮中等着,總不能讓皇帝等得太久。
以前湘如還可以幫點忙,她常常進宮,這個聰明的小姑娘對自己的姐夫口氣,都摸得十分清楚,作成的詩詞常博龍心大悅。
譚意哥來,湘如則因分娩期近,不耐苦思,這個擔子就落在譚意哥的頭上。
每當官中有人送個錦盒來,就是張玉朗可以進入譚意哥所居獨院的時候,因為那地方是唯一的禁地,禁止任何人前來打擾。
對于這件工作,譚意哥也很感興趣,但也是對做詩填詞感興趣而已,她很自重,雖然跟張玉朗已有過肌膚之親,而且所有的人也期望着他們能夠再進一步多親近一些,但是譚意哥卻把感情的防線守得很緊。
詩成詞就,張玉朗也被趕出了院子,連多談一下都不準,而張玉朗對她也十分的恭順,第一二次是譚意哥的暗示下送客,以後則是張玉朗自動地告辭。
他不是對譚意哥無情,每次看着她的時候,眼睛裡都孕着火樣的熱情,隻是他們相處時,張玉朗的恭敬之情也愈顯着,那不是裝做,是一種發自内心的尊敬。
其次是探花府中的下人,自從張嬷嬷之後,王妃與湘如對譚意哥的支持消息傳出去,家裡的人才知道這位美麗的先生在大家心中的份量。
因此,每個人在她面前,都是必恭必敬的,不敢有一點冒渎。
開始時,這是人為的,時日稍久,大家的莊敬都成為發自内心的了,那不僅是為了她動人的威儀,也了她的明察秋毫。
京裡是個很能傳事的地方,很快的,大家都知道張探花府上有個美麗,多才而能幹的譚先生。
女先生已經很别緻了,更何況美麗而多才呢,所以這位譚先生倒是頗能引發一些人遐想。
自然,關于譚意哥的出身也是無法瞞人的,聽說她隻是一名官伎,當然不免有人嗤之以鼻,認為一名娼伎,縱好煞也有限,怕是大家傳言渲染過甚。
但是在湖南三湘做過官,曾經為譚意哥座上客的人卻是另一種說法了,他們對譚意哥極盡推崇,說她胸藏慧珠,貌似天仙,文采風流,正而不淄,雖是身在伎籍,卻守身如玉,無能狎侮者。
這個說法當然末必能使人相信,不過甲如此說,乙也如此說,而甲跟乙并不認識,相互之間,也沒必要串通着說話,因此,也增加了可信的程度。
” 譚意哥道:“當然是略為牽強,但是不管我對王妃是否了解,那結果絕不會出我的預料,因為我懲罰的是一個桀傲慢上的仆婦,王妃如果接受了,隻會赢得謙虛知禮的美名,沒有人會說她怕我,反過來她要是為我這種舉動生氣,也隻能放在心裡,表面上仍然要接受我的措置,否則她就會擔上倚勢壓人、不明事理的惡名,沒有人會做這種傻事的。
” 湘如不禁苦笑一聲道:“妹子,你的心機真深。
” 譚意哥莊容道:“這不是心機,而是處事的手法,一則是我必須借此立威,再者我發現家裡的人都有一股子傲氣,這是很不好的事,如果再不加收斂,愈來愈盛,就容易出事情,輕則得罪人,重則惹禍生災。
” 湘如有點慚愧地道:“是的,妹子,這多怪我沒把他們教好。
” 譚意哥一笑道:“湘姊,這倒怪不得你,因為這些人在你的面前都很恭順,你根本無從去發現他們待人接物的真正态度,這種盛氣淩人的架勢,以王府中過來的人尤甚,就更應該加以收斂了,因為玉朗隻不過是個新科探花,身未膺爵而門人有公侯之傲氣,這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氣量大的不予計較,卻會在心裡對主人生出鄙視。
氣量小的挾怨報複,而做主人的還不知道怨自何生,禍尤之來無方,莫此為甚。
” 湘如聽得滿身都是冷汗,連聲道:“說的是!說的是。
妹妹,真謝謝你發覺這個大漏洞,若是爺因此受了什麼牽累,那我就是張家的罪人了。
” 小鵑也不安地道:“譚先生的話說得實在高明,老太君一直告誡大家要謙和待人,我們還以為是她老人家平易近人,卻還沒想到會有那麼大的惡果,婢子回去,把話禀上老太君,相信她老人家對府裡的人會特别嚴求的。
” 湘如道:“正是,小鵑,你告訴娘,對家裡的人務必要嚴加管束。
别看爹現在是王爺,底子硬,不怕人中傷,若不能在德行上服人,遲早是難保富貴的。
” 小鵑笑道:“這雖是好話,但是卻不便由婢子轉述,而且婢子口拙舌笨,也說不清這篇大道理,還是老太君明兒來了,您自己說吧。
” “什麼?娘明兒要來?” 小鵑道:“是的,郡主出去了兩個多月,京裡的人那個不是在盼着念着的,連宮裡的娘娘都三天兩頭的派人出來問着,老太君因為不方便接郡主進府去,卻又想念郡主,隻有來看您了。
” “這怎麼敢當呢,應該我去給娘請安的。
” 小鵑笑道:“這不行,您是重身子,不适合到别家去的,雖說母女之親,到底是兩姓了,老太君怕郡主不清楚,特地要婢子禀上一聲,親戚家不必去走動了。
” 湘如道:“我省得,當初大嫂懷了身孕時,娘就不準她出門,說是怕冒渎了别家的門宅!這根本就是迷信,娘怎麼會信這一套!” 譚意哥道:“這倒也不算迷信,當初興出這個規矩的人,原意并不在此。
那是因為重身子的人,行動多少有點不方便,略有個閃失,别家可負不起責任,那是有錢都無法賠的,後人牽強附會,才扯到風水上去了,其實婦人生兒育女,乃為祖宗血食的延綿,是最神聖不過的,何來血污之說?” 湘如笑道:“妹子,什麼事到你嘴裡,都有一篇大道理,那天我要把幾個京裡有名的女才子請回家來,讓你臊臊她們,她們隻不過能吟幾句詩,就神氣得不得了,跟你一比,可差得遠呢。
” 小鵑道:“可不是嗎,老太君一則是想念郡主,二則也是聽說了譚先生的高才,說巾帼隊裡,出了這麼一位了不起的人才,急着要來看看。
” 譚意哥忙道:“那可是真的當受不起了,應該是我們先去給老人家叩頭請安的。
” 湘如笑道:“妹子,還是讓娘來吧,你上那兒去可實在麻煩,第一,進門時就給人作難,若是讓你從邊門悄悄地進去,既沒那個道理,又是對你不夠恭敬,但是要走正門,則贊禮生又無法替你這正一品的布衣老百姓通報唱名,這不是彼此都不便嗎?” 譚意哥聽了奇怪道:“官客們投帖拜見,門上照職銜唱名,堂眷們難道也要照這個規矩?” 湘如道:“在别家是沒有這些個瑣碎的,就是我家有點麻煩。
那是因為我有個做娘娘的姐姐而惹來的麻煩,爹成了國丈,娘成了國太,家人都成了皇親國威,因之也得遵從皇宮大内的體制,門上的黃門官,是内宮中派來輪值的。
說來是一種榮幸,也是對爹的一番尊敬,可不知道給我們添了多少麻煩,親戚朋友,沒事都不上門,實在也是受不了門上的盤查考問。
” 小鵑道:“可不是嗎,五十丈内禁止閑雜人等逗留喧嘩,到了三十丈處,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一律走過去,進門後,有執事宮監照列唱名通報,一道道地傳進去,簡直是煩死人,有許多人來過一次後,說什麼也不肯再來了。
朝廷為了表示敬意,賜下的這全付銮駕,可實在讓人受不了。
” 譚意哥笑道:“我想朝廷真正的意思,是體恤國丈老太師的意思,讓他老人家在公馀之暇,可以不受攪擾,休息一下,否則以老太師的地位與喜歡幫助人的脾氣,要不是門上盤查得嚴緊一點,每天上門的人,怕不把門框都擠破了。
” 小鵑笑道:“說得也是,就這樣,每天也還是有不少人,情願降尊穿了便衣,山一邊的便門進來的,所以弄得那兒又雜又亂,譚先生自然是不能從那兒走的,從大門進去,又是不勝其煩,要不是有着這層噜蘇;太君昨兒就派轎子來接您了。
在郡主的信上,王府裡的人對譚先生都是聞名已久,誰都巴巴的想看看你呢。
” 她不愧為大門第中出來的,講話不但得體,而且極為婉轉,譚意哥知道她是為了自己無銜無職,家世孤寒,在門上盤查時很不方便。
但是經她如此一說、倒不顯得如何了,不過譚意哥心中也有了個計較與認識。
盡管自己從來也沒有為身世而産生過自卑的心理,一身傲骨,自覺沒有不敢去與不能去的地方,但是在京師,卻仍然有她到不了的地方,那是體制所限,無法勉強突破的,民女不得入宮,這是早就有明令規定的,以前對這規定從不留心,也沒想到會跟自己發生關系的,現在卻受到了考驗了。
王府不是皇宮,卻因國丈之尊,禦賜銮駕,所以跟大内皇宮一樣對進出的人有了限制。
譚意哥當然可以從邊門進去,但是她不屑為,她在心中發誓,一定要争口氣,堂而皇之的非從大門進去不可。
劉國太果然在第二天下午來了,這位富貴極品的老太太倒是沒一點架子,人很和氣、慈祥。
對你自己的女兒固然是憐惜萬分,對譚意哥也是十分親熱,拉着她的手,親親切切的問個不停。
譚意哥很從容地回答着,心頭卻在别别直跳,因為這位貴夫人所問的話并不容易回答。
她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很有名的女才子,詩詞歌賦都很來得,嫁人生兒育女之後,書本上的功夫也沒有放下,她的女兒從小就是由她自己課讀的,大女兒湘绮很聰明,過目成誦,才德品貌無雙,經常為太後召入宮中伴駕,因為天子選後時,第一個就選中了。
吳氏一門得以成為皇親國威,封王拜相,得力于這位老王妃不少,所以王妃聽說了譚意哥的高才之後,忍不住要來考較一番。
這一考使得老少雙方都很滿意,王妃固然為譚意哥的對答如流,詩書滾熟而驚訝,而臨時指題,要她口占一兩首即興,也是題出詩成,不假思索,這份捷才,尤其使得老王妃傾倒。
譚意哥則不僅為老王妃的慈祥所感動,也着實為她的肚子裡的學問所折服。
王妃到底是上了年紀,見多識廣,雖然不如譚意哥敏捷,記憶也不如譚意哥好,但她有一項是譚意哥所不如的,那就是她的閱曆以及批評詩文的眼光。
中肯妥切,指出譚意哥幾處瑕疵,使得譚意哥心服口服。
老人家足足盤桓了一個下午,才高高與興地回去了,譚意哥卻幾乎憋出了一身汗。
送走了老王妃,回到了屋中,湘如笑道:“妹子,我娘沒使你感到讨厭吧,像個考官似的,剌剌地問個不休,好像存心要叫你下不了台似的。
” 譚意哥忙道:“那裡!太君的山藏海納,着實使人欽佩,倒是我的才疏學淺,好幾次被她老人家問得答不上來,真沒想到她老人家有這一肚子好學問。
以前我的老師陸象翁老夫子是有名宿儒,但是跟老太君比起來,恐怕還要差一點,我實在佩服。
” 湘如笑道:“妹子,你要是認為娘的學問比你高,那可是被她唬住了,她是想到今天要來,昨天一定找了幾部冷僻一點的書本,猛啃了一陣子,今天才來找你獻寶的,那知道居然沒能難住你。
” “怎麼沒難住,我不是有好幾處沒答出來嗎?” “隻不過幾處而已,你不知是那一年看過的了,居然還能記得這麼熟,那可是很不容易了,而且我相信你那些疏漏的地方,娘自己也沒能記得住,所以你說忘,她也就馬馬虎虎,略而不問了,要是她自己知道的還會放過這個機會嗎,早就搬出來賣弄一下了。
” 譚意哥一笑道:“湘姐,瞧你把老太君說的。
” 湘如道:“我自己的親娘,我還不了解嗎?他老人家喜歡讀書是不錯的,愛考人,愛鑽牛角尖,專出冷點子難人,也沒什麼惡意,隻是表現她不落人後而已,而且她隻是找些小輩作難,順便教訓兩句,以她的輩份,一則鼓勵,一則警惕,用心倒也不壞。
” 譚意哥道:“這也是的,年輕的後輩,聽她教訓兩句也是應該的,何況她教訓的都在理上。
” 湘如笑道:“不過我看今天對你,娘可是口服心服了,她那些教訓的言詞,一句也沒出口。
” 譚意哥的臉上湧現着真誠的神色道:“老人家對我的詩幾句批評實在中肯,指摘我的缺點,入情合理,那可是真學問,這不是臨時急就抓得來的。
” 湘如道:“那倒是,她老人家近來因為上了年紀,思路也不如前,自己作的興趣也少了,多半是看人家的機會多。
但是看了總得有句話,就是說好吧,總也得挑出好在那兒,才能讓人心服,所以她專在批評上下功夫,研究雞蛋裡挑骨頭的功夫。
” 譚意哥笑道:“還有專門鵝蛋裡挑骨頭的功夫?” 湘如笑道:“怎麼沒有,翰林院裡那些老夫子們就是專門在這上面下心思,什麼地方用典不當,什麼地方平仄不切,不管多好的詩,他們都能挑出毛病來,可是要他們自己來作,誦出來的句子卻又狗屁不通。
” 譚意哥低頭笑笑,湘如也覺得自己最後用詞太俗太粗,有點不好意思她笑了笑道:“不得了,我現在也是越來越糟了,什麼粗話都學會了,這都是跟爺學的,要是給姊姊聽見,一定得挨上一頓狠教訓。
” “娘娘對你管得很嚴嗎?” “嚴極了,一點都不能犯,可也把我憋苦了,我生來就是個不受拘束的了,因此我最怕進宮了,幾乎是動辄得咎。
幸而每年我才去兩三個月,那是聖駕出去秋狩,我就應召入宮為伴,那兩個月簡直就是受罪,現在我出了閣,大概不會再要我進去了。
” 譚意哥笑道:“湘姐這脾氣跟玉朗倒是對了勁,他也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 湘如笑道:“可不是,有一次他對我說,我跟妹子你該對調一下就好了,他說妹子是很講規矩的人,他跟你在一起的時候,都是戰戰競競,一點都不敢随便。
” 譚意哥道:“他一定是很受拘束了?” 湘如道:“那倒沒有,他說自己的性子太野,太不重視細節。
一直就沒有人好好地約束他一下,多虧遇見了妹子你,才使他上了正途,所以他對你是又敬又畏,而且他對妹子說了一句話。
” “什麼話?” “他說你有一股天生令人就正的氣質,跟你在一起,不必你開口,人自然就會受到響影而莊重起來,不敢随便逾越。
所以他才說我們該調一下,能選你也進宮去一下,跟我姊姊相處一陣子,你們一定很投緣,因為你們是同一類的人。
” 譚意哥苦笑道:“這怎麼可能呢。
我也不敢比姐姐,娘娘母儀天下,莊嚴天生,我隻是強制着自己……” 湘如道:“妹子,這話我就不同意了,沒有人是天生就做皇後的命,我姊姊隻是運氣好而已,可是氣質卻是天生的,就像妹子你一樣,雖然沒在富貴之家,但是誰又敢瞧不起你,你們天生有一種使人不敢輕侮的氣質,這可是學都學不來的。
” 笑了一笑,湘如又道:“妹子,我說這話可不是捧你,從我娘的态度上就可以知道了,娘該不能算是沒見識的吧,可是她跟你談話時,态度一直很規矩,很正經,沒有開一句玩笑,那就是為你的氣質所懾。
” “老太君是何等高貴的身份,又是長輩,怎麼會随便跟我開玩笑呢?” 湘如笑道:“那你可錯了,我娘是個很随和的人,也很喜歡跟晚輩年輕人開開玩笑,說說笑話,今天她不是拿我的肚子,說了不少的笑話嗎?隻有對我大姊,她從來都不開玩笑。
“ “皇後乃一國之母,皇家禮法莊嚴,不容冒渎,自然是不能以嬉笑對之。
” “母女至親,在私下裡,笑谑兩句也是天倫之樂,老太後就是個最愛開玩笑的人,我娘進宮的時候,她們老姊妹在一起,說話也很随和,互相打趣兩句是常事。
有時聖駕在,也會揍趣說笑幾句。
就是在我大姐面前,他們很少開玩笑,何況這也不是大姐進宮以後才開始的,從小,她們母女之間就是一本正經的。
” “那大概是娘娘生性較為嚴肅,不苟言笑之故。
” “也不是這原故,我大姐有時也很風趣的,隻不過她生來有一股使人不敢冒渎的氣質,你也有這種氣質,妹子,難道你自己沒感覺嗎?” 譚意哥怔了一怔,她不是沒有這種感覺,在以前,在她淪落樂籍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
雖然她的職業身份很低賤,可以說是男人狎侮的對象,但是她卻很少碰到客人對她失禮的情形。
那些光顧的客人在她面前彷佛都改變了氣質似的,不像在别處那樣的窮兇極惡,那樣的肆無忌憚。
他們總是低聲下氣地跟她一起聊天,談談詩詞,或是十分激賞地聽她唱曲子,彈奏樂器,即使是淺斟低酌,召她去侑酒的時候,也都是規規矩短的。
隻有幾個人,像及老博士,像陸象翁先生,他們對她較為親切一點,但那是一種老祖父對孫女般的憐愛,沒有其他狎侮的成份。
有時譚意哥也曾私下自問過:“是不是我對人太冷傲,是不是我的态度太嚴謹了?” 不過她相信自己不會的,雖然,她從沒有像曲巷中别的姊妹那樣,撒嬌使媚,賣弄風情,但對客人,仍然是很親切,很和氣,也很溫娴的,很少擺出一泓冷冰冰,拒人千裡之外的嘴臉。
這可以從她的名氣越來越大,登門的客人越來越多的事實上得到了證明,而且很多客人來過一次後,經常前來光顧,若是她待人倔傲,那些人不會花了銀子來買冷落的。
可是那些客人在她那兒能得到的,隻是一種淡淡的友情,一種智慧的,心靈的,藝術的享受。
難道她真有一股使人不敢狎侮的崇高氣質嗎? 譚意哥不禁惶惑了,這種氣質在吳湘绮身上不算稀奇。
她那高貴的出身,良好的教養,足以培育出一個淑女的莊嚴,但是産生在她譚意哥--一個歌伎的身上則未免令人不可思議了。
對于自己的性格與氣質,譚意哥終于得到了一些證明,這雖是側面的,但也是直接的。
第一個給她這種感受的是張玉朗。
來到京師,住進了探花府後,跟張玉朗的見面機會自然是多了,幾乎天天都能見到面。
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卻很少有進展,甚至于距離還越來越遠了。
雖然湘如她們還有意地促成他們兩人相處的機會,每當張玉朗跟她談話時,家裡的人總是躲得遠遠的。
有些事并不需要張玉朗來跟她相商的,但湘如總是推給張玉朗,要他找譚意哥去。
有些事則是必須要找到她的--張玉朗雖是在兵部軍機房行走,但他是探花及第,文字酬酢的聚會,總是少不了他的一份,何況今上頗好文事,廷臣也就熱衷于此道,上林初雪,禁苑花開,總免不了有一番吟誦,張玉朗必然召侍之例。
皇帝喜歡做,隻是才情不怎麼佳,但貴為天子,拿出來的東西不能太丢人,因此這潤飾捉刀的擔子,常落在張玉朗的身上。
常常是明天有什麼宴會,前一天就會通知張玉朗,他就得準備三五首新作,在可能的範圍内,先拟妥題目,抄錄好了第二天先着人送進宮去,也有是皇帝先作好了,着人送出來,先給張玉朗看看,該如何修飾,潤澤,又是張玉朗的事。
能夠替聖駕代筆,這自然是件很光榮的事,但張玉朗卻深以為苦,這種事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以免聖天子的天威受損,因此就不能找别人請教。
代制的詩詞要清新,要言之有物,還要快,因為宮中的人就在家中等着,皇帝也在宮中等着,總不能讓皇帝等得太久。
以前湘如還可以幫點忙,她常常進宮,這個聰明的小姑娘對自己的姐夫口氣,都摸得十分清楚,作成的詩詞常博龍心大悅。
譚意哥來,湘如則因分娩期近,不耐苦思,這個擔子就落在譚意哥的頭上。
每當官中有人送個錦盒來,就是張玉朗可以進入譚意哥所居獨院的時候,因為那地方是唯一的禁地,禁止任何人前來打擾。
對于這件工作,譚意哥也很感興趣,但也是對做詩填詞感興趣而已,她很自重,雖然跟張玉朗已有過肌膚之親,而且所有的人也期望着他們能夠再進一步多親近一些,但是譚意哥卻把感情的防線守得很緊。
詩成詞就,張玉朗也被趕出了院子,連多談一下都不準,而張玉朗對她也十分的恭順,第一二次是譚意哥的暗示下送客,以後則是張玉朗自動地告辭。
他不是對譚意哥無情,每次看着她的時候,眼睛裡都孕着火樣的熱情,隻是他們相處時,張玉朗的恭敬之情也愈顯着,那不是裝做,是一種發自内心的尊敬。
其次是探花府中的下人,自從張嬷嬷之後,王妃與湘如對譚意哥的支持消息傳出去,家裡的人才知道這位美麗的先生在大家心中的份量。
因此,每個人在她面前,都是必恭必敬的,不敢有一點冒渎。
開始時,這是人為的,時日稍久,大家的莊敬都成為發自内心的了,那不僅是為了她動人的威儀,也了她的明察秋毫。
京裡是個很能傳事的地方,很快的,大家都知道張探花府上有個美麗,多才而能幹的譚先生。
女先生已經很别緻了,更何況美麗而多才呢,所以這位譚先生倒是頗能引發一些人遐想。
自然,關于譚意哥的出身也是無法瞞人的,聽說她隻是一名官伎,當然不免有人嗤之以鼻,認為一名娼伎,縱好煞也有限,怕是大家傳言渲染過甚。
但是在湖南三湘做過官,曾經為譚意哥座上客的人卻是另一種說法了,他們對譚意哥極盡推崇,說她胸藏慧珠,貌似天仙,文采風流,正而不淄,雖是身在伎籍,卻守身如玉,無能狎侮者。
這個說法當然末必能使人相信,不過甲如此說,乙也如此說,而甲跟乙并不認識,相互之間,也沒必要串通着說話,因此,也增加了可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