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關燈
倒地,我方感到疲倦,坐在那頭鹿旁,累得再地無法舉步了,足足又睡了一大覺,第二天才肩着死鹿走出來,家裡都以為我失蹤了,那時我母親還在世,為我哭腫了眼睛,差一點就要上吊。

    ” 及老博士一面回憶,一面解說着安慰她,指着目前那條路道:“我記得當初走的也是那條路,我射鹿的地方,也是發現野兔的地方,幾年來,由于有人不斷在這兒捕獵的緣故,像狐鹿之類較大的野獸,都已經稀少而絕迹了,隻剩下一些山雉野兔……” 丁婉卿道:“老爺子,你說一路追下去有四十裡?” “可不是,那是我後來以歸程計算的,從早上一直走到黃昏,腳下幾乎沒停,才走了回來,可是我跑着追鹿的時候,隻跑了一個多時辰,兩個時辰不到,後來想想都難以相信,而且去的時候,還是上山,此回來時難行一倍,不知不覺,一口氣就硬拚上去了。

    ” “老爺子,那不是到了前面的那座深山裡去了?” “可不是嘛,遠入深山,我躺下休息,到了半夜,聽到虎嘯猿啼,百獸嘶鳴之聲,可把我給吓壞了,找了顆大樹爬上去,一直等到天亮才敢下來。

    ” 丁婉卿道:“老爺子,我不是問路的遠近,也不是問你追下去多久,你不是說中間有一道懸崖,下臨深谷,根本無法飛渡嗎?那又怎麼過去的?” 及老博士笑道:“你原來是說這個,可見你還真細心,事情是這樣的,上面盡頭虛有一處地方,那邊相接很近,隻有丈來寬,那頭鹿負傷跳了過去,我也跟着一躍而過,當時毫不考慮,倒是回來的時候,我着實為難了半天,最後還是鼓起勇氣才跳了回來,所以人在不知不覺中,常能發揮出驚人的體能與潛力。

    ” 丁婉卿道:“意哥會不會也追了上去?” “應該不會吧,那兒下去還有兩三裡呢。

    ” 想想又道:“就算她能追到那裡,也不會再過去了,兔子跳不了那麼遠,她也跳不過去的。

    ” 兩個人一面說着,一面找着,在地上草叢處又看見了一支箭插着,及老博士道:“你看,這是兔子停了下來,她在後面再補上一箭,結果沒射中,兔子又躲,她又追,連箭都忘了檢。

    把箭檢了起來,旁邊有一堆更多的血,及老博士笑道:“兔子跑跑停停,就是體力不支之狀,也就差不多了,我相信在前面很快就找得到她。

    ” 丁婉卿叫了幾遍,可惜的隻有空谷回音,卻沒有一點回答,及老博士也幫着叫兩聲才道:“也許是她已經累得連開口回答的力氣都沒有了。

    ” 丁婉卿急急道:“那怕是累死了,她也該回一聲的。

    ” 及老博士道:“也許是她聽不見,我們這兒是逆風,聲音傳不遠,又有樹蔭遮隔着,反正已經知道她從這兒上去的就不會有錯了。

    ” 丁婉卿道:“老爺子,我實在擔心。

    ” 及老博士道:“沒什麼好擔心的,這麼大的人了,還弄丢了不成,我隻想到有一個可能……” “什麼可能?” “她急着追趕受傷的兔子,腳底下不擇路,絆着摔了一跤,跌昏了過去,所以才沒聽見我們的呼喊……” 丁婉卿道:“我也怕是有此可能,要是碰上尖石塊上傷了那兒,人又昏迷不醒,血流不止,那可怎麼辦?” 及老博士道:“你别想得那麼多事,這地上草叢那麼厚,就是摔上一跤,也跟在地氈上跌一跤一樣,那會傷着了。

    ” 這話說着他自己也知道靠不住,如果不會傷着,跌昏的可能性也很小。

     這兩個人反正都是在一面着急、一面安慰對方而已,就這樣一路尋找下去,居然也走了四五裡,耳邊聽得水聲潺潺,已經到了懸崖邊上,丁婉卿道:“這還有河啊?” “那條小比下有一條小澗,雨後就有流水,春秋的雨水較勤,所以才會有水,冬夏兩季都是幹幹的。

    ” 來到澗邊,隻見壁下深有數十丈了,急流滾滾,忽然兩人都不約而同興起了一個不祥之念--譚意哥會不會落下去了? 及老博士連連地道:“不會的,不會的。

    意哥這孩子又不是傻瓜,又沒什麼想不開的地方,不會往下跳的。

    ” 說歸說,他還是向上遊找去,因為那兒有個最狹的地方,也是他當年越過去的地方,雖然不太可能,但仍要去看一看才死心。

     到了那兒,兩個人的心都往下一沉。

     因為那個地方,不知道誰架了一道索橋,通向對岸,所謂索橋,不過是兩根山并排,中間隔有尺許,橫縛着一段尺多長的樹枝,兩岸的地下各打了兩根地樁綁住了山。

    然後又在兩岸,各選了一顆樹在身上綁了一根麻繩,作為扶手之用。

     這實在是最簡便的吊橋了,沒有膽子的人還不敢走過,可是現在扶手的繩子斷成了兩截,而橋身上的樹枝也斷了一根,臨風搖晃着。

     橋的構段上有一兩根還有着血,那是兔子的血。

     最讓他們怵目驚心的是斷去的一根橋枝上,還挂着一張弓,正是譚意哥用的那張。

     兩個人都呆住了,呆了半晌,丁婉卿哭了出來道:“我那苦命的孩子啊……” 及老博士頹然地坐了下來道:“婉卿!别哭!别哭!意丫頭未必見得就掉了下去。

    ” 丁婉卿哽咽着道:“老爺子你别說那些使我寬心的話了,人是一定掉下去了,一定是橫擋一斷,她全身的重量都落到那根扶手的繩子上,吃不住重,才掉了下去,手裡的弓才挂在斷木上……” 這是合情合理的揣測,及老博士無話可說,想想道:“好在底下有水,就是掉了下去,也未必會死。

    ” “可是意哥又不會泅水。

    ” “你怎麼知道的?” “我怎麼不知道,我從十歲就把她帶過來了,至少對她的情形有個了解吧。

    ” 及老博士道:“那你可不比我清楚了,他閑下跟我談起過,小時侯跟一個姓張的木匠……”不錯,他叫張文,是個很實心的人。

    “”她說張文好喝酒,經常醉醺醺的,也不理她的生活,她隻得自己調理了,夏天的晚上。

    ,水井離住的地方太遠,她挑不動水,提水又太辛苦,就溜到河裡去洗澡,同時也摸些田螺,用小網捕些魚蝦之類,第二天賣了換米…… “”這孩子小時候是很苦,我怎麼沒聽說呢?“”這些事并不是愉快的記憶,她隻是在偶然的機會中有了感觸,才提起一談,但由此可以知道她是會泅水的。

    “丁婉卿的心有點動了道:“若是會泅水,落下去立刻浮起來,順着水流,一面沖,一面向上邊遊,倒是不會有危險,這水看來不太深吧。

    ” 及老博士道:“不;很深,要深水才好,掉下去不會碰傷人,立刻能把人浮起,若是水淺反而糟了,下去碰上石頭,倒是真的沒命了。

    ” 丁婉卿探頭看了一陣才道:“老爺子她要是浮上來了,應該在兩邊岸才對?是嗎?” 及老博士道:“不對,水流很急,總要随水沖一陣,而且,這兩邊都是絕壁,到了岸邊也爬不上來,所以我想她一定是順流而下,到比較平坦的地方才登岸。

    ” “老爺子,這水通到那兒?” 及老博士道:“這個我倒是沒有詳細問過,不過在我的印象中,從這個地方過去,就是甯鄉縣,甯鄉城外,有渭水,對了,這兒是渭水的上遊,這兒下去就是個叫檀木橋的小鎮,陸象翁陸老兒的老家就在那兒,跟我們住的如意鄉,僅僅相去十來裡,我們常在村頭上見面的……”老爺子,别說那麼多了,我們快上檀木橋去找她吧。

    “及老博士道:“急也沒有用的,這會兒她恐怕已到了檀木橋了,等我們回到家裡,她已經先到了。

    ” “她能比我們先回去?” “可不是!我們為山勢所阻,她卻是乘流穿山而下,比我們快了不知多少倍。

    到了檀木橋,她隻要找到人家一說,就會有人送她回來的。

    ” 聽她說得那麼有把握,丁婉卿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然而,兩個人心中都明白,這希望十分地渺茫,那是要譚意哥絲毫無損地到達檀木鎮才能如此。

     從這個地方飄到檀木鎮,有十幾裡水程呢,譚意哥能飄浮那麼久嗎? 很可能到達時,已經是一具浮了。

     但是兩個人都努力壓制自己往壞處去想,他們立刻回頭。

    到了拴馬的地方,跨上馬,拼命急奔回程。

     回到家門,他們還是充滿着熱望的,但是看見了迎來的桂花,兩個人都涼了一截。

     别花沒有什麼特殊的表情,那就證明了譚意哥并沒有先到家,否則她一定搶着前來告訴了。

     不過及老博士還是問她一句:“譚姑娘回來沒有?” 别花充滿了詫異诘問道:“老太爺,譚姑娘不是跟你們一起去打獵的嗎?怎麼沒有跟你們一起回來呢?” 這個答案,使得兩個人僅有一點希望都消滅了下去,及老博士忙安慰丁婉卿道:“婉卿!不可能會這麼快的,等等就可能會有消息了,你不要着急。

    ” 丁婉卿慢慢地沈靜了下來道:“老爺子,我不急,我們母女倆都找李鐵嘴算過命,他算出意哥今年秋天當有一劫,但後來卻是夫榮子貴,長壽偕老,後福無窮,因此我相信她絕不是夭折之相。

    ” 及老博士道:“說的是,李鐵嘴的命相是很靈的。

    ” 丁婉卿作了一個凄然的苦笑:“老爺子,我知道你平時不信那一套,因此你也不必裝着相信來安慰我。

    ” 及老博士道:“在平時我是不信的,可是今天你說他推算意哥的命相,我是十二分的相信,否則我真會後悔死了,這完全是我多事害她的。

    ” “老爺子,這怎麼能怪您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每個人都很愛她,沒有人會要害她,人人都拿她當寶貝似的,一定要怎麼樣,也不是人力可挽回的。

    ” 她倒是比及老博士看得開,反過來安慰及老博士了。

     這時李忠老兩口也出來了,李忠的兒子李大全也在,問明經過後,大家自然都很着急,難過。

     李大全道:“那條山澗的确是通到渭水檀木鎮的,也就是山口深一點,流出口後,河面寬了,就淺得很,那位譚姑娘隻要是會點水,絕不會有危險的,那條橋是村口的獵戶郝松架的,為的是入山打獵方便,聽說架橋的時候,他的十一歲兒子也掉下去了,結果小孩子涉水到了檀木鎮,比他老子還先回家,郝松哭哭啼啼地回來,看見兒子還吓了一大跳,以為是兒子冤魂不散,回來找他算帳的,直苦苦哀求,說以後再世不賭錢打他娘了……” 傍他這麼一插科打诨,氣氛又輕松了一點,李忠道:“大全,那你就到檀木鎮去迎着接譚姑娘回來。

    ” 李大全道:“我跑一趟倒是快當,隻是誰也沒見她掉下去。

    ” 及老博士道:“她的弓還挂在斷橋上……” 李大全道:“老爺子,小的是知道掉下去的可能性很大,但萬一不是那種情形,或是追過了橋去,失手把弓丢了也不一定,還有……” 他止口不言,及老博士道:“你有話快說。

    ” 李大全道:“小的在鎮上回來,聽說有個江洋大盜,被官府追急了,就躲在山裡面,譚姑娘如果遇上了,那也是有點麻煩,因此小的認為還有繼續到山上去找一找的必要,那座小橋,小的見過,很着實的,而且經常有人走動,以譚姑娘那麼輕的身量,讓不會是踩斷了才是……” 及老博士聽怔住了,忙道:“大全,你的意思是說……” 李大全道:“小的隻是猜測,不過也有點根據,斷橋是一個疑點,上面挂着弓是第二個疑點,一般說來,她要過橋,一定會把弓挂在背上,雙手扶住繩欄,一步步地慢慢過去,因此絕不可能留下了弓不見人的。

    ” 及老博士點頭道:“有理!有理!大全!照你這麼一說,該怎麼個辦法?” 李大全道:“我爹帶幾個人,到檀木鎮去問問,小的約兩個同伴,進山去找一找……” 及老博士道:“那麼大的一座山,兩個人有用嗎?” 李大全道:“山雖大:但是人經過的時候,總有痕迹留下,我那兩個朋友對這一套很精。

    ”好!好!那你就去約吧,要多少報酬,都由他,别跟人計較。

    “李大全道:“我不問他們要報酬,已經夠客氣了,他們是鄰縣的捕快,就是為了追求那個江洋大盜才到鎮上來,因為我對山裡的情形熟,我朋友輾轉相托,想請我領路,我是聽說老爺子來了,怕有事,才沒立刻答應,現在他們還在鎮外的一個朋友家裡等我消息,我去了就能成行。

    ” 丁婉卿道:“那就麻煩李大哥了。

    ” 李大全爽快地道:“丁泵娘,快别這麼說,在這兒出了事,是我未能盡到照料之責,我應該去找的。

    ” 李忠跟李大全倆分别出發了。

     李媽就勸及老博士道:“老太爺他們兩起人,就算回來的快,也在後半夜了,您吃點東西先歇下吧。

    ” 及老博士歎了口氣道:“我那兒吃得下呀!” 丁婉卿道:“老爺子,我不是說過了嗎,我們盡了人事,天心一定要這樣子,那就是天命了,反正我們并沒有故意存心害她,所以您該把心情放開些。

    ” 及老博士看着她道:“婉卿!你真看得開,别人可能會說意哥不是你親生女兒,所以你不着急,但是我知道你對意哥,比親生的女兒還要關切,而你這麼達觀,倒使我覺得意外了。

    ” 丁婉卿道:“我自幼一直是在逆境中長大的,沒有人照顧我,要不是學會了安慰自己,我就不可能活下去了,安慰自己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憂不急,不哀不傷,咬緊牙關,逆來順受,盡往好的地方想,當我聽說要挨二十皮鞭的時候,我就安慰自己說--還好隻有二十鞭,比上個月那個同伴挨四十鞭的輕了一倍。

    當皮鞭打在身上,我每挨一下,心裡就在安慰自己--隻有十九下了,十八下了,………就這樣,我反而忘了鞭打的痛楚,挨打完後,我反而很高興,認為災難終于過去了。

    ” 及老博士憐惜地道:“婉卿,你一定吃了很多苦。

    ” “沒什麼,那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我反而高興我吃過苦,使我能夠堅強起來……” 兩人進了屋子,坐了下來,似乎覺到全身的力氣都用完了似的,這一天下來,身心交悴,的确也是夠人受的,先前支撐着還不覺得,這一放松下來,才感到無比的疲累。

     可是譚意哥呢,她上那兒去了呢? 她的确是追那頭兔子到了橋上,隻是沒有掉下去,她走到橋心的時候,身體直晃,差一點要掉下去,幸好對岸來了個人,手中執着一枝長長的竹竿,飛快地伸過來,把竹竿往她面前一送道:“快抓住。

    ” 譚意哥驚魂未定,根本已經沒有了意識,所以對這類簡單的命令,根本未假思索,就照着做了。

     竹竿是實在的,雙手握住之後,腳下也穩了,那個人的力氣很大,穩穩地帶着她慢慢地後退,把她一步步地引過了橋。

     直到腳踏上了實地後,譚意哥才覺得自己所有的力氣都用盡了,雙手一松整個人就昏了過去。

     那個人倒是吃了一驚,連忙過來探探她的脈息,然後才陷入沉思,最後終于脫下了她身上的弓,先到橋上,故意踏斷了一根橋木,又把扶手繩欄弄斷了,才抱起了譚意哥,走向一片樹林。

     林中有一所小木屋,隻得一個單間,也不過丈來見方,是入山獵人來不及出山時,就在這兒過夜用的。

     屋子很窄,門也很結實,都是整株的圓木圍編而成,屋子裡卻很簡單,除了一個石塊堆砌成的火爐,可供燒火取暖煮食之用,就隻有一張床。

    所謂床也不過是把三根粗的樹枝,每隔兩段橫放一段,然後在上面排了許多竹片,就成了床,而床上再編草為褥,都是十分簡陋的手工制品。

     這人把譚意哥放在床上後,立刻燒起了一堆火,好在他有一口鐵镬,而且镬子裡就是煮着水。

     這口鍋很大,可以煮下整頭的小羊,大概也是那些獵戶們帶進來的,預備過冬時下雪在此長住煮食之用。

     因為到了冬天,獸類覓食較為困難,像山羊、野鹿、山貓、狐、兔等類,既不冬眠,又不懂得貯食為糧,仍然照舊要出來覓食,容易擒獵,所以帶大口鍋來作為煮食之用的。

     隻不過現在這個漢子,卻隻來煮了一大鍋的清水,他把水燒熬了之後,看見譚意哥仍然沒醒,而且額頭又發燙起來,這倒難怪,譚意哥原來是個宿疾未愈來養病的,到了鄉下,因為心情一高興,顯得振作起來,好像沒病了,其實病謗還是存在的。

     再加上為了追那隻兔子,一陣子忘情的快跑,到了橋上,又因瀕危而緻心搖膽裂,這一切都導緻了她病謗複發,所以人一虛脫下去,就很難起來了。

     這個漢子倒像是懂得醫理的。

    他把水燒熬了之後,先拿了一個碗,然後托起了譚意哥的頭譚意哥的神志在半清醒的狀态中。

    口中頻頻叫着:“水……水……我要喝水……” 可是她的眼睛一直沒有睜開過,水碗到了唇邊,她倒是知道喝下去,喝完了一碗後,漢子把她放下,她又昏昏沉沉睡去了。

     漢子着實為難了一陣子,最後終于下定了決心,他把譚意哥的下衣脫了下來,另外找了一身自己的衣褲放在一邊,再用塊布,為譚意哥的下身抹擦了一陣,才又替她穿上了那條寬敞的男人褲子。

     然後他才捧着那些換下的衣褲出屋去了。

     等他回來時,那些衣褲都已經洗濯幹淨了,而且還帶着幾味草藥。

     他先把衣服用樹枝撐着便于烘幹,然後把藥草投入鍋子裡,加上火又燒。

    熬了一段時間,他才用碗盛了一碗過來,先在口頭上吹涼了,才又托起意哥的頭,她喝了下去。

     這一碗藥雖不知是什麼成分,但是藥效卻極為有力,譚意哥喝下那一碗藥後,慢慢地才開始清醒丁。

     首先她接觸到的是自己處身于一間木屋中,身上蓋着一張獸皮,然後她又看到了一張臉。

     這張臉略有印象,正是先前把她從斷橋上救過來的,雖然長滿了胡子,但仍不失為英俊。

     換上普通女子,也許會被吓着了,但譚意哥卻是見過世面的,她落落大方地在床上點點頭道:“多謝先生相救。

    ” 那漢子笑了一下道:“姑娘好了?” 譚意哥道:“身子好像還很虛,不過神志已經清楚了,剛才外承先生相救……” 那漢子一下道:“這算什麼呢,拯人于危,這是每個人都應盡的本分……” 才說到這兒,他忽地臉色一變道:“不好……” 譚意哥詫然道:“先生,什麼不好了?” 那漢子道:“來不及細說了,有人來了,鍋子裡有我為姑娘煮的藥,回頭再服一劑,就應該差不多了,後會有期,如果有人問起我,姑娘最好告訴他們,我是往南去的。

    ” 屋子裡開着兩扇木窗,他打開了一面,卻從另一面窗子裡跨了出去。

    在放下窗子時,他又問道:“姑娘貴姓?” “我叫譚意哥。

    ” 漢子微微一笑,道:“原來是譚姑娘,難怪如此國色天香,好,我走了!希望不久後,我能來看你……” 他放下窗子,輕巧地走了,譚意哥倒是着實發了一陣怔,不知道這家夥在搞什麼鬼。

     隻不過很快地,她又聽見了屋外的叫聲,有人叫道:“胡天廣,我們知道你在屋裡,還是自己出來吧。

    ” 叫了兩聲,譚意哥在裡面不敢出聲。

    她知道救自己的那個漢子胡天廣,卻不知外面的人是誰,但胡天廣躲開他們,顯然是将不利于胡天廣。

     看胡天廣的舉動,頗似一位君子,那這些不利于他的人,一定不是什麼好人了。

     外面見屋裡沒回應,登的一聲,把屋門踢開了,然後有兩個持着兵器的人沖了進來,譚意哥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驚呼,那兩個人看見屋中有個女子,也吃了一驚,端祥了片刻,一個人才問道:“你可是胡天廣的同黨?” 譚意哥不說話,屋外又進來了一個中年男子,看了一下譚意哥,道:“姑娘可是姓譚,譚意哥姑娘?” 譚意哥一愕,點點道:“是的!你認識我?” 那漢子笑道:“謝天謝地,譚姑娘果然是被那家夥挾持在此,幸好姑娘安全無事,譚姑娘!我叫李大全,是桂花的爹爹,奉了及老太爺之命,入山來尋找搭救姑娘的。

    ” 另一個漢子道:“老李,這是你說的那位姑娘?” 李大全道:“錯不了,我雖然沒見過,可是我家老太爺說過譚姑娘的模樣。

    姑娘,胡天廣呢?” “我不知道什麼人叫胡天廣。

    ” 李大全道:“就是把姑娘挾持到這兒的人,那是個江洋大盜,這兩位是株州城的官差,來追捕胡天廣的……” 譚意哥聽說那個救她的漢子,居然是個江洋大盜,心中倒是有點不信,因為那個漢子看上去并不像是兇惡之輩,溫文爾雅,一點也不似作奸犯科之徒。

     可是李大全的話卻實實在在,那個公差看起來也很确實,而這時一個公差又問道:“姑娘,你知不知道,那個胡天廣上那兒去了?” 譚意哥遲疑着,看看那扇開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