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作比較,那些女孩子跟我的比較,她們此刻羨慕我的隻是衣服穿得好,日子過得悠閑,等到收割已畢,完了田租,賣了新谷,家人買一塊新布回來,制作過年的新衣,她們所羨慕的都達到了,就會很快樂,很快樂了……。
” 及老博士道:“到時侯,她們又有新的煩惱了。
” 譚意哥道:“是的,不過那些都很簡單,也都很容易滿足,最多是羨慕東家大姐有了付耳環,西家二妞打了根銀钗一類的小事,她們容易滿足是因為同一個圈子裡來往看得見的人,都是差不多環境的,比較起來,出入高低,相差極微,更因為她們思想單純,所望不奢,我還記得一個笑話……。
” 她才喘口氣,清清喉嚨,及老博士已催着道:“丫頭,你别吊人胃口好不好,快說呀,你知道我性子急。
” 丁婉卿笑道:“老爺子,您整天在外應酬,什麼笑話沒聽過?那丫頭有什麼好笑話,叫您急成這個樣子。
” 及老博士道:“這你就錯了,英丫頭的笑話在長沙是有名的,她隻要說有個笑話,立刻就四座無聲,聽她說下去……。
” 丁婉卿道:“哦!我倒不曉得英丫頭還有這麼大的本事。
” 及老博士道:“因為她的笑話絕對新鮮,有意思,笑谑中含有大道理,更妙的是不見于書載,全是她自己編的。
” 丁婉卿道:“這麼說來我也要聽聽了,丫頭,快說吧。
” 譚意哥笑道:“我這個笑話可并不好笑,一個鄉下老兒擔了一擔柴,到城裡來賈,賣得了四百個大錢,忽然遇見了一個熟人告訴他說,他的兒子參加學試,中了舉人,向他讨賞錢,他一高興,就把四百錢掏出來全給了人,然後自己越想越高興,想到兒子終于中了舉,實在要好好地慶祝一下,于是跑到城裡最大的一家酒樓,拍着桌子大叫道--我兒子中了舉人,我要好好地祝賀一下,快,快把最好菜給我端兩碗來。
” 及老博士笑道:“那有這種叫菜的。
” 譚意哥道:“可不是,但這個鄉老從沒進過館子,那懂得許多,不過是聽說兒子中了舉,瞻氣一壯,居然敢硬充起來了。
堂倌一聽倒是不敢怠慢,趕忙過來問他究竟要點那兩樣菜,小店好吃拿手的菜太多了,于是報了一大堆的菜名,報一樣,那鄉老就搖頭說不好,這一來震驚四座,大家都看不出這個鄉老兒竟是個大吃家,居然說那些山珍海味都不夠好,堂倌報完了菜單,那鄉老還一直搖頭,還埋怨他們這麼大的館子,居然連一樣像樣的菜都拿不來,那個堂倌直向他抱歉,然後請他吩咐下來,好叫廚下照着做,那鄉老兒才神氣活現地道--蘿蔔燒肉--可憐你們城裡人,連這麼好的菜都沒吃過。
” 丁碗卿笑彎了腰道:“丫頭,你可真會損人。
” 及老博士笑道:“這倒不算損人,在那個鄉老兒的一生中,他隻吃過蘿葡燒肉,而且還很難得吃上一次,所以把它認為是無上的美味,倒也是人情之常。
” 丁婉卿笑道:“話雖這麼說,可難為了那家酒樓了,廚下總不會準備下那道菜吧!” 譚意哥道:“自然沒有,他這麼一報菜名,瞧熱鬧的都哄然而散,那夥計也隻得吩咐廚下去做,等端上來,他一邊吃一邊挑剔,說館子雖大,卻太小家子氣,舍不得放肥肉,盡是些吃了滲牙縫的肉絲……” 丁婉卿道:“他難道連瘦肉比肥肉貴上一倍都不知道?” 及老博士道:“說來你可不相信,他們是真的不知道,鄉裡人吃肉是取其油水,自是越肥越好,真正的瘦肉,就是賣得比肥肉賤,也還沒人光顧呢。
” 譚意哥笑道:“那鄉老兒鬧了一大陣,好容易吃完了,掏錢會帳時,才發現已經把錢賞了那個報喜的熟人,自己身上分文皆無,不過因為他兒子中了舉人,店家也沒十分難為他,叫他有空再拿來,可是他卻不幹,他說兒子中了舉人,眼看着就快做官了,他這做老子的不能丢人,吃了東西欠帳,叫人懷疑是蒙吃蒙喝的,豈不是去了兒子的臉,于是他堅持要把扁擔跟繩子留下為質,言明次日清晨一早就來贖取。
” 丁婉卿道:“這倒是個實心人!” 譚意哥道:“的确實心,他回去還不敢說,向人借了四百錢,瞞住了老伴兒……” 丁婉卿遣:“那又為什麼呢?” 譚意哥道:“因為他怕老伴罵他沒出息,兒子中了舉人,老子向人借錢,那不是太丢人了嗎?” 及老博士道:“這倒也說的是,越是莊稼人,越懂得自尊、自貴,這個人倒還真不錯。
” 譚意哥笑道:“這老兒拿了四百錢,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就趕進了城,去到那條街上,卻因為到的太早,大部份的店家都還沒開門呢,他隻好在附近來回地磨蹭着,好容易聽見門闆聲響,趕緊就沖了進去,一看怎麼酒樓裡改了樣兒了,跑堂的夥計也換成個斯文先生。
” 及老博士笑道:“那一定是跑到賬房先生的屋裡去了,贖抵押當然是要到帳房去。
” 譚意哥笑着往下接道:“那個鄉佬兒也是這麼想,于是就開口道--我是來贖……那賬房先生忙道--别急,别急,坐下來說,把他請在對面坐下,然後拿了本簿子,翻了一陣,才慢條斯理的開口問他--尊駕是屬--我來贖扁擔繩子--這下子可把那先生弄糊塗了,又在書上翻了半天才說--尊駕這命格很奇怪,兄弟這本書系得自四世祖傳,上面從子鼠到亥豬,十二生肖,兄弟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可實在記不起有人屬扁擔跟繩子的。
--敢情是這鄉佬兒早上太急,也沒看了就直往裡闖,摸到隔壁的算命先生的相館裡去了。
” 丁婉卿跟及老博士兩個人都笑了大半天,才止住笑聲,丁婉卿道:“丫頭,真沒想到你這張嘴如此尖刁,編排起人來,簡直是雨天裡摔跤跌破頭,又陰又傷人,要是真有個鄉下人在這兒,不捶你才怪呢!” 及老博士道:“我倒不以為然,照意哥這個笑話看,這個鄉巴佬兒雖是知識簡陋一點,舉止魯莽一點,但是性情坦率天真,實無僞,可愛而又可敬,比起城裡面那些老奸巨滑,不知可愛多少倍了。
” 譚意哥笑道:“老爺子感觸這麼深,莫非是吃過别人什麼虧不成?” 及老博士道:“我?倒是沒人敢惹我,而且我處世淡泊,跟誰都沒有利害關系,所以不會跟人去勾心鬥角,也正因為如此,我才可以冷眼旁觀,看清楚那一付付嘴臉,如果我也參在裡頭,反倒沒有知覺了。
” 譚意哥笑道:“是那些人?又是那些嘴臉?” 丁婉卿莊容道:“丫頭,不關自己的事,最好不要問。
” 及老博士笑道:“私下閑談罷了,我相信意哥也是個很有分寸的,絕不會傳來傳去。
” 丁婉卿道:“閑談莫論是非,我以為孩子不該問,老爺子你更不該說,雖說現在是私下閑談,可是萬一不小心,日後在人前漏了出來,豈非成了是非?” 及老博士肅然道:“說得是,說得是,婉卿,老頭子敬佩你的就是這個做人的規矩上,一步都不會錯,意哥能有這麼一個娘照顧着你,不知你是那世修來的福氣,我那個兒媳婦,有她一半好也就好了。
” 說着他又感歎起來了,意哥母女倆也不敢再撩撥他,連忙把話錯開了。
及老博士的莊宅在城裡雖然不算是出色,但是在鄉下,卻是相當夠氣派的。
一堵土牆堆起有五尺多高,圍成了一個小型的寨子,十幾間平房都是磚牆瓦頂,比起左右那些竹舍茅屋自是寬敞得多,何況還更氣派的是院子裡綠蔭深深,有着幾十株大槐樹,使得屋子裡沉浸看一片綠色的涼意,那是長沙市上所找不到的。
譚意哥一進了院門就樂開了,東看看,西望望,一會兒跳去摸摸貼在腳前搖尾歡迎的狗,一會兒又去趕起正在覓食的雞,而且還把正在抱窩的母雞提了起來,然後大驚小敝地道:“老爺子,快來看呀,這些蛋都已經破了孔了,就在這一兩天,小雞就會出來了。
” 及老博士笑道:“那敢情好,都是你帶來的喜氣。
” 譚意哥笑道:“我回去的時候,您可得送我兩隻小雞,給我帶回去養着玩兒。
” 及老博士道:“整窩送給你都行,隻是你有地方養嗎?你們家的院子雖然也不小,可都是了青磚,連花草都種在盆裡,雖道還有地方供它們活動嗎?” 譚意哥道:“有!小雞不會占多大的地方的。
” 丁婉卿道:“丫頭,小雞很快就會長大的,那點地方就不夠他們活動了,而且他們會亂飛亂翻,把花苗花圃都扒得一塌糊塗,雞屎拉得滿地,要給人增加多少麻煩。
” 譚意哥道:“我不怕麻煩,我自己整理。
” 丁婉卿道:“丫頭,你不會有空一天到晚的跟在它們後面整理的,而且它們小的時候,你覺得好玩,整理起來興趣很高,毫無怨言,等他們長大了,一身絨毛脫去,新毛未長,光光秃秃的,又醜,又煩人,那時你就不會再喜歡,也沒有整理的興趣了。
” 譚意哥輕歎一聲道:“天下事都是想看美,做起來就不是那個滋味了!算了,我也不要了。
” 丁婉卿笑道:“你真要喜歡,我們再過兩年,也到鄉下來住着,辟一大片菜園子,你愛養多少就養多少,像這種禽畜,原本是要有塊空地供它們活動的,把它們整天關在我們那個小圈子裡,它們也受罪。
” 及老博士笑道:“物各有所,各具其性,雞鴨是養在野地裡的,你們那個地方,隻合籠子裡養養畫眉,在架子上養隻鹦鹉,你真要喜歡,我叫人到長安給你捎一頭鹦鹉來,還會學人說話呢!” 譚意哥又高興了,笑道:“老爺子,你可不能說了不算,要多久才能夠帶到?” 及老博士道:“總得有人去才行呀,總不成為了你這頭鹦鹉,專派個人去吧。
” 丁婉卿道:“就算派了人去,還得去找呢,這玩意兒又不是麻雀兒,想要多少都能捉得到。
” 及老博士道:“這倒沒問題,我在京裡的時候,有一頭全身雪白的鹦哥,是宮裡一位老太妃送給我的,一直寄養在我的侄兒家裡,他正嫌煩呢,老說要叫人送來。
” 譚意哥道:“那怕不有十多年了,還活着嗎?” 及老博士笑道:“不但活着,還靈俐得很呢,鹦鹉的壽命比人長,可以活到一百多兩百歲呢!” 譚意哥聽得十分興奮,連忙道:“好,老爺子,一回去你就找便人,州府裡經常有人上京裡去公幹的,要不了一兩個月就能回來了。
” 及老博士歎了口氣道:“真是個小孩子,我答應了你,絕不賴皮就是,那有你這麼心急的。
” 譚意哥笑道:“不是性急,對一件喜愛的東西,必然是希望越快得到越好,也許再過幾年後,我已經沒有這些閑暇心情了,那時你再送給我也不希奇了。
” 丁婉卿道:“丫頭!你沒有長性,還是不要的好,巴巴的從京裡要了來,你隻養個三五天,不是作孽嗎?” 譚意哥道:“不會的,我隻是舉個例子,也許我會一輩子當作寶貝呢,我從書上看到鹦鹉如何可愛,也從書上看到了鹦鹉的樣子,但還沒有見過真正的鹦鹉,所以才急得不得了,老爺子,你可千萬記在心裡。
” 及老博士笑道:“你真要喜歡,明天我就托人,隻是丫頭,你可别以為好玩,麻煩可大看呢,照顧一隻鳥兒,比照顧一個人還勞神呢。
” 譚意哥笑道:“我知道,每天要換上清水,它隻吃菜子,還要帶殼的,每天都要洗一次澡,洗澡的時候,要用個小刷子沾了水來刷,不能把毛片打濕,否則就會着涼,而且洗刷的工作,一定要主人親自去調理,冷不得,熱不得……” 及老博士詫然道:“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的?” 譚意哥道:“我看過一本前人寫的筆記,就是關于如何調理鹦鹉的,因為這種鳥不産于中土,都是由西方進來的,十分珍貴,所以我也特别注意,當時看了,心裡就在想,幾時也能有十隻,自己來養養多好。
” 及老博士笑道:“你住下來才會發現可愛好玩的事情多着呢,我每次來這兒小住,玩玩這個,弄弄那個,也舍不得回去呢,現在咱們先歇口氣,回頭就去釣魚,一面垂釣,一面就去掏蛐蛐兒,然後回來,婉卿去弄魚,咱們爺兒倆就鬥蛐蛐兒。
” 譚意哥一聽更樂了,道:“咱們是坐車子來的,又沒走路,一點都不累,還歇什麼呢,這就釣魚去。
” 拖着及老博士就走,丁婉卿道:“丫頭,老爺子上了年紀,那有像你這麼個瘋的,你也讓他歇歇呀!” 譚意哥笑道:“不用歇了,老爺子雖說有了點年歲,可是一些年輕的人還趕不上他精神,走吧,老爺子!” 上了年紀的人,就是吃不得捧,給譚意哥這一鬧,及老博士也覺得自己年輕了二十歲似的。
避理田莊的老長工叫李忠,跟他的妻子李媽、媳婦兒李嫂,還有個十來歲的小孫女兒桂花。
他們都出來見過了,軌叫桂花拿了釣具,跟着他們去侍候,李媽婆媳則接了行李去整理房間了。
魚池就在院子後面,是一片寬約畝許的大水塘,桂花幫他們挖了蚯蚓,三個人就坐在池邊上釣起魚來了。
沒多大工夫,譚意哥首先釣起了一尾寸來長的鲫魚,樂得她跳了起來,直叫小心别弄死了,要養着帶回去。
别花很可人意,到屋子裡去捧了個大白瓷盆出來,把魚養在裡面,譚意高就蹲在旁沒看着,舍不得離開了。
丁婉卿也釣了兩條大的青魚上來,每條都有兩斤多重,樂得她也是阖不攏嘴,忙着用網子接了,放在竹簍裡;然後笑道:“老爺子,這兒的魚真容易上釣,以前我也釣過魚,從早到晚,才釣了兩條小魚,還算是運氣好的,同去的人,連一條都沒釣到呢。
” 及老博士道:“那才是雅士之釣,志在釣而不在魚,我這兒的魚是特地養來垂釣用的,每年來不了幾次,魚卻越來越多,越大,才然容易上鈎了,不過這個釣法,也能供我們這種俗人取樂,真正有修養的釣客,甯可到更遠處的洞庭湖畔去垂釣。
” 丁婉卿道:“為什麼呢?老爺子,那兒的魚容易上鈎?” “不!正好相反,那兒的魚不但不容易上鈎,而且還十分聰明,經常會把餌吃掉了,而不上釣,前年我帶個朋友來,他最喜歡釣魚,每天一大早,騎了盧子到湖邊去,深夜始歸,釣得了兩斤不到的小魚,他還樂得很呢,我笑他傻,在這小池裡,半個時辰,所獲也不止于此,他卻笑我太俗,根本不懂得釣中之趣。
” 譚意哥過來道:“老爺子,釣中之趣又是什麼呢?” 及老博士笑道:“最雅的一種,完全是借此修養心性,像渭水之濱的姜尚太公望,他的釣子是直的,根本釣不到魚,要等魚兒願者上釣,天下還沒有這麼笨的魚。
” 譚意哥笑道:“可是他卻釣到了周文姬昌,釣到了周室八百年的天下,收獲比魚可大多了。
” 及老博士道:“那是智者之釣,另有一種,意境較低,叫做勇者之釣,那是培養人的耐性、勇氣及鬥志,越難釣的魚越感興趣,人跟魚去鬥智、鬥耐性,所以偶而有所得,便樂而無窮,他們享受的是勝利的樂趣,這種太容易得到的勝利,便不值得一顧了。
” 譚意哥笑笑道:“這倒也有道理,不過對一個初次釣魚的人而言,這才能提高興趣,今天我是第一次來釣魚,真要叫我枯坐良久而一無所獲,我可沒這麼好的興緻,說不定會把釣竿都摔斷了。
” 及老博士笑道:“正是這話,我的性子最急,也沒有那種閑情逸緻,何況我覺得怡情養性的方法很多,何必一定要藉釣魚而為之!既然釣,就一定要有收獲,所以我這兒以後就不接待那些雅客,而甯可接待一些俗客了。
” 譚意哥道:“而且連那種人都不可以跟他深交,您想一個人如果能靜坐在那兒半天,眼睛瞪着絲而不動,等着魚上釣,這個人也太可怕了,如果他想整你,不知道會采取什麼樣厲害的手段呢。
” 及老博士哈哈大笑道:“意哥,你真有兩下子,老頭子幾十年磨出來的一點心得,叫你幾句話就套了去,你說得一點都不錯;善釣、精奕的人,都是心機極工、城府很深的人,因為他們冷靜,能思索,雖然不一定就會害人,但是也索然寡味,絕不是我這種直性子的人可以深交的朋友,所以對此類諸公,我也是敬而遠之。
” 譚意哥道:“老爺子,這麼一說,你這個人也是令人不敢親近了,你的釣下去了半天,沒見動一下,一定有什麼古怪在上面?” 及老博士笑道:“不錯,什麼都瞞不過你這鬼靈精,隻不過我的魚釣上沒有餌,所以它們才不來上釣。
” 譚意哥道:“為什麼呢,難道你也在修養心機嗎?” “我此刻與世無争,還修養什麼心機,我釣上無餌,是不願意分心而減少了快樂。
” 丁婉卿道:“老爺子,你一向是個麻利的人,怎麼也變得婆婆媽媽了,說些叫人聽不懂的話來表示自己有學問。
” 及老博士笑道:“不錯!别看我這個人平時很俗氣,但是一到這片天地裡,我就變得有學問了,像剛才那番話,我若不加注解,誰都聽不懂。
” 譚意哥忍着笑,走到他身邊一恭長揖道:“弟子恭請教誨,萬請夫子不棄,啟我茅塞。
” 及老博士也裝成一本正經的樣于道:“孺子可!小子汝其有疑乎?且對老夫道來。
” 譚意哥道:“夫子不餌而漁,雲有釣者之樂,小子請問,夫子之樂在何?” “在乎二三子之間。
” “二三子為誰?” “此間共得四人,舍老夫外,皆二三子也,觀汝等因得魚而樂,吾樂與共焉,而吾之樂,尤勝汝等。
” 别花莫名其妙望着他們道:“老太爺,你跟姑娘說些什麼話呀,我怎麼一句也聽不懂。
” 及老博士大笑道:“這是有學問的人,說的有學問的話,你沒有念過書,所以聽不懂。
” 譚意哥笑道:“讀過書的人也聽不懂,因為我們的話太有學問了,上窮天機,下羅萬有。
” 于是兩個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桂花也傻呼呼地跟着笑,丁婉卿笑着拍拍她的頭問道: “小别花,你笑什麼?” 别花道:“我看見他們這麼高興,我也高興起來,所以才跟着笑了,其實我也不知道好笑的在那裡。
” 譚意哥笑道:“說得好,桂花,你也是個有學問的人,跟老爺子一樣,是釣魚時不用魚餌的聰明人。
” 及老博士益發大笑,笑了一陣後才道:“她是不會懂的,因為她的年紀還小,連你們也未必懂,隻有到了我這年紀,才知道從别人那兒分享到的快樂,才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就以這釣魚來說,我是明明知道這兒的魚太容易上釣,而且他釣了不知多少次了,釣魚的樂趣已經不太濃厚了,倒是你們這些新學釣魚的,釣起一條後,那種滿心歡喜的樣子,實在不是言語能形容的,所以我甯可在一邊看着你們高興,比我自己釣魚要快樂得多。
” 譚意哥道:“那你幹脆就看看好了,又何必下空鈎呢?” 及老博士笑道:“人到了我這種年紀,必須要多做些不讨人嫌的事,才能使人高興,也使自己高興、我當然可以在一邊看看,可是你們的趣味也就不同了,一人向隅,舉座不歡,這個道理我已經很明白了。
” 丁婉卿道:“這倒是,老爺子如果隻在一邊看看,我們玩起來就有拘束了,總要想到你老人家是不是不喜歡釣魚,便在陪着我們,這一來興味就索然了。
” 及老博士笑道:“所以人老了之後,必須自己見亮識相,這樣不但能給人快樂,也使自己快樂。
年紀大的人,世事都經曆過了,很少再有什麼能使他激動的事了,因此能享的樂趣也不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分享别人的快樂,但是要分享别人的快樂,就必須要使别人快樂。
” 譚意哥不禁感動,過去依偎在他的身邊道:“老爺子,做你的兒孫實在是福氣,因為你這樣明白事理,憐惜别人的老人家實在太少了。
” 及老博士卻輕輕一歎道:“人都是這樣,身在福中的人不會知道福氣的,我處處體諒别人時,别人卻以為我儒弱好欺,漸漸的就想爬到我頭上來了。
” 丁婉卿知道他又想起了他跟媳婦們之間的不愉快了,連忙笑道:“老爺子,我想還沒人敢這樣子的。
” 及老博士笑道:“這都是處置得法,不讓他們得寸進尺,在容忍到了一個限度後,多少總要發作個一次,擺出點長輩架子,讓他們知道我還沒老到要聽人擺布的程度,所以我最反對的就是古人說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說這句話的人,真該打下第十八層地獄去,要是我的那個寶貝媳婦能像你們一樣讀過書,識得字,就不會那麼不明事理了。
” 拉雜說閑話的時候,丁婉卿又釣上了兩尾魚,她看看收獲已足,魚夠了,多了也吃不了,糟蹋了可惜,就這樣,今天晚上已經可以煎炸炖煮,來一桌全魚大餐了及老博士道: “好!那你就去調理去,作料什麼問李媽婆媳倆去,我們盡避等着吃現成的,這你可不能偷懶,李媽做事情很勤快,燒出來的菜可不敢恭維,既舍不得放油,又舍不得放醬,又不化她的錢,也不要她省錢,可是她就舍不得放作料。
” 丁婉卿道:“這也難怪,鄉下人嘛,節儉成了習慣,怎麼樣都改不掉的,而且一粒米,一顆麥,都是他們手裡種出來的,知道要多少辛苦,舍不得花費。
城裡的人因為沒經樯稼之苦,所以才不在乎,我這就弄菜去,你們爺兒倆就掏蛐蛐兒去吧,可别弄得滿身的呢。
” 于是叫桂花把釣得的魚,連同譚意哥要養在白瓷皿中的那尾小鲫魚都捧了回去,卻帶了掏蛐蛐兒的竹筒跟翻罩、水漏子、小銅揪來了。
那一老一少,已經等不及,在石塊間翻了起來,譚意哥雙手合捧在地上叫道:“桂花,快來,我逮到了一個好大的,必然是頭長勝将軍。
” 别花過去用紗罩慢慢套進去,罩住了一看才笑道:“譚姑娘,這是油葫蘆,個兒雖大,卻不會打架的。
” 譚意哥有點氣地道:“這不是蛐蛐兒?” 及老博士笑着過來道:“油葫蘆又叫夜盜蟲,形狀跟蟀蟋差不多,隻是體軀龐大幾倍,你看我這頭才是蟋蟀……” 他把虛捧着的手輕開了一條縫,讓她看進去,一條褐色的蟲伏在掌心,頭上兩根觸須,威武地搖着,似乎毫不為它身處的困境而畏懼。
譚意哥一見就樂得不知怎似的,連忙叫道: “老爺子,這一頭子送給我。
” 及老博士笑道:“現在已經過了白露,衰秋餘勁,蛐蛐兒已經不值錢了,否則的話,我這一頭怕不值個好幾千呢,從它的身形骨架看,就是一頭勇将。
” 譚意哥道:“那就賣給我好了,價錢随你開。
” 及老博士笑道:“你買了去幹什麼?” 譚意哥道:“我把它養起來,養到明年再跟人鬥去。
” 及老博士搖搖頭歎道:“癡丫頭,蟲子很少能過得了冬的,他們都是一年見生死的。
” 别花把那頭蟋蟀用竹筒裝了道:“是啊,蛐蛐兒是不過冬的,我爹就最愛鬥蛐蛐兒了,前年他得了一頭紅頭、紅身子的,叫做紅袍大将軍,從來沒有打敗過,他愛得不得了,到了天漸冷時,屋子裡用炭火溫着,日夜呵護着,可是沒能留下,隻多活了十來十天。
” 及老博士笑道:“凡物都有壽限的,生死之大限,從沒有一種東西能越過此理。
” 譚意哥也歎道:“我本來以為自己讀了不少書,雖不能說萬事皆通,也算懂得不少了,現在看來還差得遠呢。
” 别花道:“譚姑娘,蛐蛐兒雖說不過冬,但是要過了十月,它們才會漸漸地少了,這會兒還活得很好呢,走,有一個地方蛐蛐兒最多,我帶你掏去。
” 她牽了譚意哥,來到一個小土坡下,士坡上的蘆草正白,迎風搖曳,日影雖偏西了,但是離黃昏似乎還早,那些秋蟲們叫得正起勁,似乎享受着将逝的生命。
譚意哥聽得左近就有瞿瞿的鳴聲,就要掏去,桂花拉了道:“這一頭不要抓,不經打的。
” “你還沒捉到手,怎麼知道呢?” 别花笑道:“這是我爹教我的,他說過,像這種鳴聲不絕的,一定不是喜鬥的種。
” 她側耳靜聽了片刻,然後道:“聽!像這樣叫的……” 譚意哥用心去聽,果然在嘈雜的蟲鳴聲中,有一兩聲特别洪亮的,可是每隔一段時間,才叫個兩三聲,聲音動健有力,桂花道:“這才是好種!” 慢慢地循聲而前,才聽出聲音發自一塊大石下,桂花上去搖了一下道:“這恐怕要兩個人才能推得開呢。
” 譚意哥上前幫着她,兩人一起用力,把石頭推得滾向一方。
桂花的動作很快,飛速到了石頭下面,但見一頭全身微泛青色的蟋蟀正驕傲地盤踞在中央的地位,既不逃也不躲,似乎在準備迎戰即将到來的敵人。
譚意哥過來時,卻吓得尖叫道:“哇!蜈蚣!蜈蚣!” 蜈蚣是附在被翻起的石塊底部,初時沒看見,這時甫從石塊的隙縫中爬了起來,一身火,足有尺來長,百足齊動,看起來很驚人。
别花一面把蟋蟀叩住了,一面道:“譚姑娘别動,也别拿腳去踩它,等我來好了。
” 把蟋蟀先捉了起來,然後才拿了小銅鏟子過來,看了道:“這麼大個兒的蜈蚣倒是很少見,打死了可惜,捉起來送給我爺爺做藥油去。
” 及老博士也聞聲跟了過來,看見了,道:“不錯,不錯,由我來吧,你也别動,要是弄殘了太可惜。
” 好在桂花出來時,帶的工具很齊全,立刻把一個小竹鉗子交給了及老博士,那鉗子是用一枝竹片彎過來做成的,兩頭削平,再刻出齒牙,兩排相對,是用來取不便用手拿取的東西,也是為了防備曠野中這種蟲蛇之類。
及老博士拿了竹鉗,慢慢地走到蜈蚣前面,那條蜈蚣正急于想逃開,找個地方掩護,但又怕受到攻擊,随時都在戒備中,因此倒使它的行動緩慢了。
一有人靠近,它立刻挺起了身子,舉高了頭,作待襲之狀,兩枚月牙形的大螫也張了開來。
及老博士笑道:“這畜生膽子還真不小,居然想跟我打架呢,要是在别處,這付架勢還真能吓吓人,隻可惜遇上我老頭子,算它倒楣了,桂花,你們躲開點,别叫它竄出來咬着了。
” 譚意哥早就躲開了,站在自己推開的那塊大石上,桂花卻笑嘻嘻地道:“老太爺,沒關系,我不怕,見多了。
” 及老博士探出竹鉗,一下子就夾住了那條蜈蚣的頸部把它提了起來,蜈蚣的身子扭動着,桂花連忙把一個竹簍子的蓋子開了,湊上去笑道:“老太爺。
您下手真準。
” 及老博士仔細的欣賞了一下,才把那條蜈蚣放進了竹簍,轉頭向譚意哥說話,忽然呆住了。
别花才蓋好了蓋子,居然發出了驚叫道:“譚姑娘……” 及老博士回頭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道:“不過是一條蜈蚣,有什麼好大驚小敝的。
” 别花這才不開口,及老博士道:“意哥,我現在變個戲法給你看叫做無中生有。
” 譚意哥隻覺得有點奇怪,但是看見及老博士一本正經的态度,但也不忍心去拂逆掃他的興,于是笑道:“好端端的,您怎麼會想起變戲法來了?” 及老博士道:“這是我心血來潮。
而且也隻有此時此地,這戲法才變得靈,你看我這個夾子,現在是空的你閉上眼睛,念一遍”天靈靈,地靈靈,天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我就能從空中再抓一條蜈蚣出來,跟已經關到簍子裡去的那一條同樣大小顔色。
” 譚意哥笑道:“我以為是什麼了不起的戲法呢,這種戲法人人都會變,我也會變的。
” 及老博士大吃一驚道:“你也會變?。
” 譚意哥道:“當然了,您趁我閉眼念念有詞的時候,再把竹簍子裡的那條蜈蚣再夾出來………” 及老博士笑道:“要是這種變法,那還有什麼稀奇的人我在變完時,你可以去看看簍子裡那一條依然在。
” “哦!那不就有兩條蜈蚣了?” “不錯!這才叫做無中生有。
空中捉飛蜈。
” “我不信,您要有這麼大的本
” 及老博士道:“到時侯,她們又有新的煩惱了。
” 譚意哥道:“是的,不過那些都很簡單,也都很容易滿足,最多是羨慕東家大姐有了付耳環,西家二妞打了根銀钗一類的小事,她們容易滿足是因為同一個圈子裡來往看得見的人,都是差不多環境的,比較起來,出入高低,相差極微,更因為她們思想單純,所望不奢,我還記得一個笑話……。
” 她才喘口氣,清清喉嚨,及老博士已催着道:“丫頭,你别吊人胃口好不好,快說呀,你知道我性子急。
” 丁婉卿笑道:“老爺子,您整天在外應酬,什麼笑話沒聽過?那丫頭有什麼好笑話,叫您急成這個樣子。
” 及老博士道:“這你就錯了,英丫頭的笑話在長沙是有名的,她隻要說有個笑話,立刻就四座無聲,聽她說下去……。
” 丁婉卿道:“哦!我倒不曉得英丫頭還有這麼大的本事。
” 及老博士道:“因為她的笑話絕對新鮮,有意思,笑谑中含有大道理,更妙的是不見于書載,全是她自己編的。
” 丁婉卿道:“這麼說來我也要聽聽了,丫頭,快說吧。
” 譚意哥笑道:“我這個笑話可并不好笑,一個鄉下老兒擔了一擔柴,到城裡來賈,賣得了四百個大錢,忽然遇見了一個熟人告訴他說,他的兒子參加學試,中了舉人,向他讨賞錢,他一高興,就把四百錢掏出來全給了人,然後自己越想越高興,想到兒子終于中了舉,實在要好好地慶祝一下,于是跑到城裡最大的一家酒樓,拍着桌子大叫道--我兒子中了舉人,我要好好地祝賀一下,快,快把最好菜給我端兩碗來。
” 及老博士笑道:“那有這種叫菜的。
” 譚意哥道:“可不是,但這個鄉老從沒進過館子,那懂得許多,不過是聽說兒子中了舉,瞻氣一壯,居然敢硬充起來了。
堂倌一聽倒是不敢怠慢,趕忙過來問他究竟要點那兩樣菜,小店好吃拿手的菜太多了,于是報了一大堆的菜名,報一樣,那鄉老就搖頭說不好,這一來震驚四座,大家都看不出這個鄉老兒竟是個大吃家,居然說那些山珍海味都不夠好,堂倌報完了菜單,那鄉老還一直搖頭,還埋怨他們這麼大的館子,居然連一樣像樣的菜都拿不來,那個堂倌直向他抱歉,然後請他吩咐下來,好叫廚下照着做,那鄉老兒才神氣活現地道--蘿蔔燒肉--可憐你們城裡人,連這麼好的菜都沒吃過。
” 丁碗卿笑彎了腰道:“丫頭,你可真會損人。
” 及老博士笑道:“這倒不算損人,在那個鄉老兒的一生中,他隻吃過蘿葡燒肉,而且還很難得吃上一次,所以把它認為是無上的美味,倒也是人情之常。
” 丁婉卿笑道:“話雖這麼說,可難為了那家酒樓了,廚下總不會準備下那道菜吧!” 譚意哥道:“自然沒有,他這麼一報菜名,瞧熱鬧的都哄然而散,那夥計也隻得吩咐廚下去做,等端上來,他一邊吃一邊挑剔,說館子雖大,卻太小家子氣,舍不得放肥肉,盡是些吃了滲牙縫的肉絲……” 丁婉卿道:“他難道連瘦肉比肥肉貴上一倍都不知道?” 及老博士道:“說來你可不相信,他們是真的不知道,鄉裡人吃肉是取其油水,自是越肥越好,真正的瘦肉,就是賣得比肥肉賤,也還沒人光顧呢。
” 譚意哥笑道:“那鄉老兒鬧了一大陣,好容易吃完了,掏錢會帳時,才發現已經把錢賞了那個報喜的熟人,自己身上分文皆無,不過因為他兒子中了舉人,店家也沒十分難為他,叫他有空再拿來,可是他卻不幹,他說兒子中了舉人,眼看着就快做官了,他這做老子的不能丢人,吃了東西欠帳,叫人懷疑是蒙吃蒙喝的,豈不是去了兒子的臉,于是他堅持要把扁擔跟繩子留下為質,言明次日清晨一早就來贖取。
” 丁婉卿道:“這倒是個實心人!” 譚意哥道:“的确實心,他回去還不敢說,向人借了四百錢,瞞住了老伴兒……” 丁婉卿遣:“那又為什麼呢?” 譚意哥道:“因為他怕老伴罵他沒出息,兒子中了舉人,老子向人借錢,那不是太丢人了嗎?” 及老博士道:“這倒也說的是,越是莊稼人,越懂得自尊、自貴,這個人倒還真不錯。
” 譚意哥笑道:“這老兒拿了四百錢,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就趕進了城,去到那條街上,卻因為到的太早,大部份的店家都還沒開門呢,他隻好在附近來回地磨蹭着,好容易聽見門闆聲響,趕緊就沖了進去,一看怎麼酒樓裡改了樣兒了,跑堂的夥計也換成個斯文先生。
” 及老博士笑道:“那一定是跑到賬房先生的屋裡去了,贖抵押當然是要到帳房去。
” 譚意哥笑着往下接道:“那個鄉佬兒也是這麼想,于是就開口道--我是來贖……那賬房先生忙道--别急,别急,坐下來說,把他請在對面坐下,然後拿了本簿子,翻了一陣,才慢條斯理的開口問他--尊駕是屬--我來贖扁擔繩子--這下子可把那先生弄糊塗了,又在書上翻了半天才說--尊駕這命格很奇怪,兄弟這本書系得自四世祖傳,上面從子鼠到亥豬,十二生肖,兄弟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可實在記不起有人屬扁擔跟繩子的。
--敢情是這鄉佬兒早上太急,也沒看了就直往裡闖,摸到隔壁的算命先生的相館裡去了。
” 丁婉卿跟及老博士兩個人都笑了大半天,才止住笑聲,丁婉卿道:“丫頭,真沒想到你這張嘴如此尖刁,編排起人來,簡直是雨天裡摔跤跌破頭,又陰又傷人,要是真有個鄉下人在這兒,不捶你才怪呢!” 及老博士道:“我倒不以為然,照意哥這個笑話看,這個鄉巴佬兒雖是知識簡陋一點,舉止魯莽一點,但是性情坦率天真,實無僞,可愛而又可敬,比起城裡面那些老奸巨滑,不知可愛多少倍了。
” 譚意哥笑道:“老爺子感觸這麼深,莫非是吃過别人什麼虧不成?” 及老博士道:“我?倒是沒人敢惹我,而且我處世淡泊,跟誰都沒有利害關系,所以不會跟人去勾心鬥角,也正因為如此,我才可以冷眼旁觀,看清楚那一付付嘴臉,如果我也參在裡頭,反倒沒有知覺了。
” 譚意哥笑道:“是那些人?又是那些嘴臉?” 丁婉卿莊容道:“丫頭,不關自己的事,最好不要問。
” 及老博士笑道:“私下閑談罷了,我相信意哥也是個很有分寸的,絕不會傳來傳去。
” 丁婉卿道:“閑談莫論是非,我以為孩子不該問,老爺子你更不該說,雖說現在是私下閑談,可是萬一不小心,日後在人前漏了出來,豈非成了是非?” 及老博士肅然道:“說得是,說得是,婉卿,老頭子敬佩你的就是這個做人的規矩上,一步都不會錯,意哥能有這麼一個娘照顧着你,不知你是那世修來的福氣,我那個兒媳婦,有她一半好也就好了。
” 說着他又感歎起來了,意哥母女倆也不敢再撩撥他,連忙把話錯開了。
及老博士的莊宅在城裡雖然不算是出色,但是在鄉下,卻是相當夠氣派的。
一堵土牆堆起有五尺多高,圍成了一個小型的寨子,十幾間平房都是磚牆瓦頂,比起左右那些竹舍茅屋自是寬敞得多,何況還更氣派的是院子裡綠蔭深深,有着幾十株大槐樹,使得屋子裡沉浸看一片綠色的涼意,那是長沙市上所找不到的。
譚意哥一進了院門就樂開了,東看看,西望望,一會兒跳去摸摸貼在腳前搖尾歡迎的狗,一會兒又去趕起正在覓食的雞,而且還把正在抱窩的母雞提了起來,然後大驚小敝地道:“老爺子,快來看呀,這些蛋都已經破了孔了,就在這一兩天,小雞就會出來了。
” 及老博士笑道:“那敢情好,都是你帶來的喜氣。
” 譚意哥笑道:“我回去的時候,您可得送我兩隻小雞,給我帶回去養着玩兒。
” 及老博士道:“整窩送給你都行,隻是你有地方養嗎?你們家的院子雖然也不小,可都是了青磚,連花草都種在盆裡,雖道還有地方供它們活動嗎?” 譚意哥道:“有!小雞不會占多大的地方的。
” 丁婉卿道:“丫頭,小雞很快就會長大的,那點地方就不夠他們活動了,而且他們會亂飛亂翻,把花苗花圃都扒得一塌糊塗,雞屎拉得滿地,要給人增加多少麻煩。
” 譚意哥道:“我不怕麻煩,我自己整理。
” 丁婉卿道:“丫頭,你不會有空一天到晚的跟在它們後面整理的,而且它們小的時候,你覺得好玩,整理起來興趣很高,毫無怨言,等他們長大了,一身絨毛脫去,新毛未長,光光秃秃的,又醜,又煩人,那時你就不會再喜歡,也沒有整理的興趣了。
” 譚意哥輕歎一聲道:“天下事都是想看美,做起來就不是那個滋味了!算了,我也不要了。
” 丁婉卿笑道:“你真要喜歡,我們再過兩年,也到鄉下來住着,辟一大片菜園子,你愛養多少就養多少,像這種禽畜,原本是要有塊空地供它們活動的,把它們整天關在我們那個小圈子裡,它們也受罪。
” 及老博士笑道:“物各有所,各具其性,雞鴨是養在野地裡的,你們那個地方,隻合籠子裡養養畫眉,在架子上養隻鹦鹉,你真要喜歡,我叫人到長安給你捎一頭鹦鹉來,還會學人說話呢!” 譚意哥又高興了,笑道:“老爺子,你可不能說了不算,要多久才能夠帶到?” 及老博士道:“總得有人去才行呀,總不成為了你這頭鹦鹉,專派個人去吧。
” 丁婉卿道:“就算派了人去,還得去找呢,這玩意兒又不是麻雀兒,想要多少都能捉得到。
” 及老博士道:“這倒沒問題,我在京裡的時候,有一頭全身雪白的鹦哥,是宮裡一位老太妃送給我的,一直寄養在我的侄兒家裡,他正嫌煩呢,老說要叫人送來。
” 譚意哥道:“那怕不有十多年了,還活着嗎?” 及老博士笑道:“不但活着,還靈俐得很呢,鹦鹉的壽命比人長,可以活到一百多兩百歲呢!” 譚意哥聽得十分興奮,連忙道:“好,老爺子,一回去你就找便人,州府裡經常有人上京裡去公幹的,要不了一兩個月就能回來了。
” 及老博士歎了口氣道:“真是個小孩子,我答應了你,絕不賴皮就是,那有你這麼心急的。
” 譚意哥笑道:“不是性急,對一件喜愛的東西,必然是希望越快得到越好,也許再過幾年後,我已經沒有這些閑暇心情了,那時你再送給我也不希奇了。
” 丁婉卿道:“丫頭!你沒有長性,還是不要的好,巴巴的從京裡要了來,你隻養個三五天,不是作孽嗎?” 譚意哥道:“不會的,我隻是舉個例子,也許我會一輩子當作寶貝呢,我從書上看到鹦鹉如何可愛,也從書上看到了鹦鹉的樣子,但還沒有見過真正的鹦鹉,所以才急得不得了,老爺子,你可千萬記在心裡。
” 及老博士笑道:“你真要喜歡,明天我就托人,隻是丫頭,你可别以為好玩,麻煩可大看呢,照顧一隻鳥兒,比照顧一個人還勞神呢。
” 譚意哥笑道:“我知道,每天要換上清水,它隻吃菜子,還要帶殼的,每天都要洗一次澡,洗澡的時候,要用個小刷子沾了水來刷,不能把毛片打濕,否則就會着涼,而且洗刷的工作,一定要主人親自去調理,冷不得,熱不得……” 及老博士詫然道:“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的?” 譚意哥道:“我看過一本前人寫的筆記,就是關于如何調理鹦鹉的,因為這種鳥不産于中土,都是由西方進來的,十分珍貴,所以我也特别注意,當時看了,心裡就在想,幾時也能有十隻,自己來養養多好。
” 及老博士笑道:“你住下來才會發現可愛好玩的事情多着呢,我每次來這兒小住,玩玩這個,弄弄那個,也舍不得回去呢,現在咱們先歇口氣,回頭就去釣魚,一面垂釣,一面就去掏蛐蛐兒,然後回來,婉卿去弄魚,咱們爺兒倆就鬥蛐蛐兒。
” 譚意哥一聽更樂了,道:“咱們是坐車子來的,又沒走路,一點都不累,還歇什麼呢,這就釣魚去。
” 拖着及老博士就走,丁婉卿道:“丫頭,老爺子上了年紀,那有像你這麼個瘋的,你也讓他歇歇呀!” 譚意哥笑道:“不用歇了,老爺子雖說有了點年歲,可是一些年輕的人還趕不上他精神,走吧,老爺子!” 上了年紀的人,就是吃不得捧,給譚意哥這一鬧,及老博士也覺得自己年輕了二十歲似的。
避理田莊的老長工叫李忠,跟他的妻子李媽、媳婦兒李嫂,還有個十來歲的小孫女兒桂花。
他們都出來見過了,軌叫桂花拿了釣具,跟着他們去侍候,李媽婆媳則接了行李去整理房間了。
魚池就在院子後面,是一片寬約畝許的大水塘,桂花幫他們挖了蚯蚓,三個人就坐在池邊上釣起魚來了。
沒多大工夫,譚意哥首先釣起了一尾寸來長的鲫魚,樂得她跳了起來,直叫小心别弄死了,要養着帶回去。
别花很可人意,到屋子裡去捧了個大白瓷盆出來,把魚養在裡面,譚意高就蹲在旁沒看着,舍不得離開了。
丁婉卿也釣了兩條大的青魚上來,每條都有兩斤多重,樂得她也是阖不攏嘴,忙着用網子接了,放在竹簍裡;然後笑道:“老爺子,這兒的魚真容易上釣,以前我也釣過魚,從早到晚,才釣了兩條小魚,還算是運氣好的,同去的人,連一條都沒釣到呢。
” 及老博士道:“那才是雅士之釣,志在釣而不在魚,我這兒的魚是特地養來垂釣用的,每年來不了幾次,魚卻越來越多,越大,才然容易上鈎了,不過這個釣法,也能供我們這種俗人取樂,真正有修養的釣客,甯可到更遠處的洞庭湖畔去垂釣。
” 丁婉卿道:“為什麼呢?老爺子,那兒的魚容易上鈎?” “不!正好相反,那兒的魚不但不容易上鈎,而且還十分聰明,經常會把餌吃掉了,而不上釣,前年我帶個朋友來,他最喜歡釣魚,每天一大早,騎了盧子到湖邊去,深夜始歸,釣得了兩斤不到的小魚,他還樂得很呢,我笑他傻,在這小池裡,半個時辰,所獲也不止于此,他卻笑我太俗,根本不懂得釣中之趣。
” 譚意哥過來道:“老爺子,釣中之趣又是什麼呢?” 及老博士笑道:“最雅的一種,完全是借此修養心性,像渭水之濱的姜尚太公望,他的釣子是直的,根本釣不到魚,要等魚兒願者上釣,天下還沒有這麼笨的魚。
” 譚意哥笑道:“可是他卻釣到了周文姬昌,釣到了周室八百年的天下,收獲比魚可大多了。
” 及老博士道:“那是智者之釣,另有一種,意境較低,叫做勇者之釣,那是培養人的耐性、勇氣及鬥志,越難釣的魚越感興趣,人跟魚去鬥智、鬥耐性,所以偶而有所得,便樂而無窮,他們享受的是勝利的樂趣,這種太容易得到的勝利,便不值得一顧了。
” 譚意哥笑笑道:“這倒也有道理,不過對一個初次釣魚的人而言,這才能提高興趣,今天我是第一次來釣魚,真要叫我枯坐良久而一無所獲,我可沒這麼好的興緻,說不定會把釣竿都摔斷了。
” 及老博士笑道:“正是這話,我的性子最急,也沒有那種閑情逸緻,何況我覺得怡情養性的方法很多,何必一定要藉釣魚而為之!既然釣,就一定要有收獲,所以我這兒以後就不接待那些雅客,而甯可接待一些俗客了。
” 譚意哥道:“而且連那種人都不可以跟他深交,您想一個人如果能靜坐在那兒半天,眼睛瞪着絲而不動,等着魚上釣,這個人也太可怕了,如果他想整你,不知道會采取什麼樣厲害的手段呢。
” 及老博士哈哈大笑道:“意哥,你真有兩下子,老頭子幾十年磨出來的一點心得,叫你幾句話就套了去,你說得一點都不錯;善釣、精奕的人,都是心機極工、城府很深的人,因為他們冷靜,能思索,雖然不一定就會害人,但是也索然寡味,絕不是我這種直性子的人可以深交的朋友,所以對此類諸公,我也是敬而遠之。
” 譚意哥道:“老爺子,這麼一說,你這個人也是令人不敢親近了,你的釣下去了半天,沒見動一下,一定有什麼古怪在上面?” 及老博士笑道:“不錯,什麼都瞞不過你這鬼靈精,隻不過我的魚釣上沒有餌,所以它們才不來上釣。
” 譚意哥道:“為什麼呢,難道你也在修養心機嗎?” “我此刻與世無争,還修養什麼心機,我釣上無餌,是不願意分心而減少了快樂。
” 丁婉卿道:“老爺子,你一向是個麻利的人,怎麼也變得婆婆媽媽了,說些叫人聽不懂的話來表示自己有學問。
” 及老博士笑道:“不錯!别看我這個人平時很俗氣,但是一到這片天地裡,我就變得有學問了,像剛才那番話,我若不加注解,誰都聽不懂。
” 譚意哥忍着笑,走到他身邊一恭長揖道:“弟子恭請教誨,萬請夫子不棄,啟我茅塞。
” 及老博士也裝成一本正經的樣于道:“孺子可!小子汝其有疑乎?且對老夫道來。
” 譚意哥道:“夫子不餌而漁,雲有釣者之樂,小子請問,夫子之樂在何?” “在乎二三子之間。
” “二三子為誰?” “此間共得四人,舍老夫外,皆二三子也,觀汝等因得魚而樂,吾樂與共焉,而吾之樂,尤勝汝等。
” 别花莫名其妙望着他們道:“老太爺,你跟姑娘說些什麼話呀,我怎麼一句也聽不懂。
” 及老博士大笑道:“這是有學問的人,說的有學問的話,你沒有念過書,所以聽不懂。
” 譚意哥笑道:“讀過書的人也聽不懂,因為我們的話太有學問了,上窮天機,下羅萬有。
” 于是兩個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桂花也傻呼呼地跟着笑,丁婉卿笑着拍拍她的頭問道: “小别花,你笑什麼?” 别花道:“我看見他們這麼高興,我也高興起來,所以才跟着笑了,其實我也不知道好笑的在那裡。
” 譚意哥笑道:“說得好,桂花,你也是個有學問的人,跟老爺子一樣,是釣魚時不用魚餌的聰明人。
” 及老博士益發大笑,笑了一陣後才道:“她是不會懂的,因為她的年紀還小,連你們也未必懂,隻有到了我這年紀,才知道從别人那兒分享到的快樂,才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就以這釣魚來說,我是明明知道這兒的魚太容易上釣,而且他釣了不知多少次了,釣魚的樂趣已經不太濃厚了,倒是你們這些新學釣魚的,釣起一條後,那種滿心歡喜的樣子,實在不是言語能形容的,所以我甯可在一邊看着你們高興,比我自己釣魚要快樂得多。
” 譚意哥道:“那你幹脆就看看好了,又何必下空鈎呢?” 及老博士笑道:“人到了我這種年紀,必須要多做些不讨人嫌的事,才能使人高興,也使自己高興、我當然可以在一邊看看,可是你們的趣味也就不同了,一人向隅,舉座不歡,這個道理我已經很明白了。
” 丁婉卿道:“這倒是,老爺子如果隻在一邊看看,我們玩起來就有拘束了,總要想到你老人家是不是不喜歡釣魚,便在陪着我們,這一來興味就索然了。
” 及老博士笑道:“所以人老了之後,必須自己見亮識相,這樣不但能給人快樂,也使自己快樂。
年紀大的人,世事都經曆過了,很少再有什麼能使他激動的事了,因此能享的樂趣也不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分享别人的快樂,但是要分享别人的快樂,就必須要使别人快樂。
” 譚意哥不禁感動,過去依偎在他的身邊道:“老爺子,做你的兒孫實在是福氣,因為你這樣明白事理,憐惜别人的老人家實在太少了。
” 及老博士卻輕輕一歎道:“人都是這樣,身在福中的人不會知道福氣的,我處處體諒别人時,别人卻以為我儒弱好欺,漸漸的就想爬到我頭上來了。
” 丁婉卿知道他又想起了他跟媳婦們之間的不愉快了,連忙笑道:“老爺子,我想還沒人敢這樣子的。
” 及老博士笑道:“這都是處置得法,不讓他們得寸進尺,在容忍到了一個限度後,多少總要發作個一次,擺出點長輩架子,讓他們知道我還沒老到要聽人擺布的程度,所以我最反對的就是古人說的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說這句話的人,真該打下第十八層地獄去,要是我的那個寶貝媳婦能像你們一樣讀過書,識得字,就不會那麼不明事理了。
” 拉雜說閑話的時候,丁婉卿又釣上了兩尾魚,她看看收獲已足,魚夠了,多了也吃不了,糟蹋了可惜,就這樣,今天晚上已經可以煎炸炖煮,來一桌全魚大餐了及老博士道: “好!那你就去調理去,作料什麼問李媽婆媳倆去,我們盡避等着吃現成的,這你可不能偷懶,李媽做事情很勤快,燒出來的菜可不敢恭維,既舍不得放油,又舍不得放醬,又不化她的錢,也不要她省錢,可是她就舍不得放作料。
” 丁婉卿道:“這也難怪,鄉下人嘛,節儉成了習慣,怎麼樣都改不掉的,而且一粒米,一顆麥,都是他們手裡種出來的,知道要多少辛苦,舍不得花費。
城裡的人因為沒經樯稼之苦,所以才不在乎,我這就弄菜去,你們爺兒倆就掏蛐蛐兒去吧,可别弄得滿身的呢。
” 于是叫桂花把釣得的魚,連同譚意哥要養在白瓷皿中的那尾小鲫魚都捧了回去,卻帶了掏蛐蛐兒的竹筒跟翻罩、水漏子、小銅揪來了。
那一老一少,已經等不及,在石塊間翻了起來,譚意哥雙手合捧在地上叫道:“桂花,快來,我逮到了一個好大的,必然是頭長勝将軍。
” 别花過去用紗罩慢慢套進去,罩住了一看才笑道:“譚姑娘,這是油葫蘆,個兒雖大,卻不會打架的。
” 譚意哥有點氣地道:“這不是蛐蛐兒?” 及老博士笑着過來道:“油葫蘆又叫夜盜蟲,形狀跟蟀蟋差不多,隻是體軀龐大幾倍,你看我這頭才是蟋蟀……” 他把虛捧着的手輕開了一條縫,讓她看進去,一條褐色的蟲伏在掌心,頭上兩根觸須,威武地搖着,似乎毫不為它身處的困境而畏懼。
譚意哥一見就樂得不知怎似的,連忙叫道: “老爺子,這一頭子送給我。
” 及老博士笑道:“現在已經過了白露,衰秋餘勁,蛐蛐兒已經不值錢了,否則的話,我這一頭怕不值個好幾千呢,從它的身形骨架看,就是一頭勇将。
” 譚意哥道:“那就賣給我好了,價錢随你開。
” 及老博士笑道:“你買了去幹什麼?” 譚意哥道:“我把它養起來,養到明年再跟人鬥去。
” 及老博士搖搖頭歎道:“癡丫頭,蟲子很少能過得了冬的,他們都是一年見生死的。
” 别花把那頭蟋蟀用竹筒裝了道:“是啊,蛐蛐兒是不過冬的,我爹就最愛鬥蛐蛐兒了,前年他得了一頭紅頭、紅身子的,叫做紅袍大将軍,從來沒有打敗過,他愛得不得了,到了天漸冷時,屋子裡用炭火溫着,日夜呵護着,可是沒能留下,隻多活了十來十天。
” 及老博士笑道:“凡物都有壽限的,生死之大限,從沒有一種東西能越過此理。
” 譚意哥也歎道:“我本來以為自己讀了不少書,雖不能說萬事皆通,也算懂得不少了,現在看來還差得遠呢。
” 别花道:“譚姑娘,蛐蛐兒雖說不過冬,但是要過了十月,它們才會漸漸地少了,這會兒還活得很好呢,走,有一個地方蛐蛐兒最多,我帶你掏去。
” 她牽了譚意哥,來到一個小土坡下,士坡上的蘆草正白,迎風搖曳,日影雖偏西了,但是離黃昏似乎還早,那些秋蟲們叫得正起勁,似乎享受着将逝的生命。
譚意哥聽得左近就有瞿瞿的鳴聲,就要掏去,桂花拉了道:“這一頭不要抓,不經打的。
” “你還沒捉到手,怎麼知道呢?” 别花笑道:“這是我爹教我的,他說過,像這種鳴聲不絕的,一定不是喜鬥的種。
” 她側耳靜聽了片刻,然後道:“聽!像這樣叫的……” 譚意哥用心去聽,果然在嘈雜的蟲鳴聲中,有一兩聲特别洪亮的,可是每隔一段時間,才叫個兩三聲,聲音動健有力,桂花道:“這才是好種!” 慢慢地循聲而前,才聽出聲音發自一塊大石下,桂花上去搖了一下道:“這恐怕要兩個人才能推得開呢。
” 譚意哥上前幫着她,兩人一起用力,把石頭推得滾向一方。
桂花的動作很快,飛速到了石頭下面,但見一頭全身微泛青色的蟋蟀正驕傲地盤踞在中央的地位,既不逃也不躲,似乎在準備迎戰即将到來的敵人。
譚意哥過來時,卻吓得尖叫道:“哇!蜈蚣!蜈蚣!” 蜈蚣是附在被翻起的石塊底部,初時沒看見,這時甫從石塊的隙縫中爬了起來,一身火,足有尺來長,百足齊動,看起來很驚人。
别花一面把蟋蟀叩住了,一面道:“譚姑娘别動,也别拿腳去踩它,等我來好了。
” 把蟋蟀先捉了起來,然後才拿了小銅鏟子過來,看了道:“這麼大個兒的蜈蚣倒是很少見,打死了可惜,捉起來送給我爺爺做藥油去。
” 及老博士也聞聲跟了過來,看見了,道:“不錯,不錯,由我來吧,你也别動,要是弄殘了太可惜。
” 好在桂花出來時,帶的工具很齊全,立刻把一個小竹鉗子交給了及老博士,那鉗子是用一枝竹片彎過來做成的,兩頭削平,再刻出齒牙,兩排相對,是用來取不便用手拿取的東西,也是為了防備曠野中這種蟲蛇之類。
及老博士拿了竹鉗,慢慢地走到蜈蚣前面,那條蜈蚣正急于想逃開,找個地方掩護,但又怕受到攻擊,随時都在戒備中,因此倒使它的行動緩慢了。
一有人靠近,它立刻挺起了身子,舉高了頭,作待襲之狀,兩枚月牙形的大螫也張了開來。
及老博士笑道:“這畜生膽子還真不小,居然想跟我打架呢,要是在别處,這付架勢還真能吓吓人,隻可惜遇上我老頭子,算它倒楣了,桂花,你們躲開點,别叫它竄出來咬着了。
” 譚意哥早就躲開了,站在自己推開的那塊大石上,桂花卻笑嘻嘻地道:“老太爺,沒關系,我不怕,見多了。
” 及老博士探出竹鉗,一下子就夾住了那條蜈蚣的頸部把它提了起來,蜈蚣的身子扭動着,桂花連忙把一個竹簍子的蓋子開了,湊上去笑道:“老太爺。
您下手真準。
” 及老博士仔細的欣賞了一下,才把那條蜈蚣放進了竹簍,轉頭向譚意哥說話,忽然呆住了。
别花才蓋好了蓋子,居然發出了驚叫道:“譚姑娘……” 及老博士回頭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道:“不過是一條蜈蚣,有什麼好大驚小敝的。
” 别花這才不開口,及老博士道:“意哥,我現在變個戲法給你看叫做無中生有。
” 譚意哥隻覺得有點奇怪,但是看見及老博士一本正經的态度,但也不忍心去拂逆掃他的興,于是笑道:“好端端的,您怎麼會想起變戲法來了?” 及老博士道:“這是我心血來潮。
而且也隻有此時此地,這戲法才變得靈,你看我這個夾子,現在是空的你閉上眼睛,念一遍”天靈靈,地靈靈,天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我就能從空中再抓一條蜈蚣出來,跟已經關到簍子裡去的那一條同樣大小顔色。
” 譚意哥笑道:“我以為是什麼了不起的戲法呢,這種戲法人人都會變,我也會變的。
” 及老博士大吃一驚道:“你也會變?。
” 譚意哥道:“當然了,您趁我閉眼念念有詞的時候,再把竹簍子裡的那條蜈蚣再夾出來………” 及老博士笑道:“要是這種變法,那還有什麼稀奇的人我在變完時,你可以去看看簍子裡那一條依然在。
” “哦!那不就有兩條蜈蚣了?” “不錯!這才叫做無中生有。
空中捉飛蜈。
” “我不信,您要有這麼大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