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點精神(5)
關燈
小
中
大
與武官,文官武官總一般。
衆官是做官了做賊,鄭廣是做賊了做官。
” 正和綽号“細腰宮院子”的莊季裕所著《雞肋編》說的紹興建炎時事相互映照。
當時人雲:“欲得富,趕著行在賣酒醋。
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語氣雖鄙俚下文,不僅是當時現實主義者動人的警句,且超越曆史,簡直有點永久性。
用作抗戰後方某一些為富不仁的人物,勝利後來收複區辦接收的人物,以及戴罪立功的某種人物,豈不是恰恰好燒餅歌,不必注解也明明白白? 至于在陪都,或首都賣酒醋的,雖不聞發大财,但在某院長時代,穿老棉鞋棉襖坐莊号賣酒醋的同鄉,入國家銀行的實已不少。
更有意義的,或者還應數一些讀“子曰”的仲尼弟子,平時道貌俨然,常用“仲尼不死顔回複生”方式于師生間此唱彼和,随時随地作傳道統非我其誰的宣示。
時移世易,即暫時放下東方聖人不語怪力亂神之旨,将西方活佛一套秘法魔術,拿來使用,先于夫婦友朋間宣揚贊歎,旋即公開為人畫符念咒,看鬼驅魔,且不妨定下規章,酌量收取法施,增加銀行存款。
有江充馬道婆行巫蠱之利,而無造謠惑衆滅門焚身之憂。
較之賣酒醋少用本錢,殺人放火少擔恐懼,亦可謂深明“易”道矣,這種知識階級和應聲蟲關系不多,和磕頭蟲卻有點淵源。
因紅衣大法師所有秘法,必由磕頭萬千而傳也。
如有人眼見昆明方面大學教授男女留學生向西藏法師磕頭情況,必對“人生”和“教育”引起一極離奇的感印。
曆史循環雖若莫須有,曆史複演則在一個曆史過于綿長的國家,似乎無從避免。
無怪乎飽讀舊事的吳稚老,總說舊書讀不得。
其意當不在擔心有人迷醉于章句間,食古不化,不知現在為何事。
或許倒是恐怕有些人太明白現實;将諸子縱橫之術,與巫蠱魅惑之方,同冶一爐時,這個國家明日實不大好辦! §§§第9節政治與文學 (我還是我,原來無從屬單人獨馬用這支筆來寫點小說,從學習讨經驗,求有以自見,現在還是如此。
) (一)法西斯老闆慕索裡尼被民衆捉住時,對那個圍困他的一群意大利人民說:“你放了我,擁護我,我保可以給你們一個嶄新的羅馬帝國。
”話說得很動人,但是大家不相信,他就完了。
若相信,他就可以在擁戴中重新爬起。
至于那個大帝國,過三年五載能不能實現,那另是一問題。
到時他可以說因如此如彼不能實現,照例有話可說。
并且事實上也不會有人會去追問這個預言的兌現。
這是政治。
政治藝術就在這點上,權變第一。
世界曆史上就有許多政治家偉人,在大群人民中或較小一群的議員中,用各種預約得到個人成功,無害其為偉大。
羅斯福和共和黨要人競選總統時,史塔林和人競争黨書記時,都不免要有那麼一手。
現代社會不僅容許一個政治家對本國人如此說點謊話,若對于另一國家時,似乎還容許說更多的謊話!縱橫捭阖之術,是一個政治家的本錢,這是作者寫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前後的幾篇未完稿。
其中第一篇篇名“政治與文學”和分段标題“(一)”是原稿所有,并用“向輯二”署名。
其餘幾篇原稿無标題,且未署名。
錄自《沈從文全集》(北嶽文藝出版社)第十四卷。
也是一個外交家的本錢。
可是說這個話的若是一個作家,比如說,下巴颏生有長長的胡子那一位托爾斯泰吧,在沙皇向人民宣稱德惠,大家都信以為真時,他卻向俄羅斯人說:“列位,擁護我,愛我,投我一票,信托,跟我走,我明年寫一部《戰争與和平》給你們。
”大家卻會考慮一會兒,不大相信。
也許會有人那麼說:“托爾斯泰伯爵,你最好還是先寫出來,我們再擁護吧。
”萬一時間已到了二十世紀,俄國政治社會組織已變了,說話的是高爾基,人民客氣一點,也許會說:“高爾基先生,我很相信你的話,要寫可一定要有你上次出版的那本好!”相信也是有條件的,他曾經寫過幾本書,取得人民信托得到成功。
這事到中國也怕差不多。
因為這是文學。
文學家不能空口說謊,任何偉大文學家,賣了預約的書必得到時出版。
而讀者又還有權利和自由來批評這個作品好壞,批評得好不好,意見不受作者拘束。
一個政治家受無理攻擊,他會起訴,會壓迫出版者關門歇業,會派軍警将人捉去殺頭。
一個作家呢,他隻笑笑,因為一個人的演說,或一千個人的呐喊鼓噪,可以推翻尼羅王的政權,或一個帝國,可不聞有一篇批評或一堆不可靠文壇消息把托爾斯泰葬送。
衆官是做官了做賊,鄭廣是做賊了做官。
” 正和綽号“細腰宮院子”的莊季裕所著《雞肋編》說的紹興建炎時事相互映照。
當時人雲:“欲得富,趕著行在賣酒醋。
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語氣雖鄙俚下文,不僅是當時現實主義者動人的警句,且超越曆史,簡直有點永久性。
用作抗戰後方某一些為富不仁的人物,勝利後來收複區辦接收的人物,以及戴罪立功的某種人物,豈不是恰恰好燒餅歌,不必注解也明明白白? 至于在陪都,或首都賣酒醋的,雖不聞發大财,但在某院長時代,穿老棉鞋棉襖坐莊号賣酒醋的同鄉,入國家銀行的實已不少。
更有意義的,或者還應數一些讀“子曰”的仲尼弟子,平時道貌俨然,常用“仲尼不死顔回複生”方式于師生間此唱彼和,随時随地作傳道統非我其誰的宣示。
時移世易,即暫時放下東方聖人不語怪力亂神之旨,将西方活佛一套秘法魔術,拿來使用,先于夫婦友朋間宣揚贊歎,旋即公開為人畫符念咒,看鬼驅魔,且不妨定下規章,酌量收取法施,增加銀行存款。
有江充馬道婆行巫蠱之利,而無造謠惑衆滅門焚身之憂。
較之賣酒醋少用本錢,殺人放火少擔恐懼,亦可謂深明“易”道矣,這種知識階級和應聲蟲關系不多,和磕頭蟲卻有點淵源。
因紅衣大法師所有秘法,必由磕頭萬千而傳也。
如有人眼見昆明方面大學教授男女留學生向西藏法師磕頭情況,必對“人生”和“教育”引起一極離奇的感印。
曆史循環雖若莫須有,曆史複演則在一個曆史過于綿長的國家,似乎無從避免。
無怪乎飽讀舊事的吳稚老,總說舊書讀不得。
其意當不在擔心有人迷醉于章句間,食古不化,不知現在為何事。
或許倒是恐怕有些人太明白現實;将諸子縱橫之術,與巫蠱魅惑之方,同冶一爐時,這個國家明日實不大好辦! §§§第9節政治與文學 (我還是我,原來無從屬單人獨馬用這支筆來寫點小說,從學習讨經驗,求有以自見,現在還是如此。
) (一)法西斯老闆慕索裡尼被民衆捉住時,對那個圍困他的一群意大利人民說:“你放了我,擁護我,我保可以給你們一個嶄新的羅馬帝國。
”話說得很動人,但是大家不相信,他就完了。
若相信,他就可以在擁戴中重新爬起。
至于那個大帝國,過三年五載能不能實現,那另是一問題。
到時他可以說因如此如彼不能實現,照例有話可說。
并且事實上也不會有人會去追問這個預言的兌現。
這是政治。
政治藝術就在這點上,權變第一。
世界曆史上就有許多政治家偉人,在大群人民中或較小一群的議員中,用各種預約得到個人成功,無害其為偉大。
羅斯福和共和黨要人競選總統時,史塔林和人競争黨書記時,都不免要有那麼一手。
現代社會不僅容許一個政治家對本國人如此說點謊話,若對于另一國家時,似乎還容許說更多的謊話!縱橫捭阖之術,是一個政治家的本錢,這是作者寫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前後的幾篇未完稿。
其中第一篇篇名“政治與文學”和分段标題“(一)”是原稿所有,并用“向輯二”署名。
其餘幾篇原稿無标題,且未署名。
錄自《沈從文全集》(北嶽文藝出版社)第十四卷。
也是一個外交家的本錢。
可是說這個話的若是一個作家,比如說,下巴颏生有長長的胡子那一位托爾斯泰吧,在沙皇向人民宣稱德惠,大家都信以為真時,他卻向俄羅斯人說:“列位,擁護我,愛我,投我一票,信托,跟我走,我明年寫一部《戰争與和平》給你們。
”大家卻會考慮一會兒,不大相信。
也許會有人那麼說:“托爾斯泰伯爵,你最好還是先寫出來,我們再擁護吧。
”萬一時間已到了二十世紀,俄國政治社會組織已變了,說話的是高爾基,人民客氣一點,也許會說:“高爾基先生,我很相信你的話,要寫可一定要有你上次出版的那本好!”相信也是有條件的,他曾經寫過幾本書,取得人民信托得到成功。
這事到中國也怕差不多。
因為這是文學。
文學家不能空口說謊,任何偉大文學家,賣了預約的書必得到時出版。
而讀者又還有權利和自由來批評這個作品好壞,批評得好不好,意見不受作者拘束。
一個政治家受無理攻擊,他會起訴,會壓迫出版者關門歇業,會派軍警将人捉去殺頭。
一個作家呢,他隻笑笑,因為一個人的演說,或一千個人的呐喊鼓噪,可以推翻尼羅王的政權,或一個帝國,可不聞有一篇批評或一堆不可靠文壇消息把托爾斯泰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