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種态度(6)

關燈
一面是如此理想,另一面是如彼事實,如何使文學作家充滿新的信心來面對事實證明理想?若說人生本是戰争,這件事也就可說是種極端困難的戰争!為的是任何合理的企圖,若與“習慣”趨勢不大相合從習慣而來的抵抗性,都不免近于戰争。

    所以支持這種反清客化的新的文學觀,并從據點上有所進取,是需要許多許多人來從事的。

    這種工作與另外一些從“阿谀風氣”得到“風氣阿谀”的文人,目的既完全不同,難易自然也無從比較。

    不過事情雖困難亦不太困難,這從“過去”即可推測“未來”,試數一數初期文學運動對于“腐敗現象”“保守觀念”所見出的摧陷廓清成績,以及對于“高尚原則重造”在讀者人格中所具有的影響,來和新的問題對面,實不由人不充滿樂觀信仰。

    官僚萬能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的事情了,新的國家的重造,必然是各種專門家的責任。

    國家設計一部門,“國民道德的重鑄”實需要文學作品處理,也惟有偉大文學作家,始克勝此偉大任務。

    相熟或陌生朋友,曾經充滿熱誠來從事寫作,在那個因習文學觀困辱下得到成功,又從成功中因經驗積累轉而對文學懷疑的,我覺得不應當灰心喪氣。

     因為這種認識正可謂“塞翁失馬”。

    我們明日作事的機會,正不可下于另外一種人當前作官的機會,實在多而又多。

    我們需要的是一分信仰,和九分從“試驗”取得“經驗”的勤勉,來迎接新的曆史。

    恰如走路,能去到什麼地方,不是我們所能預想,也許如此走去到達一個預定的終點,還是毫無所得,必将繼續走去,到死為止。

    正因為對人生命言,死才是一個真正的終點,才容許一個有理想有思想的生命獲得真正休息!從文學運動言,必有許多人将生命來投資到這個工作上,方可望有作用,見效果,使若幹具有新的經典意義的作品能陸續産生! §§§第11節學習寫作 (永遠不灰心,永遠充滿熱情去生活、讀書、寫作。

    ) ××先生: ××兄轉來你的信和文章,我已收到。

    文章我想帶下鄉去看,再告你讀後感。

    關于升學事,我覺得對“寫作”用處并不多。

    因照目前大學制度和傳統習慣,國文系學的大部分是考證研究,重在章句訓诂,基本知識的獲得,連欣賞古典都談不上,那能說到寫作。

    這裡雖照北方傳統,學校中有那麼一課,照教部規程,還得必修六個學分,名叫“各體文習作”,其實是和“寫作”不相幹的,應個景兒罷了。

    寫作在大學校認為“學術”,去事實還遠,聯大這個課程,就中有四個學分由我擔任,計二年級選第一次兩學分,三四年級選第二次兩學分,可是我能作到的事,還不過是為全班學生中三二個真有寫作興趣的朋友打打氣而已。

    我可教的隻是解釋近二十年來作家使用這個工具的“過去”,有了些什麼成就,經過些什麼曲折,戰勝了多少困難,給肯繼續拿筆的一點勇氣和信心,涉及寫作技術問題,隻是改改卷子,這種事與寫作本篇實隔一層,是不會對同學有何特别好處的。

    我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總以為需要許多人肯在這個工作上将“生命來投資”,超越大學校的“學術”價值,和社會上流行的“文化”價值,從一個謙虛而謹慎學習并試驗态度上,寫個三十年,不問成敗得失寫個三四十年,再讓時間來檢選,方可望看得出誰有貢獻,有作用,能給新中國文學史留點比較像樣的東西。

    若是真有值得可學處,就隻是這種老實态度,和這點書呆子看法,别的其實是不足道的! 所以你如果為别的理想升學,我贊同你考。

    如為寫作,還是不用升學好,如打量寫作,與其升學,把自己關在一個窄窄學校中,學些空空洞洞的東西,倒不如想辦法将生活改成為一個“新聞記者”,從社會那本大書上來好好地學一學人生,看看生命有多少形式,生活有多少形式。

    一面翻讀這本大書,到處去跑,跑到各式各樣不同社會生活中明白一切,戀愛、發瘋、冒險……一面掉過頭來再又去拼命讀各種各樣的書,用文字寫來的書,兩相對照一下,“人生